商业承兑汇票样式:美国游之后,我发明新的方式爱宝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0:41:18
给《女友》杂志写的一篇亲子文。。。不是恶搞风哈。。。

  

    去美国旅游10天,彻底颠覆了我的育儿观。

    夏威夷,小朋友把海滩当儿童床,滚来滚去,妈妈不会说,这里很脏。

    二战纪念馆,美国妈妈给不满2岁的懵懂小儿大讲战争与和平。

    圣地亚哥海洋公园,小朋友把手伸进魔鬼鱼的大嘴,妈妈不会紧张地阻止:小心!

    洛杉矶环球影城,年轻妈妈们推着小婴儿出入火山表演现场,浓烟大火,她们镇定自若;还有若干辆婴儿车自由出入鬼屋,小BB在尖叫和哭泣声中地穿梭自如。

    这一切都足以让我深刻反省自己对待宝宝的方式。我们是不是给宝宝设置太多界限?我们是不是太小看宝宝的承受力?我们是不是对宝宝太功利?我们是不是剥夺了太多次宝宝探索更广阔世界的权力?

    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尊重国情的前提下,发明一些新的方式来爱宝宝?

 

   1 把旅游权还给孩子

    在美国的各大景点、飞机场,都可以看到海量的婴儿。夏威夷二战纪念馆,彪悍妈妈一手揽一个婴儿,自如得活像只是抱了两个篮球,这情景置放于中国,必定成为移动的景点。圣地亚哥海洋公园、洛杉矶环球影城、迪士尼乐园,婴儿车更是浩浩荡荡纵横恣肆,简直让人怀疑这是婴儿车大卖场不成?你很容易就被前后左右的小宝宝包围,在国内碰见婴儿的配额放到美国一次就要用光。

    是国内的婴儿太少?外星人都知道这不可能。我们习惯了把宝宝变成家里的一颗恒星,以最低麻烦为终极追求,就连带宝宝去离家稍远的公园玩,都要择良辰吉日再兴师动众,还觉得自己为了养育宝宝做出了天大牺牲,值得被广泛歌颂。

    回到深圳,我立即为自家宝宝——9个多月大的罗唯唐办了护照和港澳通行证。一时舆论哗然。

   “这么小就办港澳通行证和护照?”这种质疑简直是24小时滚动播出。每个发问的人脸上都写着“你钱多了烧得慌”和“这是耍什么花招”等几种潜台词。

   “我准备带罗唯唐去香港迪士尼,有机会再去东南亚海岛玩玩。”我平静地回答。

   “才这么点大就去迪士尼?他去了将来也忘了,何必?难道你记得2岁以前的事?”反正去了也记不住,等于白去,这就是典型的中国人思维。多功利啊!就算旅游一下,都非要记住不可,不仅要记住,还要拍下很多照片随时提醒认识的人一起记住。2岁以前的事不记得,就该天天吃安眠葯等记忆力完善了再去开展人生?

    宝宝的人生是为了被记住还是为了更充实更快乐更有价值感?我觉得当下的情绪体验来得更重要。婴儿是吸收性心智,在旅行过程中,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外界有什么刺激,他们就会吸收什么。趁着旅行给他们来个信息爆炸,小家伙还不乐开怀?

    还有有钱家长惊呼:“我家宝宝三岁了我都嫌他去迪士尼小,连欢乐谷我都没带他去,很多项目玩不了,性价比太低啊。”我很想问,你是养小孩还是做生意呢?这么精打细算。

    更有言论说:“小宝宝懂什么,去夏威夷和去大梅沙,甚至是去小区游泳池没什么区别?”以我的切身体会说,罗唯唐见了小区游泳池,淡定得很,或许人家内心独白是:不就是比我的私人游泳池大嘛,有什么了不起?玩水时还不忘耍酷,以为自己拍MTV。结果一看到大海就风度全无。首次去大梅沙时,刚开始还很HIGH,以为不过是加大号游泳池呢,雄赳赳气昂昂,结果海水涨潮,呼啸着漫过他的小胖脚,一时方寸大乱,吓得哇哇乱叫,直往我身上扑。谁说海水和游泳池无区别?也未免太低估小孩的智商。

    在我看来,但凡人类,眼界实在太重要,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从小见过世面的宝宝,和被禁锢在家里的宝宝,当有天壤之别——我身边大把家长,舍得花5千1万带宝宝去亲子班学英语,就舍不得多带宝宝去游乐场大人小孩一起疯。

    即使经济能力有限,也可以选择城市中的免费绿地、公共空间,每个周末,带小孩去转转。每次我看到有家长拿着花花绿绿的卡片对宝宝狂念:看到没,这是“湖”,“湖水”的“湖”,有这个时间,搭公车带宝宝去银湖仙湖转转,和“湖水”真人见见面,这么照本宣科画饼充饥又是何苦?

 

    公共秩序感比才艺重要1万倍

    洛杉矶到东京的国际航班上,邻座是一个30多岁的金发女郎,带了两个小孩,一个2岁,一个5岁左右,两个宝宝有无数问题,比如飞机为何在云上飞?飞机飞的时候为什么不动?如果外星人来了要不要打架?三人全程都细声交流,尽量不打扰到旁人。等到机上大部分人都睡觉了,两个小孩本来在用飞机餐的杯盘刀叉过家家,妈妈提醒他们安静下来,两个小孩奇迹般地互相做出“嘘”的姿势,乖乖地噤声了。这在国内,几乎不可想象。

    我在媒体工作,所在的报社举办过三届规模不小的宝宝大赛,我连续三年都是海选评委,感触最深的是,我们不缺有才艺的宝宝,缺的是有教养的宝宝。每到才艺环节,即使是最挑剔的观众,也会被10岁以下小朋友的专业表现而震撼数次。你可以很轻松地找到舞蹈出众的幼儿版杨丽萍,武功高强的幼儿版李连杰,气场强大的幼儿版盖叫天,但是,如果你想找到一个宝宝在别人表演的时候,懂得安坐在台下欣赏,而不是满场乱跑嬉笑,很抱歉,太少。很多专业评委都跟我说:现在所有家长铆足了劲把自己小孩培养成综艺天才,但是,忘了做最起码的礼仪培训,忘了教他们尊重基本的公共秩序,而教养远远比才艺重要。

    最近同事去一个有格调的餐馆吃饭,回来气到不行,席间邻座两个小孩手持塑料利刃,一路厮杀,扭打到同事桌下,对着每个人腿上身上连砍几刀。同事很困惑:“他们的父母是练了忍者神龟大法,还是被施了哈里波特的‘闭耳塞听咒’?总之该吃饭的吃饭,该夹菜的夹菜,真以为小孩的一切胡闹都是天使行为?怎么我去了欧洲数次,游历数个国家,从未见过一个没有教养的小孩?”

    很简单,我们平常为小孩设限太多,多到超出小孩所能理解的极限,所以,即使在公众场合你制止他,多半也收效甚微。但西方教育却给足小孩自由空间,只设定少数界限,反而容易遵守。

 

    3 对宝宝的禁区进行“裁员”

    在美国才知道,“百无禁忌”这个词就是为这些年轻父母们量身定做的。

夏威夷的海滩上,几个月大的小宝宝已经开始学游泳,还不会走路呢,正在练习扑腾——换了国内,单是在家里的专用婴儿泳池里游泳,耳朵里稍微沾了点水,就会招来一连串惊呼“得了中耳炎怎么得了”,全家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冲浪的帅哥队伍中,竟然会发现五六岁大的小男孩,姿势那个专业,神态那个沉稳,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被神探柯南附了身,都是喝了药水身形变小的大人——换了国内,别说冲浪,小孩在儿童泳池玩个水,周围可持续性地响起妈妈们的厉声尖叫:“慢点!当心!”

    最平常的,夏威夷海滩边父母陪小孩玩沙子,修城堡。和小孩一起在泥里滚来滚去,或是兄弟俩一起把爸爸的腿用沙子埋起来——换做国内,容许小孩胡闹已经不错,还要大人陪着一起疯?对部分矜持派家长而言,怕是妄想。

    洛杉矶各大游乐场,火山演示现场,烟熏火燎,妈妈抱着宝宝或者推着宝宝安静观看;连鬼屋都有婴儿出入,小宝宝们并没有特别惊吓,他们哪里知道什么是鬼,明明是大人心中有鬼,最多是不适应环境太黑有点小紧张——换了国内,做个鬼脸给宝宝,都有长辈呵斥:会吓到小孩!

    当然,文化不同,我们不可能猛然为自己注入熊心豹子胆,直接仿效《斯巴达300勇士》,把自家小孩扔进丛林,让他独自与大自然天人交战。人家欧美人有练过的,素来胆大,我们也得承认心理素质和体能上的客观差异,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调低为宝宝设定的“危险值”,减少几个禁区呢?

    更重要的是,除却危险的考量,我们还为宝宝画地为牢,制定了“十万个不能做”。二战纪念馆,小宝宝也跟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反战宣传片,年轻妈妈会为不足2岁的懵懂小儿大讲二战历史。我去的每一处美术馆和博物馆,不止幼儿云集,连婴儿之多,也见怪不怪了。

    从美国回来,我学习山姆大叔好榜样,所有被认为不适合几个月婴儿出入的场所,我们一家三口都堂而皇之地去了,罗唯唐往往会成为周遭年龄最小的那一个。因为地理便利,每周去中心书城三次以上,罗唯唐才7个月大的时候就习惯了跟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坐在儿童区看书,哪怕只是胡乱翻翻,或者四处张望;每周末去少年宫看画展、科普展、摄影展,罗唯唐的兴趣点在于研究各个按钮和开关,握着地球仪一阵狂转,碰到所有转盘都以为是儿童赛车猛摇,很八卦地要求加入大小孩的圈子里旁观他们做科学问答,还冒充知识分子做思考状;每周去反斗乐园玩,兴致好的时候开玩具车玩彩球,兴致一般的时候就看着大哥哥大姐姐蹦跳,自己在旁边很HIPHOP地原地扭。罗唯唐也早就成了几大户外公园的常客,只要在不影响他人、尊重所在场所“潜规则”的情况下,罗唯唐随时随地,想爬便爬,想滚便滚。至于衣服搞脏,管他!我们是在养小孩,又不是养衣服。

    每到一处,耳边一定会重播若干次这样的问话。“你家宝宝多大?啊,才几个月就来这里了?他懂吗?会玩吗?有用吗?”

    他或许不懂,或许不会玩,或许没用,但,他高兴,他得意,他正在享受人生。这跟到不到一岁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