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退款能最多能退几次:女科秘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9:49:37

女科秘诀大全_卷一  

2010-09-23 00:08:22|  分类: 医学书籍|字号 订阅

经 候

一、经论女子月事属太冲脉盛

素问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而下,故能有子。

二、经论女子经水温寒与天地相应

素问曰: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天暑则气淖泽,虚邪因而入客,亦如经水这得风也。

慎斋按:以上经论二条,序女子月事,始本太冲脉盛,而冲脉则起于胞中,即为血海,此经水之原也。但经水得寒则凝,得热则行,尝与天地寒暑之气相应,而调经者可以知所务矣。

    三、女子月事本血室以时而下论

  王太仆曰:冲为血海,诸经朝会,男子则运而行之,女子则停而止之,谓之血室。经云:任脉通,冲脉盛。男既运行,女既停止,运行者无积而不满,动也;停止者有积而能满,静也。不满者阳也,气也;能满者阴也,血也。故满者以时而溢,谓之信,男子以气运,故阳气应日而一举,女子以血满,故阴血应有而一下。

四、女子月经本任冲二脉血海有余论

马玄台曰:任冲二脉,奇经八脉之二也。经云:任主胞胎,冲为血海。今二脉俱通,月事而下。灵枢云: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又云:冲脉为血之海。又云:血海有余。按:血海之海,虽曰既行而空,至七日后而渐满,如月之盈亏相似,当知血海之有余,以十二经皆然,非特血海之满也,故始得以行耳。

按:以上二条,序女子月经,本于血室,血室即血海,而其脉则属于冲任督三脉,心与小肠二经,为月水之原也。

五、女子天癸之至名月信论

  陈良甫曰:经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天谓天真之气,癸为壬癸之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女子阴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流通,经水渐盈,应时而下,天真气降,故曰天癸,常以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不失其期。故名月信。

  六、妇人经血属心脾所统论

  薛立斋曰:经云.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东垣所谓脾为生化之源,心统诸经之血,诚哉是言也。心脾平和,则经候如常,苟或七情内伤,六淫外浸,饮食失节,起居不时,脾胃虚损,心火妄动,则月经不调矣。大抵血生于脾土,故云脾统血,凡血病当用苦甘之药,以助阳气而生阴血也。

七、妇人经血生于水谷之精气论

薛立斋曰: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在男子则化为精,在妇人则上为乳汁,下为月水,故虽心主血,肝藏血,亦皆统摄于脾,补脾和胃,血自生矣。凡经行之际,禁用苦寒辛散之药,饮食亦然。

八、妇人月水与乳俱脾胃所生论

程若水曰: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其清纯津液之气,归于心,入于脉,变赤而为血。血有余,则注于冲任而为经水,经水者阴水也,阴必从阳,故其色赤,禀火这色也。冲不血海,任为胞胎,若男女媾精,阴阳和合而成孕,则其血皆移荫于胎矣。胎既产,则胃中清纯津液之气归于肺,朝于脉,流入乳房,是禀肺金之色也。或儿不自哺,则阴明之窍不通,其胃中津液仍归于脉,变赤而复为月水矣。

按:以上三条,序妇人经血,由于饮食五味,水谷之精气所化,此调经必先于扶脾保胃为要也。

  九、女子经不调由合之非时论

  褚侍中曰: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无男子合,则不通,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调。不调则旧血不出,新血悮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为肿,或虽合而难子。合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观其精血,思过半矣。

  十、经不调由阴阳盛衰所致论

  王子亨曰:经者常候也,谓候其一身之阴阳愆伏,知其安危。故每月一至,太过不及,皆谓不调。阳太过则先期而至,阴不及则后时而来。其有乍多乍少,断绝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阴阳盛衰所致。

  十一、经候不调有阴阳相胜论

  许叔微曰:妇人病,是月经乍多乍少,或前或后,时发疼痛,医者一例呼为经病,不辨阴胜阳,阳胜阴,所以服药少效。盖阴气乘阳,则肺寒气冷,血不运行,经所谓天寒地冻,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后;若阳气乘阴,则血流散溢,经所谓天暑地热,经水沸腾,故令乍多而在月前。当别其阴阳,调其气血,使不相乘,以为平期也。

  十二、经不调属风冷乘虚客胞中论

  陈良甫曰:妇人月水不调,由风冷乘虚,客于胞中,伤冲任之脉,以损手太阳、手少阴之经也。盖冲任之脉,起于胞中,人将息顺理,则气血调和,六淫不能为害。若劳伤血气,则风冷乘之,脾胃一伤,饮食渐少,营卫日衰,肌肤黄瘦,皆由冲任劳损。故凡遇经行,最宜谨慎,否则与产后证相类。

  十三、月经不调属忧思郁怒所致论

  方约之曰:妇人以血为海,妇人从于人,凡事不得专行每多忧忿思怒郁气居多。书云: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忧思过度则气结,气结则血亦结。又云:气顺则血顺,气逆则血逆,忿怒过度则气逆,气逆则血亦逆,血气结逆于脏腑经络,而经于是乎不调矣。

  按以上五条,序妇人经水不调之由也。女人以血用事,故病莫先于调经,而经之所以不调者,或本于合非其时,或属于阴阳相胜,或由于风冷外入,或生于忧思郁怒,原因不一,治法亦异,此调经者所当察也。

  十四、月经紫黑属热非寒论

  朱丹溪曰:经水者阴血也,阴必从阳,故其色红,红火色,血为气之配。气热则热,气寒则寒,气滞则滞,为气之配。因气而行,见有成块者,气之凝也;将行而痛者,气之滞也;来后作痛者,气血俱虚也;错经妄行者,气之乱也;色淡者,虚而有水混之也;紫者,气之热也;黑热,热甚也。

  十五、经黑属风寒外乘当辨脉证

  叶氏曰:血黑属热,丹溪之论善矣,然有风寒外乘者,十中尝见一二。盖寒主收引,小腹必常冷痛,经行时或手足厥冷,唇青面白,尺迟或微而虚,或大而无力,热则尺洪数,或实而有力,参之脉症为的。

十六、经候不调治法

王肯堂曰:经水将来而腰腹痛者,以行气为主,宜君以木香,佐以枳壳、香附,同四物煎服;经水止而复腰腹痛者,以补血为主,君以熟地,佐以归、芍、参、术、芎、苓、香附、陈皮、甘草之类;或一月两至,或数日一至者,乃气虚而血热也,以补气凉血为主,宜八物汤加黄连、山栀、龟版、炒蒲黄之类;或止或来,无定期者,因气不调,故血亦随之而为行止也,经调气为主,君以香附,佐以陈皮、乌药、砂仁、艾叶之类,同四物汤煎服;经水数日不止者,乃血海滑脱,兼有火动之也,以凉血为主,君以黑山栀,佐以炒蒲黄、地榆炭、牡蛎、侧柏、香附之类;经止后过二三四日,复见微血者,以旧血未尽,为新生之血所催,故不能容而复出也,以四物汤为主加香附、陈皮、甘草之类,然此不足为病,即不服药,亦无害也。

  十七、经候不调脉法

  女子尺脉常盛,右手脉大,皆其常也。若肾脉微濇,或浮或滑,而断绝不匀,或肝脉沉而急,皆经水不调之候。

经水先期而来

  一、经行先期属血热

朱丹溪曰:经水先期而来者,血热也,四物加黄连。

二、经行先期有血热痰饮之分

王肯堂曰:月事先期而来,血热必带紫色;或先或后,血淡而稠粘者,痰也。

三、经行先期不一

薛立斋曰:先期而至,有因薛经血燥,宜归脾汤;有因肝经郁滞,宜加味逍遥散;有因肝经怒火,宜加味小柴胡汤;有因血分有热,宜加味四物汤;有因劳役火动,宜补中益气汤。

四、经行先期有实热虚热血多之因

吴本立曰:经事先期而来,其故有二,有热甚者,有气血多而伤血海者。血热者,腹多不痛,身必热,其色必紫,其脉必洪,宜凉血地黄汤,虚热者逍遥散。如腹中冷痛,禁用寒凉;若泻者先理脾胃;咳嗽者逍遥散加贝母。若气血多而伤血海者,其腹必痛,以补血行气为主,宜归附丸。若妇人四十外,月经或二三日一至者,日久必成淋症。

经水过期而来

  一、经行过期属血虚血热痰多之别

  朱丹溪曰:经水过期而来者,血虚也,四物加黄芪、陈皮、升麻。过期紫黑有块,血热也,必作痛,四物加香附、黄连;过期淡色者,痰多也,二陈加川芎、当归。

二、经行过期有血虚痰饮之分

王肯学堂曰:经水过期而至,血虚也,其色必淡,治宜补血为主,以四物加香附、艾叶、五味、麦冬之类,倍加当归、熟地;血淡而稠粘者,以化痰为主,二陈加香附、生姜、砂仁。

三、经拓过期不一

薛立斋曰:过期而至,有因薛经血虚,宜人参养荣汤;有因肝经血少,宜六味丸;有因气虚血弱,宜八珍汤。

四、经行过期有血虚血寒之因

吴本立曰:月事过期而来,其说有二,有血虚者,有血寒者。血虚腹不痛,身微热,然亦有痛者,乃空痛也,宜服生气补血之药,八物汤加香附;血寒者,归附丸,以脉辨之。若浮大而无力、微濡芤细,皆虚也;沉迟弦紧,皆寒也。

经水过期不止

一、妇人经水当止不止属邪气攻冲

  产宝百问曰:男子生于寅,寅属木,阳中有阴,故男子得八数;女子生于申,申属金,阴中有阳,故女子得七数。男以气为主,八八则卦数已尽,尽则阳精痿;女以血为主,七七则卦数已终,终则经水绝,冲任虚衰,天癸绝,地道不通而无子。或劳伤过度,喜怒不时,经脉衰微之际,又为邪气攻冲,则当止不止而复下。

  二、妇人年过期经行属败血

  李时珍曰:妇人年过五十,而经行不止者,作败血论。又妇人年四十九后,天癸当止不止,每月却行,或过多,用条芩二两,醋浸七日,炙干,又浸七次,为末醋丸,空心温酒下,名芩心丸。

  按:以上序妇人天癸过期,而有经行之病也,一主于邪伤,一主于血败,败血即属崩漏,当以人之禀赋强弱参之。

  三、妇人月水不断属冲任气虚

圣济总录曰:女人以冲任二经,为经脉之海,手太阳小肠之经与手少阴心经,此二经相为表里,主下为月水若劳伤经脬,则冲任气虚,冲任既虚,则不能制其气血,故令月事来而不断也。

四、妇人月水不断属外邪客于胞内

  陈良甫曰:女人月水不断,淋漓腹痛,或因劳伤气血而伤冲任,或因经行而合阴阳,以致外邪客于胞内,滞于血海故也。若气虚不能摄血,但养元气,病邪自愈,攻其邪,则元气反伤矣。

  按:以上序妇人月水宜止而不止也,妇人经行,每月一至,如潮之来,故曰月信。若每月既至,或三日或四五日,即应止,而复淋漓不断,非冲任气虚不能约制,为内伤不足,即劳伤气血,外邪客胞,而外感有余,有余不足,当参以人之强弱也。

痛 经

  一、经行腹痛属风冷客于胞络

  陈良甫曰:经来腹痛,由风冷客于胞络冲任,或伤手太阳、手少服二经,用温经汤。

  二、经行腹痛属寒湿搏于冲任

滑伯仁曰:有经行前后,脐腹绞痛如刺,寒热交作,下如黑豆汁,两尺沉濇,余皆弦紧,此由下焦寒湿之邪,搏于冲任。冲为血海,任为主胞,为妇人之血室,经事来,邪与血争,故作?痛,寒湿生浊,下如豆汁,宜治下焦,以辛散苦温血药治之。

三、经行腹痛宜调气

戴元礼曰:经事来而腹痛,不来腹亦痛,皆血之不调也。欲调其血,先调其气,四物汤加吴茱萸、香附;因冷积而痛者,宜大温经汤,冷甚者去麦冬。

四、经水将行腹痛属血实气滞

朱丹溪曰:经水将来腹痛者,血实也。一云气滞,四物汤加桃仁、香附、黄连;临行时腰小腹痛者,乃是郁滞,有瘀血,四物汤加红花、桃仁、莪术、延胡索、木香;有热,加黄芩、柴胡。

五、经水过后腹痛属气血两虚

朱丹溪曰:经水过后作痛,是气血俱虚也,宜八珍汤。亦有虚中有热,经后亦作痛,宜逍遥散;亦有经行过后,腹中绵绵走痛者,是血行而气滞,未尽行也,四物汤加木香。

六、女人痛经原非一种

吴本立曰:妇人经水将行,小腹作痛者,气血涩滞也,用四乌汤;经行而腹痛者,或属虚寒,然气亦能作痛,恐有瘀血气滞,不必骤补,先用四物加陈皮、香附,次用八物汤加香附,如泻者先止其泻,而痛自止矣;有冲任虚衰,少腹有守作痛,月水过期不能受孕者,大温经汤主之;有经水行而作痛者,血虚有寒也,法当温经养血,宜四物加桃仁、香附、肉桂;有经行著气,心腹腰胁痛者,血瘀气滞也,当顺气消瘀,青皮、归、芍、桃仁、红花、川芎、乌药;有经行过期而来作痛者,血虚有热也,宜生血清热,四物加桃仁、香附、丹皮、甘草、延胡;有经水行后而作痛者,气血虚而空痛也,法当调养气血,宜八珍汤加姜、枣;有经水过多,久不止而作痛者,乃脾胃血虚也,治宜补血健脾,四物加白术、茯苓、木香、厚朴、香附、陈皮、干姜、甘草。

倒 经

一、室女倒经属血热火气上行

有室女经转,至期经水不下行而上逆,或呕血,或鼻衄者,名曰倒经,此属血热火气上行也,治宜降火下行为要,当归大黄汤,即益母胜金丹;若倒经血溢于上,蒸热咳嗽,而成虚劳失血症者,宜乌骨鸡丸、巽顺丸选用;若血色晦淡不鲜,当用温热之剂,如甘草、干姜,温理中气,禁用寒凉也,若至衃血血水,则难矣。

二、经水逆行为风邪所激

  吴本立曰:血风者经水逆行,上攻于脑,头目旋闷,不省人事,甚至头而胸背皆发赤斑者,此因经水适行,感冒风邪所致。盖风善行而数变,其势易上而难下,经水为风邪所激,以致倒流而上行也,宜以四物汤为主,加山栀、桃仁、红花、荆芥、天麻、防风、薄荷、白术之类。

居 经

  一、论月水三月一至为居经

  月水三月一来,谓之居经。或寸口脉微而濇,微则卫气不足,濇则营血无余。卫不足,其息短,其形躁;营不足,其形逆,营卫俱虚,言语谬妄。趺阳脉浮而濇,濇则胃气虚,虚则短气咽燥而口苦,胃气濇则失液,此阳不生阴之居经也;或脉微血气俱虚,年少者亡血也,此气血两虚之居经也。少阴脉微而迟,微则无精,迟则阴中寒,濇则血不来,或寸脉浮大,尺脉反弱,或左脉浮大,右脉反弱,脉经所谓孤阳独呼,阴不能吸者也,阴虚阳实,故令少血,时发洒淅,咽燥汗出,或溲稠微,或唾涎沫,此令重虚,津液漏泄,此血不足也。

暗 经

  一、室女暗经本先天不足

  室女年长大而经竟不来者,嫁后仍能受孕,名曰暗经,每月临期,必作腰痛为信,此本先天不足使然。若不能受孕,每月无腰痛者,乃石女也。此二者,非药所能通也。

歇 经

  一、室女经水断续为血未充

  室女经水既通,已行一二次,停止一二年又行,或四季一行,或三五月复至,必须视其有病无病,若而色不改,饮食如常,身无内热,此本血脉柔弱未充,故经水断续,名曰歇经,非病,待气旺血充,自然应时而至,勿以攻之,宜补养血气,如四物、归脾、柏子仁等汤丸加减可也;若面黄肌瘦,骨蒸内热,是为竟劳,其脉弦出寸口上鱼际,非药所能治也,急与之成婚,则阴阳合和,自然经行而疾去矣,否则十死八九。

  二、总案妇女月水行期有不一候

  李时珍曰: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经者,常也。天癸者,天一生水也,邪术家谓之红铅谬名也。女人之经,一月一行,其常也;或前或后,或通或闭,其病也。有行期只吐血衄血,或眼耳出血,是谓倒经逆行;有三月一行者,是谓居经;有一年一行者,是谓避年;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谓暗经;每月至期必腰痛为信,有受胎之后,月月经行而产子者,是谓胎盛,俗名垢胎;有受胎数月,血忽大下而胎不陨者,是谓漏胎。此虽以气血有余不足而言,然亦以异常耳。

经行体痛

一、经行体痛属于血气不足

  产宝百问曰:经水者,行气血,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气血盛,阴阳和,则形体通;或外失卫气之充养,内乏营血之灌溉,血气不足,故经候欲行,而身体先痛也。趁痛散主之。(方见产后治遍身痛方)

经行潮热

  一、经行潮热有内伤外感虚实之分

  李氏曰:经行潮热有时为内伤,属于虚;潮热无时为外感,属于实。虚者大温经汤,实者四物汤加柴胡、黄芩。

经行寒热

一、经行寒热有外感内伤之别

  经行寒热胁痛,往来有时,为少阳外感,小柴胡汤。若往来无时,为内伤血热,加味小柴胡汤主之。

经行发热

一、经行发热目暗属血虚

女科撮要曰:有经后发热,怠倦,两目如帛蔽。夫脾为诸阴之首,目为血脉之宗,此脾伤而五脏皆为之失所,不能归于目也,用归脾汤耑主脾胃而愈。凡发久者,阳气亦自病也,须调养之。

热入血室

  一、妇人热入血室如疟状

金匮要略曰: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按:以上一条,是言经行未尽而适断,虽有血结,未为全实,小柴胡加当归、丹皮、生地以凉之。

  二、妇人热入血室治宜无犯胃气

  金匮要略曰: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也。

  按:此条是言经行不断,则热不留结,勿谓谵语。误用硝黄,犯其胃气,刺动柴血,犯其中焦,柴胡和解,犯其上焦,但不妄犯,热随血散自愈也。

  三、妇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

金匮要略曰: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按:此条言适来即断,血结在里为实证,故刺期门以泻之,不善刺者,小柴胡去人参加桃仁、丹皮、归尾、山甲以行之。

经候应用各方

  一、养血之剂

●四物汤局方  治妇人冲任虚损,月水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脐腹?痛,或腰足中痛,或崩淋带下,及胎前产后等症。

熟地黄二钱,补血  当归身一钱,洗。和血  白芍药钱半,酒炒。和血理脾  川芎八分。治风泄肝

  朱丹溪加减法:如经候过而腹中绵绵作痛,属血虚,倍当归、熟地;兼气加人参、黄芪,挟寒加炮姜。如经候将来,腹阵阵痛,而乍作乍止,属血实,换生地,加黄连、香附、桃仁、红花、元胡、丹皮。如经水常不及期而行者,血热也,换生地,加芩、连、白芷。如经水常过期而来者,瘦人是血少,倍当归、熟地,加黄芪、甘草,少佐红花、桃仁,为主血之引用也;肥人是气虚挟痰,去地黄,加参、芪、香附、二陈。如经水常过期而紫黑成块者,血热也,多作腹痛,换生地,加黄连、香附、元胡、灵脂、乳香、没药;若血淡色者,痰多血少也,换生地,合二陈。肥盛妇人,或二三个月一行者,此属痰盛闭塞经脉也,不宜四物,以导痰汤加芎、归、香附、苍术、白术。

  ●百子归附丸  治月事参差,有余不足,久服有孕,兼治胎前产后等证。

  四物汤加艾叶、阿胶、四制香附。

  上为末,用石榴一枚,连皮捣碎,煎水打糊为丸,如桐子大,每百丸,空心淡醋汤下。

  ●十味香附丸  治经候不调。

  香附四制,一斤  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各四两  白术  泽兰  陈皮各二两  黄柏盐水炒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九味香附丸  治妇人百病。

  香附童便浸,醋煮,晒干炒,四两  当归酒洗  川芎酒洗  芍药酒炒  生地酒洗  陈皮各一两  白术二两  黄芩酒炒,一两五钱  小茴香炒,五钱  

内热,加地骨皮,银柴胡各一两。丸、服法如前。

●加味香附丸  治倒经自汗,胎漏下血。

四物汤本方,用地黄八两  归  芍各四两  川芎三两  香附四制,一斤  泽兰叶  乌鲗骨各六两

上为末,用浮麦面酒醋水调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丸,朝暮各一服,温洒沸汤任下。

●简易当归散  治经脉不匀,腰腹疼痛。

四物汤去地黄,加山茱萸、白术、黄芩为末,温酒调下二钱。

●加味四物汤  四物汤加白术、黄芩、阿胶、香附、续断、橘红。

●正无丹  四物汤加阿胶、蕲艾、香附、枳壳,山药糊丸。

  附:仲淳加减法:血虚经行后期,加山茱萸、杜仲、续断、;血热经行先期,去芎、归、枳壳、香附、蕲艾,加青蒿、鳖甲、银柴胡、麦门冬、五味子、甘草、枇杷叶;热甚,再加芩、连、骨皮、丹皮、黄檗。

  二、温血之剂

  ●温经汤金匮  治经水不调,崩带,及唇口干燥,并治经水不通,咳嗽便血,此肺移热于大肠也。

四物汤去地黄加阿胶、甘草、人参、肉桂、吴茱萸、牡丹皮、麦门冬、半夏、生姜。

  ●大温经汤  治冲任亏损,少腹有寒,月水过期,不能受孕。

温经汤加白术。

●通经四物汤  治经水过期不行者,乃血虚有寒。

四物汤加红花、香附、肉桂、桃仁、莪术、木通、甘草。

●胶艾汤金匮  治劳伤气血,冲任虚衰,月水过多,崩带淋沥,或陷经下血,胎漏下血腹痛,及半产下血不绝。

四物汤用干地黄加阿胶、甘草、艾,清酒和水各半煎服。

●丁香胶艾汤  治经漏兼白带。

  胶艾汤加丁香。

●艾煎丸局方  治妇人崩伤淋沥,带下赤白,小腹?痛

四物汤本方归、地、芍各二两,川芎一两,加人参、石菖蒲、吴茱萸醋炒各一两。

上为末,用蕲艾四两,酒煎浓汁,入糯米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醇酒下。

更加肉桂、附子各一两,香附四两,名艾附丸。

  三、凉血之剂

●止经汤  治经水淋沥,或下赤白黄水。

四物汤加白术、黄芩、阿胶、甘草、香附、蒲黄、柏叶、砂仁。

●固经丸良方  治经水过多不止,及漏下崩中,紫黑成块。

龟版炙,四两  芍药酒炒,三两  黄檗酒炒,三两  黄芩炒三两  香附童便浸,炒,三两  樗白皮炒,一两五钱

酒糊为丸。

  ●先期汤  治经水先期而来者,乃血虚有热。

  胶艾汤加芩、连、知、檗、香附,一名清经四物汤。

●仲淳方  治妇女血热经行先期,发热。

  生地黄 芍药 阿胶 枸杞子 五味子 麦门冬 青蒿 鳖甲 黄檗 地骨皮 牡丹皮 枇杷叶

  合为末,蜜丸。

●加味小柴胡汤  治经行寒热胁痛。

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半夏 山栀 丹皮

●小柴胡加地黄汤  治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昼则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发作有时。

柴胡 半夏 黄芩 人参 甘草 生地 生姜 大枣

●柴胡四物汤  治经行感冒,热入血室。

小柴胡汤合四物汤。

四、行血之剂

  ●加减四物汤  治经停血滞,少腹结痛。

四物汤换赤芍药加三棱、蓬术、肉桂、干漆灰。

●加味四物汤  四物汤加蓬术、延胡索、桃仁、红花、香附、砂仁。

●过期饮  四物汤加肉桂、桃仁、红花、甘草、木通、蓬术、香附。

●决津煎  当归 肉桂 熟地 牛膝 泽泻

水煎服,呕恶,加干姜;气滞痛胀者,加香附、木香;小腹不暖痛极者,加吴茱萸。

●醋煎散  治经行少腹结痛,产后恶露不行。

  三棱 蓬术 肉桂 赤芍 甘草 香附 乌药等分,通用醋炒

为散,每服三钱。空心砂糖汤调服

●失笑散和剂  治妇人瘀结,少腹急痛。

五灵脂酒研,澄去砂  蒲黄筛净,半生半炒

等分为散,每服二钱半,酒煎入砂糖少许,和滓服,少顷再服。如瘀结腹痛,经水反多,元气亏弱,药力不行者,用人参煎汤调服,以搏击之。

  ●益母草丸一名济阴返魂丹,昝殷产宝方  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胎前产后,一切诸症。

  益母草宜于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或小暑日。花开时连根收取用,花叶及子石臼捣烂蜜丸或捣汁熬膏亦可,忌铁器。  胎动腹痛下血,当归汤下;横生逆产,胎衣不下,炒盐汤下;产后血晕,口渴狂言,中风失音口噤,血结奔痛,寒热心烦,鼻衄舌黑,并用童便和酒下;产后喘嗽,恶心呕吐胁痛,酒下;泻血,枣汤下;下痢,米汤下;崩漏,糯米汤下;产后以童便下一丸或二三丸,能调经络,破血痛,安魂魄;带下,胶艾汤下。凡经不调者,服之则调,久不孕者服之则孕。

五、理气活血之剂

  ●四乌汤  治血中气滞,小腹急痛。

  四物汤加香附、乌药、甘草。

  ●四制香附丸瑞竹堂方  治经候不调,腹痛,不能受孕。

  香附一斤,分四分,童便浸,米泔浸,盐水、酒、醋、姜汁各制一分,焙燥为末,炼蜜为丸  加益母草一斤,带花子,酒炒为末,艾汤为丸,名附益丸,每晨服,白汤下,血虚者四物汤下。

  按:香附得参、术则益气;得归地则调血;得木香则疏滞和中;得沉香则升降诸气;得芎?、苍术则总解诸郁;得山栀、黄连则降火清热;得茯苓则交心肾;得半夏、厚朴则决壅消胀;得紫苏、葱白则解散邪气;得艾叶则治血气,暖子宫,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药也。

  ●归附丸  治气乱经期或前或后。

  当归四两  香附八两,童便浸透,晾干,再加盐水、醋、酒、姜汁四制

  二味为末,醋和丸,空心,砂仁汤下在三钱。血虚,加熟地黄八两;虚寒,加桂、附各一两;带下气腥,加吴茱萸、艾各一两;脐下冷痛,桂、附、沉香各一两,丁香三钱;经行少腹先痛,或血色紫黑结块,加醋煮莪术二两,沉香一两;经后少腹虚病,加参、芪、阿胶各二两,蕲艾一两;经水色淡,加姜、桂各一两,人参二两。

  ●抑气散济生  治妇人气盛于血,头眩胸满。

  香附四两,制  广皮二两  茯神二两  甘草一两

  为散,每服二三钱,沸汤下。

  ●交加散济生  治营卫不和,经脉不调,腹中撮痛,气多血少,结聚为瘕,并治产后中风。

生地黄  生姜各五两

各研取汁,交互浸渣一宿,以汁尽为并度,各炒黄为末,酒调下二钱。

●又方 交加散  治营卫不和,月事滞浊,脐腹撮痛,腰腿重坠。此方能逐散恶血。

生地黄  生姜各二斤,捣汁存渣  当归  白芍药  玄胡索醋纸包煨  蒲黄隔纸炒  桂心各一两  红花炒,无恶血不用  没药另研。各半两

将地黄汁炒生姜渣,生姜汁炒地黄渣,各焙干,同诸药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

●调经饮  当归 牛膝 香附 山楂 青皮 茯苓

水煎服。寒滞其血者,加肉桂、吴茱萸;胀闷者,加厚朴、砂仁;气滞者,加乌药;痛在小腹者,加小茴香。

六、治痰之剂

●二陈汤方见治痰  导痰汤方见治痰  滚痰丸方见治痰  四七汤方见治气

七、开郁之剂

  ●逍遥散和剂 加味逍遥散  治肝气抑郁,寒热咳嗽,月事不调。二方见治郁

  ●景岳逍遥散  熟地 当归 枣仁 芍药 茯神 炙甘草 远志 陈皮

  水煎服。气虚加人参;经水过期滞痛,加酒炒香附。

  ●归脾汤 加味归脾汤  治心脾郁结,经水不调。二方见治郁。

八、补气之剂

●四君子汤方见治气  六君子汤方见治气  异功散方见治气  保元汤方见血证  补中益气汤方见胎前胎漏  当归建中汤方见产后蓐劳

  九、补养气血之剂

●八珍汤  治胎产崩漏,气血亏损。

四君子汤合四物汤

●八物汤圣方  八珍汤去人参加黄芪。

●八珍益母丸  治脾胃气血俱虚,食少体倦,腰酸腹胀,或作寒热,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八珍汤加益母草四两,晒干杵为末,炼蜜丸。

●滋阴百补丸  八珍汤加益母草、制香附、延胡索酒炒。炼蜜为丸。

●十补丸  治妇人诸虚百损,营卫不调,形体羸瘦,寒热自汗,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堕胎落孕。

  八珍汤加黄芪、肉桂、肉苁蓉,酒调山药糊为丸。

  ●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加黄芪、肉桂。

●人参养荣汤  十全大补汤汤去川芎加橘皮、五味子、远志、姜、枣。

●五补丸  补诸虚,安五脏,坚骨髓,养精神。

人参 熟地黄 茯苓 牛膝酒浸,焙 地骨皮 蜜丸,酒下。

经 闭

一、经论女子月事不来属于胞脉闭

  素问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二、经论女子不月属二阳之病

  素问曰:二阳之病,以发于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为息奔者,死不治治。

  三、女子不月属心脾病宜治心火养心脾血

  张洁古曰:女子月事不来者,先泻心火,库存自下也。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故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太白注曰:大肠胃热也,心脾受之,心主血,心病则血不流;脾主味,脾病则味不化,味不化则精不足,故其病不能隐曲,脾土已亏,则风邪胜而气愈消。又经云: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属于心,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先服降心火之剂,后服五补丸,卫生汤治脾以养其血。

  四、妇人经闭属风冷客于胞中

  齐仲甫曰:妇人月水不来,此因风冷客于胞中,或醉而入房,或因风堕坠惊恐,皆令不通。病源云:血得温则宜通,得寒则凝泣。若月水不来,因冷干胃腑,或醉入房,则内气耗损,劳伤肝经,或吐衄脱血,使血枯于中也。

  五、妇人月水不通属津液减耗

王子享曰:妇人月水不通,病本于胃,胃气虚,不能消化五谷,使津液不生血气故也。又云:醉以入房,则内气竭绝伤肝,使月水衰少。所以尔者,肝藏血,劳伤过度,血气枯竭于内也;又先吐血及衄血、下血,谓之脱血,名曰血枯,亦月水不来。所以尔者,津液减耗故也,但益津液,其经自下。

按:以上二条,序妇人经闭,属于积寒风冷,凝泣其血,而月水为之不通也。

六、妇人经闭属火热有上中下三焦之分

李东垣曰:经闭不行有三:妇人脾胃久虚,形体羸弱,气血俱衰,以致经水断绝,或因劳心,心火上行,月事不来,胞脉闭也,胞脉属心络胞中,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不来,宜安心、补血、泻火则经自行,此上焦心肺有热,而经不行也;或病中消耗,胃热善饥渐瘦,津液不生,夫经者血脉津液所化,津液既绝,为热所烁,肌肉渐瘦,时见燥渴,血海枯竭,名曰血枯经绝,宜泻胃之燥热,补益气血,则经水自然而行,此中焦胃有热结,而经不行也;或心胞络脉洪数,躁烦时见,大便闭,小便难,而经水闭绝,此血海干枯,宜调血脉,除胞络中火邪,则经水自然而行,此下焦胞络热结,而经不行也。

  娄全善按:洁古、东垣,治妇人血枯经闭之法,皆主于泻火补血,补血用四物汤之属。泻火补血,补血用四物汤之属。泻火东垣分上中下三焦,如火在上,则得于劳心,治以芩连及三和之类;火有中,则善食消渴,治以调胃承气之类;火在下,则大小便难,治以玉烛之类。玉烛,四物与调胃承气是也,三和,四物与凉膈是也。

按:经闭主于泻心火,论本洁古,而东垣则以热结分上中下三焦,是月水不下,专以火热为病,药用玉烛、三和为例。夫此方治劳心,心火上行,致胞脉闭塞,月事不来是实热也;若心虚而热收于内,与心虚而土衰者,二方又未可妄用也。大约妇人经闭,由于阴虚旺,日渐煎熬,津液干涸,以致血枯经闭,当从赵养葵滋水补肝之法,纯用三和、玉烛,殊未尽善。若东垣三证首言脾胃久虚一段,已见经水断流,俱从脾胃受病,是可见全善之失矣。夫经闭有寒有热,但寒热二症,宜分内伤、外感处治。如心火不下降,而三焦热结,此是血衰火旺,阴不足以配阳,故心气不通,热结三焦而经不下,当益阴滋水,以培化源,若用硝、黄、芩、连则失矣;如积冷血寒,凝结胞门,冲任脉寒,而血泣不下,是风冷客邪,乘虚袭入,宜温经散寒,以大辛热之药,导血下行,后用养荣之剂为当也。

七、妇人经闭属痰塞胞门

  朱丹溪曰:有积痰下塞于胞门,闭塞不行,用厚朴二陈汤。又有痰多占住血海,因而不下者,痰多血虚,南星、二术、黄连、川芎末为丸;有肥人脂满者,导痰汤加川芎、黄连,不用地黄,泥膈故也。

  按:以上一条,序妇人经闭,属于积痰,而致经水之不行,是有实邪为病,宜导痰为主。

    八、妇人经闭属于肝劳血伤

  骆龙吉曰:经云:有病胸胁支满,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汗液,先吐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出,病名曰血枯。此年少时,因大脱血,或醉而入房,亏损肾肝。盖肝藏血,受天一之气,以为滋荣,其经上贯膈,布胁肋,若脱血失精,肝气已伤,肝血涸枯不荣,而胸胁满妨于食,则肝病传脾,而闻腥臊臭,出清液。若以肝病而肺乘之,则吐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出,皆肝血所伤之症也。

  九、妇人经闭有血滞血枯之分

  李氏曰:妇人以血为主,天真气降,壬癸水合,肾气全盛,血脉流行,尝以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故曰月经。经行与产后一般,若其时有余血,一点未净,或被风寒湿热暑邪,或内伤生冷,七情郁结,为痰为瘀,凝各于中,曰血滞;或经止后,用力太过,入房太甚,及服食燥热,以致火动,则邪气盛而津液衰,曰血枯。

  十、妇人经闭有血滞血枯诸变证

  陈良甫曰:经后被凉,则血气错乱妄行,逆于上则从口鼻出;逆于身则血水相搏,继而水肿;恚怒则气血逆于腰腿,心腹背胁手足之间重痛,经行则发,过期则止;怒极伤肝,则有眩晕、呕血、瘰疬、血风疮疡等症,加之经血渗漏,遂成窍血生疮,淋漓不断;湿热相搏,为崩带;血结于内,变症瘕。凡此变端百出,不过血滞与血枯而已,重则经闭不通,轻则经水不调,不止虚与热二者也。

  十一、经闭血滞血枯有虚热痰气之证

叶以潜曰:血滞、血枯,不越虚热痰气四证而已。血滞亦有虚热,故滞者不宜过于宣通,通后又须养血益阴,使津液流通;血枯亦不可峻行补益,恐本主无力,而辛热之剂,反燥精血矣。

十二、经闭血枯与血膈之证不同

张景岳曰:肝病血伤症与血膈相似,皆经闭不通之候。然枯之与膈,有如冰炭。枯者竭也,,血虚极矣;膈者阴隔也,血本不虚,而或气或寒或积有所逆也。膈者病发于暂,其症或痛或实,通则行而愈;若枯者其来也渐,冲任内竭,其症无形,夫血既枯矣,宜补阴养气,使血自充,如用桃、红、硝、黄、棱、蓬,反加克伐,则枯者愈枯,毙可立俟矣。

  十三、经闭血滞宜破血枯宜补论

  陈良甫曰:血滞经闭宜破者,原因饮食毒热,或暴怒凝瘀积痰,直须大黄、干漆之类,推陈致新,俾旧血消而新血生也。若气旺血枯,起于劳役忧思,自宜温和滋补,或兼有痰火温热,尤宜清之凉之,每以肉桂为佐者,热则血行也,但不可纯用峻药,以亏阴道,调和饮食,自然血气流通,苟不务充养气血,惟以毒药攻之,是求千金于乞丐,必死而后已也。

  按:以上所论,序妇人经闭,有血滞血枯二症之辨也。血滞为有余,有余者宜泻;血枯为不足,不足者宜补。滞与枯之因,不外乎此,而调经者可以类通之矣。

  十四、经闭分妇人肥瘦属湿痰血枯之异

  吴立本曰:肥白妇人,经闭而不通者,必是湿痰与脂膜壅塞之故也。治宜开痰,以枳实为君,佐以苍术、半夏、香附、乌药、厚朴、牛膝、桃仁之类,则湿痰去而脂膜开,其经自通矣。黑瘦之妇经闭者,血枯气滞也。治宜补血理气,君以归身、白芍、人参,佐以广皮、香附之类。

  十五、妇人经闭缘由殊非一致

  吴立本曰:女子以血为主也,使其经脉调和往来有准,有以应水道潮汐之期,旧血既尽,新血复生,有以合造化盈亏之数,则周身百脉无不融液而和畅,何病之有!设或闭焉,则新血滞而不流,早血凝而日积,诸病丛生。然经闭之由,必有所因,或月事适至,因渴饮冷物,及坐冷水洗浴,寒气内入,血即背凝滞,遂令经闭;或因堕胎多产而伤其血,或因久患潮热而销其血,或因久发盗汗而耗其血,或脾胃不和,饮食减少,而不能生血,凡此之类,皆能令人经闭。夫堕胎多产而伤其血,及久患潮热盗汗而销耗其血者,不可用行血之剂,宜以四物汤为主,佐以木香、香附、厚朴、甘草之类,兼调其气,久而自通矣。若脾胃不和而不能生血者,宜以异功、逍遥间服,使饮食加而气血调,则经自行矣。有因感暴怒而经闭者,治宜开郁活血,君以郁金,佐以官桂、香附、木香、桃仁、牛膝之类。有因食生冷而经闭者,君以官桂、佐以干姜、木香、香附、厚朴、红花、归尾之类。有因坐冷水而经闭者,君以附子佐以官桂、木香、山楂、桃仁、当归、干姜、川芎之类。室女及笄,而天癸不至,而饮食如常者,只是气血未足,不必服药,时至经自流通。至于寡妇、尼姑经闭,及因有怀不遂,法当开郁而理其经,是为妥也。

    十六、妇人月经不行成诸病

    叶以潜曰:妇人经病,内因忧思忿怒,郁结不行;外因饮冷形寒,恶露凝滞,此不调不通,作痛发热所由也。治者调其气而破其血,开其郁而补其虚,凉血清热。治血病以行气为先,香附之类是也;热则流血,寒则坚凝,须以热药为佐,肉桂是也。又有月经不行,四肢发肿者,属血渗入脾经也,宜辛温以导之;又有月经上行口鼻者,是火载血上,气之乱也,四物加栀子、黄连、丹皮、犀角。

    十七、调经莫意:谋划,策略。先于去病论

    李氏曰:妇人月水循环,纤疴不作而有子。若兼潮热腹痛,重则咳嗽、汗、呕或泻,有潮汗则血愈消耗,有汗咳呕则气往上行,泻则津偏于后,痛则积结于中,是以必先去病,而后可以滋阴调经。就中潮热疼痛,尤为妇人常病。盖血滞积入骨髓,便为骨蒸;血滞积瘀,与日生新血相搏,则为疼痛;血枯不能滋养百骸,则蒸热于内;血枯胞络火盛,或挟痰气食积寒冷,则为疼痛。凡此诸病,皆阻经候不调,必先去其病,而后可以调经也。

    十八、经候不调不通有分因详证治病之法论

    方氏曰:妇人经病,有月候不调者,在月候不通者,然不调不通中,有兼疼痛者,有兼发热者,此分而为四也。细详之,不调中,有趱前者,有退后者,趱前为热,退后为虚;不通中,有血枯者,有血滞者,血滞宜破,血枯宜补;疼痛中有常时作痛者,有经前经后作痛者,常时与经前为血积,经后为血虚也;发热中,有常时发热者,有经行发热者,常时为血虚有积,经行为血虚而有热也,是四者之中,又分为八矣。人之气血周流,忽有忧思忿怒,则郁结不行,经前产后,忽遇饮冷形寒,则恶露不尽,此经候不调不通,作痛发热,所由作也。大抵气行血行,气止血止,故治血病以行气为先,香附之类是也;热则流通,寒则凝塞,故治血病以热药为佐,肉桂之类是也。

  按:妇人有先病,而后致经不调者,有因经不调,而后生诸病者。如先因病而后经不调,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生病,当先调经,经调则病自除。

  十九、调经先以顺气为主论

  济生方曰:经云:百病皆生于气。有七气,有九气,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气也,益之以寒热为九气。气之为病,男子妇人皆有之,惟妇人之气为尤甚,盖人身血随气行,气一滞则血为气并,或月事不调,心腹作痛,或月事将行,预先作痛,或月事已行,淋沥不断,或作寒热,或为癥瘕,或疼痛连腰胁,或引背膂,上下攻刺,吐逆不食,肌肉消瘦,非特不能受孕,久不治转为痨瘵者多,是皆气之为病也,故调经养血,莫先以顺气为主。

  二十、调经养血莫先于调气论

  汪石山曰:妇人属阴,以血为本,但人肖天地,阴常不足,妇人加乳哺月经之耗,是以妇人血病者多,夫月经者,津液血脉所成,苟营卫和,经候自然应期,如月之盈亏,不夫常度,故曰月经。苟气血一忤,则或先或后,多寡不匀,或闭绝不行,而百病生,必须分因而治。如真水亏败,阳火内炽,血海枯竭,经绝不通者,宜补养阴血,则经水自行;如寒客胞门,子户凝泣,血不通,为癥瘕之候者,宜散寒逐瘀,则经自行。但血乃气之配,其升降寒热虚实,一从乎气,是以气热则血热而色紫,气寒则血寒而色凝,气升则血逆而上出,气陷则血随而下崩,此调经莫先于养血,养血莫先于调气也。

  二十一、调经不可耗气宜养心实脾论

  罗周彦曰:妇人得阴柔之体,以血为本,阴血如水之行地,阳气若风之旋天,故风行则水动,阳畅则血调,此自然之理也。考古方耗气以调其经,夫太冲者气也,任脉者血也,气升则升,气降则降,血随气行,若独耗其气,血无所施,正气虚,邪气必胜,而百病生焉,经安得调乎?况心生血,脾统之,胃为卫之元,养其心则血生,实其脾则血足,气胜则血行,安可独耗其气,此调经之至要也。行经之时,当戒暴怒,怒则损其冲任;远房室,多欲则伤其血海。一有抑郁,宿血必停,走入腰胁,注于腿膝,遇新血相搏,则疼痛不已,散于四肢,则麻木不仁,入于血室,则热不定,皆四气七情之所致也。

  按:以上所论,序调经之法,莫先于顺气开郁,而顺气开郁,则又戒不可专耗其气,当以实脾养心,为调经之要法也。经云:百病皆生于气也,而于妇人为尤甚。妇人之病,先于经候不调,但妇人以血用事,经水虽属血病,若竟从血分求治,未得病机之要者也,若从气分求责,而调经知所本矣。

  二十二、调经以大补脾胃为主论

  陈良甫曰:妇人以血为主,脾胃虚弱,不能饮食,营卫不足,月经不行,寒热腹痛,或崩带症,皆脾胃不足所生病。故妇人月水不通,或因劳役过度,或因失血伤损肝脾,但滋化源,其经自通。若小便不利,苦头眩,腰背痛,足寒时痛,久久血结于内,变为癥瘕;若血水相并,脾胃虚弱,壅滞不通,变为水肿;若脾气衰弱,不能制水,水渍肌肉,变为肿满,当益其津液,大补脾胃为主。

  按:以上所论,序调经以补养脾胃为大法也。

  二十三、女子经行宜谨

  陈良甫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名曰月信。凡遇经行,最宜谨慎,否则与产后证相类。若被惊怒劳役,则血气错乱,经脉不行,多致痨瘵等证;若逆于头面肢体之间,则重痛不宁;若怒气伤肝,则头晕胁痛,呕血瘰疬;若经血内渗,则窍穴淋沥。凡此六淫外侵,变证百出,犯时微若秋毫,成患重于泰山,可不畏哉!

  二十四、妇人经闭其因不一

  薛新甫曰:夫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主上为乳水,下为月水。其为患:有因脾虚而不能生血者;有因脾郁伤而血耗损者;有因胃火盛而消烁者;有因脾胃损而血少者;有因劳伤心而血少者;有因怒伤肝而血少者;有因肾水亏,不能生肝而血少者;有因肺气虚不行而血闭者。治疗之法:若脾虚而不行者,调而补之;脾郁而不行者,解而补之;胃火盛而不行者,清而补之;脾胃损而不行者,和而补之;肺气虚而不行者,补脾胃;肾水虚而不行者,补脾肺,审而治之,庶无疑矣。

  二十五、经闭脉法

  脉经云:尺脉滑,血气盛,妇人经脉不利;少阴脉弱而微,微则少血;尺脉来而断续者,月水不利,当患小腹引腰痛,气滞上攻胸臆也。寸口脉浮而弱,浮则为虚,弱则无血;肝脉沉,主月水不利;腰腹痛,脉至如琴弦;若少腹痛,主月水不利,孔窍生疮,经脉不通,绕脐寒疝痛,其脉沉紧。此由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结积,血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故痛。

经闭应用各方

  一、温血之剂

  ●金匮温经汤方见经候

●又方 温经汤  治经道不通,绕脐寒疝痛彻,其脉沉紧。此由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所以作痛,宜此汤与桂枝桃仁汤。

川芎 当归 芍药 肉桂 人参 甘草 蓬术 牛膝 丹皮

  二、凉血之剂

●三和汤  治劳心思虑,心火上行,以致胞脉闭塞,月事不来。

四物汤合凉膈散,各等分,每服八钱,水煎服。

●玉烛散子和方  治胃热消渴,善食渐瘦,津液为热燥竭,以致血海干枯。

四物汤合调胃承气汤,各等分,每服八钱,水散,食前服。

三、养血之剂

●五补丸  凡胞脉闭,先服降心火之剂,后服此丸,及卫生汤,以治脾养血也。

人参  熟地黄  茯苓  地骨皮  牛膝酒浸,焙干

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卫生汤

当归  芍药各二两  黄芪三两  甘草一两,炙  如虚者加人参

各为末,每服五钱,空心煎温服。

●柏子仁丸良方  治血虚有火,月经耗损,渐至不通,日渐羸瘦,而生潮热,兼治室女思虑成劳经闭,慎勿以毒药通之,宜服此丸,兼服泽兰汤。

    柏子仁炒研  牛膝酒浸  卷柏各五钱  泽兰叶二两  川续断二两  熟地黄四两,酒浸半日杵成膏

    蜜丸,如梧子大,空心米饮下三十丸。

●泽兰汤  治证同前。

泽兰叶三两  当归酒浸  芍药酒炒,各二两  甘草炙,五钱

为末,每服五钱,水煎服。

四、行血之剂

●加减四物汤  加味香附丸二方见经候

●红花当归散云歧子  治妇女经脉不行,蓄积瘀血,腰腹疼痛。

红花  当归尾  紫葳  牛膝  苏木  甘草各二两  桂心  白芷各一两五钱  赤芍药四两  刘寄奴五两

为散,空心热酒调下三钱,卧时再服。

  ●行经红花汤  治妇人室女经候不行时作胀痛。

  前方去白芷、甘草,加延胡索,香附、青皮、桃仁。

●牛膝散拔萃方  治月水不利 脐腹作痛。

牛膝  桂心  桃仁  当归  赤芍  延胡索  丹皮各一两  木香三钱

为散,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或每服五七钱,水煎服。良方去桃仁、木香,加山棱、莪术,名牡丹皮散,治血瘕。

●瑞金散名姜黄散。大全良方  治妇人血气撮痛,月经不调。

片子姜黄四两  当归  川芎  赤芍药  肉桂  红花  丹皮  延胡索  蓬莪术各三两

    为散,每服八钱,水酒煎服。

●琥珀散严氏  治妇人月经壅滞,心胸脐腹?痛,及产后恶露不下,血上抢心,迷闷不省,气绝欲死。

京山棱  蓬莪术  赤芍药  刘寄奴  牡丹皮五味用黑豆一升,生姜半斤,米醋四升,同煮,至烂为度,焙干,入后五味  熟地  当归  蒲黄炒  肉桂  菊花各一两

共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前温酒调下,产后败血冲心,二服便下。

五、理气之剂

●归附丸  四乌汤二方风经候

  六、开郁之剂

  ●逍遥散  加味逍遥散  归脾汤  加味归脾汤四方见治郁

  七、和营之剂

●小建中汤金匮  治虚劳里急,腹痛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证。

    炙甘草  桂枝  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胶饴一升

●黄芪建中汤  治诸虚羸瘠百病。即前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五钱

●当归建中汤方见产后治褥劳

八、治痰之剂治痰结经闭

●六君子汤方见咳嗽  二陈汤方见治痰

●加味导痰汤方见治痰  去南星加黄连、川芎名加味导痰汤

九、补养气血之剂

●八珍汤 八物汤 十补丸三方见经候

●异功散方见治气 保元汤方见血证

十、滋阴养血之剂

●六味丸方见虚劳

●巽顺丸  治妇人倒经血溢于上。

乌骨白丝鸡一只  乌鲗鱼骨童便浸,晒干为末,炒黄,四两  茜草酒浸,切片,一两  鲍鱼切片四两

以上三味,入鸡用内,用陈酒、童便各二碗,水数碗,旋煮旋添,候糜烂,焙干,骨用酥炙,共为细末,干山药粉调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百劳水下。

  ●乌骨鸡丸秘旨  治妇人郁结不舒,蒸热咳嗽,月事不调,或久闭不行,或倒经血溢于上,及赤白带下白淫等证。

  乌骨鸡一只  熟地黄四两  血热加生地四两  北五味子一两

以上药入鸡腹内,用陈酒酿童便,于砂锅中煮,如上法。

黄芪蜜酒蒸,焙  白术泔浸蜜水拌,饭上蒸九次  当归酒洗  芍药酒炒各二两

以四味为末,同鸡肉捣烂,骨用酥炙,再加人参三两  牡丹皮酒洗,晒干,二两  川芎童便浸切,一两

以三味为末,加入上药中,另加山药末六两,打糊为丸,如梧子大,清晨沸汤服三钱,临卧用陈酒,再服二钱。

  骨蒸劳热,加九肋鳖甲三两,银柴胡、地骨皮各一两五钱;经闭不通,加肉桂一两;崩漏下血,倍熟地黄,加阿胶二两;倒经血溢,加麦门冬二两;郁结痞闷,加童便制香附二两,沉香五钱;赤白带下,加萆薢二两,制香附二两,蕲艾一两。

●乌骨煎丸  治阴虚血热,经水不调,崩漏带下,羸弱骨蒸,不能受孕。

用乌骨白毛公鸡一只,闷杀之,去毛杂,用蕲艾四两,青蒿四两,纳入鸡肚内,余药同鸡入坛,加童便和水者干,取出,去骨,捣如薄饼,晒干为末;

香附四两,分四分,米泔、童便、酒、醋各浸一分,春秋三日,夏一日,冬四日,取出晒干为末;熟地黄、生地黄各四两,当归二两,川芎一两,芍药二两,人参一两,黄芪二两,牡丹皮二两,五味子一两,共为末;用陈米饮糊丸一方用酒醋各半煮,糊丸。

唐氏乌鸡丸,去艾叶,加枸杞子,枣仁、地骨皮、鳖甲、麦冬、甘草、茯苓、白术。

●仲淳方  治妇人骨蒸寒热。

青蒿  牛膝  鳖甲  银柴胡  地骨皮  芍药  五味子  麦冬  天冬

调经应用各药

  一、凉血

  生地 丹皮 骨皮 青蒿 银柴胡 黄芩 黄柏 黄连 知母 山栀 白薇 川楝子 花粉

  二、温血

  蕲艾 肉桂 附子 炮姜 煨姜 丁香 小茴香 吴茱萸 紫石英 阳起石

  三、行血

  归尾 川芎 丹参 泽兰 茜根 楂炭 延胡索 赤芍 桃仁 蓬术 三棱 姜黄 蒲黄 五灵脂 卷柏 牛膝 郁金 苏木 红花 大黄 凌霄花 木通 白芷 乳香 韭汁 雀卵 鲍鱼 乌鲗骨 刘寄奴 益母草 茺蔚子

  四、理气

  香附 乌药 砂仁 橘皮 青皮 紫苏 藿香 沉香 木香

五、开痰

半夏 橘红 苍术 南星 枳实 茯苓 姜汁 竹沥

六、养血

熟地 当归 白芍 续断 萸肉 鳖甲 阿胶 女贞子 肉苁蓉 枸杞子 莲肉 桂圆 大枣

七、补气

    人参 黄芪 炙草 白术 茯苓 杜仲 菖蒲 远志 枣仁 柏子仁 五味子 补骨脂 沙苑蒺藜 山药 扁豆 芡实 饴糖 天冬 麦冬 紫河车胶 牡蛎 乌骨鸡 鹿角胶 鹿角霜

血 崩

一、阴虚阳搏谓之崩

素问曰:阴虚阳搏谓之崩。夫阴尺脉也,阳寸脉也,阴脉虚损,阳脉搏盛,则阳盛阴虚,女子得之,其血大下,若山之崩,故谓之崩。

二、五崩之形色

王叔和曰:五崩何等?曰:白崩者形如涕,赤崩者形如绛津,黄崩者形如烂瓜,青崩者形如蓝色,黑崩者形如衃血也。

三、治暴崩久崩这难易

张景岳曰:崩淋之病,有暴崩者,有久崩者。暴崩者其来骤,其治亦易;久崩者其患深,其治亦难。大凡血因崩去,势必渐少,少而不止,病则为淋。此等症候,未有不由忧思郁怒,先损脾胃,以及冲任而然者。崩淋既久,真阴日亏,多致寒热咳嗽,脉见弦数或豁大等证,此乃元气亏损,阴虚假热之脉,尤当用参、地、归、术甘温之属,以峻培本源,庶可望生。但得胃气未败,受补可救,若不能受补,而日事清凉,以苟延目前,则终非吉兆也。

四、经期不至宜防崩决

张景岳曰:妇人于四旬外经期将断之年,多有渐见阻隔,经期不至者,当此之际,最宜防察。若果气血和平,素无他疾,此固渐止而然,无足虑也。若素多忧郁不调之患,而见此过期阻隔,便有崩决之兆;若隔之浅者,其崩尚轻,隔之久者,其崩必甚,此因隔而崩者也,当预服四物、八珍之类以调之,否则恐其郁久而决,则为患大也。

五、郁结血崩

傅青主曰:妇人有怀抱其郁,口渴舌干,呕吐呑酸,而血下崩者,人皆以火治之,时而效,时而不效,其故何也,是不识为肝气之郁结也。夫肝主藏血,气结而血亦结,何以反至崩漏,盖肝之性急,气急则其急更甚,更甚则血不能藏,故崩不免也,治法宜以开郁为主。若徙开其郁,而不至平肝,则肝气大开,肝火更炽,而血亦不能止矣。方用平肝开郁止血汤。

六、血海太热血崩

傅青主曰:妇人有每行人道,经水即来,人以为胞胎有伤致之,谁知是子宫血海因热而不固乎。夫子宫即在胞胎之下,而血海又在胞胎之上。血海者,冲脉也。冲脉太寒而血即亏,冲脉太热而血即沸,血崩之为病,正冲脉之太热也。然既由冲脉之热,则应常崩而无有止时,何以行人道而始来,果与肝木无恙耶?夫脾健则能摄血,肝平则能藏血,人未入房之时,君相二火,寂然不动,虽冲脉独热,而血亦不至外驰,及有人道之感,则子宫大开,君相火动,以热召热,同气相求,翕然齐动,以鼓其精房,血海泛滥,有不能止遏之势,肝欲藏之而不能,脾欲摄之而不得,故经水随交感而至,若有声应之捷,是惟火之为病也。治法必须滋阴降火,以清血海而和子宫,则终身之病可半载而除矣,然必绝欲三月而后或。方用清海丸。

七、崩漏标本证治

叶天士曰:崩漏不止,经乱之甚也。盖非时血下,淋沥不止,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若山崩然,谓之崩中。由漏而淋,由淋而崩,总因血病。调治之法:凡崩漏初起,治宜先止血以塞其流加减四物汤、十灰丸主之。崩漏初止,又宜清热以清其源,地黄汤或奇效四物汤主之;崩漏既止,里热已除,更宜补气血以端其本,加减补中益气汤主之。要知崩漏皆由中气虚,不能收敛其血,加之积热在里,迫血妄行,或不时血下,或忽然暴下,为崩为漏,此证初起,宜先止血以塞其流,急则治其标也;血既止矣,如不清源,则滔天之势,必不可遏;热既清矣,如不端本,则散失之阳,无以自持。故治崩漏之法,必守此三者,次第治之,庶不致误。先贤有云:凡治下血证,须用四君子辈以收功,其旨深矣。

八、崩漏虚实证治

叶天士曰:崩乃经脉错乱,实系冲任伤损,不能约束经血而然。治宜大补气血,当用举无益血丹峻补本源,少加清热之药,以治其标,补阴泻阳而崩自止。若血热妄行,咽燥唇干,脉实有力,血气秽臭者,方可用四物凉膈散,入生韭汁调服。然治血药切忌纯用寒凉,以血见冷即凝故也。如血崩初起,遽止则有积聚凝滞之忧,不止则有眩晕卒倒之患,必先服独行散,次服荆防五积散一二剂,再服备金散,如再不止,然后用十灰散以止之,既止之后,又必服八珍汤以成功。

崩后心痛

一、杀血心痛由于心脾血虚

陈临川良方云:妇人血崩而心痛甚,名曰杀血心痛,由于心脾血虚也,若小产去血过多而心痛甚者亦然。用乌贼鱼骨炒为末,醋汤调下,失笑散亦妙。

薛立斋曰:前证若阴血耗,用乌贼丸收敛之;若瘀血不散,用失笑散行散之;若心血虚弱,用芎归汤补养之;若郁结伤血,用归脾汤调补之。

附按:一妇人血崩兼心痛矣,诸药不应,每痛甚,虚证悉具,而色萎黄。余曰:心主血,盖由去血过多,心无所养,以致作痛,宜用十全大补汤,参术倍之,三十余剂稍愈,百余剂痊愈。

血崩应用各方

一、养血之剂

●当归补血汤宝鉴  治去血过多,血脱气竭。

黄芪炙,一两  当归三钱

●五阴煎景岳  治真阴亏损,脾虚失血等症。

熟地五七钱或一两  山药炒,二钱  扁豆炒,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茯苓一钱半  芍药炒黄,二钱  五味子二十粒  人参随宜用  白术炒,一二钱

加莲肉去心二十粒,煎服。

●大营煎景岳  治真阴精血亏损,及妇人经血迟少,腰膝筋骨疼痛,或气血虚寒,心腹疼痛等症。

当归二三钱或五钱  熟地三五七钱  枸杞二钱  炙甘草一二钱  杜仲二钱  牛膝一钱半  肉桂一二钱

气虚加人参、白术;带浊腹痛,加破故纸,炒用。

●小营煎景岳  治血少阴虚。

当归二钱  熟地二三钱  芍药酒炒,二钱  山药炒,二钱  枸杞二钱  炙甘草一钱

营虚兼寒,去芍药加生姜;气滞有痛,加香附一二钱。

●四物汤 加味四物汤二方见经候

二、温血之剂

●理阴煎景岳  治妇人经迟血滞等证。

熟地三五七钱或一二两  当归二三钱或五七钱  炙甘草一二钱  干姜炒黄,一二三钱

或加肉桂一二钱。若腹有胀滞疼痛,加陈皮、木香、砂仁之属。

●五君子煎景岳  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而畏寒者。

人参二三钱  白术二钱  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  干姜炒黄,一二钱

●四维散景岳  治脾胃虚寒,滑脱之甚,或泄痢不能止,或气虚下陷,二阴血脱不能禁者。

人参一两  制附子二钱  干姜炒黄,二钱  炙甘草一二钱  乌梅五分或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汤调下。

●胶艾汤 艾煎丸二方见经候

三、凉血之剂

●生地黄散良方  治血热小便出血。

生地黄二钱  黄芩炒  阿胶炒  柏叶炒。各一钱

●地黄汤  治风热血崩。

生地黄  白芍  归身  川芎各一钱  羌活  防风  柴胡  荆芥穗炒黑  升麻炒  甘草各七分  黄芩酒炒  黄连姜汁炒  黄柏酒炒  藁本  蔓荆子各五分  细辛  红花各一分

●奇效四物汤  治肝经虚热,血沸腾而崩久不止。

生地黄一方用熟地  川芎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阿胶蛤粉炒珠  艾叶  条芩各一钱。酒炒

姜五片,煎服。

●保阴煎景岳  治血崩血淋,及一切阴虚内热动血等症。

生地  熟地  芍药各二钱  川续断  黄芩  黄柏各一钱半  生甘草一钱

血热甚,加黄连一钱;血虚血滞,加当归一二钱;血脱血滑,加地榆一二钱,或乌梅一二个,或百药煎一二钱,文蛤亦可;气滞而痛,去熟地,加陈皮、青皮、丹皮香附之属。

●徒薪饮景岳  治热血妄行而无虚证者。

陈皮八分  黄芩二钱  麦冬  芍药  黄柏  茯苓  牡丹皮各一钱半

如多郁气逆伤肝,肋胁疼痛,或致动血者,加青皮、栀子。

●防风黄芩丸良方  治肝经风热,以致血崩、便血、尿血等证。

条芩炒黑  防风等分

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饮或温酒送下。

●清海丸  治血海太热血崩。

大熟地一斤,九蒸  山萸十两,蒸  山药十两,炒  麦冬肉十两  北五味二两,炒  丹皮十两  白术一斤,土炒  白芍一斤,酒炒  地骨皮十两  龙骨二两  元参一斤  干桑叶一斤  沙参十两  石斛十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子大,早晚每服五钱,滚水送下。

●四物凉膈散  治血热妄行,咽燥唇干,脉实有力,血气秽臭者。

当归身  赤芍  川芎  生地  黄芩酒炒  黄连姜制  连翘去心  桔梗  甘草  薄荷叶  嫩竹叶

共为细末,韭菜汁调服。

四、摄血之剂

●固阴煎景岳  治阴虚滑泄浊淋遗,及经水因虚不固等证。

人参随宜用  熟地三五钱  山药炒,二钱  山茱萸一钱五分  远志炒,七分  炙甘草一二钱  五味十四粒  菟丝子炒香,二三钱

虚滑遗甚,加金樱子二三钱,或醋炒文蛤一钱,或乌梅二个;经血不固,加川续断二钱;血不归经,加当归二三钱;气陷不固加升麻一钱。

●龙骨散  治血崩不止。

龙骨煅  当归  香附炒。各一两  棕毛灰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四钱,空心米汤调下。

●如圣散  治血崩。

棕榈子  乌梅肉  干姜

上三味,俱烧存性为末,各等分,每服二钱,乌梅汤调下。

●槐榆散  治血崩及肠风下血。

槐花  地榆等分。炒焦

上二味,用酒煎饮之。

●七灰散  治血崩神效。

莲蓬壳  罂粟壳  腌蟹壳  益母草  旱莲草  棕毛叶  藕节

各等分,俱烧存性为末,空心醋点汤调下三钱。

●十灰散  治血崩不止。

百草霜  侧柏叶  莲蓬壳  棕榈皮陈败者  油头发皂荚水洗  黄绢或新棉亦可  艾叶  藕节  白茅根  蒲黄  阿胶蛤粉炒珠,另研细末

上等分,烧灰存性,共研细末,入阿胶末和匀,每服三钱,白汤下。

●十灰丸  治血崩。

藕节  艾叶  侧柏叶  棕榈皮败者  头发皂角水洗  大蓟  小蓟  牡丹皮  干姜  白茅根

各烧灰存性为末,等分,醋煮糯米糊丸,加减四物汤送下,以血止为度。

附  加减四物汤方

归尾  生地  川芎  赤芍  白芷  荆芥穗炒黑  甘草各一钱

●固经丸方见经候

五、去瘀之剂

●独行散丹溪  治血晕。

五灵脂一两,炒令烟尽

研极细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

●荆防五积散  治瘀血积聚凝滞。

苍术二钱,米泔浸透  荆芥  防风  陈皮各一钱  厚朴姜汁炒  桔梗  枳壳麸炒  当归酒洗  干姜  白芍  茯苓各八分  白芷  川芎  半夏制  肉桂各七分  甘草六分

姜三片,葱三茎,醋水各半煎服。

●备金散  逐瘀行气。

香附炒黑,四两  当归尾一两二钱  五灵脂炒令烟尽,一两

共为末,每服二钱,醋调空心服。

●失笑散方见经候

六、开郁之剂

●平肝开郁止血汤  治郁结血崩。

白芍二钱,醋炒  白术二钱,土炒  当归三钱,酒洗  丹皮三钱  生地三钱,酒洗  甘草二钱  三七根二钱,研末  黑芥穗一钱  柴胡一钱

水煎服。

●归脾汤方见治郁

七、补气之剂

●举元煎景岳  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证。

人参一二三钱  黄芪炙,三五钱  炙甘草一二钱  升麻五七分,炒用  白术炒一二钱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二方见治气

八、补养气血之剂

●举元益血丹  大补气血。

人参三钱  白术蜜炙  当归酒洗  熟地各二钱  黄芪蜜炙,三钱  白芍酒炒  条芩  炙甘草各一钱  升麻炒五分

●五福饮景岳  治五脏气血亏损。

人参随宜用  熟地随宜用  当归二三钱  白术炒,一钱  炙甘草一钱  或加生姜三五片

●七福饮景岳  治气血俱虚而心脾为甚者,即前方加枣仁二钱,远志三五分制用。

●加减补中益气汤  崩漏既止,宜补气血以端其本,此汤主之。

人参三钱  黄芪蜜炙  白术蜜炙  白芍酒洗  川芎  陈皮各一钱  柴胡  白芷  茯苓  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  生地黄各七分  炙甘草五分

姜三片,枣二枚,煎服。如气滞作痛,加木香、香附炒各一钱,或加五灵脂一钱,炒令烟尽,研极细末,临服加入。

●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二方见经候

带 下

一、带下之病其因有六

张景岳曰:妇人淋带,虽分微甚,而实为同类。盖带其微而淋其甚者也,总由命门不固。而为固之病,其因有六:盖一以心旌之摇也,心旌摇则命门应,命门应则失其所守,此由于不遂者也;一以多欲之滑也,情欲无度,纵肆不节,则精道滑而命门不禁,此由于大遂者也;一以房室之逆也,凡男女相临,迟速有异,此际权由男子,而妇人情兴,多致中道而止,止则逆,逆则为浊为淋,此由于遂而不遂,乃女子之最多而最不肯言者。以上三证,凡带浊之由乎此者,十居八九,而三者之治,必得各清其源,庶可取效。然源未必清,而且旋触旋发,故药饵之功,必不能与情窦争胜,此带浊之所以不易治也。此三者之外,则尚有湿热下流者,有虚寒不固者,有脾肾亏陷而不能收摄者,当各随其症而治之也。

二、带下各症皆当壮脾胃升阳气为主

薛立斋曰:前症或因六淫七情,或因醉饱房劳,或因膏梁厚味,或服燥剂所伤,或亏损阳气下陷,或湿痰下注蕴积而成,故言带也。凡此皆当壮脾胃升阳气为主,佐以各经见证之药,色青者属肝,色赤者属心,色白者属肺,色黄者属脾,色黑者属肾。

三、带脉不能约束致有此病

傅青主曰:夫带下俱是湿证,而以带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盖带脉通于任督,任督病而带脉始病。带脉者,所以约束胞胎之系也,带脉无力,则难以提系,必然胞胎不固,故曰带弱则胎易坠,带伤则胎不牢。然而带脉之伤,非独遗跌闪挫气已也,或行房而放纵,或饮酒而颠狂,虽无疼痛之苦,而有暗耗之害,则气不能化经水,反变为带病矣。故带病者,惟尼僧寡妇之女多有之,而在室之女则少也,况加以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安得不成带下之病哉!

四、带下令人不产育

叶天士曰:带下令人不产育,宜急治之。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所以专为带下医也。赤者热入小肠,白者热入大肠,原其本皆湿热结于任脉,渗入膀胱,出于大小肠之分,溲出津液,淋沥以下,故曰带下。轻则下而不多,重则下而无度,淋露日久,遂使精血干枯,肌肉消瘦。治当升阳益阴,则清浊自分,补脾养胃,则湿热自除,尤当断厚味,补元阳,而带下可止矣。

白 带

一、白带宜补脾舒肝

傅青主曰:妇人有终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则臭秽者,所谓白带也。夫白带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气受伤,湿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营血以为经水,反变白滑之物,由阴门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治法宜大补脾胃之气,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升腾于天上,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矣。方用浣带汤。

青 带

一、青带宜解肝利膀胱

傅青主曰:妇人有带下而色青者,甚则绿如绿豆汁,稠粘不断,其气腥臭,所谓青带也。夫青带乃肝经之湿热,肝属木,木色属青,带下流如绿豆汁,明明是肝木之病矣。但肝木归喜水润,湿亦水之积,似湿非肝木之所恶,何以竟成青带之证,不知水为肝木之所喜,而湿实肝木之所恶,以湿为土之气故也,以所恶者合之所喜,必有违者矣。肝之性既违,则肝之气必逆,气欲上升,而湿欲下降,两相牵掣,以停住于中焦之间,而走于带脉,遂从阴器而出。其色青绿者,正以其乘肝木之气化也,逆轻者热必轻而色青,逆重者热必重而色绿。似乎治青易而治绿难,然而均无所难也,解肝木之火,利膀胱之水,则青绿之带病均去矣。方用加减逍遥散。

黄 带

一、黄带宜补任脉清肾火不当独治脾

傅青主曰:妇人有带下而色黄者,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所谓黄带是也。夫黄带乃任脉之湿热也。任脉本不能容水,湿气安得入而化为黄带乎?不知带脉横生于任脉,任脉直上,走于唇齿,唇齿之间,原有不断之泉,下贯于任脉以化精,使任脉无热气之绕,则口中之津液尽化为精,以入于肾矣,惟有热邪存于下焦之间,则津液不能化精,而反化湿也。夫湿者,土之气,实水之侵,热者火之气,实木之生,水色本黑,火色本红,今湿与热合,欲化而不能,欲返黑而不得,煎熬成汁,因变为黄色矣。此乃不从水火之化,而从湿化也。所以世之人有以黄带为脾之湿热,单去治脾而不能痊者,是不知真水真火,合成丹邪元邪,绕于任胞胎之间,而化此黅色也,单治脾何能痊乎!法宜补任脉之虚,而清肾火之炎,则庶几矣,方用易黄汤。

按:丹元指本体而言。湿热即水火不正之气,所以为邪合成者,如净银倾入铜铅,便不成正色矣,真水真火,与邪混合为一,则不但侵矣,所以色变。

黑 带

一、黑带宜以泄火为主

傅青主曰:妇人有带下而色黑者,甚则如黑豆汁,其气亦腥,所谓黑带也。夫黑带者,乃火热之极也。或疑火色本红,何以成黑,谓为下寒之极或有之,殊不知火极似水,乃假象也。其证必腹中疼痛,小便时如刀刺,阴门必发肿,面色必发红,日久必黄瘦,饮食必兼人,口中必热渴,饮以凉水,稍觉宽快。此胃火太旺,与命门膀胱之火合而熬煎,所以熬干而变成炭色,断是火热之极之变,而非稍有寒气也。此等之证,不至发狂者,全赖肾水与肺金无病,其生生不息之气,润心济胃以救之耳。所以但成黑带之证,是火焙于下,而为炎于上也。治法惟以泄火为主,火热退而湿自除矣,方用利火汤。

赤 带

一、赤带宜清肝扶脾不属心火

傅青主曰:妇人有带下而色赤者,似血非血,淋漓不断,所谓赤带也。夫赤带亦湿病,湿是土之气,宜见黄白之色,今不见黄白而见赤者,火热故也。火,赤色,故带下亦赤耳。惟是带脉系于腰脐之间,近乎至阴之地,不宜有火,而今见火证,岂其路通于命门,而命门之火出而烧之耶?不知带脉通于肾,而肾气通于肝,妇人忧思伤脾,又加郁怒伤肝,于是肝经之郁火内炽,下克脾土,脾土不能运化,致湿热之气,蕴于带脉之间,而肝不藏血,亦涌于带脉之内,皆由脾气受伤,运化无力,湿热之气,随气下陷,同血俱下,所以似血非血之形象,现于其色也。其实血与湿不能两分,世人以赤带属之心火,误矣。治法须清肝火而扶脾气,则庶几可愈,方用清肝止淋汤。

淫 浊

一、淫浊由膀胱湿热

张景岳曰:淫浊与带下之不同者,盖白带出于胞宫,精之余也;淫浊出于膀胱,水之浊也。虽膀胱与肾为表里,故带浊之源,无非皆出于阴分,然带由脾肾之虚者多,淫浊由膀胱之湿热者多,此其所以有辨也。

二、白淫证治

叶天士曰:白淫时常随小便而出,浑浊如米泔,此胃中浊气渗入膀胱而成,是带之类也。宜服益智汤。

三、白浊证治

叶天士曰:白浊时常淋出,清冷稠粘,成小便后淋沥数点,此下元虚损,精不能摄,因滑而出,亦带之类也。宜服分清饮。

带下应用各方

一、益气之剂

●寿脾煎景岳  治脾虚不能摄血,及妇人无火崩淋等证。

白术二三钱  莲肉去心,炒,二十粒  人参随宜一二钱,急者用一两  炙甘草一钱  枣仁一钱半  当归二钱  山药二钱  远志制,三五分  干姜炮,一二三钱

滑脱不禁者,加醋炒文蛤一钱;气虚甚者,加黄芪二三钱;气陷而坠者,加炒升麻五七分,或白芷亦可。

●浣带汤傅青主  补脾舒肝,治白带有效。

白术一两,土炒  山药一两,炒  人参二钱  白芍五钱,酒炒  车前子三钱,酒炒  苍术三钱,制  甘草一钱  陈皮五分  黑芥穗五分  柴胡六分

●补中益气汤方见胎前胎漏方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二方见治气

二、温下之剂

●益智汤  治白淫。

陈皮  茯苓  白术蜜炙  甘草炙  苍术制,各二钱  益智仁  柴胡各一钱  升麻五分

●分清饮  治白浊。

川萆薢去芦  益智仁盐水炒  乌药炒  石菖蒲  茯苓各一钱半  枳壳麸炒  炙甘草各一钱

●白芍药散海藏  治妇人赤白带下,脐腹疼痛如神。

白芍一两,炒  干姜五钱,炒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米汤下。

三、滋阴之剂

●六味地黄汤  治肾水亏损,小便淋闭等证。

熟地三钱  山茱萸  山药炒。各一钱半  丹皮  泽泻  白茯苓各一钱

●保阴煎方见血崩

四、固本之剂

●秘元煎景岳  治遗精带浊等病。

远志炒,八分  山药二钱,炒  芡实二钱,炒  枣仁炒,捣碎,二钱  白术炒  茯苓各一钱半  炙甘草一钱  人参一二钱  五味子十四粒  金樱子去核,二钱

此治久遗无火,不痛而滑者,乃可用之,如尚有火觉热者,加苦参一二钱。

●锁精丸局方  治白浊、白带、小便频数。

破故纸  青盐  白茯苓  五味子炒。等分,一方用五倍子

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金樱膏  治虚劳遗精、白浊最效。

金樱子去核,煮汁熬膏  人参  桑螵蛸新瓦焙燥  山药各二两  杜仲姜汁炒  益智仁各一两  薏仁  山茱萸  芡实  枸杞各四两  青盐三钱

上用水,煎二次,去渣,熬成膏,将金樱膏对半和匀,空心白滚汤下三四匙。

●威喜丸和剂  治元阳虚惫,精滑白浊,及妇人血海久冷,淫带梦泄等证。

白茯苓去皮,四两,切块,同猪苓二钱五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取出晒干,不用猪苓  黄蜡四两

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搅和丸,如弹子大,每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利为效。

●固阴煎方见血崩

五、泻热之剂

●清心莲子饮  治热在气分,口干作渴,小便淋浊等证。

黄芩  麦冬  地骨皮  车前子炒  甘草各一钱半  人参  黄芪  石莲子  柴胡  茯苓各一钱

●龙胆泻肝汤  治肝经湿热,小便赤涩等证。

龙胆草酒拌炒  人参  天冬  麦冬  生甘草  黄连炒  山栀  知母各五分  黄芩  柴胡一钱  五味子三分

●易黄汤傅青主  治黄带,能清肾火。

山药一两,炒  芡实一两,炒  黄柏一钱,盐水炒  车前子二钱,酒炒  白果十枚,碎

●利火汤傅青主  治黑带。

大黄三钱  白术五钱,土炒  茯苓三钱  车前子三钱,酒炒  黄连一钱  栀子炒,三钱  知母二钱  王不留行三钱  石膏五钱,煅  刘寄奴三钱

●清肝止淋汤傅青主  治赤带,清肝扶脾。

白芍一两,醋炒  当归一两,酒炒  生地五钱,酒炒  阿胶三钱,白面炒  粉丹皮三钱  黄柏二钱  牛膝二钱  香附一钱,酒炒  红枣十枚  小黑豆一两

六、利湿之剂

●五苓散仲景  治小便不利而渴,淋涩作痛,下部湿热。

白术  猪苓  茯苓各七钱半  肉桂五钱  泽泻一两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今法分量减轻,以水煎服。

●四苓散  即前五苓散去肉桂。

●滑石散  治热淋。

滑石五分,研  通草  车前子  葵子各四分

上为末,以浆水调服。

七、开郁之剂

●加减逍遥散  治青带,解肝郁,利湿热。

茯苓五钱  白芍五钱,酒炒  生甘草五钱  柴胡一钱  陈皮一钱  茵陈三钱  栀子三钱,炒

●加味逍遥散  归脾汤二方见经候方

八、补养之剂

八珍汤  八珍益母丸  十全大补汤三方见经候

癥 瘕

一、妇人癥瘕痃癖形状总考

证治准绳曰:大全良方分痃、癖、诸气疝、瘕、腹中瘀血症、痞、食症凡七门。痃者,在腹内近脐左右,各有一条,筋脉急痛,大者如臂,次者如指,因气而成,如弦之状,故名曰痃;癖者,僻在两肋之间,有时而痛,故名曰癖;疝者,痛也;瘕者,假也,其结聚浮假而痛,推移乃动也(八瘕者:黄瘕、青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鳖瘕);积在腹内,或肠胃之间,与脏气结搏坚牢,虽推之不移,名曰癥,其言病形可征验也;气壅塞为痞,言其气痞塞不宣扬也;伤食成块,坚而不移,名曰食症;瘀血成块,坚而不移,名曰血症,若腹中瘀血,则积而未坚,未至于成块者也。大抵推之不动者为癥,推之动者为瘕也。至疝与痃癖,则俱痛即现,不痛即隐,在脐左右为痃,在两肋间为癖,在小腹牵引腰胁为疝,故总叙条析之。

二、妇人八瘕属外邪乘合阴阳所致

妇人良方云:妇人脏腑调和,经脉循环,月水以时,故能生子、无病。若乘外邪而合阴阳,则小腹胸胁腰背相引而痛,月事不调,阴中肿胀,小便淋沥而色黄黑,则瘕生矣。八瘕者,黄、青、燥、血、脂、狐、蛇、鳖是也。

三、妇人癥痞属脾胃亏损邪正相搏

大全曰:妇人癥痞,由饮食失节,脾胃亏损,邪正相搏,积于腹中,牢固不动,有可征验,故名曰癥;气道壅塞,故名曰痞。得冷则发,冷入子脏则不孕,入胞络则月水不通。

薛氏按:此症若脾胃虚弱,六君子加川芎、当归;若肝脾虚弱,补中汤及归脾汤;若肝火郁滞,佐以芦荟、地黄二丸,外贴阿魏膏,庶几有效。

四、妇人食症属经行不忌生冷所致

大全曰:妇人食症,由脏腑虚弱,经行不忌生冷之物,不能消化,与脏气相搏,结聚成块,日渐生长,牢固不移,谓之食症,或劳伤元气所致。

陈无择曰:经不行者,宜先导之,然后固元气为主。

薛立斋曰:前证若形气虚弱,先须调补脾胃为主,而佐以消导。若形气充实,当先疏导为主,而佐以补脾胃;若气壅血滞而不行者,宜用乌药散,散而行之;若脾气既虚而血不行者,宜用四君芎归补而行之;若脾气郁而血不行者,宜用归脾汤解而行之;若肝肾血燥而不行者,宜用加味逍遥散,清而行之。大抵食积痞块之证,皆以邪气盛则实,真气夺则虚,但当养正辟邪,而积自除。

五、妇人血癥属风冷饮食与血气相结

大全曰:妇人寒热失节,脏腑气虚,风冷在内,饮食不消,与血气相结,渐生块不移动。皆因血气劳伤,月水往来,经络痞塞,恶血不除,久而不瘥,心腹两胁苦痛,凝于饮食,肌肤消瘦,瞀闷烦躁,痰呕汗多,骨蒸肢冷。其蓄在下焦者,必脐下结急,外热内痛,尺脉洪而数,桃仁、灵脂、生地、牛膝、大黄、甘草主之。

薛氏曰:此症多兼七情亏损,五脏气血乖违而致。气主昫之,血主濡之,脾统血,肝藏血,故郁结伤脾,恚怒伤肝者多患之。腹胁作痛,正肝脾二经症,治法当主固元气,佐以伐肝之剂。

张景岳曰:瘀血留滞作症,惟妇人有之。其症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癥矣。然血必由气,气行则血行,故凡欲治血,则或攻或补,皆当以调气为先。

六、妇人气症属气逆所致

张景岳曰:瘕者,假也。所谓假者,谓其形,虽若症而无根窠,非若癥痞之坚顽有形者也。盖有形者,或因血积,或因食积,有定形所不可移易者也;无形者,病在气分,气逆则甚,气散则缓,聚散无根者也。惟其无根,故能大能小,或左或右,或进胁肋,而如臂如指,则谓之痃癖;或下脐腹,而为胀为急,则谓之疝瘕。难经云:病有积有聚,何以加紧之?然:积者,阴气也,阴沉而伏;聚者,阳气也,阳浮而动。故积者五脏之所生,聚者六腑之所成也。然则癥由于积,积在阴分,而有渊薮,故攻之非易;瘕由于聚,聚在阳分,而犹乌合,故散之非难。此癥瘕之辨有如此,惟散之之法,最有而通因塞之妙用,而人多莫之知也。

凡病在气分,而无停蓄形积者,皆不可下。盖凡用下者,可除有形,而不可除无形,若气因形滞者去其积,则气亦顺,自无不可;若全在无形气分,即下亦不去,而适足以败正气也,宜切识之。

散气之法,止在行气,盖气行则散也。但行气之法,大有权宜,如气实则壅滞,宜破而行之;气闭则留蓄,宜利而行之;气热则干涸,宜寒而行之;气寒则凝结,宜温而行之,此散气治瘕之大法也。然瘕聚之症,使果气强力健,则流行不息,又何瘕聚之有!惟正气不行,而后邪气得聚。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凡为此病,必气虚者多,虚不知补,则正气不行,正气不行,则邪气不散,安望其有瘳乎!

七、妇人痃癖属血之所为

大全曰:痃、癖二者,皆阴阳不和,经络痞膈,饮食停滞,不得宣流,邪冷之气搏结,得冷则发作疼痛,皆血之所为也。

八、妇人肠覃似孕属气病论

罗谦甫曰:女子月事不下,腹如怀子状,医者不知内经有肠覃、石瘕之病名,而疑为妊孕。经云: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瘕而内着,恶气乃发,瘜肉乃生,其始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妊子状,久延岁月,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夫肠者,大肠也;覃者,延也。大肠以传导为事,肺之腑也,腑主卫,卫为气,得热则泄,得寒则泣,今寒客大肠,故卫气不荣,有所系止,而结瘕在内,贴着延久不已,是名肠覃。气散则清,气聚则浊,结为瘕聚,所以恶气发起,瘜肉乃生,小渐益大,至期而鼓,其腹如怀子状,此气病而血未病,故月事不断,应时而下,本非胎孕,可以此为验辨,木香通气散主之。

九、妇人石瘕似孕属血病论

罗谦甫曰:经云: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衄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夫膀胱为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今寒客子门,则气塞不通,血壅不流,衃以留止,结硬如石,是名石瘕。此先气而后血病,故月事不来,可宣导而下,非大辛热之剂不能已,可服见睍丸、和血通经汤。

十、妇人疝瘕属风冷入腹与血相结

大全曰:妇人疝瘕,由饮食失节,寒温不调,气血劳伤,脏腑虚弱,风冷入腹,与血相结而生;或因产后血虚受寒,或因经水往来,取冷过度,非独因饮食失节,多挟血气所惑也。其脉弦急者生,虚弱小者死,只脉濇而浮牢,为血实气虚,其发腹痛,逆气上行,此为胞中有恶血,久则结成血瘕。

十一、治癥痞兼消痰消瘀行气为主

武叔卿曰:痞一癥二,曰血曰食,而不及痰饮,何也?盖痞气之中,未尝无饮,而食症血症之内,未尝无痰,则痰食血,未有不因气病,而后形病,故消积之中,兼行气消痰消瘀之药为是。

十二、治癥瘕不可峻攻以伤元气

李区曰:善治癥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以伤元气,宁扶脾胃正气,待其自化。凡攻击之药,病重病受之,病轻则胃气受伤矣。

十三、治血癖癥瘕法当调经止痛

吴本立曰:癖块一症,虽因痰与血、食三者而成,然成于血者居多,因痰与食而成块者,虽成而不碍其经水;成于血者,亦有经虽来,不时而断也,此必经水既来之后,尚有旧血未尽,或偶感于寒气,或触于怒气,留滞于两胁小腹之间,则成血癖也。有经水月久不行,腹胁有块作痛,是经血作癥瘕也。法当调经止痛,桃仁、厚朴、当归、红花、香附、延胡、肉桂、丹皮、乳香、木香、牛膝、小茴、砂仁之类。

鬼交症

一、鬼邪干犯由血气虚衰所致

产宝百问曰:人有五脏,有七神,藏气盛则补强,外邪鬼魅不能干犯。若摄理失节,血气虚衰,鬼邪侵伤,故妇人多与鬼魅交通,其状不欲见人,如有对晤是也。设令宫中人与寡妇,曾外梦交通,邪气怀惑,久作癥瘕,或成鬼胎。

薛氏曰:前证多由七情亏损心血,神无所护而然,用安神定志等药,正气复而神自安。若脉来乍大乍小、乍短乍长,亦是鬼祟,宜灸鬼哭穴,以患人两手拇指相并,用线扎紧,当合缝处,半肉半甲间,灸七壮,果是邪祟病,即乞求免灸云,我自去矣。

二、妇人梦与鬼交其病有内外二证

张景岳曰:人禀五行正气以生,气正则正,气邪则邪,气强则神强,气衰则鬼生,如刺法论曰:神失守位,则邪鬼外干。即此类也。然妇人之梦与邪交,其症有二:一则由欲念邪思,牵扰意志而为梦者,此鬼生于心而无所外干也;一则由禀赋非纯,邪得以入,故妖魅敢于相犯,此邪之自外至者,亦有之矣。病因有内外,则症亦有不同。病由内生者,外无形迹,亦不过于梦寐间常有所遇,以致遗失,及为恍惚带浊等症,亦如男子之梦遗,其机一也。但在女子多不肯言耳。至若外邪犯者,其证则异,或言笑不常,如有对晤;或喜幽寂,不欲见人;或无故悲泣,而面色不变;或面带桃花,其脉息则乍疏乍数,三五不调,或伏沉,或促结,或弦细,或代易不常,是皆妖邪之候。凡此二者,若失于调理,久不之愈,则精血日败,真阴日损乃败,潮热发热,神疲体倦,饮食减少,经水日枯,肌肉消削,渐成劳损,脉见紧数,多败不救矣。

鬼 胎

一、鬼邪乘虚入脏致成鬼胎

妇人良方曰:人之脏腑调和,则血气充实,风邪鬼魅不能干之。若荣卫虚损,精神衰弱,妖魅鬼精得入于脏,状如怀妊,故曰鬼胎也。

二、鬼胎由自己血液所结

虞天民曰:昼之所思,为夜之所见,凡男女之性婬而虚者,肝肾相火无时不起,故劳怯之人,多梦与鬼交。所谓鬼胎者,伪胎也,非实有鬼神交接成胎也。凡思想无穷,所愿不遂,为白淫白浊,流入于宫,结为鬼胎,本妇自己之血液婬精,结聚成块,胸腹胀满,俨若胎孕耳。

三、鬼胎症治法以补元气为主

薛立斋曰:鬼胎症因七情相干,脾肺亏损,气血虚弱,失行常道,冲任乖违致之,乃元气不足,病气有余也。若见经候不调,就行调补,庶免此症。治法以补元气为主。

四、鬼胎即癥瘕之类

张景岳曰:妇人有鬼胎之说,岂虚无之鬼气,果能袭入胞宫,而遂得成形者乎?此不过由本妇之气既虚,或以邪思蓄注,血随气结而不散,或以冲任滞逆,脉道壅瘀而不行,是皆内因之病,而必非外来之邪,盖即血症气瘕之类耳,当即以癥瘕之法治之。

癥瘕应用各方

一、理气之剂

●大七气汤济生  治癥瘕积聚,随气上下,心腹?痛,小腹胀满,二便不利。

肉桂  甘草  橘皮  青皮  藿香  桔梗  三棱  蓬术  香附  益智 生姜 大枣

用铁落饮煎服,形羸气弱者禁用。

●化气散三因  治息贲,上下奔豚。

木香三钱  沉香五钱  丁香三钱  茴香五钱  橘皮五钱  青皮五钱  炮姜五钱  胡椒三钱  肉桂五钱  蓬术四钱  甘草三钱,炙  砂仁三钱

研末为散,每服三钱,姜盐汤下。

●木香通气散宝鉴  治寒气成积,腹中坚满,痛不可忍,并治肠覃。

木香  戎盐  三棱炮。各五钱  厚朴姜制,一两  枳实  甘草炙。各三钱  炮姜  蓬术煨。各二钱

为散,每服三钱,姜汤下。

●三棱散宣明  治积聚、癥瘕、痃癖。

三棱  白术炒。各二两  蓬术  当归各五钱  木香  槟榔各三钱

为末,每服三钱,沸汤下。

●芦荟丸  治妇人经闭,作块上冲梗痛。

芦荟  青黛  朱砂水飞。各三钱  麝香一钱  大皂荚去皮子弦,一两  干蟾一两,同皂荚烧存性

为末,蒸饼糊丸,麻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米汤下。

二、行血之剂

●济阴丸  治经候不调,痃癖积块刺痛。

香附一斤,醋炒  莪术  当归各四两。酒炒

为末,醋糊丸。

●和血通经汤宝鉴  治妇人寒客胞门,月事不来,结为石水,及血结成积,并治石瘕。

肉桂八分  三棱八分  蓬术八分  红花三分  血蝎五分  贯仲八分  木香八分  熟地  当归  苏木各一钱

酒煎服,虚人十全大补汤送下。

●见睍丸宝鉴  治寒客于下焦,血气闭塞面而成石瘕,腹中坚大。

附子炮,四钱  大黄  鬼箭羽  紫石英各三钱  肉桂  延胡索  木香  泽泻各二钱  槟榔一钱半  血竭一钱半  三棱五钱  桃仁三十粒  水蛭一钱,炙

红酒和丸,淡醋汤下。

●三棱丸  治血症、血瘕、食积痰滞。

莪术醋炒  三棱各三钱  青皮  麦芽炒  半夏各一两

为末,醋煮糊丸

三、治痰之剂

●散聚汤  治腹中癥痞随气上下,未有定处。

半夏  橘皮  甘草  茯苓  当归  杏仁  桂心  槟榔

●二陈汤  导瘕汤二方见治痰

四、消食之剂

●保和丸丹溪  治饮食酒积,停滞胸膈,痞满腹胀。

神曲炒  陈皮  半夏  茯苓各一两  山楂肉蒸晒,三两  连翘  萝卜子炒。各五钱

为末,粥丸如绿豆大。一方尚有炒麦芽一两,黄连五钱。

●枳实理中汤  治寒实结胸。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干姜  枳实

●五积散

当归  麻黄  苍术  陈皮各一钱  制朴  炮姜  芍药  枳壳各八分  半夏炮  白芷各七分  桔梗  甘草炙  茯苓  肉桂  人参各五分  川芎四分

●枳术丸洁古  治痞积,消食强胃。

枳实麸炒,一两  白术麸炒,二两

为末,荷叶烧饭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术汤下。

●橘半枳术丸东垣

即前方加陈皮一两,半夏一两。

●香砂枳术丸  破滞气,消宿食,开胃进食。

木香  砂仁各五钱  枳实炒,一两  白术米泔浸,炒一两  

●阿魏膏  贴一切痞块。

羌活  独活  元参  官桂  赤芍  川山甲  猳鼠粪  生地  大黄  白芷  天麻各五钱  红花  槐柳枝各三钱  土鳖甲二十个

用麻油一斤浸十日,煎去渣,入乱发鸡子大一握,再熬滤清,下黄丹入芒硝、阿魏、乳香、没药各五钱,取起离火,再入苏合油五钱,麝香三钱,调匀成膏,摊贴。

五、养正之剂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二方见治气

逍遥散  归脾汤二方见治郁

补中益气汤方见胎前

十全大补汤方见经候

六味地黄丸方见虚劳

癥瘕应用各药

一、气积

木香 香附 青皮 茴香 草蔻 丁香 沉香 厚朴 砂仁 枳实 枳壳 巴豆 橘皮 白蔻

二、血积

当归 延胡 姜黄 莪术 三棱 丹皮 赤芍 牛膝 大黄 琥珀 肉桂 川芎 丹参 郁金 芒硝 红花 苏木 干漆 桃仁 鳖甲 山甲 灵脂 虻虫 水蛭 血竭 米醋

三、痰积

半夏 橘皮 茯苓 菖蒲 远志 益智 泽泻 猪苓 南星 枳实 槟榔 海石 礞石 芦荟 青黛 朱砂 皂荚 桔梗 生姜

四、食积

神曲 麦芽 谷芽 菔子 鸡内金 枳实 大黄 巴豆 砂仁以上消米面积

山楂 胡椒 川椒 丁香 阿魏 生姜以上消鱼肉积

豆蔻 豆豉 橘红 姜汁以上以消蛋积

肉桂 丁香 麝香以上消菜瓜果积

姜黄 川椒 干姜 吴萸 芝麻以上消茶积

白马尿治鳖积

五、积冷

附子 肉桂 炮姜 吴萸 丁香 茴香 藿香

六、虫积

鹤虱 胡粉 苦楝根 槟榔 使君子 芜黄 诃子 牵牛 雷丸 锡灰 贯仲 雄黄 三棱 蓬术 榧子 败梳治虱瘕 铜屑治龙瘕

七、养血

熟地 当归 白芍 茯神 远志 枣仁 桂圆 萸肉 丹皮 

八、补气

人参 白术 炙草 山药 黄芪 大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