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会做人做事:孔子,理想的朝圣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35:52


 

孔子,理想的朝圣者

 

    历史的车轮吱吱嘎嘎地碾过一轮又一轮。多少曾经炙手可热的人湮没在尘埃中。可是有一辆破旧的木车,依旧执拗地缓步前行。坐中长者,风尘仆仆,清瘦的脸庞却有双明亮的眼。

    周游了列国,理想依旧无法推行,弟子中已有人离去,已有人蠢蠢欲动,紧紧跟随的人愈发少了。此时,一队随行者,皆疲惫非常。颜回早逝的哀伤,时常横亘在他的心头。若颜回还在,风中摇曳却不灭的信念也许能在他的手上有所起色。美好的蓝图许能见到依稀的勾勒。

    然,路依旧在脚下延伸,它是用双足和车轮丈量和镌刻的。孔子从来就没有停止前行,即使现实的天空常常那样灰暗。只因心中另有一个桃花源,到处是礼香仁风在招摇作响。 

    然,他不似后人所神话的人物,他也不过是一个追寻理想的积极入世者。一个理想的朝圣者。虔诚而执着。

    亦是一个身处乱世而不得志的男子,面对他人累累若丧家之犬的形容,孔子豁达地笑曰:“形状,未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这年,孔子刚过六十。

    虽曾有过“大道不行桴游于海”的牢骚,但更多时候还是秉着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执着信念,努力前行。因为,他的信念如石,风风雨雨的人生追求亦岿然不动,不随波逐流;他的信念如火,点燃黯淡的心情,照亮迷蒙的前方。即使两鬓如霜,双眼依旧睿智深邃。

    一部凝聚着思想的、薄薄的《论语》却引发了今人厚重的思索,孔子当年高扬的理想大旗依旧在岁月的风中猎猎作响。

    且把目光投在他寂寞的身后,走近他,走进他。

    他彬彬有礼,他亦自信张狂。他会在行乡饮酒礼后,等老年人先离席,然后才出去。他还会为一位盲人乐师指点台阶,为他介绍周围人的座次。他依礼仪而行、而卧。在常人看到贵者知敬,而弱者失礼,心受功利思想操控而不自知时,或许读点《论语》,蒙垢的心灵能得以洗涤。

    他亦对自己有着绝对的自信。面对不明真相的匡人的围困,他让子路抚琴,自己悠闲自得地唱起歌来。悠扬的琴声,镇定的歌声扩散飞扬,似一条柔软的鞭,轻轻的敲醒误会的匡人。其后,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俨然把自己当成一位天降大任于身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然,他亦如此遵循着这美好的信念。

    自小好学,博览群书,自不待言。他收徒讲学,不分贵贱高低、不论资质愚钝,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思想的种子播散在中国的大地上,延绵至今。

    有史料为证:时至今日,除了由他整理或传述的《易》《书》《诗》《礼》等典籍,在他以前的文献几乎全都散失了。所以说,我国传统文化根基的形成,大大受惠于孔子。

    他为人坦荡,亦天真。面对子弟子路对他见南子的质问,着急地指天发誓说:“我的行为要是不合理礼,就让上天厌弃我。”他对弟子充满了真挚关爱。颜回去世捶胸顿足,悲呼:老天爷要了我的命。面对有麻风病的冉耕,不惧传染,孔子从窗口伸进手握住他枯槁的手,哀伤不已。

    他亦不似后人所理解的冥顽不灵的老者。例对中庸的注释充满了思辨的色彩。对于诚信,亦有自己的看法。孔子曾说:“君子贞而不谅。”即君子固守正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否则,“坑坑然,小人哉”。

    面对人们非议的不守传统君臣之礼的管仲,他却认为管仲志在利国而不做为守小节而为公子纠殉难的事,恩泽后世。孔子曾说无可无不可,皆体现了中庸的权辨思想。
    ……

    孔子是一本厚厚的书。留待日后细细翻阅。《论语》是他思想的贝壳,散落在历史的河边。而我们,踏着岁月的浪花,低头采撷一个又一个的惊喜。然后又静默的思索。

    抬眼处,他笨重的木车渐渐远去。流逝的时光如大浪淘沙,而那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思想,终如被淘洗出的金子闪耀着动人的光泽。     

    草就几行感想。留待日后再补充。第一改。待改。

 

    Ps:曾经听过打倒孔家店,曾经浸染了他人的评价,认为那高高在上的圣人也不过是一尊供后世人瞻仰的道具,传播着精神的瘟疫。

   但真正去接触《论语》并开始极力去寻找相关的评析的时候,才惊觉,原来,曾经的误解。很多东西,深入了,才有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