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集合有关符号:【戏曲欣赏】京剧经典:001《廉吏于成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42:31
',1)">
雨中笠翁 欢迎光临
 雨中笠翁欢迎您!  更多精彩请您欣赏:收藏分类100大项800余子项,主要有:影音曲舞、宗教神学、文化艺术、民风民俗、植物动物、美女靓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异域风情、书画旅游、花鸟鱼宠、娱乐八卦、幽默搞笑、人生哲学、职场创业、饮食文化、体育武术、医疗救护、养生保健。百科常识、悬疑揭密、政治军事历史、奇闻异事、空间美化、朗诵经典、音乐音画、戏剧舞蹈、曲艺小品、美图雷照、怀旧、文化、读书、博览、影视、等内容 谢谢光临

 

京剧经典:001《廉吏于成龙》











新编京剧 廉吏于成龙 尚长荣李军主演 上海京剧院
上海京剧院创排的《廉吏于成龙》是一出有生命力的好戏。刚推出时就显露了思想、艺术的良好质地,现已演出70多场,荣登过中国京剧节、中国戏剧节奖榜之首,而剧院仍孜孜矻矻地打磨着,摘疵索瑕,益增光彩。我有机会多次观赏,积攒了一些感受,想做点解读性评说。
于成龙是个历史人物,剧中虚构的于成龙与康亲王两次对饮的戏剧场面,好像是架起全剧这座壮丽大桥的两个坚实桥墩
剧中主人公于成龙是个历史人物。《清史稿·于成龙列传》有云:
(康熙)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时郑成功迭犯泉、漳诸郡,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
戏里的主要情节就是从这寥寥数语中生发出来的。于成龙担任的按察使,又称臬司,主管一省司法,平谳刑狱、雪理冤屈,是其职责所在。此剧不走公案戏的路子,只把通海案作为背景,集中写于成龙如何赢得康亲王的器重、信任,获准重审,解救了被株连的数千平民。康亲王名杰书,是康熙皇帝玄烨同曾祖(努尔哈赤)的堂兄(戏里称“御弟”)。当时朝廷正在闽、浙一带用兵,对付耿精忠的叛乱和郑经(其父郑成功已去世十多年)的侵扰,康亲王握有重兵,驻节东南,总揽军政。列传所谓“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是直书其结果,事实上,涉及数千人的冤案重理,焉能如此轻巧、便捷?剧作家(梁波、戴英禄、黎中城、王涌石)就在这个“空档”展开艺术想象,进行艺术虚构,使我们看到了“素重”有过程,“悉从”有波折。情节的具体编织中有于成龙与康亲王的两次对饮。这是非常重要而又生动的两个戏剧场面,好像是架起全剧这座壮丽大桥的两个坚实桥墩。
第一次对饮又称斗酒。康亲王打猎归来正要开宴,闻报于成龙有要事求见,遂传话:“咱照吃照喝,先把他晾在这儿!”这不是宗室贵胄一般的爱摆个谱儿,而是对于成龙上任之后不来拜会,一头扎进臬司衙门的案卷堆里,又到各处监狱察看这一系列举动的存心找碴儿、给他难堪来了!虽知于成龙作风廉洁素有“于青菜”之称,那也不能不治治这个刺儿头。而于成龙遭到康亲王冷遇,敢在行辕门口大叫一声“给我走出一个来”,心里是有底气的:一是确实抓着旧案弊端,已写出请求重审的陈情表;二是朝廷对福建通海案“扩大化”引起的后果有所觉察,他是奉诏而来,戏开幕时,他一出场就唱“京师传诏将我调,皆因八闽福地有风涛”;三是康亲王乃励精图治的年轻皇上信得过的兄长,不管他有多大脾性,在“皇图永固”这个根本点上会保持一致。所以他拜见康亲王,态度谦谦,言词铮铮。于成龙万没有料到这位王爷提出:“若不对饮,公事免谈。”在康亲王是要用酒来捉弄于成龙,让他站着进来,躺着爬着回去;在于成龙真是求之不得,仗着自己有酒量,正可借以笼络感情,连劝谏带打赌,争取康亲王的全力支持。于是两人斗起酒来。斗酒的结果,于成龙有两大收获:其一,军粮先借皇粮缓急,免去摊派捐银,顿苏民困;其二,死囚暂缓行刑,陈情表加急送京,请旨定夺。
此剧没有随意美化古人,舞台上树立这样的官员形象,是现实对历史的感应。我们“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那也很好啊
后面的波折发生在康亲王对于成龙的操守生了疑惑。康熙批复很快,既不驳回也不留中,暗示同意重审,但把决策权留给了堂兄,因为当初定案经他过目,现在纠偏也得经过他,以维护这位东南统帅的威望。康亲王却心烦意乱了,如果皇上直接下旨刑部审理,那就省事省心,现在要由自己授权于成龙,最后又要由自己签署结案,难免担风险。犟头倔脑的于成龙又送来告老辞呈,以退为进,逼迫康亲王下决心。正在犹豫间,亲信勒春的谗言起了作用。勒春进谗是有“凭据”的:于成龙入闽时,随从挑的那只竹箱十分沉重,欢迎者要替他挑都不让,说这里装的是“我家老爷十八年的官就算没白做”的“宝贝”;在随后的秘密观察中还发现,这个随从把一只翡翠镯子裹在旧衣里送进了当铺,莫非他挑的竹箱里装的就是这类“宝贝”?作出这个推断还源于勒春自身的官场体验:无官不贪!哪有“不偷油的耗子、不沾腥的猫”?“于青菜”口碑定是“装”出来的,坚持重审通海案是“别有所图”,对这个“两面派”要找个适当场合予以揭露,好在康王爷跟前显出“长进”。于是勒春引着康亲王到于成龙后衙,看看“于老西儿”(于成龙是山西人)“喝的什么酒,吃的什么菜,睡的什么卧榻,住的什么宅”。当康亲王踏入于成龙卧室,四周一打量,惊呆了!舞台上呈现的景象,就是列传中记载的:“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于成龙外出归来,要还康亲王行辕赐饮的情,马上命随从打酒,而随从手里无钱,情急无奈,打来的是后院的山泉——这也是于成龙的习惯,无钱买酒时就以山泉解馋,清心明目。这就有了第二次对饮。于成龙对以水代酒的失礼,解释为:“酒字分两半,酉、水不相干;以水代美酒,半酒奉驾前。”康亲王欣赏这个机智的奉承,哈哈大笑:“'半酒’之论,妙哉妙哉!”拐不过弯来的是勒春,认为这是“演戏”,不亮出“凭据”,难以剥去伪装,他既追问玉镯来历,又搜查床下竹箱藏物。打开竹箱,是于成龙为官十八年所到之处、取自百姓脚下的一包包不同色彩的泥土!如果说,第一次对饮是用酒来斗心气,表现于成龙的机智、狡黠与执拗,那么,第二次对饮,“半酒”是个铺垫,由此引出的“泥土情”,深入到了于成龙忧济苍生的崇高精神境界。留着百姓脚下的泥土,只为永远记住民间疾苦、百姓深情!于成龙这种品格是从他的社会实践中锤炼出来的。列传上说,他是明末贡生,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他45岁时才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在柳州府西北百四十里,当万山中,盛瘴疠,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他在那里做了7年县官,政绩卓异,发展了生产力,建了学堂、济养院,“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离开那里时,要带一包泥土以作留念,合乎情理。他从边穷地区一路走来,能“自奉简陋,日惟粗粝蔬食自给”,拮据时以泉水代酒,何足怪哉?而这个细节,很有机趣,怎么可以用“省委书记连一瓶老酒都拿不出来”这种推问轻率否定呢?戏里写他收养若干济养的人,在史实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军中多掠良民子女没为奴婢,成龙集资赎归之。”此剧没有随意美化这位古代官员,其历史具体性与艺术真实感不是没有加工余地,但切不可用爬行写实主义消解崇高。
1684年,于成龙病卒,康熙皇帝谕大学士等曰:“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舞台上树立这样的官员形象,是现实对历史的一种感应。我们“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那也很好啊!
观众兴味盎然,源自有情有趣,尽显京剧魅力。在尚长荣身上,京剧传统是活的,有着“明显的同时代性”。他代表剧院的美学追求,也是京剧艺术融入新时代的鲜明标志
如此深含思想意义的严肃历史剧,能让观众看得兴味盎然,实在难得。兴味缘自人物刻画的有情有趣、亦庄亦谐和艺术手段的尽显京剧魅力。最突出的是斗酒。这个“斗”,有内外两个层面。内是于成龙与康亲王斗心气,外是饰演者尚长荣与关栋天斗技巧。内外结合,旗鼓相当,才给了观众欣赏上的满足。关栋天扮康亲王气宇轩昂,嗓音得天独厚,登场时一段[西皮三眼]转[二六],是勒着劲儿唱的,表现的是从容与忧思。兴奋点是在于成龙答应“边谈公事,边饮美酒”之后,一句[西皮原板]“倾玉壶斟满了美酒一盅”,清亮激越,就把剧场气氛燃烧了起来。尚长荣66岁,声音气力不能不显一点年龄感,但他技艺精湛,该有的都得有!他接唱“岂知我恰正是善饮的老翁”,“翁”字用一个从[回龙]里化出来的长腔,宣泄的是得意与调侃,似乎在同观众“对话”:王爷要拿酒来整我,瞧着吧,输不了!随着酒的斗狠,唱腔再掀高潮。关栋天唱“飞觚流觞甘露涌”,在高音上再翻高,有穿云裂石之概。这句像[小倒板]的唱叫什么板式呢?请教音乐家尤继舜(该剧唱腔设计兼京胡演奏),他斟酌后说,就叫[梆子西皮摇板]吧。尚长荣接唱“玉液琼浆香味浓”,“香”字上扬放足,“味”字略作低回后刹住,然后用鼻音唱出“浓”字,此为花脸独有,以气长与音量饱满为贵,观众听之如饮醇醪。还有一绝,两人临近大醉时,轮着唱念的“百杯入肚我岿然不动”,尚长荣唱“入”字衬“哇”,然后放出“嗨、嗨、嗨”的梆子腔来,“我”字是嘴唇哆嗦着念成“娥”,浓重的乡音与醉后的放浪形骸,使于老西儿显得格外亲切可爱。斗酒的表演称得上酣畅淋漓,曲尽其妙,观众自是乐不可支,掌声笑声一片。那后半场戏确实要冷静一些,所以有的朋友建议,可否把喝山泉改为喝土烧,让两人继续斗,继续醉,场面继续热闹。近读李渔《闲情偶寄》,内有“剂冷热”一节,对我有启发。李渔说,有的场面“外貌似冷,而中藏极热”,甚至“鼓板不动,场上寂然,而观者叫绝之声,反能震天动地”。场面冷热如同剧中人的离合悲欢,“皆为人情所必至”,是情境使然,不可勉强移易。这出戏的冲突结构,不以正反面对峙、斗争激烈为特点,戏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坏人,勒春也不过是世俗观点的代表而已,所以竹箱揭密之后,康亲王敬佩不已、勒春低头折服。戏是做在人格对比上,是要往人的心灵里走去,虽然达不到“震天动地”的效果,却也让我们眼睛湿润、心潮激荡了。
尚长荣成功塑造的于成龙,是继《曹操与杨修》的曹操、《贞观盛事》的魏征之后第三个历史人物形象。这三者之间有一条基本的精神贯串线:对待历史题材,要取信历史,观照现实;对待京剧艺术,要激活传统,融入时代。但每个艺术形象的性格、意蕴、风采又各不相同,艺术处理上也有种种差别。扮演于成龙,尚长荣有整体性的思考和设计,从观众直观来说,他有“三不”:不勾脸谱,不挂髯口,不念韵白。为什么这样做?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客观方面是题材,是清装戏。京剧形成于清代,演清装戏或穿清装的角色就比较活泛,可以“时扮”(穿时尚服饰),可以采用生活用具(如旱烟袋、水烟袋之类),可以念京白,表演上也可以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主观方面是尚长荣想演一个亲民的带乡土气质的布衣高官。照说,康亲王与于成龙是准君臣关系,属于“袍带戏”,可按传统路数处理,但请想想,如果让于成龙勾红三块瓦、挂苍满髯,观众会是什么感觉?“三不”者,就是根据题材与角色的特定需要,省用部分传统程式以消减当代观众对京剧的形式疏离感,有利于观众接受这个题材,贴近这个人物,走进他的精神世界。但它还是京剧,尚长荣的唱、念、做,依然洋溢着京剧的神韵。尚长荣不念韵白,其念白的声口、语调,也是经过了节奏化、韵律化的;“泥土情”的深情吟诵,未作虎啸龙吟,是表现心平如镜的自然流露。但无论唱和白,都能听到这位“能唱的架子花脸”的音色之美,刚、劲、爽、厚、炸,色色俱全。在做派上也极见匠心。斗酒时,喝头一大碗,他是斜站台口,让观众看清他的左侧脸,如夏日饮甘泉,以抖动的腮帮子显其海量,可谓工笔重彩;喝到“十杯一轮”,脱帽解衣,背对观众,只见酒盏乱飞,那是泼墨写意了。我还欣赏全剧开头、结尾时他的上下场“亮相”,都是低调处理,“好微行”,风尘仆仆。在向幕后欢送人群、也向场上观众挥手告别时,吸着旱烟袋,口里吐出缕缕轻烟,活画出这个布衣高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悠然神态。这是表演艺术的意境化。在尚长荣身上,京剧传统是活的,是有着“明显的同时代性”的,他既代表了上海京剧院的美学追求,也是京剧艺术融入新时代的鲜明标志。

新编京剧 廉吏于成龙 尚长荣李军主演 上海京剧院
',2)">


點擊欣賞京剧:002《泸水彝山》



 
',3)">
2011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