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事故车定损流程:“现在就要一代”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12:04

  一毕业就让家长给自己买房,别人有什么就想自己也马上拥有……如今,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生活过得更好,总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立即想办法满足,即使孩子提的要求超出家长的经济能力,甚至根本不是正常需求,有的家长也会尽量满足。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总是想要什么就希望得到满足,一刻不愿“耽误”。有人将这些年轻人称为“现在就要一代”。
  
  近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2293人参与),81.7%的受访者感叹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现在就要一代”。受访者中,
80后占40.9%,70后占36.4%,60后占12.3%。(《中国青年报》01月17日)。
  
  应该说,这个调查比较真实、比较客观地反映了
90后的青年人的现实。现实中许多的年轻人就是这样,想要什么东西,就一定要得到手,而且是一刻也不愿等待,一刻也不愿拖延,不管客观上有没有这个可能,不管父母有没有这个能力,不管家庭有这没有这个条件,不管旁人的心理感受,也不管自己是不是真有这个需要。总之,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到手,有的时候就是别人有的我就要有,别人没有的我更要有。而一旦东西到手之后,新鲜劲一过,马上就抛到脑后,视如敝履。丝毫没有珍惜的意思,丝毫没有心痛的感觉。前几年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玩的就是心跳,就是“现在就要一代”最好的写照!
  
  
过去孩子那种盼考过好成绩,让长辈表扬一下;认真做家务,希望长辈奖励个文具盒;努力孝敬父母,希望过年时买件新衣服的愿望已经变成了奢侈品。有人形象地总结为:过去的孩子是哭着求妈妈给个鸡蛋吃,现在的孩子是妈妈追着求吃个鸡蛋。
  
  不可否认,现在的年轻人比起上一代人来说,确有思想活跃,视野开阔,见多识广,接受新鲜事物快,
自我意识强,不迷信权威等特点。但是,却缺乏上一代人的吃苦耐劳、团队精神、坚韧毅力,注重精神生活等优点。
  
  那么,“现在就要一代”是怎样炼成的呢?记得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环境亦创造人。孩子性格的形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后天的生活、后天的环境中慢慢养成的。客观上说,因为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每个家庭、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都担心孩子比别人差,孩子在家庭中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愿孩子受一点磨难、受一点
挫折。而孩子也因为兄弟姐妹少,没有亲情的感受,没有正常的“竞争”,所以也就自己甘贵自己。
  
  笔者也是一名90后孩子的
父亲,对现在孩子的心理、性格比较了解,对形成孩子性格的后天因素也有较深体会。我的孩子今年21岁了,在读大三。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从孩子幼年开始,我们在物质上尽量满足他。在教育上也是按照“赏识教育”的要求,尽量花着他,哄着他,总是把“你真行”、“你最棒”放在口中,生怕孩子吃到苦头,受到挫折。而社会上,学校中,也因为独生子女占多数,长辈也好,老师也好,也是鼓励得多,夸奖得多,表扬得多,满足得多。孩子就在这样一片赞扬声的环境中成长,结果渐渐地就成长为自我意识膨胀,个人主义突出的人了。凡是想要做的事,是丝毫也不征求父母的意见,不考虑父母的感受。凡是想要得到的东西,是丝毫也不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不考虑是否有实际意义。
  
  读初中时一定要买电脑,我们试图用奖励的方式,要求他必须考取县一中再买,结果我们
失败了。不买,他就不起床上学。最后在初一下学期就买了。升高中时,他的分数只能到普通高中,孩子又不容我们考虑,坚决要到一中,说是不进一中,就不读。没办法我们只好花24000元择校费将他送到一中。高三时,他又突然要学艺术,无论我们怎样做工作,他是毫不动摇,我们又只好花几万送他去培训、然后又报考艺术类专业。进大学后,每年学费、住宿费、资料费等就要20000多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给他分析家庭的经济状况,我和他妈都是普通的工薪族,两个人的月工资加起来今年才达到4000元,只能维持平常日子。要求他在生活上节约点,每月给1000元的生活费,但是,总是才过半个月,他就一遍又一遍地打电话要钱。给吧,我们实在有困难,并且担心对他的成长不好;不给吧,又担心他办信用卡透支,或是用其他不正当的办法搞钱。总是在矛盾、犹豫、心痛的情况下一次次地满足着他的要求。我们自己则是节约、节约、再节约!过着最清苦、最简单的生活。
  
  而他的理由也很充足,说是同班
同学都比他钱多,同寝室同学都比他过得好。别人上学、回家都是家里用小车接送。好象我们满足不了他是一种罪过。
  
  而每逢
寒假暑假,我们要求他搞点社会实践,要么打工,要么到哪个单位实习。他却要么不理,要么去一天、两天就不去了,说是没意思。一、两个月的时间就是在床上、网上、街上度过。连自己的袜子、鞋子都不洗,更别说帮助父母做家务。想到他刚进了大学时,也曾慷慨激昂地表示要好好学习,用心读书,要用最好成绩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再看看他的现状,有时真让人心凉!
  
  现在离孩子大学毕业只有一年多时间了,孩子又在我们耳边说,哪个同学家里已经给孩子安排好了单位、哪个同学家里已经在省城买了房子,哪个同学父母打算给几多创业资金,问我们打算怎么办?一次,孩子又在说这件事时,我没好气地说,我16岁多的时候就当“知青”,不仅要自己养活自己,还要给家里作贡献。你这么大了还老是烦我们,开口就是要我们给你多少,你不觉得害臊吗?谁料孩子竟然理直气壮地说:现在时代不同了,过去是强调个人奋斗,现在是强调“拼爹”,父母没本事,子女就吃亏。别人的父母都比你强,应该害臊的是你!那一刻我真有一种晕厥的感觉!
  
  由此我总在
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反思我们的教育目的。诸葛亮说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郑板桥也说过:“爱子女以其道”。英国的斯宾塞则说得更直白:“教育的目的在于性格之塑造、成型”。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这一点。而是过多地关注孩子们的物质享受,总担心孩子们遭受挫折。因此就特别注意在物质上全力满足孩子,在教育上全是夸奖孩子,把赏识教育变成了人造幻景。这样的成长环境,怎么可能让孩子懂得有付出才有回报?怎么能够让他们静下心来,沉住气锲而不舍地做成一件事?怎么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怎么让他们懂得理解他人的观点?怎么让他们懂得体谅他人的难处?
  
  因此,要把“现在就要一代”变成“劳动换取回报的一代”,首先是长辈们要改变思维观念,改变进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教育要爱与严相结合,要让孩子懂得所有的回报都是在付出之后,所有的收获都是在劳动之后,所有的
成功都是在努力之后,所有的尊重都是在尊重别人之后,所有的幸福都是在与人和谐相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