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特种兵:拿笔杆子也是从政的基本功 - 党政时评 - 七一社区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48:12

拿笔杆子也是从政的基本功

 


李炳孝


     近日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七一社区看到一个讨论话题《云杉撰文对从政者进行写作给予肯定,您如何看待干部写作》,话题的起因是云杉同志在为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刘上洋的新书所作序言中谈到,“为政为文两从容”,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应该成为从政者追求的一种境界。从政与写作相生相长,写作者不一定从政,但从政者必须会写作,而且应当坚持写作。

     邓小平同志对领导干部写作有过一段精辟论述:“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开会是一种领导方法,是必需的,但到会的人总是少数,即使做个大报告,也只有几百人听。个别谈话也是一种领导方法,但只能是‘个别’。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用笔写出来传播就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你看,在小平同志这里,写作不仅是应该的,而且还成了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从政者当然要学会并熟练掌握这种领导方法。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中国古代的寒门学子大都需要发奋读书,写得一手好文章才能够脱颖而出,走上从政为官的道路。为了能够腹载五车、下笔如神,“一举成名天下知”。才有了“照萤映雪”、“凿壁偷光”的勤学美谈和读书榜样,才有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发愤苦读和感人故事。不仅在古代,在现在同样如此,农村的孩子要能够跳出农门,从政做事,甚至光宗耀祖,勤学善写同样是必由之路。

     或许有人会说,勤学苦读,展纸著文是学生时代的事情了,走上了工作岗位,尤其是当上了领导干部,可以松口气,歇一歇了。持有这种思想的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当下不在少数。很多领导干部曾经也是仰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上了仕途,在起步的时候或许还是小有名气的“笔杆子”、“大手笔”,但一旦走上领导岗位之后就对写作“敬而远之”,有的觉得不再是“重要内容”,不屑一顾;有的自认为写怕了,难得跳出苦海,立地“不写”;有的陷身于接待应酬,忙碌于迎来送往,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继续去写;有的认为写作是办公室人员的活计、秘书们的职责,当领导不需要会写只需要会照本宣科去念即可,自不必咬文嚼字,挑灯夜战。诸如此类,领导干部不亲自“思考”、“亲自”动手写作已经日见增多,形成了气候。

      古往今来,很多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对写作都是情有独钟、颇有建树的。就拿毛主席来讲,他一生坚持读书、写作,他的很多讲话稿都是自己动手立观点,理提纲,装内容,而且还直接主笔撰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有长篇通讯,有百字消息。,更为可贵的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风餐露宿的岁月,他坚持一边指挥战斗一边写了大量充满激情和斗志的诗词,成为了理论家和诗人,被《时代》杂志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为从政者写作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读书陶冶情操,写作锻炼才思。写作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理解判断能力。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的要求部署,需要层层传达,逐一落实。基层的做法经验需要提炼加工,寻找规律。这些都离不开领导干部。虽然有办公室在起草文件,秘书们在操刀讲话稿。但领导干部坚持在工作生活中写点理论文章和学习体会,哪怕是文学作品,对自己的能力提升,对工作的有效推进,都是有益无害的。正像云杉同志说的:“习惯于抽象思维、政治考量的从政者,多一些文学思考和写作体验,就会多一些透视社会的角度,多一些体贴百姓的情怀。这对从政者自然是大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