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琉第几集死的:王铎 《饮水楼诗轴》《自作五律行草诗轴》《昆仑堂藏两件王铎书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9:37:50

饮水楼诗轴


王铎 《饮水楼诗轴》 绫本 208.2×48.7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释文:频会不妨静复思频会谁况兹春色好又与桃花期问道遗人事行修善物时寂喧非在我既醉亦何为 饮水楼三首之一 王铎夜具草

行书轴


王铎 自作五律行草诗轴 绫本 纵202.8cm 横51.5cm 四川省博物馆藏

释文:自到长安内诗怀憬隐阿恐人嫌道曲为子仿陵歌星宿沙尘满岩川豺虎多玉洼拚醉去寂圃较如何 辉老年亲翁俚言奉答求正王铎

昆仑堂藏两件王铎书法


王铎《临王献之草书轴》绢本,纵169厘米,横49厘米 昆仑堂藏

释文为:“献之(白):思恋触事弥至,献之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来月(十左右)便当发。奉兄(无)复日。芝老先生词宗。丙子二月,王铎。”

王铎《行书嵩县诗轴》,纸本,纵163厘米,横48厘米 昆仑堂藏

昆仑堂藏两件王铎书法

顾工

  在明末清初书法史上,王铎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痴庵,又号痴仙道人,河南孟津人。作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在明朝末年,他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入清以后,又累官至礼部尚书,可见他在当时文化界的地位。他以两朝官方认可的书坛领袖的身份,参与了许多书法活动,并在多件古代书画名迹上题跋。

  王铎是勤奋而高产的书法家。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偶尔也写写篆隶。我看过许多件王铎书法,他那精熟之至随意纵横的笔法每令我钦佩不已。王铎的伪作也多,但在书写技巧上都无法跟真迹相比。王铎书法是不可以描摹的,必须一气呵成,所向无碍,作伪者根本达不到这样的功力。

  王铎书法流传到日本的很多,在日本也有相当多的崇拜者。日本很多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都有王铎的作品。昆山市昆仑堂美术馆收藏的几件王铎书法,就是昆山籍旅日华侨朱福元先生在日本收购并捐赠回国的。这里介绍其中两件:

  《临王献之草书轴》,绢本,纵169厘米,横49厘米。钤“王铎之印”朱文印、“太史氏”白文印。释文为:“献之(白):思恋触事弥至,献之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来月(十左右)便当发。奉兄(无)复日。芝老先生词宗。丙子二月,王铎。”

  这段文字出自王献之《余杭帖》,刊刻于《淳化阁帖》卷九,临写时有脱字(即括号中字)。在王铎的行草书巨轴中,临帖作品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屡屡脱漏字,有的还把几种不相干的帖串在一起。能把帖中的文字内容记住大半,可见他对《阁帖》极其熟悉;临帖字形和原作并不相同,原作是行书、草书穿插,王铎这件临帖全是草书,可知并不是对帖临摹,而是借帖发挥,写的是自家风格。

  进一步想,以临帖作品大量地用于应酬,在书法史上恐怕也独此一家。白谦慎先生用很多精力考证了傅山的应酬书法,我没有考证过王铎,不知道王铎习惯于对哪些人送自作诗书法,对哪些人送临帖书法,但我猜想,经常拿临帖送人,会不会正是王铎的聪明之处,既把它作为书法艺术入古与出新相衔接的桥梁,又向官僚阶层表明自己的书法家身份优先于官员身份,借以逃避政治旋涡?结合王铎由明入清的任官经历来看,统治者也未必真当他是政治人物。

  这件作品书于明崇祯九年(1636),作者时年45岁,属于早期墨迹。作品中可以明显的看出王铎特有的“涨墨”法,以及他对生绢性能的熟练掌握。“芝老先生”为明御史赵胤昌。这六个小字线条较细,与其他字迹明显不同,应为后加的,所用毛笔也不同。但是它补的位置恰到好处,细线条也丰富了全篇的笔触,应该说比原来更加完美。由此也体现出王铎处理章法的超凡才能。

  《行书嵩县诗轴》,纸本,纵163厘米,横48厘米。钤“王铎之章”朱文印、“大宗伯印”白文印。此作书于生宣上,能够较好的表现涨墨和渴笔的效果,如第二行“磬”字,渴笔细劲,笔力惊绝。

  作品中有好多异体字,如“遨”、“在”、“原”、“种”、“崇”等字,这是明末清初好古的文化人的时尚——类似的情形在八大山人、傅山的书法中比比皆是,不过他们用的异体字比王铎更要难认得多。“崇”字通“嵩”,嵩县在河南洛阳之南、伊河上游,汉置陆浑县,金为嵩州,明改嵩县。这里离王铎老家孟津县并不太远。从诗中“种药润衰颜”句来看,当为中年以后之作。所钤“王铎之章”、“大宗伯印”二印,每见于王铎50岁至53岁(即1641-1644年)作品上,明亡后便不再用。故此作的书写时间亦在这数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