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瞳和塔兹米黄漫:初中思想品德课《问题参与式》学法指导意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1:43:50
问题参与式学法基本操作简介
问题参与式学法就是通过分层次从宏观到微观的掌握知识,从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居高临下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一)它的主要知识结构模式是:
母知识(一层问题)
子知识(二层问题,也是一层问题的答案部分。)
子知识(二层问题,也是一层问题的答案部分。)
孙知识(三层问题,也是二层问题的答案部分。)
孙知识(三层问题,也是二层问题的答案部分。)
孙知识(三层问题,也是二层问题的答案部分。)
孙知识(三层问题,也是二层问题的答案部分。)
……    ……     ……     ……   ……     ……  ……   ……
(二)它的主要问题结构模式是:
1.是什么?(含义、内涵、本质、内容等。)
2.为什么?(意义、好处、作用等。)
3.怎么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反对什么等。)
问题参与式学法是贯穿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通用学法。下面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三方面进行较具体的分析。
一、课前预习法
(一)课前预习的方法很多,这里根据初中思品课课程的特点和初中生学习的特点主要介绍问题参与式预习方法。
1.参与式预习法。
这里说的参与式预习是指在预习中对知识的控制方式,要按照母知识、子知识、孙知识的方式预习,从而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效果。具体方法是:先找到要学习的内容的中心大纲,也就是母知识,再顺藤摸瓜找到母知识下面的子知识,再找到子知识下面的孙知识,一层层深入下去。
这种方法有利于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控制知识,但需要一定的挖掘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比较适合高年级的学生。
例如8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第一步先找出本框题母知识: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步再找出母知识下面的子知识: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第三步再找出子知识下面的孙知识。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下面的孙知识是:权力是什么、义务是什么。
逐层深入。
知识结构关系图如下: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的特点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权利                   义务
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密不可分  某些相互结合   相互促进
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根据知识的层次确定分解的步数。
参与式预习法有两种方式:
一是照本宣科法。
就是按照课本的大小标题排列出知识框架。
例如8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十课,第二框题: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二是内部结构法。
就是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排列和组合知识,构建适合自己理解的知识结构框架。
例如6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
植物      花草树木等
多彩的生命世界      自然界         雄鹰骏马翠鸟等
动物
人类:独特性:智慧、创造力
2.问题式预习法。
问题式预习法是参与式预习法的具体化,是通过预习找出不懂或者是迷惑不解的问题的预习法。
这种预习方法比较直接,适合各年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例如:7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找出这些问题:
我们的生活中就只有四种情绪吗?
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有多少?
情绪好赖对结果有什么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听课具有针对性,效果就会好。
问题式预习法有两种方式:
一是把课本中的标题作为问题思考。
例如7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可以直接把课题的题目作为问题提出来。
丰富多彩的情绪有哪些?
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不同的情绪有哪些不同的结果?
二是通过看书预习挖掘出一些自己感起兴趣的问题。
例如7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可以挖掘出这样一些感兴趣的问题。
假如我妈偷看我的日记我向她宣传法律知识她还不听我真能到法庭上去告她吗?
如果在路上碰到了一个我不认识的人被劫持我该怎么办?
家里的电热毯起火了我该怎么办?
等等。
(二)无论是参与式预习法还是问题式预习法,都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预习要有针对性。
预习中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疑难问题,就充分体现了预习要有针对性这一要点。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参与”和“问题”产生收获,感到学习的快乐,产生学习的欲望,不断去追求这样的快乐,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去预习,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二、预习要有发现性。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不一定要自己花大气力去解决,而是为听课做好针对性准备。发现问题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因为有了问题,下节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预习要有集中性。
通过充分的预习,会有许多收获和疑问,对预习内容的重、难点也略有了解,如果不随时记录下来,很有可能在上课前就忘记了其中的一部分,这样效果就不佳了,因此要养成随时做好预习记录的好习惯。根据课型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适当做学习笔记,笔记不求多,但求实效,时间充足,细致一些,时间少,就粗略一些。如:参与式预习,最好在笔记本或者课本的空白处上粗略列出预习的知识结构关系;问题式预习最好在笔记本或者课本的空白处上记下不懂的知识,发现的疑问等。
第四、预习要有系统性。
在预习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所预习内容前面的知识是什么,也就是要前挂,争取找到知识的来龙去脉。
二、课堂学习法
(一)预习的方法和课堂学习的方法基本一致,只是具体的操作环境不同而已。课堂学习是对预习知识的验证和对预习问题的解决。
1.验证预习知识。
课堂学习首先要验证预习知识,通过听老师的讲解验证一下你在预习中学到的知识是否准确是否到位。
在预习中很多是你感觉自己已经懂了的知识,但是还要通过听老师的讲解或者其他同学的交流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对知识结构更要和老师的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及其原因。不要以为懂了就可以忽视老师的讲解。
2.解决预习问题。
预习中遇到的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通过课堂听课有针对性地解决。
预习中记下了若干问题,通过听课,争取当堂解决,这是事半功倍的课堂学习方法。上课前一定要在脑子里过一遍预习中的问题,做到有目的的听课。
3.大胆提出问题。
在听课中,除了验证预习知识,解决预习问题以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大胆提出问题。在听课的时候往往通过老师的讲解又产生了一些新问题,这个时候就要及时地提出来,当堂解决,不要留到课后。
4.学会适当“走神”。
适当“走神”,就是在听课的过程中要随着知识的发展,去联想那些与知识紧密相关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以理解和消化知识。这里的“走神”和集中精力并不矛盾,它也需要集中精力才能真正达到“走神”的效果。
要达到以上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如果在老师启发下,自己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来,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或请教老师和同学。高水平的听课应该不仅注意老师传授的具体知识,更应该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追着老师的思路跑,目的在于把老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搞清楚。学习老师是如何进行周密科学思考的,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如果不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而偏重于记忆老师的推导、总结出来的结论,认为这是听课的主要目的,这样掌握的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识。这种死知识忘得快,又不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发展智力。
(2)听课中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
(3)要力求当堂理解。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及规律的思考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理解呢?在课堂上,你想的应与老师讲的统一,你思考的问题应与老师讲的问题统一。在教师的启发下,你要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果在思考中出现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应举手提出问题。如果课堂上老师没有时间解答你的问题,应继续听老师的讲解。课后再去请教老师或者其他同学。
(4)要抓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关键。当老师讲解关键知识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抓住不放。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
(5)要认真记好课堂笔记。记笔记是为了学,为了懂,为了用。记笔记的原则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不乱,不混,条理明。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
记笔记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记讲课提纲,解题思路,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②老师解决问题时提出的新观点、论据与推导论证过程,精、巧、新的思维方法。
③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④书上有的不必多记,可在笔记上留下空白,课后补记或对照课本复习。如果老师没有特殊要求,在课本相应知识的旁边记下体会和问题效果最好。
⑤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
三、课后巩固法
课后巩固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若巩固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
(一)课后巩固知识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从整体上推荐两种方法。
1.情景重现法。
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或者课本,查找漏缺。注意,在放电影的过程,最好不要遇到一个想不起来的问题就看书或者是求人帮助,应当首先自己反复思考,实在不能解决就把问题记下来,等把整个过程全部看完再解决,这样印象深刻。如果中间急于停下来去解决一个小问题,打断情景重现思路,不利于对整体知识的巩固。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纯粹的知识性巩固。
情景重现和预习思路基本一致,要注意两个方面的情景。
一是参与式情景重现。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结构重现。从母知识到子知识、孙知识,逐层渗透,像结网一样,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例如巩固8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
首先回忆这一课的母知识: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然后回忆母知识下面的两个子知识: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然后再分别回忆每个子知识下面的孙知识: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下面的孙知识有法律的特点、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下面的孙知识有我国公民的权利、我国公民的义务、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依此类推,逐层深入。
二是问题式情景重现。根据老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回忆问题的解决方法,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如8年级下册第11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巩固时就应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来情景重现。
思路如下:
为什么(意义)
怎样做
国家
青少年
是什么(含义)
2.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
1.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1.加强法制建设,切实做到——
2.依法行使监督权
2.材料诠释法。
就是通过分析生活中和社会中的材料,来理解知识,消化知识。这种方法是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一是通过课后的思考题、老师布置的练习题、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动脑动笔的巩固。通过动笔可以把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精确化,以达到强化的目的。
二是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实践性质的社会调查活动,通过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巩固所学知识。这种方式的作用比较长远,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你自身的一部分,对理解知识提高素质作用很大。
例如:以《我和孟杰有个约会》为主题组织各种活动来提高对知识的利用能力。学《未成年的自我保护》就组织《我和孟杰在商场里约会》《我和孟杰在公园里约会》等,从而通过学习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课后巩固知识时要注意的问题
(1)及时复习。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巩固,做到不欠“帐”。否则,内容生疏了,知识结构散了就要花费加倍时间重新学习。
(2)要紧紧围绕知识的形成过程巩固,不要死记结论。要思考它们是怎么形成与推导出来的?能应用到哪些方面?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有无其他说法或证明方法?它与哪些知识有联系?通过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识。
(3)要反复巩固。学完一课巩固一次,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巩固一次。学习一阶段后系统总结一遍。期末再重点巩固一次。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
(4)复习要有自己的思路。通过一课、一节、一章的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例如,上面我们举的巩固案例就是要求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用笔列举下来,以加深印象。
(5)复习中遇到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先想后看(问)。这对于集中注意力、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好处。每次复习时,要先把上次的内容回忆一下。这样做不仅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而且对记忆有很好的效果。
(附:学法指导评价意见)
学法指导评价意见                  总分
项目
内容
评价方法
权重
等次
学法
指导
学校在各种管理制度中重视了贯彻学法指导的措施、方法和评价
查阅资料、访谈
10
10、9、8、7
在教研活动中渗透有关学习方法的内容
查阅资料、访谈
10
10、9、8、7
在备课中体现学法指导内容
查阅资料
10
10、9、8、7
教师能在教学各环节适时渗透学法指导
调查了解、课堂听课了解
10
10、9、8、7




学生基本了解本学科提倡的学习方法
调查了解、问卷调查
10
10、9、8、7
学生在学习的各环节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问卷调查、查阅听课笔记等资料
20
20、18、16、14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实地观察、问卷调查
10
10、9、8、7
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调研考试中运用试题考查
20
20、18、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