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彩让球胜平负规则:党内“第一支笔杆”胡乔木与毛泽东20年“情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14:00:03

党内“第一支笔杆”胡乔木与毛泽东20年“情缘”

——读《中共中央第一支笔》有感

桑林峰

2011年08月15日14:02    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字号
推荐阅读更多
  • 潘金莲变纯情惹争议 新"水浒"编剧回应
  • 宋丹丹否认上春晚 本山表示"不靠谱"
  • 赖宁雕像被弃偏僻山村 无人接收引争议
  • 宋祖英个唱劲舞助兴?400人助力成亮点
   庆祝建党90周年 人民网举办“党员书评”有奖大赛

  军旅作家丁晓平所著传记文学作品,《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胡乔木在毛泽东邓小平身边的日子》,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胡乔木传。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胡乔木的一生,也抒写了波澜壮阔的党史,给人以无穷的启迪、智慧和力量。

  胡乔木,思想者也,是我党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更是为文者的楷模。在党的历史上,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胡乔木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人物,或许也很难再找出第二个!

  历史不会忘记胡乔木。作品记载,从1941年开始,胡乔木就一直在中共中央高层工作,长达50多年,经历了中国在战争年代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岁月,亲历了共和国开国大业到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历史。他写作、整理或参与起草、修改的中共中央重要、重大文件和文章没有人可以计算,或许他本人也不知道自己一辈子写下了多少文字。而他笔下的许多文件、文章,不仅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而且已成为党史和共和国历史的经典文献。

  毛泽东说:“靠乔木,有饭吃。”周恩来也曾说:“许多文件只有经乔木看过,发下去才放心;经乔木修改,就成熟了。”邓小平说过:“乔木是我们党内第一支笔杆。”杨尚昆说:“一个终生用笔来为人民服务的人。”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此评价,胡乔木的文字功底和道德文章略见一斑。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品告诉我们,胡乔木能成为“中共中央第一支笔”、“党内的才子”,是一步步练出来、苦出来的。人非天生就能写,勤奋加用心才能成为大手笔。胡乔木开始当毛泽东秘书时,也并不是什么都能写。但他虚心好学,主动协作毛泽东校对、整理和编辑《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等党内文件,从而熟悉了党史,熟悉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加上受毛泽东思想和文风的熏陶影响,为他成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中共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了量的积累,终会有质的突破,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胡乔木后来1小时完成毛泽东命题社论《苏必胜,德必败》,坐在澡盆里1星期完成《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与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笃学深思是分不开的。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胡乔木一生的真实写照。胡乔木在毛泽东面前敢说真话、敢和毛泽东争论,是党内皆知的。他们之间经常为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正是这种秉笔谏言、拳拳之心,使他深得毛泽东信任,长达20年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文化大革命后,在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为澄清某个观点,他与胡耀邦有过多次争论。起草十二大报告时,为捍卫真理,他甚至和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发生争吵。胡乔木的正道直行、敢于直言,正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品格所在,一个大写的人的品质所在。事实上,很多时候,真理都是碰撞出来的。敢于批评直言,才能真正捍卫真理、传播真理。这也正是我们目前所欠缺的。

  欧阳修有言:“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不朽而存也。”胡乔木的一生,真正做到了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不抽烟也不喝酒的胡乔木,在家人和秘书眼里是一个不爱玩也不会玩的人,一生没有其他嗜好,只有“读书、思考、写作”是他每天必须重复的三件事。他从来不问金钱和家的事情,一心只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操劳。忧国忧民之心与他的党性和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交织在一起,一辈子笔耕不辍,引导主流永不停息。他生命最后1.8万字的力作《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竟然是在癌细胞转移、全靠吃化疗药和“兴奋剂”的情况下,躺在病床上写出来的!“事可利人皆德业,言能益世即文章”,像这样的德业和文章,连他自己都数不过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他以自己辉煌一生,真正实现了用文字报国,用笔墨为政治服务的理想。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诗句始终挂在胡乔木办公桌对面的墙上,一抬头就能看见。而胡乔木真的就是这样的一头知难而进、见难而上、克难而胜的“孺子牛”,一辈子用笔为人民服务。

  为文当学胡乔木!做人当学胡乔木!从政当学胡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