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网游任务全是肉:毛泽东儿媳被江青投入监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9:11:01
毛泽东儿媳被江青投入监狱  2008/10/14 10:23:00


上图:毛泽东与刘松林(右)、毛岸英(右二)

下图:叶永烈与毛泽东儿媳刘松林

 

每当地铁列车驶入上海漕宝路站,广播喇叭在报站名之后,总要再说一句:“光大会展中心到了!”

光大会展中心的前身是海友花园,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有一回,我路过漕河泾,见到高高的围墙上刷着“海友花园”大字售楼广告,方知那里便是海友花园。

那围墙是旧的,看上去很熟悉。我细细一瞧,颇为吃惊:那不就是当年的“少教所”吗?

“少教所”,也就是上海少年管教所。这是一所颇有历史的监狱。在解放前,这里是国民党的“模范监狱”。牢房以及高高的围墙,便是那时建造的。那时的漕河泾,算是上海郊区,四周都是农田,所以选这里建造监狱。

如今,那大墙背后,已不见窗口蒙着铁丝网的牢房,却崛起豪华型的高层建筑。我向售楼小姐打听,得知这里是外销商品房,房价以美元计,以外商、华侨、归国留学生等“成功人士”为销售对象。解放前这里十分荒僻,如今由于地铁的开通,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这里离漕宝路地铁口只一箭之遥,变成了建造外销商品房的“黄金地段”。于是,这里也就被房地产商所看中。“少教所”迁走了。监狱被拆除了。崭新的高楼,从大墙后面冒出……

一九九六年春节前夕,我出差北京,在电话中偶而跟刘松林说起漕河泾的“少教所”已经变成外销商品房,她连连追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她惊叹今日上海的巨变,说道:“哦,连那里都通了地铁,都成了‘黄金地段’!”惊叹毕,她忽地问我:“那些照片底版还在吗?”我连连回答说:“都在!都在!”她大笑起来:“那可是再也拍不到的‘纪念照’了!”

上海少年管教所是管教失足少年的地方,刘松林却对那里怀着特殊的感情,因为那里是她的“‘文革’纪念地”。所以,她把在那里拍的照片称之为“纪念照”。

刘松林的话,使笔者记起,在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刘松林从北京来上海,下榻于空军招待所。接到她的电话,笔者前去看她。时值严冬,屋里没有暖气,她戴着驼色绒线帽,穿着厚厚的咖啡色羽绒滑雪衫。

在闲谈中,她托我办一件事:帮她寻找当年在上海关押过她的监狱……

虽说她对于上海并不陌生,她出生在上海,而且曾在上海工作多年。不过,一九七一年十月,由于江青说她“攻击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实这“攻击无产阶级革命家” 就是指江青),她被押往上海的那所监狱时,她的双眼被蒙上了黑布。她记得,那是一辆越野车,前座坐着上海“造反派”头目戴立清,她坐在后座,两侧各坐着一个押送者。就这样,她被送进一座监狱。

她被关在三楼。从窗口望下去,窗外有农田,有晒被子的地方。她常常倚在窗边,细细观看那些被子,极力想从中辨认出哪一床是杨茂之的──因为老杨也被捕了,不知关在何处,而他的被子是她亲手缝的。

没几天,那窗便被看守用纸头严严实实地糊了起来,从此她再也看不到窗外的任何景色……

据刘松林说,那窗上装着铁栅栏,这表明关押她的房子原先就是监狱,不是临时借用的房子。她被关在三楼,而且楼下晒的被子相当多,这表明监狱的规模相当大。从窗口看出去是一片农田,这又表明监狱坐落于上海郊区。我曾去上海各监狱采访。我猜想,当年关押刘松林的,可能是上海漕河泾监狱。那是一座老监狱,是从国民党手中接收下来的。后来,改为上海市少年管教所。

于是,几天后我陪刘松林驱车前往那里。一看门口“上海市少年管教所”的牌子,刘松林皱起了眉头:她怎么会成为“少年犯”呢?

走进狱中,刘松林觉得有点像──那楼的颜色,那窗户上的铁栅。

监狱负责人张谷雷接待了我们。根据“窗外有农田”这一点,张谷雷判定可能是二号楼。于是,我们一起走进二号楼。上了三楼,刘松林连声说:“很像,很像。”她信步向顶头朝南的一间走去,自言自语说:“像是这一间。”

那一间当时已经成为管教人员的办公室。刘松林来到窗口,朝外望去,见到一幢幢新盖的楼房。

“那里原先是一片菜地。”张谷雷说。

“这儿原先是──”刘松林指着窗外一片水泥地。

“猪棚!”张谷雷和刘松林几乎同时说道。

就像做地下工作对上了联络暗号似的,刘松林显得非常兴奋。她要找的“‘文革’纪念地”终于找到了。

她在那间屋里走着,看着,陷入痛苦的回忆。她说:“当时,有两个看守成天坐在我的床前,一日三班,严密地监视着我。屋里开着大灯,夜里一片雪亮,我睡不好觉。每一回上厕所,看守就紧跟在后边……”

她还特地去厕所看了看,还是当年的模样,只是发觉电灯原先装在门口 ,如今改成朝里了。

“我们在前几年改装的。原先确实装在门口。”张谷雷说道。

刘松林要我给她拍照。在那间囚室,在大楼前,在大门口,她留下一帧帧“纪念照”。

刘松林说:“这些照片,比任何旅游照片都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