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妻多夫视频:《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案例的研究》实施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1:37:28

《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案例的研究》实施方案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3-01 12:16:30 / 个人分类:方案

查看( 16 ) / 评论( 2 ) / 评分( 5 / 0 )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案例的研究

实施方案

一、 课题提出背景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解决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打下基础,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从开始接触到毕业升学考试也就九个多月时间,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抓起,研究课堂的有效性成为当务之急。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不是教学内容,而是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基于此原因我们化学组才确定了该课题为我们研究的方向。力求通过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案例的研究,能帮助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炼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从本质上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这对于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 课题界定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本课题紧紧扣牢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在教师原有知识结构及个人业务素质的基础上,以中学化学课堂为主阵地,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和更新教育观念、深刻自我反思等方面的教师自身的行动研究,来探究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从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建立起新的适应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策略。

2、 理论依据

研究的理论依据是“有效教学”:

(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提高课堂有效教学行为案例的研究”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研究,而是要对所记录的典型教学事件进行理论分析,反思。有利于改进今后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我们特有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高师生的教与学的有效意识。

三、国内外同类型课题研究状况

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基础。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此外,钟启泉教授在《教师之友》2002年11期中对有效教学的背景、核心思想和教学理念也作了简单的论述。以上这些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具有直接理论指导的意义。

就国外研究来看,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我国学者张璐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期中指出了国际有效教学的四条标准:教学对话、语言发展、挑战性的活动和学习背景化。

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两者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更加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缺乏学科针对性,未能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尤其缺乏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育教学经验。

因此,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们教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通过对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案例的研究,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给处在迷茫中的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师提供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方案和有效指导,通过研究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促进新课程改革进程。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目标

1、研究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等课堂有效教学形式,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实践经验并形成化学课堂的教学特色。

2、结合我校实际,进行化学学科教和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我校化学学科教和学的效率,提高我校化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加快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研究的内容

主要是以实验教师的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估策略为主线,通过对兴趣、评价、体验、合作、情境、探究等一些课堂教学案例进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本课题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五、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

①论证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②建立课题组,培训教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0年6月)

①确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任务。

②制定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积累研究资料。

③撰写阶段性论文、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年7月—2010年9月)

①撰写总结性论文,形成提高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方法。

②整理材料,准备验收。

六、预期研究成果

1、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反思、案例。

2、我校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3、我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参研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

七、基本保障

1、组织保障

为使研究顺利进行,课题设立了领导组、工作组,以保障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与高效益。

领导组,是由校长、教务处主任、科研室主任组成领导性小组,负责对该课题的确立及研究的监控与调节,既是该课题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案的提出者、设计者,同时也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科学现象或改革方案的发现者、阐释者,承担或参与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任务,协调课题组成员的力量,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展开,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经费、时间、人员,培训实验队伍,解决实验过程中重大疑难问题,加强与各级部门的联系,申请并组织成果鉴定,宣传推广研究成果等。

工作组,由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其主要任务是按研究方案进行具体实施,观察,记录及整理研究资料,收集信息,撰写教学反思、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等。

2、制度保障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

(1)专家指导制度。

(2)建立和完善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课题研究工作会议制度。

(3)建立专题性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制度,建立教师反思性学习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意识,规范教学反思行为。

3、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投入专款用于教育科研(包括课题研究),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