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之福孙涛全文阅读:戎马一生冲锋在前:粟裕的“斗胆”从何而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15:59

戎马一生冲锋在前:粟裕的“斗胆”从何而来?

2011年09月06日 10:4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没事偷着乐呗

字号:T|T
160人参与20条评论打印转发

粟裕大将(来源: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没事偷着乐呗,原题:《粟裕将军的“斗胆”从何而来?》

据粟裕的秘书鞠开在《在跟随粟裕的日子里》回忆,同“三”有缘分的粟裕大将,解放战争期间曾三次“斗胆直陈”。第一次是1946年8月,为扩大苏中战役战果,粟裕几次发电报要求调五旅参加战斗,却老是调不来,他便向毛泽东“斗胆直陈”。第二次是1948年1月22日,对全军的建军方针和作战方向,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三次是1948年4月18日,对于毛泽东提出的“率三个纵队下江南,以减轻刘邓在大别山的压力”,他又一次提出不同意见,建议不要到江南。

笔者认为粟裕将军的“斗胆”来自于对党和国家的赤胆忠心,来自于对战争情况的客观分析,来自对作战经验的总结归纳。

没有对党和国家的赤胆忠心,就没有“斗胆”的坦然和勇气。“斗胆直陈”是“抗命”之举,是公然否定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决议,在遭到党中央的质疑时,他站在国家的立场,以革命胜利为重,以全国战况为据,有了这份赤胆忠心,使得粟裕将军才能够勇敢陈述,坦然面对,无所畏惧,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认可,取得了最终的革命胜利。

没有对战争情况的客观分析,就没有“斗胆”的魄力和自信。粟裕将军敢于三次“直陈”,基于对战况客观的分析,对军事知识的积累,对作战计划的谋划,没有对事物的客观分析研究,就不能建立周密的战略构想,就不能形成切实可行的计划,也就没有了“直陈”时的那份自信和魄力。

没有对作战经验的总结归纳,就没有“斗胆”的说服和支持。粟裕可谓是戎马一生,每次作战都冲锋在前,头部、臂膀、臀部、脚踝等处他先后6次负伤,这些伤痕没有吓住勇敢地粟裕将军,而是为他以后的作战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一次又一次与敌人的交锋,使他了解敌人的作战方针和政策,通过一次又一次与战友并肩作战,使他清楚战士的勇气和激情,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正是基于这种作战经验的总结和归纳,使得可以透彻分析作战的利与弊,使得作战计划周密可行,对于党中央和毛主席具有说服力和征服力,最终支持粟裕建议,打胜了三大战役,捍卫了国土完整。

笔者认为,粟裕将军对国家赤胆忠心之胆识,对战争客观分析之谋划,对作战经验总结归纳之成果,使得壮其胆,鼓其行,成其事。愿现今领导干部能够学其勇气、魄力和自信,为国家发展保驾护航。

相关新闻:

“大黄蜂”战斗机的神勇从何而来官君策[责任编辑:官君策] 标签:粟裕将军 斗胆 斗胆直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