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扣费失败怎么补缴:读书有感内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6:52:29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多或少的失去了拼搏的精神和毅力,增添了许多颓丧和懒散,今天看到了这20个小故事,觉得说得很对,给了许多启示和思考。也许,在我们的课堂上有用到之处,转载过来,供同行们参阅:
1、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做了将军,儿子还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拖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正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佩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佩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类的欲望驱使着他呼地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我一直挎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意志轰然坍塌了。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把胜利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
  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有自己。
  
2、生命的价值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其中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她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
  温馨提示:生命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依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的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点。 3、昂起头来,真美
  别看它是一头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珍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一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虽不相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珍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温馨提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
4、为生命画一片树叶
  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看见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片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落光时,我也就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有落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温馨提示: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5、飞翔的蜘蛛
  信念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样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温馨提示: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织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得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着者造成的。
  6、阴影是条纸龙
  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手中。
  祖父用纸给我做过一条长龙。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蝗虫,投放进去,它们都在里面死了,无一幸免!祖父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因而,尽管它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也无济于事。”当祖父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爬了出来。
  温馨提示: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思想要将阴影纸龙咬破,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向前出现新的洞天。
7、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
  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作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成功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象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头悬梁,锥刺骨”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的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温馨提示: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成功。
  8、永远的坐票
  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的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温馨提示:自信、执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9、心中的顽石
  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的,仅仅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思维中的顽石。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里摆着一颗大石头,宽度大约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园的人,不小心就会踢到那一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
  儿子问:“爸爸,那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搬走?”爸爸这么回答:“你说那颗石头啊?从你爷爷时代就一直放到现在了,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没事无聊挖石头,不如走路小心一点,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
  过了几年,这颗大石头留到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菜园那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爸爸回答说:“算了吧!那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颗大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多少次了。有一天早上,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媳妇早有心理准备,可能要挖一天吧,谁都没想到几分钟就把石头挖起来了,看看大小,这颗石头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
  温馨提示:你抱着下坡的想法爬山,便无从爬上山去。如果你的世界沉闷而无望,那是因为你自己沉闷无望。改变你的世界,必先改变你自己的心态。
  10、追求忘我
  不要把自己当作鼠,否则肯定被猫吃。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她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温馨提示: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只是在这种坏境中,人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11、乐观者与悲观者
  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了机会,而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
  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的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温馨提示: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其差别是很有趣的: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饼,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窟窿。 12、勇于冒险
  对于那些害怕危险的人来说,危险无处不在。
  有一天,龙虾与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见龙虾正把自己的硬壳脱掉,只露出娇嫩的身躯,非常紧张的说:“龙虾,你怎可以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也放弃呢?难道你不怕有大鱼一口把你吃掉吗?以你现在的情况来看,连急流也会把你冲到岩石去,到时你不死才怪呢!”龙虾气定神闲地回答:“谢谢你的关心,但是你不了解,我们龙虾每次成长,都必须先脱掉旧壳,才能生长出更坚固的外壳,现在面对的危险,只是为了将来发展得更好而做出准备。”寄居蟹细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没有想过如何令自己成长得更强壮,整天只活在别人的护荫之下,难怪永远都限制自己的发展。
  温馨提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安全区,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请不要画地自限,勇于接受挑战充实自我,你一定会发展得比你想像中的更好。
  13、再试一次
  什么东西比石头还硬,或比水还软?然而软水却穿透了硬石,坚持不懈而已。
  有个年青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5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温馨提示: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物品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许,我们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放的净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
  再试一次,你就是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14、天道酬勤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的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领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人才。”那贼人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敢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以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温馨提示: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15、好学不倦
  只有一个洞穴的老鼠很快被捉。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领带领着小老鼠出外觅食,在一家人的厨房内,垃圾桶之中有很多剩余的饭菜,对于老鼠来说,就好象人类发现了宝藏。正当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及附近范围大吃一顿之际,突然传来了一阵令它们肝胆俱裂的声音,那就是一头大花猫的叫声。它们震惊之余,更各自四处逃命,但大花猫绝不留情,不断穷追不舍,终于有两只小老鼠走避不及,被大花猫捉到,正要将它们吞噬之际,突然传来一连串凶恶的狗叫声,令大花猫手足无措,狼狈逃命。
  大花猫走后,老鼠首领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说:“我早就对你们说,多学一种语言有利无害,这次我就因而救了你们一命。”
  温馨提示:“多一门技艺,多一条路。”不断学习实在是成功人士的终身承诺。
  
16、居安思危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温馨提示: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17、困境即是赐予   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愿意,任何一个障碍,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座森林。”天神听了,微笑地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鸡鸣的时候,我总是会被鸡鸣声给吓醒。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个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给吓醒吧!”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狮子兴匆匆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所发出的“砰砰”响声。狮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却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狮子问大象:“你干嘛发这么大的脾气?”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这样想来,我可比他幸运多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它并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鸡鸣时,我就当做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如此一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温馨提示:在人生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么顺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顺的事,就会习惯性地抱怨老天亏待我们,进而祈求老天赐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度过难关。但实际上,老天是最公平的,就像它对狮子和大象一样,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 18、永远的一课  面对困难,许多人戴了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暴雪恶狠狠地寻找袭击的对象,风呜咽着四处搜索。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栽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一反常态: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惊异地望着欧阳老师。“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几十双眼睛在问。
  “因为我们要在操场上立正五分钟。”
  即使欧阳老师下了“不上这堂课,永远别上我的课”的恐吓之词,还是有几个娇滴滴的女生和几个很横的男生没有出教室。  
  操场在学校的东北角,北边是空旷的菜园,再北是一口大塘。  那天,操场、菜园和水塘被雪连成了一个整体。矮了许多的篮球架被雪团打得“啪啪”作响,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教室的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  
  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站定,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风雪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在操场上去,站好!”欧阳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三列纵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单薄。
  后来,我们规规矩矩地在操场站了五分多钟。在教室时,同学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叫他们站半个小时,他们顶得住,叫他们只穿一件衬衫,他们也顶得住。  
  温馨提示:正如生命中的许多伤痛一样,其实并不如自己想像的那么严重。如果不把它当回事,它是不会很痛的。你觉得痛,那是因为你自以为伤口在痛,害怕伤口的痛。
19、大海里的船
  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没有不带伤的。  
  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市场买下一艘船,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然而它从没有沉没过。劳埃德保险公司基于它不可思议的经历及在保费方面给带来的可观收益,最后决定把它从荷兰买回来捐给国家。现在这艘船就停泊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  不过,使这艘船名扬天下的却是一名来此观光的律师。当时,他刚打输了一场官司,委托人也于不久前自杀了。尽管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败辩护,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杀事件,然而,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他总有一种负罪感。他不知该怎样安慰这些在生意场上遭受了不幸的人。  
  当他在萨伦船舶博物馆看到这艘船时,忽然有一种想法,为什么不让他们来参观参观这艘船呢?于是,他就把这艘船的历史抄下来和这艘船的照片一起挂在他的律师事务所里,每当商界的委托人请他辩护,无论输赢,他都建议他们去看看这艘船。  
  它使我们知道: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没有不带伤的。  
  温馨提示:虽然屡遭挫折,却能够坚强地百折不挠地挺住,这就是成功的秘密。
  20、驴子的哲学
  人生必须渡过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最重要的是永远看得起自己。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温馨提示:就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教师的爱--读《守望教育》一书有感师敏芝 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正如此说,老师爱护学生,学生才会敬爱老师,也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能教育学生,正所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的确,师爱像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师爱像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在师爱的倾注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然而然会被高度调动起来,从而使教育者自己怕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 在转化后进生上,师爱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后进生对批评有足够的抵抗力,而厉声地呵斥,只能换来暂时的,表面的,存有抗拒心理的服从,他们缺少的就是师爱.所以对后进生仅有"恨铁不成钢"的心肠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真正爱他们的心,也只有施以爱心,用自己火热的心去温暖学生的心,在后进生的心灵上架起一座感情桥梁,给他们信心,他们才会听你的话.所以转化后进生,使他们由差转优,这里特别需要老师一片无私的爱. 师爱也是融合师生情感,增强教师魅力的润滑剂.用师爱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能取得学生的信赖,从而把教师当作最可信赖,最可亲近的人,把教师视为他自己怕朋友,这样他就会和你推心置腹地谈理想,谈学习,就感受,这时老师的教育就容易被接受. 因为教者有师爱,所以老师才会给学生亲切感,不觉得教师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从而使学生敬重你,而学生也常常因为喜欢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以致喜欢他的授课. 列宁说过:"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因此一切都离不开师爱.而师爱也是老师对学生有效教育的前提条件,对搞好班级管理,促进教育教学工作,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良好的性格,情操的培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有人说"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基础;爱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爱能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爱是迷惘的灯塔;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这一切都表明师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只要人人都奉献出爱心,教育将更加完美.
书心得之四——读《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有感肖秀锦感受一: 成绩 成功 成长 作为一位教师,究竟追求什么读后《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我想成绩,成功,成长这三个词体现了三种不同的教育境界.我们不必太看重"成绩",成绩并不一定导致成功;也许,我们不必太看重"成功",成功并不一定导致幸福,不幸福的成功只能是暂时的成功,甚至是虚假的成功.我们应当看重的是成长,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抓住成长这两个字.成长是超越成功层面的东西,因为成功了,我们可以成长;失败了,我们也可以成长,失败了有时会导向更好的成长.人要坦然地面对成功,也要坦然地面对失败;不怕失败,这才是最大的成功.实际上,我觉得我们如果把教育的最高境界定位于成长,就会使教育变得非常有趣.我觉得我们的孩子成长一定要跟幸福,快乐相联系,只要成长就快乐,只要成长心里面就觉得踏实.那么,成功和成绩就成了成长必然会带来的副产品. 我觉得我们的教育要站在成长这个层面上去理解,确立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教育生态理念,确定人可持续成长的理念.人的一生,你只要关注成长,就不用操心成功,更不要操心成绩的问题.一棵小树,健康地成长,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你还用担心它不结果吗 还用担心它不成材吗 可悲的是现在有很多树,刚刚长出一点,我们就急切地摇晃着它,抱怨它为什么不结果,为什么不成材,最终导致它结不了果,也成不了材.教育,既要开发生命潜能,又要保护生命资源.在教育目标上,要定位得高一点,远一点,要指向孩子一生的快乐与幸福;在教育过程上,要从现在就重视快乐,重视幸福,要让孩子们有快乐,幸福的童年.感受二:师 德 与 师 爱16位教育家的师德与师爱诠释了教育的灵魂.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况其内涵.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全国劳模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功能.因此,师爱是魂.但我认为师爱只是师德的一个真子集,对教师来讲,真正的爱,是对孩子们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的爱,它需要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观察.当发现学生需要温暖时,不要直接给他温暖,而是给他一把柴刀,对他说:"你可以去打柴.不会打 我告诉你怎么打."你可以远远地看着他——如果他不能划着火柴,可以给他做一个示范,再让他自己做.绝对不要代替他去做该由他自己做的事情.这种爱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是对他一辈子负责的爱.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 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 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 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 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这本书值得一看。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更何况我们做老师的更应该这样。最近我读了魏先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收获很大。现将我的收获与大家分享。这本书真是给了我们班主任们一盏路灯。在书中魏先生告诉我们:班级就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我们班主任们应该努力改变自我,少埋怨环境,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多互助、少互斗,多学习,少批评,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说得多好啊!我们只有这样才能干好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才能使我们的班集体团结向上,共同奋进。 我还记得魏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咱们不能埋怨学生难教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就像医生埋怨患者难治一样。医生埋怨病人的病重,就不给治了,那他的医疗水平不会高。医生的医疗水平是在治疗疑难杂症的过程中提高的。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是在把难教的学生教好的过程中提高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后进生帮助了咱们,帮咱提高了教育水平。当然咱们也帮助学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所以咱们这个组织叫互助组。  在这本书里魏先生还教给我们怎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他告诉我们教育学会的时候,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心里,站在学生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你真是他的助手。一旦和学生建立了这种互助关系,就会进入左右逢源的教育境界。我想我们各位老师不妨也试试一定会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有帮助的。  魏先生在书中还写道;一位班主任积极乐观,笑对人生便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容易使学生性格开朗乐观。做一名乐观的班主任,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自己。干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老师的性格习惯和生活态度对学生影响很大。尤其是班主任,人们常说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可见班主任的重要性。我觉得魏先生的这句话让我很受教育,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一定要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影响我们的学生。读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有感在我看来,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假期里我专心阅读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边看边与平时教育相比较,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本专著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孩子学习。“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孩子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面对我们的孩子,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孩子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孩子了。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一线教师。这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高贵的生命。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孩子的差异,承认孩子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孩子,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意味着她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质人生,二是艺术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但追求一种快乐的让心灵释放的艺术人生还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读书。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每当手捧由孟繁华主编的《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总会被封面上那句“本书不仅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所震撼。这本书折射出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案例;折射出教师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它像一轮又一轮的波浪不断冲击我的心灵,让我沉思,让我审视我的教育方式,寻找我的可取与不足。读罢《赏识你的学生》,强烈的感到有一些词语在我的头脑中反复呈现。那就是“赏识、宽容、理解、信任、责任、奉献……”    赏识就是爱的体现。它不是虚情假意的作秀,不是居高临下的宠幸,不是不讲原则包办代替的溺爱,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与殷殷期待。它并不深奥,它也许就是一句你很聪明,我就知道将来你能成为科学家,就是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学生的手、就是把没有自信的学生推到赛跑道的起跑线上的,甚至它还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新课改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个班级里都或多或少有后进生,面对后进生懒散的学习习惯,面对他们在老师的苦口婆心下无动于衷的表情,说老实话有时真气不打一处来,哪还有喜欢可言。但是爱就意味着宽容,如果不能容忍孩子的错误,不去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不会有“水到渠成”的一天。当他们犯错误时,我们不妨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想他们年幼无知,自控力弱。我们常教育学生要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为什么我们自己有时就做不到?想想孩子们思考的东西,我们才有可能多一份赏识之心,平静坦然地接受学生的过错,也才能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改正错误。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读了《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我深深领悟到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个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我们将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如果我们不对太阳倾注殷切的期望,那么太阳也将不会放射绚丽夺目的光芒,让我们都来做一个美丽的教育者!
 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到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真让我感触颇深,启发非浅。其中的赏识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赏识教育的思想贯穿于他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之中。他时刻提醒着我让赏识常驻心田。
       在平时的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同学,我们称之为“后进生”。在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作为教师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教师要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后进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教师还要善于给他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所以赏识在转化后进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遭到失败时,当学生不敢尝试新事物,缺乏信心时,当学生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时,教师要给予鼓励。给学生一个微笑,告诉他:“你能做好,老师相信你。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会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而当学生产生什么事都来做的想法时,当学生学会画第一幅美丽的作品时;当学生争先恐后的劳动时;当学生有一次作业得“优”时,哪怕是很小的成功,做老师的不要吝惜表扬,应该由衷地肯定学生的行为。你可以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告诉他:“你做得很好,我为你的行为感到骄傲......马卡连柯说:“你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比眼前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优点,这样做永远是正确的。”若我们不愿意表扬学生,缺乏欣赏学生的眼光,那么我们就会变得不会表场,就会使学生变得令我们无法赞美。
       赏识教育让自由、欢乐、舒畅,回归课堂,赏识教育把自信、创造、成功,还给学生,赏识教育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理解、关爱的心桥。
 上学期的最后一天,领到了《不跪着教书》。从书里,我随时能看到,作者在抨击现实之时,常常顺手反思历史,反思那段历史中我们民族的伤痛和教训。真的,我完全可以这样说,作者是一个游走在惨痛的历史和冷漠的现实中的思想者,这样的思想者,我想,他是有资格去评判历史,直面现实的。回忆是为了不要忘记,过去会推动现在的前行,而现在又昭示着将来的方向。 在这里我想提一提其中的一文——《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这篇文章尤令我感慨万千。吴老师说:“终身学习的立学之本是什么,是独立思考精神。……一般而言,学生缺乏批判能力,在于教师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不敢想,是因为不准说、不能说、不敢说。从指鹿为马的时代开始,就有了能不能说真话的问题。……只要专制主义存在一天,说真话就的需要勇气。”“……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立人吗?”“……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 多么深刻!当我们总是说理解教师的艰难处境时,往往忽视了教师也是人,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殚精竭虑、吃尽苦头的时候,仅仅让人们看到自己忍辱负重、委曲求全,那么教师的思想呢?教师的人格呢?教师的尊严呢?教师的勇气呢?中国的教师在诉苦:考试不改,教学没法改;家长不支持,学校没法做;领导要检查,所以只好……教师为了家长而教书,为了高考而教书,为了饭碗而教书,为了职称而教书,为了领导检查而教书,为了奖金而教书,能有几人真正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教书,为了学生生命而教书?!所以,才出现大面积生产高分低能儿,出现青少年普遍缺乏理想和尊严,出现大量有知识而无文化的高学历文盲的现象,就像吴非老师说的:“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一方面我们的社会许多不懂教育的人不断糟蹋我们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老师往往屈服于压力或利益而跪着教书。社会的浮躁和无知加剧了教育的浮躁,教育的浮躁助长了社会的浮躁和浅薄,那么,请问基础教育的光明在何方?民族素质的提高的希望在哪里? 《不跪着教书》,这是一个穿梭在理想和现实中的有着良知的知识分子,一个游走在惨痛的历史和冷漠的现实中的思想者,从灵魂深处或者说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椎心泣血的呼叫。吴非先生作为特级教师, 没有五斗米的忧患。《不跪着教书》对目前教育现状的警示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跪着教书》传达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知识分子人格,一种理想的教育。当这种人格和理想与现实相抗衡时,她又成了捍卫人格尊严和理想大旗的武器。不过,吴非先生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已,却没有能开出一副拯救痼疾的良药。 很凑巧,看到了郑杰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如果说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给我留下了义愤填膺与迷茫无助的话,那么郑杰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如一贴良药,给我的生命注入了更多的静气。他是上海北郊学校的校长,但他没有提“要求”,而是针对学校面临的三个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众所周知,“要求”即“命令”,具有不容置疑的强制力,而建议不具强制力,也就是说,校长可以向教师提建议,教师相互也可以提建议,家长和学生也可以提建议。是啊,为什么不呢?听一听别人的建议有什么害处的,况且作者一再强调“本书无害,不妨一读”。“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要有精神空间”、“教师应享受生活”、“让我们现代起来”、“做自己的主人”、“为自己而教”……这一联窜的标题就已经够能引起教师的共鸣了,更何况睿智的郑杰老师那循循善诱的述说方式。 看完本书,我不能说我已经站直了身子了,但我至少认为要站直身子也并不是真有那么艰难。让我们走下神坛摘掉面具,每一个教师本身都是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神。我想有真正有魅力的教师吸引学生的是他的个性,是人的个性,带有一切人性的优点与弱点,首先是真实的,而且是善意的,因而也是最美的。所以,当老师首先要当回自己,不要你刻意扮演,更不要老想着证明自己,证明自己像个老师;你无需证明,你就是老师,如果你真实,如果你善良,如果你有学问,那么尽情在学生面前表现你自己吧,当你表现自己的时候,在学生心中,尽管你不高大,也不潇洒漂亮,但是你最美。
    做回自己的你自然而然就会“静气”。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替代实实在在的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我们只有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一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静气方能平心,心一平,生活、工作也会是另一番景致;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到那时我们还有必要跪着教书吗?(很喜欢这本书,所以到网上看了这本书的很多评价,本文中有借鉴的地方,希望有空的老师抽空去读一读,相信你不会后悔!) 上学期的最后一天,领到了《不跪着教书》。从书里,我随时能看到,作者在抨击现实之时,常常顺手反思历史,反思那段历史中我们民族的伤痛和教训。真的,我完全可以这样说,作者是一个游走在惨痛的历史和冷漠的现实中的思想者,这样的思想者,我想,他是有资格去评判历史,直面现实的。回忆是为了不要忘记,过去会推动现在的前行,而现在又昭示着将来的方向。 在这里我想提一提其中的一文——《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这篇文章尤令我感慨万千。吴老师说:“终身学习的立学之本是什么,是独立思考精神。……一般而言,学生缺乏批判能力,在于教师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不敢想,是因为不准说、不能说、不敢说。从指鹿为马的时代开始,就有了能不能说真话的问题。……只要专制主义存在一天,说真话就的需要勇气。”“……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立人吗?”“……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 多么深刻!当我们总是说理解教师的艰难处境时,往往忽视了教师也是人,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殚精竭虑、吃尽苦头的时候,仅仅让人们看到自己忍辱负重、委曲求全,那么教师的思想呢?教师的人格呢?教师的尊严呢?教师的勇气呢?中国的教师在诉苦:考试不改,教学没法改;家长不支持,学校没法做;领导要检查,所以只好……教师为了家长而教书,为了高考而教书,为了饭碗而教书,为了职称而教书,为了领导检查而教书,为了奖金而教书,能有几人真正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教书,为了学生生命而教书?!所以,才出现大面积生产高分低能儿,出现青少年普遍缺乏理想和尊严,出现大量有知识而无文化的高学历文盲的现象,就像吴非老师说的:“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一方面我们的社会许多不懂教育的人不断糟蹋我们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老师往往屈服于压力或利益而跪着教书。社会的浮躁和无知加剧了教育的浮躁,教育的浮躁助长了社会的浮躁和浅薄,那么,请问基础教育的光明在何方?民族素质的提高的希望在哪里? 《不跪着教书》,这是一个穿梭在理想和现实中的有着良知的知识分子,一个游走在惨痛的历史和冷漠的现实中的思想者,从灵魂深处或者说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椎心泣血的呼叫。吴非先生作为特级教师, 没有五斗米的忧患。《不跪着教书》对目前教育现状的警示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跪着教书》传达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知识分子人格,一种理想的教育。当这种人格和理想与现实相抗衡时,她又成了捍卫人格尊严和理想大旗的武器。不过,吴非先生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已,却没有能开出一副拯救痼疾的良药。 很凑巧,看到了郑杰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如果说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给我留下了义愤填膺与迷茫无助的话,那么郑杰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如一贴良药,给我的生命注入了更多的静气。他是上海北郊学校的校长,但他没有提“要求”,而是针对学校面临的三个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众所周知,“要求”即“命令”,具有不容置疑的强制力,而建议不具强制力,也就是说,校长可以向教师提建议,教师相互也可以提建议,家长和学生也可以提建议。是啊,为什么不呢?听一听别人的建议有什么害处的,况且作者一再强调“本书无害,不妨一读”。“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要有精神空间”、“教师应享受生活”、“让我们现代起来”、“做自己的主人”、“为自己而教”……这一联窜的标题就已经够能引起教师的共鸣了,更何况睿智的郑杰老师那循循善诱的述说方式。 看完本书,我不能说我已经站直了身子了,但我至少认为要站直身子也并不是真有那么艰难。让我们走下神坛摘掉面具,每一个教师本身都是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神。我想有真正有魅力的教师吸引学生的是他的个性,是人的个性,带有一切人性的优点与弱点,首先是真实的,而且是善意的,因而也是最美的。所以,当老师首先要当回自己,不要你刻意扮演,更不要老想着证明自己,证明自己像个老师;你无需证明,你就是老师,如果你真实,如果你善良,如果你有学问,那么尽情在学生面前表现你自己吧,当你表现自己的时候,在学生心中,尽管你不高大,也不潇洒漂亮,但是你最美。
    做回自己的你自然而然就会“静气”。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替代实实在在的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我们只有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一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静气方能平心,心一平,生活、工作也会是另一番景致;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到那时我们还有必要跪着教书吗?(很喜欢这本书,所以到网上看了这本书的很多评价,本文中有借鉴的地方,希望有空的老师抽空去读一读,相信你不会后悔!) 上学期的最后一天,领到了《不跪着教书》。从书里,我随时能看到,作者在抨击现实之时,常常顺手反思历史,反思那段历史中我们民族的伤痛和教训。真的,我完全可以这样说,作者是一个游走在惨痛的历史和冷漠的现实中的思想者,这样的思想者,我想,他是有资格去评判历史,直面现实的。回忆是为了不要忘记,过去会推动现在的前行,而现在又昭示着将来的方向。 在这里我想提一提其中的一文——《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这篇文章尤令我感慨万千。吴老师说:“终身学习的立学之本是什么,是独立思考精神。……一般而言,学生缺乏批判能力,在于教师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不敢想,是因为不准说、不能说、不敢说。从指鹿为马的时代开始,就有了能不能说真话的问题。……只要专制主义存在一天,说真话就的需要勇气。”“……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立人吗?”“……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 多么深刻!当我们总是说理解教师的艰难处境时,往往忽视了教师也是人,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殚精竭虑、吃尽苦头的时候,仅仅让人们看到自己忍辱负重、委曲求全,那么教师的思想呢?教师的人格呢?教师的尊严呢?教师的勇气呢?中国的教师在诉苦:考试不改,教学没法改;家长不支持,学校没法做;领导要检查,所以只好……教师为了家长而教书,为了高考而教书,为了饭碗而教书,为了职称而教书,为了领导检查而教书,为了奖金而教书,能有几人真正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教书,为了学生生命而教书?!所以,才出现大面积生产高分低能儿,出现青少年普遍缺乏理想和尊严,出现大量有知识而无文化的高学历文盲的现象,就像吴非老师说的:“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一方面我们的社会许多不懂教育的人不断糟蹋我们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老师往往屈服于压力或利益而跪着教书。社会的浮躁和无知加剧了教育的浮躁,教育的浮躁助长了社会的浮躁和浅薄,那么,请问基础教育的光明在何方?民族素质的提高的希望在哪里? 《不跪着教书》,这是一个穿梭在理想和现实中的有着良知的知识分子,一个游走在惨痛的历史和冷漠的现实中的思想者,从灵魂深处或者说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椎心泣血的呼叫。吴非先生作为特级教师, 没有五斗米的忧患。《不跪着教书》对目前教育现状的警示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跪着教书》传达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知识分子人格,一种理想的教育。当这种人格和理想与现实相抗衡时,她又成了捍卫人格尊严和理想大旗的武器。不过,吴非先生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已,却没有能开出一副拯救痼疾的良药。 很凑巧,看到了郑杰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如果说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给我留下了义愤填膺与迷茫无助的话,那么郑杰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如一贴良药,给我的生命注入了更多的静气。他是上海北郊学校的校长,但他没有提“要求”,而是针对学校面临的三个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众所周知,“要求”即“命令”,具有不容置疑的强制力,而建议不具强制力,也就是说,校长可以向教师提建议,教师相互也可以提建议,家长和学生也可以提建议。是啊,为什么不呢?听一听别人的建议有什么害处的,况且作者一再强调“本书无害,不妨一读”。“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要有精神空间”、“教师应享受生活”、“让我们现代起来”、“做自己的主人”、“为自己而教”……这一联窜的标题就已经够能引起教师的共鸣了,更何况睿智的郑杰老师那循循善诱的述说方式。 看完本书,我不能说我已经站直了身子了,但我至少认为要站直身子也并不是真有那么艰难。让我们走下神坛摘掉面具,每一个教师本身都是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神。我想有真正有魅力的教师吸引学生的是他的个性,是人的个性,带有一切人性的优点与弱点,首先是真实的,而且是善意的,因而也是最美的。所以,当老师首先要当回自己,不要你刻意扮演,更不要老想着证明自己,证明自己像个老师;你无需证明,你就是老师,如果你真实,如果你善良,如果你有学问,那么尽情在学生面前表现你自己吧,当你表现自己的时候,在学生心中,尽管你不高大,也不潇洒漂亮,但是你最美。
    做回自己的你自然而然就会“静气”。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替代实实在在的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我们只有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一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静气方能平心,心一平,生活、工作也会是另一番景致;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到那时我们还有必要跪着教书吗?(很喜欢这本书,所以到网上看了这本书的很多评价,本文中有借鉴的地方,希望有空的老师抽空去读一读,相信你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