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孟买展会总结:滇 西 八 城 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3:41:06

 

    去年初冬,走完闽粤客乡,回到昆明稍事休整,便迫不及待踏上往滇西的旅途。想看三江并流,想看高黎贡山,想看龙陵远征军遗迹,想看芒市和瑞丽带有缅味的边城风光。十多天时间,走了八座城。除了大理多次去过,其他几个地方,都是第一次。云南的冬天,比北方的春天还暖和,虽然风劲,但艳阳高照,暖意浓浓。过大理,没有住脚,越过澜沧江,直奔六库。从六库再南下保山,过腾冲,奔瑞丽,返程再住大理,特意去弥渡一访。因为要赶回昆明过元旦,一路匆匆,却把想看的都看了。整理一路日记和照片,作滇西八城记。

 

 

滇西八城记  之

             怒 江 首 府 六 库 记

 

六库,在内地大约很少有人知道,可能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六库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首府,一个藏在高黎贡山深处,建在怒江峡谷陡坡上的小城镇。

晚上在昆明乘火车,清早到达大理,到大理汽车总站赶乘到六库的头班车。大理到六库,在地图上看,不远,但要从大理坝子到六库,先要翻过云岭,跨过澜沧江,过分水岭,再下到怒江河谷。澜沧江和怒江与高黎贡山高差都在三千米上下,落差最大的地方有五千米,山下芭蕉开花,山上白雪皑皑。远看一道道山薄薄的,像一连串黑色的斧头,刀刃朝天而立,立陡立崖,看的人眼晕。要过河,就要从山顶下到谷底,过桥。一上一下,在山上盘旋起来,五十公里的路程,可能拉长到一百五十公里。过澜沧江,从山顶公路往河谷扭着麻花往下盘旋,将近一个小时才盘到谷底,过了仅有的一座桥,再慢慢往上盘。就为过一条河,走一座桥,用去两个多小时。再爬到山顶,回看对面来时的公路,几近眼前。古人说蜀道难,和滇西比起来,就是坦途了。尽管路况不错,进山前还有一段高速公路,整个路途,也走了将近六个小时。

六库既是州府,也是泸水县的县城。城分两半,一半在江左,一半在江右,隔怒江相望,一座索桥将两岸连接起来。过去没桥的时候两边的人来往,都要坐溜索,所以六库稍微上点岁数的人,都是溜索高手。这是在州府,还有桥,到底下乡镇或者村子,两边的人来往,还得溜索,新娘子要嫁到河对岸,新郎要先溜过去,抱着新娘,再一起溜过来。北京的大学生到怒江旅游,到江边,看七八岁的小学生为上学,书包里背着十多斤重的大铁钩子,到江边,自己挂在钢索上,瘦瘦的小身子,在黑浪翻滚的江面上飘,像一片树叶子,女学生不敢看,用手把眼睛捂起来。回到北京,大学生们发倡议,要给孩子们修一座爱心桥。在网上发帖子,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都来捐款,很快修了一座索桥。但是,诺长的一条怒江,还是没几座桥。水泥桥,只有六库刚建成的一座,其他的几座,还是索桥。爱心桥悬在那里,很是孤单。

怒江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主要是傈僳族,还有白族、普米族、怒族、独龙族、彝族、藏族。全州五十万人口,汉族不足四万,在怒江,汉族是少数民族。云南人居住,大都选在坝区,云南话叫坝子。就是群山中的小盆地,一般来说,汉族、白族、回族、傣族、纳西族住在坝子里。半山坡是彝族、苗族,山顶上是哈尼族、拉祜族等等。可在怒江州,找不到坝子,除了兰坪在澜沧江以东,地势稍缓,有几个白族住的小坝子,其他村庄,无一例外,都在半山坡或者山顶。一山接一山,一坡连一坡,哪有坝子。各民族没有区别,都住在陡坡上。村庄坡度之陡,后面的房子相对前面的房子,就如同一楼和二楼,甚至是三楼。乘汽车在三山两江间盘旋,不时能看到挂在极高山坡上的村庄,想不通他们是如何进出这大山的。六库是州府,也好不到哪里,沿江只有一条街,两边的房基还算是平的,但供房屋站立的地方就是窄窄的一条,显见还是人工劈出来的。窄窄的街道,窄窄的人行道,窄窄的楼房,紧紧凑凑地挤在一起,沿江弯曲着。靠江边的楼房,开窗就是江,江面和街面就有几十米的落差。靠山的楼房,背后就是坡,要到第二排房子,要么爬大坡,要么上台阶。六库汽车总站就设在大坡上,提着行李出站,出来,要么上坡,要么下坡,坡有多陡呢?足足有四十五度,走之前要先站稳,身体前倾,找好角度再走,要不准定要摔跟头。

左岸小,右岸也大不到哪里,要把两半个城都逛遍,一个小时足矣。但要把怒江州逛遍,可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了。

怒江州是一个半长条并起来,一条是怒江,半条是澜沧江。北边接着西藏,南面探到腾冲。如果做一个南北剖面,就是北高南低的一个大坡,北边是青藏高原的南缘,南面是云贵高原的末端,从五千米到一千多米,缓缓下降。怒江州是林业大州,全境三分之一土地被森林覆盖,北端是高原雪山稀疏林地,中间是温带混交林地,南面就是大片热带雨林。如果在东西向做一个剖面,呈W型。突起的是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和云岭。凹下的地方是怒江和澜沧江。三山夹两江。最高处山峰海拔五千多米,最低处江面七百多米。地形是立体的,气候也是立体的。不但南北不同,高低也不同,从河谷到山顶,温差十几度,甚至二十几度。所以要是逛遍怒江州,就要把四季的衣服都带全,包括羽绒服和T恤。

最北边的县是贡山县,取高黎贡山后两个字。贡山县最北的乡叫丙中洛。过了丙中洛,就能看到梅里雪山,再往北,就进入西藏,到了察隅。丙中洛是个小地方,但在西藏,很有名,因为这里是茶马古道的重要关口,产自思茅、普洱和版纳的茶叶,就是靠马帮驮着,越过雪山,从这里进入西藏。在几条传统的茶马古道中,这是距西藏最近的一条,但也是最艰险的一条。贡山县很大,四千五百平方公里。广东顺德是全国百强县,年均产值一千多个亿,很了不起,但如果只比大小,贡山县有五个半顺德大。顺德人口,加上流动人口二百万,贡山就惭愧了,一共只有三万多人,主要是傈僳族,其次是独龙族、怒族和藏族,都住在山坡上。在怒江州,只有贡山有藏族。独龙族和怒族虽然不是人口最多的民族,但由于这两个民族主要聚居地就在贡山,所以贡山县是一个自治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贡山南面是福贡,福贡的贡,也取高黎贡的贡,冠以福字,是添一点喜气。但福贡与贡山也差不到哪里,也是全县找不到一块平地,与贡山比,福贡小,面积只有贡山的一半,但人口数量和经济水平要比贡山高,福贡的民族构成主要是傈僳族和怒族,也有少量的纳西族和白族。

福贡再往南就是泸水。六库既是怒江州的州府,也是泸水县的县城。怒江州的汉族人口主要集中在泸水,也不多,占主体的还是傈僳族、白族、彝族。泸水有矿,但没有工业,按过去的分类,采掘业和农牧业都算第一产业,那怒江州就没有第二产业。高黎贡山延伸到泸水,到了最精彩的段落。国家级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就在泸水境内。河谷气候已经变为亚热带气候。十二月中旬,正是北方隆冬时节,六库却只能穿一件外衣,连毛衣都穿不住。但要想体验寒冬,也不难,爬山,爬上去,就有雪,实实在在的寒带气候。泸水全县只有三千来平方公里,却可以分七个气候带,从寒带到南亚热带,都有,植被五花八门,上一个台阶一个样,什么都有,既有热带的典型雨林,又有寒带的针叶林。在六库看花,很多叫不上名字,却美的让人透不过气来。科学说法是,三江并流的这个狭长地带,在第四纪冰川和大陆冰川时期并未受到波及,所以成了动植物的避难所和欧亚大陆生物物种的南北大通道,这么小小的一个县,有中国动植物总数的四分之一。所以这里也实在不能搞什么工业,环境保护好了,就什么都有了。

贡山、福贡、泸水三个县,被怒江串起来,在一条直线上。唯一一个不在这条线上的是兰坪。兰坪跳出怒江,而且还跳出澜沧江,在澜沧江的东面,靠近大理州的剑川。因而这里傈僳族人口少了,白族人口多了。这里还是普米族的主要聚居区,所以兰坪是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汉族在这里仍然是少数民族,全县二十万人口中,汉族不到一万人,还主要住在县城里。兰坪也是大山密布,但不是高黎贡山了,是云岭。云南之云,即取自云岭。云岭是云南有色金属矿的集中带,所以与其他三县比较起来,兰坪属于比较富裕的县。但如果说旅游,在资源上相对就差一些了。但这个县是中国普米族人口最集中,最具民族风情的地方,所以对外地游客也很有吸引力。

不是自驾游,没有车,也没有参团,进不了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只能到保护区的展览馆看,听讲解。好在六库有一个设备极好,展示完善的小型博物馆,三江并流保护区的展馆。保护区办公室的大院里,就是一个缩微的植物园。小博物馆很专业,包括地貌、地质、矿产、植被、动物种群、气候,甚至三江流域的民族民俗都有介绍。而且收集了不少动植物标本和矿石标本。展室内有怒江州各民族的介绍和图片,对了解这一地区的概貌,已经足够。讲解员还特意和我们说,过几天,就是傈僳族最盛大的节日,“阔时节”。到那时,六库有几万人来,各县的傈僳族同胞都要来,狂欢。我问,到哪里狂欢?几万人,有这么大的地方吗?讲解员小姐说,有啊,就在河对面,体育场。恰恰我们住的宾馆就在体育场的对面,于是便赶过去看为阔时节准备的狂欢大会场。在山外,这个会场只比一个中学的操场大一点,毫不稀奇。但在六库,可就了不得了。平平的这么一片地,我到六库还没见过。如果挤一点,坐一万人,也差不多。但要狂欢起来,怕就拥挤了。

回到宾馆,问宾馆大堂经理,阔时节,怎么个狂欢法?大堂经理说,不到一个星期了,你们就在这里等,看看就知道了。每年都有好多北京上海深圳来的客人住在我们这里,就是为看阔时节的。有什么好看的?唱戏,唱歌,跳舞,喝酒,荡秋千,找朋友。找什么朋友?男孩女孩找朋友呗。还有什么?洗澡。洗澡?洗澡也是节目?是啊,是啊,北京上海深圳来的都是来看洗澡的。看谁洗澡?男的女的都有。你也可以进去洗啊,很好的温泉。过去我们这里都是男女老少一起在一个池子里洗。脱光了吗?当然,不脱光怎么洗? 只知道外国有天体浴场,不知道我们中国也有这东西,不但是土产,而且古已有之,焉知不是外国人偷偷从我们这里学去的。现在还这么洗麽? 现在州里说了,要分开洗,现在是男女分开了,可离得也不远。你们去看,照相,随便,我们傈僳族的女人好美,你照相,她还高兴呢,不像你们汉族,会装样子,假装害羞。洗澡的时候就可以找对象吗? 当然,洗澡要洗还几天呢,洗完了,喝酒,唱歌。怎么唱? 对歌,男孩女孩对歌,对的好,就可以耍朋友。山里人,住的分散,一个寨子和一个寨子离的远,平常没有交流的机会,一起洗澡,就认识了。我们傈僳族地方,有温泉的地方就有澡堂会。想一想,真是这么回事。可惜,我们不能为了看洗澡,在六库等一个星期。

傈僳族在云南主要分布在滇西,主体在怒江州,大理、保山、德宏和四川的西昌也有。怒江紧邻缅甸,缅甸的傈僳族也很多,印度、泰国也有傈僳族分布。所以傈僳族是一个跨国民族。在怒江流域,傈僳族和普米族、纳西族白族、彝族同属于羌系民族,就是都是从古代氐羌民族分离出来的民族。汉代司马迁要写史记,先搞调查,如果按今天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叫法,叫田野调查。因为云南离长安实在太远,好多情况搞不清楚。来过云南的人,大多也大而化之地看一看,稀里糊涂就跑回去了。回到长安多是胡吹乱侃一通,把云南土著说的稀奇古怪。于是司马迁决定亲自来云南看一看,调查一番。结果到云南一看,哪里有什么奇怪的,人和西北的氐羌没什么两样,“皆氐羌也”。司马迁看到的,就是陆续从甘青南下的古羌人  ,后世演化为白蛮的白族,黑蛮的彝族,么些的纳西族。司马迁来时候,唯一没看到的是普米族,普米族脱离羌族,进入云南,形成新的民族是在元明之后,但他们与先前从甘肃、青海迁到云南的白、彝、纳西拥有共同的祖先。

独龙族和怒族不同,他们不是西北来的移民,是真正的土著。这两个民族历史上受到的压迫最深,藏族、白族、纳西族、傈僳族的奴隶主都做过他们的统治者。因此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长期受到压制。直到解放的时候,怒族还处在刀耕火种的时期,尚没有铁制农具,用木锄、木棍种地,真正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独龙族到解放的时候,还保留了妇女纹面的习俗,婚姻阶段尚处于群婚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但解放六十年,这两个民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生活水平发生质的变化,而且有了自己的自治地方。现在,在怒江,如果不穿民族服饰,无从分辨你是哪个民族,我是哪个民族。这就是民族平等的最好例证。

在怒江州,包括傈僳族在内的各民族,解放前由于土地匮乏,生产水平低下,生活极其贫困,饮食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地步,洋芋在火塘里烧着吃,包谷搓下谷粒在吊锅里煮熟就吃,烹调一词在这一地区不存在。肉类来源就是打猎,基本没有养殖业。寨子里有人打着野兽,便是寨子的节日,全寨子的人都可以沾一点荤腥。解放以后,特别是近三十年来,怒江各民族都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在到六库,要吃民族风味,可就不是火塘烧洋芋,吊锅煮包谷了,无论傈僳还是独龙、怒族,都有了自己本民族的风味餐饮。我们在六库转街,看到的,与云南其他地方没有什么区别,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餐饮市场,都是一片繁荣。

傈僳风味在云南各族中,是很有特点的。有两样东西,别的民族没有。一个是漆油鸡,一个是手抓饭。

漆树是怒江森林中的常见树木,近些年已经开始人工种植。漆树种子榨出来的油,就是漆油,漆油是做油漆的原料,在内地,没有人拿漆油来做食用油的。因为这东西人吃了过敏,不但吃了过敏,有人连闻一闻都浑身起疙瘩。但在怒江傈僳族人的眼里,这是好油。用漆油做鸡,叫漆油鸡,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漆油和普通的食用油不同,在常温下不是液体,凝结成块。这样的油做油漆当然够格,如果用花生油,那油漆一辈子也干不了。漆油鸡,就是把漆油下锅,热融后将鸡块炒熟,再加调料炖煮。与一般做法无异,就因为是用漆油烹成,就成了特色。不过有过敏史的人,吃的时候千万小心,真有人因为吃漆油鸡住进医院的。连有的傈僳人也有不敢吃漆油鸡的。和漆油鸡做伴的,还有一种特殊饮料,“吓拉”。就是在漆油鸡炖的差不多时,将米酒倒进锅里,与鸡同炖。炖好了,鸡还是漆油鸡,炖汁却是带了漆油味道、酒味道和鸡味道的混合饮料。没喝过,不过听起来很吸引人。

手抓饭,可不是新疆的抓饭。维吾尔人的抓饭用的是羊肉、皮牙子、葡萄干、石榴子,混合在一起。傈僳族人的手抓饭可不混合,饭食饭,菜是菜,不过放在一起,都用手抓着吃就是了。没吃过傈僳族手抓饭的,第一次吃,你必会喜欢,因为好吃,热闹,吃的有气氛。如果是朋友聚会,那更是好选择。

气氛从何而来?因为热闹。吃手抓饭,整个桌子上就是一个大笸箩,没有碗,没有筷子,没有蘸碟,笸箩直径至少八十公分,只见肉和菜,并没有饭的影子。两个傈僳族小姐抬着,往桌上一放,很有礼貌地说,请用。坐下来的时候,我还想,在新疆,吃抓饭,还给个勺子。叫抓饭,不能真的用手抓吧。可小姐说请用之后,转身便走。唯一可用的工具是一叠薄膜手套,就像东北人吃大骨头棒用的那种。既然是吃风味,就连这也免了。下手就抓。丰富,不过除了一点鸡蛋、小油菜和花菜是水煮的,其他几乎全是烤的,烤鸡,烤乳猪,烤香肠,烤腊肉,烤火腿,烤洋芋片,把笸箩盖的严严实实,往下掏,才是饭。一口土烧酒,直冲嗓子,一口土香肠,又香回来。鸡是土鸡,烤的到位,鸡皮脆,鸡肉香,稍咸,更提味。饭食白米饭,散趴趴,可就是好吃。听说,其实过去傈僳族的手抓饭,哪里有什么鸡和肉,就是包谷饭,煮熟了就抓。现在的手抓饭,是富裕了以后改良的产品。这我信。可毕竟是富裕了,虽然水平还低,与过去比,饭是白米饭,不是包谷饭,还有鸡,有肉,有鸡蛋,有青菜,这日子,过去敢想吗?

六库,这名字费琢磨。有几种说法。一说是这里有六座山,都有宝贝,故而叫六库。这是汉人的说法,可过去怒江一带汉人寥寥,就是有,也都是些文盲,起不出这文气十足的名字,肯定是后人的附会。一说是“鹿扣”的转音,这是白族人的说法,鹿扣,就是打猎时,人给鹿下的套子。这也很牵强,即使是鹿扣,白语难道与汉语同音?就是同音,何以把白族人的名字强加给傈僳人,显见不对。傈僳人有说法,说这里泉水多,温泉尤其好,傈僳人称这些泉眼为龙洞,龙洞在傈僳语中,正是六库。我倒觉的这是正解。

怒江正像一条龙,六库就是龙洞。怒江经保山流到德宏,南进缅甸,到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怒江总长三千多公里,六库正在中间的位置,承上启下。六库四季中,春夏秋都热,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只有冬天温凉舒适。冬天到六库看怒江,好比秋天在香山看红叶,正是好时节。

 

 怒江地形图,左面一条是怒江河谷,右面一条是澜沧江河谷。全境山峦密布,找不到一块平地。 

这是在山上看澜沧江河谷,要越过这条河,才能爬上分水岭,向怒江进发。  还是半山远眺,已经下了一半了,但离桥还远。 到分水岭,稍事休息,给汽车加水,不是主水箱,是给刹车片降温的辅水箱加水。 

皑皑雪山,雪线下面就是一片针叶林。生命力真旺盛。 

这是三江并流展馆中的一幅植被分布照片,到第三层,已经是针阔混交林了。真立体啊。 

怒江州最北的乡,丙中洛。云彩遮处,便是西藏。 

怒江州经济还是欠发达,但近年来,有很大改善,砖房多了,土坯房少了,但地势所限,牛仍然是主要畜力,农业机械化在这里难于推开。 

这就是六库,这是在西岸往东岸看,还算平坦的街道,只有沿江一条,其他的,都上了山了,包括三江并流保护区办公区。一条索桥,把六库两城连在一起。桥下就是怒江。 

站在远处看索桥,真不易啊,怒江流到这里,山势稍缓,州府选在这里,有道理。 

这是六库最大的一块平地,也是怒江州的体育场,庆祝阔时节的狂欢广场就设在这里。我们去的时候,离阔时节还有一周,工人们正在搭建会场和舞台。看来州里氏相当地重视。 

这是六库唯一一座水泥桥。冬天时怒江的瘦水期,丰水时,水离桥面就近多了,那时看桥,就惊险的多了。 

六库街头,一组表现傈僳族青年歌舞的雕像,也是怒江州的象征。 

在六库街头,卖弓弩的摊贩将弓弩摆在街边,过去,这是傈僳、怒、独龙人出门必带的装备,如同我们今天出门,不忘了带手机一样。 

这是怒江州三江并流怒江段保护区办公室。三江并流展馆就设在办公区院里。 

办公区院里,引种了不少当地植物,把大院打扮的五彩缤纷。 

这是怒江流域的竹子,好几个种类。

 

这叶子是什么,不认识,但极美,远远地,吸引人的眼球。

 

这是怒江河谷的木棉树,云南人叫攀枝花,红的耀眼,远看如一片云霞。 

这是什么植物,仍然不认识,模样特殊,但很好看。 

这树,这果子,都不认识,也不知道能不能吃。怒江河谷真有些好东西。 

这是三角梅,红的,粉的都有,在云南,不只是怒江流域,三角梅遍布,是城市当家绿化树种。 

傈僳族小姑娘,她的头饰已经是简化的了,复杂一点的,还缀满珠子之类。 

这就是怒族的服饰了,也很有特点。怒人到现在做衣服,还以自织的土布为上,结实耐穿。 

独龙族妇女有纹面习俗,但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后,这一风俗消失了。现在的独龙族小姑娘,打死也不纹面。所以纹面的妇女,都在五十岁以上。纹面用的是锅底灰,纹面过程很痛苦,如同汉族妇女裹小脚,其实是对人性的摧残。这一风俗的消失,是好事,是社会的进步。 

傈僳族过去没有文字,解放后,国家为傈僳族创建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傈僳文。 

漆油鸡,现在简直成了傈僳人的一块招牌。但吃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千万别过敏。 

傈僳手抓饭,很丰富,笸箩上面都是鸡、肉、蛋、菜,下面就都是饭了。先喝酒,后吃饭,很科学。 与云南各地一样,傈僳族饮食中,也离不开辣椒,吃豆腐,也要吃臭豆腐。这是六库街头以为妇女在精心晾晒辣椒,在做臭豆腐。 

六库街头小吃,豌豆粉、米线,和昆明没有区别。 

这是六库小吃,米粉裹菜,在昆明,是用饵块,看来六库也有六库的特色,不一定要和省城学。 

怒江河边的一个饭店,菜品几乎囊括了怒江州傈僳、独龙、怒、藏、白等各族风味,甚至还有傣族的撒丕。贡山吓拉在这里也可以品尝到。但到六库,喝酒要小心,搞不好,就会被傈僳姑娘抓住,喝同心酒。喝的时候,一个杯子,脸贴脸地喝,姑娘头稍一抬,这杯酒就全进了你的喉咙,千万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