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又能减肥的舞蹈:讲诚信会吃亏?全民道德恐惧该咋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23:50
                                                  讲诚信会吃亏?全民道德恐惧该咋救?

上海市政协的一项调查反映出诚信在当下社会的尴尬境地:诚实守信在相当一部分人心目中已成为“无用的别名”,有90.2%的人认为诚实守信在不同程度上会吃亏。大量的不诚信事件,已深刻改变了一些民众的价值认知与行为预期,许多人走进了一个渴望诚信却又被迫不诚信的怪圈。(2011年09月08日半月谈 )

人之初,性本善。况且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的民族,更有“王祥卧冰、敬母泣杖、曾子杀猪、范式守信”等传为佳话的美德诚信故事。所以要说中国人不讲诚信,几乎没有谁会相信。但在浮澡不堪的今天,即便是 “构建和谐社会”叫得再响,也难以抵御金钱的诱惑与腐蚀,“诚信”二字正在渐渐被人遗忘。

当“达芬奇”问题家具事件、“萝卜招聘”及官员履历造假等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触痛民众对于社会诚信的敏感神经时,天津车主“许云鹤案”在法院不能证实撞伤事实的情况下,被判赔偿10万余元;江苏南通长途车司机殷红彬、乘务员郁维贞在路上扶起了一位被撞伤的老太太,事后被指称司机为“肇事者”。于是在全民的诚信和道德惶恐当中,福建福州一位8旬老人摔倒在人行道上,五六人围观无一出手相助;广东深圳市福田区一位78岁的老人在小区里跌倒,保安和路人无一上前搀扶。——如果说,“达芬奇”造假等事件引发的是人们对诚信危机的担忧的话,那么接连发生的老人跌倒无人相扶的惨剧,则说明了在人们呼唤诚信、谴责诚信缺失的同时却不愿站到道德高地来表明个人的诚信。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总是会让我们做一道选择题:诚信、金钱、荣誉、地位,你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那么你会选择哪一个?毋庸置疑,我们都选择了“诚信”。因为老师讲过,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诚信是做人之本,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基础,诚信是事业发展的之根。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当我们这一代人成为了社会的主人之时,一些人却往往喜欢干损人利己之事,行坑蒙拐骗之为,走违法犯罪之道,甚至冷漠到了连老人跌倒也不愿扶一把的地步。可见 “诚信”并没有成为人们的信仰,道德也并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

中国人为什么缺乏诚信,为什么不讲道德?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但从“超九成人认为诚信会吃亏”的调查结果来看,我们的这个社会应该已经步入了诚信危机和道德畸形的泥潭:一是明哲保身,置身事外的看客心态,许多人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二是随波逐流,别人不诚信我也不诚信的放任心态。三是“谁诚信谁就是傻子”,主动实施不诚信行为以获取短期利益,“习惯性诚信缺失”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很多人在思考国人缺失诚信的深层次原因时认为,这和中国文化似乎不沾边,因为中国人历史上的是诚信的。比如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也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所以中国的不诚信不能归咎于中国文化,只能在目前的制度上去找。更多的人则说,改革开放、全国一体化、社会复杂化的趋势使中国人变坏了、变得没有诚信了,不讲诚信是社会风气使然,等等。而笔者却认为,任何风气都是在人的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在中国极其脆弱的道德生态中,报纸电视上假大空的新闻和宣传,官场上一本正经的官员自己都不相信的假话,学校边道德教化边讹诈学生,医院为了效益抛弃医德,扶起摔倒的老人却要赔钱……这些都是社会风气的污染源,让中国的道德文化溃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要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

很显然,单靠某个人某个群体某个领域的道德自省来拯救社会诚信的缺失,是不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效果的。社会诚信是一个由道德、经济、法律、社会等多个层面构成的制度体系,唯一的途径,就是从道德文化建设和制度约束两方面入手,引导更多的人追求诚信,主动诚信,使诚信成为每一公民的自觉行为,让那些失信之人、失德之人成为公众唾弃的对象无处立足。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风气才会逐渐地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