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凉舞韵瑜伽视频:杨氏太极拳“起势”练法(修改补充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6:06:13

 

杨氏太极拳“起势”练法

作者: 陈雄   文章来源 2006年第5期《中华武术杂志

 

 

教授我练拳二十几年的恩师林墨根先生说:“不要小看‘起势’动作简单,其要领贯穿于整套拳架大松大柔之中。”亦有练家喻“起势”乃太极拳架之母,确实言之有理。有些拳师这样说:起势难。说难不是说动作的姿势难,而是说起势没有动力源,因为太极拳的动,不能是自己的动,也就是说不能是配合的动。因为在起式之前没有动力源,此时手臂、胳膊是抬不起来的,抬起来了就是人为的乱动,应该是用松沉至脚底的地面反座力启动多少就动多少,少动一点是不到头,多动一点就是过,就是妄动。太极拳要求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欲在手上有内劲要从腿下求,一点有劲全身求。即所谓求整劲。如具有整劲,在起势中就能体悟到。

在练此势两臂未举之前,应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自然站立,立身中正(百会穴、会阴穴、涌泉穴对应成一直线),全身放松(其中肩井穴、膻中穴、劳宫穴、涌泉穴尤为重要),头颈竖直松开上领,下颌略向后收,两眼向前平视,静心平气。随后在意念的带领下,缓慢从上到下依次松头顶、松面部、松颈部、松双肩、松胸部、松背部、松腹部、松胯部、松大腿、松双膝、松小腿、松踝关节、松脚背、松脚跟、松涌泉穴、松脚趾。放松下沉时,意念犹如水流,水流至哪里,就松在哪里,随着松开的身势下沉,腿膝脚处亦相应弯曲,松沉至脚底就身势立稳了,然后准备做起势动作。

虚心实腹、松肩垂肘、松腰塌胯的沉至脚底,大脚趾和二脚趾慢慢抓地,提肛收腹吸气(提肛收腹是内收,是收到命门穴上,不是收到胸肺部位),双手(两手之距稍宽于肩)在地面反座力的作用和腰力带领之下,缓慢均匀的举起,手指朝前伸,中指端意念上领。从梢节一沾而起,中节相随,根节相摧,这是节节贯穿的“以梢带根”的练法,亦有拳家称为“端引”放松之法。双手上升时,手为阳,肩为阴,肩胛骨自然下落,同时膝盖伸直。此时手随势而起,人的重心在脚尖。待双臂向前轻轻抬起距略高于肩胛的三分之二行程时,改为呼气继续把双臂抬起举至略高于肩,同时松开脚尖,重心移在脚跟,有自海底上拔之意。双手之指上领一下,脚趾再次抓地,再次提肛收腹吸气。双手小臂自然环状收回。手掌心好象降落伞那样准备落下来。双手下落时,手为阴,肩为阴,肩胛骨自然上升,同时膝微曲。脚趾松开,胸部放松,缓慢呼气,把手肩忘掉,双手慢匀下落。意念泉水从胸流至腹,腹就松。当双手落至丹田横向位置时,双掌向左右外侧分开吸气,然后当两掌按至胯前再往下落,缓慢呼气。意念水流至大腿,大腿就松。流至膝盖,膝盖就松,此时双手应垂肘。流至小腿,小腿就松;流至踝关节,踝关节就松,此时双手应塌腕,腕指不要跑气,气固在手掌之中的劳宫穴。流到脚背就同时松手腕,流到脚趾就同时松手指,一直松至脚心中涌泉穴。手随势而沉,人的重心松至脚掌涌泉穴后,依靠尾闾的收起摆正,命门穴要尽量饱满,意气自天入地,从涌泉穴到百会穴上下一气贯通。

为了提高练习起势的兴趣与验证体悟的质量,不妨按以下所述去增加点感性认识:一是叫拳友站在自己背后,他用双手之掌心分别轻摸自己左右肩胛上(锁骨与肩关节交汇处),看看做起势双手上升时,肩胛是否自然下落;而双手下落时,肩胛又是否自然上升。据本人观察,若进步较快的话,练习三至五年后可有这般体悟。若进步较慢的话,则需八年至十年甚至更长的练习才有这般体悟。二是叫拳友在当自己做起势初双手垂下之时,他张开左右手之拇指与食指,分别用其虎处口处按住自己左右手臂的中部或下部(按下部比中部受力大,视功力深浅而定),用硬力往自己身后逐渐加大。自己接住对方来力后,按起势要领松至脚底涌泉穴,同时松至手指,双手缓慢举起上升,当升至一定高度时,手臂掤劲自然使对方站立不稳或向后跌出。若自己被对方按后双手之臂举不起,则说明自己上未松至劳宫穴,下未松至涌泉穴,所以未有内劲来自脚底发出的体悟,需要细心思悟松沉和意气贯穿而合成整劲的拳理拳法。

 

修改补充于20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