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 那一年诗句:工商收检验费被告 “我们已纠正错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9:11:29

工商收检验费被告 “我们已纠正错误”

2011-9-7 10:22:28 

有类似遭遇的商户出示他们的罚款单据

工商局两次抽检商品,却由商户承担检验费。除了被罚款外,收到的两张工商局送达的公文文号一样的“实施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里送达对象却并不一致,公文多处内容也不一致……因不满县工商局执法,云南省绿色农技推广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李俊松将罗平县工商局告上法庭。昨日,罗平县人民法院对此“民告官”案进行了公开审理。

商户:抽检还要交检验费

昨日上午,许多罗平九龙农贸市场的商户早早地坐在了罗平县人民法院门口,等待商户李俊松状告罗平县工商局的案子开庭。虽然做的生意不一样,但作为商户,他们却有着相同的苦衷。罗平县工商局对商户售卖的商品进行抽样检查,不仅没有按规定出钱购买样品,一些商户还被要求缴纳检验费……

在等待的人群中,陈家德焦急地站在门口,即使患上脑癌,他还是每天在九龙农贸市场守着自己的摊位。但从去年开始,他的经营变得愈发艰难,这些都得从工商局给他开的一张罚单开始。

“今年我进了两箱黄花菜,后来工商检测说不合格,应该追溯到厂家,为什么对我们罚得这么重呢?”由于所卖的黄花菜抽检不合格,他被罗平县工商局罚款2000元。

九龙农贸市场土杂店店主何兴奎说,去年7月,农贸市场几乎每一家土杂店都因“台账不清”被罚款500元至2000元不等。春节前,工商执法人员在每一家都抽取了多种样品送检,不仅没有按规定出钱购买样品,反而向一些商户收取检验费。结果几乎每家都被抽检出不合格商品,随后被罚款5000至3万元不等。他说,即便做了台账,但是执法人员还是可以找到很多理由罚款。

原告:不分青红皂白就罚款

今年6月,罗平县工商局将李俊松门市部的300毫升威信吡虫啉油剂和280毫升“蛤蟆功”高效氯氟氰戊菊酯送检,结果显示,威信吡虫啉油剂为假药,“蛤蟆功”高效氯氟氰戊菊酯为合格农药。两次抽检,均由李俊松承担1940元检验费。

今年3月,罗平县工商局对其售卖的农药进行抽样检查,检验结果显示有一批为假药。之后,李俊松被要求缴纳了1940元检验费,在没收到没收财物单据的情况下,这批货值2.7万元的假农药被工商执法人员搬走。

李俊松说:“有错就改是常理,但是他们常常不分青红皂白一来就罚款,整改的机会也不给,只让你交钱。”

除了被罚款外,在4月中旬,李俊松收到的两张工商局送达的“实施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让其困惑不已。因为两个公文文号都是“曲市罗工商强通字[2011]4094号”,同一文号的公文,一天内两次下达,而送达对象并不一致;公文多处内容也不一致,而对于工商局抽样检测产品,由自己承担全部检验费的事情,李俊松也是一头雾水。

“无论检测的商品合格还是不合格,他们要商户出所有的检验费。” 随后,李俊松将罗平县工商局告上了法庭。对于这起官司,他始终自信满满,他说,和自己有类似遭遇的商户在罗平非常多,所以自己也是在代表罗平的商户讨说法。

工商局:已通知退费

“请求法院依法判决被告退还违法收缴检验费1940元。”起诉书中,李俊松提出要求法院撤销罗平县工商局此次针对他的行政处罚决定并退还违法没收的300毫升威信吡虫啉油剂2346瓶。

“监督抽查工作应该由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规划和组织,罗平县工商局根本就没有抽检资格。”庭审中,执法主体资格是双方争议的焦点。原告方认为抽检资格应该属于质量监督部门,而不是工商部门,而且抽检部门不得向被检查人收取检验费用。

“收取检验费确实是不合规定的。我们在前段时间就通知过李俊松来领回退还他的抽检费,但是他一直未来领取。”代表罗平县工商局出庭的李副局长表示,工商局已经通知曾经被收取过抽检费用的商户到工商局领取退还的费用,工商局已经积极地纠正错误,但是李俊松不来领取也没有办法。

“我们的产品都是原装、原封的,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原装、原封标记无异状的产品内在质量由生产者负责。”原告李俊松的代理律师朱素明表示,云南绿色农技推广专业合作社只扮演着销售角色,他们并不知道产品本身有质量问题,而且有产家的质量检验报告和河北省农药产品质量检测报告。而被告罗平县工商局则认为要以云南省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报告为准,因为正是这次检测,查出了云南绿色农技推广专业合作社的产品有质量问题。

本案将择日宣判。

关注·声音

旁听者:“胜诉将引发连锁反应”

“现在全国的工商部门在收费和罚款上几乎都有争议,我是个商人,所以专门赶来看看。”开了两天车从郑州赶到昆明,郑州的张先生早早地就等在了法院。他表示,很多商户其实都面临着乱收费的现象,但是民告官的官司历来都很难胜诉,所以很多商户都放弃了维权的机会,遇到罚款或者强制收费这些现象都只想交钱赶紧了事。

“如果李俊松胜诉的话,很有可能在全国引起连锁反应。”张先生认为。

实习记者保磊/文本报记者孙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