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酷狗印度电影迅雷:随便谈谈,一年考公感想(尤其对应届同学)|公考杂谈/2010国考专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47:24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正式进入毕业期,开始把公务员作为工作的去向之一来准备,到今年的这个时候,终于考进,前后历时一年。对于我这个资质平平,既不擅长考试,也不擅长持久战的一般人儿来说,最大的感想是:幸运很重要。最大的感慨是:考公这一年,很多事情都干得很愚昧,错过了几次机会,才极其危险的拖到临近毕业才搞定工作。这种愚昧,来自于自视过高,来自于认不清形势,来自于眼高手低,来自于不留余地,一句话,来自于无知。好在由于幸运,我还能在这么热的夏天坐在家里而不是跑在街上,心怀感激,就随便谈谈过去一年中的一些感想,回报论坛,零碎不成篇,希望对后来人有点用处。

第一,心态。不知道大家都是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我是去年七月份暑期开始买书复习的,我们班有前一年就已经开始做题的,甚至提前一年假报名考试热身的,不可谓不用心,不过不幸的是由于各种机缘,这几个同学最后没考上。很多第一次开始准备的人,都会有种莫名的兴奋状态,似乎就要上山去打虎,或者似乎世界即将被我踩在脚下,我就是(笑)。回头想想来,真的很蠢,但是又很难避免,大概要考过几次的人才会有种冷静的心态来面对,能够真正沉入备考中,而不去过多的考虑考上的结果。自视甚高的人容易给自己的发挥以过高期待,自视不高的人又容易给努力以过高期待,因此,提前准备的人,容易为自己的提前而信心十足,也会因为自己占的这点小小先机而浮躁起来,尤其是开始做题状况不错的,容易想东想西。如果是真心想把公考作为一条路的话,沉静,忘我,很重要,得失成败,只能准备后路,而不能想多,想多心会燥。

第二,复习的复杂性。刚开始准备公考的时候,觉得状态较顺利,大局情况不错,只有小小困扰,可能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等到国考考的毫无感觉,之后结果出来,和后面几次省考时,才发现重要的不是自己的做题状态,而是和我一起考的群体状态,也才意识到复习没有那么简单。

复习的复杂性,一是在于自己的状态的把握,我前后考了国考和几次省考,由于出题偏重不同,有时候我会发现自己是靠行测拿分,有时候又会发现自己申论占强,搞到最后我也不知道哪个才是我的弱项,所谓的强项,会在某一次出题中栽跟头,所谓的弱项,又会忽然莫名其妙的拿高分,所以,考到后来我已经不敢说哪门考得好点了,只能希望和我一起考的人差一点(汗),所以,除非是高人,一般还是别太对自己的拿分类型过早下定论,也不能太偏科;二是对于考试群体状况的把握,这个就更没把握了,会有什么样水平的人跟我们一起考,那是无法判断的,sigh,即使用心选择了职位,也不见得就如愿,舍弃一个好职位而就一个差职位以求考进而偏偏遇到高手,和咬着牙报了喜欢的热门岗位最后成为炮灰,两种情形我都不幸遇到过,有的时候是运气可以没有,有的时候是运气真没有

所谓复习的复杂性,都是比较悲观的话了,其实是说给那些很用功,很努力的同学们的,我身边这样的悲剧很多,努力绝对不为错,但是公考的竞争太激烈,导致各种偶发性几率增高,你不能指望天道一定就在今年内酬勤,所以,尤其是毕业班的同学,给自己留有后路是绝对减压的方法,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装在考公这一个袋子里,这到了备考后期,压力会非常大。

第三,针对应届同学,谈谈找工,考公和考研。每个人情况不同,我的建议是,如有可能,这三个都可以有。有时候有些事情看上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这个是可以的,如果能够做到,会给你带来翻倍的辛苦,也会给你在毕业之际带来三倍的选择余地和无比轻松的心态,而这种轻松会使你有如神助,反而滚雪球一样的找到更好的工作。人到毕业这一年,最宝贵的已经不是你的疲劳,而是金子一样的毕业时间。大家都知道很多单位只招应届生,应届生的宝贵身份只有一年的有效期限,对于应届生来说,公考可以年年考到35岁,而应届只此一年,过了这一年,很多单位就再难进去。基本上最黄金的找工时间也从现在开始了,如果错过了机会,等11-12月国考考完,很快过年,年后好单位出现的几率就减少了(教师招考例外)。如果打算国考之后再找工作,一来准备不及会很心烦,也会降低你的竞争力度,二来你的就业层次会立刻下降一档。再说考研,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有意继续升学,除了几个顶级名校的顶级专业竞争很大外,其他学校稍微用心点,考上实在不是什么问题,虽然考研有好几门,但是比公考这两门来说,还是好考点,因为它比较确定,比较死。

第四,笔试准备。我有些同学在这上面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已经到了皓首穷经孤注一掷的精神状态,我十分景仰,但是效果是飘忽的,现实是残忍的,因为笔试之后还有面试,你在面试时考官对你一秒钟的不顺眼就能抵消你十个月的题海苦读,还有很多未知因素,你都无法掌握,考过之后再扪心自问,觉得对笔试的功夫花的太大,比例失调,效果不好,有些时间完全可以拿来准备找工或者做毕业设计,使后期的压力小一点。毕竟考公不是唯一就业途径,也不见得就是个人最好位置。对于那些已经工作,只是打算调换位置的考公一族来说,他们想得比较清楚,没有犹豫,也没退路。而应届生基本对于自己适合干嘛可以干嘛一团浆糊,想得都是哪里比较好,哪里愿意要我。其实应届生是就业途径非常广的,年轻,白纸,哪里都可以去,哪里都会要,如果因为眼下公务员稳当地位高将就业只局限在考公上,浪费这一年毕业期,那真是对自己太残忍了。

第五,行测,其实问题不是很大的,因为行测提高的空间不大,基本上做上几个月,你的水平就定型了。我自己感觉是如此,不论怎么重点突破,考试时候都会出现其他状况,导致总分水平上下浮动不是很大,考到后来,已经是平常心了,正常发挥就OK。行测最需要注意的是时间和紧迫感,要以拿到卷子就保持紧张感觉,才能迅速的利用一切时间尽可能的快点做完。复习呢,我认为大部分像我一样中等智商的人都不需要搞本教材从头做到尾,一来教材太厚,全部做浪费时间,二来容易没有重点,三来容易使你对自己的勤奋感到满足,从而忽视效率。我个人认为先做几套真题熟悉题型,然后针对弱项直接提高比较划算。买来的书也完全没有必要全部都做完,只需要拣自己需要的部分认真吸收就可以了。

第六,申论。我是属于平时写东西还算流畅,但是写政论文就像裹了小脚一样的人,估计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样水准。而且我对读政论文兴趣缺缺,也不喜欢抄套话,让我照着政府工作报告的口气写申论还不如杀了我,所以一开始我就决定不抄那个万能八套,因为我不擅长记忆,考试的时候也想不全那几句话,不如自己写。大概考了三四场之后,我才逐渐开始找到了申论的感觉,最后一次考试也是因为申论拉分才顺利入围,对于申论,我的感想是:

1,    要心中有大套路,这样会很省力。刚开始写的时候大概大家都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下笔,这很正常,因为大家不知道对方要什么,也不熟悉这一类材料的处理方式,需要熟悉和训练的过程。刚看到教材上给出的申论范文的时候,我心里又是佩服又是恶心,佩服在我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材料他能写出这么冠冕堂皇,恶心在写了一大篇其实只有一两句话点点子,其他都是软软的虚虚的,虚到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写出来的。申论就是一个虚实结合的过程,其实万事万物都是如此,百分之八十的虚包围着百分之二十的实,才能构成世界。务实不容易,务虚更需要技术,申论出问题,大部分都是不懂得虚实结合。套路就是虚,踩点就是实。套路呢,要用大的,不能用小的,要用活的,不能用死的。所谓大套路,就是要一上来就心里清楚,第一部分写啥,第二部分写啥,各部分要有起码的逻辑结构,语言和论点都是可以边写边想的,但是逻辑不可以,一开始必须想好,大套路就能为我们提供帮助。偷懒乃人之常情,我有些同学自从发现万能八套之后就每场必用,分数不差,但是绝对谈不上好,想拉分更不可能,我自己也觉得这种死到每段写啥开头每句写啥的小套路实在不够灵活,也会显得自己的文章毫无诚意,小套路,基础差的可以用,基础好一点的,还是要自己动脑筋下。套路的运用实际上是一个熟悉的过程。我最开始国考需要花一个小时构思,一个半小时写作,十分紧张,因为实在不知道怎么写,由于没有逻辑性,都是边写边想,一开始写得不错,到后面越写越稀薄,分数不理想。考了几场之后,逐渐熟练,最后只需要花十五分钟构思,工整的写完了文章还能四处瞄瞄帅哥,分数还不错,关键是,写到后来已经不觉得考申论受罪了,无他,唯手熟尔啊。
2,    要踩点,最后还是落实到时政上。考多了就会觉得,材料万千,其实就是希望你谈到点子上。一开始我怎么也踩不到点,要么踩高了,要么踩窄了,简直就是一团浆糊。后来慢慢发现,其实点都是时政,这个时政不是常识中的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开了某会这种,而是国家的大趋势,热点政治名词,尤其是政策类,比如谈吏治,如果你说官员都要为人民服务坚持党性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云云那没啥,空口号,没分,如果你能说要落实问责制,哇,立刻一个金币落下,如果你能谈得更细一点,那就更下金子雨了,申论其实很现实的,你脱离现实了,你的分数也会萎缩的。
3,    有些人不愿意花功夫去摸索时政的点,巴不得有现成的东西在那里直接下载了背下来完事,不愿意也没有主观能动性去摸索,心情可以理解,做法呢实在太萎靡,大概这也是部分人通篇抄套路的原因,没有摸索心态的人无论做什么都很难成功。套路没有点是一定没有高分的,有点而套路混乱也一样。清晰的逻辑,流畅的语言,完美的踩点,熟练的转承,一个都不能少,多练吧。

第七,国考和省考。现在呢,大家都明白一次考上的几率并不大,所以考霸也逐渐多了起来。我个人认为,多考几次绝对有好处,虽然每个省的题目和难度都不一样,但是考试是一种有官方回馈的检验,比什么模拟都强大,每次看到成绩排名的刺激,也比什么红牛都强。还有呢,大家结伴去周游全国考试,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虽然艰苦点,但是很有色彩,不是吗,不但可以考完了顺带旅游一下,还可以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呃,我是不是太少年不知愁滋味了……反正大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安排吧,年前年后少不得会有些考试与招工面试冲突的,大家要提前做好放弃的心理准备。

第八,面试。进了面试才知道面试里真是什么状况都可能发生,万里长征只是刚刚开始,行百里者真的会半九十呀。面试需要很多很多的运气,遇见合适的岗位,合适的对手,合适的考官,合适的抽签号,合适的题目。这一切我们都无法决定的,唯一能做的就是,笔试尽量考高一点儿,能拉十分绝对不拉九分,考试前多跑跑步,保持体形不能胖,口才多练习一下,找人练真题练到早晨一睁眼就能精神抖擞的说各位考官早上好,我是第N号考生,现在开始答题……。面试呢,我感觉很大程度上是看你的状态,每个人都有天生的优缺点,这是没有办法的,在面试的时候遇到神仙姐姐一样的对手你也没辙,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挥发到最好,说不定考官一合计爱的就是你,谁知道呢?候考的时候嘴甜一点,放松一点,四处瞧瞧转转,还能跟监场阿姨聊一聊,千万别坐在那里浑身僵硬猛翻笔记和教材口里念念有词其实紧张得眼睛都发白了。面试很大程度上也是看你的品味,你对自己的了解和包装,你对周围群体的判断,你对考试的认识,唉,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的,考完后我也帮同学准备过面试,我觉得答题语言都是可以设计的,但气质是设计不出来的,如果面试很多次遇到的是不能改善的气质缺陷问题,我建议妥善选择你的竞争群体,别浪费了笔试成绩。状态和品位,不是完全天生的,其实都取决于个人追求,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还是要有点追求,有点修炼。

第九,再回到心态。其实干啥都会归结到心态问题,attitude is everything,这句话有点傻气,但是抽象的来说,还真的差不多。面试过后才能很清晰的看到整个公考的考上几率,才能有清晰的判断力,知道自己复习的标准,但是这对于应届生和辞职在家考公的人来说,代价实在太大。这几年考的人越来越多,职位越来越少,录取比率越来越低。考公绝对不是买彩票,虽然确实有人中奖,但基本上那个人不会是你。我不太赞成以必胜的信念去考公,那基本上就是去拿青春来堵枪眼,我反而觉得要以必败的准备留好后路,减轻焦虑感,同时认真审视自己的水准,因地制宜的努力。别老说为啥我始终行测只有五十分这样可怎么考呀,并不是每个人行测都需要考到六十才能考上,你可以选择不考,也可以选择好好拉到六十分,还可以选择饶过行测把申论弄到七十,还可以选择报竞争小的冷门单位挤进面试大放光彩,同志们,到这个论坛里来,考上是最大目标,效率是唯一标准,灵活和用心就是第一生产力,其他的都是过眼云烟,不要留恋。

第十,最后谈一下书、资料、班,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也是头一回考,书买了不少,但全看的不多。个人而言,行测我不太喜欢李永新,尽管他的有些题目OK,但是他的排版我很不爱,感觉书编的很随便,但我有高手同学很爱,只做李永新一本就能次次过,呃,这个有个体差异性吧。我个人喜欢华图的数学单项,适合数学基础不好的菜鸟,值得多做,不过里面有些题目过时了,新意不足;资料分析单项那册也很不错,技巧提分比较迅速;言语我没有问题,所以没有复习;逻辑我看了一些,觉得还是网上那个逻辑十八套路什么的比较浓缩有价值,大部头的逻辑书实在没必要,而且我还自己总结了一些迅速判断的套路,我觉得个人总结适合自己的做题方式比较重要,不要太看重别人的方法;常识主要是法律难一点,有的省考法律难到有点变态的程度,比如江苏,属于需要将法律专门作为一门复习的,考江苏的同学最好早作准备,这个,很难。顺带说一句,江苏的图形题也很变态。看过的同学都知道,李永新行测很厚,教材连着我做了两遍,结果是考前原题照错,反倒是后来单项训练时候,做的题目都很有记忆,我的结论是,要小范围的一块一块的重点复习,而不要拉开全面搞,全面铺开了,人的脑子记不住的。
申论我看过华图的,中公的和郭五林的,还有网上的一些牛人套路,都没有足以完全追随的,只能取其精华提炼自己的写法,郭五林的理论很让人迷恋,不过写的时候,模板毕竟还是别人的思维,我用的不习惯,最后自己琢磨的。资料呢,坛子里太多了,下的其实根本用不到,我用得最多的几个一是逻辑十八套路的,一是行政法的表格,还有就是时政,还有一些零散的练习题,比如数学图形法律逻辑类的,还有几个申论的套路和面试的套路,很值得借鉴,其他那种海了去的了常识资料,根本记不住,不会看的。省考的同学要特别注意到省版里搜集资料,每个省的题目差异还是很大的。
我没有报任何班,倒是看了几集李永新的视频,觉得太费时间,拉了几次快进条就懒得看了,周围也有同学谈论过这种班,基本的说法是:用处不大。大家自己判断吧,我想,即使有班,也得自己用心不是。考完了以后觉得,这些资料都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要保持那种钻研之心,不是那种钻一个题目就钻一天还自以为很勤奋的蠢心哦,是钻研怎么有效率提高分数的心,不可松懈。

我现在觉得考一年公务员对我来说很有好处,比如本来我数学非常糟糕,三位数的乘法笔算几乎一定会算错,但是自从猛练行测之后,现在卖破烂都可以心算出价钱了,再有面试猛练之后,我的毕业答辩也不慌不忙对答如流,还有就是申论写多了之后,政审啊写材料啊基本下笔就来,呃,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搞的,意外收获吧。

就啰嗦这么多,祝大家好运,新的考试季里金榜题名,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