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琳娜dilemma百度云:值得借鉴学习的中国九大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10:59


    4月8日,由中国教师报和郑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新闻发布会在郑州正式举行。此次会议特别介绍了近年来经中国教师报发现、培育出来的九所课改典型学校,它们的课堂“教学范式”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发布会上,郑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翟幸福发表简单热烈的欢迎词,此后中国教育报刊社常务副社长、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刘堂江回顾和介绍了本报近年来如何发现典型、推动典型、利用典型、发展典型的经验和做法。
     据了解,九大“教学范式”分别是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和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这九所学校,都属于全国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课改典型,也是被当地教育部门确定的课改示范校。
     提到课程改革,提到高效课堂,本次新闻发布会更像是一次课改“途径与方法”的研讨会和辩论会,短短的一个半小时,校长、媒体和专家们围绕课改的热点问题纷纷发表意见,谈起了他们共同追求的理想课堂。
     课改深处是课堂
     作为此次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中国教师报山东记者站站长、中国名校共同体秘书长李炳亭直言,“教师讲、学生记”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仍然充斥着今天的许多课堂。为什么要进行课改?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说:“传统的旧课堂有一种道德缺失,道德缺失的课堂,很容易使教学沦为单纯的知识传授,长此以往,会扼杀师生的生命形式,恶化师生的生命状态。”他认为,课堂就是生命,是教师和学生延续和发展生命的地方,如果能将“善待学生的生命”落实在学生的课堂上,那课堂一定是鲜活的,富有人性的。
     郑州第102中学的校长崔振喜介绍说,他常常与一线校长、教师一起反思共勉的一句话是:课堂,究竟该拿什么献给学生?
     对于已经经历了8次改革的基础教育来说,课改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说“课改”,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山东杜郎口中学。一所偏居乡间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每天前来考察取经者络绎不绝。杜郎口因“改”而名扬天下,引发热议,刮起“旋风”。杜郎口成为当代中国课堂教学的最大亮点,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代名词”。时代的必然又选择杜郎口肩负起“课改领军”的大任,现在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已习惯地尊称杜郎口是“我们的课改老师”!
    “行动研究”破解课改密码
     杜郎口带给人的不只是怦然心动。几乎所有去杜郎口参观的人,希望能把“杜郎口”搬进自己的课堂,然而怎么学习杜郎口又成为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
     其实早在2007年5月,《中国教师报》就开始尝试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服务包括三项,第一开办“课堂驾校”研修班;第二,走出去,提供“课堂诊断”上门服务;第三,“以课为媒”,组建中国名校共同体,致力于高效课堂“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最早选择的是江苏连云港灌南县新知学校、河南省商丘市回民二中、山东省昌乐二中、山东省兖州一中、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等不到10所学校做实验。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在课改初期,主张“批判地学”。可学了一阵子之后,就发现了问题,课堂一放就散,一收就死,无论怎样也无法像杜郎口那样,问题出在哪里呢?校长徐翔再一次跑到了杜郎口,终于醍醐灌顶,于是有了“临帖”、“描红”的醒悟。没有临帖的“立”岂能有批判的破?回校后,他开始一板一眼地组织教师学杜郎口了,把课堂时空最大可能地还给学生,努力帮助学生营造一种自由的学习氛围。
     可仅仅像杜郎口不行。徐翔又发明了“新理论”,他说新知的学习不光要临帖,还要“入帖”直至“破贴”。所谓破贴,当然是破茧成蝶的生成。于是,“特色自主学习模式”在新知诞生了。
     有这种经历的还有很多学校。
     其中,山东昌乐二中和兖州一中两所高中更是同时在高考时创造了辉煌。这样的课改,不仅家长支持、学生支持,老师们也反映这样的课堂真是太好了。在一次共同体举办的高效课堂展示课上,有位教师突然哭着跑出来,别人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她回答说“激动的”。校长们更是纷纷说,这才是我们寻找了多年的课堂。
    “高效课堂”是一种力量
     2009年,中国教师报全国培训基地、中国名校共同体和全国各地教育局合作,以“高效课堂”为品牌,以共同体遍布全国各地的成员校为依托,组织了33次大型的“高效课堂途径和方法”课堂展示大会,累计培训教师19800人。并依托早期“破帖”形成自己模式和特色的学校,举办各类“课堂驾校”培训班近200期,累计培训教师突破12000人次。
     一批校长受邀“游走”各地讲学。一年来,中国名校共同体专家足迹遍布全国30个省市,累积讲座600余场,共同体校长集体引发“高效课堂”旋风。
     地处省会城市的郑州第102中学是2009年才加入中国名校共同体的,在借鉴杜郎口中学课堂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主特色的交互白板环境下的高效课堂,出现了 “黑板”变“白板”;“课堂”变“学堂”;“演员”变“导演”;“一言堂”变“百家鸣”的可喜局面。校长崔振喜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家长对102中学的课改深怀顾虑,决定去学校看课。刚开始感觉学生太自由了,也没教师讲课,当时让孩子转学的想法都有了,可每天坚持下来,她竟然迷恋上了这样的课堂,几个月来,风雨无阻来上课,成了102名副其实的“编外”学生。一位七年级的学生这样评价学校的课改:“在传统课堂上老师就好比是猫,学生就是老鼠,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老老实实接受什么。可是,在我们的课堂里,我发现原来老鼠和猫也是可以沟通的!”
     一年的“行动研究”实验,让崔振喜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优质教育资源不一定是优质的教育”,必须“把学习还给学生,把教室还给学生”,因为“教育是理想更是生命”。
     正是基于一种教育理想,一种信念,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诞生了。它们形异质同,虽脱胎于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理念,但每所学校有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们曾经都是名副其实的“草根”,但现在逐渐成为课改典型学校。他们的成长过程虽然不尽相同,但都致力于高效课堂“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与推广,为着理想课堂而行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