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故事三只小猪教案:切·格瓦拉[英雄落难 壮烈千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7:32:46
  
  
  
  切格瓦拉——一个神话般的赤色战士,被视为所有帝国主义者的不共戴天之敌——被枪杀了。
  然而,他的灵魂却得到宗教般的祭奠,
  切死后被一切怀揣着纯真理想的青年奉为偶像。
  成为二十世纪象征着某种纯粹力量的波普符号,一个性感的圣徒。
  
  是谁点燃了天边的朝霞?
  千年的黑夜今天要融化。
  也许光明会提前到来,我们听见你的召唤:
  切格瓦拉。
  是谁指给我闪亮的星斗?
  心灵战胜了虚荣的繁华。
  在寻找家园的十字路口,我们看见你的身影:
  切格瓦拉。
  是谁带领我重新出发?
  正义的思想再度升华。
  前进的路需要新的脚步,我们跟你前仆后继:
  切格瓦拉。
  是谁站起来永不倒下?
  身后的大地开满鲜花。
  革命的意志百炼成钢,我们决心和你一样:
  切格瓦拉。
  坚定我的心让红旗飘扬,接过你的枪奔赴战场。
  唱起我的歌就有了力量,走在你的路上我们找到新的方向。
  
  

  
  
  被俘
  
  押解
  
  面对枪口
  
  毙命
  
  验尸
  
  
  遗容
  
  
  
  搬上担架
  
  脖子下有剪刀
  
  
  
  
  


  经过清洗血迹后的遗体
  
  
  
  
  
  
  
  
  
  
  
  
  就是上面的这个摄影记者拍照并发表了下面的照片
  
  
  
  
  
  

 
  
  
  
   
  
  
  
  
  
  
  
  
切·格瓦拉魅力长存的传奇战士
  
  
  
  1967年10月9日,拉丁美洲著名革命家、“游击中心”理论倡导者切·格瓦拉在前一天战斗中负伤被俘后,被美国支持的玻利维亚军人政权枪决。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切·格瓦拉的名字便在世界传扬。当年中国也曾称赞过他在古巴推行的游击战道路,而西方对他则冠以“红色罗宾汉”、“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等称号。直至2000年,北京舞台上演的话剧《格瓦拉》还曾轰动一时。那个生活在地球另一面的传奇革命家,其战斗和生活的轨迹其实曾与我们紧密相关,其悲欢也值得国人品味反思……
  
  ■以毛泽东著作为师,为穷苦人的利益而抛弃了医生的职业到古巴打游击
  
  在古巴革命中闻名的格瓦拉,原本是阿根廷人。他于1928年生于较优裕的家庭,毕业于医学院,在行医中痛感人民苦难非药可治,在阅读了马列著作后决心从事政治斗争,以解放整个拉丁美洲为己任。1957年,他在墨西哥结识了古巴革命者卡斯特罗并与其结成密友,两人很快便率一支小队乘船潜回古巴,登陆后他们上山进行游击战,一年多后就推翻了亲美的独裁政权。
  
  在“七支步枪起家”的斗争中,格瓦拉读过西班牙文本的《毛泽东选集》后深受启发,后来他一再说:“毛泽东是游击战大师,我只是个小学生。”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翌年,格瓦拉便来华访问。他见到了被自己奉为导师的毛泽东,两人亲密地拉着手说话。回国后,格瓦拉便拿起甘蔗刀下田,宣布这是仿照人民公社的榜样,并号召民众学习中国专家不计较工资只讲奉献的精神。
  
  格瓦拉做体力活并不是装样子给群众看的,而是实实在在地真干,业余时间特别是星期六下午,他的时间主要用于义务劳动。他公私分明,年幼的孩子生了急病,他也绝不许用自己的公车送医院。在当时物资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发给每个高级领导人一张特殊供应卡,位居国家第二把手的格瓦拉马上退回,而且始终要求家人到商店同普通百姓一样排队买东西。至于他那些同战士一样站岗,治疗被视为瘟神的麻风病人从不戴手套一类的故事,更是广为传扬。正是这种毫无利己动机的献身榜样,使格瓦拉能够超越时空,被贫困国度的民众和许多富足的西方人同时接受和称赞。卡斯特罗对这位战友的评价则是:“一个在行动上没有一丝污点,在举动中毫无瑕疵的典范就是切!”
  
  ■理想主义与现实的矛盾,使他离开古巴进入他国丛林
  
  在革命胜利后的古巴,格瓦拉在取得古巴国籍后只呆了六年。当时,中苏论战势同水火后,他感到两面为难,便在1965年2月再次来华访问,他主张同苏联停止论战,但他的建议未被接受,他也没见到毛泽东。带着忧郁离华后,格瓦拉便在公开场合消失,并登报宣布放弃职务和国籍,使古巴政府不必对其行为负责。
  
  后来人们知道,1965年春,格瓦拉进入了刚果(利)东部,指导当地的左派游击队。几个月后,他失望地离开,因为他感到当地人不愿认真打仗,所以失败无法挽回。隐蔽回古巴休整几个月后,1966年11月,格瓦拉又带领几十个说西班牙语的外籍人进入玻利维亚,在丛林中展开游击战。
  
  对于格瓦拉为什么出走,三十多年来不少研究者有过多种解释。多数意见是,他想摆脱国际共运的分歧,在南美洲再树立起一个革命榜样。不过,从近些年发掘出的他的一些当年的文件笔记中看,格瓦拉其实有更深层次的想法,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诸多疑问,想另辟一条新路。
  
  古巴革命胜利后,格瓦拉是首任国家银行行长,可他却主张废除货币建立“不用钱的文明”。从事建设时,他反对“物质动力”,主张消灭个人主义,要求用劳动竞赛来驱动。由于美国的封锁,经济难以自给的古巴不得不大量接受苏援,在体制和指导原则方面也学习苏联模式,对此格瓦拉很失望,认为从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起就开始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先例,而只有战争条件下同志关系才是真正纯洁的兄弟关系。他这类理想主义的主张,在和平建设的现实生活中注定难以实行,到另一个国度用以往的战争方式再做新探索就势在必然。
  
  抛弃古巴优裕且安宁的城市生活,再进入毒蛇蚊虫出没的南美丛林,对从小便患哮喘病的格瓦拉绝非易事,但是为了理想他义无反顾。在近一年艰难的山区游击跋涉中,格瓦拉只靠一匹骡子驮行李,忍受了诸多困苦,面对追剿和陷入绝境也毫不动摇,并宣布绝不让敌人活捉自己。在1967年10月8日的最后战斗中,他因负伤并犯了哮喘病,才当了俘虏。
  
  ■“游击中心”理论随着他的牺牲而终结,忘我的人格魅力却长存人间
  
  格瓦拉学过中国的游击战理论,他提出的“游击中心”论却又有一些不同之处,其中特别强调少数精英的作用,认为到处游击示范便可让民众一涌而起推翻反动政府,而很少注重根据地建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格瓦拉最后在玻利维亚的牺牲虽然悲壮,却说明了外籍人到别国输出革命很难成功,实践标准也对其游击理论做了最无情的检验。
  
  记得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内曾翻译过格瓦拉的《游击笔记》(内部出版),笔者曾问过许多熟悉游击战的老前辈的观后感,回答都是叹息不已。从书中可看出,格瓦拉最后近一年在山区到处游动,他想“解放”的当地农民对其却非常冷淡,没有一个人参加游击队,甚至向政府军告密。这支队伍成了无水之鱼,人越打越少,能坚持那么久全靠顽强的毅力和信念支持。
  
  格瓦拉的小队遭伏击覆没,本人被俘后,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同他谈了话,出于敬佩曾主张送到关塔那摩关押,玻政府却坚持处决。因该国已取消死刑,刽子手便于10月9日把格瓦拉带出来,迎面用冲锋枪向他扫射,然后拍照后公布说格瓦拉是阵亡。面对枪口,格瓦拉昂首挺胸,无愧于一个战士的形象!
  
  格瓦拉牺牲后,比生前获得了更多的荣誉,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亚非拉国家有了众多崇拜者。在许多国家的群众集会上,经常可看到他的画像和毛泽东像并列。那幅穿作战服留胡子的照片,成了为摆脱苦难而奋斗的许多人的精神偶像。
  
  苏东巨变后,全球虽出现了意识形态趋向淡漠的情形,众多人却仍有“格瓦拉情结”。1997年是他牺牲30周年,恰好其遗骨在玻利维亚被发现,南美许多国家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阿根廷还专门为他拍摄了故事片,并在国会大厦前举行诗歌朗诵会。更有成千上万各国青年聚集到格瓦拉牺牲的玻利维亚尤罗山谷,昔日冷寂的失败之地召开了欢声鼎沸的大会;古巴的悼念活动更是盛况空前……随后,在北京话剧舞台上出现的格瓦拉,也造成过轰动效应。剧中主人公谴责种种社会不公后大声说:“不革命行吗?”观众(多是年轻人)立即报以一阵掌声和呼喊。当然,剧场内同时也有笑声和叹息,表现出中国新时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情感的多样性。
  
  国际范围内“格瓦拉热”几十年不衰,比格瓦拉本人的胜利和悲剧更值得人们思考。如今,在我们这个喧闹的世界上虽然物欲横流,人们需要物质利益,然而对美好精神境界的追求却没有泯灭。只要社会还存在着压迫和不公,切·格瓦拉那种为解放苦难者不惜献身的精神便永远会受尊崇,众多青年人仍会高呼着:“切!切!”
  
  
  
  
  
  
  当局专家砍下尸体的双手,录制了指纹验尸报告.
  
  
  
  
  
  
  
  
  
  
  
  
  
  
  历史学家研究报告
  
  
  
  
  
  
  
  
  
  
  永垂千古
  
  
  洗衣房缅怀英烈的老人
  
  
  
  



 是谁点燃了天边的朝霞?
  千年的黑夜今天要融化。
  也许光明会提前到来,我们听见你的召唤:
  切格瓦拉。
  是谁指给我闪亮的星斗?
  心灵战胜了虚荣的繁华。
  在寻找家园的十字路口,我们看见你的身影:
  切格瓦拉。
  是谁带领我重新出发?
  正义的思想再度升华。
  前进的路需要新的脚步,我们跟你前仆后继:
  切格瓦拉。
  是谁站起来永不倒下?
  身后的大地开满鲜花。
  革命的意志百炼成钢,我们决心和你一样:
  切格瓦拉。
  坚定我的心让红旗飘扬,接过你的枪奔赴战场。
  唱起我的歌就有了力量,走在你的路上我们找到新的方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67年,3月22日,以拉蒙为化名的切·格瓦拉领导游击队(玻利维亚民族解放军)开始军事行动。4月17日,切·格瓦拉的《通过三大洲会议致世界人民的信》在哈瓦那发表。7月29日,拉配美洲团结组织成立大会在哈瓦那开幕。会议主席团根据许多代表团的建议,宣告象征性地成立“拉配美洲国“,并宣布“敬爱的游击队员埃内斯托。切·格瓦拉少校为我们共同的祖国--拉配美洲--的荣誉公民“。1967年8月,由于叛徒的告密,游击队的秘密仓库被捣毁,城市中的联络网也遭到破坏。8月31日,游击队分两路突围。由于华金率领的一路在横渡马西库里河时,遭到玻政府军的袭击,全军覆没。格瓦拉北领的17名游击队员被围于尤罗峡谷。10月8日下午l时,格瓦拉率游击队员滑下峡谷准备突围。傍晚,格瓦拉腿部不幸中弹。一个游击队员将他由谷底拖到山顶。当他正埋头包扎伤口时,玻政府军枪口已对准了他。格瓦拉镇静地说了句:“我是切·格瓦拉”。 格瓦拉被俘的消息象闪电一样迅速传到了玻利维亚最高当局和美国中央情报局。次日黎明,玻利维亚武装部队司令亲自乘直升飞机赶到现场,确认被俘者就是格瓦拉,并对其进行审讯。格瓦拉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拒不回答任何问题。 审讯一无所获。最后,审讯者问:“你现在在想什么?”格瓦拉坚定地回答:“我在想,革命是永垂不朽的。”
  1967年10月9日下午,审讯者见从格瓦拉口中得不到任何口供,便将格瓦拉枪杀,年仅39岁。 美国中央情报局早已将格瓦拉视为心腹大患,曾多次派特工追杀他。格瓦拉遇难后,西方阵营一阵欢呼,并切下烈士的双手运往巴拿马美军南方司令部以“验明正身”。切临终前留下无畏的话语“Shoot, coward! You are going to kill a man.动手吧,胆小鬼,你只不过是杀一个人罢了!”。
  ==============================================================
  死后遗骸去向成迷 30年后找到格瓦拉遗骨
  1997年7月3日,古巴政府宣布,前古巴领导人切·格瓦拉的遗骨已经在玻利维亚找到。格瓦拉到底葬于何处?30年后的终于真相大白。
  1967年10月8日,格瓦拉带领一小股游击队在玻利维亚巴耶格兰德附近山区活动时被政府军抓获,当晚被关在一个名叫伊格拉的小村庄的一间教室里。第二天,玻利维亚总统雷内·巴里恩托斯上将亲自签发立即执行死刑的命令。9日上午,格瓦拉被就地处决。随后,他的尸体被空运到巴耶格兰德。当天下午,他的尸体开始在一家医院的洗衣房示众。
  然而,10月10日晚上,格瓦拉的尸体突然“失踪”了。30年来对此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玻政府不想让世人知道格瓦拉到底葬于何处,免得他的葬身之处成为公众瞻仰的圣地,以防止其左翼激进思想在玻利维亚传播。
  玻利维亚政府的担心不无道理。当时年仅39岁的格瓦拉,在世界上已是位富有神奇色彩的共产党领导人。
  格瓦拉于1966年11月秘密进入玻利维亚,在这个国家东南部山区建立了一个游击队训练营地。他的理想是用革命星星之火,燎原整个拉美大陆。
  格瓦拉在玻利维亚的活动引起了玻政府的不安。他们从美国请来特种部队训练专家,对玻利维亚一个营的官兵进行反游击战技术训练,同时还请来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帮助抓获格瓦拉。海贼王,
  1967年10月8日与格瓦拉同时被捕的还有6名游击队队员,他们在第二天与格瓦拉同时遇难。1995年11月,一位退役陆军上将决定披露格瓦拉和他的战友遇害前后的过程及葬于何处。他说:“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世人该知道这件事了。”这位上将名叫马里奥·瓦尔加斯,是当年驻扎在巴耶格兰德陆军第八师的一名少校军官。他说,1967年10月11日凌晨,他接到命令,要他和一位名叫蒂科纳的军官一起完成一项秘密任务。蒂科纳驾驶一辆自动装卸车前往巴耶格兰德简易机场,车上装有格瓦拉和另外6名游击队员的尸体。“后来蒂科纳又弄来一台挖土机,挖了一个大坑,把装尸体的自动装卸车开了过来,将尸体倒了进去,然后用推土机把坑弄平。”
  瓦尔加斯说处决格瓦拉时他不在场,只是事后见到过行刑的刽子手。那位刽子手告诉他,格瓦拉最后喊道:“开枪吧,懦夫!你要杀死的是一个男子汉。”以原创和资源为主的动漫讨论论坛 
  
  格瓦拉死后,来自阿根廷的特工砍下了他的双手,以便把他的指纹同他在阿根廷档案里的指纹进行核对。考虑到古巴和其他一些国家可能不相信死者就是格瓦拉,玻政府还用蜡制作了格瓦拉的一个面模。正是由于瓦尔加斯披露了格瓦拉葬身之地,古巴和玻利维亚联合专家小组经过近两年的勘察和寻找,才得以最终找到格瓦拉的遗骨。以原创和资源为主的动漫讨论论坛.
  7月12日下午3点半,一架古巴航空公司的飞机从玻利维亚东部圣克鲁斯的维维鲁机场起飞,载着传奇人物埃内斯托·切·格瓦拉的遗骸,飞往哈瓦那。
  
  12日晚,夜色浓重。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到哈瓦那以东30公里处的圣安东尼奥空军基地,迎接格瓦拉的遗骸。
  在圣安东尼奥军用机场上,古巴以军人的礼仪隆重迎接切·格瓦拉和其他3名古巴游击队员的遗骸。4具棺木上,覆盖着古巴国旗。
  在将遗骸交给卡斯特罗之前,格瓦拉的女儿、医生阿莱达·格瓦拉代表死者家属讲话。由于过于激动,讲话几次停了下来。她说,“30多年前,我们的父辈离开我们,去继续完成玻利瓦尔和马蒂的理想:建立一个团结的、独立的大陆。但是他们没有能够看到胜利……他们知道伟大的理想只能在作出巨大的牺牲后才能实现。我们没有忘记他们。今天,他们的遗骸运回来了。他们成了英雄,成了果敢而坚强的人”。讲话结束时,阿莱达引用了父亲生前的一句名言:直到永远胜利,为祖国勿宁死。
  阿莱达代表家属,将格瓦拉的遗骸交给国家。卡斯特罗主席很激动,与阿莱达拥抱,表示安慰。
  
  =======================================================
  
  
  
  

  请相信这个因穷人的情谊而感动不已的人  
  请相信这个靠穷人的祝福而跋涉不停的人  
  请相信这个为穷人的将来而告别过去的人
  启航!启航!启航! 
  前往陈胜吴广大泽乡
  前往斯巴达克角斗场
  前往昨天今天三条石  
  前往姓张姓李收租院  
  前往黑奴遭绑遭押的地方  
  前往土著被驱被杀的地方  
  前往弱小民族抗英抗日的地方  
  前往贫苦乡亲抗税抗捐的地方  
  前往犹太民族走投无路的地方  
  前往巴勒斯坦人无家可归的地方  
  前往巴黎公社战士最后倒下的地方  
  前往阿连德总统永垂不朽的地方  
  前往前南母亲默默流泪的地方  
  前往战斧导弹满天飞舞的地方  
  前往大亨寡头翻云覆雨的地方  
  前往黎民百姓任人宰割的地方  
  前往富婆款姐挥金如土的地方  
  前往布衣寒士度日如年的地方  
  前往一枚公章变万贯家财的地方 
  前往一生辛劳化一无所有的地方  
  前往道义良知烟消火息的地方  
  前往黑暗邪恶卷土重来的地方
  
  前往需要火需要亮需要我声音的地方
  前往需要刀需要剑需要我臂膀的地方
  


  1928年6月14日 埃内斯托·格瓦拉在阿根廷第三大城市罗萨里奥出生。他的父母都是阿根廷 的名门望族,条件优渥,而且观念开放,深受民主思想熏陶。

  

  1937年格瓦拉9岁,上小学三年难,他开始对西班牙内战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卧室里他贴了一张西班牙地图,在上面随时标注战争的新动向。

  

  那们仰望着他的小姑娘是格瓦拉的妹妹安娜·玛丽亚。她从小就崇拜自己的这位多病的哥哥。格瓦拉正在接一个完美的棒球。这幅似乎精心安排的图片被父亲林奇抓拍到了。他的摄影技术使他为历史留下了这位战士早年的许多珍贵形象。

  

  格瓦拉在旅途上一直把奇奇娜当成自己坚强的精神依附。像任何一个脆弱的年轻人一样,格瓦拉不能忍受爱情不在身边的日子。这位一直向往天下的年轻人尽管留下了一只叫做“回来”的小狗,但显然,他的爱情并没有回来。在1951年10月20日,格瓦拉在自己的行程中给奇奇娜写信称其为“你那双闪着迷人光彩的蓝眼睛,使我终生陶醉”,然后此后不久,奇奇娜的眼睛就已经闭上了。这位勇敢的年轻人显然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但痛苦并没有存留多久,在路上的艳遇与新鲜的世界就使他改变了立场,他已向新生活投降了。

  

  格瓦拉与子女的关系特殊。他一生中共有5个孩子。他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极少,但却是一个与天下所有父亲具有同样本性的人。他称自己的女儿伊尔达为一朵“最美的爱情之花”。尽管他与这朵爱情之花的母亲只相处了数年。小伊尔达离开母亲,生活在格瓦拉和阿莱伊达缔造的新家,其中的心酸,切自然了然在胸。因而,相比较其他备受关爱的孩子,小伊尔达是格瓦拉最疼爱的一个。他在离开古巴时,专门给她写了一封信:“我今天给你写这封信,你却要在很久之后才可以收到。但我希望你知道我在惦记着你。我想,你是可以永远为你父亲感到骄傲的,就如我为你而感到骄傲一样。”。

  

  1959年6月2日,格瓦拉与第二任妻子阿莱伊达结婚。卡斯特罗是他们的证婚人。由于工作太忙,卡斯特罗在他们的结婚证书上签字之后,在由新婚夫妇切开结婚蛋糕之前,就离开了现场。阿莱伊达皮肤洁白,脸上闪动着幸福之光。能嫁给一位身穿革命军装的男人是莫大的荣耀,当时橄榄绿军装已成为古巴军队的特别标志。婚礼是在阿尔贝托家里举办的。婚礼过后,切自己开关上车,嘴里朝天含着一支粗棒雪茄烟,带着新娘回家。幸福的阿莱伊达露出了她的白牙齿。

  1月21日,伊尔达带着女儿来到了哈瓦那,夫妻相见,格瓦拉坦言爱上了别人。伊尔达悲痛欲绝。5月22日,两人离婚。6月2日,在卡斯特罗的建议下,格瓦拉与阿莱伊达结婚。在结婚时的一张照片上,人们看到,格瓦拉与阿莱伊达就像一对两小无猜的玩伴在做游戏。

  

  格瓦拉是读书的天才。即使在行军中,他也会让自己沉浸在高贵的书中。想想吧,一个拼死前行的游击队员身上除了一支步枪外,就是一本埃米尔·路德维格的《歌德传记》。这本书他读了很久,每读一段他都把自己的想象与心得付诸于自己著名的日记中。当然,这使他有时候并不像个战士,反而像他那还没有结束的摩托车之旅,只是他现在牵着一头骡子,街在革命前夕的山区。偶尔生病,像个病人。吸着雪茄烟读《歌德传记》,如同一个真正的诗人。

  

  格瓦拉胸前的那条飘浮的绸带不是装饰品。他的手臂在战争中受伤,这使他的粗糙、传奇的形象中又增添了伤感的一面。但这位硬汉似乎对此不屑一顾。他只让自己的伤臂在那里待了几天,就让自己的左手自由了。他需要左手。
  

  切担任工业部长后,显然更忙碌了。他的口袋里永远塞着各种东西,有时候是笔,有时候或者是一本文件。他的手里招牌似的拿着一支加长雪茄烟。这是萨拉斯为格瓦拉在某次集会上演讲时拍摄的肖像。这种手持话筒的方式后来被西方的摇滚乐手们模仿。当然,对于切来说,革命就是一场有限的摇滚乐事件。只限于他那时候并不喜欢这种正在美国流行的音乐。尽管他身后有无数的摇滚乐手们以他为荣,以他为崇拜之偶像。

  

  一位英国的女历史家认为格瓦拉是一个感情冷淡的人,他不爱自己的孩子,也不爱他爱过的人,他只爱自己的革命,因为他离家出走了。40年后,当伊尔达不断被问及这个话题时,她都会把这幅科达拍摄的图片拿出来示众。所有看到过这幅图片的人,都会觉得问话者的可笑。格瓦拉天生就是个慈祥的父亲。

  

  中国官方的记录表明,当时他与毛泽东一起探讨了中国的茶叶与他喜欢的马黛茶的味道的接近。毛还说:“切,我现在大概可以断定你是全世界最年轻的银行行长了。”胸怀世界的毛显然对接待切考量周全。他安排了当时的财政部长李先念与他见面。毛的意思非常明确:“我们刚刚革命胜利的时候,也是非常缺少财政人才的。中国革命进行了22年,越到后来,我们越注意培养各类干部。但是,我们培养的人手,总嫌不够用的。于是,我们只好抓个大兵来管钱。事实证明,我们这样的做法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李先念与切的经历类似。格瓦拉从这一点上似乎备受鼓舞。

  当然,切最大的胜利还是签订了一个象征这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友好的公报。同时还做成了一笔价值6000万美元的生意。当然,格瓦拉认为,“我们向伟大的中国推销的货物,首先可以说是大量的,其次可以说是最甜的。这就是我们古巴最丰富最美好的结晶——糖。”

  当然,他不但做成了生意,还在中国掀起了一般切的热潮。他几乎会见了当时所有的中国重要的将领与传奇人物,以及古老的城市。当然,他的这次中国之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甚至把自己写的那本游击战的书,亲手送给了毛泽东。据说,毛泽东也送了他一本签名的有关游击战的小册子。

  

  两位游击大师的会面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开始。早在格瓦拉认识伊尔达的时候,他就开始认识了毛泽东。这位遥远的东方伟人,在格瓦拉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这位硬汉在第一次出访时,慎重地没有来到中国,但他在印度遭遇使他下定了决心到中国看看。在印度时他问尼赫鲁读过毛泽东的书吗?中印两国正在敌对中,于是这位总理只是回答:“看到你喜欢这些苹果,我很高兴。”格瓦拉隔着印度只是触到了一个关于中国的模糊的印象。但很快,上冻 春播持罗再次派他的公共关系专家出国访问关寻求支持对卡斯特罗来说,在职的官员当中,还没有哪们官员能够与切的名声相比,也没有哪一位能够引起新闻媒体如此大的兴趣。格瓦拉的外交使命从1960年10月21日开始。这次出访之旅是社会主义国家,其中包括了中国。11月17日,他的专机降落在北京。周恩来接见了这位年轻人。在宴会上,切用法语向周提了一个恳切的要求:希望能见到毛泽东主席。

  11月19日,格瓦拉在中南海见到了毛泽东。当这位高大的老人见到切时,切竟因紧张而说不出话来。毛泽东用湖南话问候他:“切,你好年轻哟。”。

  

  古巴革命传奇英雄格瓦拉头戴黑色贝蕾帽,一脸一头卷曲的浓须和长发将一双眼睛映衬得格外有神,深邃的目光凝视着远方。

  

  “导弹危机”事件中,古巴人失败了,在这场决定古巴命运的博弈中,古巴人始终处在一个被蒙蔽的地位。格瓦拉甚至对他的人民发表演讲,称“我们的人民准备在原子弹下牺牲自己,并用自己的骨灰为新社会奠基”的时候,赫鲁晓夫这个策划导弹计划的始作俑者,却将他们出卖了。当卡斯特罗和格瓦拉听到广播里播放苏美达成协议的消息时,他们还在讨论如何保卫古巴。听到消息,两个人都有一种被愚弄与欺骗的感觉。卡斯特罗一拳击碎了一面镜子。激愤中的格瓦拉不慎将手枪掉到地上,击伤了自己。

  

  这次拍摄一共点了七支雪茄烟。这种艰苦的拍摄并不比一场战斗容易。同时他还得接受指使用不同的姿态来满足摄影师。这位只在理想面前显得顺从的人,似乎对于镜头也有一种天然的敬畏。

  

  这次拍摄一共点了七支雪茄烟。这种艰苦的拍摄并不比一场战斗容易。同时他还得接受指使用不同的姿态来满足摄影师。这位只在理想面前显得顺从的人,似乎对于镜头也有一种天然的敬畏。

  

  

  这次拍摄一共点了七支雪茄烟。这种艰苦的拍摄并不比一场战斗容易。同时他还得接受指使用不同的姿态来满足摄影师。这位只在理想面前显得顺从的人,似乎对于镜头也有一种天然的敬畏。

  

  格瓦拉若有所思,目光飘向看不见的远方。墙上是何塞·马蒂,格瓦拉喜欢的人物。

  

  格瓦拉与他的孩子

  

  1967年8月,切与他的战友们遭受到了最艰难的一个月。他在日记中记述了这段难忘的日子:“对我来说,这是倒霉的一天。我们出发后爬上山顶时,我的头晕了,从那时起,我就凭意志力走路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格瓦拉仍然不忘祝福这个年轻的印第安姑娘。他是不是想起了自己的5个孩子?他一直很忙,忙到无法为他们庆祝生日。

  上级用密码传来命令:“一个俘虏也不留!”据普拉多分析,政府是害怕夜长梦多,出现第二个德布雷事件,被国际社会干预。由于命令不得向格瓦拉的头和双手开枪,因为这些部分要送给美方检验。于是,刽子手对着格瓦拉的肚子开了9枪。

  图片上的军警正在一个死去的人面前摆布自己的胜利。就在玻利维亚军事当局请来新闻记者后的址几个小时后,图片上还可以看到的格瓦拉的双手将被中央情报局的人切掉。更凶恶的建议来自刚迪亚将军,他认为如果要向哈瓦那提交足以证明格瓦拉身份的证据只需将格瓦拉的头切下来即可。这一提议被否定了。中情局的特务显然认为只需要一根手指就足够了。于是,格瓦拉的尸体在被屈辱地展示后,他的两只手就被切了下来。之后内政部长阿格达斯便偷偷地设法将这两只手和缩微胶卷一起到了古巴。这位部长的理由是自己被英雄所感动。他需要完成此事内心才会平复。

  

  3月格瓦拉的军队完全被包围,他的队伍一共有48人,敌军则有2000人。格瓦拉最好的战士和朋友,陆续在战斗中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