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夜人为什么要杀雪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30:56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四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进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过程中,针对学生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和教师对小组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的有效性两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反复探索后发现,目前课堂上众多的小组活动出现低效甚或无效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一是学生本身方面的问题,不会合作、不愿合作。具体表现为:合作时,各说各的、小组部分学生不说或全体不说、做与讨论内容无关的活动等;反馈时,以‘我觉得……’等的句式回答问题,或小组成员间存在相异观点等。二是老师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设计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实际,不是过大(学生不知要做什么、或多数学生无从下手),就是过小(无讨论的价值);再是设计的问题没有现实意义或是无挑战性,激发不出学生的讨论欲望或探讨兴趣。更重要的问题是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时的组织与指导无有效策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的小组合作模式:——四四小组学习法。
一、模式介绍:四四中的第一个四是将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按任务目标的不同分为四项;第二个四是将每项任务按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分为四步。
四四小组学习法就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新知识的学习中,在教师的引领下按四个任务目标,每个任务分四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方法。
二、具体做法:
每堂课让学生完成四个任务目标。
(一)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明确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就是针对要学习的知识点,挖掘出它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及与数学的联系。具体做法是:
   1、根据教师提供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对实际生活情景的观察和感悟中提出数学问题。
   2、针对提出的众多数学问题,经过筛选确定出本节课要解决的一个或几个问题。
(二)分析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与已经学过数学知识的关系,寻找联结点,确立解决方案。
具体做法就是:
1、回顾已学相关数学知识,找到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的相互关系及关联点。
2、确定探究方法、制定解决方案及计划。
(三)实施方案、计划,解决问题;发现、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体做法就是:
1、通过操作、分析或推理寻找问题解决的答案(结果)。
2、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总结、对比、完善、推断,完成新知识的初步学习(达到对要学习的定义、法则、口诀、公式等的理解)。

(四)新、旧对比进行知识建构;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做法就是:
1、将所学新知识溶于已学知识中进行判断、辨别整体学习建构。
2、运用所学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完成每个任务目标都要让学生经历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自主学习:要进行每一项活动时,都要先留有学生自主思考或自主操作的时间及空间,为小组交流作个人准备。
第二步,小组交流探讨:针对任务的完成目标小组进行意见汇总,达成小组共识,为全班总结作准备。
第三步,全班汇报总结:小组派代表参入交流汇总,全班达成共识,形成问题解决,
第四步,小组反馈小结,个人巩固练习:对全班形成的决议,先经由小组互相交流对决议的理解,再个人进行消化、巩固,达成知识掌握。
三、实施《四四小组合作学习法》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四个清楚——清楚学生喜欢什么、清楚学生的知识基础是什么、清楚需要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学习能力、清楚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是什么。
1、清楚学生喜欢什么。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操作、喜欢室外活动、喜欢游戏活动,学生喜欢民主的教师、喜欢知识渊博的教师、喜欢兴趣广泛的教师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情景和教学环节,实现课堂的有效和高效。  但注意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不是要滋长学生不良习气的发展。如,学生好表象自己,但要注意不要养成目中无人的习气;要积极发言,但不要独霸讲坛;学生喜欢操作,但要杜绝不动脑的简单操作。还要清楚学生不喜欢什么,学生一定不喜欢听老师讲数学。数学知识本身很少有明显的情感因素,所以教师的讲是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教师用故事或强制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那也是维持不多久的。
2、清楚学生的知识基础是什么。任何新知识的学习教师都要清楚,自己的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到了什么程度,理清要学知识对全班学生来说有多少自己能自学会的、有多少需讲解才能会的、有多少认真地讲也学不会的。要依此确定教学策略。为了达到数学课堂的高效,一定要减少课堂上的低效乃至无效环节,其中长时间或反复的讲解或让学生学习已会的知识(如,不突出重点、反复做已经会做得题、一切知识的学习从头学起等)就是最大的低效或者无效,所以必须清除学生会什么,不会什么,选准目标、集中精力突破难点。
3、清楚数学学习需要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数学学习要培养学上会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根据);会进行数学表示或表述的能力(数学的特点简洁、逻辑、抽象决定);操作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操作前的思考、操作中的思考、操作后的观察思考等)等。这些能力要结合数学内容的学习下大力气培养。
4、清楚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是什么。数学知识抽象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一要操作、实践,这是建立直观形象的最有效的手段;二要靠学生个人的悟。学习数学不经过从模糊到清楚地自己悟的过程是很难学好书学知识的;数学概念精炼的特点,决定了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还要靠辩,在辩论中取舍、在辩论中求真,辩论最合适的对象和范围是小组成员和4—6人组成的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最好方法之一。

(二)教师还需要对所学知识做到四个清楚——清楚‘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及表现方式;清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结点在哪里;清楚学习新知识需要哪些‘旧知识’作铺垫;清楚新知识的‘理’与‘法’各是什么。
1、清楚‘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及表现方式。要使学生喜欢数学的方法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体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它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二是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清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结点在哪里。新知识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旧知识已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这就需要创新,创新是因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创新的关键就是解决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教师就要针对教材很好的挖掘,设计好情景让学生去体验。
3、清楚学习新知识需要哪些‘旧知识’作铺垫。新问题的解决是要靠旧知识作基础的,如果没能很好的掌握相关旧知识,则新知识的学习就要形成阻碍,断桥,导致对知识的掌握出现‘夹生’现象,所以,学习新知识前一定要弄清楚相关旧知识。
4、清楚新知识的‘理’与‘法’各是什么。清楚新知识的‘理’ (为什么的问题也就是道理)与‘法’(定义、法则、口诀、公式等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对教师和学生实现高效课堂的最关键的要求。明白数学知识的‘理’,是探索问题解决、形成‘法’、掌握知识等的基础。‘理’是需要探索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途径去探明新知识的‘理’; ‘法’是需要抽象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思考——总结等的步骤去形成一定的‘法’。另外,‘法’是需要应用的,只有在应用中才能掌握‘法’的。
(三)教师的集体作法是:设计情景,提供学习资源——组织活动,参入讨论——收集信息,指导探索。
1、设计情景,提供学习资源。设计情景,就是要求教师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回到生活的某个事件中,形成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对这个事件进行观察、分析、提出这个数学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学习资源,就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如学具方面的,象教材配套学生用的图片、几何模型,学生自制的和收集的几何模型、数据信息;如教具方面的,像演示用的几何模型,为教学服务的信息、数据资料、音像资料、数学相关事件等等。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宁可不用也不要用时没有。
2、组织活动,参入讨论。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在内容、时间等方面适时调控,倾听学生的想法和见解,对有困难的小组,作为一名成员参与到他们的合作中去,加以引导,帮助其提高合作技巧。这是小组有效合作的关键。
3、收集信息,指导探索。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要注意对于每个小组合作研究的结果做到心中有数,为确定小组活动的方向和时间寻找依据;收集丰富的课堂生成,为全班性汇报总结积累资料。并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培养学生能把自己的探索和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和组内的伙伴交流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他们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