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80281818污解释:改革:合肥大发展的原动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5:28:21

改革:合肥大发展的原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2日19:44  国际在线

  “我们深深体会到,合肥能有今天的发展,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经验和启示就是,坚持解放思想,‘敢’字当头,敢走新路,敢破难题。”“合肥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很重要的是得益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始终坚持‘快’字当头,始终坚持抓具体抓落实,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这也是我们从实践中得出的对合肥今后建设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体会和启示。”

  ——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

  “这几年,我们在推进合肥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坚持凝心聚力、创新思路,敢于打破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弊端,形成的一系列工作思路、理念、方法、制度和措施,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符合合肥现阶段实际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中共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存荣

  2009年4月13日,这个平凡的日子对于合肥来说,却是工业强市历史的崭新篇章。这一天,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6代液晶平板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在合肥正式开工。总投入耗资175亿元,年产值120亿的这个大项目,结束了我国内地在液晶显示领域没有6代线的历史,投产后国内液晶显示器件将不再依赖进口,也将合肥推向了自主创新的巅峰。在接受记者访问的过程中,被问及京东方何以能够落户合肥时,董事长王东升有感而发:“我所到过的每个城市,书记和市长都待我如上宾。然而,到了下面的机关和单位,力度明显下降,就像拳头打在了棉花上。说到上下一心、团结凝聚,唯有合肥!”

  机关效能的“商鞅变法”

  王东升的话代表了很多企业的心声,在政府的执行力和机关效能建设上,合肥的成就有目共睹。作为中部地区欠发达省会,“硬件”劣势更多地要靠“软件”来弥补。合肥市自2006年以来,一直以“商鞅变法”的精神来积极推行包括政府效能建设在内的“十二项改革”,进而提升合肥在中部省会城市乃至全国城市中的竞争力。市委书记孙金龙亲自开展“效能革命”,主持召开市四大班子联合“会审”,逐一清理削减不必要的审批项目,将353项审批项目减为230项。而且,在减少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又推出缺席默认制和全程代理制,大大减少了部门之间推委、扯皮现象的发生,受到外来投资者和本地市民的欢迎。在清理审批项目的同时,又掀起问责风暴。仅2006年一年,城管系统有7人被处理,其中1人被取消资格;公安有36名民警被处理,其中1人被免除职务,1人停职审查;国税系统160人次被追究责任,其中43人次受到行政处理。此外,采取的具体措施诸如:设立合肥市政府效能办公室,负责监督政府各行政机关的办事效能;设立合肥市行政办公大厅,各行政部门在大厅设立办事窗口,实行办事一条龙服务,改变了政府办事难、效率低的一贯现象。投资者和本地市民普遍反映,合肥的效能革命是“动真格的、玩实的,不是花架子”。轰轰烈烈的“效能运动”为“大建设”保驾护航,着重强调了速度,“能快则快,能简则简”,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机关的工作作风,加快了经济建设的速度。2006年当年,合肥市工业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提前两年实现既定目标;此后连续数年,合肥市的GDP增长率一直位于中部城市之首,招商引资资金呈逐年增长趋势。

  从“中部老六”到“第二方阵排头兵”

  刚刚在合肥举办的第四届中博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长高了、变大了、更美了”的合肥。从“中部老六”一跃而为“第二方阵排头兵”,为众多市民们所津津乐道。而今,如火如荼的“大建设”仍在继续,“大发展”的脚步亦紧锣密鼓。孙金龙表示,从今年起,合肥还将投资450多亿元,实施9大类、757个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综合交通工程、环境综合治理、园林绿化和街面整治靓化、水电气热公交等公用事业、文教卫体等公益事业、保障性住房及复建点工程、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工程、土地复垦及新农村建设项目、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其中,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将陆续开工一系列国家和省级的重点项目,如合肥火车站改造、合肥南站搬迁、北货场、高铁南环线和高铁站、合蚌高铁、新桥国际机场、合肥新港及通江航道工程等;同时,还要开工一批市里自身的项目,如城市的轨道交通一号线、东西向高架、出入口道路扩建和一环、二环路改造等。“大骨架”的拉开、生态环境的优化,正在前瞻着一个滨湖大都市的雏形。

  “为了老百姓能生活得更好”

  改革是为了发展,发展则是为了更好的民生。实践证明,越是发展快,越是发展好,社会矛盾越少。2005年前后,由于国企改制等原因,合肥市的信访量居高不下,堵路、堵门事件时有发生,科大附近、金寨路、长江路经常堵塞,社会矛盾非常突出。而现在的合肥,由于发展势头好、面貌变化大,干部和群众在发展中都得到了实惠,市民的自豪感大大增强,“幸福指数”也节节攀升。

  “这几年,合肥在事关老百姓利益方面做了很多事情,我们的的确确得到了很多实惠。请问孙书记,还有没有新的措施来进一步保障我们的利益,让老百姓能生活得更好?”2009年5月8日,在与网友的在线互动中,面对如此热切的提问,孙金龙回答说,去年合肥市投资28.4亿元改善民生,惠及城乡居民400多万人。在老百姓关注率最高的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合肥市集中新建、迁建了54所中小学校,一次性解决4万多学生就近上学问题;集中规划建设5所三甲医院,并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城中村、危旧小区改造的成效也很明显。今年,合肥市的36项民生工程涉及低保救助、医疗卫生、交通教育、住房保障、劳动就业等各个方面,受益群众也将大大增加。针对今年比较突出的“就业难”问题,合肥市政府还把大学生就业和农民工就业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出台了包括注册简化、税费减免、贷款扶持、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他们自主创业,走创业带动就业之路。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提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合肥真正成为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刘甜甜)

  新闻链接:合肥市大发展的十二项改革。

  之一: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及土地管理体制:调整了城市发展规划,建立起“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不断探索和创新土地管理体制,合肥市被国土资源部批转为国家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

  之二: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新的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统一的融资平台,融资能力从以前每年不到20亿元提高到350亿元以上,政府债务余额占财政收入和GDP的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合肥融资一直坚持“借的到、用得好、还得起”的原则。同时确保政府工程不挤占任何民生工程搞大建设、不拖欠任何工程款、不发生一起逾期贷款,通过打造诚信政府来营造全社会的诚信环境。

  之三:改革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和招投标制度,创新建设拆迁安置思路:成立了统一的招投标管理中心,对建设项目从规划设计、审查立项到招标施工实行“六分开”,保证了项目进度和施工质量。

  之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大力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由353项减至230项,下放120多项审批权限。

  之五: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全面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实行“统收统支”,取消市本级行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账户876个,对市直机关公务员津补贴实行统一发放。

  之六:推进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改革:在全国率先试行公务员跨部门交流,市直82个部门1632名公务员走上新岗位。

  之七:强力推进市属大企业改革重组:除公用事业企业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

  之八: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社会发展的政策体系。

  之九:依托科技创新试点市建设,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探索建立科技创新的新体系。

  之十:推进城乡统筹投入机制改革,整合改进支农方式,持续增加对农村建设的投入。

  之十一:推进教育投入管理体系改革。一次性投入建设40多所中小学,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全市70多所学校招农民工子女,解决了一万五千多农民工子女的免费九年义务教育问题。

  之十二:推进节能减排支持措施改革,关闭小锅炉,落实六大行业、38家耗能大户节能技改项目,重点企业已实现“零排放”,并开工建设一批污水处理设施。

改革:合肥大发展的原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2日19:44  国际在线

  “我们深深体会到,合肥能有今天的发展,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经验和启示就是,坚持解放思想,‘敢’字当头,敢走新路,敢破难题。”“合肥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很重要的是得益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始终坚持‘快’字当头,始终坚持抓具体抓落实,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这也是我们从实践中得出的对合肥今后建设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体会和启示。”

  ——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

  “这几年,我们在推进合肥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坚持凝心聚力、创新思路,敢于打破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弊端,形成的一系列工作思路、理念、方法、制度和措施,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符合合肥现阶段实际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中共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存荣

  2009年4月13日,这个平凡的日子对于合肥来说,却是工业强市历史的崭新篇章。这一天,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6代液晶平板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在合肥正式开工。总投入耗资175亿元,年产值120亿的这个大项目,结束了我国内地在液晶显示领域没有6代线的历史,投产后国内液晶显示器件将不再依赖进口,也将合肥推向了自主创新的巅峰。在接受记者访问的过程中,被问及京东方何以能够落户合肥时,董事长王东升有感而发:“我所到过的每个城市,书记和市长都待我如上宾。然而,到了下面的机关和单位,力度明显下降,就像拳头打在了棉花上。说到上下一心、团结凝聚,唯有合肥!”

  机关效能的“商鞅变法”

  王东升的话代表了很多企业的心声,在政府的执行力和机关效能建设上,合肥的成就有目共睹。作为中部地区欠发达省会,“硬件”劣势更多地要靠“软件”来弥补。合肥市自2006年以来,一直以“商鞅变法”的精神来积极推行包括政府效能建设在内的“十二项改革”,进而提升合肥在中部省会城市乃至全国城市中的竞争力。市委书记孙金龙亲自开展“效能革命”,主持召开市四大班子联合“会审”,逐一清理削减不必要的审批项目,将353项审批项目减为230项。而且,在减少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又推出缺席默认制和全程代理制,大大减少了部门之间推委、扯皮现象的发生,受到外来投资者和本地市民的欢迎。在清理审批项目的同时,又掀起问责风暴。仅2006年一年,城管系统有7人被处理,其中1人被取消资格;公安有36名民警被处理,其中1人被免除职务,1人停职审查;国税系统160人次被追究责任,其中43人次受到行政处理。此外,采取的具体措施诸如:设立合肥市政府效能办公室,负责监督政府各行政机关的办事效能;设立合肥市行政办公大厅,各行政部门在大厅设立办事窗口,实行办事一条龙服务,改变了政府办事难、效率低的一贯现象。投资者和本地市民普遍反映,合肥的效能革命是“动真格的、玩实的,不是花架子”。轰轰烈烈的“效能运动”为“大建设”保驾护航,着重强调了速度,“能快则快,能简则简”,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机关的工作作风,加快了经济建设的速度。2006年当年,合肥市工业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提前两年实现既定目标;此后连续数年,合肥市的GDP增长率一直位于中部城市之首,招商引资资金呈逐年增长趋势。

  从“中部老六”到“第二方阵排头兵”

  刚刚在合肥举办的第四届中博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长高了、变大了、更美了”的合肥。从“中部老六”一跃而为“第二方阵排头兵”,为众多市民们所津津乐道。而今,如火如荼的“大建设”仍在继续,“大发展”的脚步亦紧锣密鼓。孙金龙表示,从今年起,合肥还将投资450多亿元,实施9大类、757个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综合交通工程、环境综合治理、园林绿化和街面整治靓化、水电气热公交等公用事业、文教卫体等公益事业、保障性住房及复建点工程、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工程、土地复垦及新农村建设项目、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其中,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将陆续开工一系列国家和省级的重点项目,如合肥火车站改造、合肥南站搬迁、北货场、高铁南环线和高铁站、合蚌高铁、新桥国际机场、合肥新港及通江航道工程等;同时,还要开工一批市里自身的项目,如城市的轨道交通一号线、东西向高架、出入口道路扩建和一环、二环路改造等。“大骨架”的拉开、生态环境的优化,正在前瞻着一个滨湖大都市的雏形。

  “为了老百姓能生活得更好”

  改革是为了发展,发展则是为了更好的民生。实践证明,越是发展快,越是发展好,社会矛盾越少。2005年前后,由于国企改制等原因,合肥市的信访量居高不下,堵路、堵门事件时有发生,科大附近、金寨路、长江路经常堵塞,社会矛盾非常突出。而现在的合肥,由于发展势头好、面貌变化大,干部和群众在发展中都得到了实惠,市民的自豪感大大增强,“幸福指数”也节节攀升。

  “这几年,合肥在事关老百姓利益方面做了很多事情,我们的的确确得到了很多实惠。请问孙书记,还有没有新的措施来进一步保障我们的利益,让老百姓能生活得更好?”2009年5月8日,在与网友的在线互动中,面对如此热切的提问,孙金龙回答说,去年合肥市投资28.4亿元改善民生,惠及城乡居民400多万人。在老百姓关注率最高的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合肥市集中新建、迁建了54所中小学校,一次性解决4万多学生就近上学问题;集中规划建设5所三甲医院,并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城中村、危旧小区改造的成效也很明显。今年,合肥市的36项民生工程涉及低保救助、医疗卫生、交通教育、住房保障、劳动就业等各个方面,受益群众也将大大增加。针对今年比较突出的“就业难”问题,合肥市政府还把大学生就业和农民工就业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出台了包括注册简化、税费减免、贷款扶持、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他们自主创业,走创业带动就业之路。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提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合肥真正成为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刘甜甜)

  新闻链接:合肥市大发展的十二项改革。

  之一: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及土地管理体制:调整了城市发展规划,建立起“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不断探索和创新土地管理体制,合肥市被国土资源部批转为国家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

  之二: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新的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统一的融资平台,融资能力从以前每年不到20亿元提高到350亿元以上,政府债务余额占财政收入和GDP的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合肥融资一直坚持“借的到、用得好、还得起”的原则。同时确保政府工程不挤占任何民生工程搞大建设、不拖欠任何工程款、不发生一起逾期贷款,通过打造诚信政府来营造全社会的诚信环境。

  之三:改革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和招投标制度,创新建设拆迁安置思路:成立了统一的招投标管理中心,对建设项目从规划设计、审查立项到招标施工实行“六分开”,保证了项目进度和施工质量。

  之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大力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由353项减至230项,下放120多项审批权限。

  之五: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全面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实行“统收统支”,取消市本级行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账户876个,对市直机关公务员津补贴实行统一发放。

  之六:推进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改革:在全国率先试行公务员跨部门交流,市直82个部门1632名公务员走上新岗位。

  之七:强力推进市属大企业改革重组:除公用事业企业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

  之八: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社会发展的政策体系。

  之九:依托科技创新试点市建设,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探索建立科技创新的新体系。

  之十:推进城乡统筹投入机制改革,整合改进支农方式,持续增加对农村建设的投入。

  之十一:推进教育投入管理体系改革。一次性投入建设40多所中小学,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全市70多所学校招农民工子女,解决了一万五千多农民工子女的免费九年义务教育问题。

  之十二:推进节能减排支持措施改革,关闭小锅炉,落实六大行业、38家耗能大户节能技改项目,重点企业已实现“零排放”,并开工建设一批污水处理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