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菱琵琶曲 情咒:平时读书摘要(关于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6:05:55
请父母把唠叨的时间用在学习上

一个好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问题,就会积极去学习,想办法找出孩子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发现了问题之后,再对症下药的去解决问题。

一个差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问题,不是去学习,探求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而是一味的唠唠叨叨。希望通过唠叨让孩子自己能够把问题解决。

没有时间不停的盯着孩子,也就少了很多唠叨,不在埋怨孩子慢,不在给她加任务,孩子按照计划先做数学再做语文,作业之前都先复习,合上书写生字,不会的再看,自己检查我只管签字。

虽然以前也是要求孩子自己检查但总担心有错的,就经常亲自上阵,现在忙得就在孩子指的地方大笔一挥。结果是孩子作业快了,正确率高了。书包等自己收拾的很好,剩余时间就会很开心的看会书,经常能看上一个小时,以前可是挤不出这么多时间。
我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够像这位家长一样从小圈子走出来。转变一种思维方式,即,看到孩子的问题,首先去想“我应该想什么办法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去想“孩子为什么自觉性这么差,看来今天又得好好说说他了。”

学习为什么需要系统化?(
为什么系统学习比较重要?就是因为系统学习不仅要考虑“学了没有”,
还要考虑,学的东西牢牢记住没有。
无论是艾宾浩斯还是宾斯勒,都强调把一件东西牢牢记住,需要隔三差五的重复。
有时每隔几分钟重复一次,有时每隔几小时重复一次,甚至几天重复一次。

许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吃小灶,他没有系统学习的意识,只是让孩子盲目的听碟,还起了个名字叫“熏耳朵”。他的方法是,今天熏ABC,明天熏DEF,后天熏GHL。结局是什么?就是狗熊掰玉米。学了一个,忘了一个。一边学一边忘。看似花了很多时间,最终一盘点,孩子仅仅记住了非常零星的东西。

还有一些家长,喜欢让孩子上那种一周一次的外教课。每次2-3个小时。这种学习,同样等同于熊掰玉米。对人的记忆来说,第一周学习的东西,第二周再学,往往会忘记很大部分。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千万不要被动跟着某个知名教材或者孩子的“兴趣”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杂乱无章的学,这种学法效率很低,效果很差。
以上从英语学习和记忆的角度谈了系统学习的问题。实际上,各个不同的学科都需要系统学习。
系统是效率之本,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你能抓住“系统”这两个字,可以说,你便抓住了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

把孩子的阅读“管”起来(2009-03-16 23:30:20)
标签:教育 家庭教育 早期教育 语文 小学 阅读能力 长期记忆 学习方法 学习管理
分类:家庭教育-思路-方法
学习管理是一门学问。我们的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都还很粗糙,还没有把学习管理当回事,实际上,如果能够懂得一些学习管理的方法,家庭教育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先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人的记忆是有规律的。大家可能比较熟悉艾宾浩斯曲线,此外,还有一种类似的记忆方法,是美国英语教学专家pimsleur发现的。

先看一组数字:

5 秒, 25 秒, 2 分钟, 10 分钟, 1 小时, 5 小时,
1 天, 5 天, 25 天, 4 个月, 2 年.

上面这些数字代表的是记忆时间窗。首次接触到一个信息后,依次按照
时间窗的时间进行复习,那么,这个信息就能牢牢记住,形成长期记忆。

我们可能没有条件或者没有必要严格按照时间窗安排我们的学习,但不妨可以吸收其原理,即每隔一段时间就及时复习一下所学内容,间隔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进行复习总能比较容易地做到吧。

回过头来说说阅读的“管”,孩子们平时阅读的时候,你可以适当了解一下孩子读的内容,然后在他读完后跟他聊聊这些内容。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善言辞,可以事先搞一个表格,列出一些通用的问题。
比如,给妈妈讲讲你刚看过的故事吧。这个故事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这一问一答,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一次复习。

此外,这一问一答还符合另外一个学习效率倍增的原理,就是说,“给别人讲出来的东西能记住90%”。详见学习金字塔那篇文章。

散步的时候可以问,睡觉前也可以问。隔几天,也可以不经意的问一下:“你还记得那个故事吗?”“能不能再给妈妈讲讲?”

所谓的不经意就是你的语气比较随意,可实际上,你是事先有目的、精心设计了这些问题,只是孩子不知道而已。

对话法与儿童教育
我觉得对话法是特别适合家庭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
顾名思义,对话是两个人的事情,而家庭里,家长与孩子
拥有大量这种两人之间相处的机会。
此外,对话几乎不会增加孩子的负担,不会损害他的视力,
也不会扭曲他的脊柱,反而会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言组织能力,高明的对话,还会启发孩子思考。
快乐学习与好成绩并不矛盾
在追求好成绩的基础上保持快乐的心态,进取的精神,
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保持积极的心态,乐观的精神,
好无疑问,这是更加有建设性的心理结构,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也是有无穷益处的。
当然,我们除了培养孩子一种坚韧不拔、以苦为乐的情商品质外,
在教学上,在学习技术上也要力争直接减轻孩子的学习痛苦。
精神和技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光强调孩子的学习精神也是不够的。

良药苦口与机械记忆
一个角度是从心态上解决。其一,让孩子体味到求知欲满足后的快乐,
其二,让孩子学会以苦为乐,体味学到知识,取得进步后那种成功的快乐。

除了心态上帮助孩子,同等重要的是从技术角度帮助孩子。
技术角度就是尽量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减少孩子学习的痛苦。

比如,教学者帮学生做更多工作,帮助学生编码原生态的记忆材料,
让其更适合联想记忆或者理解记忆。

再有,教学者授课时要按照学习金字塔的规律,尽量用“动”的方法进行教学。
这里只谈谈克服机械记忆痛苦的一个技巧。

我们知道,药这种东西是很苦的,尽管是良药,很多人因为这东西苦也是
很不情愿吃的,尤其是孩子。

办法是,把苦药加入一些糖分,糖衣,混合着服进去。比如,把要记的内容编成歌谣的形式,用歌谣的形式唱出来。

另外,就是每次喝少点,分几次服用。这样,舌头刚刚感到一点苦,还没到苦不堪言的时候
就结束。

背东西也是一样,一次背少点,比如,5分钟或者10分钟一个小记忆单元,然后,休息一会儿,
再开始。一个记忆单元具体多长时间根据年龄自己灵活掌握。
可观察孩子的反应,看看什么时候出现烦躁的情况。

把孩子的阅读“管”起来
你可能需要一些提问技巧,比如,多问开放性问题,少问封闭性问题。所谓封闭性问题,就是孩子只需回答“嗯”,“对”,“是”等等的问题。关于开放性问题,下面我举个例子。
首先,老师会时不时让孩子带回一些资料。内容是孩子在学校里的一些情况,干了什么,学了什么,有何趣事等等。然后,老师请家长根据这份资料,向孩子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

1、你今天在学校里吃到了什么蔬菜?它们都有些什么营养?
2、今天在学校里刚学过了“小鸡的生存条件”,你能讲给爸爸妈妈听吗?
3、班上的“数学格子”游戏是怎么回事?
4、本周的“神奇校车”活动你参与了什么?

别小看这种“说”,这是一种最佳的复习方式。通过回顾已经发生的事情,可以帮助孩子加深记忆。同时,孩子绘声绘色讲述以及与你对话的过程,也可以帮助他记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讲述的过程中要学会条理化的表达,学会抓住重点,甚至学会吸引听众的兴趣等等。这些都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实际上,不仅仅聊阅读,聊学校生活对孩子有好处,就是那种纯粹意义上天南海北的闲聊,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少好处。美国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坚持与他人交流和聊天10分钟以上,能起到锻炼大脑的功效。

研究人员发现,与人交流越多的人,他们的认知能力就越好。这些交流活动包括参加聚会,与家人、亲戚、朋友和邻居聊天等。心理学家发现,每天坚持与他人进行友好交流得到的大脑锻炼,与每天进行猜字等智力练习得到的锻炼效果差不多,甚至可以说事半功倍。
我们在理解学习这个概念的时候要站高一线。学习不仅仅是阅读,写字,背诵,做题。一些非典型的学习方式,如无意识的学习,闲聊中的学习,游戏中的学习同样也是学习。
家长要有意识的全局掌握孩子学习、活动、阅读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只有事先做了这些功课,才能更好的见缝插针,利用各种零散时间帮助孩子进行这种非典型的学习。这种学习不仅效率高,而且不会增加孩子的任何负担,因此用事半功倍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
培养孩子口才的方法,除了通过大声朗读锻炼口齿等等硬件系统的建设之外,
就是丰富孩子的头脑,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也就是软件系统的搭建。
技术,思维与应试
戴志康1981年出生,现在是一家IT企业的CEO,报道说他25岁身价过亿。
高考前的1~2个月还是进入临考复习阶段。“那是真正的学习,研究的每一道题都是历年必考题,记得每个公式都是能用得到的,我的原则是考试时把能做对的题都保证做对。”
高考当天开考后,小戴开始满卷子地找刚背过的必考题,然后根据熟悉程度和难度在题前面标上数字“1、2、3”,1是最容易的,3是准备瞎蒙的,2是中难题答多少算多少的。在满心欢喜地拿下“都是送分的题”后,小戴开始向难度2的题目冲锋,一路下来心里觉得正确率也有60%~70%;最后是准备瞎蒙的题。
创造力培养的前提是兴趣
主动和被动的差别是非常巨大的。

主动学习的人,大脑就像一个永动机,每天都在自己着迷的领域中思考,探索。每天都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的思维是连续的,甚至做梦都在想自己日间思考的问题。大脑永不下班,就像24小时都在营业的商店。

被动学习的人,他可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任务完成了,大脑对这一学科的思考到此为止。他的思维不连续,就像那些8小时营业的商店,下班了,关门。

一个24小时营业的大脑和一个8小时营业的大脑,同样是工作十年,差距会是巨大的。

而支撑一个人24小时工作的动力就是兴趣。没有发自内心的兴趣,是不可能如此投入工作的。因为对有兴趣的人来说,这种工作不是一种苦工,反而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会经常体验到“心流”的快乐。
适度超前的好处是什么?
孩子通过适度的超前,在起跑线上取得暂时性的领先或者胜任,哪怕最终被人超越,但在这个暂时领先或胜任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体验到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形成我是好学生的自信。哪怕将来遇到挫折,他也容易形成积极的归因,即这不是我能力的原因,而是我努力不够等客观原因。

另外一点,适度超前带来的暂时领先或者胜任,会减少老师有意无意地忽视、嘲讽、批评,增加老师的重视,表扬,肯定。
因此从这个角度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但是,抢跑要有度的问题,过犹不及。超前主要不是为了争第一,而是获得那种胜任感,就是我能掌握所学东西的那种自信感觉。跑得太早,劳而无功;跑得太快,超出孩子的能力,反而会适得其反。
什么是彗星天才?
我想用三个“度”来定义良好的思维习惯,简单说是:深度,广度,角度。。

·       所谓深度,就是喜欢钻研,探索欲强。。
·       所谓广度,就是兴趣广泛,求知欲强。。
·       所谓角度,就是思维灵活,创新意识强。。
种做法能帮孩子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客观上起到了“减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