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双秀谁入魔了:[转帖] 古典音乐基本知识(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2:58:46

[转帖]  古典音乐基本知识(五)

 IV.常用音乐名词浅释

套曲cycle 
一种由多乐章组合而成的大型器乐曲或声乐器 
  
组曲suite 
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器乐曲组成的乐曲 

奏鸣曲sonata 
指类似组曲的器乐合奏套曲.自海顿.莫扎特以后,其指由3-4个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套曲(钢琴奏鸣曲)或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小提琴奏鸣曲) 
  
交响曲symphony 
大型管弦乐套曲,通常含四个乐章.其乐章结构与独奏的奏鸣曲相同 
  
协奏曲concerto 
由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团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分独奏协奏曲、大协奏曲、小协奏曲等 
  
交响诗symphonic poem 
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 
  
音诗poeme 
单乐章管弦乐曲,与交响诗相类似 
  
序曲overture 
歌剧、清唱剧、舞剧、其它戏剧作品和声乐、器乐套曲的开始曲。十九世纪又出现独立的音乐会序曲 

前奏曲prelude 
带有即兴曲的性质、有独立的乐思、常放在具有严谨结构的乐曲或套曲之前作为序引的中、小型器乐曲。 
  
托卡塔toccata 
节奏紧凑、快速触键的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 
  
幻想曲fantasia 
形式自由,给人以即兴创作或自由幻想之感的器乐曲 
  
随想曲capriccio 
形式自由的赋格式的幻想曲,19世纪后是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性器乐曲 
  
狂想曲rhapsody 
始于19世纪初以民族或民间曲调为主要素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器乐幻想曲 
  
无词歌songs without 
抒情的小型器乐曲,有伴奏声部,旋律声部象歌曲样的钢琴曲。浪漫曲romance 
罗曼司,主要指具有抒情性的声乐曲和富有歌唱性的器乐曲 
  
叙事曲ballade 
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钢琴独奏曲 
  
夜曲nocturne 
流行于18世纪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常在夜间露天演奏 
  
小夜曲serenade 
晨歌的对称。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吟唱诗人在恋人窗前所唱的情歌 
  
谐谑曲scherzo 
诙谐曲。节奏强烈,速度较快、轻松活泼的三拍子器乐曲或声乐曲 
  
间奏曲intermezzo 
为歌剧或戏剧中的过场音乐或幕间曲;另一种为形式较自由篇幅较小的器乐曲 
  
赋格曲fugue 
拉丁文音译意为遁走。以复调手法写成的大型乐曲 
  
卡农canon 
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 
  
轮唱曲round 
用同度或八度卡农手法写成的声乐曲 
  
创意曲invention 
复调结构的钢琴小曲。类似前奏曲或小赋格曲。巴赫始用此名称 
  
练声曲vocalization 
没有歌词而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演唱的声乐练习曲 
  
回旋曲rondo 
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 
  
变奏曲variation 
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 
  
进行曲march 
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 
  
特性曲character piece 
指富于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的器乐小曲,主要是钢琴小曲 
  
晨歌alborada 
起源于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亚的田园风味乐曲 
  
田园曲pastorable 
原为欧洲16-17世纪一种乡村题材的戏剧表演,歌剧的前身之一。近代音乐中是模仿牧人所吹肖姆管曲调和圣诞吹奏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源于意大利。 
  
船歌barcarolle 
威尼斯船工所唱的歌曲以及模仿这种歌曲的声乐曲和器乐曲 
  
悲歌elegy 
表现哀伤情绪的声乐曲或器乐曲 
  
摇篮曲berceuse 
抒情声乐曲或器乐曲。描写摇篮摆动的节奏,近似船歌。嬉游曲divertimento 
18世纪欢娱宾客的一种器乐重奏组曲 
  
即兴曲impromptu 
偶发创作的抒情特性曲,19世纪成为器乐短曲曲名,形式类似歌曲 
  
无穷动perpetuum mobile 
从头至尾贯穿着急速节奏的乐曲 
  
小品bagatelle 
轻快,幽默的特性曲,常为钢琴小曲 
  
幽默曲humoreske 
富于幽默风趣或表现恬淡朴素、明朗愉快情致的器乐曲 
  
新事曲novellette 
始创于r.舒曼的一种钢琴特性曲 
  
演绎曲paraphrase 
14-16世纪教会音乐中的演绎曲是自由加工的素歌旋律。f.李斯特借用此名称称其为著名声乐曲和器乐曲,特别是为歌剧选曲所作的钢琴改编曲为演绎曲 
  
舞曲dance music 
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 
  
小步舞曲menuet 
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步极小而得名 
  
加沃特gavotte 
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中速、四拍子舞曲 
  
塔兰泰拉tarantella 
起源于意大利的速度迅急、情绪热烈的舞曲 
  
波尔卡polka 
起源于捷克的速度较快的二拍子舞曲 
  
华尔兹waltz 
圆舞曲。一种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三拍子舞曲。 
  
马祖卡mazurka 
起源于波兰民间的情绪活泼热烈的三拍子双人舞曲 。波罗乃兹polonaise 
波兰舞曲。起源于波兰民间的庄重,缓慢的三拍子舞曲 
  
哈巴涅拉habanera 
阿伐奈拉。由非洲黑人传入古巴的中速二拍子舞曲 
  
探戈tango 
起源非洲后传入阿根廷的中速、二拍子或四拍子的舞曲 
  
独唱solo 
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的演唱形式,有时也用人声伴唱 
  
齐唱unison 
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旋律的演唱形式 
  
重唱ensemble 
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演唱形式。按声部或人数分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 
  
领唱lead chorus 
由一人唱众人和的演唱形式 
  
合唱chorus 
两组以上的演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的演唱形式 
  
无伴奏合唱a cappella 
纯粹由人声演唱不用乐器伴奏的合唱形式 
  
合奏ensemble 
由多种乐器组成,常按乐器种类的不同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的演奏形式 
  
伴奏accompaniment 
由一件或多件乐器奏出,用以衬托主要的歌唱或器乐演奏部分。用以烘托舞蹈的器乐配乐也常称为伴奏 
  
独奏solo 
由一人演奏某一乐器,常用其它乐器或乐队伴奏 
  
齐奏unison 
两个以上的演奏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奏同一曲调 
  
室内乐chamber music 
通常指由少数人演奏,演唱的重奏曲、重唱曲。 
  
二重奏duet 
由两件乐器分奏两个声部的室内乐 
  
三重奏trio 
由三件乐器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三重奏string trio 
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钢琴三重奏piano trio 
由钢琴与另两件乐器(弦乐器或管乐器)演奏的室内乐 
  
四重奏quartet 
由四件乐器分奏四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由两个小提琴,一个中提琴、一个大提琴演奏的室内乐 
  
钢琴四重奏piano quartet 
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钢琴演奏的室内乐。波尔卡(Polka)
舞曲。较快的2/4拍子。十九世纪初发源于波希米亚。后来风行于全欧洲及美国。
在线欣赏:约翰·施特劳斯-《爆炸波尔卡》 

小夜曲(Serenade)
小夜曲历来是男子晚上在他情人的窗下唱的,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古典作曲家在写作小夜曲时,总是设法创造这种气氛。十八世纪用于晚会的小型乐队的作品。
在线欣赏:柴可夫斯基-《弦乐小夜曲》 小夜曲 

浪漫曲(Romanza)
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乐曲。十八世纪后半叶在法国民间、十九世纪中叶在俄国广泛流行。其歌曲的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较丰富;器乐曲旋律富于歌唱性,常由小提琴及管弦乐队演奏。
在线欣赏:舒曼-《浪漫曲》 

圆舞曲(Waltz)
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分快慢两种。十七、十八世纪在维也纳宫廷流行后,开始成为社交中的舞蹈。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现在通常所说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
在线欣赏: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小步舞曲(Minuet)
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十七、十八世纪常用于古钢琴组曲和管弦乐套曲中,速度稍快、有力;十九世纪出,小步舞曲曾构成交响曲、奏鸣套曲的第三乐章,后又被谐谑曲所代替。小步舞曲亦可作为单独的器乐曲,大多为三部曲式,其中段常用三声部写成,故称“三声中部”,并沿袭至今。 
在线欣赏:巴赫-《小步舞曲》 

进行曲(macrh)
主要指行军中所用的音乐。有些歌剧也采用进行曲来为舞台上的行列伴奏,有的戏剧配乐中也有进行曲,例如门德尔松的
《婚礼进行曲》。
在线欣赏:杰西尔的《玩具进行曲》 

诙谐曲(scherzo,意)
一译“谐谑曲”。器乐曲。快速,三拍子,节奏强烈,有惊奇、幻想等特点。舒伯特、布鲁克纳等人都有优秀的诙谐曲作品。十七、十八世纪时还流行一种声乐诙谐曲。 
在线欣赏:布鲁克纳的《第九交响乐-谐谑曲》。集腋曲(quodibet,字面意义为随心所欲 )
(1)一种即席演奏或记写成谱的乐曲,其中同时奏(唱)两个以上熟悉的曲调,应用于16,17世纪,特别在德国作曲家中。巴赫一家团聚时最爱作次游戏。
(2)集腋曲也可指自然串联起来的若干乐曲或歌曲。 


行板(Andante)
拍子中速的器乐曲。愿意为“进行”、“不行”。在这里为乐曲速度的指示词,后用为曲名。
在线欣赏:柴可夫斯基《如歌行板》 


嬉戏曲(badinerie)
18世纪作曲家用以指称一种两拍子的快速、活泼的乐章。
在线欣赏:巴赫的‘第二组曲’中的《嬉戏曲》


士兵舞曲(vebunk,匈)
18世纪匈牙利的军队舞曲。源于德文Werbung,意为“征集”。军人穿戎装,着马靴,聚众而舞,以作征兵的号召。当时匈牙利隶属于奥地利,人民备受兵役之苦,视当兵为畏途,故以这种方法来号召人们参军。后来此种舞曲被用在节日里当作喜庆音乐来演奏。乐曲开始于徐缓的引子,然后进入快速段落。
在线欣赏:李斯特的《第十二匈牙利狂想曲》


狂想曲(Rhapsody)
一种技术艰深具有史诗性的器乐曲。原为古希腊时期,由流浪艺人歌唱的民间叙事诗片段,十九世纪初形成器乐曲体裁。其特征富于民族特色或直接采用民间曲调,如李斯特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等。
在线欣赏:《西班牙狂想曲》片段-夏布里耶 


即兴曲(IMPROMPTU)
早期浪漫派作曲家称一种钢琴小曲为即兴曲,这种乐曲被认为有些即兴创作的性格,或有一种精美雅致的气质和漫不经心地随意而为的风度。
在线欣赏:克拉克的《小号即兴曲》


船歌(Barcarolle)
源出意大利文BARCA,意为“船”。是威尼斯船家之哥。常用6/8或12/8拍,其伴奏模拟小船荡漾。后则泛指按这一体裁写成的声乐或器乐曲。
在线欣赏:奥芬巴赫的‘霍夫曼的故事’中的《船歌》 


练习曲(STUDY 英,Etude)
用于提高乐器演奏技巧的乐曲。必具有一种技巧项目,如音阶、琵音、八度、双音、颤音等。克莱曼帝是近代写作练习曲的先驱人物。肖邦是音乐会练习曲的创始人。
在线欣赏:肖邦《E大调练习曲作品10第三号》


法兰多尔(farandole)
法国舞曲。始于古代,今仍流行于法国南部。舞时男女携手连成长队,表演各种复杂动作。领舞者肩头或腰间系一小鼓,左手击鼓,右手执管吹曲。乐曲6/8拍。
在线欣赏:比才的‘阿莱城的姑娘’中第二组曲《法兰多舞曲》 


霍塔(jota)
西班牙舞曲,发源于西班牙东北部阿拉贡省。快速,三拍子用吉他和响板伴奏。近代作曲家亦用于创作。如李斯特的《西班牙狂想曲》,格林卡的《阿拉贡霍塔》等。


寻求曲(Ricercare)
流行于十六、七世纪的一种器乐曲。常用于管风琴。自经文歌演变而来。是一种多主题乐曲,每一主题自成一段落,同时在全曲展开各种对位变化。


幻想曲(Fantasia)
发挥想象力而不遵循传统曲式的作品,即称为幻想曲。
特点:无舞曲形势或变奏,在用复调来发展主题时以想象力所创作的作品。具有即兴性质。在曲式上比奏鸣曲更为自由。作品可以根据一个或几个主题来创作。
在线欣赏:德彪西的《阿拉伯风格幻想曲第一首》 



序曲(Overture)
指在歌剧、清唱剧、戏剧配乐等的开场音乐。常作为单独的音乐会演奏。另外还有一种交响序曲,其为独立乐曲,不是作为开场音乐之用。十七世纪,序曲在意大利和法国得到发展。当时序曲曲式定为的快-慢-快的三段体,通称为“意大利序曲”。而曲式为慢-快-慢的序曲,则被称为“法国序曲”。 
在线欣赏:J.S巴赫的《第二组曲-序曲》奥特尔(ordre,法)
十八世纪古钢琴曲集的通称。法国作曲家科普兰开始引用。原文意为“次序”,其特点与组曲相似。

声乐套曲(Liederspiel)
在利德盛期确定下来的一种固定的歌曲套曲形式。套曲中的各首歌曲通过其内容和音乐风格而相互联系。

利德(Lied)
原文字面意义为“歌曲”。此词现已专用于舒伯特、舒曼、布拉姆斯、沃尔夫、施特劳斯等人的德国浪漫歌曲,不过自中世纪以来也用于比较广泛的意义。

叙事曲(ballade,法)
十三、十四世纪盛行于法国的一种歌曲,歌词通常分为三节,每节七行或八行,最后一行或二行是重复句。每节音乐用A、A、B的三段体,通常用复调写作。

康塔塔(Cantata) 
“康塔塔”来自意大利语“歌唱”一词,即歌唱的曲子。以咏叹调、宣叙调、二重唱和合唱组成,是一种为声乐家们、合唱队和乐器演奏家们的表演,以诗体故事为基础的作品。最早的康塔塔以情歌为主用于独唱或数字低音的伴奏。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卡里西米等人是康塔塔的先驱。十八世纪后期康塔塔指宗教的或世俗的合唱作品,但不一定包含独唱,以乐队伴奏,内容往往偏重于抒情,类似小型清唱剧。众赞歌(chorale)
基督教新教的赞歌马丁·路德(1438-1546)曾用为宗教改革的手段之一。他简化曲调,将歌词方言化。曲调主要采自民歌,有些出自路德之手。十七、十八世纪,以众赞歌为素材的管风琴曲与合唱曲大量产生。巴赫为不少众赞歌配以和声,至今仍被视为四部和声的典范。
在线欣赏:巴赫的《耶苏,人们仰望喜悦》片段 

赞美诗(Hymn 英)
基督教颂赞上帝的诗歌。均为教会中名家所作,它与《圣经》中的《诗篇》和《雅歌》有别。天主教赞美诗最早是用拉丁文,其多章节而曲调相同。现今保存的最早的赞美诗是出自米兰大主教安布罗斯(340-397)和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354-430)之手,名为《赞美颂》。一般的赞美诗皆作于五至十世纪。马丁·路德创新教,改赞美诗歌词为德文,用四声部合唱。十八世纪初,传入英国。今英国通行的赞美诗集有《牛津赞美诗集》等。
在线欣赏:《上帝和他坐在桌旁》 

赞美歌(Anthen)
以管风琴伴奏的合唱曲。由赞美诗发展而来。取《圣经》或其它教会文字为歌词。在基督教会中举行奉贤仪式或布道之后用英文唱歌。其中包含独唱的,称为“独唱赞美歌”;无独唱的,称为“合唱赞美歌”。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基督教新教的赞美歌相当于旧教中的经文歌。音乐史上写赞美歌的著名作曲家有伯德、普赛尔、韩德尔、韦斯利等。咏叹调(Aria)
以器乐伴奏的独唱曲或二重唱。出现于十七世纪初,是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声乐部分加入难度高的演唱技巧。由于追求结构上的高度完整,常忽略与剧情的关系,而单纯致力于音乐上的独立发挥。在声乐作品中常以宣叙调表明情节,咏叹调继其后,使表演者可以充分抒发情感,展现其演唱水准。巴赫、韩德尔、莫扎特等人的咏叹调则是声乐曲目中的珍品。

清唱剧(oratorio)
大型声乐曲。以宗教事迹或史诗为题材,由独唱、合唱与管弦乐队组成,在音乐厅或教堂内演奏,而不用布景、服装及身段表演。但最早(十六世纪中期)的清唱剧亦用布景与服装。清唱剧多由宣叙曲、咏叹调和合唱组成,而无对白和舞蹈。康塔塔与清唱剧很相似,但其篇幅较小。

卡巴莱塔(cabaletta 意)
简短的歌剧咏叹调。曲调与伴奏都比较简易,罗西尼常使用。十九世纪后期,威尔第等人常用为咏叹调的华彩结尾,拍子快速,用不断反复的定型节奏。

合唱(chorus)
即由一队歌唱者(男声或女声,或男女声兼有)来演唱一首歌曲。每个声部由数人同唱,与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和其它大型声乐作品中的独唱相对而言。
在线欣赏:电影《指环王》中的‘预言’、‘黑骑士’片段

歌剧(Opera)
歌剧台词全部或大部分用人演唱加上乐器伴揍的戏剧作品。现在各国通用的OPERA一字是原意大利语opera in musica的简称。17世纪的早期意大利歌剧叫作音乐故事、音乐戏剧或其它类似的名称。在17世纪的法国,严肃的歌剧称作配乐悲剧。
歌剧的种类有很多,如:谐歌剧、喜歌剧、正歌剧、轻歌剧等都属于歌剧范畴。 
在线欣赏:谱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选曲《晴朗的一天》-巧巧桑的咏叹调 

歌剧(opera)
意大利语“operainmusica”(音乐的作品)的简称。一般指以歌剧为主,以管弦乐队伴奏,有舞台布景、化装与舞蹈动作的戏剧。有时还加独白、对白等。歌剧是综合性艺术,包括音乐、戏剧、诗歌、舞蹈、舞台设计。化装、灯光等 多种艺术成分。近代的歌剧始于十七世纪初叶,后经长期发展而产生多种类型,如正歌剧、大歌剧、喜歌剧、轻歌剧、小歌剧、乐剧等。小歌剧(operetta)
又名轻歌剧(light opera)。原意为小型的歌剧,始于十九世纪,是一种含有序曲、歌曲、对白、舞蹈等的戏剧,其中音乐只起一种衬托气氛的作用。十九世纪,以写小歌剧着称的作曲家有奥芬巴赫、约翰.施特劳斯、沙利文。至二十世纪,小歌剧又常称为“音乐喜剧”(musicalcomedy)。

大歌剧(grandopera)
十九世纪盛行于法国的历史题材歌剧。不用说白,演出场面力求富丽豪华。梅耶贝尔、阿列维等人采用之。

喜歌剧(operabuffa)
十八世纪流行于意大利的歌剧体裁。与正歌剧相反,喜歌剧常以民间日常生活为题材,音乐活泼轻快,包含用于“干燥的宣叙调”演唱的说白。另有一种十九世纪流行于法国的喜歌剧(opera-comique),剧情诙谐,有说白,音乐多用通俗歌曲。如比才的《卡门》。

数码歌剧(numberopera)
以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芭蕾舞等连缀而成的歌剧。全剧包括若干分曲,每一分曲标有数码,故名。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叶的歌剧,多属这种类型。

美声唱法(belcanto)
声乐表演风格之一。十八世纪流行于意大利。演唱者追求音质的优美、自然与歌唱表演的华丽、辉煌,而忽视词意和感情等的表达。以运用美声唱法着称的作曲家有贝里尼、多尼采蒂、罗西尼等人。他们所作的歌剧常称为“美声歌剧”。

单调音乐(monophony)
复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单旋律的音乐。即不附带任何对位声部、衬托句及伴奏等,只有一条单纯的旋律线。古代音乐及大多数民歌,都是单调音乐。主调音乐(homophony)
复调音乐及单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以一个声部作旋律(曲调)进行,其余声部居于和声衬托的地位。欧洲十九世纪的音乐大多属于主调音乐范畴。

复调音乐(polyphony)
单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由两个以上各自独立而又根据和声法则同时进行的声部组成的音乐。其性质与“对位音乐”(counterpoint)基本相同。复调音乐属于古代(始于十三世纪)音乐范畴。

室内乐(Chamber music)
原指演奏于室内(不包括教堂、剧院、音乐厅)的乐曲。近代室内乐指乐曲的一个声部由一名演奏者担任演奏的乐器合奏曲。每个人所演奏的部分在乐曲中不分主次。室内乐常按演奏人数区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

标题音乐(programmemusic)
描述故事情节、文学意境、自然景象等的器乐曲。常有一个揭示乐曲内容的标题。此名为李斯特所提出,但实际上标题音乐早已存在,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即典型例子之一。标题音乐在十九世纪风靡一时,柏辽兹、李斯特、柴柯夫斯基、理查德德德.施特劳斯等人皆为著名的标题音乐作曲家。

交响曲(sinfonia)
实际含义要广的多。最早不过是指器乐曲,巴赫就曾用过此称。后来又指歌剧、康塔塔组曲的前奏曲或序曲。亚历山德罗·斯卡拉帝及其它作曲家的歌剧前面的所谓“意大利交响曲”包括三个小乐章(快-慢-快),这种布局对古典的形成起一定作用。

卡农(canon)
复调音乐的一种。愿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为另一声部所摹仿,即严格的摹仿对位。卡农出现于13、14世纪,后人常采用古典曲调作为卡农主题。
在线欣赏:帕赫贝尔的《卡农》 

赋格(FUGUE,法)
对位化音乐之一。由几个独立声部组合而成。先由一声部奏出主题,其它各声部先后作通篇的模仿。入题用主调,继起者用属调,第三个进入的声部又回到主调,如是反复变化以至曲终。各声部此起彼伏,犹如问答。赋格结构变化百出,故不能视为曲式之一。 

古典曲式(classic forms)
西方音乐史上古典时期通用的曲式。如变奏曲、组曲、奏鸣曲等几种曲式。
在线欣赏:J·S巴赫的‘第五组曲’中的《咏叹调》奏鸣曲式(Sonata Form)
是欧洲十八世纪下半叶以来,各种大型乐器体裁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曲式。大多数交响乐的第一乐章都运用“奏鸣曲式”写成,其结构大致如下:1.呈示部:在引子之后,往往出现两个性质不同的曲调,称为“主部主题”(又称“第一主题”)及“副部主题”(又称“第二主题”)两个主题之间富于对比性,如一个是雄壮的,另一个则是温柔的;一个是悲伤的另一个则是欢乐的;一个是粗犷、有力的,另一个则是优美、抒情的等等。它们有各种乐器重复地叙述,加强听者对主题的印象。副部主题的调性与主部主题不同,通常建立在主调的近关系调上或上下三度的关系调上。2.展开部:它和呈示部的各主题材料有密切关系,但可以作较大的调性转移及音形变化,好比一场动人的戏,音乐的力量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乐曲感情的高潮往往也是在这一部分。3.再现部:“再现”就是回到“呈示部”开始的音乐形象,它综合了前面主题对比与冲突,得到结论。再这里,副部与主部均在同一主调上出现。
在线欣赏:贝多芬-《悲怆奏鸣曲》 

回旋曲式(Rondo Form)
乐曲形式之一。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一圈人跳舞、唱歌,先有集体合唱(群舞),所唱的即是基本主题(称“主部”),接着是独唱(独舞),这部分由舞者轮流担任,音乐特色各不相同(称“第一插部”、“第二插部”)。回旋曲的主部至少需出现三次,它的结构式为:A+B+A+C+A……回旋曲式适宜表现活跃欢腾的情景,故奏鸣曲、重奏曲、交响曲、协奏曲等需以热烈气氛结束时,常用之于末乐章,如莫扎特《A大调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就是一个回旋曲式的乐章。
在线欣赏:《土耳其进行曲》 

变奏曲式(Variation Form)
乐曲形式之一,又称“主题与变奏”,它在音乐作品中广泛被运用。其原则为:先奏出一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继以一系列的主题变形(变奏)使主题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其结构为: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曲的主题可以取自民间音乐,可用作曲者本人旧作的片段,也可选取他人作品。变奏次数不定,少则三、四次,多则数十次。变奏的方式也不一定,可以改变旋律,可以变更和声,也可变换节奏、调式、调性及织体等。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变奏手法最为常见。
在线欣赏: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拉赫玛尼诺夫 

华彩乐段(Cadenza)
音乐术语。原指意大利正歌剧中咏叹调末尾处由独唱者即兴发挥的段落。后来在协奏曲乐章的末尾处也常用此种段落,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和乐器性能。这部分的演奏较自由,难度也较高,因而也较引人注目。华彩乐段最初由独奏者即兴创作,后来作曲者也开始写作。如莫扎特、贝多芬为自己的协奏曲写了一些华彩乐段,自门德尔松后,很多作曲家都自写华彩乐段,成为作品中的有机部分和有独立特点的段落。巴洛克(baroque)
原意为“怪诞”,现以成为说明17世纪和18世纪初期豪华的建筑风格的用语。音乐家借用此语概括地说明同一时期的音乐。这个时期音乐的特点就是,感情丰富、华丽而且是以严格的格式写就的。早期巴洛克时期的乐曲与晚期巴洛克时期的乐曲之间通常是有区别的。
在线欣赏:早期巴洛克音乐,威尔第的《茶花女》第三幕前奏曲
     晚期巴洛克音乐,亨德尔的‘烟火音乐’第三部分《和平》 

洛可可时期(roccocoperiod)
洛可可,原意为“贝壳形”。一种建筑与美术风格。其特点为崇尚华丽和纤巧。盛行于法王路易十五时期。音乐史上称1725-1775年间的音乐为洛可可音乐。这一时期上承巴洛克时期,下接古典时期。

洛可可音译自"Rococo"一词,多用来指起始于18世纪的一个欧洲艺术流派。音乐史上的洛可可时代起始于18世纪20年代,大约终止于18世纪70年代。因其历时较短,只能算是巴罗克时代与古典时代之间的过渡流派,故不称其为时代而只称为一种风格。洛可可艺术一改巴罗克风格的奢华与宏大,转而营造一种精巧典雅而实用的氛围。(我居住的青岛,有不少20世纪初德国人建造的建筑,仍然是洛可可风格)。

有时洛可可风格称为早期古典主义或先古典主义,其主要成就在一些室内乐体裁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库普兰的古钢琴小品,以及以C·P·E·巴赫为代表的情感风格, 以J·C·巴赫和博凯里尼为代表的华丽风格两派创作的许多室内乐,包括奏鸣曲,协奏曲,舞曲和许多早期交响曲。说到早期交响曲,这一时期最高成就的代表是以波希米亚作曲家斯塔米兹为首的的曼海姆乐派,他们创作的几百部早期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为古典时期的海顿(其实也是在早期交响曲发展的历程中跟着成长起来的,他所在的埃斯特哈齐乐团可与曼海姆媲美),贝多芬,莫扎特三位大师的交响曲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778年,曼海姆的领主迁都慕尼黑,该乐派宣告解散,为维也纳的三位大师腾出了展示才能的空间,维也纳从此才成为欧洲音乐的中心。考虑到这些,洛可可风格在音乐史上确实有其重要的价值.古典时期(calssic period)
通常指西方音乐史上巴赫到贝多芬前的一段时期(即十八世纪)。另一说自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初,即维也纳古典乐派活动的时期为古典时期。
在线欣赏:海顿的《88号交响曲》片段 

浪漫主义音乐(Romantical Music)
音乐派系之一,亦称“浪漫乐派”或“浪漫派音乐”。一般指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发始于德奥,后又波及整个欧洲各国的一种音乐新风格。这种新风格同时在其它文艺领域也有所反映,其内容大多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并通过生与死、孤独与爱情、热爱大自然等抒情题材,表达出知识分子阶层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渴求。浪漫派的音乐家一般偏重于幻想的题材与着重抒发主观的内心感受,因而抒发古典乐派某些形式的限制,使音乐创作得到了新的进展。 

民族乐派(National Music School)
亦称“国民乐派”。是指以民间音乐为素材,结合西欧作曲技法,创作出具有本国家、本民族精神及艺术特色的音乐作品的流派。民族乐派在俄国,以格林卡为先驱,随后有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廷等;民族乐派在东欧有捷克的斯美塔那及德沃夏克;十九世纪中叶,民族乐派在北欧的代表人物有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此外,匈牙利的巴托克、罗马尼亚的乔治·艾涅斯库等均为著名的民族乐派音乐家。 
在线欣赏:西贝柳斯-《芬兰颂》 片段 

强力集团(Themightyhandful)
又称“五人团”(Thefive)。指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五位代表人物,即居伊、巴拉基列夫、鲍罗廷、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由俄国音乐评论家斯塔索夫于1867年定名为“强力集团”。

表现派(expressionism)
二十世纪前期流行于欧洲的艺术流派之一。表现派音乐在德国表现绘画(其代表人物为诺尔德、基希纳、恩斯特)的影响下形成。与印象派音乐相反,其创作特点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内省,运用变化、夸张、象征等手法创作题材。表现派音乐的代表人物有勋博格、韦勃恩等。印象派(impressionism)
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期活跃于法国的艺术流派之一。其代表有画家莫奈、马奈、雷诺阿,作曲家德彪西等。德彪西在印象画派和魏尔伦、马拉美的印象派诗歌的影响下,开创音乐上的印象派。题材常取自诗情画意及自然景物等,以暗示替代陈述,以色彩替代力度,着意于表达感觉中的主观印象,并大量运用变和弦、平行和弦、全音音阶等。印象乐派之后起者有拉威尔、杜卡、鲁塞尔、迪利厄斯、法里雅、莱斯庇基等。
在线欣赏:德彪西《阿拉伯风格幻想曲第一首》 

真实主义(Verismo)
起源于19世纪晚期的一种艺术潮流,旨在生动而逼真地表现生活。在歌剧创作上导致音乐话剧式的艺术处理,为追求个别情节不惜牺牲结构的统一和有机的发展。最著名的例子有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1890),莱翁卡瓦洛的《丑角》(1892)
在线欣赏: 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片段

爵士音乐(jazz)
一种通俗音乐。二十世纪初在美国南部新奥尔良、圣刘易斯等城市开始流行,不久传入芝加哥、纽约,并即遍及全国。其前身为拉格泰姆。后来的爵士音乐包括勃鲁斯、比博普、摇摆曲等。节奏复杂,常用切分音。所用乐器小号、长号、单簧管、萨克斯管、钢琴、吉他、低音提琴、鼓等。乐师以黑人居多。爵士音乐的演奏风格可分为两派:  
1、“热派”,拍子急促热烈,旋律乐器常用作即兴演奏;  
2、“甜派”,拍子较徐缓,常运用自由节拍,抒情色彩较浓。

罗马奖(PrixdeRome)
法兰西学院于1803年设置的音乐奖。每年授奖一次。竞选者为巴黎音乐学院的作曲专业学生。获首奖(又称罗马大奖)者被保送至罗马学习四年,获次奖得金质奖章一枚。

柯立芝奖(Cooledge Prize)
美国钢琴家、作曲家柯立芝夫人(1864-1953)于1918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皮茨菲尔德城创设“伯克夏市内音乐节”,一年一度,设柯立芝奖奖励优秀市内乐作品。该音乐节后来迁至华盛顿举行。〖配器〗(orchestration)
作曲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指器乐合奏曲中各种乐器的配合。其内容要点为:  
1、各类乐器性能;  
2、各类乐器的音色对比与配合效果;  
3、乐曲原音响统一效果。  
配器除用于初始写作之外,亦常用于现成乐曲配器,如将钢琴曲、重奏曲等 改编为管弦乐曲。

〖十二音体系〗(tweleve-tonesystem,tweleve-notesystem)
现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勋博格于1921年创立。作曲家放弃传统的调式、调性与和声体制,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个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然后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现过,否则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贝尔格、韦勃恩(Webern,1883-1945)继承此法并有所发展。其它作曲家受此法影响者有达拉皮科拉、斯特拉文斯基、沃尔夫、布里顿、兴德米特、箫斯塔科维奇等。

〖音域〗(compass)
人声或乐器发声的音调广度,常以其高低两极音表示之。各种音域,其各局部的音质不相同,这种局部,称为音区(register),在人声则称为声区。

〖音程〗(intreval)
两乐音之间的音高差距。通常以自然音阶两音之间的音级数(包括边缘两极)作为音程的量度,如C-G,共五级。故称“五度”;G-B,共三级,故称“三度”。

〖音高〗(pitch)
乐音在音阶上的绝对高度。如C音、D音等。在物理上,音高决定于发音体的振动频率,如A4=440Hz,即高音部谱表第二间A音的振动为440赫兹(每秒钟振动440次)。在心理感觉上,音高之决定还稍受音的响度的影响。

〖音调〗(idiom)
某一时代、民族、地区、流派、作曲家特有的音乐风格。如言某民族或某的民歌音调。

〖音阶〗(scale)
音乐上所用的音,根据一定规律,在八度内按高低次序排列之,即成音阶。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皆有其独特的音阶。

〖调式〗(mode)
据以构成乐曲的基础音列。其中一音为中心音,其余各音与该中心音具有依存关系。如大调、小调等。调式的中心音称为“主调音”。以主调音的音高表示调式,谓之“调性”,如主调音为C的大调,其调性为C大调。乐曲之构成而无一定的调性基础者,谓之“无调性”;同时以两种调性为基础者,谓之“多重调性”。

〖和声〗(Harmoy)
不同高度的音乐同时发声,称之和声。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连接法则、和弦在乐曲上的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弦〗(Chord)
和声的结构单位。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成。三音叠置,既成三和弦;四音叠置,成七和弦;五音叠置,成九和弦。如C大调的主三和弦,由C、E、G三音组成;其属七和弦,由G、B、D、F四音组成。

〖神秘和弦〗(mysticchord)
斯克里亚宾首创的一种和弦,由四度叠置而成。其组成音按泛音列法则产生,例如:C3-F3#-B3b-E4-A4-D5-G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