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崎宗介似鸟:工程硕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3:48:59
编辑本段硕士学位分类
[1]学术型学位: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
专业型学位: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硕士、公共卫生硕士、体育硕士、工程硕士、会计专业硕士、临床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兽医硕士专业学位、集成电路工程硕士等等(注意:SAP工程硕士是一些学校同企业合办的,不再此列,具体详见中国研究生信息网专业硕士部分。)
编辑本段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目的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改变工科学位类型比较单一的状况,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特在我国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促进科教、教育、经济紧密结合,为我国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增强我国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由于2009年以前的学术型硕士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硕士研究生是学术型的课程但是大部分确是不读博士出去找工作,大部分的单位都反映学术型硕士专业技能太差,工程研究能力弱,又没有什么学术研究能力,学术研究型项目其实也只能由博士来做,而所谓的学术型硕士根本没有什么研究能力。教育部觉得形势严峻,作出硕士研究生主要面向应用的决定,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形势,并且从2010年开始减少学术型硕士,减少的名额用以增加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最终达到专业型:学术型=7:3,全日制专业型硕士重点培养工程创新研究能力,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而学术型硕士专门供给读完硕士后马上读博士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和准备当教师的人才做中间跳板用。
其中,2009全日制工程硕士属于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一种,从此参加一月份的全国统考通过的工程硕士是可以有“双证”待遇,接受全日制的培养,让工程硕士更上一个层次。
编辑本段工程硕士发展情况
为使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规范管理、稳步发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考核验收,已下发(1997)57号文批准全国70多所高校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就是其中的几所被批准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这些高校在加速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自己的核心专业研究领域,如国防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硕士(涵盖微电子和软件方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移动云计算软件工程硕士、武汉大学的水利水电工程硕士、华中科技大学的机械工程、工业工程硕士、沈阳建筑大学的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等都是在全国有名的专业。它们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形成各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多项具有理论价值和生产实践效益显著的研究成果。
2009年国家为了弥补学术型硕士实际操作能力差的特点,允许各学校培养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其中全日制工程硕士占了很大比例。与以往GCT在职工程硕士不同的是,全日制工程硕士进行全日制的培养,毕业可以领学历证和学位证,从此全日制工程硕士与全日制工学硕士地位平等。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每年会减少工学硕士而增加工程硕士,培养方面工程硕士比工学硕士要求有更多的实践经验,从而对学校的培养提出了挑战,因为这不同于GCT在职工程硕士,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要求学校有实践培养基地,对学校的教育经费和培养方式构成不小的挑战。
编辑本段2011年报考GCT工程硕士研究生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08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2007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能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报考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2]
编辑本段2010年报考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条件
与全日制学术型硕士报考要求相同,不要求有工作经验,本科应届毕业生可以报考。
编辑本段工程硕士考试方式和考试科目
GCT工程硕士考试方式和考试科目
参加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简称“GCT”),“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   工程硕士GCT考试用书
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国语运用能力测试(分为英语和日语)。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每部分为45分钟。 考生的“GCT-ME”成绩有效期暂定为一年。
专业课程考试: 专业课考试及综合面试。由各个院校自行出题和考核,着重考核考生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潜在素质、岗位经历和业绩。
全日制工程硕士考试方式和考试科目
与全日制学术型考试方式和考试科目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全日制工程硕士更加侧重应用能力。
编辑本段工程硕士考试方式
GCT工程硕士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工程硕士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第一阶段为全国的联考,所考科目的命题及阅卷工作委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统一组织;第二阶段为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的考试,第二阶段的考试工作须于2004年12月31日前全部结束。
第一阶段,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GCT"考试(考生取得的"GCT"成绩有效期暂定两年)。该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当年只可选择1个培养单位报考。各培养单位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报考本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GCT"成绩合格分数线。
第二阶段,考生持本人的"GCT"成绩,到所报考的院校申请参加学校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持有2003年"GCT"有效成绩的考生,可以此成绩向任一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申请报名参加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各培养单位根据考生的"GCT"成绩、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
全日制工程硕士考试方式
跟原来的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的招生流程一样,与学术型硕士分开报名、招生,参加一月份的全国统考。 报考GCT工程硕士研究生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07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2006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能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报考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编辑本段工程硕士相关问题
1、第一次国家统考未能通过,但又非常希望参加项目管理的课程学习怎么办?
各院校不同。有的院校可以先参加项目管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习,在学习期间通过国家入学考试就能转入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的学习,并且,大部分课程的学分获得承认,具体的政策请咨询相关院校。
2、工程硕士可以跨省就读吗?
可以,由于工程硕士不迁户口和档案,所以在全国哪里就读都可以。但是需要保证能够按时上课
3、学习期间是否转户口、个人档案?
学习期间不转个人档案、不迁户口关系。
4、全日制工程硕士跟GCT工程硕士一样吗?
不一样。全日制工程硕士是作为弥补学术型硕士的不足,取代学术型硕士而产生,有“双证”(毕业证、学位证)待遇,培养方面要求学校有实践培养基地,比原来的学术型硕士培养要“贵”,比GCT工程硕士要求有更多的培养时间且多个重要的研究生学历证书。
编辑本段GCT工程硕士学位问题
1、工程硕士 怎样才能取得学位
通过GCT考试和院校自行组织的考试,正式进入院校。
达到了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修满学分,课程考试合格。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论文从开题到答辩一般时间不少于1年半。但从入学开始到论文答辩最长不得超过5年。 颁发什么学位
国家承认的 正式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硕士学位证书是否对学生学习方式是全日制或者非全日制进行标注?
硕士学位证书作为表明持有人所达到的学术水平的证件,并不对其学习方式是全日制或者非全日制进行标注。 能否继续攻读博
可以。 能否跨专业报考
可以,但需单位证明(证明你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与你所报考的专业有相关性)。 学习年限
学制2—5年,一般课程学习约1-1.5年,毕业设计或论文约1- 1.5年。 工程硕士学费
学费由各院校自行确定,一般为2.5万元至4万元之间。其中包括课程费用和论文辅导费用。 软件工程硕士招考与录取
1、考攻读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考生的基本条件
(1)具有学士学位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包括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在职工作人员,原所学专业和年龄不限);
(2)较系统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或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2、入学考试
报考攻读软件工程硕士学位须参加入学考试。入学考试分全国联考和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考试两段进行。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其中外语和数学实行全国联考。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考试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重点是考核考生对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软件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录取
攻读软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录取工作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和确定。录取分数线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划定,录取人数由各培养单位根据社会需求和本单位的培养力量自主确定。录取名单及成绩送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备案。经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高等学校的招生方式,参照教高[2001]6号文件执行。是否参加全国入学联考,由学校自主确定。录取名单送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备案。 工程硕士和工学硕士的区别?
关键词:单证双证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它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招收对象、培养方式和知识结构与能力等方面,与工学硕士学位有不同的特点。自主工程硕士(即所谓单证)只有学位证没有学历证;而通过每年一月份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的工程硕士(即所谓双证),和工学硕士一样,有学历证和学位证。
编辑本段GCT考试常见问题解答
1.无学士学位能否报考:无学位,是指没有学士学位,以大学本科学历报考GCT的同学,没拿到学位原因无非是没过英语或者补考太多,也有因学习年限超过规定(自考一般要求4年毕业)丧失申请资格等等。无学位的劣势反映在GCT考试中,是面临录取比例的限制。 录取限额:每年招收无学位的考生不超过10%的限额(其他专业硕士限额不同),即如果某校招100名,那么其中无学位的同学只能招收10名。学校在录取时一般是把有学位和无学位分开从高到低录取的。
2.GCT成绩百分位:比如2005年GCT成绩为230分,它的百分位为72%,这表示在100名考生中,有72人的成绩比你低(不含缺考)。2005年报考工程硕士的共有67107人,GCT全国平均分为208.7(百分位50.7%),2004年GCT平均分为212(百分位50.7%),你可以通过百分位推算出自己的成绩在全国的位置。很多学校录取线一般都在30%以上(国家学位办2005年文件中规定高校如果招收百分位处于30%以下的考生必须出具书面说明)。 从近两年某高校无学位分数线来看(2004年210分,百分位为48%;2005年230分,百分位为72.3%),无学位与有学位(2004年190分,2005年190分)之间的分差(2004年20分,2005年40分)有逐渐扩大之势,而报考的人数也在增加(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统计,2005年全国共有21.7万余人报考法律硕士、教育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和高校教师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报名人数与去年相比增加近4万人。其中,报考人数最多的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达7.8万余人。首次启动的体育硕士、艺术硕士和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报名人数分别是2690人、4126人和1033人),因此没有学士学位的考友们至少要多考40分以上才有保障。(注:各专业硕士的百分位是分类别单列计算的)
3.GCT考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GCT考试考的是综合能力,靠死记硬背去准备是根本没用的,出题很灵活,题目本身不象考研那样难,但对时间和反应速度的要求远高于考研。 重点是快速反应能力,这是考试的关键所在。很多考生考试的感受是,就是觉得题目太多,做也做不完,感觉就像在抢着捡分,选一个答案就能拿两分。 多数考生感觉就是来不及做,其实GCT考的是做题的速度。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即使不复习,很多考生拿个300来分都没问题。对考生来说,关键是时间不够用。因此,某种意义上比全日制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残酷。所以辅导班显得越来越重要。
4.GCT复习备考的整体思路? (1)使用权威的复习参考资料是基础,如清华版、复旦版等教材。当然,有时间的话参加权威的考前辅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逻辑科目,一是以前没学过,二是这科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确实非常重要。 (2)不能轻视任何一科,也不必过分追求任何一科,复习备考时一定要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3)考前有针对性的训练是有必要的。必须限定时间作完题目,能否按时完成对考试的成败尤为重要。考前模拟实战训练非常重要,一定要控制在3小时内做完4科的模拟试题,从中把握考试的节奏,因为每个考生这4科的基础不一样,通过模拟训练,找出适合自己特点的答题顺序和时间分配方案,从而来确定自己现场考试的时间分配策略。 (4)同时特别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忽略考场中的科目顺序安排,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思考及心理特点安排好所答的科目顺利,而不至于上考场发懵。先做哪一科,后做哪一科应该有个策略上的考虑。极其重要的一点是,只要把握好考试时间的分布,合理分配时间,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就一定能有机会拿高分。2009年工程硕士报名条件、报考时间和考试大纲
编辑本段2010年有招收工程硕士资格的院校名单
院校名称所在省市院校名称所在省市
安徽大学安徽省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
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苏州大学江苏省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扬州大学江苏省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市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南昌大学江西省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市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
北京大学北京市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省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省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省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辽宁工业大学辽宁省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大连交通大学辽宁省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东北大学辽宁省
清华大学北京市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省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市辽宁科技大学辽宁省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省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沈阳工业大学辽宁省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辽宁省
华侨大学福建省沈阳化工学院辽宁省
福州大学福建省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沈阳理工大学辽宁省
厦门大学福建省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兰州大学甘肃省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中山大学广东省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汕头大学广东省宁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山东大学山东省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广州大学广东省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青岛大学山东省
暨南大学广东省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省
深圳大学广东省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
桂林工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省
贵州大学贵州省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省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省山西大学山西省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省太原科技大学山西省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省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中北大学山西省
河北大学河北省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省
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省长安大学陕西省
河北理工大学河北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省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河北省西安工程大学陕西省
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省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省
燕山大学河北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省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西北大学陕西省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
郑州大学河南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省上海大学上海市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东华大学上海市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省复旦大学上海市
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省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
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省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市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
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省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同济大学上海市
湖北大学湖北省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四川大学四川省
三峡大学湖北省西华大学四川省
武汉大学湖北省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
长江大学湖北省南开大学天津市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省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市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天津大学天津市
湖南大学湖南省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
南华大学湖南省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
湘潭大学湖南省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省石河子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南大学湖南省新疆农业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云南大学云南省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东北电力大学吉林省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宁波大学浙江省
吉林大学吉林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省温州医学院浙江省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省浙江大学浙江省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东南大学江苏省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
河海大学江苏省重庆交通学院重庆市
江南大学江苏省西南大学重庆市
江苏大学江苏省重庆大学重庆市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省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
南京大学江苏省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市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市济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