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小精灵日月莉拉:求心静的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0:30:03

心静方法

 

 

    现在的社会大环境和自身所处的工作小环境,都让人心生浮躁,难以宁静。
    物欲横流,沉渣泛起。急功近利,趋利避害。
    其实,从外界找原因,是一种逃避和推托之辞。都学过哲学,明白:决定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内因。人,亦然。
    只有从自身找原因,才能改变自己,改善自己;环境和外界,是客观而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
    从内心找原因,才可以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现在又有几个人重视这个问题,把这个当回事呢。在这种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下,自己似乎也对这个问题比较陌生和漠视了。但结果如何呢?是自己的内心日益浮躁,行为缺乏克制。

    在三年多前,我的夫人给我说过一句话:在关键时刻,决定一个人成败的,还是自己的素质啊。当时,给了我比较大的震撼,我一直不能相忘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是强调了自身素质的提升,自我境界的修炼。天天埋怨外界环境,牵绊于俗世的蝇营狗苟,是一种可悲的思想、行为和心态表现。总觉得一个人的发展,在现今社会,主要取决于社会背景、关系势力甚至机遇等,而把自身修为和努力放在次要的位置。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和危险的,导致了自己的消极、懈怠,影响了自己的进取意识和奋斗精神。
    我也一度受控于环境,丧失独立性和特性,而学着随波逐流,跟着忽悠折腾。结果,自己越来越轻浮,心态越来越纷乱。乱了心境,乱了行为,乱了工作,乱了生活。
    反思之下,不禁汗颜。汗涔涔,心慌慌。

 

    怎么样才能让工作和生活平静呢,怎么样才能安心呢?光想是没有用的。
    心静,有很多种方法。就像陶冶情操,有很多种方法。琴,棋,书,画,都很好。而我想到最便捷、最通常、最简易的两种方法是:读书和写作。

 

    昨晚看到一句话,很受触动:读书则生,不则入棺。
    我国近代文学家林琴南,自幼就十分刻苦,他曾在居室的墙上画了一口棺材,旁边写道:“读书则生,不则入棺。” 林琴南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著有《番庐文集》、《畏庐诗存》以及传奇、小说、笔记等,尤为一提的是,他靠旁人口述,用古文翻译了欧美等国小说一百七十余种,可谓著作等身,这些成就的取得,绝对是与他把坚定的读书理想融注于生命里的坚定信念分不开的。
    遍览大多成功人士,莫不是书海遨游、饱读诗书。书,不但给了他们乐趣,更是给了他们思想,给了他们智慧,甚至给了他们信念和不竭的进取动力。书就是知识和力量。忽视书的作用和威力,是现在很多人的通病,包括周围的很多人,也包括我自己。因为不读书,不但缺乏了知识,也丧失了内在支撑。更重要的,缺失了智慧源泉和处变不惊的平和心态。人际交往、沟通协调等社会上的立体知识固然重要,但无法代替书本上的平面知识。书中的世界,才有更多的平和与博大。
    所以,要想心静,要想改变自己,改善自己,首先就从读书开始吧。读文,读史,读诗,读故事。一篇一篇地读,一本一本地看,一点一点地咀嚼、消化、吸收,一点一点地感受、思索、写体会。
    读书则生,不则入棺。非常好。也想到另一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这个甚嚣尘上的时代和灯红酒绿的世界,读书不是一种迂腐和逃避,而是一种睿智和回归。我相信,是这样。
    腹有诗书气自华。远离恶俗,拒绝平庸,做一个沉静和睿智的人,做一个有涵养和有魅力的人,是我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此志不渝。

 

    至于写作,无需多言,不只是表达思想、记录心情,更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在写作中获得心灵的平静,善莫大焉。

 

 

 

 

 

  求心静的方法

  入静是一切修炼者大伤脑筋的问题。心不安,心不静,不会进入较高层次。

  但心静并不是目的,而仅仅是进入行观的手段。是观行照度的前提。

  佛门是采用了种种方便,费了极大的繁琐,目的仅是为了一个静字。这里面出来两个问题:

  其一,求静不能。

  其二,误以为求静是目的。

  先说其一。一般来说,佛门是采用如下手段求静:

    一、戒律。静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以戒求静。戒就是第二类手段。

    二、以打坐参禅求静。故知,打坐参禅也是二类手段。

    三、以遁入山林或闭关隔绝求静。故知遁入山林,闭关也属二类手段。

    四、以念佛敲木鱼,一念代万念求静。故知念佛也是二类。

    五、以布施行善求得心安,这是三类手段。

    六、以强调修德积德求得心安。三类手段。

    七、以念经为手段。二类。

  还有其它种种办法,比如不说话,不看书,不看报,不看电视等等。

  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求静,有成者少,但也都或多或少静了一些,仅仅是一些个静,而另一些仍不静。

  xx功法是如何求静?

  xx功法不求静。因为静是求不来的。恰恰相反,xx功法是求动。身动,心动,思动,意动,情动,想动。能动者皆让其动。原理是动极生静。

  静不可求,越求越不静。静只能生,由动生静。动极则静。身动极则倦。思动极则迟。意动极则乏。情动极则淡。想动极则空。而倦迟乏淡空则生静。

  例如,xx功法中天地大拜等108,身动极则倦。一遍遍看教材,思动极则迟。行九阴九阳,意动极则乏。听录音行功,情动极则淡。看了教材就会想,想动极则空。此为外动而渐渐形成内静。在此动之基础上,行观。进一步使眼空、想空、鼻空,从而步步趋近于静。

  观香、观印、观月调零、调灵渐渐强化至静。在现代物理学上,此法叫“阻尼”。

  据x功的学员和老师讲,他们都经受过黑屋训练。由此可知,xxx认识到静的重要性。并想了人造山洞的措施。

  入洞的学员中,有不少还是较为认真的。甚至几天不吃不喝。

  但为什么效果不大,甚至反效?

  第一,能量偏低,无法使孤明独照。

  第二,未进入倦乏淡迟空的地步就提前入洞。

  第三,最主要的是,未成瑜伽心。

  x功的理论,偏于“理性”而少于“神色”,这无形之中就使后天识意压迫先天本性。最后还落个“伪科学”的结局。莫不如当初就宣布我不是科学,高高挂起免战牌。这是放不下的体现。

  能量偏低进入黑洞,易形成“女巫”效应。意志不定者甚至在神经上会出麻烦。

  黑洞措施本来是很不错的,这是吸取藏密闭关法的经验。但藏密入黑洞者要经严格训练,没有一定的能量,绝对不准入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