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010动漫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核心价值体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1:44:02
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核心价值体系 篇名/书名: 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核心价值体系 作 者: 曹光章 合著者: 发布时间: 2007-05 发表或出版单位: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3期 学科分类: 文化史研究  关键词: 成果形式: 论文 PDF版全文: 获奖情况:   全文: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82页)。共同的思想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形成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的关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针对性。
        马克思曾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06页),“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表示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实际上是表示物为人而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39、326页,)。列宁也曾用“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53页)来表述事物的价值。价值观念则是人们对事物的价值的认识、评价和反映。事物为人而存在,这表明价值有鲜明的主体性,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因此,价值观的多元化现象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是社会的人,具有社会的和历史的具体规定性。任何个人总是从属于阶级、民族等一定的群体,一定的群体又从属于更高级的群体,如社会、人类等等。在存在着阶级冲突和阶级对立的社会中,那些与历史发展方向背离的阶级和群体必然被淘汰,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阶级和先进社会势力战胜落后的、反动的阶级和势力,使社会历史的主体趋向于历史的一元化。因此,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总会形成居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它就成为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核心价值体系居于社会文化的最深层次,成为这种社会文化的灵魂,在阶级被消灭的社会里,它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社会实践的共同的思想基础,起着整合全体社会成员朝向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21-22页)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先进组织,有着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就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产党人的精神要求和道德标准。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共产党人善于把最高纲领和具体历史任务统一起来,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统一起来,从而把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同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统一起来。正因为如此,他始终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整合起来,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并不断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爱国主义、优良作风、革命精神的思想理论宣传。正是这一共同理想和思想理论宣传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革命力量。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长期梦寐以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价值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共同纲领》提出新中国的任务是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为此要宣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开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公德教育。在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教育的过程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这些内容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对于整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各阶级的力量,推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起了积极作用。
        伴随着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奠基逐渐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剥削阶级被消灭,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取得统治地位,这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了长远的基础。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八大提出要建立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现代化的国防,基本上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提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共同理想。八大还特别强调民主和法制的价值,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任务。在这一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得到发扬、共产主义道德得到普及和提高,革命传统和理想教育广泛开展。这些内容都深化和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另一方面,在曲折探索时期,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中的一些失误,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受到消极影响。更为消极的影响是十年“文革”时期的社会大动乱。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几乎中断,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的价值遭受损害。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但是,党和人民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清集团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文化大革命整个过程的严重考验也证明,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都没有动摇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的立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马克思主义重新焕发出其理论价值,而不只是本本和教条;工作重心的转移,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确立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目标,使社会主义重新焕发其作为共同理想的价值。在十二大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确立为根本方向和发展道路,此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理解不断丰富和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着力培养“四有”新人,弘扬新时期创业精神。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着。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弱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由于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等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和细化,利益要求多样化,使得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价值观的多元化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主体意识成熟的标志,对于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主导作用的弱化,多元化价值观缺乏有效的整合,价值观多元化常常表现为剧烈的冲突。同时伴随着价值真空、价值错位、价值虚无等现象。这对于形成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对于形成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严峻的挑战。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概括正是对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步积淀而成的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继承和发展。从以上的历史分析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始终贯穿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程;改革创新正是当今世界潮流和科技趋势所昭示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既体现着以往道德建设的成果,又对当前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有着极强的针对性。
        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和认可的价值观,必须要有相应的社会基础。因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确立和巩固其在多元化价值观生态中的主导地位,必须首先在实践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经济、政治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实现社会正义和公平,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和接受的现实基础。在理论上,要针对思想领域的各种斗争,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着力研究和回答人们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统一人们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思想认识。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基础。在当前,现实经济生活和社会领域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已经消失,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可以通过政策、法律、制度的手段进行调整。在思想观念领域,最不和谐因素就是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攻击,它们试图采取种种手法消解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价值,取消其在社会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对这种价值观念的斗争必须给予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