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师徒四人故事:教师的批评与表扬艺术素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25:16

教师的批评与表扬艺术素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2101    更新时间:2008-4-12

教师的批评与表扬艺术素材

一、教师的批评艺术
天底下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这一点所有的老师都知道。但是,当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时,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坦白讲,批评总是不太受人欢迎的,没有一个人说,我最烦别人表扬,就是喜欢别人批评我。这不正常。在各行各业的人中,教师可以说是使用批评最频繁的人,因此,教师更应该认真研究批评艺术,使学生听了老师的批评以后,能够在“心中暗点头”,而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

案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次在校园里散步,发现一个叫王友的学生正在用土块砸一个比较弱小的同学,他马上制止了王友的行为,并且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发现王友已经在门口等候多时了。陶先生态度和蔼地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王友同学,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用怀疑地目光接过糖果时,陶先生又掏出了第二块糖,“这也是我奖给你的,因为当我要求你不要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敬我,谢谢你。”王友又不好意思地接过糖果。紧接着,陶先生又掏出了第三块糖果说:“我调查过了,你砸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你是在打抱不平。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王友被陶先生的言行感动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我不对!”陶先生满意地笑了,随即又掏出了第四块糖果:“为了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果奖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你可以走了。”然后,陶校长和善地摸摸王友同学的头,没再多说一句话,送他离开了校长室。
在这里,作为一校之长,陶行知先生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派头,也没有声嘶力竭地吼叫,更没有武断粗暴地拳脚相加,而是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尊重王友的人格和尊严,以诚相待,通过微小的四块糖果,以表扬的方式委婉地提出了批评的意见,这种独具匠心的批评艺术触动了王友,收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我想,在这个故事里,“四块糖果”固然重要,也很诱人,但是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作为一校之长、作为教育家的陶行知先生的那种高超的批评艺术。
我们都熟悉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笔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批评不是辱骂,不是讽刺挖苦,不是打击报复。批评的目的是为了终止一种错误倾向,改正一种错误行为,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为了做到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批评艺术,让我们教师的批评变得易于接受,甚至于可以说,让我们的批评变得可爱起来。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运用教学批评艺术呢?
1.“糖衣药片”和“顺耳忠言”
我们中国人有句俗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告戒人们要理智地对待别人的批评。我们说,这是从被批评者角度来说的。但是如果从批评者的角度来讲,我们是否一定要使良药变得越“苦口”越好?是否一定要把忠言变得越“逆耳”越佳呢?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他的专著中有这么一段话非常有启发意义:“制药厂已经把许多良药制成了糖衣片,许多过去极苦的、难吃的中药也加上了蜂蜜和香料。人们越来越欢迎甜口的良药。如果我们教育学生还停留在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的传统观念上,就落伍了,就不受欢迎了。”魏书生老师的话告诉我们一个非常直白的道理。要想纠正学生的缺点,要想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前提是,学生必须乐于接受我们的批评,乐于听取我们的忠言,乐于服用我们给他开出的药方。当然,“顺耳的忠言”和“甜口的药方”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例如,有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女同学,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她不爱参加体育锻炼,身体比较弱,而且比较孤傲,不善与同学交往。老师在与她交心的时候采用了“糖衣药片”。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你上课发言很积极,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在好几次文艺节目中,你都自告奋勇当节目主持人,镇定自若,风度幽雅。你还热心为集体做事,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欣赏你。如果你能够更加积极地锻炼身体,你一定会成为“三好学生”。如果你能够把自己的欢乐和忧愁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你一定会成为老师的骄傲。
委婉的语言,裹上糖衣的药片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2.无言的批评
在某些情况下,当学生的问题行为出现时,我们教师可以不必喋喋不休地讲很多很大的道理。我们自己带头做一下,可能就能达到批评教育的效果。
案例:有一天早上,高一(三)班数学老师去班里上课,发现几个同学正围在讲台边上争吵。老师一问,原来昨天傍晚值日生没有把教师里的垃圾收走。垃圾凌乱地堆在讲台边上。班里同学纷纷指责值日生。而值日生中也起了争执。那个说,“我昨天扫地了,就不用倒垃圾了。”那个说,“是我洒的水,我也干了,垃圾也不应该由我倒。”另一个说,“你们每次都让我倒垃圾,这次我就偏不倒。”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争执后,没有发怒,也没有说什么。她从门后拿出笤帚,把垃圾扫到铁簸箕里,准备倒出去。争执的同学突然都静下来了,他们开始纷纷抢着从老师手里接过铁簸箕,问题就这样解决了。班里的其他老师再也没有看到类似情况的发生。
在这个例子中,无声的行动胜过了烦琐的调解、劝说和批评。教师的举动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达到了。

3.现身说法
案例:有一段时间,初一(一)班的语文老师发现同学们迷上了折纸火箭。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到下课时间就忙忙碌碌,用作业纸折很多火箭,然后在教室内外射来射去。对这种现象,老师没有干涉。但是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在课后玩了。在课堂上,同学们也是见缝插针,当老师背过身去板书时,有胆儿大的同学就快速地用纸火箭攻击同学。老师转过身来,一切又都恢复正常,老师看到的只是同学们古怪的表情。语文老师意识到,是到了该管管的时候了。有一次,老师在板书时,一个同学在射火箭时不慎“走火”,将火箭射到了讲台上。这个同学吓得埋下了头,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语文老师转过身来,看到讲台上的火箭,又看到大家的表情,心理就明白了。(假如你是这个老师,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这个教师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找到了事件的元凶,但他没有点明。(一是“肇事者”本身紧张,表情不自然,二是许多同学在有意无意地瞟这个同学)老师弯腰捡起这只火箭,拆开看了看说:“一个就知道是个新手干的。大家知道为什么这只火箭会‘走火’吗?因为折得技术还不够高明。”所有同学都好奇地瞪大了眼睛。老师转向同学们:“哪位同学能够提供一张废纸?”前排一个同学马上递过来一张。老师用非常娴熟的手法折了一只火箭。向那个肇事者做了个手势,说,“还给你。”火箭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飘向这个同学,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老师及时平息了掌声,平静地说:“很奇怪是吧,其实很简单,我和大家一样大的时候,也非常喜欢这个游戏。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游戏,但是,有一点我和大家不一样,我从来不在课堂上玩它。玩一定要玩出水平,还要玩出味道。好,我们继续上课。”那堂课,同学们突然觉得老师好高大。从此,许多同学开始喜欢这个老师,上课玩火箭的事情也不再发生。
我们可以把这个教学场景看做是一个教学应变艺术的案例。但是,在赞叹教师教学机智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真品位一下他的批评艺术的运用。他首先把自己与学生拴在一条线上。“我也和大家一样喜欢玩火箭,而且是个高手。”但是他现身说法的目的却是告戒同学要注意时间和场合。他的批评不仅没有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且使很多同学开始崇拜他,表面看来他耽误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但是这种耽误是有价值的。
4.善用“润滑剂”
幽默被称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运用批评艺术的时候,适当地加点“润滑剂”,会让生涩的批评变得顺畅自然,容易为人所接受。鲁迅先生说话的时候风趣幽默,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也是别具一格。鲁迅先生在教书的时候,他的一个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谈情说爱上,荒废了学业。鲁迅先生送他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在扉页上,鲁迅先生用诗的格式写道:“请你从情人的怀抱里,暂时伸出一只手来,接受这干燥无味的《中国小说史略》。”
我们曾经讲过,幽默与其说是一种技巧,不如说是一种性格和修养。所以,幽默的教师能够在批评学生的时候适时适度地加入“润滑剂”,从而淡化批评中的火药味。这种幽默有时候不需要很复杂,也不需要喋喋不休地说很多话。比如说,有个老师在上课时发现有个男生把脚从鞋子里拿出来,晾在外边,旁边的同学受到臭味的袭击,又不好意思说,课堂氛围受到了影响。这个老师走到学生身边,趴到他耳朵边上悄悄说:“你的鞋真好看,但是,鞋里边的内容就不要拿出来展览了嘛!”这个同学马上知趣地把脚放了回去。
再如,一位教师在讲分子运动论时,发现一个学生在偷吃橘子,便故做惊讶地提问:“请同学们注意,教室里有股什么气味?”很快就有学生判断出是橘子气味,这位教师风趣地说:“你看,我刚讲过分子的扩散现象,不知哪位同学就开始忍不住要做实验了,有实验精神这很好,不过,象这样的实验,还是应该在课后进行。”学生都笑了,那个违纪学生也悄悄地收起了橘子。这位教师将批评教育与课堂知识结合得天衣无缝,既让大家对分子扩散现象加深了印象,又含蓄、温和地批评了违纪行为。像这样的批评,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又适当地照顾了同学的脸面,而且对增进师生关系很有帮助。
5.书信沟通,旁敲侧击
对于许多敏感的话题,教师如果无法通过语言与学生有效沟通,那么可以通过书信的形式来委婉地表达批评和责备的意味。魏书生老师就非常喜欢用书信的形式与学生交流,他的很多批评也是通过书信来完成的。例如,一次,魏老师发现班上两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开始出现早恋倾向,学习成绩在下滑。直接找他们谈话可能反倒使早恋倾向变成现实。因为现实生活中学生中间出现的早恋现象有相当一部分是教师逼出来的。魏老师经过认真思考,决定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他给两个学生分别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老家村子周围有一片果树园,寒去暑来,春华秋实。有一年秋末冬初,我突然惊奇地发现,有些就要落叶的树枝上竟然又开出了一簇簇小小的果花。不久花谢了,居然也结出了山楂般大小的果子。可惜没过几天,霜冻就来了,叶落尽了,小果实也烂掉了。后来,我才明白:不该开花的时候开花,不该结果的时候结果,是会受到自然规律惩罚的。这种自然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迪呢?老师的信引起了同学的深思,后来他们分头找到老师,表示要以学业为重,把感情的事先放在一边。
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没有歧视、挖苦,也没有斥责、辱骂,书信里充满了善意和温暖,相比而言,这样的批评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不像我们一般的高中老师,看到学生恋爱,一般只有“两招半”。第一招是“棒打鸳鸯两分离”,拆开,监控等等。最后可能导致距离产生美,两个人的心更近了。第二招是“不管不问”,出了问题自己负责。还有半招就是找到他们劝说,现在谈有点早,大学里漂亮姑娘帅小伙有的是,到时候再找也不迟,现在找了将来后悔。这都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
当然,在这里我们需要特别强调一点,旁敲侧击决不等同于“指桑骂槐”。以隐蔽的方式行讽刺挖苦之能事,只能败坏师生关系,降低教师威信。例如,有一次初三(二)班的几个同学因为办黑板报迟到了,数学老师已经开始讲课了。几个同学打了报告,站到讲台边上,等候老师发落。老师扫了一眼,看到迟到的大部分是平时学习不错的学生,只有一个学习很差的同学。老师说:“你们几个学习本来不错,但是怎么能和个别同学一样不务正业呢?长期下去,你们不也就成了差生了吗?以后这样的事情不准再发生,回去吧!”这句话在那位后进生听来,比直接批评他更让他难受。像这样恶毒的攻击是为人师者应当避免的。
6.批评要因人而异
教师在实施批评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和批评策略。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有的同学性格开朗,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不声不响,但批评刚一结束,转过身来,做个鬼脸,伸伸舌头,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但有的同学,被老师批评几句就大伤元气,好长时间心情都是灰色的。甚至一时想不开,从此走上“不归路”。大家在心理学上学过气质类型的问题,内心体验最深刻,最容易受伤害的当属抑郁质的学生。因此,在批评这些学生时一定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采用比较缓和的方式来进行。现在的学生一般在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很容易因为教师的讽刺挖苦觉得抬不起头来,出现过激行为。所以,教师在实施批评教育时首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谨慎为之。
7.批评艺术“十忌”
在实施批评教育时,有一些语言一般是不应该出现在学校生活中的。这些语言包括八类:①比较式,“你看看张三同学,看看人家,你再看看你,不觉得害羞!”“你和×××一样没有出息!”②挑战式,“我就不信我收拾不了你!看看到底是你厉害,还是我厉害!”③记帐式,“今天先放你一马,但我都记着,早晚跟你算帐!”④定论式,“你看看你,笨得出奇,还想考大学,我看你是没希望了,干脆回家养猪算了。”⑤挑拨式,“同学们,大家看看,他这是什么行为!”⑥挖苦式,“这几年你白活了!”比如,有一个老师就喜欢骂学生,“你肩膀上扛的就是一个猪脑袋”。⑦告状式,“走!到校长办公室去!”⑧驱逐式,“学校管不了你,回去叫你父母收拾你吧,赶快收拾行李回家!”。⑨揭短式,“你这样下去,早晚像你爸爸一样进监狱!”⑩人身攻击式,“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还好意思做在这里,脸皮比地皮还厚。”
8.讲求批评艺术≠“老好人”。
对于许多一贯喜欢捣乱,或者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在必要的时候需要来点下马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这样才能树立起教师的威仪。但是教师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注意自己所站的教育者的立场。
在天底下,没有任何一个老师敢于宣称:学生不是人。但是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真正地把学生当人看。特别是当教师讽刺挖苦,嘲笑奚落甚至辱骂殴打学生的时候。所以在这里我有这样一种感触。对于教师而言,掌握教学批评艺术非常重要,但是前提是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必须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借这个机会我也想发表一点题外话。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教师职业成为大众媒体非常关注的一个职业,教师的违规、违法行为不断被暴光,很多行为令人发指,严重影响了教师职业的形象。甚至社会上开始宣称,有三种人是危险人物:黑狗,白狼,眼镜蛇。非典的考验为医生职业正名,树立了光辉形象,而教师公众形象的改变需要包括我们在内的每一个教师通过实际行动去正名。
二、教师的表扬艺术(以前涉及到这样的案例,本部分简单讲解)
谈到教师表扬艺术的重要性,我国的特级教师,南昌第三中学的张富老师说:“我都50多岁的人了,早上上班去得早了一点,校长说:‘张老师,你今天来得这么早!’我听了心理非常受用,第二天早上可能会去得更早一点。我们都这么大年龄的人了,还这么喜欢听表扬的话,何况是十多岁的学生呢?”所以,表扬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而言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育案例,实际上有可能我们本人就是案例中的主角。什么案例呢?可能因为一个老师在某一个场景下表扬了我们,我们就觉得这个老师这么可爱,我们开始喜欢这个老师,并且越来越喜欢他的课,于是我们在这门课上的成绩就会提高,越提高我们就越有成就感,于是就进一步强化我们的自信。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因此我们说,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要知道,这常常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开始。但是,反过来说,是不是表扬越多越好呢?有的老师认为“油多了不坏菜”,多说好话总是没错的,所以就高帽子满天飞,结果产生了表扬的负效应。这是需要引起教师警惕的。那么,教师在运用表扬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窍门、哪些问题呢?
1.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表扬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说明为什么表扬他。以便他能够形成一种正确的归因,从而使被表扬的行为获得放大、延伸的效果。例如,如果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或者获得了明显进步,那么我们就要着重在这方面做文章,表扬他态度端正,刻苦努力。如果我们不断地表扬他:“你真聪明!”下一次又说,“你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同学!”久而久之,很可能使这个同学形成不恰当的自我评价。特别在学业紧张的高中时期,略微一松劲就可能急转直下,教师更应该谨慎表扬。
2.善于抓“闪光点”
这好象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去找闪光点,如何利用闪光点。(《山鹰起飞了》)一个期终考试三门不及格的学生,爱好写诗。班主任说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是杨老师抓住他写诗的特长大做文章,使他获得了强烈的成就感,自信心大增,最后成为起飞的山鹰。
3.把握时机
在教育过程中,有很多时机是稍纵即逝的。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教育时机,大做文章,有时候这将成为学生一生的转折点。
例如,有一个初三的学生非常迷恋电视,每天晚上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而且只要坐到电视前,就再也拖不动腿了。即使在学习非常紧张的时候还是管不住自己。所以,他经常完不成作业。本来挺聪明的学生,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有一次,数学老师找他谈了话,还狠狠地批评了他。他下决心今晚如果写不完作业就不看电视。可是作业才刚刚开始,邻居家电视连续剧的插曲又响起来了。他的心又浮躁了。后来他狠狠心拿起笔来写了一句话:“要是今晚还看电视,我就是一头猪。”他终于把作业做完了,而且做得还不错。第二天,数学老师检查作业,发现他做得特别好,就又跟他谈了一次心。问他这次为什么会完成得这么好。他低着头把当时的情况说了一下。结果数学老师竖起大拇指来喊了一声:“伟大的名言!”有了这样的意志力,你一定能成功。从今天起,你就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试上一个月,看看效果。结果,这个学生期末考试考了全班第二名。后来这个班里很长一段时间流行一句话:“我是一头猪!”
4.于平庸处寻找神奇
表扬学生,是对学生良好的行为表现和优秀的学业成绩给于好评和赞赏。那么,考试只得40分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他呢?他有没有资格获得表扬呢?我们看看张富老师是怎么做的。有一个初一的学生其他课程学习都还不错,但始终对英语学习不适应。甚至一度产生过放弃的想法。期中考试,这个学生英语考了40分。张富老师把这个学生叫到自己的办公室,翻开这个学生以往的成绩单说:“你看看,你上次的考试成绩是30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你居然提高了10分,要是按照这样的速度下去还了得!刚学英语,很多人都不适应,只要慢慢摸索,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你得为班里那些暂时落后的同学做个榜样,把他们带起来。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来找我。”这个学生被老师叫来,本来以为要挨整,结果一路咧着嘴儿回了教室。设想一下,如果老师把他叫来,说:“你看看你,上次30分,这次40分,老是在死水湾子里打转转,你说你有什么出息?!”你可以比较一下这两种处理方式。
5.可以尝试“背后表扬”
在学校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同学跟老师的心理距离比较远,甚至对老师有一些抵触情绪。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有的干脆就认为教师的表扬是“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采用“背后表扬”法。有意识地在其他同学面前,特别是与这些同学交往较多的同学面前表扬他们,当这些话传到他们耳朵里的时候,他们会突然感觉到老师其实没那么讨厌,他其实没有忘记我,他其实对我还是挺好的。借助这种迂回包抄的方法,可以逐渐拉近师生距离,为下一步的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思考案例:
1.班里领了一批封皮破损的书。发书时,课代表把一本好书悄悄留给了自己。有学生向你告了秘。可是等你去暗访时,却发现课代表已经得到消息,提前把书皮用刀子划破了,充当坏书。面对这样的状况,你会怎么办?
2.回忆最让自己难忘的表扬。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激励手段

 

   表扬与批评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强化孩子优秀品德的形成。在家教过程中,许多父母十分注意发挥表扬与批评的积极作用,取得了教子育女的良好效果。然而,有的父母却没有充分认识到表扬与批评对激励孩子成才的重要意义。不善于运用表扬与批评这一行之有效的家教手段,影响了对子女的教育质量。这里,我想就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供家长们参考。

一、表扬与批评要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有的父母对表扬与批评的真正意义不十分理解,要么不重视表扬与批评,要么对表扬与批评运用不当,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其实,表扬与批评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鼓励孩子发扬长处,督促孩子克服缺点,让孩子分清是非,辨明善恶,懂得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不正确的,从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有的父母对孩子进行批评自己的好恶为标准,比如孩子见到路人受伤,帮助送往医院,这本是助人为乐的好行为,父母不但不表扬,反而斥责孩子多管闲事;孩子要带着家里的劳动工具参加学交组织的集体劳动,这本是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的表现,父母不但不表扬,反而批评孩子是“傻瓜”、“胳膊肘往外扭”;还有的家长把孩子当作“出气筒”,借批评之机发泄自己的怨气。这些作法都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相反会在孩子的心理上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对孩子表扬与批评,要有时确的指导思想,要做到有利于孩子振奋精神,有利于孩子明确方向,有利于孩子的成功和进步。尤其是对孩子的批评,一定要有利于对孩子施加积极影响,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表扬与批评要实事求是

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评价要力求客观、公正,对是对,错是错,不夸大,不缩小。无论是表扬或批评,都要实事求是,注重实际效果。表扬不要过分,否则容易使孩子造成错觉,认为自己什么都好,滋长骄傲自满情绪绪,只爱听赞扬话,不愿听反面意见。长此下去,就会影响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

孩子有了缺点和错误,批评要及时,态度要恰当。但批评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成长情况,尊重孩子的人格;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恰如其分。不要抱着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对孩子无情地挖苦,甚至于打骂。过分严厉的训斥和一味的指责,超出孩子承受能力,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使孩子失去前进的勇气。一些孩子与家长情绪抵触,关系紧张,有的甚至离家出走,这与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教育态度和方法失当有直接关系。

三、表扬与批评要父母与孩子拥有良好的情感基础

有的父母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能够引起孩子内心的波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有的父母对孩子表扬与批评,孩子却无动于衷,甚至表示反感。究其原因,有父母表扬与批评的态度方法问题,也有孩子的认识的接受水平问题,但很大程度上涉及到父母与孩子的情感基础问题。如果父母与孩子情感相容,亲蜜无间,无论是表扬或批评,孩子都会认为这是父母以对自己的爱,是为了自己好,因而乐于接受;如果父母与孩子关系不融洽,存有情感障碍,即便是对父母的表扬,孩子也会听着不顺耳;对父母的批评,更会认为是在挑自己毛病,与自已过不去。这样,哪里还谈得上好的教育效果?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很好地爱孩子,多关心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四、表扬与批评要符合孩子的个性特点

父母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根据孩子的性格、志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等不同特点,采取最佳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施予表扬与批评。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和风细雨式的交谈;有的孩子以轻描淡写的批评当作耳旁风;有的孩子做了好事或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时,只要父母伸出大拇指,说上一声“好小子,真棒!”他就会高兴得不得了,就会加倍努力……所以表扬与批评要因人视情而异,做到“对症下药”。

五、坚持表扬为主的原则

成长中的孩子天真烂漫,他们渴望父母给予精神鼓励。父母要多看到他们的优点,坚持做到多表扬,少批评,不断强化他们进取向上的精神力量。对表现暂时差一些的孩子,父母更要注意多表扬,要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那怕是微小的一点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千方百计地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和立志向上的进取心。后进的孩子就像久旱不雨的禾苗,需要及时浇灌。父母在关键时刻一句恰如其分的表扬鼓励话,往往能够改变孩子的人生,这是家教实践所证实了的。
教师的批评与表扬艺术素材
2008-3-5 11:17:23 来源: 作者:
教师的批评与表扬艺术素材

一、教师的批评艺术
天底下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这一点所有的老师都知道。但是,当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时,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坦白讲,批评总是不太受人欢迎的,没有一个人说,我最烦别人表扬,就是喜欢别人批评我。这不正常。在各行各业的人中,教师可以说是使用批评最频繁的人,因此,教师更应该认真研究批评艺术,使学生听了老师的批评以后,能够在“心中暗点头”,而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

案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次在校园里散步,发现一个叫王友的学生正在用土块砸一个比较弱小的同学,他马上制止了王友的行为,并且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发现王友已经在门口等候多时了。陶先生态度和蔼地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王友同学,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用怀疑地目光接过糖果时,陶先生又掏出了第二块糖,“这也是我奖给你的,因为当我要求你不要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敬我,谢谢你。”王友又不好意思地接过糖果。紧接着,陶先生又掏出了第三块糖果说:“我调查过了,你砸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你是在打抱不平。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王友被陶先生的言行感动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我不对!”陶先生满意地笑了,随即又掏出了第四块糖果:“为了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果奖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你可以走了。”然后,陶校长和善地摸摸王友同学的头,没再多说一句话,送他离开了校长室。
在这里,作为一校之长,陶行知先生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派头,也没有声嘶力竭地吼叫,更没有武断粗暴地拳脚相加,而是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尊重王友的人格和尊严,以诚相待,通过微小的四块糖果,以表扬的方式委婉地提出了批评的意见,这种独具匠心的批评艺术触动了王友,收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我想,在这个故事里,“四块糖果”固然重要,也很诱人,但是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作为一校之长、作为教育家的陶行知先生的那种高超的批评艺术。
我们都熟悉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笔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批评不是辱骂,不是讽刺挖苦,不是打击报复。批评的目的是为了终止一种错误倾向,改正一种错误行为,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为了做到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批评艺术,让我们教师的批评变得易于接受,甚至于可以说,让我们的批评变得可爱起来。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运用教学批评艺术呢?
1.“糖衣药片”和“顺耳忠言”
我们中国人有句俗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告戒人们要理智地对待别人的批评。我们说,这是从被批评者角度来说的。但是如果从批评者的角度来讲,我们是否一定要使良药变得越“苦口”越好?是否一定要把忠言变得越“逆耳”越佳呢?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他的专著中有这么一段话非常有启发意义:“制药厂已经把许多良药制成了糖衣片,许多过去极苦的、难吃的中药也加上了蜂蜜和香料。人们越来越欢迎甜口的良药。如果我们教育学生还停留在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的传统观念上,就落伍了,就不受欢迎了。”魏书生老师的话告诉我们一个非常直白的道理。要想纠正学生的缺点,要想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前提是,学生必须乐于接受我们的批评,乐于听取我们的忠言,乐于服用我们给他开出的药方。当然,“顺耳的忠言”和“甜口的药方”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例如,有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女同学,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她不爱参加体育锻炼,身体比较弱,而且比较孤傲,不善与同学交往。老师在与她交心的时候采用了“糖衣药片”。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你上课发言很积极,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在好几次文艺节目中,你都自告奋勇当节目主持人,镇定自若,风度幽雅。你还热心为集体做事,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欣赏你。如果你能够更加积极地锻炼身体,你一定会成为“三好学生”。如果你能够把自己的欢乐和忧愁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你一定会成为老师的骄傲。
委婉的语言,裹上糖衣的药片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2.无言的批评
在某些情况下,当学生的问题行为出现时,我们教师可以不必喋喋不休地讲很多很大的道理。我们自己带头做一下,可能就能达到批评教育的效果。
案例:有一天早上,高一(三)班数学老师去班里上课,发现几个同学正围在讲台边上争吵。老师一问,原来昨天傍晚值日生没有把教师里的垃圾收走。垃圾凌乱地堆在讲台边上。班里同学纷纷指责值日生。而值日生中也起了争执。那个说,“我昨天扫地了,就不用倒垃圾了。”那个说,“是我洒的水,我也干了,垃圾也不应该由我倒。”另一个说,“你们每次都让我倒垃圾,这次我就偏不倒。”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争执后,没有发怒,也没有说什么。她从门后拿出笤帚,把垃圾扫到铁簸箕里,准备倒出去。争执的同学突然都静下来了,他们开始纷纷抢着从老师手里接过铁簸箕,问题就这样解决了。班里的其他老师再也没有看到类似情况的发生。
在这个例子中,无声的行动胜过了烦琐的调解、劝说和批评。教师的举动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达到了。

3.现身说法
案例:有一段时间,初一(一)班的语文老师发现同学们迷上了折纸火箭。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到下课时间就忙忙碌碌,用作业纸折很多火箭,然后在教室内外射来射去。对这种现象,老师没有干涉。但是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在课后玩了。在课堂上,同学们也是见缝插针,当老师背过身去板书时,有胆儿大的同学就快速地用纸火箭攻击同学。老师转过身来,一切又都恢复正常,老师看到的只是同学们古怪的表情。语文老师意识到,是到了该管管的时候了。有一次,老师在板书时,一个同学在射火箭时不慎“走火”,将火箭射到了讲台上。这个同学吓得埋下了头,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语文老师转过身来,看到讲台上的火箭,又看到大家的表情,心理就明白了。(假如你是这个老师,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这个教师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找到了事件的元凶,但他没有点明。(一是“肇事者”本身紧张,表情不自然,二是许多同学在有意无意地瞟这个同学)老师弯腰捡起这只火箭,拆开看了看说:“一个就知道是个新手干的。大家知道为什么这只火箭会‘走火’吗?因为折得技术还不够高明。”所有同学都好奇地瞪大了眼睛。老师转向同学们:“哪位同学能够提供一张废纸?”前排一个同学马上递过来一张。老师用非常娴熟的手法折了一只火箭。向那个肇事者做了个手势,说,“还给你。”火箭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飘向这个同学,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老师及时平息了掌声,平静地说:“很奇怪是吧,其实很简单,我和大家一样大的时候,也非常喜欢这个游戏。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游戏,但是,有一点我和大家不一样,我从来不在课堂上玩它。玩一定要玩出水平,还要玩出味道。好,我们继续上课。”那堂课,同学们突然觉得老师好高大。从此,许多同学开始喜欢这个老师,上课玩火箭的事情也不再发生。
我们可以把这个教学场景看做是一个教学应变艺术的案例。但是,在赞叹教师教学机智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真品位一下他的批评艺术的运用。他首先把自己与学生拴在一条线上。“我也和大家一样喜欢玩火箭,而且是个高手。”但是他现身说法的目的却是告戒同学要注意时间和场合。他的批评不仅没有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且使很多同学开始崇拜他,表面看来他耽误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但是这种耽误是有价值的。
4.善用“润滑剂”
幽默被称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运用批评艺术的时候,适当地加点“润滑剂”,会让生涩的批评变得顺畅自然,容易为人所接受。鲁迅先生说话的时候风趣幽默,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也是别具一格。鲁迅先生在教书的时候,他的一个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谈情说爱上,荒废了学业。鲁迅先生送他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在扉页上,鲁迅先生用诗的格式写道:“请你从情人的怀抱里,暂时伸出一只手来,接受这干燥无味的《中国小说史略》。”
我们曾经讲过,幽默与其说是一种技巧,不如说是一种性格和修养。所以,幽默的教师能够在批评学生的时候适时适度地加入“润滑剂”,从而淡化批评中的火药味。这种幽默有时候不需要很复杂,也不需要喋喋不休地说很多话。比如说,有个老师在上课时发现有个男生把脚从鞋子里拿出来,晾在外边,旁边的同学受到臭味的袭击,又不好意思说,课堂氛围受到了影响。这个老师走到学生身边,趴到他耳朵边上悄悄说:“你的鞋真好看,但是,鞋里边的内容就不要拿出来展览了嘛!”这个同学马上知趣地把脚放了回去。
再如,一位教师在讲分子运动论时,发现一个学生在偷吃橘子,便故做惊讶地提问:“请同学们注意,教室里有股什么气味?”很快就有学生判断出是橘子气味,这位教师风趣地说:“你看,我刚讲过分子的扩散现象,不知哪位同学就开始忍不住要做实验了,有实验精神这很好,不过,象这样的实验,还是应该在课后进行。”学生都笑了,那个违纪学生也悄悄地收起了橘子。这位教师将批评教育与课堂知识结合得天衣无缝,既让大家对分子扩散现象加深了印象,又含蓄、温和地批评了违纪行为。像这样的批评,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又适当地照顾了同学的脸面,而且对增进师生关系很有帮助。
5.书信沟通,旁敲侧击
对于许多敏感的话题,教师如果无法通过语言与学生有效沟通,那么可以通过书信的形式来委婉地表达批评和责备的意味。魏书生老师就非常喜欢用书信的形式与学生交流,他的很多批评也是通过书信来完成的。例如,一次,魏老师发现班上两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开始出现早恋倾向,学习成绩在下滑。直接找他们谈话可能反倒使早恋倾向变成现实。因为现实生活中学生中间出现的早恋现象有相当一部分是教师逼出来的。魏老师经过认真思考,决定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他给两个学生分别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老家村子周围有一片果树园,寒去暑来,春华秋实。有一年秋末冬初,我突然惊奇地发现,有些就要落叶的树枝上竟然又开出了一簇簇小小的果花。不久花谢了,居然也结出了山楂般大小的果子。可惜没过几天,霜冻就来了,叶落尽了,小果实也烂掉了。后来,我才明白:不该开花的时候开花,不该结果的时候结果,是会受到自然规律惩罚的。这种自然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迪呢?老师的信引起了同学的深思,后来他们分头找到老师,表示要以学业为重,把感情的事先放在一边。
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没有歧视、挖苦,也没有斥责、辱骂,书信里充满了善意和温暖,相比而言,这样的批评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不像我们一般的高中老师,看到学生恋爱,一般只有“两招半”。第一招是“棒打鸳鸯两分离”,拆开,监控等等。最后可能导致距离产生美,两个人的心更近了。第二招是“不管不问”,出了问题自己负责。还有半招就是找到他们劝说,现在谈有点早,大学里漂亮姑娘帅小伙有的是,到时候再找也不迟,现在找了将来后悔。这都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
当然,在这里我们需要特别强调一点,旁敲侧击决不等同于“指桑骂槐”。以隐蔽的方式行讽刺挖苦之能事,只能败坏师生关系,降低教师威信。例如,有一次初三(二)班的几个同学因为办黑板报迟到了,数学老师已经开始讲课了。几个同学打了报告,站到讲台边上,等候老师发落。老师扫了一眼,看到迟到的大部分是平时学习不错的学生,只有一个学习很差的同学。老师说:“你们几个学习本来不错,但是怎么能和个别同学一样不务正业呢?长期下去,你们不也就成了差生了吗?以后这样的事情不准再发生,回去吧!”这句话在那位后进生听来,比直接批评他更让他难受。像这样恶毒的攻击是为人师者应当避免的。
6.批评要因人而异
教师在实施批评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和批评策略。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有的同学性格开朗,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不声不响,但批评刚一结束,转过身来,做个鬼脸,伸伸舌头,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但有的同学,被老师批评几句就大伤元气,好长时间心情都是灰色的。甚至一时想不开,从此走上“不归路”。大家在心理学上学过气质类型的问题,内心体验最深刻,最容易受伤害的当属抑郁质的学生。因此,在批评这些学生时一定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采用比较缓和的方式来进行。现在的学生一般在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很容易因为教师的讽刺挖苦觉得抬不起头来,出现过激行为。所以,教师在实施批评教育时首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谨慎为之。
7.批评艺术“十忌”
在实施批评教育时,有一些语言一般是不应该出现在学校生活中的。这些语言包括八类:①比较式,“你看看张三同学,看看人家,你再看看你,不觉得害羞!”“你和×××一样没有出息!”②挑战式,“我就不信我收拾不了你!看看到底是你厉害,还是我厉害!”③记帐式,“今天先放你一马,但我都记着,早晚跟你算帐!”④定论式,“你看看你,笨得出奇,还想考大学,我看你是没希望了,干脆回家养猪算了。”⑤挑拨式,“同学们,大家看看,他这是什么行为!”⑥挖苦式,“这几年你白活了!”比如,有一个老师就喜欢骂学生,“你肩膀上扛的就是一个猪脑袋”。⑦告状式,“走!到校长办公室去!”⑧驱逐式,“学校管不了你,回去叫你父母收拾你吧,赶快收拾行李回家!”。⑨揭短式,“你这样下去,早晚像你爸爸一样进监狱!”⑩人身攻击式,“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还好意思做在这里,脸皮比地皮还厚。”
8.讲求批评艺术≠“老好人”。
对于许多一贯喜欢捣乱,或者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在必要的时候需要来点下马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这样才能树立起教师的威仪。但是教师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注意自己所站的教育者的立场。
在天底下,没有任何一个老师敢于宣称:学生不是人。但是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真正地把学生当人看。特别是当教师讽刺挖苦,嘲笑奚落甚至辱骂殴打学生的时候。所以在这里我有这样一种感触。对于教师而言,掌握教学批评艺术非常重要,但是前提是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必须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借这个机会我也想发表一点题外话。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教师职业成为大众媒体非常关注的一个职业,教师的违规、违法行为不断被暴光,很多行为令人发指,严重影响了教师职业的形象。甚至社会上开始宣称,有三种人是危险人物:黑狗,白狼,眼镜蛇。非典的考验为医生职业正名,树立了光辉形象,而教师公众形象的改变需要包括我们在内的每一个教师通过实际行动去正名。
二、教师的表扬艺术(以前涉及到这样的案例,本部分简单讲解)
谈到教师表扬艺术的重要性,我国的特级教师,南昌第三中学的张富老师说:“我都50多岁的人了,早上上班去得早了一点,校长说:‘张老师,你今天来得这么早!’我听了心理非常受用,第二天早上可能会去得更早一点。我们都这么大年龄的人了,还这么喜欢听表扬的话,何况是十多岁的学生呢?”所以,表扬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而言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育案例,实际上有可能我们本人就是案例中的主角。什么案例呢?可能因为一个老师在某一个场景下表扬了我们,我们就觉得这个老师这么可爱,我们开始喜欢这个老师,并且越来越喜欢他的课,于是我们在这门课上的成绩就会提高,越提高我们就越有成就感,于是就进一步强化我们的自信。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因此我们说,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要知道,这常常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开始。但是,反过来说,是不是表扬越多越好呢?有的老师认为“油多了不坏菜”,多说好话总是没错的,所以就高帽子满天飞,结果产生了表扬的负效应。这是需要引起教师警惕的。那么,教师在运用表扬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窍门、哪些问题呢?
1.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表扬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说明为什么表扬他。以便他能够形成一种正确的归因,从而使被表扬的行为获得放大、延伸的效果。例如,如果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或者获得了明显进步,那么我们就要着重在这方面做文章,表扬他态度端正,刻苦努力。如果我们不断地表扬他:“你真聪明!”下一次又说,“你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同学!”久而久之,很可能使这个同学形成不恰当的自我评价。特别在学业紧张的高中时期,略微一松劲就可能急转直下,教师更应该谨慎表扬。
2.善于抓“闪光点”
这好象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去找闪光点,如何利用闪光点。(《山鹰起飞了》)一个期终考试三门不及格的学生,爱好写诗。班主任说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是杨老师抓住他写诗的特长大做文章,使他获得了强烈的成就感,自信心大增,最后成为起飞的山鹰。
3.把握时机
在教育过程中,有很多时机是稍纵即逝的。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教育时机,大做文章,有时候这将成为学生一生的转折点。
例如,有一个初三的学生非常迷恋电视,每天晚上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而且只要坐到电视前,就再也拖不动腿了。即使在学习非常紧张的时候还是管不住自己。所以,他经常完不成作业。本来挺聪明的学生,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有一次,数学老师找他谈了话,还狠狠地批评了他。他下决心今晚如果写不完作业就不看电视。可是作业才刚刚开始,邻居家电视连续剧的插曲又响起来了。他的心又浮躁了。后来他狠狠心拿起笔来写了一句话:“要是今晚还看电视,我就是一头猪。”他终于把作业做完了,而且做得还不错。第二天,数学老师检查作业,发现他做得特别好,就又跟他谈了一次心。问他这次为什么会完成得这么好。他低着头把当时的情况说了一下。结果数学老师竖起大拇指来喊了一声:“伟大的名言!”有了这样的意志力,你一定能成功。从今天起,你就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试上一个月,看看效果。结果,这个学生期末考试考了全班第二名。后来这个班里很长一段时间流行一句话:“我是一头猪!”
4.于平庸处寻找神奇
表扬学生,是对学生良好的行为表现和优秀的学业成绩给于好评和赞赏。那么,考试只得40分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他呢?他有没有资格获得表扬呢?我们看看张富老师是怎么做的。有一个初一的学生其他课程学习都还不错,但始终对英语学习不适应。甚至一度产生过放弃的想法。期中考试,这个学生英语考了40分。张富老师把这个学生叫到自己的办公室,翻开这个学生以往的成绩单说:“你看看,你上次的考试成绩是30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你居然提高了10分,要是按照这样的速度下去还了得!刚学英语,很多人都不适应,只要慢慢摸索,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你得为班里那些暂时落后的同学做个榜样,把他们带起来。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来找我。”这个学生被老师叫来,本来以为要挨整,结果一路咧着嘴儿回了教室。设想一下,如果老师把他叫来,说:“你看看你,上次30分,这次40分,老是在死水湾子里打转转,你说你有什么出息?!”你可以比较一下这两种处理方式。
5.可以尝试“背后表扬”
在学校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同学跟老师的心理距离比较远,甚至对老师有一些抵触情绪。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有的干脆就认为教师的表扬是“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采用“背后表扬”法。有意识地在其他同学面前,特别是与这些同学交往较多的同学面前表扬他们,当这些话传到他们耳朵里的时候,他们会突然感觉到老师其实没那么讨厌,他其实没有忘记我,他其实对我还是挺好的。借助这种迂回包抄的方法,可以逐渐拉近师生距离,为下一步的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思考案例:
1.班里领了一批封皮破损的书。发书时,课代表把一本好书悄悄留给了自己。有学生向你告了秘。可是等你去暗访时,却发现课代表已经得到消息,提前把书皮用刀子划破了,充当坏书。面对这样的状况,你会怎么办?
2.回忆最让自己难忘的表扬。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激励手段

 

   表扬与批评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强化孩子优秀品德的形成。在家教过程中,许多父母十分注意发挥表扬与批评的积极作用,取得了教子育女的良好效果。然而,有的父母却没有充分认识到表扬与批评对激励孩子成才的重要意义。不善于运用表扬与批评这一行之有效的家教手段,影响了对子女的教育质量。这里,我想就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供家长们参考。

一、表扬与批评要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有的父母对表扬与批评的真正意义不十分理解,要么不重视表扬与批评,要么对表扬与批评运用不当,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其实,表扬与批评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鼓励孩子发扬长处,督促孩子克服缺点,让孩子分清是非,辨明善恶,懂得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不正确的,从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有的父母对孩子进行批评自己的好恶为标准,比如孩子见到路人受伤,帮助送往医院,这本是助人为乐的好行为,父母不但不表扬,反而斥责孩子多管闲事;孩子要带着家里的劳动工具参加学交组织的集体劳动,这本是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的表现,父母不但不表扬,反而批评孩子是“傻瓜”、“胳膊肘往外扭”;还有的家长把孩子当作“出气筒”,借批评之机发泄自己的怨气。这些作法都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相反会在孩子的心理上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对孩子表扬与批评,要有时确的指导思想,要做到有利于孩子振奋精神,有利于孩子明确方向,有利于孩子的成功和进步。尤其是对孩子的批评,一定要有利于对孩子施加积极影响,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表扬与批评要实事求是

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评价要力求客观、公正,对是对,错是错,不夸大,不缩小。无论是表扬或批评,都要实事求是,注重实际效果。表扬不要过分,否则容易使孩子造成错觉,认为自己什么都好,滋长骄傲自满情绪绪,只爱听赞扬话,不愿听反面意见。长此下去,就会影响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

孩子有了缺点和错误,批评要及时,态度要恰当。但批评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成长情况,尊重孩子的人格;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恰如其分。不要抱着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对孩子无情地挖苦,甚至于打骂。过分严厉的训斥和一味的指责,超出孩子承受能力,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使孩子失去前进的勇气。一些孩子与家长情绪抵触,关系紧张,有的甚至离家出走,这与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教育态度和方法失当有直接关系。

三、表扬与批评要父母与孩子拥有良好的情感基础

有的父母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能够引起孩子内心的波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有的父母对孩子表扬与批评,孩子却无动于衷,甚至表示反感。究其原因,有父母表扬与批评的态度方法问题,也有孩子的认识的接受水平问题,但很大程度上涉及到父母与孩子的情感基础问题。如果父母与孩子情感相容,亲蜜无间,无论是表扬或批评,孩子都会认为这是父母以对自己的爱,是为了自己好,因而乐于接受;如果父母与孩子关系不融洽,存有情感障碍,即便是对父母的表扬,孩子也会听着不顺耳;对父母的批评,更会认为是在挑自己毛病,与自已过不去。这样,哪里还谈得上好的教育效果?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很好地爱孩子,多关心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四、表扬与批评要符合孩子的个性特点

父母对孩子进行表扬与批评,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根据孩子的性格、志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等不同特点,采取最佳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施予表扬与批评。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和风细雨式的交谈;有的孩子以轻描淡写的批评当作耳旁风;有的孩子做了好事或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时,只要父母伸出大拇指,说上一声“好小子,真棒!”他就会高兴得不得了,就会加倍努力……所以表扬与批评要因人视情而异,做到“对症下药”。

五、坚持表扬为主的原则

成长中的孩子天真烂漫,他们渴望父母给予精神鼓励。父母要多看到他们的优点,坚持做到多表扬,少批评,不断强化他们进取向上的精神力量。对表现暂时差一些的孩子,父母更要注意多表扬,要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那怕是微小的一点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千方百计地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和立志向上的进取心。后进的孩子就像久旱不雨的禾苗,需要及时浇灌。父母在关键时刻一句恰如其分的表扬鼓励话,往往能够改变孩子的人生,这是家教实践所证实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