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白雅萍那集被轮:老上海的痕迹(六十七,外滩源(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3:39:47

老上海的痕迹(六十七,外滩源(下))  

2011-01-24 17:53:3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长篇纪实】

老上海的痕迹

六十七,外滩源(下)

到了外滩的北端,外白渡桥下;自从拆了闸桥就是不一样,外滩33号的围墙就凸显在我们的眼前,神秘的围墙会使我们激发起无限的想象,就在这里面;老上海外滩的起源地现在到底还存在些什么呢?

神秘的围墙

  

黑黑的铁门,加上欧式的立柱,给人一个神秘的感觉;

围墙上的雕塑

 

四个地标性建筑第一位就数英国总领事馆,就在外滩33号里;

外滩33号

 

 

有幸它还在,而且经过修缮,162年前的老建筑焕发了青春。这就对味道了,外滩的二层建筑绝对是不起眼的,就因为是老房子;就因为它是外滩的发源地,所以现在这样举足轻重,今后一样会辉煌,因为盛世的人们更不会忘记过去。

原英国领事馆

 

 

从老照片来看是二幢房子连在一起的,留下来的也是这样,这是为什么?我问了警卫;原来一边是领事馆,另一边是官邸,当中还有一个天桥。

能进去看看有多好!拍照也弄惯了,能进的总要试一试,当然不要坏了人家的规矩,我还进去了。这哪能放过?拍几张好一点的;

原英国领事馆

  

正面看,好漂亮哦!这是领事馆部分。

什么?这是不是新建的?

是老的!门口有牌牌的,建于1872年,当然1849年首次建的领事馆已经被大火烧了。

(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说明;上海海关(北关)首建于1845年,比英国总领事馆首建早4年,此时外滩还没有什么好房子。)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看;

原英国领事馆

 

美丽的画面为领事馆增色不少,显得更气派。

原英国领事馆(局部)

 

雅雅的局部同样引人入胜,像这样的建筑作为外滩的起源真的不错。除了领事馆外,1884年在它的北面又建了官邸;

原英国领事馆(官邸)

 

 

看了原汁原味的外滩源第一景,很兴奋!我们回过头;

大修后的外白渡桥

 

再看外白渡桥;整修后的桥体格外雄伟,中间的桥墩已经由木头换成了水泥的,再用它五十年、一百年都没有问题,到那时它可要二百岁了,很开心;因为这些老东西见证了大上海的发展。

这是外滩源的第二景,因为外白渡桥大家比较熟了,我不多写。

新建的游艇总会

 

转过来看到了游艇总会(上海划船俱乐部)。上一集里有老照片,像不像大家自己看;

新建的游艇总会

 

画面也很漂亮,在大家的呵护下,游艇总会总算还留在这个世界上。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是新造的,没了游泳池、船库,更没有了船码头;其实船码头早就没了,因为苏州河的繁忙已经容不得游艇出没,上海划船俱乐部解放后也已经迁到港口;东翼的船库也于1989年建闸桥时拆了;为了给人们留下记忆;东面的山墙上还留了一个船库的屋架印记,同样这次游泳池也难逃厄运。

真的,有心的教授做了有心的事;游泳池拆了,怎么办?在这里保留了一个原来游泳池的门楼;

游泳池门楼

 

你不要看它孤苦怜丁的,真是人们的心血!它在告诉你;这里曾经有过上海第二早的室内游泳池。门里的游泳池怎么办?原来是室内游泳池,现在不可能再建了,我进去看看吧!因为我在这里游过泳,当初划船队队员都是在这里学游泳的,故地重游,感慨万千。

发现了一样好东西;

仿游泳池

 

 

这四个小台是什么?我一看就懂了,这是泳池的起跳台,在这里可不能下水,池里不是水,而是玻璃,人能走下去,咋一看真的像游泳池,可谓煞费苦心!——其实当初这四个起跳台是没有的,中间只是一个救生台,为了使这里更像游泳池,用了这样的设计,你想这是动了多少心思?

总算也很开心,经大家的努力;游艇总会总算留下来了,四个地标性的建筑不会就此少了一个。

地标性的建筑已经有了三个,第四个应该是新天安堂。大火烧了好像没有希望!

从地图上看因该在圆明园路苏州路口,果然在那里有一个教堂,这就是新建的新天安堂。

新建的新天安堂

 

因为新天安堂大火是三年前的事情;那时正在整新,当然有它的图样,再造一个对现在的技术来说也不是难事,难能可贵的是没有把它忘掉。这是历史的再现,要想得到回报是很难的,就是要有魄力。为子孙做了一件好事。

新建的新天安堂

 

其实它的规模比原来的小了很多,有比没有要好,你要知道它初建的时候是“浜南”的最高点,这是谁也抹杀不了的。

当时称雄苏州河南岸的制高点

 

拍到现在我也很满足,我们要的已经基本上都有了,追根溯源的心情得到了回报。但是,寻找老上海的痕迹是这个栏目的永恒主题,我们对照地图来寻更有把握。

新天安堂边上有一个教会公寓;

原教会公寓

 

由于1886年建成了新天安堂,英租界的教友都集中在这里活动,相继与1899年建成了这个教会公寓。建筑为砖混结构,由毕士来洋行设计,新古典主义风格,既活泼又不失庄重。

过了苏州路(现南苏州路)到了外滩源中心地带——圆明园路。 迎面而来的就是温馨的台阶路,很好!这次改造把原来的柏油马路仍改为台阶路,加上街边的老高楼显得格外逼真,仿佛回到了老晨光。

看着这样的路使我想起它的当年——马车轮铁箍压在石头上咔咔的响声,加上清脆的马蹄声,组成一个老上海的交响乐,回荡在外滩的起源地,说多美就有多美!

圆明园路温馨的台阶路

 

你可要注意;街边的老房子可鱼龙混杂;有的是有来历的,还有的是来借光的。

其实要区分还是有办法的;一个是查老地图,另一个是看楼前有没有历史建筑的牌牌,我们一个一个来。

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总会(门楼)

 

这是外滩源仅存的14幢上海近代优秀保护建筑之一,它们分别建于1920年至1936年间。

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总会

 

 

这些建筑风格迥异,流派纷呈。

兰心戏院

 

兰心戏院建于1927年,是外侨在上海最早的剧场。

真光大楼

  

真光大楼

 

 

这真光大楼的外墙很奇特,装饰艺术风格很强,令人印象深刻,是当时最负盛名的商学院。这里还有广学大楼是外侨和西文出版的集中地;浸信会大楼、哈咪大楼、中实大楼等都是各派艺术风格的建筑,可别忘了观赏。

洋行密集

 

在这个地区还有很多洋行穿插其中,想必当初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大展过一番拳脚。有趣的人们也想借一点光,当初洋行的牌子还留着,很有意思。

怡和洋行

 

在老地图上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乍浦路桥下有一条虎丘路,原名为博物院路,我想,此路上必有一个博物馆,找找吧!果然有;

博物馆

 

此大楼原为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公和洋行设计,1932年竣工,艺术派风格。室内4、5层为通高二层的大厅,原是博物馆,因此,门前的这条路就叫博物院路,我又弄清了一条路的出典,很开心。

原亚洲文会新大楼

 

    望着博物院路(虎丘路)的尽端,我又想起了一个好地方;光陆大戏院(曙光电影院),小时候在这里看过电影,不去看看这个情结不能了。

光陆大戏院

 

光陆大戏院由斯文银行建造,鸿达洋行设计,1928年完工。装饰艺术派风格,塔楼更具代表性。整幢大楼呈扇形展开,底层西面为戏院,内部装饰极其豪华;上面是办公、公寓,结构技术水平很高。

原光陆大戏院

 

    那么多的建筑看也看不过来,我又不是搞建筑的,要不然一二三四说也说不完。

在我们的印象中外滩应该不是这样的;

淹没在高楼后面的外滩源

 

 

恰恰它的起源就是这样的,这里有22.9公顷的面积,经规划改造将形成集文化、商务、娱乐、旅游于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充分体现上海特色的都市休闲综合体。

重温了外滩的起源,游上海又多了一个去处,很有意义!

 

(下一集《南京路外滩“三大亨”争霸》)

 

                                                          Cai kang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