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昂立教育总部地址:“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11:03
作者:尹瑶    新闻中心来源:乐山日报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全市贯彻“两化”互动工作会议精神述评之钢城篇
■ 本报记者 尹瑶
谚语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座城市的发展生息,从规划到经营,从初创到繁盛,总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好比铁需经炉火锻造、反复锤炼,始成其为钢。
乐山把特色“双百”大城市建设作为“两化”互动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规划城市重点向南发展,优化功能分区,加快形成“三区、三带”的城市功能格局:以市中区为主的商务文旅功能区、乐山高新区和五通桥为主的临港产业功能区、沙湾区和市中区为主的制造业功能区;以峨眉河流域为主的田园风光带、乐井路为中轴线的都市农业示范带、市中区与夹江县之间的生态涵养林带。
制造业是乐山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依托,也是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制造业经济区的规划建设,高屋建瓴、直中靶心,指引着乐山产业、城市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根据现有的发展基础,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提出钢城已具备“两化”互动的先决条件,应当先行先试、创新探索,成为全市“两化”互动的先行区,带动包括峨眉山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市工业集中区、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园区等在内的制造业功能区“两化”互动发展。
(一)
一座城市特性的形成,离不开地域文化和产业基础的影响。钢城,顾名思义,一座依钢而兴、以钢为盛的城市。就乐山而言,钢城在现有基础上并不是狭义地指代某一座具体的城市或者城镇,而应是超越传统行政区划范围、由相同或相关产业结构而衍生出的一个功能区——制造业功能区,是特色“双百”大城市的一个新的功能组团,在壮大产业的同时,把城市功能植入其中,实现产城一体、“两化”互动。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的兴起和繁荣,必须要有产业的支撑和拉动,因此,钢城首先是一座产业之城、市场之城。
坚实的工业基础,为钢城推行“两化”互动先行先试提供了必备条件。从现有的发展基础来看,从市工业集中区到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园区,以苏沙路为纽带,正在形成乐山新的“工业走廊”。在这条走廊之外,峨眉山市工业集中发展区通过不断壮大地方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努力成为钢城重要一部分。
钢铁因其硬度、韧性,成为现代社会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制造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钢铁。在乐山,说起钢铁,自然会联想到沙湾。因熔铁炼钢而声名鹊起,又因广阔的市场空间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沙湾冶金建材产业焕发出强劲的拉动力和吸引力:以龙头为支撑,突出不锈钢和钒钛钢铁两大主导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成功承接一大批下游企业、关联企业。7年前,西南不锈钢公司落户沙湾, 7年后,已聚集省内外企业50余家,形成了“冶金—热轧—酸洗—冷轧—制品”的完整产业链。自身实现产值近百亿,“中国西部不锈钢城”也框架初具:计划用3到5年时间将沙湾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不锈钢城;到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建成中国西部不锈钢城。
团结就是力量。冶金建材产业强大的聚合力,促使企业抱团发展,打造全产业链条,企业内和企业外的循环配套,大大节约成本、增强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去年11月30日,副省长李成云在沙湾区调研时曾高度评价德胜川钢:“在钢铁行业,德胜川钢的循环经济是全省的一个典范。”而在今年2月16日召开的全市“重点建设招商年”动员大会上,副省长黄小祥又对不锈钢产业的发展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一直以来,全省的钢材主要是建筑用钢,板材很少。沙湾发展不锈钢产业,真正改变了全省钢铁产品,为四川经济发展在结构调整方面提供了鲜活经验。”
百炼始成钢。做强工作、上档升级,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熔铸锻造,钢城的产业根基愈加牢靠。但要真正成为一座产业之城、市场之城,现有的产业基础,还不足以支撑起一座城市的高速发展乃至繁荣。建设全市“两化”互动先行区,强工业是必然选择。只有坚持高端切入、开放合作、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方向,扩增量调结构,提层次增效益,才能把钢城建成新型制造业工业区。
按照这样的思路,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头脑风暴”,对全市“两化”互动先行区具体事项进行思考规划:以市工业集中区、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园,以及位于峨眉山市九里镇、乐都镇的工业集中发展区为核心,结合各自的资源禀赋、
(紧接第一版)比较优势和发展过程中优质基因,以低碳促生态,腾出资源和环境空间发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冶金建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并积极发展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物流配送等生产型服务业,进一步强化产业集聚和集约发展;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条,依靠技术创新,深入研究“产业微笑曲线”两端,着力追求研发高端和销售高端,促进传统产品高端化,实施品牌战略,从无形资产上增加产品的价值,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在装备改造、技术更新上下功夫,已经是企业的自觉行为。在钢城这个大的定义下,强产业应当思考的是:如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发展质量。于是,市委提出的“传统产业产品高端化、新兴产业产业高端化”更加耐人咀嚼:技术的前沿化、市场的终端化、产业链的完整细密化……
(二)
产业发展需要城市空间,有空间才有承载力和集聚增长的持久动力。但一个区域要真正成其为一座城市,光有产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完善城市配套、构建现代城市体系、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形成必不可少的城市规模和城市特质。
因此,在做强工业之外,钢城另一个重大的任务是做“大”、做“特”城市,在城市特性和气质上进一步锻造提炼,无论是“形”还是“神”,都要配称得上是一座城市。
作为特色“双百”大城市的新功能区,钢城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围绕制造业这个核心产业,浇筑城市的机理结构,以新兴产业和现代城市的综合体,打开乐山大城市发展“三区连片、沿江组团、功能优化、产业高端”的新空间,以工业高端化带动新型城镇化,以城镇特色化促进产业现代化,形成城市和园区相融合、产业和城市为一体的新格局。
新型城镇化绝非简单地盖高楼、建广场,也并不是单纯地把农民转移到城镇。“着力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城市发展的新组团,促进城镇成为产业集中地、人口集聚地和产品集散地”,这应该是钢城在更高水平上推进“产城一体”的题中之意。关于先行区的“头脑风暴”,也同样在思考钢城加快城镇化的问题。从市中区水口镇、罗汉镇,至沙湾区嘉农镇、沙湾镇、太平镇,再到峨眉山市九里镇、乐都镇……可能正是这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最终将串起钢城闪亮的城市项链。
以大交通扩张城市、连接园区、带动城镇,拓展“两化”。钢城的建设,加快路网规划和快速交通网络建设,畅通进出口通道是核心。沙湾火车站扩能改造项目已经竣工,为钢城产业发展提供运输保障;起于嘉农镇止于燕岗火车站的嘉燕路年底全面完工,将成为连接沙湾、峨眉进出乐山重要的货运通道;乐沙城市干道已经完成规划,计划年内动工,将大大缓解苏沙路交通压力,经进港大道与乐山港口无缝衔接,钢城货物运输通江达海……随着“三大联动”的推进,钢城新型城镇的基本骨架进一步健全,正在构建乐山“半小时”通达的交通枢纽,必将为钢城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开辟崭新通道。
钒钛钢铁循环经济园建设,带动新增城市面积1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1万余人。钢城产业园区的磁场效应正在逐步增强,为钢城城镇吸纳“新动力”,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由“农民”变“市民”。要真正成为一座产业之城,钢城必须产城共生,把更多城市功能植入园区,以园兴城、以城促园。加速推进城镇化,钢城主动出击,不仅可以让人提前享受到更加美好的城镇生活,更能激发人的潜力,为产业发展激发出更强大的动力:在嘉农片区规划建设7平方公里、可容纳8万人的配套区,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组团;依托钒钛钢铁循环经济园,建设总面积达8平方公里、可容纳8万人的配套区,打造沙湾城市核心区域;依托太平现有城镇,规划建设总面积达4平方公里、可容纳6万人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配套区;打造罗汉镇成为市中区3个具有特色产业支撑的区域性中心集镇之一,高起点规划打造占地2平方公里的“江南水乡型”小城镇;将现代城市功能植入园区,城镇发展定位上,水口镇也颇具“鸿鹄之志”——“嘉州国际生态水乡旅游度假小镇”……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外表,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心灵。文化、特性,如春风细雨般融入了城市的发肤和骨髓,影响着一座城市的发展与品格,也塑造着一座城市精神。要真正成为一座城市,钢城必须与环境共生、与文化共生。从字面上,“钢城”难免让人产生“乌烟瘴气”的印象。先入为主的概念,需要通过构筑低碳生态、宜居宜业、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体系来改变。在这一点上,钢城有其独特的优势:有岛屿、有水乡等自然地貌特征,有沫若文化以及由不锈钢延伸出的“不朽”的文化特质。围绕做活大渡河这篇“水”文章,将区域内的岛屿、与沿河的城镇充分利用起来,突出亲水、水乡特质,各个岛屿、城镇赋予不同功能和文化内涵,打造“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独特城市品质。发挥钢城区域的文化特质,以沫若文化为核心,以沫若文化城和美女峰开发建设为重点,不断增添城市文化魅力,打造具有浓厚沫若文化内涵的城市符号,并通过工业旅游示范区、大渡河特色旅游带的打造增添城市魅力,聚集钢城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