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尔雅学号不存在:日本旅游感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30:39

一、有秩序

1、汽车行驶有序。在高速公路上,右车道基本上没有汽车行驶(日本车辆行驶的路线是靠左与中国大陆相反),只有超车时才有。如果要超车时,超车的车辆都是到前面车辆的车尾很近时才打灯向超车道上行驶,超车后立即回到左车道。整个过程没有鸣号,没有打灯,没有任何多余动作。除了行驶中的车守秩序,日本人停车也有秩序,虽然也有非常多的车停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但总是以不妨碍行人和车辆通行为原则,我们的旅游车也总是送游客到一地点后,立即开走停到相当远的停车场(有的停车场到我们的下车点来回要半小时),直到约定的时间再开过来接。

2、自觉排队。坐公交车时,人多时排队自然是排队,人不多5-6个人时也排队,间距很适当。其他场合也是如此。当然我也很少看见排很长队的,只有在登陆日本办入关手续时。

绿灯时过马路时,我沿着人行道在斑马线行走,正好有一辆出租车左转弯,由于在国内的习惯,我见有车就本能的停下来让车。但司机不仅没有通过,反而停车后在车里挥手示意让我先走,连续二次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后来导游告诉我说,在日本车辆是让行人先行的,不要说你是绿灯,即使你违规“穿红灯”,汽车也会停下让你的。此时我真有点明白什么是“以人为本”了。

二、有礼貌

日本人有礼貌是世界闻名的,但自己亲历了还是感慨:我们团里几个人到超市购物,有两位对商品有疑问,请来工作人员问询,问完后就自顾自地挑选商品,忘记与这位工作人员打招呼,这位工作人员没有马上离开,而是一直站在他的旁边一米左右,后来同去的人发现后与之打招呼后才离去。如果在内地的商场里,绝大多数的工作人员要么热情过度,要么不理不睬。不过十几年前在淮海路的一个大商店 碰到过像日本这样的服务。

三、清洁

公路是没见到一辆破旧汽车,车辆都檫得很干净,无论是轿车、面包车、大巴,还是小货车、大卡车。在日本的几天里,我在大街小巷刻意寻找垃圾桶或垃圾箱,可惜没找到,即使到了东京银座也没有找到,但银座的街道还是很干净的。我忍不住问导游宝珠,宝珠导游指着放在地上的两个黑黑大大的塑料袋说,这就是放垃圾的,并告诉我整个银座乃至东京或日本大街上是没有垃圾箱的。我真想继续问下去,但是乎又明白了什么,也是乎比较难以启口……宝珠导游对我说,你观察的内容很奇怪。

四、敬业

每到一处要移动行李箱里的行李时,大巴司机都是首先下车,打开行李厢门旁,或帮着提进去,或帮着拿出来,看来这是司机的“规定动作”。第二天我们换了一个司机,由于停车的地方很小,司机就钻到汽车行李厢里单膝跪着帮顾客提行李箱,我问随团的王导游,在国内有没有这样的司机? 王导游说在她从业的时间里没有见到过。在国内旅游我也没有见过。每到一处景点,停车后都准确记录停车的时间、地点、状况等,态度就不用说了。

五、教育

路上没有见过读书的小孩,问了宝珠导游得到的回答是:日本读书竞争相当激烈,平时没有什么时间玩,5-6点钟必须回家,如果有小孩在5-6点钟还在街上或公园玩耍,警察就会送他们回家(日本警察原来这个也干,难怪导游说日本警察是世界上最温柔可亲的)。

为了保障学生各方面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成长,学校周边没有商店,特别没有不良的书摊、食品摊等。上海的学校周边那个没有商店,即使没有也要弄几个食品推车、地摊什么的,没人管,尽管有规定。

我国现在的教育,从小就陷入了无序竞争,择校,学生不合群,学校口口声声地说培养集体主义,培养团队意识、集体意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爱国什么的,其实根本没有。整个教育机构、各类学校,也没有从这方面来培养的理念,仅仅是口号,绝大部分的教育内容都是提倡自我奋斗、个人奋斗,从根本上说就是缺乏公民意识的培养。

据宝珠导游说,日本的企业工作终身制为其在二战后的复兴起了极大的作用,但在15年前就已经取消了,现在强调的是能力制,竞争更为激烈。对于教师,执教要有岗位执业证书是早有的事,但现在已不是无期限的,去年日本政府规定,要求十年重新考一次。

六、网吧

日本有许多网吧(无料情报站)没有见到有青少年进入的,成年人也不多。我国政府支持建设的东方网点,现在门口(所有网吧除黑网吧外)居然树立了一块牌子“未成年人不得入内”, 不知当初开设网吧的目的是什么,与“未成年人不得入内”是否有矛盾?

七、街头

在日本的城市旅游,除了随处可见的日本文字表明这是在东洋外,城市的硬件方面我国众多的沿海城市几乎与之相差不多,我们国家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建设,有相当一批大中城市已经与日本相当接近了,上海、广州几乎已经超过了。但软件方面还是能看出差距,比如堵车。日本的人口密度一点儿不比上海低,私人小车的人均拥有量也比上海高,堵车也就难免经常发生,我们在东京旅游中就遇到过几次较长时间的堵车,但他们的堵车就非常有秩序,在单向有四条车道的大路上,如果两条是直行,另两条是转弯道,那么当直行道堵车时,决不会有车子挤到转弯道上,而且就是在堵车的道上,车与车的间距也总是相当大,无论等多久也不会有人硬往前挤。

在日本还有大量的自行车、摩托车在街道上行驶,估计数量不会比上海少,我在很多的立交桥下看到大片的自行车停车场,他们骑的自行车也多为代步用,少有运动车,据说很多人在去一些近的地方都会自觉不开汽车,而选择骑自行车。

在日本,摩托车不仅在街道上行驶,还可以上高速,但导游说,在高速公路开汽车的人都会自觉让着摩托车,因为这些“暴走族”开车不仅速度极快,而且比较“野”,一不小心就会出事故,而出了事故却总是开汽车的吃亏。

在日本除了看车,当然也看人,但现代日本人跟我们中国人区别很小,只有在一些景点或者大卖场周边,才能看到穿着和服等有较明显日本风格服饰的行人。当然,还有狗,日本街头狗比较多,有的人走在路上手里会牵着两三条狗。第一天参观大阪城公园时,看见有两三个人抱着小狗,我揣摩这里大概不能遛狗。

晚上街头散步,走到交通枢纽地带, 8:00多了,许多公司职员行色匆匆地赶路(下班时间一般为6:00),很辛苦。周边小酒店泡吧的不少。

八、高速公路

在日本的几天里,不得不提日本的高速公路。导游第一天就告诉我们,日本的交通费用很贵的,我也注意了日本的高速公路有不少的收费站,但收费大多数是ETC,我们坐在旅游车上,什么时候上高速、什么时候下高速如果不注意几乎都是不知不觉中的事。至于有没有收费、以及怎么收费,我们在日本期间没有搞明白,回来后查了不少资料,才知道原来日本的高速公路通行费是以日计的,平时每天500日元,周末及法定节假日中,最高1000日元就能无限量开放。这样一算,在日本上高速一天里不管开多远,最多只需1000日元,相当于80元人民币(使用大阪名神高速公路1500日元)。比我们中国便宜很多,而且不用停车拿卡、停车付费。日本国土交通省强调普及促进ETC的使用策略,实现补贴和优惠政策,其目的是提振旅游业、削减物流成本。

日本的高速服务区好像比我国的规模要小,但商店、加油站、厕所都有,内部设施却比我们好很多,比如他们的厕所干净、有坐便器垫圈,还有温水冲洗屁股。日本的厕所值得一提:无论是景点、大饭店、小酒店酒吧等,干净是没话可说,节约也是肯定的:吸收和冲厕所的水都是循环水,即使在旅店里水管也有两套,冲厕的水也是循环水;洗手水池有洗手液,设计得也很好,很方便,还有烘手机。

  九、出租车

六天的行程里,我仔细观察过并请同行的老师注意,在日本开出租车的多数是年纪一大把的大叔、大爷,基本上没有见过年轻的出租车司机,中国人把出租车司机叫“的哥”,这个称呼在日本叫“的爷”似乎更合适。

一到日本,宝珠导游就告诉我们,日本的出租车收费很贵,日本的出租车费用也堪称全球最高。各地收费大致相同,起步价700日元左右,2公里后每274米增加80日元。过了晚上11点,所有的出租车费上浮。坐出租车在东京城里移动,花费四五千日元是最起码的,如果你想从城里打车到成田机场,一趟就要3万多日元,比东京到北京的单程机票还贵!日本的出租车用得最多的品牌的是丰田,丰田中用得最多的车型是皇冠。虽然日本的出租车费用贵得惊人,但出租车司机并不属于高收入阶层。乘坐日本出租车,除了价格贵外,还有一些“日本特色”。例如,日本所有的出租车都由司机负责开关门,乘客上下车都不需要自己动手,门的开关按钮都掌握在司机手中。此外,除非人数超过3人,一般日本人“打的”都不坐副驾驶座。如果一个人打车非要坐在司机旁边,司机嘴上不会说什么,但他心里会认为这个人“很怪”。

    回来查了一下:目前出租车从业人员平均年龄达到56.1岁,其中60岁以上的占大约35%。头发斑白的大爷四处趴活儿或者气喘吁吁帮客人扛行李的场景很常见。日本的出租车分公司经营和个体经营两种。大部分公司愿意雇有经验的老司机,要求应聘者至少有3年以上驾驶经验。除了普通驾照外,还必须考取“接待旅客许可证”。要成为个体司机则要求更严,必须连续开出租十年以上,还得是安全标兵。在日本人眼里,开出租辛苦、危险性高,收入又低,基本属于中下层人士的职业,所以年轻人都不愿意入这一行。这样一来,日本出租车行业就逐渐被老司机、下岗及兼职人员占据了。

十、民族气质

不肯定,语气比较婉转。只要努力就会得到鼓励,是否达到目的并不重要。非常排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