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数字图书馆登录:博学就是这样炼成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2:59:33

[语文老师的博闻强识]

一篇只用标点符号写成的《自传》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博士提议,每人使用最简短的话写一篇《自传》,行文用句要短到甚至可以作为死后刻在墓碑上的墓志铭。于是大家凝神苦思,伸纸命笔。

其中一个满脸沮丧神情黯淡的青年,交给巴尔肯一纸通篇只有三个标点符号的《自传》: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和一个句号“。”。

巴尔肯问他是什么意思,年轻人凄然作色道:“一阵子横冲直撞,落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巴尔肯略一沉思,提笔在这篇“自传”的下边有力地划了三个标点符号:一个顿号“、”,一个省略号“------”和一个大问号“?”。

接着博士用他那特有的鼓励口吻,对这位自暴自弃的青年说:“青年时期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小站,道路漫长,前途无限,岂不闻‘浪子回头金不换’?”

吴玉章的座右铭

我志大才疏,心雄手拙,好学问而学问无专长,喜语文而语文不成熟。无枚皋之敏捷,有司马之淹迟。是皆虚心不足,钻研不深之过。年已八一,寡过未解;东隅已逝,桑榆未晚。必须痛改前非,力图挽救。戒骄戒躁,毋怠毋荒。谨铭。

近溪隐君家训

                  ——明代·吕坤

存阴骘心,干公道事;做老成人,说实在话,把天理先放在头顶上。处人只要个谦逊,居家只要个和平;教子只要个学好,吃穿只要个饱暖;房舍家伙只要个坚牢有用,冠婚丧祭只要个合理。才开口便想这话中说不中说,才动身便想这事该做不该做;才接人便想这人可交不可交,才见利便想这物该取不该取,才动怒便想这气该忍不该忍。处身要俭,与人要丰。见善便行,有过便认。尤可戒者,奢侈一节,令人劳作无益只图看相,强似费了财帛夸俗人眼目,不如挪些钱粮救穷汉性命。锦上添花何用?彼冬无破絮者皆天地生灵;案前积肉何为?彼日无饱糠者皆同胞赤子。看那悭吝攒钱之人生骄奢破家之子,天道甚明,愚夫不悟,尔曹切记吾言。

越地歌谣

君乘车

我戴笠

他日相逢下车揖

君担簦(打伞)

我跨马

他日相逢为君下

写作感悟

无名氏《眉峰碧》: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便忍使鸳鸯只?     薄暮投孤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沈雄《古今词话·词辨》载:真州柳永少读书时,书此词于壁,后悟作词章法。

永远的戕害

1779年的一天,法国皇帝路易十六和他的皇后心血来潮准备视察一所学校。校方为此准备了最隆重的仪式:选出全校最优秀的学生领唱欢迎颂歌,其余的学生一律跪倒在地。可惜天公不做美,小雨淅淅沥沥的。皇后到来时,已没有兴致听一个小男孩唱难懂的六韵步诗。她告诉丈夫:我累了。于是路易十六毫不在意欢迎者长久的等待,立即传旨班师回朝。那做领唱的小男孩已经为此准备了多天,出身低微的他,一生中第一次穿如此华贵的丝绸衣服,第一次被委以如此风光的重任。可此时,他却捧着诗稿孤零零地站在雨地里,委屈地望着远去的皇家车队。等待了多天的荣耀没能得到,倒成了小伙伴的笑料。被冷落的小男孩永远也忘不了这少年时的耻辱,13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了,作为雅各宾派的领袖,他强烈主张并且真的把那个傲慢的皇帝和皇后送上了断头台。

那个小男孩便是后来叱咤风云的马克希姆连·罗伯斯庇尔。

回味

    食已毕而味愈浓,言犹尽而意无穷。

    回味,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总教人联想起馥郁醇厚的美酒,婉转承欢的佳人;耐人咀嚼的橄榄,含蓄隽永的诗文;颊齿留香的奇珍,余音绕梁的歌音------

    颇堪品味,颇堪玩味,颇堪寻味,颇堪吟味。

    从回流中体味,从回响中体味,从回忆中体味。

回味,虚虚实实的反刍,实实虚虚的享受!

态度决定高度

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先生,1912年他还只有23岁的时候,就在长沙创办了《湖南公报》并兼任《公言》杂志总编辑。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一些进步青年,并且邀请了几位到报馆抄些稿子,使之在经济上有些进项,改善生活。

经常抄稿的3个年轻人,按时来报馆抄稿。黎锦熙平日观察,这3个人有不同个性。一个是不问文稿的内容,老老实实,很卖力地抄写。这个“誊文公”,什么都照抄,一言不发。黎锦熙当时就认为这个青年人,无才华,庸碌无为。另一个就不同,很有个性,见到文稿中有问题总要向总编辑提出来,并对文稿修饰润色,很有点创造精神,从而引起了黎锦熙的注意。再一个是个性突出,爱憎分明,看到与自己观点相悖的文章,干脆不抄,放在一边,从口袋里抽出一支香烟,坐到一旁吸烟去了------

黎锦熙说:“第一位,默默无闻,不必多说了;第二位,成了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他就是田汉先生;第三位,成为改变中国历史的伟大人物,他就是毛泽东主席。”

斯大林的笔误

斯大林在高尔基的《姑娘与死神》一书的最后一页留下轰动一时的批示:“这本书写得比歌德的《浮士德》还要强有力。爱情战胜死亡。约·斯大林。”当时,凡是斯大林写过的文句,除了保密的之外,一般都要及时公诸于世。这样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批示自然也不能例外。然而,问题出在批示上“爱情”一词的俄文拼写有误:少了末尾一个字母。一时间,大家手足无措:谁也不能更改领袖手迹;谁也不敢去问他本人。

当时,竟然真冒出两名教授为《真理报》底栏撰文论证:“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爱情以及新生健康的无产阶级爱情,两个爱情绝然不同,拼写岂能一样?”文章清样出来后,编辑为防万一,决定还是让斯大林过目一下。没想到,领袖读后,又作了一个新批示:“笨蛋,此系笔误!约·斯大林。”

最短的戏剧

世界戏剧史上有一部迄今为止最短的戏剧,它是法国戏剧家特里斯坦·勃纳德创作的。勃纳德一生写了四十个剧本,五十部小说。他的《小咖啡》和《说英国话的人》是法国戏剧中不朽的杰作。他在1932年写的《流亡者》堪称世界上最短的戏剧。全剧如下:

(幕启:边境附近山间一幢木屋里,一个山里人正坐在炉边烤火,一阵敲门声,流亡者进屋了。)

流亡者:不管你是谁,请可怜可怜一个被追捕的人吧!他们正悬赏捉拿我呢!

山里人:悬赏多少?

流亡者马上离开了(幕落)

“诗霸”张打油

人们都知道,李白有“诗仙”、杜甫有“诗圣”、白居易有“诗魔 ”、王维有“诗佛”之称。但是,你知道“诗霸”是谁吗?他就是唐代船民张打油。

当初,张打油曾作有这样一首咏雪诗:“江山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流传很广,倒不是因为作得好,而是因为作得不伦不类,粗俗不堪。张打油在一阵自我陶醉之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深感惭愧,便虚心向学,逐步得到提高,作诗也愈来愈工整了。当地的诗人无不佩服,乃赠送锦旗一面,上绣“诗霸”两字,挂到张打油的船桅上,表示推崇。

是夜,月白风清,张打油站在船头,饱览江景。恰巧此时,“诗仙”李白偕同当涂县令李阳冰乘船经过,见到“诗霸”两字,随即吟诗探问:“谁人江上称诗霸,请作一章与我看。”

张打油应声而答:“夜半不堪题妙句,恐惊星斗落江寒。”

李白深为欣赏,喟然叹曰:“真诗霸也!”

从此,“诗霸”张打油之名,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斯大林的小节

那是1932118日,前苏联为了庆祝十月革命十五周年举行盛大宴会。妇女们来时穿的是晚礼服,有几位穿的是袒胸连衣裙。斯大林是同阿列卢耶娃一起来的,但他没有按预料的那样坐在宴会桌的首位,而是坐在中间。坐在他对面的是图哈切夫斯基及其非常漂亮的妻子。她的连衣裙的锁口开得很深,因此在整个晚会过程中,斯大林用来开心的是,他把面包瓤捏成一些小面包球,并且非常熟练地把小面包球从元帅妻子那袒胸露背的领口扔进她那隆起的乳房所形成的浅沟中------这位妇女陷入十分惊慌的状态。

当晚,斯大林妻子猝然死亡。

1937年,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被斯大林下令枪决,罪名是“德国间谍”。

宋美龄的真心话

美国《时代》杂志女记者安娜丽·杰克贝回忆:抗战时期,有一次宋美龄请她在重庆的一家餐馆吃中饭,饭后宋美龄抽出美国骆驼牌香烟请她抽,她看到墙上贴着:“爱国的中国人不抽烟,节约每一分钱为抗战。”的标语,即对宋说:“谢谢,不用。”她和宋聊好莱坞电影明星等女人爱聊的话题,不觉已至午后三时,她向宋说:“蒋夫人,其实我是吸烟的,但看到墙上那些标语,我不好意思吸,怕会冒犯你。”宋美龄开心地笑道:“那些标语是给老百姓看的。”

宋美龄1945年访美期间,正在白宫与罗斯福总统夫人聊天,突然听到外边有示威抗议的声音,声浪一阵高过一阵。总统夫人显得十分尴尬,就很虚心地向宋美龄请教:“在中国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怎么办?”宋美龄很幽雅地用保养得很好的手做了个往脖子上轻轻一抹的姿势,把罗斯福夫人的嘴惊讶得半天没有合上。

这在罗夫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在蒋夫人看来却是家常便饭。她的老公杀共党杀学生杀政敌杀不同政见者杀民主人士都杀红了眼。“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就是他的名言。可是,光靠杀人是无法维持政权的,失去民心,抗拒民主,逆历史潮流而动,早晚是要垮台的。

因才思貌的笑话

被鲁迅先生誉为写出了不少“抗争和愤激”之作的晚唐著名诗人罗隐,其诗句含义隽永,清丽宜人。当朝宰相郑数的女儿特别爱读他的诗,十分钦佩他,甚至产生了“非罗隐不嫁”的念头。因为在这位少女的心目中,能写出这样好诗的人,肯定是位五官清秀,面如傅粉,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书生。有次罗隐登门拜访宰相,她隔帘偷看,发现与她读诗时所想象的外貌大相径庭,不禁大失所望,只好长叹一声掩目而去,遂终生不再读罗隐的诗。

明朝时,四川省内江有位才女,长得亮丽无比,但她拒绝了所有的求婚者。原来这位才女读《牡丹亭》入了迷,并立下誓言,一定要嫁给作者汤显祖。后来她追寻到了扬州,托人向汤显祖表白心迹。汤显祖对来人说,自己年岁大了,不能误了少女的青春。但这女子坚决不信。她认为,能把柳梦梅、杜丽娘的爱情写得那么一波三折、富于浪漫传奇的人,一定是位才貌双全的少年郎。有一次,汤显祖在西湖宴请宾客,才女闻讯后立即前往,当她发现面前的汤显祖竟是位弯

现代著名诗人刘半农先生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他所创作的歌词《教我如何不想她》,脍炙人口,久唱不衰,倾倒了无数的大学男女。当年在北京大学的一次聚会上,学生们如痴如醉地唱着这首歌曲,恰巧刘半农先生也来参加聚会,于是大伙以雷鸣般的掌声,要求刘先生登台,让大家一睹风采。没想到亮相的效果实在令人大失所望。本来大家都以为歌词的作者肯定是位西装革履、气宇轩昂的绅士,没想到却是个穿长袍马褂的干瘪老头儿。整个会场嘘声四起,掌声也全无了。

幽默风趣的刘先生事后写了一首自嘲诗:教我如何不想她,不妨相见吃杯茶;原来如此一老朽,教我如何再想她!诗虽俚俗,但对于那些因才思貌的人们,倒是一个善意的谑而不虐的讽刺。

世界精妙短文

很多人写文章都渴望能够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用最简洁的话语明白无误地道出心声。古今中外都有不少精妙短章,趣味横生,脍炙人口,令人百读不厌,为之拍案叫绝。

A.短诗

我国一家文学刊物曾发表过一首题为《生活》的诗,通篇只用一个字“网”,成功地揭示了生活关系的方方面面是何等的错综复杂。

B.短信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手稿寄给出版社后,好久未见书出版,便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信中仅用了一个大大的“?”。有趣的是,出版社的回答也只有一个“!”。不久,轰动文坛的《悲惨世界》就与读者见面了。

C.短电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英美同盟军决定开辟第二战场,最后商定在法国西海岸诺曼底半岛登陆。当英国首相邱吉尔电告美国总统罗斯福后,罗斯福立即回电:“妙!”

D.短新闻

1986年,法国里昂举行过一次体育报导竞赛,头等奖获得者纽隆的报导只有五个字:“嘟嘟——零比零。”

E.短消息

美国某报举行过一次短消息竞赛,获奖作品如下:“司机点燃一根火柴想看清楚油箱里有没有汽油。有。54岁。”

F.短对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有人为一死者撰写了一副挽联。上联是一个“死”字,下联为一个倒写的“生”字。其寓意是:宁肯站着死,决不倒着生!

G.短赠言

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有一天接到夫人写给他的信,请他给将要出嫁的女儿办点嫁妆。不久,何绍基寄回一个箱子,箱子里空空如也,箱底只有一张纸,上面写一个大字:勤。“勤”是无价之宝,胜过任何金钱与物质的陪嫁。女儿女婿明白老父的意思,端端正正把“勤”字贴在屋中,以为警示。

H.短判词

古时候,一寡妇打算出嫁,遭到族人阻挠,遂请律师写状纸。律师知道县官最讨厌冗文赘句,便只写了四句话一共八个字:“夫死。无嗣。翁鳏。叔壮。”县官接过状纸一看,不禁拍案叫绝,当即挥毫下判:“嫁!”一个“嫁”字,帮助寡妇挣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使她开始了新的生活。

I. 短书信

从前一青年外出经商,与妻子一别三年,托人捎回一封家书:“三载时光不算短,别妇

抛雏欲断肠。夜半醒来常思妻,爱妻是否亦想郎?”妻子看信后,千言万语化作一个字回信:“想------”泪水连连,情意绵绵。

J.短答词

现代作家沈从文在大学教书时,爱上了学生张兆和。经过几年的苦苦追求,终于赢得芳心。张兆和委托其妹将自己的心事电告沈从文,电文是:“允。”

K.短社论

19664月,美国《明星晚报》发表了一篇评论约翰逊竞选总统失败的社论,标题是《约翰逊认输》,正文干净利落——“好!”一个字,把该报和它所代表的那个阶层的态度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可谓言简意赅,真正一字千钧。

L.短序文

   欧阳修诗话集《六一诗话》的序文只有一句话:“居士退居汝阳而集,以资闲谈也。”

M.短演说

   美国莱特兄弟于19031217日,驾驶动力飞机成功地遨游蓝天。人们为此举行盛大酒会,主持人要莱特兄弟发表即席演说,推辞不脱,哥哥便发表了言短意深的一句话演说:“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

N.短广告

《水浒传》里景阳冈下那个小酒铺门前,一杆旗子高竖,上书:“三碗不过冈”,仅仅五个字;美国打字机制造公司的广告词是“不打不相识”。简明扼要,恰倒好处,很能吸引顾客。

O.短故事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时,某大学文科系举办了一次短故事创作竞赛,要求所创作的故事内容涉及宗教、皇室、性和神秘。一位女大学生挥笔写下这么几句话:“上帝,女王怀孕了!谁干的?”作品登出,舆论哗然,因为当时的女王是独身的。为此,女王特意召见了这名诚惶诚恐的女大学生,并鼓励她很有创新的想象能力。

P.短游记

刘半农先生1923年写过一首题为《柏林》的小诗,共29个字:“大战过去了,我看见的是不出烟的烟囱,我看见的是赤脚的孩子满街走!”他在《后记》中这么说:“虽只二十九字,我却以为抵得一篇游记了。”

Q.短剧本

法国著作家、小说家特里斯坦·勃纳德于1932年写过一部微型戏剧《流亡者》,全句只有两句台词:

流亡者:不管您是谁,请可怜可怜一个被追捕的人吧!他们正在悬赏捉拿我呢!

山里人:赏金多少?

(流亡者马上离开了。幕落。)

R.短自传

作家琼瑶的自传是:籍贯湖南,体重49公斤,1938420日生,属虎,O血型。不抽烟,不喝酒,不爱运动。最爱紫色,最爱冬季,最喜深夜,最爱吃柳丁。怪癖是不爱被陌生人拍照。基本个性——好胜,不服输,别人认为我做不到的事,我一定要试试。

S.短墓志铭

美国作家海明威为自己写的墓志铭只有六个字:“恕我不起来了!”

T.短座右铭

鲁迅先生12岁时,就读于故乡绍兴的“三味书屋”。一次,因帮母亲做事,上学迟到了,严厉的寿镜吾老师狠狠责备了他。为了牢记教训,从严要求自己,他用小刀在书桌面的右下角,方方正正地刻下了一个字:“早”。

X.短科幻小说

    美国著名作家弗雷德里克·布朗曾经写过一部只有两句话的科幻小说,这两句话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传来敲门声。”

“远取譬”的美学效果

        对于男人来说,                            乡情是——(李霁宇《乡情》)

        春天就是                                  有人占线的电话

        他用锋利的刀片                            无法投邮的信笺

        剃去脸上                                  是电视机

        蓬芜的须(赵文明《春天》)                 选择性很强的天线

     这两首短诗都采用了隐喻修辞,朱自清先生把这种方法称之为“远距离取譬”,即“远取譬”。

《春天》的作者掠去了我国传统诗歌中所有关于春景的外观描写,只求其神似,捕捉到人们对春天的一种内心难以言传的真实感受。非常单一的意象,用远取譬的方式表现出来,其意蕴反而厚实了:青春焕发、摆脱沉重污浊之后的轻松,对朝气蓬勃的神往,甚至是整个心弦的搏动和振奋等等,都得到了简洁明确的表达。

《乡情》的喻体是一组并列的意象,表面看来与“乡情”没有丝毫共同之处,但它们都有一种无法达到的距离感,正是这种距离感令人体会到浓浓的乡情:用“有人占线的电话”来暗示思乡之情如何急切;用“无法投邮的信笺”来暗示思念亲人又难以相会的惆怅;用“选择性很强的天线”来暗示思乡之情如何敏感、迫切。

这两首诗出自两位青年作者之手,由于恰当地运用了“远取譬”的方法,避免了平直浅近的渲染,从而获得了“意在言外”、“曲径通幽”的美学效果。黑格尔谈隐喻时说:“尽量在貌似不伦不类的事物中找出相互关联的特征。”“远取譬”的方法,就是从这种相互关联的特征中,让读者索解诗意,欣赏诗情,充分调动欣赏者的审美思维。

近来“远取譬”的方法,越来越受到新诗人的青睐,《春天》、《乡情》可谓给诗人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我的心情                                  我的刺刀

颓唐得                                    是一道雪白的墙壁

就像地上                                  把我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那颗丢弃的烟头                            高高围起

      ——陆波《无题》                              ——肖友剑《刺刀》

语言的押韵方式

语言一押韵,彼时就琅琅上口,音韵铿锵;精警凝练,生动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 句末押韵

 “预防肠道病,吃喝要干净。”“只与人家赛种田,莫与人家比过年。”

(二) 句首押韵

  “瓶口扎得住,人口扎不住。”“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

(三) 句中押韵

   “有老王讲老王,没老王想老王。”“有理想着说,无理抢着说。”

(四) 独木桥(句末倒数第二字押韵)

   “火要空心,人要公心。”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堆的。”

(五) 当句押韵

“怕你不嫁你。”“嫁你不怕你。”

“看的指着干的。”“干的不如站的。”

(六) 重字押韵

“饭尝尝,话想想。”“晚上喜欢讲讲,早上喜欢躺躺。”

由于语言具有能产性的特点,我们了解到它的押韵特点后,可以据此因需编出一些生动有趣的话语。如针对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的:“读书是糊上人的,学手艺是糊丈人的。”

另外,我们在做工作计划、交流工作经验等方面,可以借用押韵的表达方式来增加表达效果。例如说到农村工作,有人归纳出一条经验“大忙季节抓现的(生产),农闲时节抓欠的(教育)”,这样的语言不仅生动有趣,琅琅上口,而且能使读者听众耳目一新,便于记忆和流传。

三日歌

宇宙茫茫,岁月悠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生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因此,珍惜时间便成了亘古不变的话题。“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宝贵的,更是奇异的,其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扭转乾坤的力量,是稍纵即逝的速度,是无与伦比的财富,是“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命------古往今来,劝人惜时“贱尺璧而重寸阴”的良训颇多,但最著名的要数“三日歌”,现将其辑录如下,与同学们共勉。

明日歌                  今日歌                昨日歌

      ——钱鹤滩(清朝学者)        ——文嘉(明代画家)           ——佚名

明日复明日,                  今日复今日,                  昨日兮昨日,

明日何其多。                  今日何其少!                  昨日何其好!

我生待明日,                  今日又不为,                  昨日过去了,

万事成蹉跎。                  此事何时了?                  今日徒烦恼。

世人苦被明日累,              人生百年几今日?              世人但知悔昨日,

春去秋来老将至。              今日不为真可惜!              不觉今日又过了。

朝看水东流,                  莫言姑待明朝至,              水去日日流,

暮看日西坠。                  明朝又有明朝事。              花落日日少。

百年明日能几何?              为君聊赋《今日诗》,           成事立业在今日,

请君听我《明日歌》!           努力请从今日始!              莫待明朝悔今朝!

以上所辑录的“三日歌”,虽然标题不同,但异曲同工,实在堪称为警世醒人的绝章妙曲。世人万千,虽然地位不同,作为各异,但其人生也都是只有“三日”,如果“我生待明日”,就势必会“万事成蹉跎”;因为“人生百年几今日”?我们必须“努力请从今日始”!人生实践证明:只有“成事立业在今日”,才能“莫待明朝悔今朝”!

艺术手法荟萃

A.不全之全

苏轼的《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的诗句“谁知一点红,解寄无边春”,就生动地阐明了这个道理。在中国写意画中,常借一芽萌而绘春光如海;画一叶荷而写秋意如杀;露一爪而显云海神龙;流片霞以呈天宇广阔------如此以少胜多,以小见大,实则营造了深远的艺术氛围,创设了广阔的艺术天地,笼天地万物于尺幅之内,真正达到像王夫之《姜斋诗话》中所说:“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

B.心物同构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现象:人们面对高山会产生严肃的沉思;欣赏柳枝会生发幽婉的柔情;徜徉梅园会滋生高尚的气节;信步松林会强化不屈的意志------这些现象,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讲,主要在于主客体之间的心物同构。心物同构是西方格式塔心理学派用来解释审美经验形成的一个重要原理,又名心物同形论,或叫异质同构论。其要旨是认为外在物象的物理力场与主体心理力场之间有一种异质同构的内在联系。这种同构体现在外在事物的力的样式、方向、强度同主体心理力场力的样式、方向、强度之间有一种契合关系。正是由于这种契合,人们不仅可以从客观物象中体验到相应的情感,而且还爱借用外物来表现内情和心声。

心物同构理论,在我国古代文论中,很早就有所涉及。感物而动、联类无穷、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融等等说法,都不自觉地吻合了心物同构原理。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心物同构的佳例也俯拾即是,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便是较为典型的一例。经霜枫树的叶是红的,就像醉人的脸一样红,已经是人与物的同构,而且枫叶的红是离人带血的泪染就的,这就更把带有季节性特征的景物与离人的悲愁情绪交织起来,产生出一种心物同构的特殊美感。

用心物同构论指导阅读

既然人们可以通过外物领悟到与外物同构的某种人类情感,并且爱将人类的某种情感借助于能与之同构的外物加以表现,那么,用心物同构论来指导我们的阅读也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了。

用心物同构论来指导阅读,就是要我们透过文学作品物理力场力的样式、方向、强度去感悟创作主体心理力场的样式、方向、强度,从而让物与心达到最完美的沟通。

首先,要全面准确地感知外物特征。也就是要感知作品所描绘的形象的形状、色彩、声响以及作品本身所具的音乐美。形状有点线面体,色彩有赤橙黄绿青蓝紫,声音有高低快慢之分抑扬顿挫之美。对这些特征的感知,少不了各种心理机制的共同作用,但主要是读者想象的领略,这是语言艺术的间接性决定的。全面准确地感知外物特征,是运用心物同构论指导阅读的前提,因为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外物领悟内心,如果连外物特征都没有感知透彻,要想准确地领悟内心是不可能的。

其次,要运用心物同构论把握“心”的内涵。在心物同构的文学作品里,心所抒发思想感情的方式往往异彩纷呈。有的非常明显地“展其义,骋其情”;有的却浓荫下的一抹暗溪,悄然地流泻。对于前者,不难理解;对于后者,我们则要有意识地运用心物同构原理,透过作品所描绘的外在物象,加以深入地探究。

心物同构论告诉我们,内心与外物有一种契合关系,那我们只要感知透彻了外物,就可以感悟内心。因为我们全面准确地感知了外物特征,也就把握了外物力场的样式、方向、强度,就可以对这种力场进行归类,看它与哪种情感的心理力场可以契合,它就表现了哪种情感,属悲则悲,属喜则喜。例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猛烈的“暴风雨”这个物象在样式、方向、强度上显示出来的是兴奋、热情、渴望,因此,我们便可以由此推及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心理力场也该如此,表现为无比的兴奋,充满了热情,充满了渴望。

第三,要运用心物同构论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文学作品以塑造艺术形象为主旨,要对文学作品作整体把握,就必须对作品的艺术形象作整体性直观。而艺术形象是心物同构的形象,是心声与天籁、内情与外物的契合。这种契合不是僵死的,固定不变的,因为这种契合是心与物的双向选择、交感互动的结果。创作主体的创意既源于外物的样式,又高于这个样式。因此,同一外物在不同的创作主体那里表现为不同的情感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我们所说的整体把握,意思就是要统观全局,不能束缚于陈规旧习,要充分地感悟作者的无穷创意。

明月,在幸福的情人眼中是一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美丽图画;在思念游子的闺中少妇眼中则“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在旷达闲适的诗人笔下又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在现代作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却是一种淡淡的哀愁。这些都是创作主体不同的心理力场在同一物象上找到了不同的聚合点的产物。

秋菊,以它所特有的力的样式,在墨客骚人笔下,多成为志士仁人的比照,高洁情操的象征,或悲秋伤怀的寄托,但在当代诗人崔中秋的《菊女》中却变形为一个纯真的少女。飘洒的是“火红的丝绦”,翻飞如“绚丽的彩蝶”,留下的是“金色的阳光”,“灿烂的吻”,不能忘记的是“粉红色的影子”。自然界中静的物象化为富有生命意识的艺术形象。这既是作者对人生体验的物态化表现,也是客观外物的力的作用模式与人内在的心理模式吻合的结果。阅读分析时,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地方。

用心物同构论指导作文

心物同构论不仅对阅读欣赏具有启发意义,而且对于我们的写作,也是很有帮助的。

首先,可以用心物同构论去观察生活。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看,写作是把作者的心理力场转化为有形作品的物理力场。促使这种转化的契机不是“情以物兴”,就是“物以情观”。因此,为了能顺利地实现这种转化,在平时,经常写作的人就要运用心物同构的理论去观察生活,体味万象。在生活中,那一抹夕阳,一缕炊烟,一丝小草,以及岩石、落叶等无不具有与生命同构的力的形式。只要我们长期去体验和感受现象世界,耳濡目染,不断熏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能调动起自己潜在的艺术感知力,并能使自己对外物的感知越来越敏锐。当外物的运动形式完全化为我们自身的活动模式和习惯之后,我们的审美感知就变得愈加细腻精巧了,甚至连一朵小花,也能唤起眼泪表达的那样深刻的思想。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了这样的工夫,运笔为文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深刻。

其次,可以用心物同构论来选择意象。在写作的过程中,感物而发的时候不是很多,更多的则是主体利用心物同构的原理来借物写心,把内在的情感投射到与其力的样式相契合的外物上:或咏物寓情,或借物言志,或托物喻理。实际上这些物就是用心物同构原理选择到的意象。

那么,我们在用心物同构原理选择意象时怎样才是正确的呢?其一,必须让意象与心是同构的;其二,意象也必须是美的、合理的、新颖的。例如当代诗人公刘的《上海夜歌》有这样两句诗:“纵横的街道是诗行,灯是标点。”所选意象“街道、灯、诗行、标点”都是很美的。由一幢幢高楼大厦排列而成的街道具有现代都市美,点缀其间的灯,明丽而活泼,渲染出一种繁华美,诗行则体现了智慧美和创造美,标点又给人以单纯美,溶入诗行则有节奏旋律的美。同时,四个意象的组合也非常巧妙:排列有序的街道与诗行在形上面极为相似,街上的灯与诗行的标点也有相似之处。

第三,可以运用心物同构论来表现外物意象。在选择好了外物意象之后,就是如何表现意象的问题。由于心物同构是主客体之间的双向选择,而选择的意象并非所有特征与“心”同构,因此,在选择的意象中找出与内心真正同构的部分尤为重要。正如“月亮”这个意象,幸运者与它的明丽同构,失意者与它的忧郁同构,情人则与它的温存同构。创作主体必须抓住与内心同构的那部分加以充分的表现。

心物同构论作为现代审美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一个重要原理,是有其合理内核的。本文就心物同构论与阅读写作的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分析,希望人们在阅读写作时,多一种思路,多一条途径。

C.意象并列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所谓“意象”,就是作者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它是“一种心灵的图画”,是“自心灵的眼所见的东西”(帕莱恩语)。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凭借意象来完成诗歌的各种功能,如表达感情,描写事物,创造气氛,提示言外之意等等。完全可以想见,意象对于诗歌来说,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古人写诗,往往将一个个单一的意象按照美的规律,组成有机的、有时空距离的、有层次的画面,使其产生连贯、对比、烘托、暗示等作用,向读者展示绚丽多彩的生活图景,传达丰富深邃的思想感情。诗人们常常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意象的组合,意象并列乃是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所谓意象并列,就是将众多单一的意象按照一定的感情逻辑或想象逻辑并列在一起,不通过任何语法联系,使意象一个接一个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直接接触到事物本身,从而留下极为鲜明的感觉印象。这种意象的组合方式颇类似于影视中镜头的剪辑与组接,因此人们常把它与“蒙太奇”手法相提并论。

意象的并列,纯粹是将一组寻常的景物名称组合在一起。不过,这些景物的组合,不是大杂烩式的掺合,而是诗人将自己在规定的情境里为表达特定的意蕴而精心选择出来的景物,通过巧妙的搭配、组接所构筑成的意象世界。诗人正是凭借这既有统一情绪而又有特定意蕴的意象世界,来传达自己丰富的内心感受或深刻的人生体验。元代诗人马致远有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支二十八字的小令共五句,只用寥寥几笔,便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令人感伤的秋郊黄昏旅行图。小令的前三句每句均用三个意象并列,构成一种艺术境界,可谓组合精巧,浑然天成,毫无堆砌的痕迹。诸多意象的并列,相互配合交融,共同渲染出一种萧瑟苍凉的艺术氛围。全曲由景及人,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充溢着悲秋怀乡的游子“秋思”,从而向我们揭示出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奔波流离、浪迹天涯的愁苦情怀。

并列的诸多意象,乍看起来彼此孤立,支离破碎;然而由于它们被诗人的感情逻辑或想象逻辑所维系,因而这些貌似零碎的意象群便犹如草蛇灰线一般,虽若断若续,然形断实连。这里,意象的组合具有很大的跳跃性,意象与意象之间留有大片的艺术空白。诗人这样做,也是为了让鉴赏者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进行合理地想象联想,去进行必要的补充发挥,以便将这一个个单一的意象联系起来,融合成一个谐美完整的有机体,熔铸成一块浑然一体的艺术“合金”,并转化为一个崭新的意境,进而从中得到不同的艺术美感和思想启迪。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写的是秋日别情,词中有这样脍炙人口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词人精心选择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等三个富有特征性的典型意象,将它们并列起来,使情与景和谐地同意在一起,构成了美妙的诗的意境。词人为什么要选择“杨柳岸”这一意象呢?有这方面常识的人都知道,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留”与“柳”谐音,折柳送行乃是挽留对方的表示。因此,离别之人一旦见到杨柳,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那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脑海里便会浮现出赠柳惜别时的感人情景。于是,缕缕愁思也便因之油然而生。所以,词人笔下的“杨柳岸”既是“景语”,亦是“情语”,是情与景的统一,是词人主观情思与外在物象的交契。词人之所以写“晓风”,写“残月”,也与其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感情有密切的联系。清秋的晓风是寒凉的,词人写“晓风”,正道出其别后心境之凄凉;月挂树梢本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然词人著一“残”字,正吐露出其别后孤身独处的冷落。通过以上的分析揣摩,读者就不难体味到,词人所选择的三个意象,在意蕴上是相互关联,相互沟通的,三个意象的并列,所构成的艺术画面是谐调统一的,词人笔下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正饱和着其满腔的别绪离愁。

意象并列不仅是意象组合的重要方式,也是使诗歌语言简洁凝练、含蓄蕴藉的积极手段。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以经济的字句表现容量较大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的一大特点。”(《学诗断想》)古代诗人在运用意象并列手法时,有意识地扫除语法联系的羁绊,力避旁枝杂叶的细节铺陈,这就有可能将诗中的文字压缩到最大限度。这种以简明的笔触勾勒形象鲜明的艺术画面、表现丰厚意蕴的艺术手法,无疑是极其符合诗歌语言的要求的。陆游的《书愤》诗中有这么两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诗回顾了宋朝军队曾在东南与西北战场上击败金军的辉煌战绩,也隐括了诗人过去在这两处的生活经历。试想,这些内容若以回忆录的形式来写,那该需要多少文字能说得清楚!然而诗人仅用了区区十四个字即能解决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诗人对意象的精心选择以及意象并列手法的运用。你看,诗人写瓜洲渡,只用了“楼船”、“夜雪”这两个典型意象加以概括;写大散关,仅用了“铁马”、“秋风”这两个富有特征性的意象加以表现。由于诗人回顾的是战事,所以用“楼船”与“铁马”来代表具有军事意义的人和事物;“夜雪”、“秋风”都具有很强的季节特征,因此诗人用它们点名战事的时间;“瓜洲渡”、“大散关”均是宋朝的军事重镇,是宋金交战的主要战场,所以被用来点名战事的地点。诗人使用这六个意象,虽然没有一般语言中所常用的语法联系,诸如“在何时”、“于何处”、“有何物”等等;然而,这寥寥数字却高度地概括了宋朝边防重镇的整个氛围,显示了引人自豪、令人感奋的抗金业绩。显而易见,运用意象并列法,尽管看起来只是几个孤零零的意象的简单组合,然而由于诗人们用敏锐的眼光穿透了事物的表层联系,深入到事物的深层联系,因而能使意象群富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取得最浓缩最经济的表达效果。

D.语义联想

已故著名中国现代文学专家李何林先生,原为南开大学中文系主任,德高望重,深受学生们的爱戴。七十年代初,李先生调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兼鲁迅研究室主任。八十年代末,先生年届八十大寿,在北京的南开中文系毕业的校友,齐聚李先生寓所,为先生共庆寿辰。当时他们共同献给李先生一个大字条幅,上书四个大字:“吾爱吾师。”这四个字充分表达了弟子们对先生的崇敬。但每当想起这件事,我总觉得有某种不妥。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一念到“吾爱吾师”,就自然联想到下半句:“但吾更爱真理。”——“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这是一句常被人引进的现成话,现在虽然写的只是前半句,但熟知这句话的人马上就会联想起下半句。如此一来,爱戴的感情仿佛就被冲淡了。这就是语义联想在起作用。以前基辛格在北京访问期间,于祝酒词中说了半句汉名言:“酒逢知己千杯少。”他没有料到其实中国人很容易想到下半句:“话不投机半句多。”这也是联想义在起作用。

有一次在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中,有一道造句题,其中有一道题是要求用“一般地说”造句。有一位日本同学造了这样一个句子:“一般地说,男学生都穿着裤子。”一看到这句话,我就不禁哑然失笑。仔细琢磨一下为什么发笑,是可以发生深思的。说“一般地说”男学生都穿着裤子,那么“特殊地说”,男学生就不穿裤子了,这是一种联想。另外,相对于男学生,也可以联想为:女学生不穿裤子。不管哪种联想,其结果都是非常可笑的。

由此可见,说话或写文章时,不仅要注意语言本身的表意,而且要注意它可能引起的联想意义,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言外之意”。

“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姓刘的姓杨的下朝后走过来了)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讽刺佳人做贼)

“士为知己”——“者死”(诅咒他该死而不死)

“醉翁之意不在”——“酒”(指酒)

“君子之交淡如”——“水”(指水)

“他这个人不是不好”——“但太没有本事了!”

“他不是没有本事”——“但是品德太败坏!”

“只要功夫深”——“只怕铁棒磨成针哦!”(暗示男女关系)

“你贵姓?”——“我姓焦”(联想性交)

“花径未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联想开苞)

“停车”——“坐爱枫林晚”(暗示做爱)

“晓看红湿处”——(联想新婚第一夜处女红)

“只有我才了解你的深浅”——(暗示男人了解女人)

“只有我才明白你的长短”——(暗示女人了解男人)

“刘兰芝的丈夫姓什么?”——(暗示性交)

在厕所里见面问人家“吃了吗?”)——(联想吃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