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t unble pie:38岁当选中科院院士 访“杰出女科学家”任咏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17:39

  人物简介:任咏华,1963年生于香港,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讲座教授。1985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化学系,1988年获该校博士学位。她一直致力于无机化学、合成化学基础研究,并在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曾应邀在多家杂志撰写重点文章或综述文章,在SCI国际杂志上发表150多篇文章。曾获2001年香港裘槎基金会“优秀科研者”、2005—2006年度英国皇家化学会世纪金奖、第十三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等荣誉。

  任咏华是香港大学讲座教授。今年初,她在法国荣获第十三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成为继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方华和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叶玉如之后,第三个摘得该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我觉得自己是个精力充沛的人,我可以完全不休息工作一整天;如果非常放松,我反而会感觉很不自在,所以家人经常和我开玩笑说,你需要回到实验室,去闻一闻化学药品的味道了。也许,我是个离不开化学品的人。”

  38岁当选中科院院士

  “做科研如果只是为奖项,将会失掉科研原本的意义,这对我来说是杂念”

  任咏华面容清秀、气质温婉,齐耳的短发一丝不苟。她的语速和步伐比一般人快,她说自己属于性急一族,总想要在最快的时间内把手头的事情办妥。但对于作研究,她却有难以言说的耐性。

  2001年,38岁的任咏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位祖籍广东鹤山的无机化学家,至今保持着中国最年轻的女院士的纪录。

  2005年,任咏华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仅一年后,她又成为首位获得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讲座奖章的华人。

  “有些人问这是否到达了高峰?我会说这是个新开始。此次获奖对我和我的团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和肯定。但是,做科研如果只是为奖项,将会失掉科研原本的意义,这对我来说是杂念。”有着科学家一贯理性特质的任咏华对获奖感到欣喜,却没有陶醉于鲜花与掌声中,因为“一山还有一山高”,只希望鼓励自己做得更好。“一分耕耘,有半分收获已经很开心了。”

  今年4月,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会见任咏华时表示:“任咏华教授能够获此殊荣,显示了中国化学界在世界科学领域的地位。我也是从事化学研究的,化学其实在以很多不同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将继续为人类解决各种挑战。希望在未来,能够看到更多中国科学家在世界科学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证明中国的科技实力。”

  每天快乐工作10小时

  “安心地去工作,专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对自己负责任,这是最重要的”

  “化学于我不只是工作,还是兴趣,是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的事。”任咏华说。“我选读化学是因为喜欢从事客观理性的分析工作。人们总认为化学家制造污染、毒物,其实这是一个靠化学才能正常运转的世界。”任咏华说。

  1985年,香港大学学士毕业后任咏华决定留校,只用了3年就拿了化学博士学位。她师承中科院院士支志明。在繁华的香港,这一对性格沉静的师生被很多人称为地地道道的“港产”科学家。任咏华很感谢博导支志明先生,“是他让我明白科学并无性别之分,只有好坏之分”。

  很多人认为香港只是一个金融中心,很难开展基础研究,而任咏华硬是做出了世界级水平的科研。“只要你有这个决心,有这个毅力,就可以做出一些国际水平的科研。”

  1988年,任咏华博士毕业时,新创的应用科学系的实验室甚至连试管和玻璃瓶都不多。任咏华就从买玻璃瓶开始。她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拿到香港研究基金局第一笔资金的情形,差不多80%的资金用来买一台测荧光发射的仪器。“钱都花在基本的仪器上。当人们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会希望条件能够尽量好,不愿意受到条件的限制。或者说,科研条件并不是你能不能出成果最重要的原因。安心地去工作,专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对自己负责任,这是最重要的。否则有最好、最复杂、最精密的仪器也不一定做最好的东西出来。”任咏华说。

  埋头在实验室里,穿梭在试管、仪器和学生之间,与化学朝夕相伴,或失败或平淡地作研究,任咏华还能经常保持快乐的心情。“因为在这里,可以做一些你自己很喜欢做的事情,我都很享受,不一定非要获得怎样的成果。”

  研发无污染的可再生替代能源

  “我希望这些研究能对人类有影响力,有益处,而非只是牟利”

  在追逐自己化学梦想的过程中,任咏华坚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她认为,地球正面临百年一遇的能源危机,研发出无污染和可再生的替代能源是当务之急。 她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名为有机金属化合物这一类用途广泛的光敏材料上。依托核心的金属类型和周围有机分子的性质,光敏材料能以各种不同的波长和效率吸光和发光,她研发了具有独特的光吸收性能的几种物质,有助于太阳能的收集和储存,能够应用在低耗电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灯泡,以及太阳能发电板的吸光物料上。传统钨丝灯会将很大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浪费掉,但涂上分子功能材料的白OLED灯管则可大大降低这种无谓的消耗,将电能高效转化为光能。与一般的钨丝灯相比,使用相同电量,白OLED灯比钨丝灯更光亮,而同样的亮度它则比钨丝灯维持时间更长。一盏8瓦的白OLED灯与一盏60瓦的钨丝灯,其亮度差不多一样。

  目前,任咏华的分子功能材料尚未投入市场。她表示:“价格及寿命问题还有待解决,我会找出更便宜、更普遍的金属,合成效能更高的分子功能材料。”

  由于接触到油或重金属离子时会发光,这种材料还可应用于探测石油泄漏或放射污染等环境灾害。在医疗保健方面,光敏材料也可作为化学传感器,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或恶性细胞。

  “我是一名化学家,可以创造不同的分子,让它们发光或是发出荧光,或让它们能收集阳光,并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我希望这些研究能对人类有影响力,有益处,而非只是牟利。”

  如今,她成为研究发光分子和太阳能创新技术的国际权威。在她的心目中,化学堪比艺术。“我一直将化学家比喻为艺术家,以创新理念创造新事物。我总是因自己是一名化学家而感到幸运和骄傲,因为化学是一门旨在创造新的化合物的主要学科。我们可以将化学和物理的领域结合以发展新的材料并解决能源的相关问题。另外,也可以结合化学与生物学或医药学来解决疾病和健康的相关问题。”

  在作研究的同时,任咏华还曾担任香港大学化学系主任。她认为培养年轻一代非常重要。她希望用自己对科学的态度来激励那些在香港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年轻人。“作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需要有较高的情商,这样就不会轻易放弃,如果你的试验失败了,你必须要搞清楚如何去克服这些困难,不要轻易放弃。”任咏华说。

  任咏华已经先后带过50多名博士、博士后学生从事研究。她坦言,年轻人对科研并非没有兴趣。她更经常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反问学生,要他们肯定验证过程没有出错。“我不会看到一点点结果便急着发表,越重要的发现便越要审慎。”她强调,作研究不可性急,一定要花时间反复求证,若最终找不到具有说服力的结果,宁可不发表,以免影响信誉。(记者 易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