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敌 电影:盲童的认知途径与神经机制的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09:38

盲童的认知途径与神经机制的研究

 
项目信息对应的项目名称:盲童的认知途径与神经机制的研究学科:心理学项目类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负责人:方俊明项目依托高校:华东师范大学成果信息成果名称:盲童的认知途径与神经机制的研究作者(含主要成员):方俊明 谢国栋 贺荟中 雷江华 刘旺等

  最终成果摘要报告

  1.最终研究成果的框架和基本内容;

  本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视障人群的动作内隐认知》一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与研究构想,对动作内隐记忆研究的概况进行了回顾和评述,提出了自己视障人群的动作内隐认知研究的构想;第二部分和第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自己围绕课题所做的有关视障人群编码方式与动作外显记忆、编码方式与动作内隐记忆、动作记忆的感觉通道效应、焦虑与动作记忆的关系、运动负荷与动作记忆的关系、动作内隐学习、协调效应与学习冲突现象的八个实验研究。第四部分对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研究表明:(1)视障人群由于视觉缺陷,改变了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径,也改变了信息加工的方式,感官缺陷和补偿作用同时在视障人群身上存在,如视障运动员和盲生的表象编码和动作编码相当较好,且优于明眼运动员和明眼学生;视障运动员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编码方式的影响,而视障学生的内隐记忆则不受影响。(2)动作记忆和外显记忆存在功能上的独立性。如动作内隐记忆存在感觉通道效应,而动作外显记忆则不存在;焦虑负荷对动作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动作内隐记忆受到的影响程度较小;(3)动作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之间存在微弱的协同效应,二者在转换过渡期,尤其是从动作内隐记忆转为动作外显记忆时,学习效率较低;(4)内隐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是铁板一块,也具有可塑性。当动作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内容发生冲突时,外显学习会干扰内隐学习。

  2.研究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本研究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首次从认知实验中剥离出动作记忆研究得的三个主要阶段,为运动心理学和盲人运动心理学提供了实证资料;(2)借助加工分离程序和人工语法范式,结合视障人群的身心特点,自行研制了非言语的认知实验材料,率先探讨了视障人群的认知问题;(3)采取会聚操作的实验设计,探讨了体育教学中的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协同效应和冲突现象,为残疾人的体育教育、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采用认知心理实验(主要是指反应时实验、现代信息检测实验等心理物理学的实验方法)与无创性脑功能(认知)成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不同类型的盲童在完成不同的认知作业时脑功能的变化和教育与训练的绩效。

  研究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想象、语言、思维等认知过程,但主要是集中到盲童的内隐认知和内隐学习方面。教育与训练包括不同时期、不同内容、不同项目的训练。本课题着重探讨盲童的听觉辨别,触觉辨别,记忆能力以及概念形成与盲文阅读、内隐学习等认知过程和神经机制。研究过程按照严格的实验程序进行:

  (1)选择实验组和控制组:对上海盲校的先天盲童进行健康水平、智力、认知能力、学业成绩、人格特征等方面的测定,从中选择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先天盲童作为实验组成员和相对应的视力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成员。

  (2)用心理实验的仪器设备,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有关触摸能力(铁笔迷宫手指灵活性测试)、听觉辨认(声源定向实验、可懂度实验)记忆能力(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内隐记忆),以及盲文阅读等认知过程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