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碰石头 菜:《“理解教育”的实质、步骤与发现》系列论文、《理解教育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6:08:44

《“理解教育”的实质、步骤与发现》系列论文、《理解教育论》

 
项目信息对应的项目名称:中小学理解型素质教育研究(简称理解教育研究)学科:教育学项目类别:其它项目项目负责人:熊川武项目依托高校:华东师范大学成果信息成果名称:《“理解教育”的实质、步骤与发现》系列论文、《理解教育论》作者(含主要成员):熊川武、江玲、周险峰、吴金瑜

  最终成果摘要报告

  一、最终研究成果的框架和基本内容
  按照课题设计,最终研究成果是系列论文,包括《“理解教育”的实质、步骤与发现》、《“理解教育”的课程实施观》、《“理解教育”的教学模式及其应用》、《理解性数学教学实验及其成效》、《建设学校道德场,向理解要质量》。这些论文既反映了本课题的全貌,又深入到了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如德、智、体。
其基本内容是从理解的角度深化中小学素质教育,包括相应的观念、目的、程序、方法和策略。就观念而言,树立科学、人文与实践统一的理解观;就教育的目的而言,把理解视为师生的生存方式和教育的目的;就教育的程序而言,通过营造理解的学习氛围如吟唱《理解歌》、使用“理解室”等增强师生的理解意识,然后实施理解的课程和教学;就方法与策略而言,开发了21种行之有效的理解策略。
  
  二、本课题的前沿性与创新性
  (一)前沿性,从理解的角度思考素质教育特别是后进生的转化问题,是教育世界迄今为止转化后进生的最新的思想与方式之一。纵观西方教育界,各种转化后进生的技术如行为矫正非常流行,但从理解上如加强关爱、改变学生消极的自我理解模式着手做后进生工作的甚少。同时,本课题的前沿性还表现在它把师生的理解合为一体,从师生关系的改善上找到教育学生提高质量的策略,与仅从学生身上做文章是大不一样的。
  (二)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 从理论与实践上建设了学校道德场。所谓学校道德场是指通过传播道德、体验道德与实践道德以提升师生善解人意(包括己意)的德行的校内外环境。它旨在消除现实学校道德教育中的某些误解,帮助师生更好地从道德方面实现生命的意义。在理论上,提出并基本完成了学校道德场的概念、模型和建设原则等理论。在实践上,在一些学校建成了各种缩微的学校道德场。
  2. 设计并验证了“反思创读,多重循环”的课堂教学模型和这个模型的具体形式“自然分材教学”。
  “反思创读,多重循环”课堂教学模型是由课内与课外两方面循环组成。课内循环包括:“心理准备、反思诊断、创读求新与再次反思;课外循环包括:教师反思学生做错的题,反思错误源;师生围绕着错题,共同创读;根据具体情况再次反思。
  将这个模型用于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要求。语文教学以作文为重心:侧重解决学生“无话可写”与“废话连篇”的问题。具体方法有四:一是“创读法”:由实到创、读写一体,以读促写、以写导读。二是“四文法”:视境说文,主题思文,集体论文,独立写文。三是“图式法”:画定框架、填补内容、熟中生巧、破框出新。四是“加工法”:收集材料、去粗取精、重新构思、打造新品。用于数学课则要求:重解基题,一题多变;解编一体,网络构建。用于英语教学则要求:打破母语依恋,学习途径用全,思学紧密结合,促成主动语言。
  自然分材教学是本课题为使后进生不后进,优生更优而创造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采用“普读”与“补读”相结合及课外档案跟踪的方式因人分配学习任务的教学。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三、社会影响
  自然分材教学被《南方日报》(2006年10月11日)、《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14日)用整版篇幅报道,“理解教育”被一些杂志刊文认为是产生了一定影响的中国八大教育流派之一,并被北京教育学院等大学的有关课程作为中国重要教育理论之一介绍。
现在全国实施理解教育与自然分材教学的中小学有数十所,大多产生了较好的教育质量。由于后进生普遍转化了,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在教学负担明显减轻的情况下,高考升学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度提升,如青岛崂山二中、郑州第七十四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