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能见度分级:中国人民解放军1-35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57:56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规定军的番号排列数目为70个军。1948年11月至1952年10月,我军共组建67个军。第56军、57军、59军一直没有实际组建过。目前,我军共有18个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甲类集团军,2军团、358旅、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晋西北主力部队,张宗逊)。解放青海并兼青海省军区。1952年1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10月回国驻扎开封,1975年调杭州,后移湖州。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军,6军团、359旅一部(另一部为红2军)、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晋西北主力部队,王震)。1953年3月撤销,军部整编为南疆军区;部队整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1师((驻阿克苏)、第2师(驻焉耆,1960年迁库尔勒)。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军,5军团、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晋西北地方部队,许光达),现兰州军区空军指挥部。解放初期驻扎河西走廊,1952年6月撤销,军部改编为西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现为兰州军区空军指挥部。部队编入第1军,准备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军,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陕北警备部队,王世泰),解放初期驻扎陇南地区,1952年9月撤销,军部改编为中央军委城防高射炮兵学校。部队编为铁路公安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前身是新疆民族军,1954年10月撤销,军部改编为新疆哈萨克自治区军区(现伊犁军分区),部队整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3师(驻伊犁。1954年11月1日驻绥定,1954年底撤销师番号。1982年恢复原建制农3师师部驻喀什)、第4师(驻巩留。1954年11月1日驻新源肖尔布拉克,1956年迁伊宁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陕北警备部队,罗元发),解放初期驻扎北疆,军部驻迪化,1953年5月撤消,军部与西北军区航空处合编为西北军区空军。部队整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5师(驻哈密1963年迁博乐)、第6师(驻米泉县五家渠)。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军,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吕梁,彭绍辉),放初期驻扎陇南地区,军部驻天水,1951年10月撤销。军部一部充实第一高级步兵学校,另一部与西北军区航空处合并。部队改编为炮兵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军,西北野战军第8纵队(绥蒙,姚喆),1949年撤消,军部与绥蒙军区合并为绥远军区(现内蒙古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军,1949年2月由新疆起义的国民党军整编第42师改编而成。1952年11月撤销。部队整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7(驻沙湾县炮台。1958年迁奎屯)、第8驻石河子)、第9师(驻焉耆。1955年撤销建制。1982年恢复原建制。驻额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冀南主力部队,陈再道)、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1950年2月进驻川南(泸州)兼川南军区,1952年4月撤消。军部调归海军,现为北海舰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太行主力部队,陈锡联)、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1950年1月进驻川东(万县)兼川东军区,1951年3月调廊坊,1952年10月撤消,军部调杭州组建空5军(现为空军昆明基地)。1969年10月以第54军军部在大理重新组建第11军。1985年又被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乙类集团军,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太行地方部队,王宏坤)、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1952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4月回国。驻扎金华,1961年调徐州。1967年进入安徽,驻合肥。1978年返回徐州。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甲类集团军,前身是红31军、386旅,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太岳主力部队,陈赓)、1950年3月军兼滇南卫戍区。军部驻开远。1968年调重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乙类集团军,1948年2月由太岳地方部队编成,军长李成芳,1950年3月滇西卫戍区,军部驻大理。1968年调开远(大理新组建11军)。1986年调昆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太行地方部队,秦基伟)、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参与解放云南,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涌现出黄继光、孙占元、邱少云等战斗英雄,1954年5月奉命回国。1961年6月,该军改编为空降15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乙类集团军,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冀鲁豫主力部队,原115师部队,杨得志、杨勇)、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解放初期驻扎黔北,军部驻遵义。1953年1月入朝作战,1958年4月回国。驻吉林长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军,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冀鲁豫地方部队,王秉璋)、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解放初期驻扎黔南,军部驻安顺。1952年3月撤销。1968年在孝感重建,1969年调驻信阳。1973年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1949年2月,以豫皖苏军区部队(原冀鲁豫1946年2月南进部队,张国华)组建。1950年1月进军西藏。1951年12月兼西藏军区,1952年3月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1949年5月,以陕南军区所属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第12旅(山西新军)、第17师(杨虎成的起义部队)于湖北郧阳改编而成。驻扎陕南,归西北军区建制,1952年7月撤消,军部改编为陕西省军区。1969年在甘肃组建,1985年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乙类集团军,叶飞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新四军第1纵队、新四军1师。担任上海警卫任务1951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月回国。驻扎杭州,1975年调开封。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甲类集团军,罗炳辉、韦国清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新四军第2纵队、新四军4师+2师4旅、新四军2师4、5旅+4师9旅)和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4师11、12旅)。解放浙东南,1952年3月入朝作战,1958年8月回国。驻扎大同-太原-1967年调宝鸡。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王麓水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山东野战军第8师、山东军区第8师、鲁南军区地方部队。解放浙东北。1958年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乙类集团军,陶勇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华中野战军第1师、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新四军1师3旅。解放浙东北。1952年9月入朝作战,1958年3月回国。驻扎黑龙江哈尔滨。1998年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乙类集团军,王必成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华中野战军第6师、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新四军6师16旅。1952年9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10月回国。驻扎承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谭希林、成钧前身是华东野战军7纵队、山东野战军第7师、新四军第7师。参加上海战役,剿匪皖南。1952年7月撤消,军部调归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乙类集团军,王建安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鲁中军区地方部队。在上海浦东、崇明岛担任海防任务。1950年11月入朝作战,1952年6月回国。驻扎莱阳,1999年调潍坊。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甲类集团军,许世友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胶东军区地方部队。担任上海市警备任务,1950年10月入朝作战,1952年10月奉命归国。驻江苏无锡无锡,1969年调石家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宋时轮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渤海军区地方部队。解放福州。1952年5月,归福建军区领导。驻扎莆田,1969年调侯马,1985年调大同,1998年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管文蔚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苏中军区地方部队。解放福建。参加金门战斗。1950年11月撤消,军部改编为军委铁道公安司令部。1969年重建,驻江西,1985年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谢祥军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新四军2师5、6旅+华中军区第5军分区地方部队。担任淞沪警备任务。1950年1月撤消,军部调归海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乙类集团军,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胶东军区地方部队。解放福建,1952年5月,归福建军区领导。驻厦门同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军,谭希林1949年2月,由胶东军区地方部队组成,解放青岛,1950年2月南下福建,1950年11月撤消。军机关大部充实重建的第8兵团兵团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张克侠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和在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59军合编而成的。驻扎上海,1950年11月改编为华东公安部队兼淞沪警备司令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何基沣1949年2月,由江淮军区部队和在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77军第132师合编而成的。驻扎南京。1950年11月撤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吴文化1949年2月,是由鲁中南纵队和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整编第96军一部(吴化文部)合编而成的。1950年1月在金华被撤消。军部及军属炮兵团调归华东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