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女孩穿内裤:广州博物馆庆生 镇海楼展百余“镇馆之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3:56:05
图) http://www.socang.com   2009-05-15 10:14   来源:

   受展览场地限制,位于越秀山的广州博物馆(下简称广博馆)有许多珍品在文物仓库深藏多年,一直无缘与市民见面,实为憾事。不过,昨日记者获悉,为纪念建馆80周年,本周六,广博馆将推出一重磅级文物特展,破天荒地首度“晒家底”——180多件“镇馆之宝”在尘封了数十载之后将公开亮相。

  据介绍,这是广博馆有史以来规格最高的精品文物展,珍宝云集,绝大多数为国家一、二级文物。市民们不仅可以看到国宝级的青铜器、唐宋青花瓷精品、瑞典国王赠广州的“国礼”、孙中山手书的“志在冲天”横幅;还能欣赏到光绪御赐的甲胄,康有为、翁同和、李鸿章、张之洞等近代重要历史人物的手札、珍奇书画等。

  看点一

  两千年越王剑仍锋利

青铜“越王剑”

  昨日,记者在布展现场看到,在展览的第一部分“金玉之器”中,有不少是已故古文字学家、金文专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容庚所捐献的青铜器,其中一把青铜制作的“越王剑”颇为引人注目。

  据馆员介绍,该剑铸于战国早期,为国家一级文物。剑呈水银古色,剑格上有鸟篆错金铭文,左右各有“王戉”二字,两面共8字。虽然是2000多年的青铜剑,但此剑至今还十分锋利,可以毫不费力地切割物品,实属难得。

  有趣的是,这把越王剑的来历相当曲折并颇具戏剧性。据悉,1931年秋,容庚在北京古玩店购得此剑后,误把铭文“王戉”理解为《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卿王戉”,所以并不是非常重视此剑,后来此剑被古文字学专家于省吾交换过去。直到有一天,容庚在日本人所著的《周汉遗宝》一书中见到“戉王矛”,才明白此剑中的“王戉”二字应倒读为“戉王”,是为“越王剑”,顿觉非常可惜。

  不过,事情在1937年却出现转机。当时,容庚得到了西周的“师旂鼎”,而于省吾对此鼎也非常感兴趣,希望容庚能转让,容庚便提出要其拿“越王剑”交换。于省吾考虑再三,最终把“越王剑”归还容庚。1956年,容庚将“越王剑”永久性地捐献给了广博馆。

  看点二

  御赐镏金甲胄不敢碰

  市民们在观展时,一定不要错过另一件“镇馆之宝”——由光绪帝御赐的、清代提督邓华熙的镏金二品甲胄。这套将军“战袍”包括上衣、下摆、护帽、护心镜、护腋、护肩、虎头蔽膝等,共18个组件,重达80多斤。据称,60多岁的邓华熙每次在阅兵时,只要一穿上这套“巨无霸”甲胄,都要两个士兵托着他才能骑上马。

  值得一提的是,该镏金甲胄自1956年入藏博物馆以来,一直就被珍藏于文物库房内。由于甲胄上有纺织物料,极易霉变,几十年来文物保管人员都不敢轻碰它——只要轻轻一拎起,上面的绒毛就会纷纷掉落!

  如此“娇贵”的文物,怎么会拿出来展览呢?记者了解到,为了能在80周年馆庆上“威水”一把,去年来自故宫博物院鉴定部、技术部、服饰部的十多位权威专家,集中对这套甲胄进行了历时3个多月的修复,包括织补、除锈、加固等。直到今年春节前,该套甲胄才修复好。连故宫博物院的专家都惊叹,“该二品甲胄保存之完好,连故宫博物院内都难以找到第二件!”

  昨日,工作人员在搬动此甲胄的时候异常小心,几乎是“挪”着进展厅的。因为生怕有何疏漏导致甲胄脆弱的纤维组织发生断裂,所以在本次展览中只能“横躺”着供人观赏。

  看点三

  唐宋精品瓷器众多

  如今,很多老广藏家都钟爱收藏青花瓷,但真品难寻,多数人购到的都是高仿赝品。真正的青花瓷是什么样的呢?你可到广博馆鉴赏一下。

  本次展览的另外一大特色,就是瓷器精品多:唐代有“南青北白”之称的“浙江越窑青瓷”和“河北邢窑白瓷”,宋代广州本地窑口——西村窑的外销陶瓷,南宋名窑——龙泉窑的梅子青釉瓷、福建建阳窑和江西吉州窑的黑釉瓷盏,元代景德镇所烧制的贡品——枢府白釉瓷、还有明清时期最难烧制成功的“千窑一宝”——霁红釉瓷等馆藏精品,都将一一登场,以飨观众。

  在众多瓷器展品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一件清代“青花斗鸡图盘”。据介绍,这只青花图盘是1745年“哥德堡号”商船第三次到广州时所采购的,后由于商船回航时,在哥德堡港附近触礁沉没,该青花瓷也随着商船沉入大海长达160年之久!在20世纪初,瑞典著名的大收藏家詹姆斯·凯勒,对哥德堡号沉船进行水下考古,在海底发现了这件完整的“青花斗鸡图盘”,并将其成功打捞。2006年夏天,瑞典国王卡尔·古斯塔夫十六世随“哥德堡三号”仿古商船抵达广州,进行友好访问,便选中这件“青花斗鸡图盘”,作为国礼赠给广州。

  看点四

  李鸿章等人手札公开

  近代名人手札是广博馆的特色收藏之一,之前一直未公开。收藏的四十余近代名人手札中,多为清光绪至民国初年的名宦显贵、地方政要及科第名流,每篇数十字、数百字或近千字不等,主要是具传统规范的书信,并附有短文、诗词及楹联;内容除寻常祈福祝吉、往还问安之外,还涉及时政、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其书以行草为主,兼以真隶,风神各异,洵然可观。其中如李鸿章与名流之间的书信来往、康有为的诗笺、张之洞的手札、陈宝琛的信函等,都是研究近代史的第一手材料。像陈宝琛致函时任翰林院编修温肃一信,就赤裸裸地讲述到时局及官场矛盾等事宜。在现在人读来,又是一部辛辣的“官场现形记”。
 鎏金银壶上的特洛伊 “国宝级”文物现身广州博物馆,重现丝绸之路辉煌历史http://www.socang.com   2010-05-12 10:28   来源:  一个从西周古墓中出土的鎏金银壶上,描绘的内容竟然是特洛伊战争的起因。近日,正在广州博物馆举行的“丝绸之路上的乐舞文物特展”上,宁夏固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鎏金银壶”引人注目。这件鎏金银壶上的铭刻内容非常“国际化”,使用的是典型的波斯“凸纹装饰工艺”。据专家分析,这件文物是公元3世纪至7世纪的波斯萨珊王朝所生产的器物,属于当时的“进口饰品”。

  “陆上丝绸之路”的真实见证

  “丝绸之路上的乐舞文物特展”由内蒙古博物院、宁夏固原博物馆和广州博物馆三馆联办,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文物240多件,首次实现草原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对接。其中,由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的“鎏金银壶”,堪称国宝级文物。这件鎏金银壶高37.5厘米,上腹细长,下腹圆鼓,手工艺技术非常精湛,具有典型的波斯萨珊金银器风格。据专家考证,这件鎏金银壶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波斯萨珊王朝所生产的一件金属手工艺品。

  “鎏金银壶”是于1983年秋在固原南郊的大型贵族墓的考古挖掘中出土的。据墓志记载,确认此墓为北周时期柱国大将军李贤和其妻吴辉的夫妻合葬墓。在贵族墓中发现这样的进口器物,可见当时中西往来的频繁。

  “这件‘鎏金银壶’极有可能是被当时非常善于经商的中亚粟特人通过‘丝绸之路’带到中国的。固原(当时名原州)则是这些粟特人来到中国以后一个非常重要的聚居地”,广州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鎏金银壶”是“陆上丝绸之路”上最真实的历史见证物,弥足珍贵。

  揭示特洛伊战争的起因

  这件国宝级文物不仅展示了精湛的工艺,而且壶身腹部锤凿的人物图像,描绘的是一段希腊神话故事,揭示了特洛伊战争之所以发生的秘密。

  “鎏金银壶”上描绘了三组人物图案。人物的头发、衣纹用细线刻画,线条简洁流畅;衣物紧贴身上,非常逼真。据专家考证,图案讲述的是希腊神话中最具争议“金苹果”和“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当时,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得到一个“金苹果”,谁得到这个苹果就将代表她是世界最美的人。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美神阿芙罗狄忒都觉得自己应该得到这个苹果,嫉妒和仇恨最终成为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

  这次展览除了展示这件传奇的国宝,还展出了精美的青铜器、陶器、玉器、金银器、木版画等文物,大多数是承办博物馆的馆藏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