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道家人宗忘忧:团体心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9:19:02
助人成长的团体辅导

助人成长的团体辅导

张静涟  李建国

 

随着我国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日趋发展,“团体心理辅导”这十年前在我国还是鲜为人知的辅导手段,如今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团体辅导形式不仅在效率上明显高于个别辅导,还在于心理咨询师巧妙地组织与引导参与者在自娱自乐之中完成“感受自我”、“认识自我”等一系列过程,震撼参与者的心灵,让人难以忘怀,协助个人或团队的成长。

团体辅导运用的主要类型:游戏辅导、小组辅导(成长小组)、心理剧、家庭治疗等。

 

“团队游戏”是构成团体辅导的重要元素

为什么要用游戏作为中介?

团体辅导所以选择游戏作为中介,并非游戏本身有什么心理治疗与辅导作用,而是利用游戏的本质和特征诱导被辅导者投入,放松地表现自我,然后利用参与者在游戏中的体验与感悟对他进行辅导或治疗。在团体辅导中,具投射作用的游戏也叫心理游戏、团队游戏、体验式游戏。

 

游戏的魅力

(一)游戏尊重参与者人性的尊严  让他拥有独立自尊的主体意识

孩子在游戏中可以做真正的主人——

不再有大人批评他,强制他做这做那;

无须与同伴进行学习分数竞争;

不必受大人权威力量的干扰;

不会成为大人们挫折时发泄、攻击的对象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马塞尔(Martin)与布伯(Buber)认为人最基本的事实是他的“主体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不难发现,有些孩子在课堂上连一句话也掏不出来,可是在游戏中却是那样积极,简直是在课堂上想也想不到的。在游戏中,不论学习好坏、品行优劣、高贵卑贱,只要能积极参与、善于出谋献策的,均能受到同伴的尊重。独立自尊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感到自己有了平等的地位,时不时还有机会领导别人。游戏唤起参与者感知自己的主体性,这种良好的感受不仅吸引着他去忘我地投入,还将影响他的人格发展。

 

(二)情绪最真实的表露

孩子生活在匆忙的世界,游戏活动——

能让孩子轻松下来

把积累的压力、挫折、怨气、困惑甚至攻击的欲望都从游戏中表现出来

让他们从这些有碍于成长的阴影中解放出来

 

游戏的娱乐性,能使参与者在紧张中放松,在不安中坦然,在竞赛中找到欢笑。那种美妙的、自由的、神秘的、紧张的、令人兴奋的氛围,既使是平时过分严肃、甚至道貌岸然的成年人,在游戏中也会得到尽情的抒发。当游戏进行到“白热化”的颠峰状态时,参与者可体现一种不寻常的解脱状态,胜利时或雀跃三丈、乐不可支;失败时或垂头丧气、扼腕蹬足;生气时满额青筋、咬牙切齿。。。。。。,皆是情绪最真实的表露。(见《运动哲学研究——游戏、运动与人生》)甚至一些在社会生活里被看作是欠规范的表露也能在游戏中被无条件地接纳。法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有句名言:“游戏是儿童内心世界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产物”。孩子如此,大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三)游戏满足参与者施展自我

游戏允许“自由选择”和“自由加入与退出”

参与者尽可为自己的兴趣勤于思考,激发智慧、相互协调,发挥无限创造力;

参与者可通过游戏内容、形式、规则的商定学习与人合作,自制与服从;

参与者在施展组织能力、奋力体味失败——成功的过程中,使自己获得满足

 

游戏允许“自由选择”和“自由加入与退出”,让参与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不必考虑别人的喜好,不必按父母的意愿去行动,参与者尽可为自己的兴趣发挥无限创造力。正如存在主义沙特认为游戏是一种最能启发个性、自我创造的教育方式。参与者可自由创造游戏内容、形式、规则,去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

游戏绝大多数是以团体或团体型态存在,团体的组成要求人与人之间有凝聚力,要求每个成员激发智慧,发挥创造力和相互协调。

认知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J.Piaget)则认为游戏是思考的一种表现形式。儿童在施展组织能力、自制力和对环境适应能力的过程中,均能使自己获得满足。

 

 

游戏最初治疗儿童心理

 

游戏辅导是从游戏治疗发展而来。在这一章阐述团体辅导游戏的同时,还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游戏治疗。或许,能有助于我们领会游戏辅导的助人成长机制深层的心理动力。

游戏治疗的意义在于通过游戏的特征投射儿童的内心冲突和幻想。然后根据儿童的表现、隐喻以及对治疗者的移情作用加以分析解释,以达到其自知力和人格的发展。

 

(一)游戏治疗的论说

在西方心理学领域里,精神分析学派是最重视游戏治疗理论的一个派别。

1.弗洛依德(S.frend)提出保护补偿学说,他认为游戏是一种保护性的发展机制,游戏治疗是满足儿童“因自身水平的限制尚不能实现的”冲动和欲望的途径。此外,游戏还可使儿童将现实生活中的紧张、拘束,通过游戏这条安全的途径进行发泄以减少焦虑,起到心理的保护和补偿作用。

 

2.艾里克森(E.H.Erikson)的人格发展论,他从积极的方面发展了弗洛依德“减少焦虑并取得补偿性满足”的学说,主张把游戏治疗的作用与人格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儿童人格发展,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达到理想的目标。

 

(二)游戏治疗的应用

最初是哈哥—贺尔穆斯(Hug—hellmuth)将游戏治疗应用于精神病患者。斯拉夫逊(S.R.Slavson)则创立以学前儿童为对象的游戏治疗,实施时提供儿童的记忆与幻想并询问儿童有关问题,籍以了解儿童的心理冲突。当时,由于没有成熟的理论,因而只停留在单纯的儿童游戏中。尔后,柯来因(Klein)和安娜.弗洛依德(A·frend)根据精神分析理论作了进一步发展,并将游戏治疗应用于学校恐怖症、儿童缄默症。

 

游戏治疗的临床诊断——创设情景了解儿童的内心冲突

一般在室内进行,主要通过玩偶、绘画、泥塑等中介手段。为将儿童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治疗者始终用亲切、温和的态度和话语陪伴着儿童,让其减少不必要的防御机制,消除其紧张感,逐渐与治疗者自然沟通,在轻松自由的娱乐中将情感、思维和被压抑的愿望表达宣泄出来。治疗师则从中了解病情,发现症结所在。

 

对于一些不愿或不能很好描述情况的来访者,尤其那些年龄小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投射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使其内在的情感、思维、被压抑的愿望间接地表达和发泄出来,从中评估问题。

蕙是个7岁的女孩,聪明好学,成绩一向很好,从来不用人操心。可不知什么原因,暑假过后,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沉默寡言,不愿去学校读书。即使来了学校,上课时也常常走神,下课后也不愿意和同学一起玩,总是一个人趴在桌上望天。父母和老师多次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可她就是低着头,什么也不说。据蕙的母亲说,蕙不仅不肯上学,还常常不让父母上班。在家里她无论做什么事都抱着她最喜欢的小兔子玩具。

由于蕙不肯说话,所以咨询师决定从她的小兔子入手,透过小兔子的视野来了解问题。

咨询师:蕙,你的小兔子好可爱啊,它是你的好朋友对吗?

蕙:(没说话,点点头)。

咨询师:不过你有没有发现最近你的好朋友有点不开心呢?你看,它噘着嘴巴,好像很不高兴呢。

蕙(看看手里的兔子,然后紧紧地把它抱在胸前):它很可怜。

咨询师:是吗?你是它的好朋友,你一定知道是为什么了。

蕙(点点头)。

咨询师:我想你肯定希望它早点好起来,这样你们就可以开开心心地一起玩了,你愿意帮助它吗?

蕙(点点头)。

咨询师:那你准备怎么让它开心起来呢?

蕙:我不知道。

咨询师:这样吧,你说说看小兔子碰到什么难题了,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好不好?

蕙:小兔子的爸爸妈妈不要它了……(抽泣)。

咨询师(把蕙揽过来,安抚她的情绪):小兔子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要它了呢?

蕙:因为他们觉得小兔子很麻烦。

咨询师:小兔子给爸爸妈妈带来什么麻烦了?

蕙:他们因为小兔子的事吵架,吵得好厉害,小兔子的妈妈还哭了。

咨询师:小兔子是怎么知道的呢?

蕙:小兔子睡觉的时候被吵醒了,它听到爸爸妈妈吵得很厉害,还老是提到它的名字。

咨询师:小兔子很害怕,对吗?

蕙:嗯,要是爸爸妈妈都不要它了,它就成孤儿了。(放声大哭)

咨询师:小兔子不愿去上学,是不是担心它去学校了,父母就会偷偷地走掉?所以也不让爸爸妈妈去上班,这样就可以守住他们,他们就没办法不要它了?

蕙:嗯。

从中可见,父母不和,使慧幼小的心灵特别敏感,担心家庭随时可能出现危机,而她可能像她小表姐那样被父母遗弃,为此整日惶惶不安和焦虑。咨询师立即与慧的父母联系。结果夫妻俩向咨询师吐露了近期他们所发生的不愉快,证实了孩子的不安情绪。与咨询师交谈后,他们终于意识到家庭的这种状态给对孩子带来的危害,并主动要求接受家庭治疗。

 

游戏治疗的分类

自发性游戏治疗——无特定的玩具,儿童可自由选择,自然而然地放松情绪。

情景设定游戏治疗——针对儿童问题,放置特定玩具,诱导儿童在玩中投射。

一代不同一代的面貌,不必有一代不如一代的忧虑

游戏治疗的进程:

第一阶段  防卫期(无兴趣、惶惑不安、伴有躯体症状);

第二阶段  表现期(逐渐习惯、时有游戏意向、自我防卫缓解);

第三阶段  发散期(情绪好转、能发泄不满、活动性和攻击性加强、适应力逐步提高);第四阶段  转换期(行为渐趋稳定,对外界趋于肯定的态度,主动找伙伴玩);

第五阶段  安定期(自信心和安定感明显提高,能适应学校生活)。

 

上述可见,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治疗带有明显的临床诊断色彩,且较侧重于不同类型的个人游戏,显然有不少缺陷。但他们能把游戏治疗同儿童的心理发展与矫治结合起来,尤其是斯拉夫逊创立的游戏团体心理治疗法,其积极意义还是不容忽视的。

 

 

游戏运用在助人成长的团体辅导

 

游戏治疗已不仅用于儿童学校恐怖症、儿童缄默症等心理疾患,而更注重儿童包括成年人在内的心理发展上的运用,出现了更具广泛意义的“团体辅导”。

 

随着都市化发展,社会生活和环境的巨大变化给人们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人们对健康概念开始有了新的认识,从注重躯体健康转向注重身心健康。这一转变,促使心理学、教育学、行为科学等诸多学科的专家学者都来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心理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并强调心理素质的提高;为少数人的心理治疗与咨询服务扩大到面向全体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这一趋势也使游戏治疗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游戏治疗已不仅用于儿童学校恐怖症、儿童缄默症等心理疾患,而更注重包括成人在内的心理发展上的运用,出现了更具广泛意义的“游戏辅导”。

 

游戏辅导的新生命

60年代新兴的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Maslow.A)和罗杰斯(Rogers)倡导了“潜能运动”。其核心概念为自我实现,即体现“每个人把个人内部的潜能作出最大的实现”的理念。它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团体心理咨询发展的新趋势,游戏辅导也在协助个体认识“真实自我”、发掘“自我潜力”的团体训练方面显示新生命。

近几年,团队游戏辅导悄然进入我国一些学校、企业管理领域,它一出现,就以形式新颖、参与面广、操作独特、震撼力强等特色赢得学校教育者和企业管理者的青睐。它所展现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手段和即时可视的作用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游戏的动力机制

引导情绪宣泄 

现代人面临快捷的生活节奏、繁重的社会压力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稍不注意,自己的

情感就很容易在有意或无意间被忽视,以致变得麻木不仁,体会不到自己真实的感觉。不会开怀大笑、也不会表示愤怒、不知如何温柔;体验不到爱、也不习惯表达爱。可想而知,人格的缺陷使他难以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成功的事业。其实,我们每天有数不清未进入意识的体验,只不过由于种种被压抑和忽视而被储藏在个人的无意识之中罢了。在创设各种情感体验的辅导游戏中,参与者可以在辅导者的诱导下进入各种情景,唤起他们那些并未彻底消逝无踪的体验,让他们在游戏中尽情流露喜怒哀乐,拥有一个开放、善于表露的个性。

揭开人格面具

人格心理学认为,人人都具有人格面具。这是当人不喜欢、不能接受自己的某些性格、态度、观念、欲望时所具有的掩饰性,也是求得社会人际接纳的一种防御性。这种与生俱来的现象虽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需要,但过度的掩饰与防御给人的心理健康带来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人格面具的笼罩下,真实的自我便难以让别人甚至自己看清。或许他还会受压抑的煎熬,会自怨自艾。辅导游戏所承担的中介作用既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也有助于被辅导者发掘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一个真我。

找到被压抑的感受

许多人一方面渴望完善自己,另一方面对自己又缺少起码的了解。而一个不了解自己

无意识的人,会把自己所受的压抑投射到他人身上。通过指责别人,把自己那些压抑的情感投射和宣泄出来。人格心理学认为,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动物本能通常要受到父母的惩罚。于是,他们不喜欢某种东西时不得不假装喜欢;喜欢某种东西时又必须假装不喜欢;他们必须按传统的价值观去思想行动。然而惩罚只是压抑,却不能消除阴影,被压抑的感受只能深埋到人格的无意识领域。有了辅导游戏的投射作用,往往能使他在参与时的某一刹间找到自己被压抑的感受,并通过游戏这合理宣泄和有效的调节使自己变得豁达起来。

 

 

游戏比你会说话——心理游戏的影响力说服力

当你想说服大家,又要让大家对你的话不反感、不乏味、不感到唠叨,而感到生动、有趣又幽默,还能让人从中“领误”。那么,心理游戏往往能成为这个妙趣横生说服人的重要手段。

心理游戏可以用正在流行的娱乐休闲游戏,也可根据你的需要设计新游戏,但它们必须是能针对你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能投射人的心理的。不过,游戏只起到中介作用,要协助人成长,关键在于你如何利用这些游戏引导大家。

选择或设计游戏,必须让它具备这几方面的功能:

1.能创造你与群体之间一种和谐温暖的氛围的;

2.能打破僵局,让与会者彼此相识的;

3.能调节会议氛围,给大家增加一点新鲜空气的;

4.能松弛大家一些情绪和身体的;

5.能激发大家参与讨论的热情的;

6.能内含深层寓意,可以引发人们去回味深思的

 

同时,这些游戏必须是快速、有趣、富有创意,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的游戏。在学校,能协助学生成长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 相识与交往的游戏辅导

通过人际交互作用的辅导游戏,让参与者不断地从他人对自己的接纳或不接纳的态度或撞击中获得体验,帮助他较快地发现自己在与人交往时的积极或消积心态以及人格问题。在游戏的欢乐气氛中感受友爱、合群的愉悦。同时,减轻乃至消除交往障碍。

    游戏参考: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破冰)

击掌鼓队(热身)

找亲人(交往)

认识你,记住我(交往)

生日接龙(交往)

心灵电报(交往)

团团蹲坐

抛球(交往)

 

2.学习心理品质的游戏辅导

主要的目标是学习心理品质训练和学习情绪调节。通过观察、聆听、思维等认知过程

的游戏训练,体验“注意力”、“思维能力”等学习品质在认知中的作用;通过走“独木桥”等游戏训练,体验考试的“过度焦虑”、“暗示”等因素对学习情绪的影响,同时协助他们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

游戏参考:

传口令        (注意力训练)

大西瓜,小西瓜(突破思维定势训练)

九个点的连接  (突破思维定势)

What is this? (发散性思维训练)

故事接龙      (发散性思维训练)

矮人抛球的奥秘(发散性思维训练)

青蛙跳下水   (感受压力)

均分         (感受压力)

秀才赶考     (暗示)

走独木桥      (排除压力)

    穿土豆       (增强自信)

    放铁钉       (增强自信)

    抬人         (增强自信)

    100元       (抵抗压力)

鲨鱼综合症   (摆脱受挫阴影)

看谁答卷答得快?(考场策略)

 

3. 增强耐挫力的游戏辅导

在各种情景游戏中设置障碍,让参与者获得艰难、难堪的受挫感。与此同时辅导者则

不断给予“目标”激励,鼓动参与者积极进取。在承受艰难、承受难堪的过程中,理解人生的酸甜苦辣,品尝经艰苦努力取得成果的无限快乐。

    游戏参考:

抢椅子

抢球

勇敢者的道路

特殊的晚餐

七嘴八舌的评论

               

4. 自我意识的游戏辅导

当人不能接受自己的某些性格、体像、态度、观念,并认为别人并不这样,他便会自

责,产生心理严重的不平衡和紧张。在辅导游戏投射的作用下,参与者们相互坦诚地暴露自己的真实态度和内心世界,让他们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弱点都不是唯独的,既要振作精神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改变,也要学会理解、宽容他人。

游戏参考:

握手(潜意识)

画表(潜意识)

撕纸(理解)

你选谁

顶筷子对抗赛(性格)

时间隧道

生命的最后诀抉择(价值观)

墓志铭

 

5. 亲子关系的游戏辅导

游戏参考:

亲子背靠背

谁家的鸡蛋不会碎(家庭沟通形态展示)

熊抱(心灵沟通)

抢马尾巴(感受亲情)

家庭剧场(亲子沟通行为的认识与训练)

亲子碰碰车(亲子冲突的处理与训练)

未来的梦(橡皮泥)

 

 

游戏辅导在团队成长中的运用

 

游戏辅导更多的运用在增强团队凝聚力,促进团队与成员的成长发展。

一.团体的动力机制

1.团体联系个体是一组关系完整的系统。团体的特征取决于团体成员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每个成员的状况与行动都同其他成员的状况与行动密切相关。

2.团体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力量。虽然团体的行动要由各个成员来执行,但是团体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对个体具有很大的支配力。团体发生的变化影响个体的变化远比直接改变个体来得容易。

3.团体具有决策的动力作用。团体吸引各个成员产生内聚力,使得成员们对团体规范和价值不由自主地遵从,得团体行为影响个体的行为,成为促进个体成长变化的动力。

二.团队游戏的动力机制

1.团队游戏能使成员对团体产生归属感和向心力

这类游戏大多采用对抗赛的形式,用“击败对方”的游戏动机的激励下,成员们会彼此关心相互勉励,产生默契关系。能有效地诱发被辅导者的“团队情绪认同”。将自己和团队的成败与命运视为同一,提高团队战斗力。

2.团队游戏能加强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

在争夺胜负的紧张气氛中,成员意识到大家是相互依赖的,只有相互支持才能实现团队目标,获得成就感。一些社交退缩或社交过度的成员因协作需要,往往不知不觉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三.团体游戏辅导的进程

1. 建立伙伴关系阶段——创设开放与接纳的气氛,学会表露自己和倾听别人。

2. 共同承担义务阶段——学会与伙伴共同商议、执行任务、承担责任。

3. 相互信任互助阶段——在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中增进自我认识和尊重别人。

4. 交流分享领悟阶段——交流领悟合作的价值,分享成功的体验和在游戏中产生的友谊感、成功感等各种真实感受。

5. 正确认识自我阶段——找到现实我与自我概念的距离,萌发改变自我的愿望,建立新目标。

 

四.团队成员关系凝聚的四阶段

形成期  依赖依靠、界定角色、承担任务

风暴期  个性冲突、意见分歧、权利运用

稳步期  核心形成、清楚职责、各尽所能       

献身期  目标激励、尽心尽职、同舟共济

 

团队凝聚系列游戏参考:《一支优秀的团队是怎样形成的》

1.破冰初识  团队初建的游戏:拼图分组

2.沟通碰撞  团队冲突的游戏:齐眉棍

3.突破难关  团队磨合的游戏:呼啦圈

4.信任支持  团队凝聚的游戏:求生岛

5.挑战极限  团队磨炼的游戏:跨断桥、钻电网、划竹筏、攀登岩…… 。

其它游戏参考:  

站报纸对抗赛

齐心协力站起来

勇敢向后倒

双人踩球对抗赛

鸡毛信探路

 

 

团体辅导中游戏的组织、主持与引导技巧

 

一.热身、破冰游戏

有如下功能:

1、帮助学员打破沉寂气氛;

2、鼓励学员从游戏中学习群体合作及彼此配合;

3、增进学员彼此的认识及信任;

4、帮助学员建立自信;

5、让学员平等及充分参与。

破冰游戏可以令学员打开话匣子,以打破沉闷的气氛,让学员感到自然既有机会彼此深入认识,拉进大家的距离,并培养出小组合作精神。

 

击掌鼓队》(热身,渲染气氛的全场游戏)

游戏过程:(主持人带领)  

1.用自己的手——手掌当鼓面、手指当鼓锤,先伸出一个手指、再伸出两个手指拍手击“鼓”。掌声随着一个个手指逐渐响起来——最后全场雷声动天。

 

2.击出鼓点节奏

×× ×××   ×× ××   0×  ××  

 

主持人(咨询师)谁能听出是什么节奏?是世界杯足球赛上 “拉拉队”为运动员喝彩的节奏。此节奏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爱的鼓励》,让我们一起为我们自己喝彩,把大家的信心鼓得足足的。

 

拍手“火车

主持人手左右摆动指挥全场击掌:“咔叽、咔叽”的节奏——模拟车轮声

手向上往下拉:“呜——”模拟拉响汽笛声;

手向下:“呲——”模仿火车到站,放蒸汽声。

 

二.相识建队游戏

找亲人》(拼图分组)

游戏过程:每个人拿自己的心愿卡去和其他几个人的心愿卡拼成一个图形吻合、色彩相同的长方型(DNA配对),看看自己家里有哪些人组成。

 

介绍我,认识你》(接上一个游戏)

主持人(咨询师):亲人相聚后,为了彼此熟悉、请介绍自己,认识别人。

游戏过程:说一句话作自我介绍:

要求:根据自己的特点,说一句或做一个夸张动作的自我介绍。要有趣、形象、易记。如:我叫马明,我是心直口快的人。

      我叫刘小易,我爱上网。

      我叫陆露,我的家住在黄浦江边。

      我叫李珊,脸上有一对调皮的酒窝。

 

棒打无情郎》(续上一游戏)

游戏过程:每人要依次说出小组中每个组员的名字,

游戏规则:说错了,则受到棒打。

游戏道具:每组一只吹气棒槌。

注意事项: 棒打时,请避开眼睛,以免碰伤。

 

组建成长小组》(接上一游戏)

游戏过程:——选一名组长

——起一个小组名称,要求新颖别致 有寓意

——想一句小组口号  简短响亮有感召力

——画一个小组Logo  能体现小组风格、口号、名称

完成后,每组派一代表进行大组交流

游戏规则:每人均要发言、出点子。接力作画Logo,每人规定只能画一笔。

游戏道具:每组一盒水彩笔、一张宣传白纸。

注意事项:主持人(咨询师)要欣赏、鼓励各组的创造性组建小组过程。

 

《穿土豆》  软软的麦管能穿过硬帮帮的生土豆吗?——请选择 Yes or No。

进行之前,你真的觉得这是“可能”的吗?

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态去做的?

最后得到的这个结果,你联想到什么吗?

       有什么感触?

 

看谁家的鸡蛋不会碎》(家庭游戏)

主持人让大家看清这是一只易碎的生鸡蛋。再说明游戏的期望目标是:将鸡蛋放在垂下的手中撒手抛下,看看谁家的鸡蛋不会碎。

游戏过程:每家发一只生鸡蛋,一把长麦管、一根约一尺长的双面胶。要求全家利用这些材料,齐心协力给鸡蛋穿上防碎衣,以保证鸡蛋抛下时不碎。

游戏规则:只限于这三样材料,限时完成(由主持人计时:约7分钟)。

游戏目的:游戏的结果并不重要,目的是在游戏中再现各家平日真实的沟通形态。

游戏特别要求:采用多个数码摄像机捕捉不同家庭的不同合作沟通形态。游戏结束时回放,让各家看到游戏中“我的一家”:有协作家庭、有父母包办代替家庭、有指责型家庭形态等,引起家长与孩子的反思。

 

《抢马尾巴》(全家游戏)

游戏过程 孩子的身后装一根马尾巴,父母亲用身体从后面紧紧地护住孩子身后的马尾

巴,不让别人抢去。同时,又和孩子去抢别人孩子的马尾巴。

游戏目的:全家从活动获得(体验)感受亲情与快乐。

《撕纸条》

游戏目的:(人对同样指令会有不同理解);

准备工作:给每人发一张易撕的纸(如A4大小的面巾或餐巾纸,最好长方形)

引导语:

有时,我们向别人提要求(或布置任务),我们明明说的清清楚楚,他们似乎听得仔仔细细,但是,等做完了一看:总有那么几个人“拎不清”、弄错了,让你光火!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让我们做下面的游戏,或许它能给你带来一些启事。

游戏规则

我发指令,大家仔细听,我做一步,大家跟着我做一步。不能与人讨论和看别人怎么做若没听清,可以问我,但就是不能与别人讨论。

游戏指令(步骤)

先将纸对折(若有人问怎么折,可回答:上下对折; 若没人问,不必作“上下”对折的解释)

    再将纸对折(若有人问怎么折,可回答:左右对折;若没人问,不必作“左右”对折的解释)

    在纸的右上角撕下一个“边长1公分”的正方形若有人问:哪个右上角?可回答:就是“你现在正面对着的”右上角。

    再将纸对折;

    在纸的右上角撕下一个“边长1公分”的扇形;

    再将纸对折;

    在纸的右上角撕下一个“边长1公分”的等腰三角形。

  

 (游戏完成)好了。现在请大家打开看一看。前后左右看看别人撕纸的结果有没有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几乎没有一模一样的,五花八门,让人惊叹)。

 

发问(引导讨论):为什么同样指令却得到不同的结果?

参与者的回答不外乎两种:1.对指令理解不同;2.执行指令时折纸的手势不同;3.咨询师的口令不清楚.

继续发问(深入讨论):既然对咨询师的指令不清楚,为什么不问?

回答会有很多理由:1.别人不问,就我问,傻不傻?(咨询师回应:可理解平时学生为什么羞于提问);2。我就知道老师要我们的结果是不尽相同的(咨询师回应:啊,为了成全我)

3.我一直以为自己做的很对,不需要问……。  

    咨询师:以上是各位对“为什么不问”的各种理解。可见理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说咨询师的口令不清楚,——人的语言表达本来就是十分有限的。大家看到的那么多种撕纸的结果就是大家对指令有那么多种的理解。咨询师的指令不可能涵盖所有人对指令的理解啊。

既然“理解”那么不容易,所以,当别人发生问题时,我们就要站在他的立场,为他多想几种可能性,多点耐心,等事实真相大白了,再下结论,就可避免主观臆断。尤其是对待青春期学生,可避免他们的逆反和冲动。

 

画表》

引导语

  问:谁从来没戴过手表?请举手。

问:谁有手表,但从来没戴过?请举手。

好。这个游戏你们几位举手的可以不做。看看其他人在这个游戏里会出现什么结果。

 

我们有手表的人,戴手表的时候,一天不知要看多少次“时间”。对自己的手表可谓

是再熟悉不过了。

好。 现在不要看手腕,回忆一下,把自己的手表画下来。要画出每一个细节,表壳的形状、表面上的时针、秒针、数字(是阿拉伯数字?还是罗马数字?有没有牌子?字母?)还有表带。

 

画好了。 请大家看一看自己手腕上的表,与画的表对照一下,——有没有谁画的每一个细节一点没错?

你们觉得画自己最熟悉的手表容易吗?困难吗?

为什么画自己这个“一天不知要看多少次”的手表会那么困难呢?

 

原来,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心理学现象:你要是认为不重要时,你就会有选择地关闭那些你认为不重要的信息,只有当你认为是重要时,信息才会进入意识层面。

生活里我们有许多没有意识、然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活动,把潜意识的东西发掘出来,上升到意识层面,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自己。我们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让学员清楚地认识自己。

        

增进团队凝聚力的游戏

三.磨合碰撞游戏

《齐眉棍》

游戏目标:  团队对抗赛,在规定时间内,看哪队率先将置于1.50高度的齐眉棍往下降

到腰下为胜。

游戏规则:

1. 每组一根齐眉棍,队员沿棍的前后排两边,相对而立;

2. 两手平举,伸出食指,轻轻握拳,双手拳心向中间,两边队员的拳指均举成同一高度前后依次排成一条线;

3. 将棍架在一排食指的第二关节上,不可碰手掌,食指也不许上翘下翻去钩住棍子,举到约1.30高度,保持水平状;

4.每对食指始终保持拳心相对的角度,听到指令将棍子往下降,棍子始终不可离开任何一根食指,否则便得回到起点高度,重新往下降。

游戏道具:每组一根齐眉棍。

   主持助手:每组增添一名助手负责观察每组执行游戏规则的情况,凡有手指离开棍字的,全组人都要一同回到原位,再从头开始向下降。

主持人发问(引导讨论):

· 刚才发生了什么?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看到了什么?

·刚才大家听到了什么?

·目标清楚吗?

·听到“下”的感觉是什么?

·一个团队最终任务是什么?

·目标到底清楚吗?为什么清楚大家还放不下来?

·如果让你重来一次,你会怎样做?

·这让我们想到了什么?(联系平时的在我们团队里所发生的……)

 

呼啦圈对抗赛》(接上一个游戏)

游戏目的 为团队协作,队员之间需要磨合,体验压力

游戏过程 以各小队为竞赛单位,手拉手一圈,每人身体都要从圈中穿过。全体通过后,呼啦圈回到第一个人身上。

示范一次——

再让每个小队练习2分钟。

第一回合  报出各小队完成的速度。

第二回合:遵守游戏规则,比第一

第三回合:按各队自报的速度指标,比第一。

游戏规则 拉着别人的手不能放开,不能用手指去钩呼啦圈,只能用身体去钻。看哪个小队的呼啦圈先回到第一个人身上。

游戏道具:每组一只呼啦圈,一只秒表。

主持人(咨询师)发问(引导讨论):

在游戏中,你的感觉如何?

压力从何而来?

你的压力来自于秒表还是来自于其他?

设立目标时,有没有外部竞争力的压力?

联想你的周围:这种现象在你的学校、班级有没有?如何理解它?

 

抢占救生岛》(接上一个游戏)

游戏目的:在上个协作游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凝聚组员,同舟共济度难关。

游戏过程:主持人将学员连接的绳子再连接成大小不等的一个个圈,放置地上象征一个个岛。全体人员在岛周围奔走,主持人一声:“救命”大家迅速跳入圈中,示为安全。

游戏规则:主持人一声令下,要求每个人“跳入圈中”,脚不能出圈外。

游戏道具:若干用作“救生岛的”绳子。

主持人提问(引导讨论)

双脚稳稳地站在“圈”内是什么感觉?

没有挤进圈里又是什么感觉?

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为什么眼看岛上不可能再站人,但最后总有人想出绝招,容纳更多的伙伴?

是谁想出绝招的?

为什么自己没想到?(思维定势、老办法解决新问题)

 

《动力圈》

游戏目的:感受团体的动力势不可挡,在团队的温暖的力量下,宣泄压力。

游戏过程:所有的朋友围成一个大圆圈。每个人用双手握紧绳子拉紧圆圈一起坐下,向后倾。劲往一处使,先往顺时针方向转——从慢到快。幅度从小到大——再往逆时针方向转——从慢到快。幅度从小到大——加大幅度——再加大。一起高呼、呐喊,把平时的压抑、苦恼、委屈、怨气、压力都喊出来。

游戏规则:每一个动作都要严格按指令做,万不可随心所欲,要严防事故,

游戏道具:足够一个团队围坐一圈的登山绳。要求足够牢度(以免绳子断裂出事故)

主持人提问(引导讨论)

是谁使这么大劲的?是你?是他?谁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力气。

谁能阻止它停下?

它让你想起什么没有?

当我们承担一个高难度的项目绞尽脑汁的时候,当我们面对一个竞争试图突破它时,你是不是想到,团队在你的身后,团队的力量势不可挡?

注意事项:

特别提醒:为防止意外,特别要求,下面的每一个动作都要严格按指令做,万不可随心所欲,要严防事故。

 

大转移

一、游戏目的:在游戏中体会不同角色所承担的责任应该抱有怎样的心态。

二、游戏过程:

将所有成员分成四和成长小组。一组成员扮演健康人岛上的居民,都是健康人。一组成员扮演瞎子岛上的居民,他们是瞎子,能说但看不到。一组成员扮演哑巴岛上的居民,他们是哑巴,能看但不能说。一组成员扮演人造渡船。角色扮演分配之后,接下来全体成员的目标是要将不健康的人转移到健康人岛上。

游戏规则

所有角色说明书、任务说明书培训师不作公开宣布,至于游戏学员如何开展完全让学员自己作决定。完成游戏的目标是所有的非健康人都被转移到健康人岛上。

小组1健康岛居民

小组在轮船失事后,漂流到了“健康岛”。必须完成以下两项工作任务:

任务一:在你们岛上发现有三个“土著人”陷于“沼泽地”,你们的任务是用“小竹排”安全地把三个“土著人”救出“沼泽地”到达“干草地”。

1.     你们小组三人扮演“土著人”,三人扮演“营救人”,营救人与其中一个“土著人”会驾驶“小竹排”;

2.     由于语言不通,“土著人”怀有敌意,因此不论在“沼泽地”,“小竹排”和“干草地”任何一处,如“土著人”多余“营救人”,“营救人”就会被伤害;

3.     “小竹排”一次最多只可以载二人示意图;

 

 

 

 

 

 

 

 


任务二:将“聋哑岛”与“瞎子岛”上的组员根据游戏规则引渡到“健康人岛“上来。

 

小组2哑巴岛居民

你们小组在轮船失事后,漂流到了“哑巴人岛”。在你们岛上的小组人员因漂流疲劳,全体人员暂时“失声”,不能讲话。你们有两项任务:

任务一:用三张报纸做两艘“救生船”,“救生船”要营救伤员,所以需要有较好的避震性能,检查的方法是在“救生船”中放一个鸡蛋,从1.5米处自由坠落,以鸡蛋不破为成功。

任务二:指导“瞎子岛”的人员完成任务后,通过“人造渡船”引渡到“聋哑人岛”,最后与你们岛上的人一起到达“健康人岛”。

 

小组3瞎子岛

你们小组在轮船失事后,漂流到了“瞎子岛”。在你们岛上的小组人员因海水刺激,全体人员暂时“失明”,不能看见任何事物。你们的任务是:

1、每个人在岛上寻找一个可以治疗复明的“仙人球”(本任务由培训师告之)

2、每个人必须亲自把手中的小球抛进纸盒里,才可以“复明”, 搭乘“人造渡船”离开“瞎子岛”。

小组4人造渡船  小组在本游戏中的任务是:用人体搭建“人造渡船”,运送三个岛屿的人员,到达求生的目的地。

在完成任务中必须遵守:

1.     不能登上“岛屿”;

2.     不能说话,在内部可以用其他方式沟通,对外部不能沟通;

3.     一旦“人造渡船”搭成后,每个成员脚不能移动;

4.     你们全体成员可以搭建一艘“渡船”,也可搭建两艘“渡船”。

 

游戏道具

准备蒙眼睛的布及布置岛屿分布的纸张、器材等;不同岛上的居民的角色说明书、任务说明书等。

 

 

户外拓展训练 在游戏中挑战自我

科翰  教育界的传奇

户外拓展训练(Outward Development) 

英文为Outward Bound,意思是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勇敢的探险旅程,去接受一个个挑战,战胜一个个困难。

这是在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在已经没有多少人怀疑捧读教科书和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时,曾在牛津受教的教师科翰(Kurt Hahn)忽然向自己发问: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让教育更丰富?

科翰想到,十八世纪大学教育刚开始时是没有教科书的,学生学医从解剖开始,学农从种植开始,学哲学从辩论开始,一切知识都源于实践。科翰觉得,这如同学游泳、学脚踏车,因为经验来自亲身体验,就会深刻得终身不忘。他希望建立一所学校,以“做中学”的方式来实践他的教育思想。

1920年,科翰在德国成立了Salem 学校。然而,因为教育思想和纳粹主义相冲突,犹太裔出身的科翰不得不放弃刚刚开始的事业,流亡到英国苏格兰。

有资料表明:二战期间的英国战火飘摇。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英方年轻海员因为缺乏临战经验葬身海底,而逃生回来的不一定是身强力壮的,但都是意志力特别坚强、求生欲望特别强的人,这些人有丰富的生存经验,有很多不一样的品质,包括团队的协调和配合。科翰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1934年,科翰和其他人创办了Gordonstoun School ,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明显提高了海员的生存率。

另有资料所述稍有不同: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次大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的袭击,许多年轻海员在炮火中丧生,汉思等人便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通过强化的富有刺激性和冒险精神的专门训练,锻炼年轻海员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并将他们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大西洋海战中去。二次大战后,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新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开来,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学生、军人、工商业人员等各行各业。训练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重要方面。

不管那种说法更确切,战争结束后,体验式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有一点是相同的:1941年,科翰在威尔士建立Outward Bound 户外学校。目前,Outward Bound已成为世界最知名的体验培训机构。

"There is more in you than you think" (你的拥有超过你意识到的)——这是二战前比利时一所教堂墙上的铭刻,后来成为科翰所建Gordonstoun School的信条,也是他教育哲学的主旨。他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勇气、力量和善良心,远多于我们认为的。他希望创造一种环境,让人们不必通过真实的艰险、自我怀疑、厌倦、受嘲笑经历,就能领悟和发现真理,认识自己,了解别人。一系列挑战性的户外活动就此扮演了“课程”的角色。

1974年,科翰逝世。创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体验学习方式,迅速在世界范围得到传播。

1960年,美国引进Outbound school,通过学员在高山大海的户外实践,影响态度改变,这对嬉皮士盛行期的美国教育打了强心针,也使越战后人们的消极心理得到修复。

美国教育界因此青睐体验学习的方式。哈佛教授David Kolb就体验学习从哲学、心理学、生理学角度做了很多研究和阐述,发表了丰富的论著。体验学习的理论得到空前的丰富。

考虑到户外活动中许多因素难以掌握,风险太高,美国的一些体验式培训机构从把高险体验带入设计好的游戏中,在安全可控条件下给人同样的启迪。其间,先后有三家机构投入体验学习的领域进行研究、教学和发展,其一是户外发展学校(Out Wall Bound School),其二是PA主题式冒险训练机构(Project Adventure Inc.)。两者分别从个人发展和团队建立两个方向切入,虽有着不同的训练结构,但共同运用了体验学习的教学模式,强调“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并且设计了许多“具体的经验”。

在亚洲地区,新加坡最早建立Outbound School,此后香港、新加坡、日本先后引进了体验式培训方式。北京人众人拓展训练公司创办的北京拓展训练学校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体验式培训学校。

由于体验式训练适应了时代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回归自然的需要,因此使成千上万的人趋之若鹜,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时尚。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有百余所从事此类培训的机构。总部设在英国的户外训练学校Outbound School已在全球欧、美、亚、非、澳五大洲设立了四十多所分校,受训人员包括学生、家长、教师、企业员工和各级管理人员

如今,拓展训练主要是利用崇山峻岭,瀚海大川等自然环境, 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在解决问题,接受挑战的过程中。使学员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

北京拓展训练学校的课程分为回归自然、挑战自我、管理自我、团队建设、学习诊断、卓越领导、营销谋略、人生起点8类。

 

 挑战心理的场地游戏

极限运动是指人类在与自然的融合过程中,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心潜能,向自身挑战的娱乐体育运动。它除了追求竞技体育超越自我生理极限“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外,更强调参与和勇敢精神,追求在跨越心理障碍时所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同时,它还体现了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因此已被世界各国誉为“未来体育运动”。

极限运动的许多项目都是近几十年刚诞生的、方兴未艾的体育运动,领域涉及“海、陆、空”多维空间。由于极限运动有其“融入自然(自然、环境、生态、健康)、挑战自我(积极、勇敢、愉悦、刺激)”的“天人合一”的特性,使得此项运动在欧美各国的风靡程度简直可以用疯狂、魔力来形容。

现代都市人热衷于参加自己青睐的户外极限体验活动,已经成为许多城市重要的都市文化“大餐”。体验户外极限运动,不必“舍近求远”,在上海的一些大型野外营地就能参加攀岩、拓展训练、定向运动、野外露营、水上活动等诸多户外极限体验运动。本章重点推荐中国最大的野外营地——东方绿舟,因其广阔的地域、优美的环境、丰富的极限运动资源,被誉为“都市户外极限运动的天堂”。

拓展训练常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其训练目标是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课程设计主要由水上、野外和场地三类。水上课程包括:游泳、跳水、扎筏、划船等;野外课程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伞翼滑翔、户外生存技能等;场地课程是在专门的训练场地上,利用各种训练设施,开展各种团队组合课程进行心理训练。   

拓展训练以其新颖独特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不仅风靡了整个欧洲的教育培训领域并迅速扩展到全世界。目前,上海的拓展训练机构就有数千家之多。位于东方绿舟的“上海体验式拓展训练中心”是一家以青少年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开展场地课程培训专业场所,其场地设施完善,教练队伍整齐,训练项目众多。

东方绿舟拓展中心设计的培训项目,分为自身潜能,团队意识、自我挑战三大类:1.自身潜能项目。有飞天自行车、三维飞天、蹦极跳床、大回环训练、空中滑道、等;2.团队意识项目。有信任背摔、徒手营救、礼让通行、携手并进、乘风破浪、钻越电网、防空警报、智慧天平、群龙戏珠、罐头鞋、步调一致、蒙目过桥、生化危机等;3.自我挑战项目。有高空云梯、蜘蛛人、巨人梯、筑桥向前、软梯攀爬、高空秋千、高空跳跃、空中抓杠、迂回向上、与你同行、高空站台、空中交会、高空爬网等。

体验式训练有它独特的课程设计。这些课程设计总的思路是,以体能活动为引导,以心理挑战为重点,以人格完善为目的。体验式培训以短期培训为主,基本在户外进行,主要包括场地、野外和水上三部分。场地训练即在专门的训练场上,利用各种设施,展开攀登、跳跃、下降、通过等活动;野外训练包括远足宿营、野外定向、登山攀岩、户外生存技能等课程。

这些课程又分为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个人项目要求每一个人充分发挥出体能和心理上的潜力,经受一定难度的考验,最大限度地完成活动指标,集体项目以复杂性、艰巨性为特征,要求全体成员共同建立良好的团队气氛,以相互理解、信任、协作、融洽和默契来克服活动中的困难,达到活动目的。能在拓展训练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仅是困境中的磨练,更是通过这些平时难有的经历,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

 

断桥

目的:战胜恐惧,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过程:站在9.4米的高空,脚下踩30厘米宽,1米左右长的木板,跨越中间距离1.1米,迈向另一块同样细长的木板。一走上30厘米宽的木板,往往让人不由自主地往下面看了一眼,便像录像里的定格一样,牢牢地站在了那儿,一动不动:双手拉着保险绳,右脚在前,左脚在后,任凭下面的人怎么喊。任凭身后的教练不停地鼓励着。就是不肯松开紧紧握住保险绳,脚似乎"被"紧紧地"钉"在木板了……。

拓展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心理挑战,让人直面自己,敢不敢越出那一步,在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往往要作出许多抉择,有些抉择需要的是勇气。我们往往去面对很多机遇,把握机遇需要的是决心。不止一个人,在断桥的一端,泪流满面,复杂的心情难以言表。在拓展运动中,你会发觉人的潜能真的是巨大的。

 

背摔(信任倒)

目的:考验对他人的信任度(上面的人);增强对他人的责任心、训练人换位思考意识。建立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克服未知的恐惧。

过程:背摔,又称"信任倒"。一个人站在一个约1米6高的台子上,合起双手,背朝下直直地 摔下去,台下的同伴面对面站成两排,伸直双手相接搭成"臂网",摔下来的 人倒在臂网上。

 

电网

一张竖起的网上有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20多个洞,一 组10多人要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每洞只能用一次,而且身体的任何部分都不许碰网,否则就被判死刑--"电死"了。 这就是十分"危险"的钻电网。 最小的洞谁来钻,谁先过去接应,谁留在后方断后事先都得计划好。

队员感悟:这个活动给我们一些启示,当你要做一个决策时必须要有一个全盘周密的计划。 计划好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要做什么,考虑周到了就不会出差错了。在工作中看到一些事觉得非常简单,认为做 起来很轻松。但如果要是真的大意了,就会出很多意料不到问题,所以养成一种严谨的工作习惯,是十分有益的。团队的合作精神应贯穿始终,团体力量大于个人力量之和。

 

空中单杠  站在离地7米高的空中,脚下踩着一块40厘米宽、一米左右长的木板,在前方一臂以外的空中,悬着一根单杠,队员要从木板上凌空跃起,抓住那根单杠。它是锻炼人勇气、意志及团队精神,拓展训练的项目,对人的体能的要求并不大,更多的则是对心理的挑战。

队员感悟:踩在那块窄窄的木板上,我只觉得世界是空的,只剩那根单杠,梦幻般地在空中摇荡。眼角的余光不由自主地瞟向地面,我的腿有些颤抖,手心湿漉漉地冒汗,尽管腰间拴着能承重一吨的安全保护绳,尽管我知道若是在地面我肯定抓得住,可是,我还是犹豫着,没有足够的勇气……当我站在空中单杠的高台上犹豫时,教练的一句话给了我最终跃出的勇气。当时,他说:“只要一试,你肯定行!”那一跃,瞬间的考虑只有去奋力抓住那根悬在空中的单杠,那是一种美妙而激动的感觉,盯住一个目标竭尽全力,而没有任何别的想法。……当我重新站在地面上时,依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做到了吗?高高的空中,单杠依然在轻轻地摇摆。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比自己想象多得多的勇气、力量、智慧和善心。我们希望创造出一种环境,让人们不必经历真实的艰险、他人的嘲笑、自我的怀疑和厌倦,就能领悟和发现真理。


    小小的游戏中蕴藏着很多感悟,超越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学会用更多的方式去认识事情。可以说:拓展训练能改变人的态度,态度改变行为,行为改变命运。
    注重团队精神的培育是一支队伍取胜秘诀。 团队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只要众志成城,就能不断向前拓展!把团队存在问题及心态暴露,一一纠正,统一目标,战胜困难,走向成功之路看似简单的活动却不一定能迅速高效地完成,所以团队中每个人的尽心尽责、同心协力最重要。团队是需要同心、是需要时间来磨合的,做任何事不要期望过高,要有信心面对项目的成功——要依靠团队的力量;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改进,以达到成功。

团结、协作就能胜利。相信别人、相信团队就会取胜!

 

 

挑战心理极限的攀岩——岩壁上的艺术体操

相传在欧洲阿尔卑斯山区的悬崖峭壁上,生长着一种珍奇的高山玫瑰,只要拥有这种玫瑰,就能获得美满爱情。当然,只有那些强壮而勇敢的小伙子才能攀登上岩壁,将花朵献给心上人。据说攀岩就由此而来。事实上,这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已。

攀岩是从登山运动中衍生出来的一项竞技运动。50年代起源于苏联,是军队中的一项重要训练科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攀岩运动以其独有的登临高处的征服感吸引了无数爱好者,而其能充分满足人们要求回归自然、寻求刺激,并从中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欲望,又是她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源。参加攀岩运动,能使您在与悬崖峭壁的抗衡中学会坚强,在与大山的拥抱中感受宽容,在征服攀登路线后享受成功与胜利的喜悦。由于攀登者在岩壁上稳如壁虎,矫似雄鹰,她又是一项极具美感和观赏性的运动,被许多人誉为“岩壁上的艺术体操”和“岩壁上的芭蕾”。

(一)项目介绍

攀岩技术的出现,迄今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65年,英国登山家埃德瓦特就首次使用钢锥、铁链和登山绳索等简易装备,成功地攀上险峰。由于攀岩技术的需要,人类相继发明了各类攀岩工具,以及各种登山绳结,使攀岩技术发展到了更加成熟的阶段。

但是因为自然岩壁都是在郊外,交通、时间等问题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1985年法国人弗兰西斯·沙威格尼发明了可以自由装卸的仿自然人工岩壁,它实现了人们要把大自然中的岩壁搬到城市的设想。攀岩者只需配备绳索、攀岩吊带、登山鞋再加上足够的勇气及向上攀登的技巧,便可在城市里体会到那无法描述的美妙感觉。攀岩作为一项独立的运动项目迅速在全世界普及开来。

攀岩运动从不同角度可进行不同的分类。按地点可分为:自然岩壁攀登和人工岩壁攀登;按攀登形式可分为:自由攀登和器械攀登;按保护方式可分为:顶绳攀登、先锋攀登、传统攀登、抱石以及自我攀登;按岩壁的大小可分为单段路线、多段路线和大岩壁;按比赛形式又可以分为:世界杯赛和世界锦标赛、20岁和20岁以上的成年赛以及19岁以下的青少年赛、男子组赛和女子组赛、国际赛、洲际赛及国家级比赛等几种。值得一提的是,攀岩还是各级极限运动会中很重要的一项比赛。

(二)体验方法

当你作出第一次攀岩尝试前,应对选择怎样的岩壁去练习,掌握哪些基本动

作以及安全注意事项有个初步的认识。

1.初学者应选择怎样的岩壁去练习?作为都市极限运动项目,我们重点推荐人工岩壁攀登和抱石运动。

人工岩壁人为设置岩点和路线的模拟墙壁,难易程度可随意控制,比较适合初学者练习。    

 抱石运动则是近10年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尤其是在年青人中极为盛行的是一种简单的攀爬活动。攀登者在无绳索的状态下攀登不超过5米高的大圆石,不依赖任何外在的辅助力量,只靠自身力量完成攀登过程。抱石运动极大的磨练人的勇往直前的意志和精湛的攀登技巧,因而使这项运动极富刺激性。它要求人们在各种高度及不同角度的岩壁上,连续完成转身、引体向上、腾挪甚至跳跃等惊险动作,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身,成为一项刺激而不失优美的极限运动,被全球的攀岩迷们称为"峭壁上的芭蕾"。作为攀岩的一个分支,抱石继承了攀岩的很多特性,因而抱石成为攀岩初学者的“学步车”和高手们提高技术的“捷径”。攀岩是花费大、危险系数较高的的户外运动,让一些人望而却步,抱石则比较平民化,它的魅力在于没有任何的器械束缚,光靠四肢和智慧来完成特定的路线,这种赤裸裸的原始味道就是汤姆·克鲁斯在《职业特工队Ⅱ》中徒手凌空沐浴阳光的至高境界,难怪那么多发烧友乐此不疲。

2.初学者应掌握哪些基本动作?攀岩运动的基本要领是:上下肢力量协调运用,动作节奏连贯衔接,线路规划合理最优,重心控制灵活平衡。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会手臂如何用力和腿脚力量的充分运用,是重要的一课。攀登中用手的根本目的是使身体向上运动和贴近岩壁,岩壁上的支点形状很多,常见的也有几十种,攀登者对这些支点的形状要熟悉,知道对不同支点上突出(凹陷)的位置和方向应抓握何处,如何使力。一般有抓、抠、捏、拉、撑、握、攥、等几种方法。(1)抓---用手抓住岩石凸起部分;(2)抠---用手抠住岩面上的棱角、裂缝和边缘;(3)拉---在抓住前上方牢固支点的前题下,小臂贴于岩面,用力下拉使身体上攀;(4)撑---指利用台阶裂缝或其它地形,以手、掌和臂的力量使身体向上移动,或左右移动。手臂的用力方法,人工岩壁攀登和自然岩壁攀登不同,人工岩壁攀登要求第一指关节用力抠紧支点的同时,手腕要紧张,手掌要贴在岩壁上,小臂也要随手掌紧贴岩壁而下垂,在引体时,手指(握点)有下压抬臂动作,其动作规律是,重心活动轨迹变化不大,节奏更为明显。

3.攀岩应注意哪些基本安全事项?尽管有保护设施,攀岩还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初学者一定要注意安全。请切记,在没有教练指导的场合下,不使用不熟悉的器材;在没有绳索保护下,不作任何危险的攀爬;攀岩前要做好热身,以免拉伤肌肉或筋腱。

    在攀岩场上,除要保证自己安全外,还要考虑别人的安全,以及遵守基本的攀岩道德准则:

① 抛下绳索前,必须大喊“抛绳”后才抛下;

② 在任何东西掉落时,必须立刻大喊落石通知,尽量避免造成落石伤人;

③ 绝对禁止踩踏绳子,这是尊重自己和别人生命的表现;

④ 不要抛掷任何攀岩器材;

⑤ 攀完后应向保护者道谢;

⑥ 离开岩场时,带走你的所有东西(包括垃圾)。

在上海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初学者体验和学习攀岩,可以选择去东方绿舟。那里建有华东第一攀岩墙,设计有正规比赛道六条以及练习道三条,还有抱石岩壁四座。是攀岩爱好者较为理想的攀岩训练场所,也能举办国内外赛事。

 

                          

 

三、定向运动——地图和指北针的游戏

 

1918年,瑞典的童子军领袖吉兰特少校为锻炼童子军的探险意识与挑战精神,在森林中组织了一场特殊的“探宝游戏”。那里的地势险要、地形复杂,树木的茂盛又增加了识途的难度。童子军们手拿地图的同时,寻宝和竞争的刺激性也给参与者带来很大的乐趣。

此后,定向运动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形式由徒步转化为骑车、滑雪、划船、骑马等,地点由森林拓宽到山地、湖泊、公园、校园等。由于它在没有污染的大自然中进行,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增长自然知识,因此越来越受到欧美各国体育爱好者的欢迎,成为北欧仅次于足球的热门体育运动。

(一)           项目介绍

定向运动是一项地图和指北针的游戏,一项挑战智能和体能的运动。它要求参与者利用一张详细精确的地图和一个指北针,按顺序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在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

定向运动发展至今,已由初期单一的一种比赛形式逐步演变为包括各种各样的比赛或娱乐项目在内的综合性群众体育活动。

常见的定向运动形式有下列几种:定向越野跑、公园定向、接力定向、夜间定向、滑雪定向、山地自行车定向、摩托车定向、水上定向、骑马定向以及五日定向越野、婚礼定向越野、积分定向越野等。

在这其中普及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已形成专业比赛的就是公园定向。它以其组织简便,器械先进,浅显易懂,刺激好玩吸引了许多定向爱好者。

   (二)体验方法

定向运动开展和体验的方法很多,活动的设计、组织的形式,要根据参与者的年龄、体力通盘考虑,提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1.玩玩“智趣定向”游戏。选择一块相对平坦的场地(草坪),放置若干带有编号的“点标”(数目和摆放方式没有规定,但不能让参与者看到编号),参加者每人发放一个“指卡”、一份“任务书”,要求按“任务书”上的编号顺序依次找到“点标”,完成打点动作。“智趣定向”的器材、动作、活动流程和正式的比赛基本相同,特别适合初次接触定向运动的“菜鸟”级人物,如果能组建两支以上队伍,搞成红蓝接力对抗赛,那气氛就要热闹的多了。

2.尝试“徒步探宝”活动。设计个性化的小型“模拟定向”,制作“探宝地图”,选择自己中意的野外营地或公园绿地,学着使用地图和指北针,考验“方向感”,挑战“体能”。如果没有专业的定向器械,可以采用一种最为简便的方法,用普通的小凳子代替“点标”,在上面放有相应数字或字母编号的小图章,秒表开表出发,按着任务书找到目标,盖上小图章,完成后到终点停表计时,有点象是“寻宝游戏”和“徒步越野”的综合版。

3.实战“定向运动”比赛。定向不仅挑战体能,更挑战智能。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边读地图,边借助指北针迅速选择方便快捷的路线,找到“点标”。

参加正规的定向运动比赛,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定向运动的实战知识主要有:①学会使用定向专业地图。识图是基础、用图是关键。地图与实地对照,就是将地图上的地物、地貌符号与实地的地物、地貌逐一对应。②选择最佳行走路线。运动员必须在两个点标之间选择一条最佳路线,且要充分考虑行进速度、线形地貌等诸多因素。

公园定向需要跨过草坪、穿越丛林,所以最好穿着运动服和跑鞋,便于跑跳,别忘带上一小瓶水。

东方绿舟是开展公园定向的理想场所,这里环境优美、地形复杂;植被苍翠、水木清华;环境自然,空气清新;有着一整套专业定向器材,更有成熟的组织经验,常年开展定向训练。曾举办过上海市高中学生定向运动选拔赛、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定向比赛等,是公园定向比赛的首选场地。

 

野外生存——“食宿无着”下的求生

野外生存在现代社会中,既是一种磨练自身毅志力和吃苦自救能力的活动,也是一种激发诸多年轻、时尚人士青睐与兴趣的活动。它惊险刺激、极富挑战和勇于探索的特性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走到一起,共同探求自然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一个都市人,当你走出水泥森林,突破盒子空间,投身大自然的怀抱时,心情肯定是兴奋愉悦的,但接下来当你渴了、饿了、冷了、想睡了……,在这没有现代化设施的地方,怎么办呢?不要紧,了解和掌握一些野外生存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即使在食宿无着的“山野丛林”,你也能成为现代版的鲁滨逊。

(一)     项目介绍

野外生存即人在食宿无着的山野丛林中寻求生存。

“现代都市版”的野外生存训练,完全可以在具备一定条件的许多野外营地

进行。野外生存训练系列体验活动的设计,主要围绕解决野外生存所必须的行、食、宿、救等基本技能开展。

 训练内容一般涵盖野外判定方位、野外按图行进、识别可食用植(动)物、

寻找水源和鉴别水质、野炊、露营等。

(二)     体验方法(解决四个问题)

如果你想体验野营旅游的乐趣,但没有任何野外生存的经历,这并不要紧,不妨先去上海都市中的“大森林”——东方绿舟,在那里可以体验形式多样的野外生存活动。

⑴野外生存体验的基本训练手段

1.    徒步探险(模拟)。徒步是步行、攀登、重量训练和增氧健身的组合。对

于初学者而言,最基本的徒步要求是必须背负额外的行李,这是为了以后能完成诸如山地行走、雪坡行进等野外旅行在技术上所做的基础训练。所以说,“徒步”和平常意义上的“走路”并不能完全等同,它既是户外运动的入门篇,也是野外生存最基本的素质。一般的活动要求是结组完成难度线路的徒步,小组由若干人组成(提倡男女搭配),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组员协作完成穿越、攀登、涉溪等。

2野外就餐。在近似野外环境的条件下,学习搭灶生火、烧煮食物。要求就地寻找可以搭灶的可用材料(砖块、石块),燃火的枯叶、树枝;也可有营地提供有限的材料(3根火柴、一小捆木柴、30块砖头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烧煮的食物可以自带,请营地餐厅代办比较卫生。东方绿舟的野外就餐,除了自己动手烧煮年糕汤以外,最受欢迎的是烧烤竹筒饭。

3.户外露宿。露营户外首要的任务是选择一块好的宿营地。营地的地面要平整,不要存有树根草根和尖石碎物,也不要有凹凸或斜坡,这样会损坏装备或刺伤人员,同时也会影响人员的休息质量;营地要选择离水源近的地方,这样既能保证做饭饮用的用水,又能提供洗漱用水;营地最好选在背风处,林间或林边空地、高坡的侧面等,还有注意帐篷门的朝向不要迎着风向,背风不仅是考虑露营,更适用于用火;营地要尽可能选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地方,这样会使营地比较温暖、干燥、清洁、便于晾晒衣服、物品和装备;建营时要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带,以防伤人或损坏装备设施,要有驱蚊、虫、蝎药品和防护措施,在营地周围遍撒些草木灰,会很有效地防止蛇、蝎、毒虫的侵扰;在雨季或多雷电区,营地绝不能扎在高地上、高树下或比较孤立的平地上,那样是很容易招致雷击的。

4.自救互救。在野外,生存环境恶劣,各种灾难会不期而至。对野外生存者来说,应及时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困境,懂得学会自救和互救。例如:学会预防和处治日常伤病,如烧伤、骨折、蚊虫盯咬、头疼脑热等;掌握野外急救护送的方法,如会做人工呼吸,会护送伤员等;能预防野兽的侵袭等;能争取紧急救援等。

⑵一些简单的野外生存常识

1.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在没有地形图和指北针等制式器材的情况下,要

掌握一些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的方法。如:利用太阳判定方位;利用指针式手表对太阳的方法判定方向;夜间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北极星判定方向;利用地物特征判定方位等。

2.复杂地形行进方法。在山地行进,为避免迷失方向,节省体力,提高行进

速度,应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如没有道路,可选择在纵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边缘,以及树高林稀、空隙大、草丛低疏的地形上行进。

3. 采捕食物的方法。野外生存获取食物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猎捕野生动物,另一种是采集野生植物。常见的可食昆虫有:蝗虫、螳螂、蜻蜓、蝉、蜈蚣、天牛、蚂蚁、蜘蛛、白蚁、松毛虫。可食野生植物包括,可食的野果、野菜、藻类、地衣、蘑菇等。常见的野菜有苦菜、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刺儿草、荠菜、野苋菜扫帚菜、菱、莲、芦苇、青苔等。野菜可生食、炒食、煮食或通过煮浸食用。

4. 获取饮用水的方法。获取饮用水的途径通常有两条:一条是挖掘地下水,另一种是净化地面水。通常雨水可以直接饮用。下雨时,可用雨布、塑料布大量收集雨水,也可用空罐头盒、杯子、钢盔等容器收接雨水。在没有可靠的饮用水又无检验设备时,可根据水的色、味、温度、水迹,概略鉴别水质的好坏。纯净的水在水层浅时无色透明,深时呈浅蓝色。可以用玻璃杯或白瓷盛水观察。通常水越清水质越好,水越浑则说明杂质多。一般清洁的水是无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则时常带有一些异味。此外还可以用一张白纸,将水滴在上面晾干后观察水迹。清洁的水无斑迹,如有斑迹则说明水中有杂质,水质差。在野外最好不要饮用从杂草中流出的水,而以从断崖或岩石中流出的清水为佳。在野外,可以用饮水消毒片、漂白粉精片以及明矾等药品净化水。切记,不论多么口渴,都不要饮用不洁净的水,万不得已时,也要把水煮开再喝。

5. 野外常见的伤病的防治。①昆虫叮咬的防治:在野外为了防止昆虫的叮咬,应穿长袖衣和裤,扎紧袖口、领口,皮肤暴露部位涂搽防蚊药。不要在潮湿的树荫和草地上坐卧。宿营时,烧点艾叶、青蒿、柏树叶、野菊花等驱赶昆虫。被昆虫叮咬后,可用氨水、肥皂水、盐水、小苏打水、氧化锌软膏涂抹患处止痒消毒。②昏劂:野外昏劂多是由于摔伤、疲劳过度、饥饿过度等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脸色突然苍白,脉搏微弱而缓慢,失去知觉。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一般过一会儿便会苏醒。醒来后,应喝些热水,并注意休息。③中毒:其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胃疼、心脏衰弱等。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洗胃,快速喝大量的水,用指触咽部引起呕吐,然后吃蓖麻油等泻药清肠,再吃活性炭等解毒药及其他镇静药,多喝水,以加速排泄。④中暑:其症状是突然头晕、恶心、昏迷、无汗或湿冷,瞳孔放大,发高烧。发病前,常感口渴头晕,浑身无力,眼前阵阵发黑。此时,应立即在阴凉通风处平躺,解开衣裤带,使全身放松,再服十滴水、仁丹等药。发烧时,可用凉水浇头,或冷敷散热。如昏迷不醒,可掐人中穴、合容穴使其苏醒。⑤冻伤:如发现皮肤有发红、发白、发凉、发硬等现象,应用手或干燥的绒步磨擦伤处,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冻伤,轻度冻伤用辣椒泡酒涂擦便可见效。如发生身体冻僵的情况,不要立即将伤者抬进温暖的室内,应先磨擦肢体,做人工呼吸,待伤者恢复知觉后,再到较温暖的地方抢救。⑥蜇伤:被蝎子、蜈蚣、黄蜂等毒虫叮咬,发现伤口红肿、疼痒,并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要先挤出毒液,然后用肥皂水、氨水、烟油、醋等涂擦伤口,或用马齿苋捣碎,汁冲服,渣打外敷。也可用蜗牛洗净捣净后捣碎涂在伤口上。此外,蒜汁对蜈蚣咬伤伤有疗效。

东方绿舟野外生存体验,以训练人在大自然中吃、住、行、救四个基本生存能力为目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学习野外生存最基本的本领,为你今后到大自然去增加经验,打下基础。

 

 

水上运动——风浪中的搏击

 

凡是在水上进行的体育项目,均可称之为水上运动。然而,人类的想象和创造无止境,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水上运动项目不断花样翻新,从徒手戏水征服自然,到利用器材装备挑战风险的程式,水上运动日趋发展、成熟。科技化、现代化加勇气和力量,给水上运动注入了新的生命。许多项目既有挑战性,又具有观赏性,这是最初创史者们所无法想象的。由于水上运动的这些变化,热衷者风起云涌,水上运动如日中天。水上运动发展至今已有滑水、冲浪、赛艇、皮艇、划艇、帆船、帆板、摩托艇等多姿多彩的水上竞技项目。

(一)    项目介绍

 1. 滑水活动是一项由动力快艇的拖曳,带动滑水者在水面上快速滑行的运

动。根据活动参与目的可分为游憩型、表演型和比赛型三类。参与者应有的装备包括快艇、滑水板、滑水绳、拉把、救生衣和手套等。

2. 皮划艇运动是桨手乘坐一特制小艇,由一个或几个桨手面向前进方向划进的划船运动。皮划艇包括皮艇和划艇两种,都是两头尖小,没有桨架的船艇。皮划艇运动是一项很有锻炼价值的水上运动,属速度和耐力项目。经常参加皮划艇运动,能有效地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加大肺活量,发展全身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质。皮划艇是奥运会比赛项目。

3.帆船运动是借助风帆推动船只在规定距离内竞速的一项水上运动。比赛用的帆船是由船体、桅杆、舵、稳向板、索具等部件构成的小而轻的单桅船,由于船体轻、航速快,因此又称为“快艇”。

4.帆板运动是介于帆船和冲浪之间的新兴水上运动项目。帆板由带有稳向板的板体、有万向节的桅杆、帆和帆杆组成。运动员利用吹到帆上的自然风力,站到板上,通过帆杆操纵帆使阀板产生速度在水面上行驶,靠改变帆的受风中心和板体的重心位置在水上转向。因和冲浪运动有密切关系,固又称风力冲浪板或滑浪风帆。

5.摩托艇运动是一项观赏性、刺激性很强的水上运动项目,她集竞技、欣赏于一体,极富现代高科技特征。其比赛场面壮观激烈、精彩纷呈、惊心动魄,是公认的具有较大影响力、较高收视率的竞技体育项目之一。摩托艇的比赛形式为闭合赛场的环圈竞速,比赛中,赛艇马达轰鸣、浪花飞溅,场面扣人心弦。

(二)    体验方法

以上几种水上极限运动因其独特的魅力,备受人们的青睐。随着社会经济、

文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身休闲意识增强以及体育活动的普及,参加帆船、帆板、皮划艇、摩托艇运动的人口规模逐年扩大,而且儿童少年居多。参加者的目的是健身娱乐、开发智力、培养意志、科学健康地利用剩余精力,避免社会精神污染。帆船、帆板、皮划艇运动更是以不耗能源,没有公害,使参加者受到身心锻炼,合乎社会文化高度发展、人类回归自然这一发展趋势而前景乐观。

    1.水上极限运动必备的技巧:皮划艇运动技巧,双手把桨举到头顶,肘关节成90度角,此时两手之间的距离为最佳桨距。划桨时手握桨杆,右手实握,左手虚握,把手臂伸直与眉齐高,在划行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一高度,桨涡与水面成45度角。开划时腰部转动带动手臂用力,桨向侧后方向成45度角划动。身体平行摆动,尽量保持重心平稳。要记住,上船时穿好救生衣,左手紧握防浪牙,右手按实岸边,先左腿后右腿顺序。活动中,尽量避免做危险动作,例如站立和打闹,以避免翻船。②帆船运动技巧,舵手应一直背朝帆下桁,面向帆,坐在船柄的最前端。这个位置可以更好的观察帆、风向和波浪。使用船柄延伸器可使舵手坐的更往外。舵手应保证船上的每个人都穿着救生衣并遵守安全程序。船员帮助平衡帆船,调整帆的方向,观察其他的船只和障碍物。船员应坐在船中央以免船首或船尾过低。如果帆船还有三角帆,应由船员来操纵。如有必要船员应调整主帆的斜拉器、前帆角索和后帆角索。若想让帆船向某个方向运动,您只需要在相反的方向推拉舵柄即可。驾驶时,舵手的双手应握在一起,并不时地观察帆和船前波浪和风的情况,也不要忘了在帆杆下观察从下风向到来的船只。你可能只想用舵柄在驾驶,但是副舵柄可以让你坐得更靠甲板外。③水上摩托必备技巧,骑上摩托启动点火开关,加油,即可瞬间提速,贴水面飞行,时速可达60公里以上。电子点火开关钥匙由一强塑软线挂在驾驶者的手腕上,万一落水,电子开关软线脱离摩托车,机器自动熄火,停止前行,可保人身安全。在直线行驶时,不收油,一侧方向转动方向盘,摩托艇就会原地转圈。要记住,由于没有刹车系统,靠岸时只能减速或熄火滑行。即使由于速度过快,转弯过猛被甩出去了,也不要惊慌,穿着救生衣是不会沉水的,等待工作人员救助。

    2.水上极限运动的安全事项:①患有心脏病肺结核中耳炎高血压等疾病的人不适合参与。②运动前不要吃得过饱或太油腻,最好是饭后1小时才活动,否则容易造成头晕、疲劳、四肢无力,甚至抽筋。 ③运动前要适当做些热身运动。

  训练课程的组织

场地课程拓展训练是一项很系统的培训课程,通过拓展培训,整合团队,发掘每个人的最大潜能,能使受训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得到体验,获得感受。

1.拓展培训前的准备:进行必要的训前动员;认真阅读训前指南;准备户外活动所需装备,衣物;训前心态调整为“归零心态”。

2.拓展训练的注意事项:遵守训练的各项规定;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爱护训练设施、保护自然环境;如有身体不适,及时通知培训师或客服人员。

3.拓展训练应遵循的步骤:①热身,也称破冰。在培训开始时,设计若干游戏进行团队热身活动。这样有助于加深受训者之间的相互了解,消除紧张,以轻松愉悦的心态投入到培训中。②体验。这种初始的体验是整个训练过程的基础。参加者投入一项活动,并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通过训练,促进受训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信任,默契与配合。③分享。有了体验以后,很重要的就是,参加者要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④整合。按逻辑的程序,要从经历中总结原则或归纳提取精华,并用某种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成果。⑤应用。最后一步是策划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在工作及生活中。而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因此参加者可以不断进步。

4.拓展训练的适用群体:根据训练的年龄可分为儿童组、少年组、成年组。①儿童组:(小学生年龄段)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是游戏为主。通过训练让孩子们认识到集体的温暖,同伴的友爱、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②少年组:(初中年龄段)主要让他们自我能力的展现,培养他们自信、自强、自尊以及适应环境,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我能行”的感觉。③成年组:通过训练。使其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展示我们的潜能,克服心理障碍,感悟信任和责任。

(上海东方绿舟 李建国编写)

 

 

 

小组辅导(成长小组)

小组辅导(Group Guidance)的由来 

这个概念主要是从小组咨询(Group Counseling)和小组治疗(Group Therapy)衍生而来的。

小组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它由咨询员根据同质问题或异质问题组成成长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问题或共有的心理问题。相互鼓励,寻找自信,共同解决问题,一起成长。

1940年英国精神病学家福尔克斯(S.H.Foulkes)在军人中开展的非结构式团体治疗,并最先提出实施集体分析治疗。

1947年左右,勒温建立集体动力学研究中心和团体人际关系技术训练实验室--即著名的NTL(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Y)--“国家训练实验室”,采取自由的团体活动和讨论,使成员对人际关系问题的敏感性进行训练--称为“敏感性训练”,后进入产业界、政府机构、大专院校,1949年,命名为T小组。

1946-1947年,罗杰斯在培训咨询员时发现专题工作坊(workshop)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以个人成长、人际交流、人际关系的改善为目的,侧重体验学习,促进心理的成长发展。

1949年,美国著名的精神病专家沃尔夫(K.wolf)将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集体心理治疗,在团体中采取自由联想、梦的分析、移情、谈心和游戏等方法,将成员压抑的情绪、内心的冲突暴露、宣泄出来,然后加以辅导,使他们的症状明显得到缓解。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拉扎勒斯(A.LAZARUS)将以学习为基础的行为疗法应用于集体心理治疗。

在上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罗杰斯大力倡导会心团体(ENCOUNTER  GROUP)

也称交朋友小组),在个体的心与心的交流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团体体验,并受到社会各部门的欢迎。具体的形式有:成长小组、自我肯定训练小组、基本交朋友小组、任务定向小组、T小组、小团体经验、实验室训练小组、基本人际关系训练小组等。会心团体形成于50年代,60年代是普及发展期,70年代为反省期,80年代进入日常生活,即在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会心的精神和技法。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以马斯洛和罗杰斯所倡导的人类潜能开发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这一理论,小组辅导呈现出3种主要趋势,即情绪释放疗法、侧重于躯体控制的情绪释放疗法、情绪控制与放松疗法。

 

小组辅导的类型、优势与功效

将小组作为一个微型社会,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压抑的成员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这个充满理解与支持的团体氛围中,参与者愿意尝试各种选择性的行为,探索自己与其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习有效的社会技巧;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觉察,并获得其他成员在团体中对其觉察的反馈,使之经由别人的观点来审视自己;培养成员之间的信任感与归属感,从对团体的信任到信任周围的其他人,从对小组的归属感扩延到对学校、班级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小组辅导的类型很多,以下是常见的形式:

小组讨论  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小组辅导的方法。组员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就一个共同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各自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组员都能获得他人对此问题的看法,经过综合和整理,以修正自己的看法。团体讨论可分小小组讨论、如有关压力感消除方法,大家与人分享自己有关压力感消除的方法,再交流哪些方法更有效,适合自己,这样可能会有很好的效果。

小组辩论  组员们围坐在一起。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观点,再对这些观点进行整合,得出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客观的看法。

小组互动  使用传统式的学习法,学员在课堂中仅吸收10% ~ 30%的内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而“互动式培训”采用最科学的“多重感官参与法”,使学员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课程进行期间,学员获取价值的最佳途径是实际参与、亲身体验,这是一个自我认知与探索的过程。课程的进行方式是将每个人置身于活动之中,在这过程中每个人得以亲身体验,去探索内心世界、了解自我并且通过体验得出具有突破性的自新之道。

 

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鼓励学员针对某一特殊问题,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提出所有能想象到的意见。脑力激荡主要用于帮助学员尝试解决问题的新措施或新办法,用以启发学员的思考能力和开阔其想象力。

头脑风暴的优点为:

(1)适合任何人的参与和贡献;

(2)可以对旧有问题产生新的解决方法;

(3)能最大限度地鼓励学员发表其意见。

脑力激荡的局限性为:

(1)所得的部分意见可能一文不值;

(2)多数学员可能因拘泥于旧有的观念,不愿踊跃发言。

有效的脑力激荡则需要以下的条件加以保证:

(1)准备一个舒适而无干扰的场地;

(2)寻找一个热诚而又有激励与统合技巧的主持人;

(3)参与者人数不要多于8人;

(4)讨论过程要有记录;

(5)给予时间限制,让参与者感受压力;

(6)激励学员间的资讯交流与辩论,鼓励良性竞争;

(7)讨论之前禁止参与者批评任何意见

(8)讨论之后,鼓励学员选出最佳意见并进行比较。

 

辩论  辩论就是不同立场的参与者面对争议性的议题提出自身看法并反驳对方论点的公开竞赛。辩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训练参与者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表达与思辨能力。辩论的优点有:

(1)能够激发学员参与的热情;

(2)能为学员提供动态学习的机会与经验;

(3)能够为学员提供生动、活泼、热烈的学习气氛;

(4)能够提高学员在具有一定压力的情形下独立思考问题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辩论的局限性为:

(1)议题的研究与准备需耗费相当的时间;

(2)学员的个性差异可能会影响辩论的程序与效果。

辩论的组织与实施是需要周密的准备工作:

(1)需挑选正反双方至少各有3人参与辩论;

(2)需要挑选一位有经验的主持人和裁判团;

(3)准备一个为双方都能接受且具有争议性的论题;

(4)明确辩论的规则;

(5)准备一个能足够容纳参与者和听众的场地;

(6)正反双方依序进行论述,最后再进行总结;

(7)裁判团作胜负决定,并作简短的讲评。

 

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就是指藉由口头、书面、或影片等辅助资料,再经讨论程序,以求得对特殊议题的确认与了解。

个案研究适用的时机为: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或教授解决问题的程序。

个案研究的优点是:

(1)可以帮助学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2)能够帮助学员确认和了解不同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

个案研究的局限性有:

(1)需要较长的时间;

(2)可能同时激励与激怒不同的人;

(3)与问题相关的资料有时可能不甚明了,影响分析的结果。

成功的个案研究要求:

(1)研讨前要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员阅读相关的资料;

(2)主持人应详细介绍议题,并解释研讨之个案与学员应有的表现或成果;

(3)主持人要适时引导研讨以便于达到研讨的目标;

(4)所选案例最好来自真实的问题,但切忌透露相关人员的真实姓名。

 

角色扮演

当今在社会心理学中占支配地位的有三种理论:角色理论、强化理论、认知理论来看看。

    对角色理论的认识,先来了解角色是什么?按照肖和科斯坦佐的定义,角色是“一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结构中占据着一个特定的‘位置’时所履行的职责。”

    当一个人同时扮演几个角色,而这些角色对他的要求又不一致时,或者当人们对同一个角色有着几种不相容的期待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第一种情况所产生的冲突叫做角色之间的冲突,第二情况所产生的叫做角色内部的冲突。当然,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人们的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同他们所处的环境和地位相一致的。培训的互动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就是将学员带入与他们的环境和地位一致的情境中,使他们获得角色之间的冲突与角色内部冲突的体会,从情境体验中反思“我”真实的角色应该如何“扮演”。

 

小组辅导的启动与运作

一.建立辅导小组的纪律

在团体组建好开始运作前首先要宣布团体的纪律或规则(每个组员在这些规则面前都是

平等的)。纪律的内容一般包括:保守团体内秘密;坦率真诚;活动期间不与外界接触,

避免干扰;避免与少数日交流,积极参加团体活动。必要时要进行团体宣誓活动。

二.遵循辅导小组的原则

民主原则  这有助于小组保持良好的秩序和轻松的氛围,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共同原则  是针对组员的共同问题而组织的个体间相互关注,持共同的信念和目标。

启导原则 辅导的本质是助人自助,因此小组辅导应本着鼓励、启发和引导的原则,重

视组内的交流与各种反应,培养组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原则 咨询师要从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组员的问题和把握小组的辅导过程。

综合原则 咨询师应运用各种咨询的理论与方法,有选择和针对性地选择或综合运用相

关咨询技术,有效地完成辅导目标。

保密原则。小组辅导过程中,要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充分尊重每一个组员的隐私。相互

信赖和理解,增加团队凝聚力。

 

   

心理剧

心理剧是由莫雷诺(Moreno)在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它是由来访者将自己的心理问题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给治疗师,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从中培养、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借此走出困境,实现自我整合和人际关系和谐。心理剧以其参与性、自创性、体验性、直观性、启发性和回味性的特点,开始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心理治疗方法,日益得到发展和推广.
    精神病理学家莫瑞努1921年首先在维也纳他的精神治疗中心采用心理剧疗法。四年后他去了美国,开始传播这一方法。他在1959年指出:心理剧的目标是诱发患者的自发行为,以便直接观察他的病情。
心理剧是一种可以使患者的感情得以发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戏剧。但显然它不是观赏性质的戏剧。在本质上,我们可以把心理剧直接看作是一种心理疗法。
    心理剧是完成心理治疗、个体发展等等目标而设计的咨询技术,也是格式塔疗法、团体咨询等等疗法的前身。例如格式塔的空椅技术等都来源于心理剧。
作为一个完整的心理剧阶段为:
    1.破冰阶段
    2.演出阶段
    3.谈论分享阶段
当然演出阶段和谈论阶段有时候会有交错。因为在演出问题时,可以有讨论。
一个完整的心理剧的参加人员包括:
    1.导演(辅助导演或主持)
    2.演员
    3.问题人
    4.观众


    一个的常规心理剧的主要技术,可以是以下的某一种到二种:
    1.空椅技术
    2.角色扮演
    3.替身技术
    4.镜像技术
    5.魔幻商店技术
    6..超现实的童话扮演。。。。。。。
    除此常规使用之外的心理剧技术,据说有上百种。


    心理剧的设计具有原创性,一个剧本的演出在其中不是首先被设计的,可能预设的演出是个开头,然后是展开,展开时心理剧是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指导者领导的。心理剧可以是即兴的。
    心理剧的演出有一个规范就是需要在有经验的指导者的指导下才能演出,因为使用不当可能对于心理剧的参与者造成伤害。
    一般在心理咨询领域说起心理剧也就是指心理剧疗法,而不是指心理意义的情景剧。不然我们应该说是心理学意义的情景剧汇演,而不是心理剧汇演。但在舞台上表演的应该是戏剧的心理剧.而不是疗法.
      当然,这是可以讨论的。
      作为表演的心理剧应该怎么来演出?有两种可能:
     1.作为实际心理剧的延伸宣传,可以有预先设计,然后通过整个演出来展示心理剧的多种创意。
     2. 作为心理情景剧的演出,作为宣传心理学基础知识或者概念的一部分

 

舞台上灯光亮起,观众席上灯光转暗,演员们在自己的位置,开始说台词。爸爸:“我是孤独的,我希望离开这个家。” 妈妈:“我没什么可快乐的,但为了孩子,我只能如此。” 姐姐:“我想让大家高兴,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作为主角的妹妹说:“这个世界没有人爱我。”
    这是一出戏吗?是的,这是戏,但又不是普通的戏,而是心理剧。它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生命的展现。
    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主角,你能如何演出你生命中,最让你动容的那一幕幕?
    作为主角,整个剧展示的就是你的内心世界,也是为了打开你的心结。
    你有导演,就是心理剧治疗师。导演还有助手,他们会负责调度灯光,协助布景,帮助演员。

你有辅角,就是你生命中那些主要人物,他们的扮演者是由你从观众中挑选出来的,你很可能还要挑选一个人扮演你自己。
    你有道具,比如各种单色的布和枕头,它们看似简单,但却可以完成很多功能。如何利用这些道具需要你发挥想象力。还有一个有趣的道具叫“出气棒”,如果你对某个人很愤怒,你可以狠狠地用出气棒去打他!当然,其实你打的是由助手们扶住的折叠床垫(另一个多用途的道具),那个辅角会安全地站在床垫后面,露出他的头,同时说着让你气愤的台词!
    不要忘了灯光。灯光能制造出你所需要的气氛。你可以在阳光下漫步,也可以在黑暗中旁若无人般哭泣。
    对了,还有音乐!当你需要温情一刻时,背景会响起温柔的音乐,如风声,如海浪声,如歌如诉。有时,现场观众们会一起唱歌,或者,一起用人声制造出某种音效。
    是的,这是场真正的戏剧,具有戏剧所有元素。
    那么,当你作为主角,这出你生命之剧,会如何上演?
    没有剧本。一切的剧情,都由你的心而生。舞台上,时间、地点、人物、场景,都要营造出那种带着声色嗅味的现场感。
    如果你和某个亲人之间一直存有芥蒂,你会在这里面对他,不过,你有机会和他交换角色,用他的口气说话,重新看待和调整你们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忍气吞声地活了很久,导演可能会让你趴在床垫上,打通你的督脉,推压你的大锥穴,让你把忍了的气、吞下的声发出来,你不用顾忌失态,在这里,无论是哭、是喊,甚至是吐,都是安全的。  如果某个亲人的去世一直让你难以释怀,你一直希望对他说的话,可以在这里说出来。甚至,你可以把死神请来,在这里向他面质……
    如果你曾经经历过某种巨大的伤害,导演会带着你回到事发现场。这次,你有机会去做出不同的反应,你可以发泄,可以质问,也可以坚决地反击!
    如果你需要爱,你会有机会让那些爱过你的人来拥抱你,比如父母,即使你不喜欢自己你的父母,你也可以选择你心目中的好父母,让他们安慰你。
    这也是一场真正的心理治疗,就如手术一般,精确地切开伤口,放出陈年的瘀血,精心处理,再缝合、包扎、上药。
    意由心生

在这里,时间、空间、甚至生死,都不再是障碍。时而角色交换,时而时空交错,各种情节,各种元素,都会在导演的调度之下,从容不迫地展开。这是你的剧,在生命的舞台上,你有机会做一次真真正正的主角,被爱,被理解,被尊重。
   “意由心生,才是王道”,你的剧也由你的心而生,当你的心意改变,你的人生也能因此改变。

Dr. Moreno 曾经说:“心理剧乃是人类社会的缩影。”(The psychodrama is human society in miniature.) 根据Dayton (1994)为心理剧下的定义:“ 心理剧是一种治疗方式,是随着人们进入他们的内在现实,让他们描述、并以他们看到的情形去运作。透过戏剧行动,做心理剧的人将长期埋藏的情境带到表面,以释放情绪压力。他透过分享、支持与接纳创造一个能掌控的环境,然后就让心灵的自然疗愈之力量与情绪上的自我继续运作。”换言之,心理剧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以及一群可以信任的成员,在经过心理剧导演催化下,允许成员探索心灵深处的一些情结。

心理剧与一般团体咨询最大的不同在于成员并不是仅用口诉说,他必须走向舞台创造出情境再现、必须自己搭建场景、挑选成员扮演某些角色,也就是让自己有机会再回到当时的情形中。如此,Dr. Moreno强调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再创内心情境:心理剧犹如一条桥梁可以让成员将内在与外在的现实互通,而得到平衡与和谐 (Dayton, 1994) 。通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想说却永远没有机会说出来的话、想做却一直没有机会做的事,无论是生气的、懊悔的、感恩的、或困惑的情境时时萦绕在心头,尤其是某些极其难忘的经验,例如恋爱分手、对父母的不谅解、或生离死别等人生历程。这些较引起情绪化的事物,会妨碍我们的心境,久而久之甚至酿成身心疾病。但在心理剧中我们可以重现这些事件,让我们能将想说的话说出、想表现的行为直接表现出来,以达到内心的平静、抚平遗憾。而透过心理剧将内心的世界具体化、立体化后,主角可以有机会揣摩他人对该事的感受或想法,因此,产生新的领悟与了解,如此或许可以打开心灵的僵局、人际情结。
    2.尊重主角的现实性:心理剧允许主角从不同的角度或方式重新经历某些事件或心境。无论主角对某个事件的看法或叙述是否正确,必须尊重这是主角的反应与想法,导演或任何成员应该随着主角的心意帮助他完成这出戏。由于主角可以掌控心理剧的场地、时间及所要呈现的剧情,在这样安全的情境下,透过一些心理剧技巧,使主角能确实感受到该事件对他所造成的影响,也让自己能省视当时真实的情绪感受,可以帮助主角跳脱对过去的情结,将希望寄予现在与将来。
    3.自发性(Spontaneity):Dr. Moreno当初别出一格创立心理剧,就是不赞同当代的戏剧对演员有许多不必要的限制,使演员只是在”演戏”:以专业的技巧演出一出别人写好的剧本,但却缺乏一种自然自在的精神。Dr. Moreno说:”自发性是在当下、现时、当场发生的;它触发个人对一个新的情境做出适当的反应,或是对一个旧的情境做出新的反应。”(Blatner, 2000)
    Dayton (1994)提及心理剧将自发性分为三大类型:

不适当的粗浅反应  或谓之”病理的自发性”(pathological spontaneity);

有正当反应但无新鲜感与创造性  或称之“刻板的自发性” (stereotyped spontaneity):

适当的反应且具有新鲜感与创造性 或称之“天才型的自发性”(spontaneity of the genius)。

让主角能安全的回到团体,并让团体以爱来进行分享,是导演的责任。分享能让主角感到被支持,并用人道、不被批评的方法,来建立认知的桥梁:“你的经验让我想起自己……等等。”

Moreno教导我们要肯定别人,很怪异的是,价值判断却会比否认先出现。只有带着肯定时,才有可能有心电感应。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心电感应:在共同体认到事实的状态下,接触另一个人的感觉,接受并分享这些感觉的真实性。心电感应在导演跟主角间,辅角与主角间,主角与团体成员间,及团体成员间运作。在这个领域工作超过五十年后,我仍然会对心电感应无形的运作感到讶异。比如说,主角会在不知情的状况下,选择一个生活经验跟他几乎雷同的人当辅角。这样的状况一再发生。最近,一个年轻妇女被选为主角,她的父亲在几个月前过世,她选择在同一诊所中的男子担任父亲的角色。她从未跟这个男子讨论她父亲的事,尽管她父亲过世的经过有些不寻常的地方。在场景中,她演出父亲过世的状况,当时,父亲睡在母亲旁边,因为严重的心脏病而过世,母亲没有觉察到父亲有状况,因为,他们两个中间放了枕头,好让两个人可以睡得更安稳。主角得以有机会能跟父亲说再见,这个行为对她来说具有相当的意义,因为这是她生命中被剥夺的部分。当辅角这样分享时:“我们从未谈过这件事,但我的父亲也是在同样状况下过世的。”你可以想象我们有多么瞠目结舌。从四十五个人中,她挑选的这个人跟她有相同的经验。同样的,辅角也得到了宣泄,他说:“你也为我完成了我的心理剧。”团体中很多成员也做了分享,有不少人因为不同的原因,也没有机会跟过世的双亲做一个爱的告别。毕竟,生命是很复杂的。但这个特定的状况却属于这两个团体成员,他们被不可见的线绑在一起。这不是一种同步性,而是心电感应,造成很多细微、看不见的互动,而我们更需要去觉察并敏感到它的影响。
    因此,需要更精致的研究自己的人际关系,并应用这个觉察,更有能力更有效的去接触周围的人群,这样能建立自己生命的安全感,并保持社会情绪环境平衡。
   角色概念  角色如何扮演, 、为什么需要扮演及不需要扮演,了解这些概念对所有人类有哪些影响。将自己想成生命舞台上即席表演的演员可以帮助我们,因为,当我们是即席创作时,就可以去观察互动是有效用的或是带来反效果的。当我们投入这样的学习时,自发性、创造力就会潜藏于背景中。心理剧是用不一样的方式去做、重新做,及再做一次。这就是自发性跟创造力这两个原则被操作的方式。
    当事人领悟  他开始了解,自己所活着的现实可能不是某个他人的现实,而这是人际关系中很大的挣扎与冲突的来源。要避免某些不同的现实所带来的伤害,就是对我们每个人的现实所带来的“主观感受”保持觉察,而这些常常是没有连结的。在心理剧,也是在艺术中,你将会被邀请先暂停你的批判性思考一会儿,让你的心,而不只是你的大脑说话。在心理剧中,聪明跟智力都是陷阱。“主观的感受”带给我们希望,因为感受总是主观的在改变,并在新发现的灯光下不断演化。第一次离家去暑假营队、上学或上大学吗?离家一阵子后,会觉得自家的房子看起来就是“怪怪的”。是房子真的“怪怪的”,或者是主观感受已经改变了?或者,某个很了解的人或朋友不太一样了?这样的发现有时会让两人的关系不太一样。觉察新的观点或角色,不管是自己或别人,会创造这种改变,或者改变主观感受,得到新的观点。  

心理剧技术之——空椅子技术

空椅子技术是格式塔流派(又称完形心理学派)常用的一种技术,是使来访者的内射外显的方式之一。此技术运用两张椅子,要求来访者坐在其中一张椅子上,扮演内心冲突情境的一方(譬如一个内心的“胜利者”),然后再换坐到另一张椅子上,扮演内心冲突情境的另一方(譬如一个内心的“失败者”),而让来访者所扮演的两方持续进行对话,以逐步达到自我的整合或者自我与环境的整合。

空椅子技术本质就是一种角色扮演,让来访者去扮演所有的部分。通过这种方法,可使内射表面化,使来访者充分地体验冲突,而由于来访者角色扮演中能接纳和整合内心的“胜利者”与“失败者” ,因此冲突可得到解决。同时,此技术会协助来访者去接触他们潜藏深处的情感,以及连他们自己都可能否定的一面;藉此他们将情感外显化,并充分去体验它,而非仅止于讨论。并且,还可以帮助来访者去了解此种情感是他们真正自我的一部份。

通过自我内心两个分裂部分的对话,使人们内在的对立与冲突获得较高层次的整合,即学习去接纳这种对立的存在并使之并存,而不是要去消除一个人的某些人格特质。

笔者根据平时的经验,将空椅子技术分为三种形式。

 

空椅子技术的三种形式

(一)倾诉宣泄式

这种形式一般只需要一张椅子,把这张椅子放在来访者的面前,假定某人坐在这张椅子上。来访者把自己内心想对他说、却没机会或者没来得及说的话,表达出来,从而使内心趋于平和。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

1.亲人或者朋友由于某种原因离开自己或者已经去世,来访者因他们的离去,内心非常悲伤、痛苦,甚至伤痛欲绝,却无法找到合适的途径进行排遣。此时,心理辅导教师可以运用空椅子技术,让来访者向空椅子进行倾诉,表达自己对空椅子所代表人物的情感,从而使自己强烈的情感得以舒缓。

静和妈妈在一次外出途中遭遇了车祸,妈妈当场死亡,而静只是受了轻伤。她目睹了惨案发生的整个过程,内心充满了悲伤和恐惧。自从那以后,开朗地她脸上没有了笑容,情绪也变得起伏不定。她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做恶梦,梦见血淋淋的场面,梦见肢体残缺不全的妈妈,因此经常从梦中惊醒,醒来以以后呼吸急促,面色苍白。

当她来到心理咨询室的时候,心理辅导教师利用空椅子技术,让她想象自己的母亲正坐在那张椅子上,让她向母亲倾诉。当她倾诉以后,情绪平静了许多。

这种形式也可以用于对失恋者的咨询,或者可以应用于危机干预失败后,对相关人员的处理。比如,某个学生自杀后,给班级其他同学带来了阴影,此时,可以采用空椅子技术,让全班同学向他集体告别,以磨平内心的创伤。

2.空椅子所代表的人曾经伤害、误解或者责怪过来访者,来访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又不能直接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郁积在内心。此时可以通过对空椅子的宣泄、指责,甚至是谩骂,从而使来访者获得内心的平衡。

曾经有位名叫小军的同学,一次他看到几个男生欺负一个男生,便打抱不平,上前劝说了几句。没想到那几个男生摩拳擦掌,对他挑衅,最后打起架来。政教主任不问青红皂白地把他批评了一顿,并且根本不听他的辩解。他感到很委屈,但是又无法向政教主任发作。因此,他来到心理辅导室求助,辅导教师利用空椅子技术,让他假设政教主任正坐在那张椅子上。然后,小军大声地对着空椅子辩解,并且批评政教主任不去了解事情的真相,经过一番宣泄后,他的情绪逐渐平静了下来。

3.椅子所代表的人是来访者非常亲密或者值得来访者信赖的人,来访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或者不便直接向所代表的人物倾诉。此时,可以让他向空椅子倾诉,宣泄出自己的情感,从而获得某种解脱。

小芳非常爱自己的妈妈,也非常信赖她。以前,一有什么烦恼或者不快,她都会向妈妈讲,讲了以后,会得到妈妈的支持或者安慰,心情就会平静下来。但是,最近妈妈到英国进修,小芳再也无法向妈妈讲这些烦心事了,因此情绪很低落。而小芳对心理咨询教师不太了解,不愿意把自己的小秘密告诉心理咨询教师,此时,咨询教师选择了空椅子技术,让她单独向空椅子进行倾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自我对话式

也就是自我存在冲突的两个部分展开对话。假如来访者内心有很大的冲突,又不知道如何解决时,可以放两张椅子在来访者面前,先让其坐在一张椅子上,扮演自己的某一部分;然后再让他坐在另外一张椅子上,扮演自己的另一部分。这样依次进行对话,从而达到内心的整合。

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

1、由于种种原因,来访者认为自己本应该做的事情,却没有做,引起了不好或者严重的后果时,产生了强烈的内疚感、罪恶感和自责心理。此时,运用空椅子技术,让来访者自己与自己展开对话,从而降低内疚感。

一次,有人看到有个小孩掉进河里,他准备去救,但是自己也不会游泳,于是他就跑出去喊人,等到他把人叫来时,小孩子已经溺水而亡。从此以后,他的情绪极为低落,晚上常常做恶梦,自己也经常责怪自己,活得很不开心。心理辅导教师对他运用了空椅子技术,当他坐在一张椅子上时,让他想尽一切理由去责怪自己;而坐在另外一张椅子上时,让他替自己没有施救的行为进行辩解。自我的两个部分展开了激烈的对话,王刚也由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最终他明白了,小孩的死责任并不在自己身上:假如自己去施救的话,没准把自己的命搭上,也救不了小孩。从此,他释然了,人也变得开朗起来。

2.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很难下定决心,或者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将何去何从时,来访者忧心忡忡,不知如何进行选择,因此逃避现实,甚至通过烟酒甚至其他方式来麻醉自己。此时,可以运用空椅子技术,让来访者自己与自己展开对话,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分析各种选择的利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小云面临着即将到来的文理科分班,感到脑子一片混乱。选择文科吧,文科中历史、政治自己比较擅长,也比较喜欢,但是,她很讨厌地理,并且听说文科以后的就业面也比较窄;选择理科吧,理科中理化成绩比较好,并且父母和班主任也极力劝说她选择理科,但是她很讨厌生物。于是,一连几个晚上,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心理咨询教师让她坐在椅子上对另一把空椅子展开了心灵的对话。坐在这张椅子上,就把选择理科的好处和做选择文科所有的坏处罗列出来;坐到另外一张时,就把选择文科的好处和选择理科的所有坏处罗列出来。并且在罗列完以后,还展开激烈的质询……

 

(三)与“他人”对话式

是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对话,放两张椅子在来访者面前,坐到一张椅子上时,就扮演自己;坐到另外一张椅子上,就扮演别人,两者展开对话,从而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去理解别人。

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

1、来访者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或者无法去体谅、理解或者宽容别人,因此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而自己却找不到原因。此时,运用空椅子技术,让“自己”和“他人”之间展开对话,让来访者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产生领悟,找到人际交往困难的原因。

小娟和好朋友小梅关系非常好,但是最近有了矛盾。小娟认为所有的责任都是小梅引起的,但是听了小娟的叙述后,心理辅导教师发现问题真正的原因在于小娟太以自我为中心。此时,辅导教师便运用空椅子技术,让小娟依次扮演自己和小梅,展开对话,使她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经过一番对话后,她决定向小梅道歉,并主动和好。

 

2、来访者存在社交恐惧,不敢或者害怕和他人交往。此时,运用空椅子技术,模拟人际交往的场景,让来访者在这种类似真实的情境当中减轻恐惧和焦虑,学会或者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

小刚非常内向,不善于交际。因此,在寝室当中显得非常不合群。他也很想和寝室里其他几位同学打成一片,可是他害怕自己说不好会被别人笑话,或者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因此,很多时候到嘴边的话,也说不出来。心理辅导教师就摆放了六张椅子,分别代表小刚自己和其他同学,并且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小刚与他人展开对话,让他揣摩别人的心理,体会对方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小刚逐步掌握了同伴交际技巧。

 

二.运用空椅子技术的注意事项

(一)运用空椅子技术之前,对来访者的了解

问题所在,看来访者是否适合用空椅子技术或者应该运用何种形式。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用空椅子技术。因此,在运用空椅子技术之前,一定要深入了解来访者的问题所在,不要轻易对来访者的问题下结论。因为,有的来访者初次进行心理咨询时,对心理辅导教师还不够信任,往往先说出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来试探心理辅导教师值不值得信任或者心理辅导教师水平的高低。只有在充分、深入了解来访者的基础上,才可决定是否采用空椅子技术;同时,辅导教师还应该认真斟酌,到底对来访者采用哪种形式的空椅子技术,效果才会更好一点。

 

(二)运用空椅子技术前,首先要营造出一种气氛

空椅子是不会说话、不会移动、无血无肉、没有感情的物体,因此,让来访者对它讲话,来访者可能觉得很滑稽,甚至觉得很无聊。此时,如果没有营造出一种气氛,直接让来访者对空椅子讲话,来访者肯定无法投入,甚至会不知所措。

所以,在运用空椅子技术之前,心理辅导教师一定要充分掌握空椅子所代表个体的详细情况。然后,告诉来访者,那个人就坐在这张椅子上,并且详细地描述他的表情、动作、声音等等。一句话,要让来访者感到那个人是真真实实地坐在他面前,来访者才会有话可说。

(三)心理咨询教师要诱导来访者全身心投入对话情境

来访者在初次接触空椅子技术时,往往感觉比较滑稽,甚至无聊,或者出于其他方面的原因,而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

此时,心理辅导教师要诱导来访者投入对话情境,提醒他要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或者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来访者扮演“他人”的角色时,往往会用第三人称的口吻讲话,此时心理辅导教师要求他要用第一人称说话,并且要尽量去模仿“他人”的声音和动作。只有这样,来访者的体验才能够深入,获得的领悟也才比较深刻。

顾名思义,心理剧是一种可以使患者的感情得以发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戏剧。通过扮演某一角色,患者可以体会角色的情感与思想,从而改变自己以前的行为习惯。在心理剧中,患者可以扮演自己家中的一位成员、一个老相识、一个陌生人或者治疗专家。剧情可以是一般的内容(离婚、母子冲突、家庭纠纷等),也可以是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近似的内容。在舞台上,患者所扮演的角色,其思想感情与平日的自己不同,他可以体验角色内心的酸甜苦辣,可以成为患者理想或幻觉的化身。专家可以在一旁指导,也可与患者一道表演。观众则为患者鼓掌助兴。

心理剧可以用于心理失常的儿童、青少年、老人,也可以用于弱智者、精神病患者和罪犯。有的工厂为了达到训练、教育工人的目的也常采用这种方法。对精神病患者来讲,第一个角色可以是他幻觉或错觉中的人物,日后逐渐地接近现实中的人物。
    精神病理学家莫瑞努1921年首先在维也纳他的精神治疗中心采用心理剧疗法。四年后他来到美国,开始传播这一方法。他在1959年指出:心理剧的目标是诱发患者的自发行为,以便直接观察他的病情。
    有些心理学家或社会工作者也常安排一些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或含有人格问题的剧情,以揭示患者内心世界的秘密。这种办法特别适合于离婚者、吸毒者、轻生者及违法者。正由于心理剧可以揭示深藏在患者内心的症结,在知情的观众的协助下,患者可以发泄或者控制自己的情感。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们的情感行为最终可以得到抵制,并且去模仿一种正确的行为方式。
    采用这种方法,要按照下列各点进行。 

第一.提供一事实上的设备,包括圆形舞台、观众席和必要的道具。

第二.选择好表演者,患者、工作人员、观众都可参加进来。
第三.专家和观众都要事先明确通过心理剧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专家要大体勾画出剧情,鼓励患者大胆表演,并及时引导剧情向目标方向发展还

要邀请观众进行评论,以加强取得的效果。

有人让八位有严重情绪障碍的青少年一块演即兴心理剧,他们每周演三次,共用了九周。经过观察和测试,发现他们的自控能力和为社会悦纳的能力都有了可喜的长进。
    有人特别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把这些人聚集在一起,让他们与健谈的人一起表演心理剧,并设计一些特定的场面,随时对他们不敢大声说话、表情羞愧、动辄向人道歉等行为进行纠正,直到他们能理直气壮地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情为止。
    有的青少年与家人的关系处理不好,经常有冲突,并对家庭成员持有偏见,根据这种情况,让他们一家人一起表演心理剧,设计一些情节,让青少年把自己的坏毛病表现出来,随之给以指导,敌对情绪往往会通过表演缓和下来。
    这种方法特别倚重于专家,他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思路清晰,目光敏锐,并且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并不是随便一个什么人都能引导剧情发展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其他表演者或观众不能非难和攻击患者,相反,应当热情地帮助他按照要求把剧演完,从而把问题解决好。否则,效果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