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整形手术费用:尼尔·弗格森: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7:32:48
近些年来,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的大名越来越为中国的学界和媒体所熟知,他的言论经常被中国媒体报道或转载,他的十几本大作大都被译成中文出版发行了,他甚至被中国媒体冠以“目前西方身价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家”的称号。

  弗格森影响全世界

  尼尔·弗格森是哈佛大学历史系和商学院两个学科的特聘教授,也是个高产作家,不仅不时有历史、财经和国际政治方面的著作问世,而且还经常在《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西方大报有言论发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岂止如此!他还经常在电视节目上露面,雄辩滔滔,风流倜傥,引来无数关注、敬仰,粉丝多多;当然也引来了侧目和争议。他横跨历史与财经、学界与商界、大学与媒体等几个领域,在国际学术界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004年,年仅40岁的弗格森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百人之一。可以设想,如果尼尔·弗格森突然消失了,全世界关注世事变化的政治家、学者和财界精英都会立刻感到缺点什么。可以说,他一个人的影响力超过了许多学术机构。我们可以不接受英雄史观,但弗格森的确算得上是当代世界的一个“英雄”,并且在以他的方式创造历史。温斯顿·丘吉尔曾有言:创造历史的最好方法是写历史。弗格森不仅在写,不仅在记录和描述,而且在创造,创造概念,创造舆论,创造人们对历史进程讨论的话题,等等。我们没有办法不关注他。

  尼尔·弗格森1964年出生于英国格拉斯哥,1985年毕业于牛津大学,曾经短时间在德国汉堡做过一段学术研究,在剑桥大学讲过一段现代史,1992年重回牛津大学任教,2000年受聘现代史教授。这在英国的教育体制之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2002年,弗格森离开英国到美国纽约大学讲授财经史,2004年获聘哈佛大学教授,同时担任斯坦福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研究员。弗格森的代表作有《纸与铁:通胀年代中汉堡商业和德国政治,1897—1927年》、《战争的遗憾: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未曾发生的历史》、《世界的银行家:罗斯柴尔德家族史》、《帝国:不列颠如何构建了现代世界》、《巨人:美利坚帝国的兴衰》、《世界的战争:20世纪的冲突与西方的沉沦》、《货币崛起:世界金融史》和《高尚的银行家:沃伯格的生活与时代》等。目前,他正在撰写基辛格传。他自己声称研究兴趣主要是19和20世纪史,侧重于经济特别是金融史,同时对国际关系和军事冲突也非常感兴趣。

  跨学科背景的弗格森异军突起

  从中国历史学界的眼光看,60年代出生的弗格森属于“后起之秀”的一代。实际上,即使在西方学术界,弗格森也依然是“青年学者”,尽管他已经成名多时。弗格森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蹿红,并在全世界形成这样大的影响力,首先在于弗格森不是一名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学家,而是一名用财经知识武装起来的历史学领域的“入侵者”。以财经的视角解读近代以来世界的发展变化,这在经济全球化愈益深入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的概念愈益普及,东亚和欧美乃至世界经济屡遭金融危机重创的形势下,正好迎合了人们的知识渴求。弗格森的出现可谓“正逢其时”!看看宋鸿兵先生编著的《货币战争》一书在中国的热销,以及一批跟风作品的出现,就能够理解人们对转换一个角度,或者说从财经的角度了解世界历史的途径的渴望了。

  其次,弗格森也是善于利用当代媒体的高手。从发表学术著作,撰写专栏文章,到接受电视访谈,制作电视节目,直到在世界各地发表演讲,乃至与人争辩,甚至给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鲁格曼“上历史课”,弗格森赚足了全世界的眼球。在当今西方学术界,弗格森在媒体上的曝光率可能是最高的。弗格森的影响力也远远超出了历史和财经领域,超出了学术界。

  最重要的,可能还是弗格森创造新概念、定义近代史和捕捉新趋势的能力。“中美国”(Chimerica)的提出是一个典型的范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和美国的关系经历了历史性的变化,从着眼于苏联扩张的战略伙伴,演变成经济上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的一个真实写照,它将对世界未来的经济与政治关系及世界秩序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深远影响,尽管中美之间依然在摸索着彼此如何相处的方式。当代世界正处于一个所谓全球化的时代,以前谁也没有预见到当一批发展中大国进入到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结构中来的时候,世界经济和政治结构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又会给西方或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最终是颠覆性的还是修补性的?大家都意识到这个世界在变,在“转型”,但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这个“转型”的过程需要多长时间?转型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原因在于我们过去对历史的理解太简单了,我们所积累起来的历史知识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在解读当代世界的发展变化时有些无能为力了。这就是为什么任何一种新的概念的发明都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和思考。比如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的说法,法里德·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概念的提出等等,不仅在美国和西方有很大影响,在中国大家也耳熟能详了。弗里德曼和扎卡利亚都是通过对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解读来描绘和定义当今世界的。尼尔·弗格森更是个中高手。正确评价历史学的范围和作用

  可以说,不是一般的历史知识,而是对历史的不同解读,正在成为人们理解当代世界的钥匙。

  这就涉及一个历史学的范围和作用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学问属于历史学?到底什么样的学者才称得起是一个历史学家?对于这些问题,多少年来人们见仁见智。但当我们依然在为这样的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当我们中的许多人依然在为不同专业之间的界限耿耿于怀的时候,我们心中的神圣的学科的纯洁性已经被尼尔·弗格森这样的“另类”给侵占了。20年前,保罗·肯尼迪(另一个移居美国的英国人)《大国的兴衰》震撼我们的时候,没有人否认保罗·肯尼迪是一个“大历史学家”。20年后,当弗格森不断地用他创造的新的概念、观点和言论冲击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对他作何评价呢?我们可以欣赏他,学习他,我们也可以排斥他,拒绝他。但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当代世界历史的“转型”为历史学家创造新的概念,阐发新的思想,提供了一个庞大的空间和市场,弗格森正是以财经专业的知识优势分割了一块这个市场,成为一个最为畅销的思想产品的制造者。而弗格森在成就自身的同时,也提升了美国和西方学术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中国学者解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能力与当今中国在世界上发挥影响力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弗格森现象”的本质,是一种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近年来,中国学界参与制作的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已经在中国和世界上引起不小的反响,但我们基本上依赖的是兵团作战。如何改良土壤,更新环境,搭建平台,让中国年轻一代的“英雄”跃然出世,到世界舞台上去与弗格森们论道,应该是中国历史学界诸多“人才”计划的一部分。

  (刘德斌 单位: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