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的意思:民国狂士——国学大师黄侃轶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4:09:53

民国狂士——国学大师黄侃轶事

(2009-11-12 16:53:28)转载 标签:

国学大师

黄侃

风流

诗酒

易占

文化

分类: 奇闻逸事

    民国学人中有三个著名的“疯子”,一个是被黄兴称之为“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刘师培,还有一个就是被称作“黄疯子”的黄侃。有意思的是,这三人不仅都是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而且章太炎、刘师培与黄侃还是师生关系。这三人的共同特点是,学问大,脾气怪。其中黄侃的脾气之大、性格之怪更是学界闻名。

  千里舆梓

  黄侃,祖籍湖北蕲州。父黄云鹄,字翔云,进士出身,曾做过四川盐茶道、成都知府,后官至四川按察使,为清二品大员和著名学者,—生著述甚多。黄侃3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4岁就延师教读。黄侃聪颖好学,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才气,7岁诗作:父为盐茶令,家存淡泊风。

  黄侃不仅才华出众,而且还是有名的孝子。其生母周孺人去世后,因思念母亲,黄侃特地请老友苏曼殊画了一幅《梦谒母坟图》,自撰了一篇沉痛的悼文。

  为生计所迫,黄侃经常四处奔波教学,随行都会带着一口棺材,一时成为时人谈资,黄侃却依然我行我素。这口棺材是黄父当年在四川做官时自制的,后因棺材太小留给了田夫人。田夫人系黄父正室,黄侃对田夫人视若生母。1922年夏,田夫人去世,黄侃专门在日记中撰写了慈母生平事略。文末云:“孤苦苍天,哀痛苍天!孤黄侃泣血谨述。”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黄侃必率家人设供祭祀,伤恸不已。

  因尿而识

  1903年,18岁的黄侃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文普通学堂,这所学校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新式中学。因父亲与张之洞有旧,1905年,黄侃被官派至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恰好和章太炎同寓。

  关于黄侃与章太炎的相识,有这么一种说法。当时黄侃住楼上,章太炎住楼下。一天夜晚,黄因内急,不及上厕所,便从楼窗中解裤洋洋直泻。章太炎此时夜读正酣,蓦地一股腥臊尿水瀑布般往下飞溅,禁不住高声怒骂。黄侃本系贵公子出身,且正年轻性躁,盛气凌人,也报以回骂。不骂不相识,待双方互通姓名后,彼此都熟知对方大名,遂将话锋转到学问上,两人越谈越投机。章太炎是渊博绝伦的朴学大师,黄侃便折节称弟子。自此,黄侃师从章太炎问学经年。章太炎清高孤傲,对近世文人极少嘉许,惟独对黄侃刮目相待。

  反结陈独秀

  1908年前后,陈独秀到东京民报社章氏寓所造访,钱玄同和黄侃二人到隔壁回避。陈、章二人闲谈时,谈到清代汉学的发达,陈独秀列举戴、段、王诸人,多出于苏皖,颇为苏皖人自豪。后采话题转到了湖北,说湖北没有出什么大学者。正在隔壁屋子里的黄侃突然跳出来反诘道:“湖北固然没有学者,然而这不就是区区;安徽固然多有学者,然而这也未必就是足下。”陈独秀听了默然而去。

  雅谑胡适

  黄侃属于守旧派,向来看不惯胡适等一批新派人物的做法,一有机会便冷嘲热讽。一次,黄侃给他学生讲课兴起之际,又谈起胡适和白话文。他说:“白话文与文言文孰优孰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某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其电报费要比用文言文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京剧名伶谭鑫培风靡北京城,各大学多有好之者。某日,北大课间休息,教师们闲话谭鑫培之《秦琼卖马》,胡适插话道:“京剧太落伍,甩一根鞭子就算是马,用两把旗子就算是车,应该用真车真马才对!”在场者静听高论,无人做声。黄侃却立身而起说:“适之,适之,唱武松打虎怎么办?”一时为之哄堂。

    胡适著书,有始无终,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仅成上半部,下半部付之阙如。黄侃在中央大学课堂上调侃道:“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学生不解其意,问他何出此言?黄侃的回答颇为阴损:“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部没有了也。”学生这才听明白他是讽刺胡适的著作没有下部,遂传为笑谈。

   三不来教授

    1927年后,黄侃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绰号为“三不来教授”,即“下雨不来,降雪不来,刮风不来”。这是他与校方的约定,真够牛气的。每逢老天爷欲雨未雨、欲雪未雪时,学生便猜测黄侃会不会来上课,有人戏言“今天天气黄不到”,往往是戏言成真。

    黄侃曾在中央大学开设“文学研究法”课程,用《文心雕龙》作课本。他平时只管讲课,一向不给学生布置作业。临到期末考试,他又不肯看考试卷子,也不打分数。此做法在教务处那儿可过不了关,一再催促。最后,黄侃被逼急了,就给教务处写了一张纸条,上书“每人八十分”五个大字。他的意思是学生总想得甲等,给九十分嫌多,七十分又非甲等。八十分正合适。教务处也无可奈何,就不再提起这事了。

   吃请有理

    黄侃有个“馋嘴”的毛病,并且毫不理会学校的规定,经常变换借口要他学生替自己“买单”。学生们慢慢摸透了黄的脾气,知道在黄侃老师这里,“有菜一切好说,无酒寸步难行。”黄侃讲课时,有一个习惯,每每讲到紧要之处就戛然而止,对学生说:“这里有个秘密,专靠北大这几百块大洋的薪水,我还不能讲,你们要我讲,得另外请我吃饭。”  

    黄侃讲授《说文解字》,学生都觉得晦涩难懂。因此,每次期末考试时,都有学生不及格。后来,有学生上他的课时,就投其所好,凑钱办了一桌酒席,请黄侃赴宴,黄侃欣然前往。这一招果然立竿见影,期末考试时,学生全部及格。校长蔡元培知道这件事后,责问他为何违反校规,吃学生的请。黄理直气壮却说:“他们这些学生还知道尊师重道,所以我不想为难他们。”

    文人相轻

  黄侃与著名词曲家吴梅同在中大中文系授课,文人难免有相轻的习气。一日,二人与系里同仁聚会于酒家。黄侃平时以善骂出名,酒酣耳热之际,满腹牢骚便倾泻而出,因与吴梅一言不合,两人激辩起来,吴梅已三分醉,说了一句:“你不要太不讲理!”黄侃此时已七分醉,闻言大怒,一巴掌打过去,吴梅急避,未打中,当即回敬一拳,同席者连忙拦住。于是二人起身离席,欲一决雌雄,幸被同席者拉开。

  黄侃饱学多识,讲课时引经据典,因此大受欢迎,教室里每每座无虚席。校长为款待这位大师,特置一沙发在教授休息室,供其使用。一日,吴梅课毕来休息室小憩,见沙发空着,便坐了下来。黄侃也刚好下课进来,见吴梅端坐在沙发上,大怒道:“你凭什么坐在这里?”吴梅答:“凭词曲坐在这里。”黄侃以前曾讽刺过曲学为小道,并表示耻与擅词曲的人同在中文系当教授,于是气更是不打一处来,两人从谩骂升级到动武。此后,教务处便把吴梅的课排在一三五,黄侃的课排在二四六,以减少摩擦。

  出尔反尔

    黄侃藏有《元诗选》清刻本两部,因同事兼好友汪辟疆十分喜欢,便出让了一部。事后黄侃获知,即使是清刻本的《元诗选》也是极其难得的珍本,于是写信给汪辟疆,并示以一诗,自悔轻售《元诗选》之失。起初,汪辟疆未当回事,还和诗一首。黄侃急了,便登门拜访,约汪辟疆赴茶社叙谈,欲索回《元诗选》。汪辟疆仍未当真,岂知黄侃竟纠缠不已,不惜托人说项,拟以原价将书回购。汪辟疆后来考虑到该书自己并非急需,遂慷慨允之。黄侃既喜且羞,次日,在日记中写道:“汪辟疆肯以《元诗选》见还,令人感愧。”书痴率真之性情可见一斑。

    杀书头

  黄侃自号“量守居士”,书斋名为“量守庐”,典出陶渊明诗:“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量力守故辙也就是量力守法度。黄侃性格怪异,为人不拘细行琐德,治学却恪依师法,不敢失尺寸,见人持论不合古义,即瞪目而视,不与对方交谈。黄侃读书尤其精心,有始有终,见人读书半途而废,便会露出不悦之色,责备对方“杀书头”。最绝的是,临终之际,《唐文粹续编》尚有一卷没有读完,他吐着血,叹息道:“我平生骂人杀书头,毋令人骂我也。”

  

  诗酒风流

    黄侃居南京时,鸡鸣寺、北极阁、玄武湖等处是他驻足遐想之地,他还在自己的日记中留下了大段描绘南京景色的绝妙文字。他常与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的诸教授登高望远,饮酒赋诗。1929年的一个秋日,黄侃与汪辟疆、胡小石等六名教授在鸡鸣寺豁蒙楼聚会,一时兴起,意欲作诗,却苦于没带笔墨,便找鸡鸣寺的尼姑讨得一支破笔,在两张毛边纸上挥笔书写,每人四句,联成一诗,题为《豁蒙楼联句》。

   黄侃性情乖张、其貌不扬,却是风流才子,录其情作二:

   《采桑子》

  今生未必重相见,遥计他生,谁信他生?缥缈缠绵一种情。
 当时留恋成何济?知有飘零,毕竟飘零,便是飘零也感情。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半双两》:
 一丈红蔷荫碧溪,柳丝千尺六阑西。二情难学双巢燕,半枕常憎五夜鸡。
 九日身心百梦杳,万重云水四边齐。十中七八成虚象,赢得三春两泪啼。

   黄侃喜贪杯中之物,为此与三任妻子都闹得不可开交,并将其视为自己的“附疽之痛”。他曾说过:“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便足了一生”。他在去世的前一日,还于“午后与子、女、甥、婿等散步至鸡鸣寺”,剥蟹赏菊,因饮酒过量,致使胃血管破裂,吐血身亡。

    涂鸦泄愤

    黄侃的脾气古怪到什么程度,有一事可以说明。他借住过师弟吴承仕的房子。在此期间,他贫病交加,儿子又早殇,感到晦气缠身,便左思右想,认定居处不祥。既然信风水,搬走就得了,可他偏偏要留下纪念,用毛笔蘸浓墨在房梁上挥写“天下第一凶宅”,又在墙壁上画满带“鬼”字旁(诸如“魑魅魍魉魃魈”之类)的大字,弄得阴森森满室鬼气,才掷笔而去。

    易占中彩

    黄侃晚年喜好《周易》,尤精于爻卦卜算之辞,自诩别有会通,可借此致富。一日,卜得上上卦,便去买彩票,竟然得中头彩。黄异常得意,逢人便说:“今日所获,稽古力也。”后用彩票收入购置了新屋一座。

    一联成谶

  1935年3月23日是黄侃的五十寿辰,他的恩师章太炎特撰一联相赠,上联是“韦编三绝今知命”,下联是“黄绢初裁好著书”,章太炎上下联均用典故,以此形容黄侃五十年来读书异常勤奋,并希望他能够兑现承诺,五十岁后潜心著述,写出好书。谁知此联中嵌有“绝”、“命”、“黄”三字,黄侃向来迷信谶语,接到这副寿联后,脸上骤然变色,内心十分不悦。果然一联成谶,是年10月8日,黄侃与世长辞。一代鸿儒,英年早逝,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