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骗简历有什么用:【美文欣赏】在书香的氤氲中,点盏心灯一洗尘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43:28
                                             也许是老了,也许是这两年发生的事太多了,经历了一次次的生离死别,人变得懒了,懈怠了,只好拿出多年以前涂鸦与朋友们分享。并希望自己可以回到那时的心境和状态。             有一种享受是阅读,有一种美丽是静谧,有一种境界是诗意地栖居。 总有一些时候,想从纷乱中逃离,从红尘中隐逸。喜欢在“人散后,一钩残月天如洗”的静夜,沏一盏清茶,点一盏心灯,伴一窗幽竹,持卷低吟。在书香的氤氲中,一洗尘心。

    以书相伴,是热闹中的静虑。“行到水穷处,笑看云起时”。那些曾经热闹的,早已销声匿迹;正在热闹的,注定会尘埃落定;惟有寂寞的守望,将绵绵延续。不如沉淀浮躁,远离喧哗,在庄子“藏天下于天下”的虚静空灵中,包容世态炎凉,超越人生搏弈,聆听纯净的天籁,细数花瓣上露珠滴落的声音。 以书相伴,是会心的相遇。“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穿过历史的烟云,一声轻轻的问候,在千万年时间的路口,见到了你。月明林下,柔情似水,露痕轻啜,渲淡气息。冰凉的额头,是遥远的记忆;清亮的双眸,是岁月的泪滴;飘垂的青丝,是不变的情怀;无言的双唇,是红硕的叹息。一曲清笛,冷香飞上诗句,是惜别的幽怨,还是承诺的约期?

     人人都需要自己的方向,这样才能使人生不成为冷寂的空虚。一个有方向的人和别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虽然在纷纭杂乱之中,仍然不致迷失。他可以操纵自己而不被别人操纵,要掌握自己就先建立方向,用冷静、执着、坚强、乐观来做自己的守则。一个人活着而没有方向,他就会彷徨、苦闷和不安,而唯有当一个人确实了解他自己所要过的是什么生活和他所要追求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之后,他才会觉得他的生命是充实和有意义的。让每个人生命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精华吧!了解自己,选定读书方向,认真的去追求,明确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不着眼于当前,总寄希望于“怎样怎样”、“如何如何”我才幸福快乐,实际上只能算是一种空想。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在以书相伴的日子里,细细地品味书香、书魂、书音,书韵,静静地感受怡然、泰然、淡然、超然的情趣。

     《老子》 第四十八章:“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 第四十八章是对全书的一个小结,是《老子》的实质。老子这里讲到了为学和为道。“为学”就是学习自然规律,学习“政教礼乐”,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为学能使人的经验、知识不断地累积增多,所以叫“日益”。随着经验、知识的增多,人就面临一个问题: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学问多了,自然就悟出了一些道理——不是拼命去干活就能成就一番事业的,成功的人往往懂得生存之道。所以老子提出了“为道”。“为道”就是履行“道”、践行“道”。这里就有一个“道”的问题。老子的“道”含义是很广阔的,可以理解为自然的规律、为人处世的道理、生存发展的原理、道路等等。这就是个人的“感觉”了,要悟,没办法下定义的。我认为老子讲的“道”应该是生活中的常道,根本的道理。那么“为道”的人会怎样呢?老子讲会“日损”。“损”在这里应该是指减少个人的欲望和巧伪,磨平锋锐,谦虚恭顺。“为道者日损”就是“为道”可以使人祛除欲望、巧饰,藏匿锋芒,使人一天比一天谦虚恭顺。人不断地祛除欲望、谦恭了还要再谦恭,这就是“损之又损”。结果会怎样呢?那就是“以至于无为”。什么是“无为”呢?你千万不要认为老子的“无为”就是无所作为,就是隐居而不问世事,就是种菜种花打野鸡。“无为”的含义很多,也是要“悟”的。《老子》讲的“无为”应是指顺应自然的规律行动而不造事,符合为人处世的道理行事而不妄为,是一种高层次的“有为”。所以才会有下面的“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字面的意思就是你只要“无为”了就没有什么事办不成的了。好像有点矛盾。其实不然。人只有在祛除了欲望、藏匿了锋芒、变得谦虚恭顺了,才能真正把握自然的规律和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道理,才能不造事、不妄为,这样就“无为”了,在你把握了万事万物的规律后,也就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的了,所以叫“无为而无不为”。这样你就成功了或离成功不远了。

     始终认为读《老子》是讲究“悟”的,“悟”就是感觉,有些感觉是描写不出来的,所以就没下笔。可是,古就有“论道”,在两晋的时候还很风行,那时叫“清谈”,姑且不论讲的正确与否,关键在“谈”——就是说说自己所悟出的道理和大家分享。分享就有快乐,所以我决定还是要献丑,对于“感觉”则能写多少写多少吧。

     我们再来走一遍。要怎样才能达到“无不为”的境界而取得成功呢?要“无为”。怎样才能“无为”呢?要“损之又损”,“损之又损”才能把握规律。怎么“损”呢?要祛除欲望、隐匿锋芒、谦虚恭顺。所以《老子》的意思是:你如果想要得到成功,你就要把握万事万物的规律,按规律办事。你要想把握好规律,你就要不断地祛除自己的私心、私欲,锋芒不露,谦恭了还要再谦恭。

以书相伴,是漂泊中的锚地。“人在名场翻滚,心在荒村听雨”。曾几何时,携一萧一剑,豪情万丈,浪迹天涯,去证明生命的意义。可叹年华一瞬,依然是客舟孤旅。征鸿声断,江阔云低,只落得梦沉书远,人今千里。转眼间秋风渐起,不由得顿生莼鲈归意。你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别忘了回家的路,记清楚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往哪里。累了,倦了,不如归去。

    《老子》教你要向“水”学习。《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为不争,故无尤。”什么意思呢?就是:崇高的圣人(或品性)就像水一样。水具有种种的美德,它滋润万物又不和万物相争,处在众人都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水性接近“道”,居身如水一样处在低下的位置,心胸如水一样静默深远,待人如水一样润泽万物,说话如水一样堵止开流,从政如水一样净化污秽,处世如水一样随物成形,行动如水一样顺应天时。正是因为水与万物不争,所以就没有怨恨。水虽然处柔处弱,但是力量惊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老子》第八十章)。就是说普天下没有哪一种东西比水更柔弱了,但是攻击坚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能胜过水的。水滴而磐石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也说水有“五德”。所以,水的特性是值得学习的。要想获得成功,就从学习“水”做起吧。《老子》第二章告诉你修炼的方法——“上善若水”。第七章:“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将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的生存。我们要祛除私欲,为大家利益着想;不露锋芒,养成谦虚恭顺、处柔处弱的品格;顺应万事万物的规律行事,不妄为等等。

    以书相伴,是永恒的栖居。向往着“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平静,躬身于“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淳厚,沉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散淡,在“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的禅意中,回归生命的本体,在心灵的深处,向诗意虔诚地皈依。

     中国伟大的儒学思想家荀子:“没有大烦恼与灾祸的日子,就是天大的幸福。”古希腊的大哲人伊壁鸠鲁道,“幸福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两大伟人都在鲜明地揭示着平凡的快乐化。时下,“家中无病人,监狱无犯人”,也被社会更多的人认可为幸福。可见,幸福、快乐就在平凡、琐事中,关键看我们如何去把握。殊不知,太阳总会每天升起,况且作为幸福因素之一的“需求”也因人而异。凡事都不容易,认识到工作有压力是好的,但完全没有必要在日常琐事中自寻烦恼。你是个有钱人,已经拥有百万家产,可是你想着拥有千万家产;拥有千万家产后,还想着要是位居高官该多好啊!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啊。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了“幸福”三要素:“强健的身体、和睦的家庭、成功的事业”。可任何一项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在于日常的积累,像“强健的身体”,你若忽视经常性的体育锻炼,那你就没有什么“强健”可言,进而你再说幸福快乐,明显就是自欺欺人。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说:“希望自己的人生过得幸福快乐,必须从日常的琐事做起。”面对工作中或生活中的琐事,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要始终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那些琐事,自我感觉良好,那么我们就会时时处处收获幸福和快乐。

    读书,才能闲看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凄风苦雨此心无悔,此情不渝!一步一步向前走,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