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明陈妙瑛有孩子吗:布施,由反复练习开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8:10:12
很明确,自己决不是一个天性慷慨的人。这是与先生对比,及自己长期的观察后,得出的结论。以前,从婆婆口里得知,先生小时候就是一个乐与他人分享的孩子:与大人上街时,买了好吃的,总是咽下口水,不会自己先吃,一定要带回家孝敬长辈,并与弟妹共享;入学后,也经常从家里开的杂货铺拿待售的东西,到学校与同学共享。听起来,他好像是宁可自己暂时饿肚子,也不愿别人喊饿的人。

    我度量着自己的成长经历,似乎没有这样明显的举动,但也不是太吝惜。

    结婚后,与他对比时,在布施这件事的见地上,高下立判。

   一开始,我还嘴硬着,不肯服输的说:“我会给,也愿给,但是如果自己没有,怎么给?”甚至,还曾向师父告状,举出佛陀关于在家众对于财富的分配及行布施法门的教导,要让先生的布施行为收敛点。那时,在两个弟子面前,慈悲的师父并未直言说出我的见地层次较低,现在想来,师父早知我的心量,在那当下,肯定承受不了直白的指陈,反而赞叹我的想法周全,并希望先生能在具体的行为上征求我的同意;后来又转向先生,专注地期勉他不要执著功德相。

   头几年,我们的想法常常有很大的分歧,他可以全数托出,不留余遗;而我总是要积存下足够数额,并让自己无后顾之虑后再行布施。如果有争执时,善说的他,见我仍没有松绑的意思时,往往会落下这么一句话:“结婚这几年来,我哪一天让你操心钱的事?”后来,自己静下心想:“是啊!没有操过心,也没有缺过钱啊!”就这样,在他的连哄带强制的做法下,我也从一点点地到越来越大胆,到现在,自己包里常是没有红色整钞的,因为,我知道会有人比我更需要它。

   济群法师在文殊院讲法时,以“摆脱错误,重复正确”来训练对于佛菩萨品质的熟悉时,我得到一个自我受用的结论:“慈意的布施行为也是由反复练习积累起来的。”

   因此,对女儿的布施教育也从让她从小额练习,加鼓励她的善行开始。平时,我们会欢喜接受朋友孩子的衣物,然后告诉她:“这是某某姐姐给你的衣服,很漂亮呢!”如果是全新的,往往会鼓励她再转送出去。学校有组织捐献活动时,我们也会对她的发心大加赞扬。久而久之,孩子的布施行就变得有如家常便饭。

   近日,福州的道友们在为市福利院的孤儿募化过年冬衣,我请她一起看帖子,之后问她:“要不要出一份力?”她当天早上刚拿到一个好友提前给她的新年红包600元,她马上说:“我出500元!”下午时,更见她认真地画着一张张小海报,问她做何用?她竟说:“要去向外公家、邻居姐姐家劝募!”经由晚上外婆的转述,知道孩子的第一次自发的募化行为,还是比较害羞的,她就是将小海报给大人一人一张后,放下个钱筒就又溜回家了。连刚出生3个月的小表妹枕边也没忘记放一张海报。虽说如此,大人们还是很支持她的行为,都积极地响应此活动。

   晚上,先生回家时,与他说起这事,他想起大佛寺方丈悟道老和尚,在圆寂前数月曾当面开示他:“布施犹如井中水,早上打水晚上归,但若一日不打水,不见井水满出沿。” 现在想想,真是如此啊!一个人的财富其实是来自前世的积累:财布施得财富,绝对不会因为悭吝而积累出今生更大的财富!更何况我们对于财富观的定义,也决定了我们的幸福!

   我们心灵的雪地里,需要阳光来照映:雪融化成水,水灌溉着心,莫使成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