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演奏关山月吟唱:利比亚中国仓库投资188亿美元被抢光 一片狼藉【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0:11:03
 随着长达8个月的利比亚内战结束,中资企业在利比亚项目的命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带着疑问,本报记者连日来在利比亚走访了多个中国工地。

  记者调查发现,对中资企业来说,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战争中遭受的损失,而是在战后如何尽早重返利比亚,如何与利比亚新政府谈判解决问题。严峻的现实使中资公司重返利比亚依然遥遥无期。

 

 利比亚保安向记者介绍工地受损情况。

  从班加西市中心驱车向西约10公里,公路旁大量的在建楼房呈现在记者眼前,这里就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承建的班加西20000套住宅项目,也是中国在利比亚最大的建筑项目,累计合同额约合176亿元人民币,工期40个月。

  在利比亚内战爆发前,该项目已完成工程量近半。然而随着2月17日的一声枪响,中建的1.2万名工人紧急撤回国内,这个项目已经无限期停工。

  来到工地的正门,用中文书写的“欢度春节”的对联就映入记者的眼帘。除了让记者在异国他乡感到亲切外,还增添了不少悲伤之情。

  这个工地的时间已经停滞在2011年的那个初春。距离工地门口不到百米处,躺着一辆已经被击毁的俄制T-72坦克,几段被炸毁的工地围墙,似乎在告诉人们当初战斗的激烈程度。

   班加西

  看守力量最多的地方

  七八个身穿制服的利比亚当地男子,看到记者的东方面孔,立刻猜出记者的身份,他们争相和记者用并不流利的中文说“你好”。

  一个名叫侯赛因的男子自我介绍说,他之前是卡扎菲政府的警察,以前就负责中国工地的安保,已经在这里工作3年多了。现在他们大约有70人每天24小时轮班看守这块重要工地。

   侯赛因说,他们现在已经被利比亚执政当局整编为新政府的警察部门,每人每月的工资从200第纳尔(约800多人民币)涨到了现在的500第纳尔。

  他向记者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政府为这个工地配备了70多人的看守,在班加西还没有任何一个机构,任何一个工地享受这样高的安保标准。”

  随后记者就切身感受到了这种安保的严密。由于记者没有随身携带执政当局新闻服务中心开具的证明函,原本热情的侯赛因立刻变了脸,坚决阻止记者迈入工地一步。

  当记者取回证明函后,侯赛因重新变得热情起来,并表示亲自驾车陪记者探访工地。

  从仓库拿出

  洽洽瓜子请记者品尝

  在一间4平方米左右的值班室内,一张床也没有,只是在地上随意地铺了几张毯子和被褥。看守们说他们晚上也要值班,只能在这里凑合了。值班室外面,一些看守们用来吃饭的锅碗随意摆放着。

最令记者感到惊讶的是,一位名叫阿米拉的男子居然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了一包已经开封的“洽洽瓜子”邀请记者品尝,“这是我从工地仓库中翻出来的,工地存放的物资都被人抢光了,只剩下瓜子没人拿。”

  记者注意到,尽管利比亚人没有吃瓜子的习惯,但是在中国工地工作了3年多,阿米拉已经熟练得掌握了嗑瓜子的技巧,并且吃得津津有味。阿米拉笑着对记者说:“这个仓库就是阿里巴巴的宝藏。”

   仓库物资已经被抢光

  工地值班室的玻璃已破碎,墙体上布满子弹孔。工地中散落着安全帽和鞋子等物品,几辆铲车和搅拌机停放在离门口不远的地方,工人们撤离时的仓促情景可见一斑。

  据记者粗略估计,此工地中约有1000多栋在建楼房,多为四层建筑。与当地常见的阿拉伯风格建筑不同,这些新建楼房有明显的中国风格。

  工地中“中国建筑质量重于泰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规章才能安全”等中文标语赫然在目。

  记者在工地内巡视一周发现,住宅项目基本没有大的损失,仅仅有几间房屋被炮弹击中。

  最严重的损失应该是仓库。早在战争爆发之初,很多情绪失控的利比亚人疯狂抢夺这里的库存物资。现在仓库内基本是空空如也。

  此外工地很多的大型车辆也在战争期间被抢走,用以充当路障和临时掩体。

  为了保护工地,利比亚看守们搬来几根巨大的水泥墩柱在门前一字排开。阿米拉介绍说,他们这样做是为了阻止车辆进入,从而确保工地不被大规模偷盗。

  此外,看守们还围绕整个工地挖建了一条1米多宽、近2米深的壕沟,也是为了阻止外来车辆冲破围墙抢夺物资。

   中国在利投资总额188亿美元

  早在今年3月22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利比亚政局动荡对中资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姚坚透露,根据商务部掌握的资,目前中国在利比亚承包的大型项目一共有50个,涉及合同金额188亿美元,在大部分中资企业人员撤出之后,项目经营状况确实造成了重大影响。

  姚坚进一步指出,去年中国在海外投资达590亿美元,预计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在未来5至10年,中国在海外的投资可能会超过中国的吸收外资,故建立有效的海外投资安全保障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综合)

  中国工地曾有激战

  中建的这块20000套住宅项目,紧邻从艾季达比耶到班加西的公路,是扼守班加西的西部咽喉要道。在利比亚内战期间,这块中国工地也自然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之一。

  万幸的是,双方武装都在交战时保持了足够的克制,已经落成的房屋基本没有大损失。如果双方万一在这些建筑内展开短兵相接的巷战,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3月19日,卡扎菲进攻班加西的部队来到了工地附近,反对派的武装人员就在这里进行阻击。也就是那一天,北约开始了代号‘奥德赛黎明’的军事打击,最后迫使卡扎菲部队后退。”

  保安阿米拉向记者介绍说,交战中卡扎菲部队向工地门口的值班室开枪。 “当时,我们正在里面值班。突然有子弹向这里打来,玻璃全碎了。我们迅速躲在墙体后面,才没有受伤。”

  阿米拉说,当时的情况确实非常危急,卡扎菲的坦克开炮轰开了一段围墙,部队已经在工地内驻扎了,他们当时被困在值班室后的礼堂内。为了给自己壮胆,阿米拉和同伴们甚至用绑腿将自己小腿和脚捆在一起,坚决不后退。

    可能埋有地雷

  在工地里,记者看到大量弹药散落在各个角落。陪同记者探访工地的当地司机,多次提醒记者不要远离马路,特别是不能前往没有脚印痕迹的地方,因为卡扎菲部队撤退时,很可能在这里埋设了大量地雷。

  记者还看到了“小心地雷”的标志和教人识别各种遗弃弹药的宣传牌。这些散落的武器弹药对于重返利比亚的中资公司雇员的安全是潜在的最大威胁。

  由于没有确切资料,卡扎菲部队设置的雷场在工地的具体位置目前并不清楚。据了解,利比亚目前全国只有100名专业的排雷工兵,目前还没有开始对班加西的雷场进行全面排查。

   损毁评估已开始政府谈判最关键

  连日来,在利比亚有投资项目的多家中国企业负责人都陆续抵达利比亚,实地摸底中企的损毁情况,期待能尽快重返利比亚。

  而本报记者在利比亚采访中发现,由于执政当局尚处在“过渡”时期,大多数企业重返利比亚还处于“试探阶段”,短期内尚无实质性进展。

  重返谨慎:

  中企查看损毁情况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3位负责人在的黎波里告诉记者,随着利比亚局势的逐步明朗,他们期待能尽快重返利比亚完成遗留的项目,最大限度地减少由战争停工带来的损失。

  他们透露,在接到利比亚执政当局的邀请函之后,公司决定派人返回利比亚,对损失进行评估核实。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建筑战前承建了班加西的2万套国民住宅项目,该项目也是中企在利比亚的最大投资基建项目。

  北京建工利比亚项目的负责人刘经理也在的黎波里向本报记者表示:“我们这次过来,就是实际查看工地的现场,初步掌握项目的损失情况。”
记者在的黎波里多方了解到,目前除了中建公司、北京建工之外,还有多家公司负责人都陆续抵达了利比亚,另有多家公司打算尽快派出负责人重返利比亚。

  连日来,记者在班加西、米苏拉塔、苏尔特、的黎波里等地也对中企项目进行过实地考察,中国企业的工地现场除了苏尔特、米苏拉塔两个区域战事激烈的城市外,其他区域的承建项目一般都未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但都普遍存在库存材料严重被毁、被抢、被盗的情况。

   混乱时期:

  执政当局根本无暇顾及

  米苏拉塔大学的教授祖拜尔博士对记者表示:“尽管我对利比亚未来保持乐观,但执政当局当前的确处在‘过渡与混乱’期,这种状况还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记者辗转各地采访中发现,对执政当局来说,相比更迫在眉睫的武装人员安排、政府机构组建、金融系统稳定等工作来说,被毁城市、基建乃至外国城建项目的复工问题,显然还没有提到执政当局的议事日程上来。

  5日晚,的黎波里市中心的拉迪逊酒店前,数百名士兵“明智”地选择了在外国记者下榻的地方举行示威,抗议“过渡委”拖欠津贴。

  此前,执政当局新任总理凯卜曾表示,他所具体领导的“过渡委”在未来8个月中承担临时政府的职能。未来8个月甚至更长的“过渡期”之内,执政当局关注的是宪法起草、人员安排乃至收编武装。

  在班加西的2万套住宅项目的建筑工地,利比亚的法律顾问努厉·哈马德承担着中方委托的“暂时托管”工地的任务。他对本报记者说:“只要政府层面协调得好,各处工地都可以马上复工。而问题是,我不清楚执政当局何时才能够介入协调!”

  专家建议:

  两国政府应“打包谈判”

  持续了9个月的利比亚战火,如今已经完全断掉了中国企业与卡扎菲时期的银行、企业、协调人之间的沟通渠道。北京建工的刘经理说:“我们这次来到的黎波里,还只是我们公司‘单方面’的视察而已。因为这场战争,公司与利比亚各环节的沟通或联络早就断掉了。”

  中企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期待中国政府能够“统揽”所有中企在利比亚的投资项目,全面掌握所有中企的诉求,从政府层面形成“合力”声音。据他们表示,商务部与外交部等部门也正在协调此事。

  对中国企业目前“单兵作战”的状况,努厉·哈马德建议说:“最核心的问题是,两国政府应该‘打包谈判’,尽快达成政府之间的赔偿协议,这才是中企重返利比亚复工的关键。”

  在他看来,尽管对此前执政当局对中国政府的立场颇有微词,但新政府肯定会选择承认此前合约,保持大型项目建设的连续性,这也是利比亚重建不可忽略的环节。

  重返需迈“四道坎”

  在利比亚,记者了解到,中国企业都对重返利比亚进行了一些文件、资料方面的准备工作。尽管看到了重返利比亚的希望,但这一过程还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以下因素将困扰着中企重返利比亚。

  第一道坎,利比亚从此能否稳定下来?对中企来说,利比亚的稳定是重返的前提。但从目前情况看,政府架构尚未成型、武器充斥民间、不安分势力蠢蠢欲动等局面,无形中在影响尚未成型的新政府,制约着中企重返利比亚。

  第二道坎,利比亚如何认定中企损毁评估?目前,中方企业已经在“单方”评估损失情况。但问题是,利比亚执政当局如何评估?是否承认中方所提出的损毁评估?

   第三道坎,执政当局是否会废除一些合同?尽管“过渡委”对中方企业多次伸出橄榄枝,表示欢迎中企重返,但其间也有不少领导人表示,执政当局将审查前政府签订的合约是否公正。至此,审查是否成为新政府废除某些合同的理由?

  第四道坎,政府赔偿能否尽快达成?执政当局是否愿意赔付?采访中,熟悉利比亚文化与法律的努厉·哈马德表示,中利两国政府的磨合还需要一段时间,政府如何达成损毁赔偿,是中企重返的最关键因素。

  有分析人士指出,任何“急功近利”式的希望敲定合同的单方愿望,往往与“慢节奏”的利比亚不合拍,中企应广泛聘用阿拉伯语熟练的人才打“前站”,积极了解并尊重利比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