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造时版艳鬼情未了:篆刻刀法遐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1:41:28
 刻印,说白了也就是手拿着刻刀,在石头上刻划。为什么篆刻家和篆刻爱好者们都能数十年乐此不疲地在印石上刻划呢?其实,喜爱“刻划”是人的天性,任何人在他(她)的蒙童时代都喜欢“刻划”和“涂鸦”。只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渐渐地将人的天性改造成为人的社会性,大部分人喜爱“刻划”的天性被蒙蔽了起来,只有少数人喜爱“刻划”的天性得以保持。天性使然,当然乐此不疲了。尽管大部分人受“教育”后,蒙蔽了喜欢“刻划”的天性,但他们的意识深处,仍然对“刻划”有着认同性。这就是为什么从事篆刻艺术的人群很小,但篆刻艺术却具有广泛的认同性。
  篆刻艺术在元代文人的参与下较快地发展了起来,并建立起“印宗秦汉”的篆刻观念。明清印人在元代印人的篆刻观念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提出“印从书出”的观念。也就是朱简所说:“刀法者,所以传笔法也”。“使刀如使笔,不易之法也。”明清篆刻艺术在“印宗秦汉”和“印从书出”的观念指导下,创造出明清篆刻流派的辉煌,并对当代篆刻产生巨大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印论家把篆刻刀法说得神乎其神,有“十三法”、“十九法”、“三十二法”等等。他们把刀法和刀法的艺术表现混为一谈。刀法的艺术表现可以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刀法的最本质的方法。我们如果把刀法的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归纳起来,其本质方法则是“刻”。刻的最基本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冲刀、切刀”两法。可以说所有的刀法艺术表现都是从冲刀、切刀两种方法中变化而来。
  篆刻刀法不仅仅是一种技,更是一种艺。我们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篆刻刀法中确实有技的成分,如:冲刀、切刀、单刀、双刀等等,须要技术保证才能实现。但是,篆刻家使用刀法进行创作的本质是他们在自我的审美追求指导下的审美表达。如果把刀法一味地理解为“技”,从“技”的层面去表现,那么,就成了刻字匠了。篆刻家把刀法作为篆刻艺术语言进行创作,刀法语言所表达出来的篆刻作品的意境就是篆刻艺术中的“艺”。
  我们说刀法的三要素是:“稳、准、力”。这是篆刻刀法中对“技”的基本要求。所谓“稳、准、力”,即:执刀要稳,落刀要准,运刀要有力。当然,“稳、准、力”之间又是相互渗透的。其中,稳、准是前提,是要求作者执刀入石要正确把握角度、速度(运刀的节奏),使刀刻的点线产生力度。力是关键,篆刻作品生命力的显现,全在于刀法中力的显现。“力”源于身心,运于手指,发于锋刃。善刻印者,必善用锋刃;“善用锋者,裁顿为法。”(程远《印旨》)在刻印过程中,冲刀或切刀无论刻朱刻白,或者向线、背线、运刀用锋都要有起伏、转折、轻重、快慢等变化。目的是将力受于点、线之上,含于点、线之中,使点、线显现出各种表意的力感。正确把握刀法,是篆刻创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