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隐形头像:占领华尔街:“要民主不要金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4:59:26
 占领华尔街:“要民主不要金主”张 妮2011年11月08日15:50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一份加拿大的杂志掀起了一场席卷美国并向全球蔓延的示威抗议运动,这在发起之初应该是谁都没有预想到的结果。这份杂志就是《广告克星》(Adbusters)。这场运动就是“占领华尔街”(Occupy Wall Street)。 《广告克星》是双月刊,每期发行量约12万份,其中60%的读者在美国。今年7月中旬出版的第97期杂志上刊登了一张颇具挑衅性的插页画,画中一名年轻的女芭蕾舞者在华尔街铜牛背上翩翩起舞,尘土模糊的远方是奔来的防暴警察,舞者依旧姿势优雅、神情淡定。同时,7月13日发布的杂志网站博客中,《广告克星》发出了更具煽动性的号召:“是时候部署新的战略来对抗我们民主体制中最大的腐败者了,那就是华尔街——美国的金融罪恶之都。9月17日这一天,我们希望看到两万人冲进下曼哈顿区,搭起帐篷、厨房,在未来的几个月内占领华尔街。我们应该用多种声音不断地重复一个简单的诉求。……我们要求奥巴马成立总统委员会,终结金钱政治对美国政坛的操纵。我们要民主,不要金主。”

  政客、金主、主流媒体,都对这个号召不以为然,料一份加拿大的杂志也闹不出什么妖蛾子,成不了什么大气候。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 (Michael Bloomberg)在9月16日早上广播秀中提到“我们有很多孩子大学毕业却无法找到工作,同样的情景发生在开罗,在马德里,你肯定不希望那样的暴乱也发生在这里”时,一定也没有感到“9·17之约”是多大的威胁,也只是在另外一个采访中很官方地回应“人民有抗议的权利,如果他们想要抗议,我们很高兴给他们场所,只要他们尊重其他人的权利。美国是一个让人民说话的地方……”

  然而,同一天,《广告克星》的网站上张贴出第二天抗议活动的详细日程。9月17日,约5000人参加了第一天的示威,300多人留宿那里,第二天,又有几百人加入示威队伍。据ABC新闻报道,纽约警察局声称示威活动并没有获得许可,但也并不打算把示威者赶出这个区域。

  在随后的半个月内,美国主流媒体对示威活动可谓是集体失语。有一股评论的声音为这般“刻意淡化”开脱责任,声称市场化媒体需要的是有冲突性或者是有明确诉求的行动,而“占领华尔街”运动到底要做什么、想要得到什么结果,在一开始并不清晰,没有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也是情有可原的。

  这样的解释实在无法让人信服。抗议活动在策划之初就直指众矢之的华尔街,用不具备冲突性、诉求不清晰来简单一语带过实在是不负责任。由华尔街掀起的“金融海啸”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复苏前景黯淡。民众对于华尔街积怨已深,他们不满于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救助金融机构,而华尔街的员工却依旧领着高薪,称华尔街“对美国的痛苦太没有知觉了”。尤其是奥巴马总统屡次在公开场合用华尔街和百姓街(Main Street)来说事,动辄将两者对立起来,形容前者掠夺后者,后者仇视前者,而奥巴马政府是代表后者同前者进行抗争。可是,等到对抗真正发生的时候,奥巴马也在第一时间选择了沉默,直至10月6日才不痛不痒地公开回应“占领活动反映了美国民众对金融业的不满情绪”,而到18日申明“我们现在站在他们那边”时距离抗议活动开始已经过了整整一个月。

  所以说,无论是政治精英还是主流媒体,一直以来都或多或少地轻视乃至漠视美国社会中弥漫的挫折、沮丧和无奈情绪。华尔街为政客提供竞选经费,但要在竞选中胜出又必须从百姓街争取选票,无论力挺哪一方都是一把双刃剑。而主流媒体又都有各自的党派归属,情况没有明朗之前,忽略或许是最优的选择。

  主流媒体和政治精英没有预想到的是,社会中累积的沮丧情绪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就是希望,坚信未来会更好,下一代的生活会更美好。而现今美国年轻人要承担助学贷款的压力,担心毕业就是失业,目睹父母的房产被银行收回,这一切都让他们感到前程一片迷茫,用他们的话说就是“黑洞一般的未来(Black Hole Future)”。一个熟识的白人同学在听到“占领华尔街”的消息后非常兴奋,先是打听学校附近有没有类似的示威活动,还说如果有需要肯定停课飞去华尔街支援。所以说,这项运动能够迅速在美国境内蔓延,并且由“占领华尔街”延伸到“占领一切”是有很深的群众基础的。“占领华尔街”找对了愤怒对象。 随着示威运动的推进,主流媒体再也没有理由和借口继续保持沉默。但总的来说,共和党持批判态度,民主党是谨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