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筱柒照片:“和”是中国的中心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9:54:57

“和”是中国的中心思想  

 


  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写文章都要有一个中心思想,而一个国家是一篇大文章同样要有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有一个伟大的中心思想。那么,我们中国这篇大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那便是一个“和”字。大道从易,这个简单的“和”字,它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更是科学的方**。
  
  一、“和”哲学思想的产生
  
  “和”的哲学思想的产生,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科学发展和哲学发展及一切发展之使然,也是其必然。
  首先,“和”哲学思想的产生有着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坚实的文化底蕴内涵。
  早在中国古代,一些先哲们便提出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礼之用,和为贵”和“家和万事兴” 等诸多“和”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的提出正是顺应了其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才产生的,因为人与人和才能让家和,家与家和才能让国和,国与国共和才能让天下安定、人们生活得快乐和幸福。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强国,自己的东方文明也逐渐被西方文明所取代,失去了自己“和”的思想灵魂而没有了自己的主心骨迷失了方向,把别人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识论哲学思想当成了自己的思想,成了别人思想的奴隶,最后,终于沦落到落后要挨打的地步。
  在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资产阶级首先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随后,无产阶级**又推翻了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建立了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共和制。这两种共和思想与中国古代的共和思想不同,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它们依然是建立在维护部分人利益而损害另一部分人利益上的不平等的单边主义。在两种取向的不断斗争中,这种单边主义的共和思想矛盾更加突出,使得无数人们受到无尽的其害。
  20世纪80年代,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从计划经济时代步入市场经济时代的人们,由于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人们一方面欣喜于新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又显得难以适从,使得往日的一些矛盾日益加深,新的矛盾也显得更加突出而明朗化,让人们不得不从被动的局面中走出去主动的适应新的环境……所有这些,都充分显示出社会历史的既矛盾又辩证的性质。
  随着国门的打开,中国一些古代的儒家、道家等思想被搬了出来,一些国外的哲学思想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从而使中国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人们从封闭的年代走出来,不仅仅是要求身心的解放,更渴望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获得精神上的自由,需要一种能够指导自己行动的**性理论和世界观的新的思想武器来武装自己。正是顺应了人们时代需要的潮流,由此,中国大地上便诞生了一种新的“和”的哲学思想,这便是人民日报记者朱伯维先生的“物心辩证法”,这种思想彻底否定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识论,它把精神与物质平等对待,将两者看作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从而让“和”这种思想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可以说,它这种反传统的思想体系,正是它哲学产生的文化基础。
  其次,“和”哲学思想的产生,是一切科学发展的产物。
  以工业为代表的社会发展,带动和促进了科学的大发展。人们从以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对自然的一味索取,进入到了懂得“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发展观,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和质的飞跃。哲学此时才真正在概括、总结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全面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性质,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最后,“和”的哲学思想还是对社会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人类唯识辩证法传统思想的批判和哲学思想的创造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和”的哲学思想是以往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所有的辩证法的传统构成了它思想的来源,而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老子的阴阳辩证法。当然,我们今天的这种“和”的哲学思想不仅仅是老子的阴阳辩证法,更不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简单的综合,而是与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分不开的。这种思想的产生不是要颠覆世界,而是要纠正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唯识论等旧传统思想的错误,还世界以本色。
  
  二、“和”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和”这种哲学思想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它不仅纠正了从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识论等旧传统思想的错误,而且从根本上与它们区别开来。它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又以独特的视野将哲学思想注入了新的内容。
  首先,与以往旧哲学相比,“和”的哲学思想具有全新研究世界的视野,在哲学史上实现了哲学研究主题的重大突破。
  “和”的哲学思想是从平等出发或立足于平衡来理解整个世界的。在它看来,哲学思想所要研究的不只是人,而是整个世界。
  传统的思想认为,人是精神的,而人以外的东西是物质的,其实,人是世界的一部分,他与所有物质一样都是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而其物质与精神是平等的,不存在谁决定谁,因为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的整体,没有了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了,正如我们说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世界是在矛盾中发展的,而不是矛决定盾或者是盾决定矛的一方领导另一方的发展。无论两者有什么差别,它们都是平等的。就象人一样,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黑人还是白人,他们都是人。国家也一样,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大国还是小国,它们都是国。
  从平等或平衡出发来理解整个世界,就不会把人与人以外的物质**开来进行单向的研究。自然观、社会历史观、认识论、人学理论等等都是建立在平等这个基础上,从而达到或实现平衡的。一个人不将另外一个人当人看造成不平等的不平衡,就会怨声载道武力相向而无宁日。家与国亦然。而人不尊重自然规律肆意掠夺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就会自食恶果,最终也会毁灭掉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所以说,一切不平等的观念可以休矣,也必须休矣。
  其次,与以往的旧哲学思想相比,“和”哲学思想具有全新的形式和内容,它将哲学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等实现了辩证统一。
  由于“和”哲学思想是从平等或平衡出发来理解整个世界,因此,它能够在更高的层次和程度上清楚的让人看到哲学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辩证统一。
  从前的自然观和历史观不是唯物的就是唯心的,结果是辩证法怎么也不可能让人得到彻底正确的认识和贯彻,更不可能具有真正科学的形态。
  自然观和历史观是同时进行的。
  人类的历史是由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创造者共同创造的,无论这个人在人类文明活动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他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尽管每一个人的贡献大小不一,作用也不一样,但是,他都是这个整体中的一分子。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整个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是与人之外的一切历史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意识和存在不能否认其产生是自然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如此,也就不能真正成其为辩证,而是自以为是的伪辩证法。
  最后,与以往的旧哲学思想相比,“和”哲学思想具有全新功能和作用,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我们都知道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么一句话,这句话不仅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是误人子弟的谬误,因为它违背了辩证法的原则。我们都知道理论要联系实际,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都不能单独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所谓真理,它应该是符合实际的真正的道理或规律,是事物本质的正确体现,它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只有两者达到高度完美的辩证统一才可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因此,我们说,世界上没有无理论的实际,也没有无实际的理论,两者是平等而相辅相成的,没有平等的相辅相成也就构不成辩证,构不成辩证也就不存在标准,而是“唯我独尊”一厢情愿的强加给别人无稽之谈的自圆其说。
  我们的一切思想都是与理论联系实际分不开的,它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把“和”的哲学思想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平等性。这是“和”哲学思想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它始终坚持从平等出发来理解整个世界,由此,成为“和”哲学思想世界观的核心和基础;二是“和”哲学思想始终认为自己不仅是来自于平等,而且要指导人们,在平等的基础上让他们认识世界,并形成合力去共同建设世界。
  科学性。这是“和”哲学思想的平等性决定的。由于“和”思想是从平等出发去理解整个世界,这便确立了它的辩证法的科学性,让历史观和自然观有机统一,使自己成了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性。这同样是由“和”哲学思想的平等性决定的。“和”哲学思想的**性,表现在它是拨乱反正纠正人们以前的错误,还世界以本色,而不是象以前一样把人当作世界的主体,以一而盖全的人为的去改变世界,从而实现清一色的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谓的世界的**化。从广义上说,一切事物的变化都具有**性,人的**性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只能代表他自己,不可能代表世界。
  “和”哲学思想是以平等为出发点的科学性和**性辩证统一的学说。
  
  三、“和”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和”哲学思想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思想发展的终结,而是在更高阶段上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和”哲学思想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根源。从全息定律来说,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中都可以找到它。
  千百年来,无数人都在为“和”思想的实现而努力,因此,无数家得到了安定,无数国家得到了繁荣,虽然那些都是短暂的,但我们从这种短暂中看到了永恒。
  “和”的思想在中国古代便不断被应用。国与国之间通过“和亲”等一系列“和约”,一方面让人民得到了的休养,另一方面也让国家相互得到了稳定。但是,“和”的思想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而不是在不平等条约下的委曲求全。平等就是要平衡双方关系,形成合力而共同发展,而不是各自发展而形成先进与落后,造成一个落后要挨打的恶性循环。
  在现代的中国,先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一国两制”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新的“和”的思想,这些新的思想是深入人心的,并得到了世人的一致认可,可见这种思想不仅是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愿我们中国这种“和”的中心思想象水一样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她的洗礼,让人与人和,家与家和,国与国和而世界共和,让人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快乐和幸福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