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世界消失了:中国兵器60年连载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0:59:59
     一.护卫舰篇中国海军国产护卫舰的发展历程(图)2009年08月23日 12:53中国广播网早期型“江湖”级护卫舰打稳基础我国人民海军的护卫舰部队是从缴获敌舰、收编起义船艇、打捞、修复旧舰、改装民船起家的。这支部队在沿海战斗中边打边建。20世纪50年代,依靠前苏联转让技术及设备材料制造了一批01型火炮鱼雷护卫舰(“成都”级),装备有100毫米主炮、37毫米副炮、533毫米反舰鱼雷及反潜深弹,配备雷达、声呐、指挥仪,又有大功率蒸汽轮机系统,为我国指战员及设计建造技术人员直接学习现代护卫舰战术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在60年代,完全依靠当时的国家工业基础与技术力量自行研究设计制造了一批65型火炮护卫舰(“江南”级),其钢材、主机、配套虽然不够先进,却都是国产的,因此在护卫舰发展的里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更实在的锻炼与考验。在这两型护卫舰的基础上,中央军委批准总参谋部、国防科委和六机部开始研制“江东”型导弹护卫舰。在“文革”的冲击下,虽然进展不顺利,却大大推动了护卫舰的各种武器、电子系统的发展,并为国内的研制工作打下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以造代修70年代初,我海军因缺少护卫舰曾一再提出,希望能安排对十几艘老、旧、杂型护卫舰轮番大修一遍。但要落实这一任务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这些护卫舰船壳腐蚀严重,主机型号都是杂牌的,大修很难,修后航速也达不到原来指标,只能到12节左右。而且大修1艘周期约2年左右,至少要300万元,总费用估计要好几千万。另外,江南造船厂虽有几个修船坞可承担大修,但全部完成大修任务要5、6年的时间,这对江南厂的其他任务影响太大。当时海军装备部的老部长林真同志调任六机部党的核心小组,分管部里的生产和科研工作,他首先提出“以造代修”的设想,以解决海军护卫舰的长远建设问题。他认为,我国已具有一定能力自行研制和建造各类中、小型舰艇,国产的钢材、器材、主机、武备及多种类型的配套设备已基本能立足于国内。在工程技术设计力量方面,除七院一些专业研究院、所之外,建造过01型护卫舰的沪东造船厂已形成了一支舰艇设计和生产的队伍,但关键是必须提出切合实际的战术技术要求。于是林部长亲自组织沪东厂及六机部有关局的同志,向海军提出如下方案建议:船型——舰体主尺度和结构可大部分参考正在研制的“江东”级舰,其线型在702所已做过各项船模性能试验,证明是可取的;动力——采用12E390V中速柴油机,沪东厂已研制多年,比较有把握过关,曲轴毛坯等也可在上海地区协作供应;主机功率有5880千瓦,可使该舰航速超过26节,接近了当时国际上多数护卫舰的水平(25节以上);主炮——当时正研制的仿苏改进的双100炮尚没过关,单100炮国内没有仿制,只能先拆下老舰的苏联高、平两用单100或130炮代用,海军库存还有一些,共约30座,可装备整整一个支队;导弹——当时有两个方案可选择,一是艇用固定导弹发射架,一是01护卫舰已改装成功的回转式发射架,都是配装“上游一号”导弹,林部长认为要下决心利用01改装的技术成果,还要加配雷达、指挥仪等;副炮——采用国内已批量生产的双37炮。
1974年4月,林部长亲自正式写出了《关于建造一批对海导弹火炮护卫舰的建议》报六机部核心领导小组,并附上包括两个建造方案在内的一整套文件资料。这种“以造代修”的方针走的是一条研制——生产——改进——提高——再研制——再生产……一步一步提高发展的道路。如果单纯追求技术先进,国产第一代护卫舰就要搞个全新的舰型,这样,同时展开研制的项目必然很多,会陷入研制——攻关——研制——再攻关,周期拖长,研制出来的舰艇又落后的恶性循环。为此林部长又在六机部内上下做工作, 还同沪东厂的同志进行反复研究,准备设计方案要力求适当先进,攻关项目要有把握速成,并充分考虑到今后有可能继续进行改进的前提下,从一开始就投入批量生产的措施计划。
1974年5月中旬,六机部领导同意以党组的名义向海军发文,并附上了以林真同志个人署名的建议和方案全文。同年9月,刘道生副司令代表海军正式表态同意了这一建议,中央军委给海军和六机部关于建造“江湖”级对海型护卫舰正式的批复件于1974年10月下旬下发,林部长马上通知沪东厂按预定措施计划抓紧工作。1975年1至5月进行施工设计,当年就实现了开工3艘、完工2艘的创纪录的高速度,交给海军“一对双胞胎”。从此自行研制批量生产的“江湖”级系列舰陆续装备海军,对海军护卫舰舰种的发展和海军护卫舰部队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江湖”级舰共建造10余艘,从1975年2月首舰开工到1980年12月最后1艘舰交船,历时6年。该舰实事求是的战术技术要求和预做安排落实的配套与设计,是保证短期内完成“江湖”级导弹护卫舰设计建造任务的可靠基础。“江湖”级首舰(516舰)于1975年12月上旬在海军试验基地成功地进行反舰导弹发射试验。第6号舰(512舰)于1979年2月和1980年1月先后进行了5级海情耐波性试验和4级海情导弹发射试验,从而完成了该舰研制和批量生产交叉进行的全过程。小步快跑为适应南海需要,1978年林真已调海军司令部任海军副参谋长,他在海司又提出对“江湖”级导弹护卫舰的修改意见及要求,改装的主要内容是换装双37舰炮、双100舰炮和SJD-5舰壳声呐。总参谋部和国防工办联合批复了“江湖”级后续对海护卫舰改进技术状态和建造数量,形成“江湖”Ⅰ型舰。从1980年7月到1988年6月,沪东厂又建造一批“江湖”Ⅰ型舰。这两批对海护卫舰已分配在从北到南的各个基地和支队里,承担着繁重的执勤任务。刘华清司令到海军后,肯定了林副参谋长倡导的实事求是发展护卫舰可较快形成战斗力的道路,更加明确在护卫舰发展上要继续采取“小步快跑”的方针,即使“江湖”系列舰保持基本舰型和主动力,而武器电子系统则逐批逐代发展提高。
1982年,海军、六机部下达通知,开展采用长桥楼封闭船型、设有作战指挥室的导弹护卫舰设计。1983年将方案上报总参谋部、国防科工委获得批复,定为“江湖”Ⅲ型导弹护卫舰。该型舰已具有“鹰击8号”反舰导弹系统、双100舰炮系统、双37舰炮系统、反潜深弹系统、作战指挥系统、电子战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等。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都有较大提高,在保卫海疆和南沙巡逻等海防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江湖”Ⅲ首舰于1984年10月开工,1987至1988年先后完成导弹发射试验、作战系统扩大试验、耐波性试验,1987年12月交船。1990年11月后续舰也全部交付,1990年12月完成鉴定。
对“江湖”Ⅲ型舰刘华清司令确定只少量地搞一小批,后续型要求再改进得更好一点。由于“红旗-61”型对空导弹已于1986年完成定型打靶试验,海军研究尽快装到护卫舰上,就决心从“江湖”Ⅲ导弹护卫舰原定的最后1艘舰起,加装1座六联装箱式发射的“红旗-61乙”舰对空导弹系统和直升机系统(设机库及起降平台),还保留装配有三联装箱式发射的“鹰击-8”型舰舰导弹系统和6管回转式反潜深弹系统,双100舰炮系统和双37舰炮系统,成为我国第1艘兼有防空、反舰导弹武器系统和直升机系统,排水量超过2000吨的护卫舰。经总参谋部、国防科工委批准为“江卫”级,从1989年12月到1994年7月又建造了一小批。
1984到1985年间,总参谋部批准海军装备技术部建议,利用国内研制成熟技术及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对现役的“江湖”Ⅰ型舰,结合中修选择1艘试做现代化改装,而后以稳定而统一的技术改装一批,形成“江湖”Ⅰ改型。主要是加装减摇鳍,完善警戒雷达系统、电子战系统、双100、双37舰炮系统、反潜深弹系统、改善居住性等。根据东南沿海战备要求,由沪东造船厂、中华造船厂和广州造船厂分别承担改装任务,但由沪东造船厂统一供应改装图纸。这批舰改装工程自1988年12月开始,至1990年6月结束,不到两年又花费较少地使现役“江湖”Ⅰ型护卫舰提高为“江湖”Ⅰ改型,很受部队欢迎。经请示总参谋部同意按此技术状态于1991到1994年间又新造一批,配属在东南沿海各基地。
“江湖”、“江湖”Ⅰ、“江湖”Ⅰ改、“江湖”Ⅲ、“江卫”型的几十艘千吨级护卫舰,成为从70年代到90年代日常执勤的主要兵力,也是任务最繁重的舰种之一。90年代初,当新的反舰、防空导弹系统基本完成研制时,又将其技术移植到护卫舰上改进为“江卫”Ⅱ型导弹护卫舰。从1995年首舰开工到1998年12月完工,直到20世纪末才全部完成。
进入21世纪,中国最新一代的054型护卫舰问世,随后更先进的054A又亮相,新型护卫舰与053系列有了革命性的变化。054A型护卫舰最突出的是装备的32单元的垂直发射的防空导弹,而且该级舰以高速的建造速度在沪东造船厂和广州造船厂建造,很多人认为这型护卫舰对于中国海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从054型开始,中国“小步快跑”的时代终于又走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1.“成都”级护卫舰2009年08月19日 11:57“成都”级(6601型)护卫舰,中国根据苏联有偿提供的“里加”级护卫舰设计图纸与零组件材料,于1950年代末建造,共完工四艘,满载排水量约1460吨。1970年代初,该级舰安装“上游-1”型反舰导弹,改为导弹护卫舰。
该级舰长91.5米,宽10.1米,吃水深3.12米,动力为20000马力,最高航速28节,最大航程2000公里,编制乘员190人。该级舰(改装后)装备“上游-1”双联装反舰导弹一座,100毫米单管舰炮3门,61式37毫米双管高炮2门,65式5管火箭深弹发射器2座,64式432毫米深水炸弹发射炮2座。    2.“江南”级护卫舰2009年08月20日 14:12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难以引进更先进的护卫舰技术,再加上南海地区局势紧张,中国自力更生研制的一型火炮护卫舰“江南”级由此诞生。该级舰于1962年底下达任务,1966年8月首舰交付。与01型“成都”级相比,该舰采用了长艏楼型,在加强了军舰适航性的同时,加大了舰内空间。65型舰长90米,满载排水量约1250吨。以柴油机为动力,由于动力不足(柴油机功率仅3300×2=6600 马力),该型舰的最大航速仅22节左右。
武器装备为3座单管100毫米主炮(其中艏部1座、艉部2座);4座双联37毫米副炮采取了菱形布置,加强了单侧火力门数;另有反潜深弹发射装置和深弹发射炮及14.5毫米舰载机枪。65型火炮护卫舰是我国首型自行研制的千吨级以上中型主战舰只,在研制过程中克服了资料不足、配套设备匮乏等极大的困难,根据既有的条件,不断优化舰只的设计,使该舰的实际使用性能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水平,经受了风浪和实战的考验。该型舰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大中型水面作战舰只从仿制到走向自行研制奠定了基础。
首舰501“下关”号于1963年上海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1966年建成交付使用,先后共建5艘,至1994年全部退役。    3.“江东”级护卫舰2009年08月20日 14:19“江东”级(053K型)是中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导弹护卫舰,1972年首舰服役,满载排水量约1900吨,共建造两艘,目前已全部退役。
该级舰虽是中国第一型防空型护卫舰,但配套的红旗-61舰空导弹直到1986年才正式定型,而“江东”级的532号舰已于同年退役。因此只有531号“鹰潭”舰正式装备了红旗-61舰空导弹。
“鹰潭”号曾参加过1988年“3.14”海战,在海战中立下战功,该舰现已退役,目前陈列于青岛海军博物馆。
该级舰长103米,舷宽10.8米,吃水3.1米。标准排水量1674吨,满载排水量1924吨。装备柴油主机二部(14,000匹马力),最大航速26节,续航力为4,000里/15节。该级舰编制200名。
该级舰拥有100毫米双联装舰炮二座,37毫米双联装高炮二座,双联装红旗-61型(HQ-61B)防空导弹发射器二座,六二式五联装反潜火箭二座。
    4.“江湖”级护卫舰2009年08月20日 14:53“江湖”级(053H)护卫舰是中国海军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导弹护卫舰,由上海沪东造船厂设计和建造。由于中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导弹护卫舰“江东”级(053K)配套防空导弹和双管100毫米炮迟迟没有研制成功,迫于需要采取了以反舰导弹代替防空导弹,将其改为对海型导弹护卫舰,称为053H型。
首舰“常德”号于1974年12月正式服役。至今该级发展了四种改型共30余艘,是中国海军服役数量最多的护卫舰,并出口泰国、埃及和孟加拉。
国外将“江湖”级的改型分别命名为I型、II型、III型、IV型,其中II型和III型外形变化较大。
“江湖”级Ⅰ型全舰总长103.2米,宽10.8米,吃水线3.05米,标准排水量1425吨,满载排水量1700吨,最高航速26节,续航力4000海里/18节,载员190人。
“江湖”级Ⅰ型的早期型装有“上游-1”双联装舰舰导弹2座,100毫米单管主炮2座,37毫米双联高炮4座,五联装反潜火箭发射装置2座,深弹发射装置4座。Ⅰ型早期型共建造14艘。
“江湖”级Ⅰ型后期型更换了双联装100毫米主炮等装备,其他变化不大,建造了大约9艘。
“江湖”级Ⅰ后期型导弹护卫舰,是1980年代以后由“江湖”级Ⅰ早期型基础上发展而成,更换了双联装100毫米主炮等装备,共建造9艘,满载排水量约1700吨.    5.“江湖”级II型护卫舰2009年08月20日 15:03“江湖”级II型导弹护卫舰,是中国第一款拥有直升机机库和飞行甲板的护卫舰。该级舰仅有一艘544“四平”号,1985年下水服役,由原“江湖”级I型(053H1型)改进而成,具有典型的试验舰性质。
该舰第一次改装,主要加装了直升机机库、前主炮换装为1座法国T100C紧凑型100mm单管自动舰炮、加装2座B515型324mm反潜鱼雷三联发射器(携带A244/S型轻型反潜鱼雷24枚)等;1987年11月4日,544“四平”舰开始第二期改装工程,完善了76式双37舰炮、增加电子战系统、加装SJD-7型变深度声呐等。
该舰标准排水量1674吨,满载排水量1924吨,动力为2台柴油机(总功率超过24000马力),航速达28节,续航力2700海里/18节,编制为190人。
该舰装备1座双联装“上游”-1反舰导弹,1座法国克勒索-鲁瓦尔公司的T100C紧凑型100mm单管自动舰炮,4座76式双37舰炮,2座B515型324mm反潜鱼雷三联发射器(携带A244/S型轻型反潜鱼雷24枚),2座5管反潜火箭发射器,深弹发射装置4座,可搭载直-9反潜直升机1架。
“四平”号导弹护卫舰544    6.“江湖”级Ⅲ型护卫舰2009年08月20日 15:11“江湖”级III型(053H2)导弹护卫舰为“江湖”级的继续改进型,是中国第一款采用全封闭结构的护卫舰,并首次装备了新型“鹰击-81”反舰导弹。该级舰于1984年开工建造,首舰“黄石”号于1986年服役,共建造三艘,另外出口泰国四艘,被称为“昭披耶”级。
该级舰排水量标准排水量1720吨,满载排水量1960吨。舰长103.2米,宽10.8米,吃水3.19米。动力为2台柴油机,总功率24000马力,最大航速28节,续航力2700海里/18节,编制为160人。
该级舰装备有8座“鹰击-81”反舰导弹发射架(537“舟山”舰装4座双联装“鹰击-82”反舰导弹),2座79式100毫米双管舰炮,4座76式37毫米双管舰炮,2座250毫米5管反潜火箭发射器,并装备了多种新型的火控雷达和电子战系统。江湖III型的二号舰“芜湖”号536,及三号舰“沧州”号537。535号
    二.驱逐舰篇解放军海军60年:  驱逐舰数量比初创时增加10倍2009年02月23日 13:27解放军画报南海舰队的新型驱逐舰编队
相关专题:中国海军远征索马里反海盗
历史将永远记下这一天:2009年1月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开始执行第一次护航任务。这是中国军队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中国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
护航舰艇编队是由新型导弹驱逐舰“武汉”号、“海口”号和综合补给舰“微山湖”号组成,都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武器装备性能先进的现代化军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一艘艘新型导弹驱逐舰走进人民海军的行列,驶向万里海疆,走向远洋,走向深蓝。人民海军建设60年,海军导弹驱逐舰的发展数量比初创时期增加了10倍以上。也许正由于此次举世关注的护航行动,我海军导弹驱逐舰更加进入人们的视线……海上多面手 海军主力舰驱逐舰,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海洋的门户;像一道闪电,划破了海洋的胸膛。它是大海叱咤风云的骄子,曾在海战舞台上大显身手。
驱逐舰是一种中型水面战斗舰艇,是军舰中用途最广的一种舰种。它能在海上执行多种任务,如反潜、扫雷、布雷、支援登陆作战,以及负担日常巡逻、警戒、护航等等,号称“海上多面手”。自从1893年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驱逐舰以来,各国海军都大力发展驱逐舰。如今,现代导弹驱逐舰的吨位一般都在4000至8000吨,航速一般在36节左右,舰体长度一般在一二百米。主要武器装备有舰炮、鱼雷、水雷、深水炸弹、反潜火箭、多种型号导弹、舰载直升机和完善的导航、通讯设备以及多种电子装备。许多国家海军的驱逐舰发展越来越现代化。
中国海军驱逐舰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迅速发展。50年代初创时期,中国海军没有自己建造的驱逐舰,不得不向原苏联购买驱逐舰。1954年10月,从原苏联购买的第一批2艘“自豪”级驱逐舰抵达青岛,分别被命名为“鞍山”号和“抚顺”号。1955年6月,第二批购买的2艘抵达北海舰队,命名为“长春”号和“太原”号。在这4艘驱逐舰的基础上,中国海军成立了第一支驱逐舰大队。
中国海军舰艇海上值勤日趋频繁,对中型水面舰艇的需求也日趋渴求,而现役的4艘驱逐舰显得十分单薄。1960年,海军组织了导弹驱逐舰的研究工作,这显示中国海军开始瞄准世界海军潮流。可惜因当时国民经济困难,导弹驱逐舰的研究工作被迫下马。1965年,为适应远程火箭实验时护航警戒的需要,中国海军又重新进行导弹驱逐舰的研制。1968年12月,中国海军第一艘“旅大”级105导弹驱逐舰开始建造,1971年12月编入序列,排水量3750吨,具有航速高、航程远、对海火力强等特点。从1972年起,中国海军开始批量生产旅大级导弹驱逐舰。
北海舰队新型驱逐舰编队在80年代,世界主要海军强国的驱逐舰又有大变化,除增加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外,开始搭载舰直升机,用于机动反潜和超视距攻击舰艇。这给正在起步的中国海军以宝贵的启示。中国海军开始对其服役的“旅大”级导弹驱逐舰的一部分进行第二次重大改装。1986年,105舰进入工厂开始接受改装,除保留反舰导弹外,增添了舰载机平台和卫星导航系统,1987年5月24日,105舰在渤海湾首次试航成功。从此,中国海军在部分导弹驱逐舰装上了直升机平台,使这些战舰的反潜和攻舰能力大大提高。现役的中国海军驱逐舰群由“自豪”级(07型)和“旅大”级组成,其中4艘自豪级现已全部退役,“旅大”级驱逐舰成为中国海军驱逐舰队主力舰。在“旅大”级驱逐舰中又分为只装有反舰导弹的“旅大”Ⅰ级导弹驱逐舰,装有直升机的“旅大”Ⅱ级导弹驱逐舰和装有反舰导弹、防空导弹的“旅大”Ⅲ级导弹驱逐舰。到了90年代,中国海军驱逐舰群中又发展新级别的导弹驱逐舰,其排水量为4200吨,比“旅大”级重400多吨,搭载直升机,装有防空导弹系统和反潜武器系统。新级别导弹驱逐舰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海军驱逐舰群朝着多用途、远海作战的方向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海军又装备最新型导弹驱逐舰。作为中国自行研制和建造的新一代导弹驱逐舰,集中了全国最新科技成果和国外先进技术,成为中国海军目前战术技术性能最先进、高新技术最密集的“第一舰”。水上科学城 系统自动化一艘新型导弹驱逐舰,就是一座水上科学城,就是海军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机舱曾是舰艇上最苦最累的地方。记者过去曾到过驱逐舰,一到机舱口,轰鸣的机器声震耳欲聋,机舱温度高达五六十摄氏度,热气逼人。今天走进新型导弹驱逐舰的机舱,再也听不到机器的噪声,舱内的恒温设备使人很舒坦。清静整洁的机舱集控室,看不到一点油污和灰尘。新型导弹驱逐舰上采用了新一代先进的动力装置,使中国海军舰艇动力有了重大突破。东海舰队新型驱逐舰编队新型导弹驱逐舰,不仅有一流的现代化装备,而且还有一流的现代化生活设施。在水兵住舱,见不到过去那几十个人的大通舱和挤挤巴巴的三层通铺,更听不到“光线昏暗、高温难忍、气味难闻“等怨言。眼前的景象是:水兵住上了几个人最多十几个人的小隔舱,睡上了松软的双层铺。住舱的外间还有洗漱室、娱乐室和会客室。
舰上从吃、喝、睡到文化学习、文体活动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过去吃饭蹲甲板,自己洗碗筷,现在有明亮宽敞的餐厅,就餐使用统一的不锈钢餐具,一律四菜一汤,餐具由专人统一清洗;过去喝开水靠伙房菜锅烧,看看有油珠、喝喝有咸味,现在每层舱都装有两个循环式自动电茶炉,24小时供应开水和矿化处理的纯净水,冷热自我挑选;过去大小便只有后甲板的水冲便坑,现在每个舱层都有真空处理厕所,方便、清洁、卫生、美观;过去住舱房间狭小拥挤,夏天闷热,冬天寒冷,现在房间明亮整洁,全封闭空调,冬暖夏凉;过去文体活动只有在前后甲板,现在舱室里有设施齐全的健身房、学习室、电视室……
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不仅为建立崭新、文明、健康、科学的现代化舰艇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创造了条件,而且为战斗力增长架起了云梯。现代化战舰必须向“文明”要战斗力。官兵们必须克服落后的生活观念和习惯。一日生活,从洗漱到上厕所等极小的细节,都制定了各项使用和管理规定,用以规范官兵们的言行举止,全面提高文明素质。
一流的装备,一流的舰员素质,必然出一流的战斗力。在新型导弹驱逐舰的作战指挥中心,年轻的舰长很自豪地给记者介绍说,从武器装备来看,现代新型导弹驱逐舰已由舰炮、鱼雷武器过渡到以导弹武器为主攻手。驱逐舰上导弹武器的种类更多,用途更广,性能更好,战斗威力更大。有对舰导弹,防空导弹,反潜导弹。防空导弹中有作为区域防空,即编队防空用的中程对空导弹,是用来对付高空目标的;有本舰自身防空用的近程对空导弹,是对付超低空飞行的敌方飞机和导弹的。驱逐舰上舰炮主要用于防空。小口径的多联装自动速射炮,发射率高,能在瞬间形成一个弹幕,它与近程对空导弹组成一个有效的反导弹系统,可以在较近距离上拦阻来袭导弹,对付超低空飞行的对舰导弹。
为了提高综合防御能力,在现代新型导弹驱逐舰上发展了多用途导弹和多用途发射装置。与这种多用途导弹系统相适应的还有多功能雷达,能同时搜索、探测、跟踪多个目标。这样一部雷达可以起到多部雷达作用。同时,现代驱逐舰上还装有舰载直升机,这是一种多用途的直升机,既可以反潜,也可以用来防御来自敌方的对舰导弹,执行多种海上作战任务。
1954年,两艘前苏联的“自豪”级成为解放军海军的第一批驱逐舰。
从技术装备来看,新型导弹驱逐舰上技术装备多,性能好。舰上安装的雷达,有对空警戒雷达、对海警戒雷达、炮瞄雷达、测距雷达、导弹跟踪雷达、敌我识别雷达、导航雷达等多种。作为水下探测设备的声纳,探测距离远,精度高,可靠性好,并具有电子对抗能力。
从指控系统来看,现代新型导弹驱逐舰上安装有战术数据自动处理系统,能接收、贮存、识别、变换、计算和传送各种数据。现代新型导弹驱逐舰为发挥所有武器的总体效能,都装有作战系统,由计算机进行威胁判断,然后对各武器系统发出命令,对目标实施攻击。这充分显示了新型导弹驱逐舰海上强有力的作战能力。将军的摇篮 舰长的母舰海军导弹驱逐舰可以说是将军的摇篮,舰长的母舰。海军先后有近百名将军都是驱逐舰舰长出身,从少将到上将有不少是从驱逐舰上培养出来的。现任海军司令员、上将吴胜利就是从东海舰队驱逐舰部队走出来的,而且还是驱逐舰舰长出身。由驱逐舰部队出身的上将还有原海军政委杨怀庆,从驱逐舰出身的海军中将就更多了,现有6名海军中将都担任过驱逐舰部队的军政主官,有的当过导弹驱逐舰舰长,有的是从驱逐舰水兵成长起来的将军。
记者有幸第一次登上中国海军新型导弹驱逐舰,一切显得很新鲜。走进宽敞的舰长室,如同进了星级宾馆的客房,铅灰色的大写字台摆在中央,舰长坐在转动自如的皮椅上,周围一圈沙发,里屋有卧室和洗漱间。舱外甲板上虽然烈日炎炎,设有空调的舱内却凉爽宜人。
舰长英俊潇洒地端坐在明亮的指挥台皮椅上,目视着指控中心各种荧光屏,镇静而娴熟地操作着键盘——迅捷地向各部门下达各种指令。
一艘驱逐舰舰长,不仅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才干,更要有现代化的指挥水平。导弹驱逐舰是海军的“王牌舰”,涉及导弹、雷达、航海、通信、声纳、机电、枪炮、帆缆、水武、舰载机和作战指挥系统等几十个部门和专业。作为驱逐舰舰长,既要熟知这些部门的管理及专业知识,又要精通舰上战术和技术,掌握驱逐舰海上作战指挥本领。现在,海军培养了一大批硕士、博士驱逐舰舰长,这些舰长既能下海操军舰,又能上天架飞机,真是智勇双全,管理和指挥才干非凡,是海军的佼佼者。1970年代以后,“旅大”级成为中国驱逐舰的绝对主力这是一艘舰长的母舰,诞生过留学生舰长、飞行员舰长和获潜艇合格证书的“双料舰长”,涌现出一大批博士硕士军官;这是一艘精武的旗舰,完成新装备科研和试航任务1300多项,100余项成果填补空白,10余次重大演习首当其冲;这是一艘外交明星舰,出访过俄罗斯、美国、印度、巴基斯坦等8国9港,创下人民海军军舰出访时间最长、航程最远、访问国家和港口最多的历史性纪录;这就是被誉为“海上先锋舰”的北海舰队112号导弹驱逐舰。112号舰是国产新一代导弹驱逐舰首航舰,江泽民主席曾两次登舰视察,并为官兵们写了“做驾驭新型战舰的开拓者”的题词。
如果辽阔的大海是一个蓝色的舞台,112舰就是舞台上一颗耀眼的“明星”。112舰始终以海上先锋的威武形象,行进在共和国钢铁舰队的最前列,先后7次受海军表彰,5次受总部通令嘉奖,2次荣立集体二等功。友谊的使者 和平的象征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海军导弹驱逐舰第一次走出国门,第一次横渡大洋走世界,第一次走遍五大洲四大洋,成为友谊的使者,和平的象征。
1980年,海军第一次组成6艘导弹驱逐舰参加18艘舰船的特混编队驶向太平洋,担负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护航警戒任务。这是海军导弹驱逐舰 首次登上大洋的“舞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海军导弹驱逐舰已开始具备了远洋航海和远海作战能力。
战舰是流动的国土。海军军舰是唯一可执行军事外交任务的军种。在和平时期,战舰是友谊的使者,和平的使者,可以代表国家和军队访问其他国家促进两国两军的交往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海军每次出访别国,都是以导弹驱逐舰为主组成舰艇编队。从1985年10月,中国海军第一次派出导弹驱逐舰跨出国门,首访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等南亚3国起至今的20多年里,已先后有30多艘次导弹驱逐舰访问了30多个国家海军港口,开辟了一条条通往世界大洋大洲的航线。
2003年,访问关岛的中国“深圳”号驱逐舰。
中国海军2艘导弹驱逐舰和1艘大型综合补给船组成编队首次出访美洲4国,首次访问美国本土,首次开通中美两国海军友好交往的新航线,创造了人民海军对外交往史上的“四个之最”,即:航程最远、出访时间最长、访问国家和港口最多、出访官兵最多,在人民海军友好交往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2年5月15日到9月23日的132天,是中国海军历史上不平凡的132天。人民海军506名官兵驾驶国产新型导弹驱逐舰“青岛”舰和国产大型综合补给舰“太仓”舰,横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穿越15个海和海湾,通过14个海峡和苏伊士、巴拿马运河,访问5大洲10个国家和地区,航行3万海里,完成了人民海军的首次环球航行,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从2007年起,中国海军新型导弹驱逐舰的出访频率明显增加,出访航迹遍及3大洋。这一年中国海军导弹驱逐舰最有影响的出访,当属“广州”号导弹驱逐舰访问欧洲四国。这是一次实现历史性突破的新航程。有“广州”号导弹驱逐舰和“徽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出访编队于2007年7月24日从海南三亚启航,前往俄罗斯、英国、西班牙、法国进行友好访问。在这次长达86天、22968海里的航程中,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横跨太平洋、印度洋、北大西洋3大洋,穿越南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6个海区,创造了中国海军出访的多项“第一”: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导弹驱逐舰首次执行编队出访任务,首次访问了俄罗斯圣彼德堡港、西班牙加的斯港和法国土伦港,首次在俄罗斯代表国家参加“中国年”活动。
2007年11月21日,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深圳”号导弹驱逐舰离开湛江起程赴日,开始中日海军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首次互访。此次出访虽然只去一国,却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因为这是人民海军第一次访问日本,也是中国军舰第一次驶入日本港口。与“广州”号出访欧洲不同,“深圳”号出访日本没有与日本海上自卫队举行任何形式的联合演习。“深圳”号访日是一次“破冰”之旅,目的在于加深中日两国人民、两国防务部门,特别是中国海军与日本海上自卫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促进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此次“深圳”号新型导弹驱逐舰实现对日访问,落实了双方领导人的共识,朝着中日防务领域的交流与互信迈出了积极的一步,对促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向前发展意义重大。
今日的海军每一艘导弹驱逐舰,都是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全民国防教育的基地。
海军每艘导弹驱逐舰都以我国大、中城市命名。如海军新型导弹驱逐舰112舰就以哈尔滨市命名,叫“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113舰就以青岛市命名,叫“青岛”号导弹驱逐舰。还有以特区城市命名的导弹驱逐舰,如“深圳”号和“珠海”号新型导弹驱逐舰。目前,海军已先后有30多艘驱逐舰以城市命名,这些驱逐舰与命名城市结成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对子,每年互相走访,互相学习,成为命名城市国防教育的基地和传播文明的窗口。
一艘艘光荣退役的导弹驱逐舰被陈列在当地的海军博物馆,成为人们接受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基地。2008年1月,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济南”号在青岛海军博物馆正式展出,前来上舰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一代名舰为全民国防教育提供了形象化的课堂。(摄影/查春明 王朝武 特约记者 王松歧 记者 黄彩虹 撰文/记者 黄彩虹)    1.“旅大”级驱逐舰2009年08月20日 16:31“旅大”级(051型)驱逐舰,是中国第一款自行研制的驱逐舰,也是中国人民海军拥有的第一种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水面作战舰艇。
首舰“济南”号于1971年建成下水。该级舰包括改进型在内共建造17艘。
该级舰标准排水量3250吨,满载排水量3670吨,全舰长132米,宽12.8米,吃水4.6米,动力装置为2台蒸汽轮机,主机总输出功率72000马力,最高航速达36节,舰员280人(包括45名军官)。
该级舰拥有2座三联装“上游-1”反舰导弹,2座双联装130毫米口径舰炮(105舰现代化改装拆除1座)。防空武器主要为4座双联37毫米或57毫米高射炮,4座双联25毫米高射炮。反潜武器系统包括2座十二联装25mm反潜火箭发射器,部分军舰改装了2座三联装324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
部分该级舰装备了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配备指挥、通信和控制系统,担当防空指挥舰使用,有资料称为051Z(指挥)型。    132,106,133,168号。    2.“旅大”级Ⅱ型驱逐舰2009年08月20日 16:34“旅大”级Ⅱ型驱逐舰,即经过改进的“旅大”级首舰“济南”号。该舰是中国第一艘装备直升机的驱逐舰,主要改装内容是拆除了后甲板的主炮和高射炮,加装了直升机起降平台和机库,搭载2架“直九”直升机。目前该舰已光荣退役。    105号。    3.“旅大”级Ⅲ型驱逐舰2009年08月20日 16:43“旅大”级Ⅲ型(051G)驱逐舰,为“旅大”级的现代化改进版,首舰“湛江”号(舷号165)1987年10月开工建造,1988年8月下水,1989年12月交付。全新建造的同级舰共两艘。
除两艘新建的051G外,1990年代以后逐渐按照类似标准,用新型的“鹰击8”反舰导弹、“海红-7”防空导弹、76A型37毫米高炮以及新的电子系统改进旧的“旅大”级,吨位也增大。目前已改装多艘,但各舰存在诸多差别。如“湛江”号和“珠海”号再次改进后,换装了新型双联100毫米舰炮等。    108,110,165号    4.“旅沪”级驱逐舰2009年08月20日 16:51“旅沪”级(052型)驱逐舰,是中国第二种自行研制的驱逐舰,在设计风格上已经接近西方,并且采用多款西方的雷达和武器装备。该舰也是中国第一种在研制之初就兼顾反舰、反潜和防空等战舰。首舰“哈尔滨”号于1991年下水,1994年服役。该级舰共建造两艘,但二号舰“青岛”在细节上有一些不同。
该级舰的作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作战系统具有早期预警、实时判断、快速反应、软硬武器结合、对多层次多目标实行攻击的功能。
该级舰满载排水量4200顿,舰长142.7米,宽15.1米,吃水5.1米。主机为CODOG柴燃联合动力(2台GELM2500燃气轮机,持续功率55000马力;2台MTU12V1163TB83柴油机,持续功率8840马力),最高航速31节,续航力为5000海里/15节。编制人员为230名(其中军官40名)。
武器配备包括8枚“鹰击-81”或“鹰击-82”反舰导弹,1座双管100毫米全自动火炮,1座“响尾蛇”/“红旗-7”8联装防空导弹发射架,4座76A双管37毫米高炮,2具12管火箭深弹发射器,2座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搭载一架直-9A舰载机。   112,113号    5.“旅海”级驱逐舰2009年08月20日 17:03“旅海”级(051B型)驱逐舰仅建造了一艘“深圳”号,该舰1995年于大连造船厂开始建造,1997年下水,1998年10开始海上试航,1999年2月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并成为旗舰,其母港设在广东湛江,素有“中华第一舰”之称。
该舰全长153米,宽16.5米,吃水6米。标准排水量5000吨,满载排水量6580吨,主机为48600 马力蒸汽轮机,采用双轴驱动,最大航速30节。该舰拥有四座四联装“鹰击-82”反舰导弹发射器,一座“红旗-7”8联装发射器,一座双管100毫米舰炮,4座76A型双管37毫米高炮,2座三联装324毫米发射管,可搭载一架直-9C舰载直升机。   167“深圳”号.    6.“广州”级驱逐舰2009年08月20日 17:09“广州”级(051B型)驱逐舰,是中国最新型的隐身驱逐舰,首舰“广州”号2002年建成下水,姊妹舰“武汉”号2003年下水。
该级舰标准排水量约5000吨,装备有4座四联装“鹰击83”反舰导弹发射架,2座9M38M防空导弹发射架,1座100毫米单管隐身主炮,2座国产7管30毫米近防炮,4座多用途火箭发射器,2座3联324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搭载1架卡-28反潜直升机。    广州168,武汉169号.    三.潜艇篇美称中国潜艇海洋控制力增强 增长速度全球第一2009年04月20日 10:46东方网中国033型潜艇改进而来的“武汉”级飞航导弹常规动力潜艇,图中可明显看到指挥塔外的大包围发射座圈。部分西方军事观察家认为它实际上可称是034型潜艇。该潜艇先后改装C-801和“鹰击”-83导弹,为中国该类武器应用提供了丰富试验数据。
华尔街日报4月16日报道,奥巴马政府削减国防预算的举措,可能会让美国无法维持其在亚太平洋地区军事优势、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最终动摇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文章表示,中国也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全面的军队。中国潜艇舰队的增长速度全球第一,它现在已经拥有了众多致命的常规巡航导弹及弹道导弹,而且其还打算部署航母。对此,一些人开始担心,中国的情况远非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所说的“为下一场战争而战”(next-war-itis)。尽管美国和中国之间没有战争,但是却存在着军事竞赛。而且,中国已经将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重点,转向了美国在该地区的重要盟国——日本和印度。
文章称,虽然在前任总统布什的统治下,美国遭到了中国的“弹压”,但是,在布什政府的严密监视下,北京政府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并没有得到增强。然而,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却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胜过”了布什:“奥巴马正通过采取严厉的措施,削减美国的国防预算,并且还把下手目标对准了高科技武器系统和兵力投射平台,而这些都是美国维持其在太平洋地区军事优势所必需的工具。奥巴马的这一举措,或许会让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变得所剩无几。”
文章称,尽管美国外交政策中“软实力”及“巧实力”曾经风靡一时,但是现在的亚洲仍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在那里,强大且守旧的“硬实力”依旧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和朝鲜尤其如此。朝鲜是韩国所面临的一个传统威胁:朝鲜正逐渐获得运送核武器的系统,这样其便能够同时威胁到日本和美国。本月,朝鲜发射弹道导弹的举动,便是其对该地区的威胁逐渐增强的一种表现。
文章称,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无法泰然自若掀起针对朝鲜或中国的战争。相反地,美国只有通过维持其做为亚洲安全保卫者的身份,才能够期待在这个动态区域内获得持久的和平。正因为如此,奥巴马政府削减国防预算的举措,只会对美国的战略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朝鲜对其远程导弹进行测试的第二天,华盛顿政府却宣布要大量削减其导弹防御及卫星项目。而且,奥巴马政府的大斧所指向的机载激光项目,不但是在发射后的早期“推进”阶段拦截弹道导弹的最有希望且最直接的方式,而且,它还是定向能量最重大的用途——这种技术可能会被证明是另一项具有革命意义的改变。
此外,奥巴马政府削减预算的举措还会对亚洲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国减少F-22战机产量的决定,让日本购买该型战机、增加其自身威慑力的愿望化为泡影。这样一来,美国既无法维持其空中优势,而且其军事优势的基础也会被动摇。
而且,国防预算的削减还会影响到美国的潜艇及水面舰队。几年之前,美国海军才确立了313舰计划,今天这个数量已经降到了大约280艘——大约只占到冷战结束时美军舰船总数的一半,而奥巴马政府计划中的舰船数量比这个数字还要少得多。
文章称,美国预算的削减几乎完全反衬出了中国对其自身舰队投资的暴涨。这将不可避免地削弱美国在整个西太平及印度洋地区,追踪中国潜艇部署的能力。
更为糟糕的是,中国对太平洋水道控制的逐渐增强,会对海上贸易产生影响,而这很快就会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考量中的一个因素。如果美国要继续维持其在该地区“看守人”的角色,那么中国就不会轻易收回其担负核攻击任务的战舰及弹道导弹潜艇。一旦需要面对美中两国之间的不平衡日益加剧的现实,美国地区司令员将被迫放弃“从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与安全合作到阻止侵略、保护其北亚盟国”等重要的地区任务。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宣布削减国防经费时称,他是在做“順水人情”,并承认奥巴马的计划是通过削减国防经费,来补贴国内的其他的项目。盖茨承诺,他将在适当的时候对其有关“平衡风险”的决定作出解释,但风险评估是战略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如果奥巴马想要延续的美国保障亚洲安全的战略,他的国防计划将不会带给他这样的效果。
文章称,在不久的将来,奥巴马将宣布其对华与对朝政策,他在某种程度上继承前任总统的政策。奥巴马无疑将要“接触”中国,以“避免”中美两国关系陷入低潮。他还将宣布,美国不欢迎有核的朝鲜。不过,问题在于,如果没有支持美国外交目标的军事力量,这些政策无疑会显得越来越空洞。美国的同盟国明白这一点,中国与朝鲜也都明白这一点。不过,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国会是否有意愿停止削减这些预算。作者:美国保守派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研究员、亚洲问题专家卜大年(Dan Blumenthal)
    1.W级常规潜艇2009年08月19日 12:02W级常规潜艇,是中国从前苏联引进6603型潜艇设计图纸和器材设备,自行生产的第一种潜艇。
1953年6月4日,中国政府与苏联签定了“海军订货协定”,苏联有偿向中国转让战后设计的新型613型潜艇建造许可证,提供全套散件器材和图纸资料。上海江南造船厂开始采用苏联提供的设备和散件开始组装建造613型,国内称为6603型(也称03型)潜艇。
首艇于1956年装备中国海军,生产20余艘,目前已全部退役。该级艇水面排水量1030吨,水下排水量1350吨。
1956年中国自行建造的6603型潜艇装备部队后,对台湾国民党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中国海军具备了伏击国民党海军大型舰艇的能力。在随后几年中不断有6603型艇建成服役,60年代初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作战能力。此时国民党大型舰艇开始逐渐减少靠近大陆沿海的活动,主要依靠小型舰艇进行袭扰,因为鱼雷很难打击轻快的小型舰艇。此外国民党海军经常派出猎潜舰沿大陆领海线活动,企图侦察和伺机打击中国海军潜艇。在6603型潜艇服役后的1958年9月内,中国海军采用高速炮艇和鱼雷艇两次伏击了国民党海军的猎潜舰,直到1965年的两次海战中,国民党海军编队都有猎潜舰参加。60年代至70年代,台湾曾经盛传不明潜艇在本岛近海活动的消息,台湾军方认为这些不明潜艇大部分是中国海军潜艇,因为6603型潜艇也是非常好的侦察平台。在6603潜艇大量装备后,中国沿海防御大大加强。    2.R级常规潜艇2009年09月08日 10:25R级常规潜艇,是中国从前苏联引进6633型潜艇设计图纸和器材设备,自行生产的常规潜艇,性能比W级更先进。首艇于1963年下水,1965年装备中国海军,该级艇生产近百艘,是中国生产数量最多的潜艇。该级艇水面排水量1475吨,水下排水量1830吨。    3.G级弹道导弹常规潜艇2009年09月08日 04:11
中国唯一一艘G级弹道导弹常规动力潜艇
在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开始尝试潜艇发射导弹的研究。B-611型潜艇于1955年被改装进行潜艇导弹发射可行性试验。该年9月16日,一艘改装的B-611潜艇进行了全世界第一次潜艇发射导弹的实验,该艇在水面发射了一枚P-11ФM型弹道导弹(飞毛腿导弹的改进型)。此后又进行了多次试验。
而在实验之前的1954年5月,苏联海军造船总局就下达了一个“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的技术设计任务书。根据试验结论,苏联海军部正式批准设计建造629级并同意改装可以搭载射程更远导弹的Д-2型导弹武器系统。实际上,由于相关弹道导弹和控制系统一直到1957年的第3季度才完成,设计部门在开始设计629级时建议先安装P-11ФM导弹,并让“白云石”弹道导弹控制解算系统更加通用化,以方便以后的潜艇改装工作。
后来629级真正使用的导弹是P-13型弹道导弹,与P-11相比,P-13要更大更重,原先设计直接使用B-611型上的发射装置无法满足要求而重新对发射装置进行了研发。相比较来说“白云石”系统则更为通用化,以致后来的改装都能够兼容。
P-11ФM型弹道导弹是从陆基P-11导弹改进而来,射程只有150千米,远无法满足需要。而后装备的P-13型导弹则将射程增到了560千米,但两者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水面发射。无论发射P-11导弹还是P-13导弹,潜艇都必须浮上水面,打开发射筒上盖,筒内的液压升降机将导弹升至发射筒顶部,而后点火发射,其实与陆基导弹发射车很相似。
相比攻击潜艇来说,这种导弹潜艇有非常大的不稳定性。由于P-11ФM和P-13都是液体燃料,而液体燃料则有易燃易爆有毒的缺陷,一旦导弹燃料泄漏,潜艇后果不堪设想。为了保证潜艇能够完全性的保护导弹,苏联海军用B-611潜艇反复试验论证搭载导弹后储存和发射的安全性,并由其论证结论不断改进当时正在设计中的629级。为了减小潜艇发射导弹时的摇摆,629级安置了舭龙骨,这样的设计也是潜艇中少见的。
1959年初,苏联还没有接受第一艘629级的情况下就将全部资料转让给了中国生产,并派遣专家帮助建造。不过由于中苏关系破裂,1960年8月所有的专家和刚刚运到的大部分设备又被召回了苏联。
在之后的岁月里,中国方面一开留下的图纸和既有的技术传承,独自开发G系列并获得成功。1982年10月12日,中国第一枚潜射固体战略导弹“巨浪-1”首次由G级常规动力导弹潜艇水下发射试验成功。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这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4.“明”级常规潜艇2009年09月08日 03:55“明”级(035)潜艇。为中国自行研制第一代常规动力鱼雷攻击潜艇。该艇第一次采用了尖尾线型,合理布置了上层建筑的管路和阀件,缩小了甲板的空间,改进了流水孔,设计了高效率螺旋桨等。采用了航向自动操舵仪和深度自动操舵仪,在所有航速范围内潜艇保证有正常的操纵性。
建造情况:1967年由中央军委批准,自行研制的中国第一代常规动力鱼雷攻击潜艇。研制的中心任务是尽最大努力提高水下航速。为实现这一目标,在降低阻力、提高推进效率和增大推进功率三个主要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试验。035型潜艇首制艇于1969年10月开工,1974年4月交付海军使用。1979—1989年与1992—1994年间曾两度停建,进行现代化改装型艇的设计,要求在保持原035型潜艇总体性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武器系统、水声设备、通信设备、导航设备、水声对抗、噪声控制、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改进,使艇的作战能力、生存能力以及机动性、隐蔽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改进艇于1988年8月开工,1990年底交艇,1993年定型,至今已建造了一小批交付海军使用。
第一代常规潜艇(035)的总体综合作战性能并不高,但对中国自行研制潜艇是一个重要的开端。80年代中期,根据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转变及装备体制的调整及时地将33型现代化改装调整到对035型的现代化改装上来,凡是已研制成功并试验可靠的项目,也可研究应用于035潜艇。经过以提高作战能力为中心的现代化改装的035潜艇已成为中国海军的一型主力潜艇。
排水量:1584吨(水上);2113吨(水下)。主尺寸:长76米,宽7.6米,吃水5.1米。潜深:300米
主机:GE390-ZC-1型中速柴油机,5200马力,单轴、单桨。航速:15节(水上),18节(水下)。
续航力:9000海里/19节。编制:57名(其中军官10名)。武 器:8具鱼雷发射管,16枚鱼雷(或32枚水雷)   5.“汉”级攻击核潜艇2009年09月08日 10:59“汉”级(091型)攻击型核潜艇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SSN),也是目前中国仅有的一级攻击型核潜艇,共五艘,舷号:401、402、403、404、405。
首艇(401)首艇1968年在葫芦岛船厂动工,1971年4月开始系泊试验,7月开始用核能发电,主机试车考核,8月15日开始海试。1974年8月7日交付海军使用。后几艘下水时间依次为1977,1983,1987和1990年4月8日。5艘汉级核潜艇都部署在北海舰队。汉级核潜艇-基本资料
排水量:5000吨(水下)
主尺寸:长100米,宽11米,吃水8.5米
主机:核动力,涡轮-电力推进;1座压水堆,90兆瓦,单轴。
航速:25节(水下)。
编制:75名。
鱼雷:6具533毫米首发射管。
声纳:可能包括法国的DUUx-5(1985年安装)“汉”级核潜艇-建造中国海军装备的首种攻击核潜艇,代号091型,西方称其为汉级攻击核潜艇。中国海军迄今装备有5艘汉级核潜艇,编号为401,402,403,404,和405。1990年代之前,这5艘潜艇均部署在北海舰队,1990年代之后有2艘转移部署到南海舰队,以加强对南海和台湾的海上作战力量。
“汉”级核潜艇1958年,中国首座原子试验反应炉投入运行,第一艘仿制的苏联常规潜艇也已建成,于是决定发展核潜艇。当时确定的目标是弹道导弹核潜艇,以获得水下战略打击能力为优先,苏联后来毁约拒援,加上严重的经济困难,核潜艇研制曾一度下马,只保留了核动力等关键项目的预研。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核潜艇研制又获得新的动力。1966年3月20日,中央专委决定核潜艇研制重新开工。同时根据专家的建议,决定先研制攻击核潜艇再研制导弹核潜艇,因此,中国当初研制“汉”级潜艇的主要考虑,是为研制导弹核潜艇打基础。为推动核潜艇的研制,中国在舰艇研究院专设核潜艇研究所,负责核潜艇总体设计,展开对核动力装置,潜艇线型,耐压艇体,空调系统,水声,导航,通信等七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同时,在全大陆组织协作安排,参加研制的有第一,二,三,四,五,七机部以及冶金部,石油部,建材部,科学院,海洋局等许多单位,动员人力超过10万人。此外,还从大连,上海,武昌三大造船厂抽掉近3,000名职工,到辽宁葫芦岛建设核潜艇制造厂。经两年努力建成核潜艇造船厂。
1968年10月,首艘汉级核潜艇在葫芦岛造船厂开工建造。1970年7月潜艇核反应炉启动,12月潜艇下水,经过几年试航后,1974年8月1日正式编入海军序列,被命名为(长征一号)。因为配套的鱼三型深水反潜鱼雷迟迟未能研制出来,该艇长时间无法形成战斗力。
鱼三型鱼雷直到1984年才研制成功。1988年4月至5月,在南海经过大深度潜水,水下全速航行和深水鱼雷的发射等试验,汉级潜艇才算完成全部研制过程。汉级核潜艇在某些方面亦相当突破,如采用水滴型艇体是国际先进技术,汉级核潜艇为单壳结构,外形短粗,艇体没有很多明显的开孔,与仿制的苏联常规潜艇明显不同。潜艇水面排水量4,500吨,水下排水量5,500吨,配备一座15,000匹轴马力压水式核反应炉,水面最高航速12节,水下最高航速25节,最大潜深300公尺。装备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电子与声纳系统,包括仿苏的平面搜索雷达,雷达告警器,作用距离达1万公里的超长波收信机以及大功率超快速短波发信机等,以保证潜艇在远洋活动。
声纳系统是采用大基阵技术的中频主被动搜索与攻击舰壳声纳,后来还配备了仿制的法国DUUX5低频被动声纳。这种声纳使用数位扫描显示装置,具有同时追踪多个目标和引导鱼雷或导弹攻击的能力。在武器配备上,装有6具533mm鱼雷发射管,使用鱼三型反潜鱼雷和鱼一型反潜鱼雷,共可携带18枚鱼雷。“汉”级核潜艇-发展中国的核子动力潜艇研发始于1950年代后期,第一艘完成的就是汉级核动力潜艇(091型)401号舰“长征1号”。船体为典型的流线型、复壳构造。动力系统采用压水反应炉一座,涡轮-电力推进方式。
由于401号与402号舰于航行时发现杂音,3号舰之后(长征3~5号)作出对应改良,船体增长8m。噪音音压由401与402号的160-170db降至之后的140-150db(相当于美国长尾鲨级核潜艇,而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为105-125db)。
把“汉”级潜艇船体再加长、加上潜射弹道导弹(SLBM),就制成了“夏”级潜艇。
401与402号舰巳于2005年退役,其他3舰都作出了大量更新与改良,换上了新的声纳与消声瓦等。
405艇作为PCMA改性硅橡胶粘结消声技术改造实验艇的身份进行过改装(改型材料后来装备在了093A艇与039A艇上),其噪声明显降低到125db的水平。实际也证明091艇实际在设计上依然保留有巨大改型与升级潜力。    6.“夏”级战略核潜艇2009年09月08日 10:53作为第一代中国水下核威慑力量,“夏”的存在更多只是一种象征意义。噪音高达165分贝的该型潜艇被周边国家讽刺在海南岛出港,在澳大利亚都能听到。由于上述原因和缺乏配套的先进弹道导弹,“夏”在它的有生之年几乎从未进行过远洋战斗巡逻。夏级核潜艇-基本信息    092型核潜艇水上运行 排水量:7000 吨
舰长:120 米
舰宽:10 米
航速:水面最大航速16节,水下最大航速22节
潜深:300公尺
艇员:140人
武器:12枚巨浪一型潜射洲际导弹(携带一个30万吨当量核弹头,射程2000公里),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鱼雷:6具533毫米艇首鱼雷发射管,发射“鱼”-3型鱼雷,备弹18枚
雷达:1部水面搜索雷达
声纳:1部艇壳主被/动搜索攻击声纳夏级核潜艇-建造   
092型是中国继091型攻击核潜艇后研制的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406号艇是该级的第一艘,1978年在葫芦岛船厂开工建造,1981年4月30日下水,1983年8月建成服役。1988年9月首次水下发射弹道导弹实验成功。更先进的094型战略核潜艇正在研制之中。 夏级核潜艇-装备
092型核潜艇发射口全开该型改良自汉级核潜艇,于后方加上弹道导弹发射管12座。夏级潜艇装备“巨浪一型”(JL-1)弹道导弹(发射重量14,700kg、最大射程约2,150km),跟陆上用中距离弹道导弹“东风21型”(DF-21)相似。由于该型导弹射程不足,据说于2001年已换装(JL-1A)型弹道导弹(最大射程3,000至4,000-km)。而继任的“巨浪二型”(JL-2)已经开发,相当于陆上用弹道导弹“东风31型”(DF-31),射程延至8,000千米以上。
中国海军已开发出094型潜艇,当中引入俄罗斯的技术,装载上述的“巨浪二型”弹道导弹。而现役的一艘夏级潜艇已经过数项改良,当中包括静音技术的改进,换装法制声纳,JL-1A型导弹等。夏级核潜艇-数量   
官方对其采取非常严密的保密制度,外界从不知道其确切存在数量,公开图片只有“406号舰”(长征6号)一艘,但美国《中国军力报告》中写总共有四艘同型艇,外面舷号都是“406”,内部再用“甲、乙、丙、丁”来区分,其中一艘于1980年代后半实验时因事故沉没,还有2艘部署在北海舰队,1艘部署在南海舰队。根据已经公开的照片来看,夏级与苏俄的德尔塔I级相近,其在指挥围壳安装了稳定舵以加快下潜速度。这是典型的苏俄弹道导弹潜艇的设计。夏级潜艇与汉级潜艇同样有可靠性的问题,自服役开始就被贴上“限制使用”的标签。这两级潜艇从未出过中国领海以外的海域,夏级于1990年代长期停留于船坞维修,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直到现在是否具有二次核打击能力仍被认为是一个问号。
    四.装甲车篇装甲车泛指供步兵机动作战用的装甲战斗车辆,包括装甲人员输送车和步兵战车等,有履带式和轮式两种构类型,主要用于协同坦克作战,其任务是快速机动步兵分队,消灭敌方轻型装甲车辆、步兵反坦克火力点和有生力量。中国的装甲车60年来发展了多种型号,一直在沿着不断增大发动机功率,提高机动性、提省火力和战场生存能力的道路发展。    1.63式装甲车2009年08月24日 18:26该车族从1958年开始研制,基型车是531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主要用于输送步兵协同坦克作战。
首批531装甲输送车于1963年交付部队,并命名为63式装甲输送车。1981~1985年改进为B531、531C、531D、531E、531G、531K装甲输送车。1987年改进为531H(又称85式)装甲输送车。在前后20多年的时期内大量生产、装备中国部队及用于外贸。
进入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成为拥有30多种车型的履带式装甲车族。现仍继续生产及装备。
该车族属轻型装甲车辆,具有水上浮渡能力。战斗全重从12.6t(YW531C装甲输送车)至16.5t(YW323 D32式122mm自行榴弹炮)。车体由高强度装甲钢板焊接而成。动力传动装置右前置,驾驶员位于左前部,车辆后部为载员舱并开有后门供载员出入,顶部开有各种不同的顶窗。
车族内的大多数车辆,包括装甲输送车、装甲指挥车等的车载武器为12.7mm高平两用机枪。各种自行火炮的武器系统包括122mm榴弹炮、130mm火箭炮、120mm和82mm迫击炮等。    2.77式两栖装甲车2009年08月30日 11:06该车于1965年4月开始研制,当年制成2辆样车,并经过试验和改进后投入小批试生产。1977年11月经审查定型,命名为77-1式水陆装甲输送车。
该车是装甲部队中水陆坦克的战术配套车辆,也可装备炮兵部队,用于水网稻田地区驮载地面火炮克服水障碍以执行各种战斗任务。 结构特点该车是以63式水陆坦克底盘为基础,去掉水陆坦克炮塔,将原车战斗舱的装甲板加高,作为运载车厢。
该车与63式水陆坦克具有相同的机动性,又可乘载步兵,运载和短距离牵引火炮、输送物资、器材、弹药、油料等能力。
乘载步兵可从车的前后两侧,踏翼子板,分4路上下车。搭载20名步兵上下车时间不超过80s。完成装载火炮上下车的时间不超过13min。动力、传动、行动、操纵、水上推进等主要部件均与63式水陆坦克相同。
发动机为4冲程V型12缸水冷12150L-2型柴油机,标定功率298kW(400马力)。水冷却系统陆上采用管片式散热器和废气引射装置,水上利用水道夹层式热交换器。发动机起动有电起动(为主)和空气起动两种方式。
装甲车体由特殊装甲钢板焊接而成,具有适度的防护能力,车首甲板相对较厚且有一定的倾斜角度。驾驶员右侧的机枪塔上安装有1挺12.7mm高射机枪。前部上斜装甲板上装有防浪板,防止车在水上行驶时向车首涌水。陆上行驶时防浪板可以放下来。    3.85式装甲车2009年08月30日 12:311987年,由63式装甲输送车改进为YW531H型装甲输送车(85式)。与YW531C相比,主要改进有:每侧4个760mm单负重轮改进为5个650mm双负重轮;负重轮动行程从200mm提高到230mm,每侧增加3个托带轮;每侧2个摇摆式减振器改为3个筒式减振器;车首变尖, 车长增加649mm。增加外柴油箱。增加抛射式烟幕弹发射器。改装了电台。     4.86式履带式步兵战车2009年08月30日 12:48该车于1986年正式批准设计定型,并命名为1986式履带式步兵战车,简称为86式履带式步兵战车,是中国的第一代步兵战车(研制代号为WZ501)。 结构特点该车车体划分为3个部分,前部为动力及传动部分,中部为炮塔部分,后部为载员舱。
该车有车长、炮手和驾驶员3名乘员。发动机及传动装置位于车辆前部右侧,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车长位于驾驶员后方。炮塔位于车体中部,炮手位于炮塔内,车体后部为战斗舱,可载8名步兵,每边4名,背靠背坐在战斗舱内。步兵下车作战的主要出入口为两扇车后门。
该车主要武器为1门73mm低压滑膛炮,火炮全重为110kg,全长为2185mm,由膛压低,使火炮结构简单,重量轻。
火炮右方安装1挺并列机枪,在火炮炮身与火炮防盾上安装有红箭-73反坦克导弹发射架。炮塔底部有吊篮。火炮以自动装填为主,也可手工装填。自动装弹机由输弹机、抓弹提弹机和推弹机3部分组成,全部装填过程由电操纵。装填时火炮必须回复到装填位置,此时相当于火炮成3°30′仰角,由角度控制器自动对准,射速为8发/min左右。
炮塔内装有73mm尾翼稳定火箭增程破甲弹和尾翼稳定钢珠榴弹共40发,弹种配备一般各20发,也可根据战斗任务需要而定。破甲弹重为3.5kg,初速为410m/s,直射距离为765m,最大射程为1300m;榴弹重为3.86kg,最大射程为2900m。 为对付3000m以内的装甲目标,炮手可使用有线制导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通过炮塔顶前部的装填窗口装填,届时需将火炮抬高至接近最大仰角(约28°)位置。
战斗舱内的步兵能乘车进行战斗。车体两侧各备有4个射孔并有观察瞄准装置,左后门还有1个射孔。两侧最前面第一个射孔用于班用机枪,可向车前方30°的方向射击。其他6个射孔用于冲锋枪射击,射孔内有球形支座,可使枪上下俯仰±12°左右,左、右转动15°。废弹壳收集在弹壳袋内,火药气体可经抽气风扇排除车外。
该车还备有1具40火箭筒,10枚手榴弹,根据用户需要还可配置1枚红缨-5号单兵防空导弹。     5.92式轮式步兵战车2009年08月30日 13:12资料图:国产新型VN-2轮式装甲车(92式步兵战车出口型号)92式步兵战车全称为ZSL92式轮式步兵战车(也称作WZ551步兵战车),是由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于80年代在ZSL90式轮式装甲车(WZ551系列的原型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92式步兵战车主要装备机械化部队,用于支持步兵和运载步兵作战,可遂行机动作战任务,也可协同主战坦克作战。它主要用于消灭敌轻型装甲车辆、简易火力点和反坦克支撑点,杀伤敌有生力量,具有对低空目标的自卫能力。由于92式步兵战车有良好的战略机动性,因此也非常适合成为快速反应部队的主要装备,为其提供较强的火力支援和突击能力。
92轮式步兵战车采用了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前置、乘员舱后置的总体布局方案,可为战斗室提供更大的空间,以便布置弹药和乘员工作位置。整车由火力系统、火控系统和轮式底盘三大部分组成。它采用6×6底盘,与国际一流水平的奔驰重型越野汽车的技术性能相当,具有双横壁式独立悬挂、桥间和轮间差速锁、可调气压防弹轮胎、水上推进器,以及前、中两桥转向机构,6×6驱动方式,等轴距。这些使92式轮式装甲车具有高机动性、通过性和行驶平稳性。
92式步兵战车的车体为装甲钢制造的全封闭式浮壳结构,车体前部正面和两侧可防7.62毫米穿甲弹近距离射击和炮弹破片。车体内部分为驾驶舱、动力舱和战斗舱三部分。
在动力室后方中部的战斗室装有一座顶置式单人炮塔(武器顶置有利于炮塔外排弹链、弹壳和排烟),有三防性能,炮长位于炮塔右侧下方战斗室内。炮塔武器为一门ZPT90式25毫米机关炮和一挺并列的86式7.62毫米机枪。ZPT90式25毫米机关炮采用双向供弹,它与电气控制系统、开门转换系统和供弹系统配合,可变换弹种、变换射速和射击方式。射手可根据不同目标快速地选择弹种(榴弹或脱壳穿甲弹),射击方式有单发、3连发、5连发或连发,射速100发/分或200发/分。
该炮的高低射界为-8~+52度,方向射界360度,弹药基数400发,其中弹仓内有待发弹200发,另在炮塔内备有120发榴弹和80发穿甲弹。使用脱壳穿甲弹时,直射距离为1500米。7.62毫米并列机枪与主炮同步俯仰,备弹1000发。炮塔装有余弹计数器和余弹报警装置,炮手可随时观察炮弹箱内的剩余弹数。在炮塔两侧各有4具76毫米烟幕弹发射器,单排布置,可进行2发、4发、8发齐射,能在前方100米处形成长120~150米、持续时间2~4分钟的烟幕。
92式步兵战车的动力装置为一台320马力BF8L413FC型8缸4冲程直喷式风冷增压柴油发动机。该发动机由德国克罗克纳?霍姆伯特?道依茨股份有限公司(KHD公司)研制,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于80年代初引进技术,并由所属工厂生产。
该发动机性能先进,结构可靠,是一种优秀的军用发动机。其外形尺寸为长1.26米、宽1.072米、高1.03米,干重900公斤,总排量12.76升,压缩比为16.5,标定功率320马力(2500转/分),燃油消耗率245克/千瓦?小时。该发动机采用电起动,进气系统装有火焰加热塞,不需要附机冷起动装置,可在-25摄氏度低温条件下一次起动成功。此外,该发动机还具有使用寿命长和质量可靠等特点。
92式步兵战车的轮胎为可调气压式高强度防弹轮胎,即使被击中,还可以40公里的时速行驶100公里。此外,该车还装有集体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等。
就综合性能而言,92式轮式步兵战车具有机动性好、可靠性高、维修简便、反应迅速、有水上浮渡能力、乘坐舒适、燃料消耗少(比履带式车辆少60~80%左右)等优点,在空运、舰载运输和公路机动等方面明显优于坦克,与国外同类先进步兵战车处于同一水平。
92式步兵战车主要装备机械化部队,用于支持步兵和运载步兵作战,可遂行机动作战任务,也可协同主战坦克作战。它主要用于消灭敌轻型装甲车辆、简易火力点和反坦克支撑点,杀伤敌有生力量,具有对低空目标的自卫能力。    6.97式两栖步兵战车
    五.步枪篇    中国国产步枪发展历程2009年08月19日 14:05
新中国成立后,部队所装备的步枪几乎全是从敌人手中夺来的,型号杂、口径多、性能落后。
当时,装备的杂乱和缺乏标准化,是新中国的枪械后勤供应部门最感头痛的问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从苏联购买了100个师的装备,全军统一换装苏式枪支,并按其系列建立兵工厂。当时,苏联已开始装备新研制的AK-47 7.62毫米突击步枪,把已淘汰的1891年式纳甘步枪和1943年式波波沙冲锋枪大批半价卖给了中国,而中国的对应仿制品则定名为53式步枪和50式冲锋枪。在后来的朝鲜战争中,这些枪械的威力并不如美制步枪,但在可靠性方面还是值得赞赏的。7.62毫米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步枪的第一代换装带有应急性,部队对枪械的要求不是太高。看到苏军装备了新型步枪,为了提升本国军队的作战能力,1955年,中国同苏联签订协议,引进苏制AK-47突击步枪和CKC半自动步枪技术,在国内自制,分别定名为56式冲锋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
1959年国庆阅兵时,上述两种枪首次亮相。到1964年,中国全军完成了第二代步枪换装,接着又向外援助了数百万支56式。
据记载,越南战争中有大批美军扔掉手中的M16,而去使用AK—47(主要是中国产56式冲锋枪),56式枪作战性能之优良由此可见一斑。对于CKC半自动步枪,因为其射速较低且制造复杂等,苏军不太喜欢而装备时间较短,但在中国,一些老同志由于保留着“不见鬼子不扣弦”的珍惜弹药的观念,却对其偏爱有加。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军队仅正副班长才配有56式冲锋枪,普通战士一般都用56式半自动步枪。
中国56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仿自苏制CKC步枪,曾大量装备普通士兵。1979年对越作战的实战证明,56式半自动步枪已经落伍,因为在远程炮火打击和丛林地带,作战人员大多只能在50米内发现敌人,瞄准射击是来不及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一梭子子弹扫过去,而这恰恰是半自动步枪所不具备的。自行研制班用武器针对56式半自动的问题,中国自1950年代末期就开始自行开发新一代自动步枪的尝试,而产品就是63式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支步枪,深受56式的影响。63式自动步枪所具备的良好性能,方便的勤务使用性和综合了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的优点,使该枪在装备部队后深受欢迎,很快被批准全军装备,替代56式半自动步枪,各枪厂在几年内生产一百多万支。
然而,63式自动步枪生不逢时,其生产装备的高峰期正处于“十年动乱”中,一切正常秩序均被打乱,更改审批制度形同虚设,一切经过试验的规定也未能遵守,以致在短时间内更改产品设计图达700多处。经过一系列大修大改以后生产的63式自动步枪,已经面目全非了。该枪装备到部队后,反映强烈,最主要的问题是射击精度太差,校枪以后常发生变化,不得不经常校枪。1978年,上级根据部队意见,作出了撤装63式自动步枪的决定。部队不得不重新换上56式半自动步枪,工厂又恢复了半自动步枪生产。
导致63式撤装的直接原因是质量太差。但是也有潜在的原因,就是战术思想发生了变化,63式自动步枪已不能满足发展变化了的战术技术要求。
由于新的63自动步枪难以满足质量要求,旧的56式半自动又已经落伍。新一代国产班用枪族81系列由此走上舞台。
中国第一个班用枪族于1981年设计定型,命名为81式7.62MM班用枪族。它包括81式7.62MM步枪(木托)、81-1式7.62MM步枪(折叠枪托)、81式7.62MM轻机枪。
81式枪族自装备以来,以其射击精度好,动作可靠,质量轻,枪身短,结构简单紧凑,操枪、携行方便,机动性好,火力猛,寿命长,一枪多用,以及弹鼓、弹匣等多数零部件都可以在枪族各枪之间互换通用,全枪外形美观大方等优点深受部队欢迎,并经过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期的实战考验。从1983年起全军装备,全面替代了56式武器,是我军目前的正式装备,并已进入国际市场。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81式枪族也暴露出缺少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及应用,甚至外形与56式冲锋枪也很相象。这是81式枪族的严重不足。不过81枪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特别是开式弹鼓的创新发明,为步枪新的研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小口径时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美苏步枪又向小口径、高射速方向发展,分别出现了美国的M16 5.56毫米步枪、苏联的AK74 5.45毫米步枪。为了紧跟世界步枪发展形势,中国在多年的努力之后,也推出了自己的小口径,即5.8毫米口径,并于1987年定型了87式步枪。相比国外同类产品,87式步枪整体性能不佳,且因部队对步枪尚无急需,故该型枪未能装备部队,而是进行了继续改进,这就是随后推出的95式5.8毫米。
中国式5.8毫米步枪由于推出较晚,因而能吸收其他国家同类枪的优点。该型枪采取了新工艺和塑料构件,重量只有3.25千克,因采用无托结构,长度仅0.74米,可加挂能快速拆卸的35毫米榴弹发射器,并配有三倍的白光瞄准镜和激光瞄准镜,能在夜间弱光条件下对200米内目标精确瞄准。
此外,该枪还配有多功能刺刀。在使用方面,凡是用过美制M16A2 5.56毫米步枪及苏联的AK74 5.45毫米步枪的人,在试用中国95式5.8毫米步枪后,普遍感觉此枪动力特性平稳,持枪、瞄准舒适,射击时后坐力和震动都很小,单发和点射都达到很高的水平。
整体而言,95式步枪团轻便易携等特点大受欢迎,尤其是在乘车作战或特种作战方面更为出色。在中国派往阿富汗、伊拉克执行保护大使馆任务的武警所持装备中,95式步枪就是主要装备。然而,一些野战部队在试用过95式步枪后,却感到不大习惯且意见较多,比如射击时左手不能持弹匣而要把持前面的握把,臂短者会感到吃力,很难像过去使用步枪那样“端”着打,而要“抱” 着扫射;在射击中射手瞄准时其头部比以前使用步枪时要抬高一倍,卧姿射击时会增大暴露面积;无托结构又造成射手在瞄准时脸部距退壳口太近,连发过程中硝烟的刺鼻、熏眼和持续射击后护手握持的热度都比过去的步枪明显得多。
因而许多陆战经验丰富者反映,95或步枪适合于那些短兵相接、狭路相逢时的端枪扫射,而在野战中利用掩蔽物或在战壕中交战时便相形见绌。95式步枪的另一个缺点在于结构复杂,造价较高。因5.8毫米子弹不同于北约和苏联的两种口径标准,为中国独有,在国际通用化方面不是很佳。
在经过一番讨论后,中国国内相关军工部门将95式步枪的枪管改为西方通用的5.56毫米,定名为97式步枪,并推向国际市场。对于新推出的97式步枪,虽然不少国家的客户称赞该枪比美俄同类产品有不少优点,但与美制M16AZ等产品相比却无价格优势,因而在销售业绩方面,还不及单价只有100多美元的56式冲锋枪。
种种原因,使得中国国内军工部门从1997年以后又从95式步枪起步,努力研制一种适合野战部队普遍适用的主战步枪。
经过六年的重新研制,2003年12月,中国新型5.8毫米自动步枪终于定型,并被命名为03式5.8毫米自动步枪。据介绍,03式5.8毫米步枪被认为是中国小口径枪族中的最后一名成员,中国将用它来作为第四代步兵武器的另一种选择。    1.53式步骑枪2009年09月04日 17:3953式7.62毫米步骑枪是仿制前苏联1944年式骑枪,是解放军装备的第一种制式步枪。该枪是枪机直动、回转闭锁的手动单发射击步枪。
中国人一般称呼莫辛-纳甘步枪为水连珠,这种步枪中国的时间很早,最早可以延伸到1900年的义和团时期,后来的日俄战争和十月革命都使中国得到不少水连珠步枪,苏联政府也曾先后向孙中山、冯玉祥、蒋介石等援助过水连珠步枪。这些步枪在国民革命、北伐和抗日战争中都出过力。例如在1939年中国就订购了5万支步枪,连同其他定购的苏联装备,武装了20个国民党军苏械师,其中就有第74军。大概在1947年,由于美械、日械和国械的大量使用,国民党兵工厂才停产了俄式7.62mm弹。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仅仅枪械装备的种类就几十种,制式化非常迫切。但由于当时兵工政策失误没有做到这一点。到朝鲜战争爆发时,才发现参战部队的武器五花八门,每个军光步枪就将近十种,于是在部队入朝前后,紧急跟苏联签订了购买36个步兵师轻武器的协定(8000万卢布),其中就包括大量的M1891/30步枪。除了进口苏联轻武器,这时国内兵工厂也开始仿制苏联枪械,此时苏联正在把撤装莫辛-纳甘步枪,于是就把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资料卖给中国,在中国定型为1953式步骑枪,在1954年开始装备部队,其价格约为进口苏联枪支的一半。
53式的生产在1960年被停止,部队也开始撤换成更新式的武器,但有许多53式在60年代期间支援给越南。53式骑枪M1944有所不同,53式的准星座比M1944的要宽,刺刀座也与M1944有所不同。       3.56式突击步枪2009年08月22日 13:471956年式突击步枪,最初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简称“56式冲锋枪”或“56冲”。是中国生产的苏制突击步枪AK-47的仿制型,于1956年定型生产。
长时间以来,中国战术指导思想强调传统步枪的作用,即能在中远距离上瞄准射击,在接近距离上要刺刀见红,可以大量装备做到人手一支,又可以控制弹药消耗,所以对单发步枪(半自动步枪)情有独钟。因此,一开始时,56式突击步枪并未在全军战士中配备,只是在步兵班少量配装,主要是用于提供近距离的压制火力,担当“冲锋枪”的角色,故名。
与56式突击步枪同一年定型的还有仿制西蒙洛夫半自动卡宾枪的56式半自动步枪和仿制RPD的56式轻机枪。在当时接受大量苏联援助的情况下,武器的研制也是从全面引进的基础上开始起步。各项技术数据、生产设备甚至样品都是直接从苏联引进。
与原版AK-47相比,56式的外形有少许变化,比如AK-47的准星护翼为两侧半包式,而56式则改为全包护环式,顶端有开孔,刺刀则为适应当时解放军战术思想改为了折叠式三棱刺刀。
由于56式在设计时,中国军队的武器思想还很传统,此枪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称作“冲锋枪”,且其战术定位也被设定为班组火力支援用武器,用于提供近距离压制火力。但在1962年的中印之战后这种思想开始转变,并发展出63式自动步枪。但63式步枪在制作上出现不可接受的缺憾,至1970年代后期被撤装,待到1979年中越战争时,56式仍为解放军的火力支援,仅班长及副班长配有。
除了装备本国军队外,56式也曾大量出口其它国家,越南战争时的北越军队就大量使用56式。此外在很多其它第三世界国家,56式均以其优秀的性价比而广受欢迎。
从1980年代起,56式逐步被81式所取代,渐渐退出了一线部队。主要变型56-1式:将传统的木制固定枪托改为金属向下摺叠式,令其更便於携带。
56-2式:与56-1相比将枪托卡榫改为了楔铁式,使枪托变为侧面摺叠式,这种形制的枪托被81式所沿用。此型号主要用於出口,在中国较为少见。
56C式:56-2的紧凑化版本,属于短突击步枪,装有改良枪托,1988年开始研制,1991年定型。现在驻港部队、海军部队都有装备。
86式自动步枪:56式的无托版本,为出口民用市场的型号。    4.63式自动步枪2009年08月22日 14:1063式自动步枪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支自动步枪。当时,1950年代中国装备仿制的苏式AK-47突击步枪、SKS半自动步枪和RPD轻机枪在中国统称为56式枪械,均发射56式7.62mm中间威力型枪弹。新研制的自动步枪强调“步冲合一”的概念,设计成能单发、连发射击的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研制时期正逢1958年“大跃进”,再加上随之而来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但63式自动步枪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于1963年完成了设计定型。
1969年,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指导下,63式自动步枪开始投产。在一个万人工厂,接到的任务是年产数十万支63式自动步枪。然而军品生产中的“军工生产质量第一”这条原则没有得到贯彻执行,63式自动步枪没有履行生产定型程序,已设计定型的63式自动步枪遭到擅自的大幅度修改,生产质量急剧下降。
质量问题至1974年达到顶点,部队反映意见强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射击精度差,比换下来的56式半自动差得多。“还我半自动”的呼声日渐高涨,直接导致了63式自动步枪在1978年停产、撤装,代之重新生产、装备56式半自动步枪。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参战部队反映,56式半自动步枪火力持续性弱,56式冲锋枪数量不足。这时一些库存的63式步枪和完整的63式生产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于是军工科技、生产人员重新启动生产线,在标准型63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紧急换装参战部队后,部队反映这种改进后的63式精度可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比,火力持续性增强。
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的短暂恢复生产并没有改变63式步枪的命运,很快再次停产。1981年81式枪族设计定型并装备部队,63式步枪终于正式退出现役.
63式自动步枪除了曾在解放军中装备外,也曾被用于援越抗美。还有相当一部分外销和援助别国,例如阿富汗地区的武装派别中也有一些63式改型步枪,在北美的民用枪械市场也有63式步枪的踪影。    5.81式自动步枪2009年08月31日 14:2881式自动步枪于1979年下达的研制任务,1981年设计定型,在1983年正式投入大量生产、正式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包括采用木质固定枪托的称81式自动步枪、采用折叠金属枪托的称81-1式自动步枪。81式自动步枪与81式7.62毫米轻机枪组成81式枪族。这3种武器的主要结构相同,自动机、复进机、击发机构、导气系统、供弹具都能在枪族内各枪互换使用,约有65种零部件可以互换通用。连同其他零部件通用率达到70%。
81式枪族研制目标是要用一个班用枪族取代正在装备的56式半自动步枪(仿制SKS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仿制AK47)和56式轻机枪(仿制RPD轻机枪),仍采用1956式7.62×39mm枪弹。由于在1978年正式决定将来会采用5.8mm口径的小口径自动步枪,所以研制81式枪族的目的是在装备小口径步枪之前提供一种过渡型武器。但通过实战证明,81式枪族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武器,精度好、动作可靠、操作维护简便,在实战中表现良好。81式步枪军事援助过非洲国家。
该枪族的出现基本适应了一枪多用、枪族系列化、弹药通用化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方便了训练、使用和维修,既加强了战斗分队的战斗力,也为枪械互换、增强火力提供了条件。81式枪族也暴露出缺少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及应用,甚至外形与56式冲锋枪也很相象。不过81枪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特别是开式弹鼓的创新发明,为步枪新的研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6.87式自动步枪2009年08月31日 14:46小批量装备部队的87A自动步枪
87式5.8mm自动步枪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小口径步枪,它与87式5.8mm班用机枪、87式5.8mm普通弹统称为87式5.8mm班用枪族武器系统。于1987年设计定型,故称87式。
中国在开发自己的5.8mm小口径步枪弹时,为了稳妥,决定先将小口径枪弹套用于成熟的81式7.62mm枪族上进行试验,87式自动步枪结构与81式自动步枪从外形上看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在内部结构方面基本一致,口径改为5.8mm。
在材料的应用方面,87式自动步枪最先在国产自动步枪上使用了工程塑料和铝合金材料。其中上、下护手及握把为塑料件,为提高枪身的防腐性和耐磨性,表面处理采用了黑色磷化工艺。枪托为铝合金外覆工程塑料,形状为独特的“T”形,前端是同枪身连接的铰链座,后端为铝合金材料,抵肩部粘有橡胶,枪托杆部包覆工程塑料,即使在低温条件下射击时,贴腮也不会感觉很冷。
虽然87式自动步枪作为一种过渡产品没有批量生产,但作为中国研制的的第一支小口径自动步枪,在自动步枪设计中使用了新材料,配合完成了5.8毫米枪弹的研制工作,解决了发射小口径枪弹存在的一些技术难题,为后来的95式枪族的研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7式步枪刚定型不久,工厂在1987年9月得到通知,上级决定立即将87式步枪改变外形,参加“国庆阅兵”。具体要求是:在保持87式步枪性能和内部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外形要与81式步枪有较大变化。一种改变后的步枪重新投产,至少要用两年的时间来实施制造工具、夹具、模具、量具和生产线的重新布设,但为了保证“国庆阅兵”的需要,1989年春,在工厂的积极努力下,经过国家靶场试验考核,按照武器定型管理程序,按时出厂了一批改形的5.8mm步枪,及时交付了部队,该枪就是1987A式5.8mm步枪。87A式步枪被试验性地装备部队,但数量不多,而且最终被95式自动步枪所取代。    7.95式突击步枪2009年08月31日 15:2695式自动步枪于1989年提出研制指标要求,于1995年设计定型,命名为QBZ95式5.8mm口径自动步枪(简称95式自动步枪)。该枪于1997年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的配用武器首次露面。已开始陆续装备部队。成为是中国新一代的制式自动步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种大规模列装部队的小口径自动步枪。
95式自动步枪为无托结构步枪,导气式自动方式,自动机采用短行程导气式活塞,机头回转式闭锁,可单、连发射击,具有30发塑料弹匣供弹。机械瞄准具为觇孔式照门。配有降噪音、降火焰的膛口装置。外部材料大量使用了工程塑料。
5.8毫米枪弹后坐力小,全枪动力特性平稳,整体布局合理,射击时持枪震动很小,单、点精度均达到较高水平。机构动作可靠。
95式自动步枪可加挂能快速拆卸的35毫米口径榴弹发射器;配有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可在夜间弱光条件下对200米以内生动目标精确瞄准。配多功能刺刀可快速装卸。
95式自动步枪与QBB95式5.8mm班用机枪(简称95式班用机枪)形成95式枪族。后来又增加了短枪管的QBZ95B短突击步枪,这三种武器一般被简称为95式枪族。QBZ97式自动步枪是QBZ95式自动步枪的出口型,口径为西方国家标准的5.56毫米,主要是发射SS109规格的步枪弹。    8.中国QBZ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    中国QBZ95式(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是我国新一代的制式自动步枪,1995年设计定型,现已开始陆续装备部队。
    该枪采用无托式结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机头回转闭锁,可单、连发射击,供弹具有30发塑料弹匣和75发快装弹鼓两种,机械瞄准装置照门为觇孔式。配有降噪音、降火焰的膛口装置。
    该自动步枪能从枪口用枪弹发射枪榴弹,并可下挂榴弹发射器,还配有3倍的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可在夜间弱光条件下对200米以内生动目标精确瞄准。该枪配的多功能刺刀可快速装卸。
    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结构优化设计,布局合理,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先进水平,显示我国步枪的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性能特点:
    (1)为充分发挥5.8毫米枪弹的威力,枪管有足够长度。它采用了无托结构,缩短了全枪长度。供弹具可通用,容弹量大,可连发射击,具有猛烈的持续火力。
    (2)全枪短、质量轻,机动性好,优于国外同类武器。
    (3)5.8毫米枪弹后坐力小,全枪动力特性平稳,整体布局合理,射击时持枪、瞄准舒适,震动很小,单、点精度均达到很高水平。
    (4)机构动作可靠,能适应各种气候、环境条件下作战,全枪寿命长,优于国外同类武器。
    (5)枪族内各枪基本结构相同,大部分零部件通用,自动机、供弹具等活动部件可互换,勤务使用、维修极为方便。
    (6)有机械瞄准、简易夜间瞄准装置,还配有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能适应全天候作战。
    (7)一枪多能、一族多枪。该族步枪下挂榴弹发射器,亦可从枪口用枪弹发射枪榴弹,扩大了点面杀伤能力。有多功能刺刀及刀鞘,携带方便,具有刺杀、砍、剪、锯、削的功能,还可当匕首使用,扩大了步枪的战术作用。新枪族除步枪、机枪外,还有短步枪、折叠枪托步枪,实现了一族多枪,可满足各兵种人员的需要。
    (8)广泛采用工程塑料、硬铝合金等新材料,对于改善全枪外貌,提高防腐能力,减轻全枪质量,简化生产工艺都有很大好处。
    (9)针对构件不同,材料采用黑色磷化、阳极氧化、全色喷塑等先进工艺以提高防腐防脱色能力,彻底解决了原56式武器抗腐蚀能力差的难题。
    (10)在制造工艺上进行了改革创新,采用了精锻枪管,热模锻铝机匣,以及塑料件注塑成型等新工艺,较多地利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加工关键零件,保证加工精度要求,实现总装零部件完全互换。 
    七.反坦克篇
    坦克是现代地面战争中的重要突击兵器。如何有效地防御敌军大规模集群坦克的进攻是中国军队关心的重要课题。反坦克武器有传统的火箭筒、无坐力炮、反坦克炮等“老三件”, 随着光雷探测、信息处理等技术的不断发展, 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精确制导反坦克武器。新一代反坦克武器将更广泛应用微电子学、高速计算、光导纤维, 光电传感等高、新技术, 发展成可以自动搜索、跟踪目标的精确制导武器……       1.69式40毫米火箭筒2009年09月18日 13:381969年式40mm火箭筒配用85mm超口径空心装药破甲弹,这是中国60年代初期在苏制ПГ-7型火箭筒基础上改进设计的。69式于1970年完成了设计定型。它的射程是"老40"的3倍,威力明显提高,采用光学瞄准镜,可以测定目标距离,可以修正目标速度和风对弹道影响。
在1979年中越自卫还击战的复杂地形中摧毁碉堡、坑道、掩体起了很好的作用。从70年代到80年代,69式是我国生产数量最多、装备数量最大的步兵反坦克武器,北疆装备到班,南国装备到连。69式和苏制ПГ-7同为世界上性能较好、造价便宜的火箭筒。我国已在80年代中期停止了生产。    2.73式100毫米反坦克炮2009年09月21日 19:0873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是前苏联100毫米反坦克炮的改进产品,1973年设计定型,1983年生产定型装备部队。该炮具有初速高、弹道低伸、穿甲能力强、破坏力大、后效好、射击稳定和精度高等特点;该炮配用穿甲弹和榴弹。
86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是在73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基础改进而成的,现已批量生产装备部队。与73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相比,穿甲弹弹丸重量增加、膛压增高和穿甲弹初速提高,炮尾结构和抽筒装置作了部分改进,其它技术参数均与73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相同。口径:100毫米
行军状态全重:3630千克
行军状态长:9520毫米
行军状态宽:2120毫米
行军状态高:1838毫米
火线高:1088毫米
炮身长:5450毫米
后坐长:1050毫米
全弹重:
穿甲弹:19千克
榴弹:30千克
初速:1505米/秒
射速:8-10发/分
最大射程:13705米
直射距离:1730米
高低射界:-4度-38度
方向射界:52度
炮班人数:8人    3.红箭-73反坦克导弹2009年09月21日 19:03红箭-73反坦克导弹是仿制前苏联AT-3型(萨格尔)反坦克导弹的产品,1978年设计定型,是我军装备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
全弹分为战斗部舱和运载体舱两部分,平时分离装箱,使用时将两个舱体通过快速卡钩连接在一起;在弹体左上方弹翼根部装有一个曳光管,用于在飞行时进行观察和瞄准;战斗部采用空心装药单锥型战斗部;制导方式为目视瞄准、跟踪、导线传输指令、手控制导。
导弹直径120毫米,长854毫米,翼展393毫米,重11.3千克。线控制导方式,射程3km,破甲厚度400毫米。当射程400-600米时,命中率约60%左右,对600-3000米的目标,命中率可达90%以上。
全弹重:11.7千克
弹长:0.869米
弹径:0.12米
翼展:0.349米
最大有效射程:3000米
最小射程:400米
飞行速度:120米/秒
射速:2枚/分
破甲威力:180毫米/65度
红箭-73C反坦克导弹    4.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2009年09月21日 19:12中国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是中国研制和发展的自行反坦克火炮,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制的新型120毫米履带式自行反坦克炮。1986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该武器系统为“七五”计划重点型号,并确定为参加国庆40周年庆典受阅新装备。
199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武器系统设计定型”。9O年代初开始批量装备装甲机械化部队,使中国一跃成为自行反坦克炮研发的佼佼者。1999年10月,该车参加了盛大的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向世人展示了中国自行火炮发展的最新成就。
中国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以机动能力强。火炮威力大,装甲防护好,以及价廉物美的特点,长期雄居坦克杀手榜的榜首,就是在当今反坦克导弹笑傲群雄时,自行反坦克炮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被称为“冷面杀手”。
它装有中国现役坦克装甲车辆中惟一规格的大口径加农炮。该车装有l门12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是国产坦克装甲车辆中的特例。该炮配有尾舱供弹机(可半自动装装弹,也可人工装弹。由于坦克弹药大部分是定装式的(弹丸与药筒一体),又笨又沉,有了装弹机,就省力多了),战斗射速达6~8发/分。辅助武器为l 挺12.7毫米高射机枪,l具69—1式40毫米火箭筒,1支56一l式7.62毫米冲锋枪,没有并列机枪。
全车的弹药基数是:22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8发尾翼稳定榴弹(初速大干900米/秒),500发高射机枪弹,300发冲锋枪弹,8枚40毫米火箭。
从该车的武器配备上看,其反坦克作战效能是相当高的——火炮最大有效射程达到了2000米,无论口径还是威力,都明显优于85毫米、100毫米反坦克炮和100毫米是坦克炮,与105毫米坦克炮相当。    5.红箭-8反坦克导弹2009年09月21日 19:01红箭-8型反坦克导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1984年定型。
导弹采用光学瞄准跟踪,红外半自动制导、有线传输指令。控制方式为燃气扰流片,管式发射。导弹采用多种发射平台,可由步兵携带、履带和轮式发射车、直升机等多种方式发射。
该导弹是我军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弹重11.2公斤,直径120mm,全长875mm,采用聚能破甲战斗部和压电引信,制导方式为目视瞄准,手柄操作,有线制导,用于攻击100-3000米范围内的装甲目标或防御工事,它是一种管式发射,光学跟踪,有线半自动红外制导导弹,射速2-3发/分,战斗部破甲厚度约800毫米[静态],命中概率百分之90,可跪射或用三角架在地面发射,我军[铁军]快反部队将该导弹装在北京212型4X4越野机普车上,构成反坦克导弹轻型发射车.[已大量列装部队]
红箭-8L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由发射制导装置,导弹组成.发射制导装置由[发射装置,控制箱,电视测角仪,热成像仪组成等]组成.
战技指标:射程:白天为100-4000米,夜间为100-2000米.命中率大于百分之90,能击穿220毫米/68度带反应装甲的均质装甲钢板,制导方式为采用光学或热成像仪进行观察瞄准,通过电视或热成像仪测角,通过数字式挖制箱产生指令,由导线传输指令控制导弹飞行命中目标.该导弹瞄准发射方式和俄短号导弹一样,采用潜望瞄准,卧姿发射,便于射手隐蔽发射,提高战场生存率,昼夜使用同一目镜即可完成瞄准发射动作.射界高低为-6度至+7度,方位360度.
该导弹的另一个优势是它的便携性.整个系统由带有瞄准具的发射装置{包括制导设备,目标跟踪装置,热成象瞄准具}和筒装导弹组成,它各部分的尺寸,重量更适合士兵使用,并且操作简便,例如红箭-8L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可分解为两部分,由步兵小组使用,其中一部分为发射装置与热成像瞄准具,[重量为22.5千克]一般情况下由战勤组中两名土兵携带,另一部分为筒装导弹.
全弹重:11.2千克
战斗部重:3.1千克
弹长:0.875米
弹径:0.12米
最大有效射程:3000米
最小射程:100米
飞行速度:200米/秒
射速:2-3枚/分
破甲威力:180毫米/68度
 
    6.红箭-9反坦克导弹2009年09月21日 18:59红箭-9型反坦克导弹是中国新型反坦克导弹,属第三代反坦克导弹,被誉为世界上威力最大、功能最全、技术非常先进的反坦克武器系统之一。
到目前为止,反坦克导弹按照制导方式可以分为一代、二代、三代产品。早期的一代产品以目视瞄准、手控制导、导线传输指令为主要特点,例如苏联的AT-1、AT-3,法国的SS-10,中国的红箭-73等。
二代产品以光学跟踪、导线传输指令、半自动指令瞄准线制导为主要特点,例如美国的“陶”、瑞典的“比尔”、中国的红箭-8、俄罗斯的AT-4等。另外,在第二代反坦克导弹中已经有了轻型和重型的区分。轻型导弹的射程约2000米,主要是单兵和步兵小组使用;重型导弹的射程超过4000米,主要是车载和机载型。
三代产品以“发射后不管”为主要特点,采用红外成像、激光半主动指令、主动和被动毫米波等制导技术,可以在发射前或发射后锁定目标。例如美国的“标枪”、俄罗斯的“短号”等。
现代战争中,装甲目标大量出现,而且坦克的装甲防护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对反坦克导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已被不断地改进或淘汰,第二代也在不断地改进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型号,例如美国的“陶”系列。第三代反坦克导弹虽然性能很好,但由于价格比较昂贵以及一些技术方面的原因,装备部队的型号较少。
中国对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非常重视,中国战略体制以防御为主,所以研制能摧毁各类先进坦克的反坦克武器是防御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这一原则下,中国决定利用自己的科研力量和先进技术研制具有二代半先进水平的激光指令制导的大威力反坦克武器系统,从立项到完成全武器系统研制,历时十多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在1999年10月1日的国庆50周年大阅兵上,向祖国、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红箭-9”重型反坦克武器系统。她的研制成功和装备部队,标志着中国在反坦克武器领域的研制水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红箭-9”以4x4高机动轮式装甲车为发射车,可以配属给战斗部队,也可以独立组成战斗单元完成作战任务。发射车适用于多种地形并便于快速机动作战,作战配属机动、灵活。
“红箭-9”反坦克武器系统配用的导弹射程远、威力大。它采用了新型的战斗部和引信,静破甲垂直穿透深度可达1.2米,而美国“陶-2A”重型反坦克导弹的静破甲垂直穿透深度仅为1.04米。“红箭-9”可击穿320毫米/68°外挂反应装甲的均质钢装甲,这一穿深可以摧毁任何现役坦克,可谓是“一击必杀”。
“红箭-9”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采用了电视测角、先进可靠的激光指令传输制导、数字化控制等先进技术,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发射导弹后,射手只需将瞄准线始终对准目标即可,制导装置会自动发出激光指令,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导弹的命中率大于90%。“红箭-9”配有完全国产化的昼夜观瞄系统,可在昼夜和各种背景、各种气象条件下打击运动或静止的装甲目标,具有很强的全天候作战能力。
“红箭-9”在国际上最先使用先进的导弹自动装填装置,它能在行军和静止状态完成导弹的自动抛弹、自动装填等复杂动作,使发射车快速进入战斗状态。此外,“红箭-9”采用的先进跟踪、随动系统能根据操控的要求,在车辆倾斜、运动等状态下完成对目标的搜索、跟踪,同时,可对运动速度变化极慢的目标实施跟踪、瞄准,其水平国际领先。    八.自行火炮篇
炮兵被誉为“战争之神”,从装甲兵建立起,炮兵就与被誉为“陆战之王”的坦克结下了不解之缘,形影不离,随着履带式自行火炮的出现,“战争之神”与“陆战之王”同机动、同展开,同显神威,成为亲密无间的战斗“伙伴”。现代自行火炮具有机动性和防护性好、装有自动装弹机、射速快等特点,所以在许多发达国家军队里,它有逐渐取代牵引式火炮的趋势……    1.70-1式自行榴弹炮2009年09月13日 13:5170-1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
70-1式自行榴弹炮从1969年开始起步研制,到1981年正式设计定型,共历时12年,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1969年至1972年,历时4年,工厂利用该厂研制的63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底盘研制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第二阶段从1974年至1981年,历时8年,主要是利用63-1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底盘研制122毫米自行榴弹炮。
1981年9月29日,装甲兵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该自行榴弹炮设计定型,并命名为“1970年1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简称70-1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该型自行榴弹炮是中国最早装备部队的国产自行火炮,因此,也堪称中华第一自行火炮。
该型自行榴弹炮的主要武器系统,是1门国产的54-2式122毫米榴弹炮。该炮共携带分装式杀伤爆破榴弹40发。70-1炮的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班用轻机枪。机枪和弹药分别固定在炮梁前部、发动机右侧的垂直甲板和水平甲板上,战斗中主要用于自卫。
70-1式自行榴弹炮定型和装备部队后,针对该炮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工厂又对该炮进行了以提高水上机动能力、更新电台等多项改进,发展出两种改进型自行榴弹炮。将原车所装A-220电台更换为CWT-167B型坦克电台和CYY-168型车内通话器的改进型自行榴弹炮,仍称为70-1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另外,在70-1炮基础上加装浮渡装置的改进型自行榴弹炮,1984年通过设计定型,称为70-2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浮渡装置则被命名为70—2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浮渡装置。    2.83式自行加榴炮2009年09月13日 14:02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门带全封闭式旋转炮塔的自行火炮,1978年末研制成功,经过经过对平衡机、输弹机的2次改进,于1983年11月定型。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的阅兵式上,83式自行加榴炮首次亮相。
83式自行加榴炮装有一门口径152.4毫米的线膛炮,由国产66式152毫米牵引式榴炮改装而成。两者的内外弹道性能相同。火炮通过耳轴安装在炮塔上,炮塔则通过座圈与车体相连接。其主要用途是:以不间断的火力支援摩托化步兵和装甲兵的战斗行动;压制和歼灭敌有生力量及火器,破坏敌野战防御工事;与敌炮兵、坦克和装甲车辆作战。
瞄准装置由瞄准具、周视瞄准镜、直接瞄准镜和标定器等组成,用于装定射击诸元,并与方向机和高低机配合进行瞄准。半自动装填系统由输弹机、电气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等组成。利用液压系统提供的液压动力,由电气控制系统控制输弹机,将由人工分别放置在输弹机托弹盘上的弹丸和药筒输送到炮膛。
配用的弹药为该自行加榴炮配用的弹药主要是杀伤爆破弹,与66式152毫米牵引式加榴炮通用。炮车的携弹量为30发。该炮最大射程为21.5千米,最大射速为6发/分钟。
在指挥塔的机枪架座上,装有一挺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可用来对敌空中目标和地面轻装甲目标射击。机枪的最大射程为7000米,对空中目标的有效射程为1600米,对地面目标的表尺射程为3500米。
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采用的是专门为自行火炮研制的中型通用履带式底盘,是这种底盘的第一个用户。该通用底盘选用的大都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坦克装甲车辆现有的部件,但总体布置则是按照自行火炮的使用要求进行设计的,采用了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前置的总体布置方案,底盘自重19吨。 车体由各种形状和厚度不同的薄装甲板焊接而成,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可防止子弹和炮弹破片对乘员及部件的损伤。发动机为国产12缸、水冷、直接喷射式高速柴油机,在转速为2000转/分时的最大功率为383千瓦(520马力),净重895千克。    3.89式自行榴弹炮2009年09月13日 14:20装备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89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
PLZ89式122mm自行榴弹炮是中国在80年代末自主研制成功的新一代自行火炮,装备陆军部队和海军陆战队。由炮塔和履带式底盘组成,战斗全重20吨,乘员5人。其战斗部分由火炮和炮塔组成,采用发动机前置式,发动机室在炮车的右前方,驾驶室在左前方,炮车的中、后部是战斗室。
该炮武器系统由带炮口制退装置的122mm榴弹炮和12.7mm高/平两用机枪组成。火炮为一门口径为122毫米的线膛炮,其身管长度约为口径的30倍,行军战斗转换时间约30秒。主要配用杀伤爆破底凹榴弹,发射速度为5~6发/分。配用的底凹榴弹能增加弹丸飞行的稳定性,提高射击精度,有利于提高火炮射程,最大射程15-22千米,最小射程3.7千米。
火炮在射程和发射速度方面较以往同类火炮有了较大提高。先进的瞄准装置为射击提供了可靠的精度保障;任意角半自动装弹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装弹速度;炮身抽烟装置,可及时将发射后的火药气体排出车外。火炮可进行360度环射和高射界射击,具有较大的火力控制范围,便于实施火力机动。辅助武器有一挺12.7mm高/平两用机枪。炮塔外两侧有的烟幕发射筒可发射烟幕弹。
该炮炮塔通过大直径座圈与车体相连,构成封闭式战斗室。旋转式炮塔结构使火炮能实施360度全向射击和高射界射击,火炮瞄准迅速,具有良好的火力机动性。该炮还装的自动灭火装置,能扑灭各种火灾。采用了由77式水陆两栖装甲车开发而来的履带式自行火炮轻型通用底盘,为水冷式增压柴油机,最大功率330千瓦,地面时速达60千米,最大行程500千米。
新型液压操纵装置使驾驶更加方便、省力,转向机可实现自由转向;液压式换档机构和同步器使换档轻便、容易;油气悬挂使火炮行驶更加平稳,履带调整器可快速方便地调整履松紧。火炮加强了装甲防护,配备有“三防”装置;战斗室装备的观察系统可以在关闭战斗室各门窗的情情下,观察地形、战场、道路及搜索目标。红外夜视仪可在夜间不暴露灯光的情况下,供驾驶员观察道路和目标。烟幕发射装置能够在火炮周围形成有效的“幕墙”。车载通信设备不仅保证了炮内和炮外通信,还可用于自动化指挥数据传输。该炮进行改装后,具有良好的水面机动性能,可在一般海况下行驶和射击,其水上推进时速6千米。   4.89式自行反坦克炮2009年09月13日 14:33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是中国自主开发研制的新一代自行火炮,于80年代末装备中国自行火炮部队。该炮的出现,弥补了解放军大口径自行反坦克炮的空白。
89式自行反坦克炮装备一门自行研制的大威力12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炮塔采用高强度铸钢炮框和装甲钢板的焊接结构。89式自行反坦克炮战斗全重31吨,车体配用382KW(520马力)的发动机。
89式自行反坦克炮采用了可以360度旋转的炮塔,车上配备了半自动装弹机。火控采用的是激光测距与瞄准合一、双向机械装表式简易火控系统,观瞄系统主要有测瞄合一炮长瞄准镜、炮长微光瞄准镜、车长昼夜观察镜、驾驶员微光夜视仪等。车上装有一部CWT一167D型坦克电台和l套FTZ86—200型自行火炮单炮通话器。此外为了提高生存能力,还配有烟幕/榴弹发射器和自动灭火抑爆装置等。    5.PLZ45式自行榴弹炮2009年09月13日 14:46PLZ-45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PLZ-45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系统,是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研制80年代末、9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大口径自行压制身管火炮系统,具有反应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射程远,火力猛,机动能力强等特点。作为完整的火力系统,PLZ-45的整个体系配备相当完备。
该系统由45倍口径身管的远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大威力增程炮弹、先进火炮射击修正子系统、信息子系统和各种后勤支援车辆等部分组成。
PLZ-45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战斗全重32吨,车体长(含火炮)10.52米,车体宽3.3米,车体高2.60米,最大行驶速度5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50千米,其火炮性能与88式155毫米牵引加榴炮相同,炮车内载弹30发,并配有弹药输送车随行作战。炮内乘员为5人,包括车长、炮长、2名装填手和1名驾驶员。
PLZ-45的车体和炮塔采用全焊接钢装甲结构,全车包括3个舱室:驾驶员舱、工程舱和战斗舱。驾驶员配备了2具昼间潜望镜,其中1具可用被动式夜间驾驶潜望镜替换。该炮采用半自动装填机和电控液压击发装置,火炮在任何俯仰角时都可以装填弹丸。药筒采用手工装填。弹药贮存在炮塔后部。全部30发155毫米炮弹放置在两个位置:装填机上有24发,装填机下方右侧6发。
PLZ-45的火控系统包括火控计算机、液力和电力伺服系统、火炮定向和导航系统、GPS差分定位系统、炮口初速雷达、自动瞄准系统、光学瞄准系统等等。该炮采用高速履带式底盘,公路行驶能力和越野能力俱佳。此外,PLZ。45还装备有完善的核生化防护系统和灭火抑爆系统,具有良好的装甲防护能力,可保证乘员的安全。
PLZ-45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配有6种弹丸,包括全膛增程榴弹、全膛增程底排榴弹、全膛增程底排火箭助推榴弹、全膛增程底排子母弹、全膛增程照明弹、全膛增程发烟弹、全膛增程黄磷弹。PLZ-45使用的全膛火箭底排弹,其射程已经达到50千米。
该火炮系统以营为建制单位配置,一个营由三个连组成,编有PLZ-4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PCZ45弹药支援车、ZCY45营指挥车、ZCY45连指挥车、GCL45连侦察车、704—1火炮定位与射击修正雷达、702-D气象雷达站、W653。1抢修车等多种支援保障车辆,构成一套完整的作战系统。
PLZ-45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主要面向国际市场,解放军自身没有大批装备。    6.PTL02式突击炮2009年09月13日 15:12PTL02式100毫米突击炮是由中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自行式直瞄压制兵器,该炮是在PTL87式100毫米突击炮基础上开发的,主要装备解放军机械化部队。
PTL02式采用了86式100毫米反坦克炮作为主炮,86式反坦克炮是73式100毫米反坦克炮的改良型,是目前解放军主要的牵引式反坦克炮。
PTL02式采用了37B电同步微扰动火控,其火控系统水平略高于88式坦克。PTL02设有炮射导弹导引装置,可带6枚炮射反坦克导弹,使PTL02成为有效打击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武器。
副武器方面,炮塔右侧还配备了一挺7.62毫米同轴机枪,炮塔顶设有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两侧配备有84式76.2毫米烟幕/榴弹发射器8个。
PTL02式采用了WZ-551A装甲车底盘的技术,其发动机是德国BF8L413F型、四冲程,V型8缸、增压中冷、风冷柴油机。功率为343匹马力,转速为2500r/min,时速可达80km/h以上,大大高于比PTL87式的253匹马力。另外,PTL02式配备有低压子午线轮胎,并采用中央调压系统,可根据路况调整压力。防弹轮胎被击穿后,车辆仍可以30km/h的速度行走100公里。PTL02式取消了WZ-551装甲车的水中推进器,而在同一位置加装了两个浮箱。
该炮可替换86式牵引反坦克炮,在火力不变的情况下,机动性和防护力大大提升,同时可以减少操作人员,操作一门反坦克炮需要8人,但PTL02式只需要5名乘员。
    九.弹道导弹篇铸剑卫国五十年:中国战略战术导弹50年发展2009年06月24日 11:23瞭望新闻周刊中国各类地地战略和战术导弹、防空导弹、海防导弹50年的发展,大大提高了部队的现代化装备水平,在国防科技建设史上竖起了一座保卫和平的丰碑
经过53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地地战略、战术导弹,已从液体发展到固体,从陆上发射发展到水下潜艇发射,从固定阵地发射发展到机动隐蔽发射,拥有了有效的核威慑力量和防御反击力量;防空导弹已形成中高空、中低空、低空、超低空系列,拥有了不同发射方式、攻击不同空域的防空装备体系;海防导弹形成了岸舰、舰舰、空舰、潜舰等反舰导弹系列,具备了抗登陆、封锁重要海域和近海作战的能力。各类导弹已形成完整配套的武器系统,为国家的领土、领空、领海筑起了坚固的钢铁屏障。 神剑倚天筑国防
我国第一枚仿制的近程液体地地导弹1059(后命名为“东风一号”)于1960年11月5日一举发射成功,聂荣臻元帅称“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重要转折点”。
液体地地导弹。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东风二号”中近程液体导弹经过一次发射失败后,于1964年6月29日首次飞行试验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用改进的“东风二号甲”导弹与原子弹进行了“两弹结合”飞行试验,导弹腾空飞起,准确飞向落区实现核爆炸,试验传来捷报。从此,我国拥有了自己的导弹核武器。
1964年我国制定了“八年四弹”规划,使得改进的液体中近程、中程、中远程和远程战略导弹相继研制发射成功。1980年,我国第一枚远程火箭从酒泉发射基地拔地起飞,30分钟后准确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溅落,全程飞行试验圆满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进行远程火箭全程飞行试验的国家,这是我国战略火箭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固体地地导弹。1967年中央决定研制装备潜艇的固体火箭。这种固体战略导弹由程连昌副部长担任总指挥,黄纬禄担任总设计师。从1977年中央批准实施三项重点航天工程任务以来,这种固体导弹的研制才开始取得实质性进展。
1982年10月12日,在一发失败后,潜艇进行第二发遥测弹水下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次“巨浪一号”固体战略导弹的发射成功,表明我国战略导弹技术又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能力的国家。1985年后,我国自行研制的固体战略导弹由水下发射搬到陆上发射的机动型号一举发射成功,标志着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达到一个新的技术水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一代地地战略战术导弹研制又取得新的进展。1995年7月在东海海域进行的导弹发射训练中,最新研制的6枚地地导弹发射全部准确命中目标;1996年3月举行的东南沿海军事演习中,发射的4枚新型地地导弹均准确命中预定目标。1999年8月2日,我国在本国境内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新型远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标志着中国导弹技术的新突破,登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中国战略导弹武器技术跨入世界先进水平。    1.东风-2近程导弹2009年09月29日 18:16东风2型(DF-2)1960年开始研制,是一种在前苏联尔-2型导弹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中近程弹道导弹。
1962年3月21日首次发射失败,1964年6月成功试射。
1965年进行改型,1966年10月27日用改型的东风2A型运载核弹头成功地进行了发射试验。
东风-2导弹仍然属于苏联弹道导弹的仿制品,射程一千五百公里的东风-2导弹在一九六五年十一月试射成功。东风-2导弹的制导系统比东风-1导弹有较大改进,采用惯性制导和无线电制导并存的制导系统,导弹射击精度有所提高。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中国以东风-2携带第一枚核子导弹弹头,从甘肃省双城子基地发射,导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东风-2导弹曾经实战部署过,现已退役。改进型:DF-2A投掷重量:1500KG
弹头:2万吨TNT核弹头
全长:20.9米
弹径:1.65米
全重:29.8吨
射程:1250公里
推进系统:液态燃料    2.东风-3中程导弹2009年09月29日 18:20东风3型(DF-3)1965年开始研制,是一种中程弹道导弹。
1966年12月进行首次飞行试验。捷联式双补偿制导系统数倍之多。
1981年开始进行提高射程的改型工作,改型后的导弹于1985年12月和1986年1月成功进行飞行试验。
东风-3是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种战略导弹。射程二千八百公里的东风-3导弹在一九六七年五月发射试验成功。东风-3导弹的改进型射程增加到三千五百公里,可以携带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武器。
东风三号设计全长20.96米,最大直径2.25米,起飞重量65吨,起飞推力104吨,发动机比冲239.5秒,工作时间135秒。
东风-3的射程覆盖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大部分国家,中国生产的数量也较多。改进型:DF-3A投掷重量:2150KG
弹头:3百万吨TNT核弹头
全长:24米
弹径:2.25米
全重:64吨
射程:2650公里
2850公里(DF-3A)    3.东风-4远程导弹2009年09月29日 18:23东风4型(DF-4)1965年5月开始研制,是一种二级中远程弹道导弹。
1969年11月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失败,1970年1月再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1970年8月开始进行提高射程的改型工作,改型后的导弹于1976年5月成功进行飞行试验。改进型:DF-4A东风-4在1970年试射成功,1977年正式装备部队。
东风-4号导弹全长29.05米,最大直径2.25米,起飞重量82吨。第一级发动机地面推力为104吨(后提高到112吨),第二级发动机真空推力为30吨(后提高到32.7吨)。    4.东风-5洲际导弹2009年09月29日 18:26东风5型(DF-5)1965年3月开始研制,是中国第一种洲际弹道导弹。
1980年5月18日向南太平洋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东风五号导弹进行了第一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总体方案是可行的,各系统之间的工作基本协调。但导弹在飞行中,姿态控制系统出现短时间的振荡,落点比预定的远565公里,未能模拟全程弹头再入过程,防热结构和引爆系统没有得到考验。1986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洲际地地战略导弹设计定型。
东风-5导弹也采用二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其制导系统采用三轴静压气浮陀螺稳定平台,制导精度达到攻击战略目标的要求。美国情报资料显示:投掷重量:3200KG
弹头:5百万吨TNT核弹头
全长:32.6米35
弹径:3.35米
全重:183吨
射程:12000公里    5.东风-21中程导弹2009年09月29日 18:29
东风-211980年12月,华北导弹试验基地在组织首次固体导弹发射台发射时,因一级伺服机构激活电池的电解液输入孔被异物堵塞,致使输出电压过低而终止发射。排除故障后,于1981年1月进行第二次发射时,又因陀螺平台的惯性基准遭到破坏,使导弹飞行姿态失稳,试验失败。
华北导弹试验基地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1981年6月再次组织进行固体地地导弹发射台发射试验。导弹点火发射后,沿预定弹道飞向弹着区,弹头命中目标。在同年十月以后的几个月里,固体地地导弹发射筒冷发射试验连续3次获得成功。其中l发导弹是在被弹出发射筒后,在人为造成的在姿态角状态下点火的。这些飞行试验,验证了导弹总体技术方案的正确性和各系统工作的协调性,考核了姿态控制系统在大姿态角时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1984年8月至1985年初,在华北导弹试验基地进行的第二批固体地地导弹飞行试验,达到了鉴定导弹武器系统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的目的。
运输、起竖、发射三用车及其配套设备研制成功后,战略导弹部队在华北导弹试验基地组织下,利用三用车进行了模型弹弹射试验。以后,又用三用车进行了低温性能试验和大风条件下的导弹起竖、回平试验,检验了三用车的使用性能。
1984年4月,华北导弹试验基地又组织进行了导弹武器系统的综合演练.待机阵地合练、战斗状态合练、夜间发射操作训练以及各种环境试验,检验了武器系统的技术性能和战斗使用性能。1985年5月,用三用车发射固体地地战略导弹连续获得成功,标志了中国机动发射的固体地地战略导弹的诞生,并为这种导弹武器系统的定型奠定了良好基础。美国情报资料显示:北约代号:CSS-5
结构:两级
制导方式:惯性
射程:1800~2700公里
燃料:聚硫凝固橡胶推进剂
弹头:30万吨TNT核弹头
全长:10.7米
弹径:1.4米
全重:14.7吨
射程:1800公里    6.东风-31洲际导弹2009年09月29日 18:37东风-311999年8月2日,东风-31(官方对外称呼“新型远程地地战略导弹”)首次试射成功。它能携带一颗核弹头,为是一种洲际战略导弹,射程超过8000公里。美国情报资料显示:导弹长度:16.0米(估计值)
最大弹径:2.4米(估计值)
射程:2500~8000公里
质量:20吨
弹头:100万吨热核弹头    十.飞机篇制空权是现代战争的胜利关键,半个世纪以来空中战斗的胜负往往直接决定着最终战争的胜负。因此,作战飞机尤其是战斗机一直是中国兵器工业最为重视的领域。先进战机技术是当代最难掌握的军事技术之一,牵涉着方方面面的技术环节,中国在数十年内不断向国外学习,依靠着自己的力量向世界尖端领域摸索。近年来,中国在各项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新型战斗机、战斗轰炸机接连出世……    1.歼-5战斗机2009年09月23日 歼-5由沈飞工业公司研制,是单座单发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主要用于昼间截击,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歼-5是仿制苏联的米格-17Ф(米格-17F)歼击机。
1956年,歼-5原型机首次试飞成功,并参加了1956年国庆大典。
歼-5采用单座、单发、机头进气、后掠式中单翼布局。后掠式中单翼的后掠角是45°,为双梁结构。机翼内侧有角度可控的后退式襟翼。起落架舱在机翼根部,主起落架收在机翼的两个舱内。全金属半硬壳式构造机身是圆形截面的流线体,机头进气。机身后部装有可操纵的减速板。垂直尾翼分成上下两段,下段固定在后机身的承力斜框上,上段可拆卸。水平尾翼后掠角为45°,安装在垂直尾翼下段顶部。升降舵向上可转动32°,向下为16°。
前三点式起落架均为单轮。前起落架收入前机身下部的轮舱内,主起落架收入机翼内。密封式单人座舱在应急时可抛掉舱盖,可弹射座椅保证飞行员在紧急时迅速安全地脱离飞机。
歼-5采用一台涡喷-5离心式加力涡轮喷气发动机,静推力2600千克,加力推力3380千克。该发动机是苏联克里莫夫设计局的VK-1F发动机的仿制品。机内燃油1170千克,外挂两个400升副油箱。歼-5最大平飞速度为1145千米/小时(高度3000米) ,巡航速度为80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6000米 。
机载设备包括超短波指挥电台、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信标接收机、敌我识别器、护尾器、测距器等。
机头左侧下方装两门23毫米机炮,机头右侧下方装一门31型37毫米机炮。机翼下可挂两枚100-250千克的炸弹。 歼-5为解放军开拓了喷气战斗机的先河,打下了解放军驾驭喷气战斗机的基础。歼-5的主要改型包括夜间型歼-5甲、以及教练型歼教-5。
    2.歼-6战斗机2009年09月23日 歼-6是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制造的单座双发超音速战斗机,是6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空军的主力歼击机,可以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前线局部制空权,亦可执行一定的对地支援任务。
歼-6飞机是根据前苏联的米格-19仿制和发展的。1958年初开始试制,原型机于1958年12月首次试飞,歼-6飞机1960年投入批生产。1986年停产,生产数千架。歼-6飞机尺寸小、重量轻、推重比大、机动性好,适于近距格斗空战。飞机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价格便宜,是世界上同类飞机中最便宜的。歼-6飞机除装备中国空、海军外,还向国外出口。
歼-6主要型号有:全天候战斗机歼-6甲、高空截击型歼-6I、用于高空高速拦截的歼-6Ⅱ、高空高机动型歼-6Ⅲ、教练型歼教-6以及侦察型歼侦-6等。    3.歼-7战斗机2009年09月24日 歼-7基本型大批量装备部队的歼-7II歼-7战斗机的原型为苏联于1961年转让的米格-21-F13,为第二代喷气式超音速战斗机,是我国目前的主力战斗机,有多种改型。
中国由50年代末开始对米格-21产生了浓厚兴趣,1961年中苏签署协定,授予中国米格-21F-13飞机及R-11F-300发动机的制造特许权。但由于中苏交恶,实际上大部分的技术资料没有到手,到手的有很多错误,真正有用的就只有几架样机,这给试制带来了困难。
米格-21的原型机于1964年初开始生产,1965年11月完成机体静力试验。第一架生产型歼七于1966年1月17日,进行了首次飞行。到当年4月底,中国就制造了12架歼-7战斗机。
歼-7基本型的机载武器是一门30毫米航炮,可外挂2枚霹雳-2空空导弹或38枚火箭,后续型号的武器配置有很大变化,后期型导弹数量增加到四枚。
歼-7基型揭开了歼-7系列的序幕。此后歼-7衍生了众多的改型,包括I型、Ⅱ型、Ⅲ型、A型、B型、E型、M型、MG型、PG型、P型、MP型、FS型、MF型等,其中A,B,M,P等型号用于出口。目前该机已经停产。    4.歼-8战斗机2009年09月24日 歼-8基本型歼-8是中国在米格-21的技术基础上独立研制而成的高空高速战斗机,北约编号“长须鲸”。
为满足高空作战要求,沈阳飞机设计所提出歼-8的设计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强火力。
歼-8方案突出高空、高速、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加强火力等性能。相比歼-7,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改善。最大速度M2.2;最大升限2万米以上;最大爬升率每秒200米;基本航程1500千米,最大航程2000千米;规定了在高度为1.9万米空中的作战时间;安装改进设计的航炮和空空导弹;安装搜索距离较大的雷达。
尽管最初歼-8被定位为全天候高空高速截击型号,将作为国土防空的主力,但由于交流电、火控雷达进度跟不上,不得不先行装备直流电、测距器的白昼截击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歼-8白天型。而原本计划配套使用的霹雳-4甲/乙型中距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也无法按时研制成功,只好先用霹雳-2和霹雳-5近距红外制导空空导弹系列,中距空战能力成为歼-8和解放军空军的致命弱点。进入80年代,由于歼-7的不断改进和歼-8II的出现,歼-8逐渐被部队冷落,于87年停产。
歼-8I型,又称歼-8全天候。与白天型相比,主要改进有:安装歼雷-7甲改(JL-7AG)型火控雷达、射瞄-8A改瞄准具、火控计算机、导弹随控装置等十一项电子设备;舱盖改为与歼-7II相同的向后开设计。座椅、氧气系统和组合仪表重新设计;武器系统改装23-Ⅲ型双管航炮、4枚霹雳-2乙导弹、4组火箭。后进一步加装了霹雳-5乙导弹。I型1985年7月设计定型。歼-8和歼-8I飞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自行设计的歼击机达到了一个新水平。1985年7月27日,航定委正式批准歼-8I设计定型。     5.强-5攻击机2009年09月29日强-5基本型现役的强-5攻击机强-5型飞机是中国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单座双发超音速攻击机,其主要任务是近距空中支援和对地攻击,也可用于完成对空作战任务。强-5飞机于1958年8月开始研制,1965年6月原型机首飞,1968年11月开始批生产。该机为两侧进气、大后掠中单翼,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结构,以铝合金及高强度合金钢为主要材料,在座舱周围布置有防弹装甲,采用两套相互独立的液压助力操纵系统。该机飞行性能优良,操纵灵敏,座舱舒适,视野宽阔,火力强,可靠性及安全性好,完成任务能力强。
强-5飞机有多种改型,包括加大航程型强-5Ⅰ、强-5ⅠA、强-5Ⅱ、强-5Ⅲ/C、强-5D、强-5E以及海军型强-5乙、教练型强教-6等。
强5的机载武器有:左右翼各一门23毫米机炮,有6个外挂点,每个机翼下2个,机腹下2个,可挂多种导弹、火箭、炸弹等。    6.轰-5轰炸机2009年09月28日 1948年7月8日,伊留申飞机设计局的试飞员V.K.克契纳奇驾驶伊尔-28轰炸机原型机首飞。1950年“五一”节伊尔-28首次公开出现,同年开始装备苏联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共生产几千架。伊尔-28轰炸型是伊尔-28的基本型,可携带常规炸弹或小型核武器。此外还有伊尔-28Y教练型,将机头领航员舱改为第二座舱,拆除了机炮。当时哈尔滨飞机厂在维修护理苏式轰炸机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相当的技术经验。中国空军首次在1955年1月18日发动的解放一江山的三军联合战役中使用了图-2和伊尔-28轰炸机,成功地掩护了登陆部队作战,有力打击了敌人的环岛防御工事和守军舰只。此事令军方意识到轰炸机的重要性并开始规划国产第一代轰炸机轰-5。
轰-5是我国从苏联引进的伊尔-28(IL-28)喷气轰炸机的仿制品。该机采用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平直翼型,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一种前线轰炸机。机头的玻璃舱是领航员及轰炸手座舱,为导航和光学轰炸瞄准提供了良好视野。
解放军曾打算获取苏联授权组装生产伊尔-28,但在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后,只好通过局部改进伊尔-28的设计,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厂自行仿制生产,代号为轰-5(H-5)。
轰-5于1963年1月开始研制,1966年9月25日,首架轰-5试飞成功。1967年轰-5进入量产,随后装备部队。1984年停产。该机采用了两台涡喷-5甲型涡喷发动机(歼-5使用的涡喷-5的改型),单台推力26.48千牛(2700千克)。
主要设备包括轰炸雷达、自动领航仪、敌我识别器及各种通讯导航设备等。炸弹舱在机身中部,正常载弹量1000千克,最大载弹量3000千克。机头一门固定航炮,机尾炮塔有两门活动航炮。轰-5在IL-28的基础上更改量达40%,主要更改是:
·将苏联原机两半扣合的结构改为普通结构,减重110千克。
·机载设备则尽量与当时同期仿制的新型轰-6轰炸机通用,如采用轰-6的尾炮塔,引起了机尾结构的一些变化。经过这些修改,轰-5的战术技术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雷达探测距离加大,新瞄准具扩大了瞄准角和观测角,轰炸精度和敌我识别能力也提高很大;新炮塔系统电气操纵随动性好,备弹量增加,射速大、射程远。
轰-5机组包括3名乘员,领航员舱在机头,驾驶员在其身后气泡形驾驶舱内。机尾有与前方不连通的通信射击员舱。炸弹舱内携带4枚500千克或12枚250千克炸弹。我军轰-5未见有装载核武器,可能与当时我国尚无法研制小型核武器有关。翼下还有8个挂架,可挂火箭弹或炸弹。机头机尾各装两门23mm机炮,总备弹量为650发。
轰-5基型发展了很多型号,主要衍生出了轰-5甲,加大了航程,减小了起降滑跑距离。还有鱼雷轰炸机、核弹投放机、轰教-5(HJ-5)教练机和光学摄影侦察型轰侦-5(HZ-5)、电子干扰型轰-5(HD-5)等侦察、电子对抗机等机型。其中轰侦-5航程大于基型。
    7.揭秘歼10研制全过程:成果已用于某重点型号飞机2009年10月09日 歼10首飞成功,所有在场人员热泪盈眶。10月1日上午,国庆阅兵仪式上,12个空中梯队、151架飞机从天安门广场低空呼啸而过,阅兵仪式进入高潮。其中,由有“空中明星”之称的15架歼-10战机组成的梯队尤为引人注目,而此时,歼-10飞机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宋文骢正在金水河畔的观礼台上,满怀激动地亲眼见证了歼-10飞机接受检阅,扬国威,壮军威。
昨日,记者从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所了解到,为保障国庆阅兵式上歼-10梯队的完美表演,早在半年前,该所就派出了大批科技人员进驻天津某机场,在歼-10梯队的每一次飞行前后,都对飞机进行仔细的检测与调试,保障歼-10处于最佳飞行状态。
昨日,宋文骢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表示:“歼-10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性能、多用途战斗机。歼-10飞机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使我国航空军机研制水平跨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研制能力和武器装备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
昨日,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所向本报披露了充满挑战与艰辛的歼-10研制之路。关键词 立项成都所定为研制总体设计单位
时间:上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世界局部战争烽烟四起,我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国际形势。
我军以前购买的米格21日趋落后,又无法换代。当时的装备以歼-6、歼-7为主力机种,其航程、机动性、火力、电子设备等方面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国防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需要,与国际先进战机相比,差距日益扩大。研制新机,缩小差距,已迫在眉睫。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个春天,经过总参、国防科工委、空军、航空部各局负责人、全国著名专家学者的反复论证,国防科工委的领导正式宣布:中航工业成都所新式气动布局方案为我国新一代战机的总体方案。
消息传来,中航工业成都所沸腾了。
随后,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歼-10飞机立项,并列为国家重大专项。中航工业成都所为研制总体设计单位。 
从此,中航工业成都所带着祖国的厚望和荷在肩上的千钧重任,踏上了攀登航空科技高峰的漫漫征程……关键词 1∶1样机全尺寸样机总装“五个一次成功”
时间:1991年8月27日
1989年12月,上级下达了全尺寸样机研制任务,要求在1991年10月完成全部工作。研制全尺寸金属样机在中航工业成都所是第一次,全航空部也是史无前例。 
为了确保质量和进度,所里挑选了有工程经验、有奉献精神的技术骨干组成了四个工作小组。建立了每天例会制度,提出:当天工作当天完成,下班时间不以作息时间为准,以完成当天工作指标为准。
在这一批骨干当中,多数同志已人到中年,但他们深知“人生难得几次搏”,放弃对家属子女的照顾,不计个人得失,拼命也要拿下这个堡垒。
在样机厂房墙上,计划网络图显得十分醒目,上面有数百个节点,每完成一个节点就会插上一面小红旗。每天上班,大家都要习惯地看看红旗插到哪了,谁又跑在时间的前面,研制人员你追我赶,工作紧张而有序。
样机总装在酷热的8月进行,为了保密,有窗不能开,有门不能敞,厂房内时常出现40℃高温,热得像蒸笼。现场的医生不时提醒大家:“喝点水,休息一下再干吧。”可是谁也不听劝阻。
现场的铆枪声、机器声压过了人们的协调声,调度只有用哨子指挥。起落架收放由于没有动力源,几个设计员和工人一道扛上扛下;工作梯上爬满了技术员和工人,有的在安装,有的在协调;质检组的同志,严把每一道工序,差一点也不行,质检不盖章,红旗是插不上的。
当小红旗插到计划网络图的最后一个节点时,时针指向1991年8月27日凌晨6点,只有亲自参加战斗的同志才能体会到此刻的心情是何等欢畅!歼10全尺寸样机全尺寸样机总装只用了27天,并且取得了“五个一次成功”的骄人成绩:
机身、机翼对合一次成功;
起落架安装收放一次成功;
座舱、舱盖安装协调一次成功;
垂尾和后机身对合一次成功;
发动机安装一次成功!关键词 设计图纸6.7万多张图纸一年时间出手
时间:上世纪90年代初期
设计图纸是飞机试制的重要依据,为了保障研制总进度,上级限定发生产图的时间只有一年。
歼-10飞机设计发图与国内其它机种不同,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所只有几十台终端,无法满足几百人同时上机的需求,几万张A4图纸要按时描出,怎么办?所里把设计发图的科研计划按图号进行分解,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
为了加快进度,部分图纸采用手工绘制,绘图时只能围绕着高大的图板来回走动,一天伏案工作长达十多个小时。一张张草图一笔一画地绘制出来了,可怎么将这些图纸尽快地输入计算机,难题又出现了。经过激烈的“争吵”和商量,最后达成了共识:机器24小时运转,设计人员几班倒,轮流上! 眼睛熬红了,上点眼药水继续干。实在困极了,趴在桌上眯上几分钟,接下来还是工作。
就这样,通常需要一年半到两年周期完成的6.7万多张A4图纸,中航工业成都所的科技人员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出手了!关键词 首飞这一刻 现场的人都流泪了
时间:1998年
1998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经过全线参研人员的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中国航空工业翘首以盼的春天。 
这一天,天气多云,能见度不太理想,风力较小。
首飞现场,歼-10飞机的首飞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消防、抢险、救护、牵引、电气源等各种辅助车辆已按序进场到位。
“歼-10飞机具备放飞条件,同意放飞。”总设计师宋文骢、行政总指挥刘高倬等分别在放飞评审书上郑重签字。 
期待、兴奋和略显紧张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机场。
因进场人数有限,成都所许多设计人员自己打的或乘坐公交车提前来到现场附近。在场站四周的房顶上,在对面农家的小楼上,甚至在旁边公园的树杈上,到处都站满了人。
下午2点过,伴飞的飞机滑入跑道,迅速起飞,飞向指定空域等待。
人们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远远望去,型号飞机缓缓地滑入主跑道,稳稳地停在起飞线上。
“启动了!”不知谁叫了一声。话音刚落,只见飞机像离弦的利箭,风驰电掣般轰鸣着高速滑了过来,抬前轮,腾空,在人们的头顶呼啸而过,然后转弯,渐渐消失在天际。
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仿佛是顺理成章的事。飞机飞得那么平稳,人们好像都呆住了,然后才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几分钟后,型号飞机在指定空域与伴飞飞机会合,双机编队从机场上空通过。一圈、两圈……每一次通场,两机编队的队形都是那样稳健,两机的运动轨迹是那样整齐划一,体现了试飞员高超的驾驶技术,也表现出飞机良好的可操纵性和跟随性。
几圈过后,飞机进入陆航线,人们翘首以待的时刻就要来到了,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下来了!”首席试飞员雷强驾驶飞机在跑道端头下滑,拉平,主轮两点轻飘接地,放伞,减油门,刹车,几个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飞机前主轮稳稳地压在跑道线上,机尾橙黄色的阻力伞像一朵盛开的巨大鲜花,庆祝着首飞的成功。
机场上再次掌声雷动。这一刻,所有的艰辛和付出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首长们流泪了,老专家流泪了,青年技术员流泪了,试飞员也流泪了……关键词 铁鸟台奋战七年 铁鸟台如期验收
时间:1996年3月
1996年3月,第一次飞控实物的飞行模拟试验。
在中航工业成都所铁鸟试验大厅里,壮观的铁鸟台静卧着整装待发。
试验人员杨伟沉着地跨入铁鸟试验座舱,左手握油门杆,右手掌驾驶杆,双脚踩脚蹬。舱外,几十双眼睛紧张地注视着视景复现屏幕。
上电、开液压。飞控工作正常!加油门、滑跑、起飞!飞机的图像似雄鹰一样直冲云霄,翱翔蓝天,极具动感和真实感。
各种状态指示灯闪烁显现,试验数据和曲线迅速分析处理、打印检查。结论:正确。
经过长达七年奋战历程的铁鸟台终于如期通过验收。
国内从来没有设计过的腹部进气道;
国内独一无二的水泡式座舱;
国内首个歼击机全机100%静力试验一次通过;
国内首次对新机结构按损伤容限、耐久性进行设计;
国内新机结构研制中首次对全机疲劳关键件进行疲劳设计;
国内首次完成带三轴、全权限电传操纵系统的歼-10飞机伺服弹性稳定性分析;
国内首次完成全机跨音速颤振试验;
……
歼-10飞机,无处不闪烁着自主创新的光芒。关键词 实弹靶试首次导弹发射试验命中目标
时间:2003年秋
2003年秋天,西北靶试试验场晴空万里,一碧如洗。
歼-10飞机挂着PL导弹腾空而起,进行计划中的首次导弹发射试验。
上午10点,载机稳稳地截获目标。随着发射按钮按下,PL导弹如离弦之箭,一举命中目标!
为了这一刻,成都所组织了集航电系统、软件、武器、雷达、总线、仿真各专业的精兵强将,在火热的靶试现场工作了6个多月,圆满完成了实弹靶试前的全部准备工作关键词 定型几代航空人的夙愿终于实现
时间:2004年的一天
2004年的一天,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所里张灯结彩,歼-10飞机设计定型评审终于尘埃落定。
“一定要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这是几代航空人的夙愿。这一天,这个梦寐以求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歼-10飞机研制成功了,它向世人庄严宣告:中国不但研制出一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的飞机,同时造就了一支掌握着现代飞机研制技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建成了一个先进歼击机的研制基地。
歼-10飞机的圆满完成,带动了我国航空工业整体水平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如今,歼-10飞机已形成系列化发展,其技术成果也已广泛应用于枭龙/FC-1、新飞豹、某重点型号飞机、“山鹰”等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中,强壮了国防,提升了国力,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歼-10飞机像一条巨龙,满载中国几代航空人的梦想和全体参研人员的凌云壮志,腾飞在世界的东方。
它是中国航空人的骄傲!它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杨柳 本报记者 汪兰)
    8.歼-8后续改进型歼-8T战斗机悄然现身2009年08月11日在空军中悄然现身的最新歼-8T战斗机,配备有新的半埋功能舱在2008年珠海航展展示的一张中国飞机发展时间表上,除水上飞机,先进战斗机和大型飞机之外,被称为歼-8T的歼-8Ⅱ改进型号赫然排列在2008年后型号构成的显著位置上。这个型号的出现证明,大量生产服役的歼-8Ⅱ战斗机在中国航空武器装备构成中的地位,使其在未来仍然能够获得继续改进完善的机会。歼-8继续存在的价值歼-8Ⅱ虽然在整体技术和战术性能上与国产第三代战斗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歼-8Ⅱ的飞行性能和载荷航程条件在二代战斗机中处于较好的水平,采用新航电设备和机载武器系统的改进型号有能力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与周边三代战斗机对抗。该系列后期改进型仍然可以依靠价格低廉和成熟可靠的优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战斗力和生命力。气动改进歼-8Ⅱ战斗机的大后掠角三角翼对飞行性能影响最大,也是改进中必须要改动的关键项目。目前改进机翼的设想是在机翼内侧增加与F-5E类似的小面积边条,这不但可以增加机翼的有效面积,而且在有迎角的飞行状态时可利用边条涡提高机翼的升力性能。气动上其他改动内容还包括:边条外侧的机翼前缘在原有翼形的基础上修改,将后掠角降低到52-55度;在机翼前缘增加全展长的缝翼;取消上翼面安装的翼刀;根据前缘后掠角的变化,适当增加机翼翼展和机翼后缘副翼的长度。
歼-8Ⅱ改进机翼后可获得减阻增升、改善起降条件和提高机动性能的效果,如果新机翼的副翼操纵系统采用电传取代现有的机械-拉杆,不但可以使机翼内部空间更加宽裕,还能够提高飞机的滚转操纵性能。为了在改进后保持飞机操作能力和飞行品质,可以利用歼-8ⅡACT的技术成果改装纵向四余度电传飞行控制系统。采用电传飞控系统和静不安定设计后,只需要对部分结构进行加强就可以将最大使用过载提高到8G以上。增加模块化多任务舱歼-8Ⅱ多用途改进中完全可以利用驾驶舱后航炮位置的空间开发不同用途的保形功能舱。首先改进航炮舱,将标准的23-3航炮和弹药安装在体积较小的舱内;然后按照执行不同任务要求的需要,开发空战、侦察和导航/瞄准三种可互换的任务系统。侦察任务舱可以将雷达和照相侦察设备安装在半埋舱体内,使用该任务舱的歼-8Ⅱ可以执行全天候高、低空战术侦察任务。执行低空突防和精确打击任务的导航和瞄准装置也可安装在任务舱中,任务舱前方可以垂直安装前视红外摄像机和地形跟踪雷达,任务舱后方设置内装激光瞄准装置的半球形光学窗口,利用保形任务舱实现突防和精确打击所需要的导航和瞄准功能。
歼-8Ⅱ在执行任务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模块化半埋功能舱,利用模块化任务设备在标准的机体上实现 “一机多用”的功能,在不增加飞机数量的同时提高歼-8Ⅱ部队的任务范围和装备使用弹性。(据《航空档案》Lizyu/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