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鱼塘增氧机价格:实用的人生策划:不懂策划怎能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2:17:19

实用的人生策划:不懂策划怎能成功  

第1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1)
  策划改变人生
  幸福,快乐,成功,富足,荣耀,尊贵……这些人世间美好的事物,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也并非人人都能充分享有。假如生活是水,它们就像水里的鱼,你有权捕捞,但不一定能抓住它们。当你伸出手时,它却从你的身旁溜走;有时你已经触摸到它了,它却从你的指尖滑过。也许,凭一时好运,你会小有收获,但你不可能总是这么好运。只有会捕鱼的人才能经常捕到鱼,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谁会"捕鱼"?在人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弄清的问题。当我们阅读历史、观察生活时,经常会感到迷惑:有些看似平淡无奇的人,却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比如汉高祖刘邦,讲文凭,讲家庭出身,讲专业背景,讲从业资历,都不值得一提,他却能提三尺剑,一统天下。
  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刘邦一样平淡无奇的人,创下令人惊叹的业绩,在自我实现的同时,也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所以,无论你拥有怎样的条件,或者说,无论你在学历、背景、技能、相貌、人际关系、物质资源等方面拥有优势还是处于劣势,你都未必能成功,也未必不能成功,因为它们并不是最核心的因素。那么,决定因素是什么呢?是策划能力,即利用现有资源、根据现时条件、设定合理目标、制订可行计划以达成理想结果的能力。
  那么,谁最有可能捕到鱼?不一定是那些拥有现代化渔轮和渔网的人,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怎样将船驶出港湾,不知道怎样在茫茫大海中免于迷失方向,也不知道怎样应付不期而至的风浪。相反,有的人凭一根钓竿、一双空手也能捕到鱼。同样的道理,生活中的成功者,不一定是那些拥有博士学位、家庭背景优越和天赋杰出的人,而那些起初很不起眼的小角色,凭借细致的策划和积极的行动,也能白手起家,一步步攀上人生巅峰。
  在人生中,能否拥有学历、背景、技能、相貌等优质资源,也许要受客观环境限制,能否用好现有资源,则完全取决于你的策划能力。大凡成功者,都具有"策划师"的本能,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有什么,目前正处于何种状况,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下一步该干什么,他们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慎重解决每一个问题,无论在大的方向上还是在具体细节上,都愿意花点心思设计一番。他们就像高明的导演,不仅关注剧情梗概,也关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他们获得成功,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第2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2)
  在人生成长中,有四个问题无法回避:
  第一个是方向问题。如果你不知道去哪里,那还不如呆在原地,否则误打误撞只会碰得头破血流。
  第二个是素质和能力问题。当你认准了一个目标,除了要看你的身板和腿脚是否足够硬朗,还要衡量一下你"行囊"里装备和盘缠是否够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软件和硬件问题。
  第三个是行动问题。你是否真的能做到敢想敢干,要知道覆水难收的道理,所以,在勇敢走出第一步后,更要坚定信心一直走下去。
  第四个是行为检验问题。当你设定好人生目标,并勇敢地走出第一步后,你会发现接下来的事情并非一如你所意料的那样,你能否能继续坚定自己的信念永不放弃;是否能在棘手的问题前能够及时变通,而不在原地踏步;又是否能在察觉行为出现偏差的时候及时做出调整。
  在这四大问题之下,还有一些较小的问题,也无法回避。因为大问题原本是由各个小问题累积而成的。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把比较细小的问题一一解决,大问题也就不存在了。虽然是较小的问题,"跟着感觉走",凭本能行事,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如果能变"跟着感觉走"为跟着策划走,然后有条不紊地着手解决,你就比较容易得到期待的结果。请相信,你付出的心血很少会让你失望。
  其实,决定我们人生走向的不是那些大事件,更多的是那些细节,它们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命运。生活中有很多人能力不差、学识也不弱,却恰恰因为不知如何处理这些细节,不懂得如何为自己量身打造出适合自己的人生策划,以至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和才干,结果往往是功亏一篑,甚至有些人最后形成自怨自艾,郁郁寡欢的性格,在庸庸碌碌中走完自己的一生。
  策划的价值在于:无论你天赋高低,无论你起步早晚,无论你处于优势还是劣势,无论你资源雄厚还是贫乏,你都能在各种变数中得到最优结果,并凭借每一件小事上的细微收获,累积精彩的人生。
                  第3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3)
  本书以简洁、鲜活、富有情趣的文字,再现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和人们的心理表现,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然而本书的着重点也许并非这些问题本身,而是希望读者朋友籍此举一反三,激活自身本有的策划潜能,从容自信地、卓有成效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第一部分 心性与目标
  你的心性,决定了你是否过有目标的生活,以及选择怎样的人生目标,命运也由此分野。反过来,你选定的目标,也会潜移默化地陶冶你的心性。一个适宜的目标,能让你眼明心亮,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1.当你经常改变追求目标时
  世上值得追求的东西很多,能得到的却很
  少,什么都想要,到头来只会两手空空。每个
  人会做的事很多,能办成的却很少,什么都想
  尝试,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狮子追赶猎物时,会盯紧前面的目标穷追不舍,即使身边出现其他猎物,距离更近,它也不会改换目标。难道狮子的视野不开阔吗?难道狮子傻吗?不是的,狮子追赶猎物,不仅是速度的较量,也是体能的较量,只要盯紧前面的目标,当猎物跑累了,很可能成为狮子的美餐。如果狮子改换追击目标,新猎物体能充沛,跑得更快、更持久,捕获的可能性更小。如果狮子不断更换目标,累死了也不会有收获。
  干事业也是如此,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会做的事很多,能办成的却很少。如果精力分散,到头来只会两手空空。这个道理很好理解,但在现实中,人们总是对"身边的猎物"发生兴趣,不断更换目标。这种习惯往往从小就养成了,比如,看了某则童话,公主和王子的故事,心里就想:我将来一定要当个王子,想吃多少糖就吃多少糖--这时候太小,对漂亮姑娘是不感兴趣的。长大一点,看了某部警匪片,又不想当王子了,还是当个警察,好威风啊!再长大一点,看了某部武侠小说,又不想当警察了,不如当个武林高手,一脚扫倒一大片。再长大一点,听了某场歌星演唱会,觉得还是当个谢霆锋比较合算。等到走进社会,目标仍游移不定,一会儿想搞业务,一会儿想当管理者,一会儿想成为老板……这好比走路一样,这条路上走走,那条路上走走,能走到哪儿去?
                  第4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4)
  当然,我们改变目标,有时候不是有意识的选择,而是受到外部条件或外界事件的干扰,做这件事时,又遇到另一件似乎更重要、更急需完成的事,于是丢掉到手头这件事,去办那件事,如此辗转不定,最后离当初设定的目标愈行愈远。
  有的人就像"琼斯的朋友"一样,忙忙碌碌的,最后连自己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琼斯想在客厅里挂一幅画,请朋友来帮忙。画已经在墙上摆好,正准备钉钉子,朋友却说:"这样不好,最好先钉上两块木板,再把画挂在木板上面。"琼斯认为这个主意很好,就请朋友去找-块木板来。
  木块很快找来了,可惜稍稍大了一点,需要锯掉一截。于是他们四处找锯子。找来的锯子太钝了,需要锉一锉,于是他们找来了一把锉刀。锉刀没有柄,使用不方便,朋友就去附近的灌木丛里寻找一棵小树做锉刀柄。朋友砍小树时,发现琼斯那把生满铁锈的斧头需要磨一磨,又找来磨刀石。为了固定磨刀石,必须制作一个固定木架。为此,他又去一位木匠家借固定木架。这一去,朋友再也没有回来。
  下午,琼斯在街上遇到了这位朋友,他正在帮木匠从商店里往外拖一台笨重的电锯--为了做磨刀石架,他们得将一棵大树锯开……琼斯估计三天之内不能指望朋友帮他挂那幅画,就自己动手,一边一个钉子,将画钉在墙上。
  琼斯的朋友所做的事不能说毫无价值,但是,不断地偏离主题,实现目标就遥遥无期了。很多人也是如此,盘点每天所做的事,好像每一件都有价值,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离人生目标还是那么遥远。因为这些有价值的工作并不贴近目标。
  东汉思想家王充告诫儿子说:"目标不定,空忙一生。"隋代高僧天台智者大师告诫后学者说:"若不专系一心一境,三昧难成。"两者都说明了一个道理:目标专一,才能有所成就。
  禅宗慧远大师悟道,就是一个目标专一的例子。慧远年轻时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一位嗜烟的行人,赠他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两人分手后,慧远心想:这个东西实在令人舒畅,肯定会打扰我禅修,还是趁早戒掉吧!于是,他把烟管和烟草都扔掉了。
                  第5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5)
  过了几年,慧远迷上了《易经》,每日钻研,乐此不疲。当他渐入佳境时,又想:"《易经》固然奇妙,如果我沉迷此道,怎么能全心全意参禅呢?"从此,他再也不学《易经》了。再后来,慧远又迷上了书法,进步甚快,受到行家好评。慧远又想:"我的目标不是成为书法家,何必潜心于书法?"自此,他又放弃了书法。最后,慧远摆脱了一切爱好的诱惑,一心参悟,终成一代大师。
  假如慧远舍不得他的烟草、易经、书法,舍不得引起他兴趣的一切事情,那么他必然会埋没在普通僧人中间,我们今天再也不可能听说他的事迹。
  无论从事任何职业,要想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功,都需要很强的目标专注力。就像慧远一样,把心力尽可能用到与目标相关的事情上而放弃其余。这个道理,好比打仗,需要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经常运用的战术是:集中一个军的兵力,去围歼美军一个营、一个连。这是用大锤砸石头,一锤一个准。如果反过来,用一个营去攻击人家一个军,就变成用鸡蛋碰石头了。
  每个人的出生背景不同,天赋条件各有差异,有的人实力超强,好比拥有一个军,即使如此,也不能轻易分兵作战。有的人实力偏弱,好比一个营,这个山头想攻,那个要塞想打,能打胜仗吗?
  在这个世界上,值得追求的东西很多,什么都想要,就什么也得不到。只有选定一个目标,盯紧它,全力追赶它,不受其他"猎物"的诱惑,才可能达成心愿。
  当你经常改变追求目标时
  表现为
  1.对感兴趣的事都想尝试一下。
  2.凭感觉办事,很少去想这件事跟目标有何关系。
  3.事前没有下定非办成不可的决心,稍受"引诱"就见异思迁。
  解决办法
  1.钉死一个真正属于你的目标。
  这个目标是否值得你不计辛劳、不顾一切地追逐?假设心想事成,能否让你感到生命价值的全然实现?假设目标实现,你的亲人是否为你的成功欢欣鼓舞?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盯紧它,不再改移。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还需继续挑选目标。
                  第6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6)
  2.写下誓言。
  写下"我一定要……"的誓言,等于给自己一个承诺。
  3.培养发自内心的强烈欲望。
  闲暇时,在心中设想达成目标后的美妙情景,这虽然是做"白日梦",在心理学上却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的方法。
  4.只做与目标有关的事。
  以目标为判断标准,哪些事是重要的?哪些事是不重要的?然后进行取舍。与目标无关的事通常是不重要的。
  2.当你觉得环境不理想时
  骏马应该奔驰在草原上,来到繁华都市,
  受欢迎的程度还不如一条小狗;雄鹰应该飞翔
  在天空中,关在笼子里,不见得比鸡鸭高明。
  《庄子·外篇》中记录了一个故事:庄子穿着一身补丁叠补丁的破衣裳、一双几乎套不住脚的破鞋子去见魏王。魏王见他这副打扮,吃惊地问:"先生为什么会潦倒如此呢?"
  庄子正色道:"我只是贫穷而不是潦倒。贤士有道德却不能实行,这是潦倒。衣服破了,鞋子破了,只是贫穷而不是潦倒。这就是常说的不遇时啊!大王难道没见过会爬树又会跳高的猴子吗?当它找到了楠竹、楸树、樟树等高大乔木时,便能攀着树枝荡来荡去,既惬意又自如,即便后羿和逢蒙这样的古代射手,也不能斜眼看它。这是它遇到适宜环境时的情景。当它来到黄桑林、小枣树,乃至枳壳、枸杞这类低矮丛木中时,只能小心翼翼地步行,连眼睛也不敢斜视。并非它的筋骨变得僵硬、不灵活了,而是环境不利,无法施展它的技能。"
  在人生旅途中,环境的影响巨大,它能助长人的能力,也能抵消人的能力;它能让人如虎添翼,也能让人无能为力。古人说"时势造英雄",若深究起来,其实是"环境造英雄",因为在相同的时势中,只有某些特殊环境才会使人成长为"英雄"。即使庄子这样的高人,遇到不利环境时,也只能穿着破衣裳,汲拉着破鞋子,经常为下一顿饭犯愁,一般人如果忍受贫穷的能力不够强,在环境不利时,只怕早就把人生抱负和做人准则抛到了一边,只要能混到一顿饱饭,干什么都行。
                  第7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7)
  以此观之,营造一个适于自己的环境,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环境有利或不利,因人而异。一些人如鱼得水的环境,能将另一些人"淹没",相反,一些人无所作为的环境,却是另一些人的"风水宝地"。一味强调"适应环境"并不好,明知当前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出于饭碗考虑,设法将自己打磨得圆滑柔软,易于变化,人家需要一个螺丝钉,就变成螺丝钉;人家需要一块垫脚石,就变成垫脚石。这种方式只能作为权宜之计,出于人生大计考虑,还是应该寻找"风水宝地"。在这方面,有三件事要做:
  第一件事,评估环境。有时候,并非环境不好,而是心理不适。比如刚走出校门的人,初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觉得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别人都俗不可耐,独有自己高雅。心理专家李子勋说:"当我们观察一个事物的时候,如果我们内心强烈觉得它应该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就会漏掉一些不支持我们的信息,不是我们没看到而是我们感知不到,心中没有眼里就没有。"如果某个环境跟你过去熟悉的环境不同,或者与你内心的预期不符,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摆到它的对立面,专挑它的毛病而忽略其余。这种情况,不是环境真的不利,把心态摆正了,环境就变好了。
  在评估环境时,你需要克服对立情绪,进行"高位"思考,也就是说,站在人生发展的高度,理智地评估这个环境对你的能力成长、资源积累、人际发展、目标实现等重要方面是否有利。如果利多弊少,就可以认为是一个比较适宜的环境。
  第二件事,寻找新环境。骏马应该奔驰在草原上,来到繁华都市,受欢迎的程度还不如一条小狗;雄鹰应该飞翔在天空中,关在笼子里,不见得比鸡鸭高明。富兰克林说:"即使是宝贝,放错了地方也只是废物。"歌德则说:"你最适合站在哪里,你就应该站在哪里。"人的明智之处在于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环境。
  威耶是一位大企业家,年轻时曾在著名的美国钢铁公司一家下属工厂任经理,勇于革新的他自创劳动定额制度,工人只要保质保量完成定额,随时可以下班。这种做法在当时十分大胆和独特,效果却很好,工厂的成本降低了,效益提高了,劳资关系也比以前融洽了。
                  第8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8)
  有一次,公司董事长莫凯恩到这家工厂视察,发现未到规定下班时间,工人已走了大半,立即把威耶叫来,问明原因后,斥责道:"像我们这样数一数二的大公司,绝不能采用这种小公司的方式来管理。"并责成威耶立即改正。威耶试图说明这项制度的好处,莫凯恩根本没有兴趣听他解释。威耶知道,自己富于创意的头脑在这家因循守旧的老牌公司无用武之地,于是毅然辞职,自创美国国际钢铁公司。在这里,他运用了新的管理方法,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经多年发展,这家原来的小公司已变成一家世界知名的国际化大公司。
  威耶不喜欢眼前的环境,就为自己量身设计一个新环境,这种方法值得借鉴。不过,多数人没有条件自己当老板,那么,多花一点时间寻找适合自己的环境,也是一个好方法。
  第三件事,改造环境。凡事都有改进余地,面对环境,你并非无能为力,如果你对它的某些部分不满意,与其抱怨和逃避,不如加以改善。例如,老板决策水平不高、管理能力不强,你可以用聪明的办法施加某种影响,用自己的才智使老板变得更英明,这不仅有益于你身处的环境,也能彰显你的价值。同事不友善,与其白眼对白眼,不如待之以笑脸,这样,你就能为自己营造出一个温馨、友善的小环境。
  子张曾向孔子讨教做人做事的方法,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意思是:只要你说话真诚守信,办事认真负责,即使身处野蛮的地方,也会大受欢迎、畅通无阻。如果按相反的方式做,即使在本乡本土也行不通。以此观之,环境好不好,关键还在于你做人的态度以及改造环境的能力。
  当你觉得环境不理想时
  表现为
  1.对很多事看不惯,老板或上司做的一些事跟你的价值观有明显冲突。
  2.你的"强项"无处发挥,只是在用"雕虫小技"工作。
  3.无论你多么努力,你的薪水都不会增加。
                  第9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9)
  4.你身边的人都比你强得太多,五年内难以追赶。
  解决办法
  1.审视你跟团队的价值观是否相容。
  每个团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如唯利是图或服务大众,着眼长远或鼠目寸光,坚守规则或违法乱纪,稳步发展或投机取巧……如果你不认同这个团队的价值观,就离开它。团队不认同你的价值观,也只好离开。
  2.评估自己的天赋是否够用。
  环境好坏不能看表象。打个比方,智商低于160,最好别去微软公司当程序员。换个地方,智商100已经够用,稍加努力就能当"主角",又何必跑到微软去当"群众演员"呢?
  3. 眼睛不要一味盯着职位和薪水。
  可持续发展比眼前小利更重要。
  4.尝试跟领导搞好关系。
  领导者的个性决定了团队的个性,要寻找自己欣赏的领导并与之真诚共事。
  5.对环境无能为力时保持沉默。
  假如眼前的环境不适合你,你既无法离开又无力改变,最好保持沉默。这虽是下策,又胜于以不理智的言行使自己陷于困境。
  3.你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时
  你最初的专业选择也许根本就是错的,
  通常来讲,需要更换三次以上工作才知道自
  己应该把梦想拴在哪个地方。所以,跳出专
  业框架进行职业选择,也许更有利于自我发
  展。
  当前,"专业不对口"已成普遍现象,学的是平面设计,却做了推销员;学的是国际贸易,却做了文秘;学的是文学,却去卖医疗器械……大多数人不得不把所学专业丢在一边,去做一份完全陌生的工作。据一些研究机构调查,60%以上大学毕业生在从事与他们所学专业不相同的工作,而在年轻白领中,专业"完全对口"者仅占17%。
  造成大面积专业不对口的原因比较复杂,首先当然是教育制度不太合理,其次是就业形势比较紧张。但这些国家大事就不用你操心,你不妨多考虑一下自己的前途问题:在此局面下,该如何面对?
                  第10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10)
  在有的人看来,放下学习多年的专业去从事一项全新的工作,好比拿到大学文凭又退回去念高中一年级,心情难免不爽;又好比跟相恋多年的情侣分手,跟一个陌生人举行婚礼,心里难免空落落的。不过,如果你回头想想以下几个问题,你的心情也许会大不一样。
  第一个问题是,你最初的专业选择也许根本就是错的。当你考上大学填写志愿时,你可能是听了父母、老师的劝告,或者听了行家们的评估分析,才选定这个专业。但当时你对该专业一知半解,你所做出的选择未必真正符合你的志趣和天赋。走上社会后,跳出专业框架,选择一份更符合兴趣、更有利自我发展的职业,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好比谈恋爱,你愿意跟老恋人在同床异梦中度过一生呢,还是重新找一个真心爱人并"与之偕老"呢?
  第二个问题是,专业无边界。任何学问、工作都没有明显的分界,如果有的话,只是人们在想象中限定的。好比学数学,你需要诗人的想象力和艺术家的创造力;学地理,你需要懂得相应的数学、化学和物理常识。工作也是如此,各项技能原本都是交叉在一起,哪有绝对专业分界呢?所以,只有学得不够的,没有学了无用的。即使找到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也不能说明你以前的功夫都白做了。
  此外,学校的教育,主要是训练基本素养,如记忆力、想象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写作能力、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等,素养上去了,做什么都不差。无论哪个科目,无非训练工具,将来能否直接用上,都不是关键问题。好比锻炼身体,各类健身器材都是工具,只要身体强壮,干嘛都行,用不着扛着一台跑步机去做某项工作。
  第三个问题是,改行不影响人生梦想的实现,相反,它离你的梦想也许更接近了。极少有人从事第一份工作就找准了自己的终生事业,因为找准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最适合在哪个行业发展,原本是一道难题,需要不断尝试、检验才行。通常来讲,需要更换三次以上工作才知道自己应该把梦想拴在哪个地方。
                  第11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11)
  例如,"世界第一女CEO"卡莉·费奥丽娜大学时选修的是中世纪历史和哲学,后来又获得了MBA学位和自然学博士学位。走出校门后,她的第一份工作是秘书,但干了没有多长时间,因为她明显感觉到,这份工作根本盛不下她的抱负。她喜欢用自己头脑中的某些奇妙想法影响别人,而不是一味听命于人。于是,她辞去秘书工作,当了教师。但她很快发现,这份工作也不适合她,因为她不仅要按自己的意愿影响他人,还要看见实实在在的成果,包括薪水。她又辞去教师工作,应聘进了著名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当了一名基层财会员。对年轻漂亮、性格活泼的卡莉来说,财会工作未免过于沉闷,于是,她主动向上司请求,当了一名推销员。从此,她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场所,薪水和职位也节节上升。后来,她成为朗讯公司的营销总裁,并获得"超级女推销员"、"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女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那么,卡莉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否对工作无用呢?不然!1999年,她竞聘惠普公司"最高执行官"时,有人提出了"专业不对口"的异议。但卡莉有着从中世纪的历史和哲学中获得的自信,她对惠普董事会的主考官们说:"你们肯定很清楚,惠普缺的不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我对那些东西的确一窍不通,但我有敏锐的洞察力,我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我们的优势是互补的,你们有过硬的技术,而我可以带来全新的战略思想,这正是惠普所急需的。"结果,她成功地坐上了"惠普CEO"的莲花宝座。
  在现实中,无数成功人士在择业时,抛开"专业不对口"的顾虑,进行了全新的选择。毛泽东是湖南师范大学毕业,他却没有当过一天小学教员。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修的是法律专业,他等不到毕业就跑出来做生意。还有更多的人,连大学的门都没有进过,却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富豪,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本不存在所谓"专业不对口",无论你过去学过什么,日后从事什么工作,两者都是协调一致的。关键在于,你是否选定了自己真心喜爱的事业?
                  第12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12)
  当你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时
  表现为
  1.工作性质跟你的文凭完全不合拍。
  2.学校所学专业知识在工作中没有用武之地。
  解决办法
  1.打破专业设限。
  没有人规定你这辈子必须做什么,你这辈子想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2.依从天赋。
  爱迪生说:"天才等于99%的汗水加1%的灵感。"但这只是他说的前半句话,后面的半句一直被人们忽略了:"那1%的灵感却比99%的汗水更珍贵。"某些灵性的东西,是无法替代的,也很难通过学习而获得。汗水能使你做得更好,但你想做到顶尖,非有相应天赋不可。
  3.个性相宜。
  找工作如同找对象,漂不漂亮很难成为爱情的保障,个性相合才有可能使你们和谐相处。
  4.当你产生怀才不遇的想法时
  没有哪个老板真的不爱人才,他们为什么
  没有爱上你这个人才呢?这里面大有玄机。
  拥有超拔之志、出众之才,却找不到用武之地,心情自然郁闷加纳闷:难道我的运气不好?难道别人的运气都比我好?难道当老板的都是"近视眼"?难道伯乐死后再无伯乐?
  身怀长技却找不到识主,难免产生不平感,"怀才不遇"的感觉越强烈,心理负担就越沉重。为了缓解压力,有的人哀声叹气,有的人口出不平之语,有的人付诸笔墨,发为文章。韩愈《马说》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等妙论,可谓道出了怀才不遇者的心声。
  心有不平,想发泄出来,心情可以理解,对事情未必有好处,没有哪个老板会因为下属爱讲怪话而对他重用有加的,也没有哪个老板完全不爱人才的,宋孝宗算不上一代明君,他却感慨道:"难得办事之臣。"而有关调查显示,中国企业领导人面临的十大挑战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人才短缺。既然老板真的需要人才,你又确有办事之才,为什么会怀才不遇呢?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之一:
                  第13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13)
  其一是才能还不够杰出。任何一项工作,都有一些人能够胜任,除非你比较冒尖,才可能被纳入老板的视线。笔者有一个朋友,是某保险公司的总经理,他说,有一次他们公司招聘数名职员,前来应聘者竟多达一千余人。很显然,在落榜者中,必有百里挑一之才,仍然不足以脱颖而出。同样的道理,在工作单位中,每一个有吸引力的岗位都可能有多个强有力的竞争者,除非你数一数二,才可能成为幸运儿。
  其二是才能不切实用。你拥有的才能与工作不相配,自然难以满足工作要求。比如你文章写得好,从事的却是管理工作,你想用文才获得升迁就比较难了。如果你想在管理岗位上有所突破,当然必须学习管理技巧。
  其三是进取心不足。知识会过时,信息会失效,经验会落伍,只有不断进步,才跟得上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汉武帝时,有个叫汲黯的官员,年轻时颇具才干,但自从升为中大夫后,十多年官职未变。一些原来职位比他低的人,渐渐成了他的上级。汲黯很不服气,一天,他对汉武帝说:"陛下,您用人好比堆柴草,总是把后来的放在上面,把压在下面的忘了。"汉武帝说:"并不是我把你忘了,而是国家不断需要新人才。人不能没有学问,也不能不长学问啊。听了你刚才讲的话,我觉得你近来更没有学问了!"没有哪种才干能让你一劳永逸,你希望自己的薪水和职位"与时俱进",就要守持"终身学习"的理念。
  其四是做人功力欠佳。汉朝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不仁而有勇力材能,则狂而操利兵也;不智而辩慧獧给,则迷而乘良马也。"意思是:没有仁爱而有勇力才能,就像疯子拿着锐利的武器;没有智慧而口齿伶俐,就像瞎子骑着日行千里的好马。有的人确有奇才巧智,可惜对他人缺少尊重和善意,其才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可能更大于助益。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受到重用呢?
  晚唐诗人罗隐,年轻时颇有才名,却自视清高,谁都瞧不起,所以他的人际关系很糟糕,也没有人重用他。有一次,他进京应试,与一位官员同乘一条船。船家好意告诉他,船中有一位京官,问他愿不愿去结交一下。罗隐大言不惭地说:"凭他什么官,我只要用两只脚夹起笔,就比他们强。"不料这话刚巧被那位官员听见,在朝臣中广为传播,罗隐的人缘就更差了,进士考试也更加没有指望。罗隐一生官运不显,与其说别人妒贤嫉能,不如说他自己的做人水准太差,尚未出人头地就不把别人放在心上,一旦手握重权,别人在他眼里只怕还不足三寸高。那么,谁愿意把权力交在他手里呢?
                  第14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14)
  其五是心态过于急切。领导用人,当然会冷眼旁观,考察一番,还可能交给你一些棘手的任务,以检验你的才干。如果把领导的考察当冷落,把领导的检验当刁难,就可能错失机会。有一个年轻人,毕业于名牌大学中文系,文笔很好,曾任学生会主席,自我期望值很高。毕业后,他应聘到一家报社工作,没想到,与他同时受聘的另外几位大学生或当编辑,或当实习记者,只有他被安排打杂。他很不服气,认为领导有眼无珠,将他这颗明珠当成了一个玻璃球,干了不久就决定辞职。报社领导惊讶地说:"我们认为你很有培养前途,所以暂时安排你打杂,让你有机会尽快熟悉报社各个环节的工作,然后安排你担任部门主管。难道你对这种安排不满意吗?"年轻人大吃一惊,明白自己误会了领导的意图,于是说:"既然是这样,我就没有必要辞职了。"领导说:"不,你还是辞职吧!你可以不理解我们的工作安排,但你有意见就该及时沟通,不能想当然地做决定。一个人经常抱着赌气的心理,是难当重任的。"年轻人只好辞职,心里却非常后悔。
  有的人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应该处在一个比较显赫的位置,要求立即受到重用,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可能反而成为自己难获重用的原因。
  其六是老板"有眼不识金镶玉"。有时候,确实是老板昏庸,根本分不清谁有真才谁有实学,只会凭感觉用人。俗话说:"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碰到一个长了一对"牛眼"的老板,哪怕你腹藏珠矶、胸有韬略,也难获重用。这是真正的怀才不遇,继续呆在那里,毫无希望,不如改换门庭,另寻出路。
  当你产生怀才不遇的想法时
  表现为
  1.认为老板只喜欢"马屁虫",而自己正好不是"马屁虫"。
  2.认为老板是个不识好歹的糊涂虫。
  3.认为自己"才美不外现"的原因是上司不给自己表现机会。
  4.认为自己不受器重的原因是某些人从中作梗。
                  第15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15)
  解决办法
  1.评估自己的真实能力。
  每项工作都需要多种才能,除专业技术外,还有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冷静评估一下,就某项工作来说,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是否已经足备?
  2.检讨能力无法施展的原因。
  是一时无恰当的机会,是环境限制,还是人为的阻碍?如果是机会问题,只好继续等待;如果环境问题,只好离开;如果是人为因素,应该诚恳沟通,以清理障碍。
  3.拿出其他专长。
  施展浑身解数,甚至下棋、打牌、跳舞等小技,用好了也能成为事业的助推剂。
  4.营造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广结善缘,不要成为大家躲避的对象。
  5.继续强化你的才干。
  你跟很多人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平时紧赶一步,就可能成为超越的契机。
  6.建立功劳。
  有才能不等于有功劳。有功劳才会受到重用。
  5.当你暂时只是一个普通员工时
  你的老板也是从基层干上来的,他曾经
  是一个优秀员工,知道什么样的员工才是优
  秀员工。如果他觉得你不够优秀,可能你真
  的不够优秀。
  年轻人普遍欣赏拿破仑这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很少有人深究这句话潜在的含义:你怎样当上将军?必须比绝大多数士兵更优秀、更勇敢,必须舍生忘死地战斗,建立令人炫目的功绩。所以,拿破仑的话,不仅是鼓励部下瞄准未来,更是激励他们着眼现在,其言外之意是:你想当将军,首先要做一个好士兵。
  同样的道理,你想当老板,首先要做一个好员工。为什么呢?你不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员工,你就不善于识别和培训好员工,又如何能当好老板呢?所以,眼睛向上,双脚仍需落到地上;目标远大,过程仍然不能省略。企图用野心代替奋斗过程,省掉一百级台阶的九十九级,直接登顶,不肯安心做一个"好士兵",这种人大概只能在平庸度过他的一生。
  有一天,约翰·洛克菲勒和儿子一起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步,看到路旁一个年轻人在摆摊卖水果。他不叫卖,只是四处张望,还得意地吹着口哨。洛克菲勒对儿子说:"这个年轻人将来不会有出息。"儿子不解地问:"爸爸,你又不认识他,怎么能下这样的结论呢?"洛克菲勒说:"因为他心里想的不是卖水果,而卖水果才是他应该好好做的工作。他对自己的工作没有热情,自己应做的工作都做不好,还能去做什么呢?"
                  第16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16)
  有人说:开不好大卡车的人是得不到开小轿车的机会的,连最基层的工作都做不好,又怎么可能得到重用和提拔呢?洛克菲勒对那个年轻人的评价看似有点武断,却是经验之谈。至少在他的公司里,只有那些充满热情、认真干好本职工作的员工才会被欣赏和重用。由洛克菲勒创办的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经销商,那时每桶石油的售价是4美元,公司的宣传口号就是: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
  他的公司有一个名叫阿基勃特的基层推销员,无论外出、购物、吃饭、付账,甚至给朋友写信,只要有签名的机会,都不忘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有时,阿基勃特甚至不写自己的名字,而只写这句话代替自己的签名。时间久了,同事们都开玩笑地称他为"每桶4美元"。
  4年后的一天,洛克菲勒无意中听说了此事,非常赞赏,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并问他为什么这么做,阿基勃特说:"这不是公司的宣传口号吗?"洛克菲勒说:"你觉得工作之外的时间里,还有义务为公司宣传吗?"阿基勃特反问道:"为什么不呢?难道工作之外的时间里,我就不是这个公司的一员吗?我多写一次不就多一个人知道吗?"
  洛克菲勒对阿基勃特的举动大为赞叹,开始着意培养他。又过了5年,洛克菲勒卸职,他没有将第二任董事长的职位交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交给了阿基勃特。这一任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阿基勃特自己。其实,人们不应该感到意外,一个把公司的命运时刻放在自己心里的人,自然会受到老板的信赖;一个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的人,老板自然敢把公司要务托付给他。事后的结果证明,洛克菲勒的任命是一个英明的决定,在阿基勃特的领导下,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更加兴旺繁荣。
  洛克菲勒当然不会看走眼,因为他本人年轻时也是一个优秀员工,所以他知道什么人可以成大器,应该把重任交给什么人。洛克菲勒16岁时便出去找工作,他每天早上8点离开住处,去赴一个面试预约。他一再被人拒之门外,仍日复一日地前往,一连坚持了六个星期。最后,一家从事农产品运输代理的公司老板仔细看了他写的字后说:"留下来试试吧!"洛克菲勒马上脱下外衣开始工作,工资的事提也没提。3个月后,他才收到第一笔补发的微薄薪酬,但他从无怨言。而且,他的工作总是做得比老板要求的更高。
                  第17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17)
  有一次,老板交给他一份长长的、未经核对的账单,漫不经心地叫他对一下。洛克菲勒一丝不苟地核对,最后发现了仅仅几分钱的差错。老板虽然对此很不当回事,却不得不对他认真负责的精神刮目相看。而洛克菲勒后来说:"由于我第一个工作是簿记员(会计员),所以我十分尊重数字和事实。"这项基层工作培养起来的对数字的敏感,正是他日后奠定"数字化管理"的基础。
  可以说,洛克菲勒之所以成为一个优秀老板,恰恰发源于他是一个优秀员工。洛克菲勒在回忆自己的"创业经"时说:"年轻时我为老板打工,一般人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而我每天会工作16个小时。这除了对公司有好处外,对我个人的收益更大,这样我就可以比别人获得更多金钱以外的价值,如熟练的个人技术、让自己更快进步的经验等。美国经济竞争如此激烈,多付出一分努力对提升个人的价值就显得更重要。多努力一分,就可以多提升个人价值一分。"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将军",他们都是从基层开始,一步步磨练才干,一步步建立功勋,最后才成就大器。像赵括这种刚就业便担任大将军的人,最擅长的无非"纸上谈兵",最有可能的结局则是全军覆没。
  所以,当你只是一个普通员工时,千万不要有大材小用的想法,更不要漫不经心地对待工作,因为这是你成为"将军"的第一步。
  当你暂时只是一个普通员工时
  表现为
  1.你们公司的人很多,但你只有上司,没有下级。
  2.你在公司的地位微不足道。
  3.你在普通员工中间并不那么引人注目。
  解决办法
  1.换一种眼光审视眼前的工作。
  事情大小由人生目标决定。你想建一座大厦,一砖一瓦都是建大厦的材料;你想盖一座小屋,百丈巨木也只是盖小屋的材料。哪怕是最基层的工作,如果你发现了它对人生目标的价值,就会加倍重视它。
  2.想做就做到最好。
  无论事情多么微不足道,决定去做就力争做得比别人好。连小事都做不好,肯定不会有人将大事托付给你。谁会让一个挑不起50斤的孩子去挑100斤的重担呢?
                  第18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18)
  3.打消一步登天的念头。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说苑》说:根本不正,末梢一定歪斜;开始就不兴盛,最后一定衰败。从低处起步,夯实基础,方为务本之法。
  6.当你想跳槽时
  你有没有取得跳槽的"资格"?这好像
  不是一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找工作少有一步到位的,在职业生涯中跳几次槽,是正常不过的经历。有一点可以肯定,跳槽是为了促进事业发展和改善生存质量,但是,据某调查公司不久前对1000多名"80后"毕业生调查后发现,近六成受访者工作越换越差。原因何在?主要是跳槽太轻率,从感觉出发,没有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好好进行规划。调查还显示,第一份工作干了不到一年者有56.1%,干了1~2年者只有25.1%,而干了2~3年者只有9.9%,3年以上者不足10%。通常来讲,一个人如果想真正了解一个企业、吸收其精髓,需要2~3年的时间,这就是说,绝大多数跳槽者没有从第一份工作中得到足够的营养,又如何能对职业发展产生补益呢?
  具有积极意义的跳槽,是理性的,往往将跳槽的目的与自身职业发展目标一致起来,这样才会跳向成功。我们不妨来看一个理性跳槽的例子:
  托马斯·沃森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富商。从专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当记账员。他发现这项工作离他的"富商梦"过于遥远,所以干了没多久便跳槽了,去当了一名沿街叫卖的推销员。因为他听说,80%以上的富豪都从事过推销工作。他走门串户地将东西推销给农户,工作很辛苦,周薪只有12美元。但他每天起早贪黑,干得十分卖劲。正是这项"叫卖小贩"的工作,使他获得了与各种人打交道的技巧,这种技巧对他日后的成功影响甚大。
  沃森有一个理念:靠不正当手段获得成功,是不值得尊敬的。所以他从不像某些推销员那样,试图将商品硬塞给人家。他的基本原则是:"一笔好的生意应该使买卖双方都受益。"他总是尽可能从用户有益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推销方式,比如,当时农户都不富裕,想购买钢琴或缝纫机一类贵重商品,现金会很不凑手。于是,沃森允许他们用牛、小马、燕麦来支付账单,他再将交易所得弄到市镇上去出售,换回现金,这样做比正常交易辛苦一倍,但生意做成后,买方卖方都高兴,他的客户群也越来越大。
                  第19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19)
  先进的理念加上勤劳苦干,使沃森成为本地最好的推销员之一,可惜他的收入却没有跟业绩一起递增。他知道,自己还必须找到一位慷慨的老板。于是,他毅然辞掉工作,只身来到布法罗城。不久后,他受雇于一个名叫巴布罗的股票推销员,此人表示可以按一定比例给他业务提成。沃森干了一年,业绩非常好,正当他为即将到手的大笔提成暗暗心喜时,巴布罗却卷款而逃,带走了所有的钱。这样,沃森白忙一场,落得两手空空。
  鉴于这一教训,沃森认为,他不仅需要找到一位慷慨的老板,还要重点关注这位老板的人品。他花了很长时间寻找新工作,最后受雇于信誉卓著的现金出纳公司。他的老板名叫帕特森,被誉为"现代销售之父",深谙经营之道。在帕特森指导下,沃森很快成为公司最优秀的推销员,他的地位也不断升高。10年后,他跃升为公司副总经理,年薪高得令人眼红。
  然而,在沃森心目中,他要的不仅仅是高职高薪,而是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于是,他毅然递交了辞职报告,带着妻儿来到纽约,寻找新的机遇。在这里,他拒绝了许多公司的邀请,其中包括一些国际著名的大公司。最后,他选中了计算制表记录公司。这家公司因经营不善,欠了一屁股债,已濒临倒闭。沃森花了几个星期时间分析这家公司的情况后,得出一个结论:假如这家公司拥有一位像他一样精明能干的管理者,前程将十分远大。
  于是,沃森应聘到计算制表记录公司,成为CEO。自此,他开始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创业之旅,并将这家小公司培植成了今日蜚声世界的国际商机公司--IBM。他还连续多年担任国际商会主席。沃森实现了人生最大的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在本例中,沃森前后跳过四次槽,每一次都是围绕人生目标作出的理性决定。他的第一份工作可称之为"试业",以此检验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到底在哪里。"试业"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有的人需要三五个月,有的人需要三五年,这都不是重点,关键在于选准方向。沃森第一次跳槽,选择了更贴近人生目标的工作,方向正确。第二次跳槽时,他已是业内的优秀分子,可以说取得了很好的"跳槽资格"。第三次是被迫跳槽,碰到了骗子,纯属意外。他的第四次跳槽,是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他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和该怎么做,他对新工作的选择有非常深层的思考,而不仅仅把薪水、职位等表象作为择业依据。
                  第20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20)
  当你想跳槽时,不妨学学托马斯·沃森,多一点理性,少一点感性。当然没必要学习他被一个骗子哄得团团转,但也不能因为害怕上当受骗而畏缩不前。
  在跳槽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呢?取得"跳槽资格"。只要你足够优秀,你就有资格挑三拣四。如果你这也不懂、那也不会,人家就有资格对你挑三拣四了,你怎么可能越跳越好呢?所以,在跳槽之前,你最好把眼前这项工作当成训练场,练成创造优秀业绩所需的各种"武艺",这样,你何愁找不到理想工作?
  当你想跳槽时
  表现为
  1.怀疑自己不合格,无论如何达不到工作要求。
  2.你与上司的价值观不符,即"道不同不相为谋"。
  3.你闭着眼睛都能做好工作。
  4.你开始奇怪自己为什么会干这一行。
  解决办法
  1.不要把跳槽当作摆脱压力的手段。
  不受重用,可能是工作能力不足;跟同事关系不睦,可能是沟通能力不足……凡是自身的问题,只能通过自我提升来解决,跳槽不是办法。
  2.不要把高职高薪作为惟一动机。
  每一次跳槽,都是对自己职业和发展目标的重新设定。路走对了,高职、高薪是自然之事,用不着刻意追求。
  3.知己知彼。
  不同的公司对职员会有不同的要求,如港、台公司偏向于贸易、人文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韩、日公司则较强调员工的服从性、组织性;欧、美公司更重视个人的专业背景、独立精神以及语言能力。跳槽之前,你需要对目标公司及自身条件进行理性衡量,以确定是否适配。
  4.跳槽的五个理由。
  一是发现自己的能力应付目前的工作绰绰有余,或是发现了真正感兴趣的工作;二是人才市场有充分的适合自己的岗位;三是跳槽后能给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良好效果;四是具有了积极成熟、面对压力的心态;五是对就业市场的情况有及时充分的了解,建立了自己的关系网,对新雇主的声望作好了调查。
                  第22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22)
  当然,学历不高的人,有时难免产生自卑心理,但是,你只要想到,雇用你的人,学历还没你高呢,这就足够让你信心大振了。如果还不够的话,可以去看看名人传记,你会发现,他们中相当的人根本不能讲学历,一讲就太寒碜了,比如,香港的"华人首富"李嘉诚只有初中毕业。台湾的"塑胶大王"王永庆读书更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读书更少,只念过三年书就辍学了。
  与其他成功人士相比,李嘉诚等人还算学历高的,有的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英国有一个名叫艾伯特·霍布戴尔的人,原先在曼彻斯特一所小学里当看门人。他的工作是:清晨开窗,晚上锁门,放学后拖地板、擦黑板、整理桌椅,冬天还要给炉火添煤,等等,报酬是每周5英磅。后来,老校长退休,新校长上任,建立了新的考勤制度,要求学校每个教职员工上下班在考勤簿上签名。霍布戴尔不会签名,结果被解雇了。
  失业的霍布戴尔到处找工作,由于不识字,结果到处碰壁。他想,我必须找到一份不需要识字的工作才行。正巧,卖香肠的邻居卫·琼斯太太去世了,于是,霍布戴尔用自己打工攒下的积蓄,盘下琼斯太太的店子,开起了香肠店。几年过去了,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时至今日,"霍布戴尔香肠"已誉满大不列颠。在英国,一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莎士比亚,但他肯定听说过"霍布戴尔香肠"。
  跟上述几位大企业家相比,你目前的学历已经相当高了,根本不至于导致你的事业不成功。当然,你也许会想,他们都是经商起家,跟学历关系不大,从事别的行业就不一定了。其实,你多虑了,在任何行业都有低学历的成功者。比如,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仅有初中文凭,他因为磨出了世界上最好的玻璃镜片,发现了当时未知的微生物世界,而荣膺巴黎科学院院士头衔。美国政治家艾尔小学未毕业就辍学了,凭后天的勤奋努力,30岁时成功当选为纽约州议员,但他看不懂那些需要他投票表决的法案;他当选为森林问题委员时,他还从未踏进过森林一步;他当选为金融委员会委员时,他还从未在银行开过户头……但艾尔没有气馁,他每天坚持读书,如饥似渴地学习,有时一天要读16个小时。他将读书的习惯坚持了一辈子。他当选为纽约州长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他曾四度当选为纽约州长,创下一个空前的纪录。而且,先后有六所大学授予他名誉学位。
                  第23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23)
  对任何人来说,人生潜力都来源于自我成长的意愿。只要不满足于现状并有所努力,那么,无论你有没有钱、有没有学历、有没有背景,一切都有改进的余地。
  当然,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个尚未成熟、比较强调文凭的择业环境,低学历者在跟高学历者竞争比较好的岗位时,难免存在一定劣势,在日后的工作中,也会遇到更多的障碍。但是,只要你肯多运用一点智慧,肯多付出一些努力,肯多花一点时间学习,一定能轻松突破学历"瓶颈",取得他人望尘莫及的职业成就。
  当你觉得学历不够高时
  表现为
  1.你发现大多数招聘广告要求的学历比你拿到的文凭高。
  2.在高学历者面前,你常有自卑心理。
  3.怀疑工作做不好的原因是受教育程度不够高。
  解决办法
  1.应聘前先学行业知识。
  无论你打算应聘何种工作,最好事先读一些有关该项工作的书籍,如有条件,还可向业内人士讨教有关工作诀窍,这样,你应聘时能说话到位,也能更快进入工作状态。
  2.工作中努力提升职业技能。
  主动适应工作需要,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并提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切不可被动地等工作来适应你。
  3.向高学历者挑战。
  以高学历者为竞争目标,争取比他拿出更好的工作业绩。但一定要以大局为重,在合作的前提下用正当手段竞争。
  4.学习做人技巧。
  《红楼梦》说得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无论孔子或老子的学问,70%在做人,30%在做事。孔子还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先把人做好,还有闲功夫再来读书学习。有的人读书不多而能成功,原因就在于做人的功力较高。
  5.提升表达能力。
  有的人学问高,但"茶壶煮饺子,有却倒不出来",有的人学问一般,却给人学问很高的感觉,原因在于表达能力的强弱。表达能力的价值胜于埋头苦读。
                  第24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24)
  8.当你觉得"为时已晚"时
  错过了上一趟车,你还可以搭下一趟车,
  迟到总比不到好;错过了昨天,你还可以追赶
  明天,大器晚成总比一事无成好。
  你有没有产生过"为时已晚"的感觉?比如:"唉,以前在学校里,老师叫我好好学习,我却当成耳边风,可惜现在后悔也迟了!""我要是报国际商贸专业就好了,为什么选历史专业?现在工作都找不到,想改行也难了!""以前那个老板对我多好,可惜我没有好好珍惜,要不然我早就发达了。现在说什么也晚了!"
  假如你有类似的想法,那么,你是打算让生活沉闷地停留在过去,而不是让它欢快地驶向未来。事实上,不管你有没有错过昨天,至少你还有今天可以经营,还有明天可以期待,这跟你过去学过什么、做过什么没有必然关系,跟你的年龄大小更无关系。
  假设你是一个30岁左右的门外汉,是否为时已晚?答案是不晚。美国著名演讲家安东尼·罗宾30岁时不过是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穷小子,一天,他偶尔去听了一位大师的演讲,在那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口若悬河的演讲中,他开始羡慕且崇拜那位大师。他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站在台上风度翩翩地面对台下千千万万的观众,那是一种怎样的荣耀啊!他一面偷偷地做着演讲家的梦,一面努力学习演讲艺术。8年后,他果然骄傲地站在演讲台上,成为一位受到大众仰慕的演讲激励大师,他的影响已超出美国,走向世界,中国的很多读者读过他的成功学著作。
  假设你是一个40岁左右的门外汉,是否为时已晚?答案还是不晚。莫尔斯原是一位艺术家,在40岁之前,他对电学知识一窍不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对用电传送信息产生了浓厚兴趣。直觉告诉他,如果研究成功,必将对人类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为此,他丢下体面的工作,潜心钻研"电报"技术。他付出了好几年艰辛,耗光了全部积蓄,得到的回报却是一次又一次失败,但他仍然坚持不懈。55岁时,莫尔斯的研究工作终于大功告成,他凭这项发明成为巨富,并赢得了全世界的称誉。
                  第25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25)
  假设你是一个50岁左右的门外汉,是否为时已晚?答案也是不晚。日本巨商渡边正雄50岁时仍是一个小商人,当日本兴起房地产热时,他也想进入这个新行业。但他知道,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外行,如果贸然投身进去,肯定会吃大亏。于是,他决定"偷师学艺"。一天,渡边去"大藏不动产公司"面见董事长,请求雇用他,并且说:"我不要薪金,请让我进贵公司学习,最多一年就行了,可以吗?"董事长接受了他的请求。兢兢业业工作一年后,渡边对经营房地产的各项业务摸得差不多了,于是离开大藏公司,大量举债,成立"大都不动产公司"。10年后,他成为一位拥资数百亿日元的地产大亨。
  假设你是一个60岁的门外汉,是否为时已晚?答案仍然是不晚。有一个美国人,退休后不愿轻松享受生活,决定学习一门有趣的技术。那时家用电脑刚刚流行,他就开始钻研电脑技术。此前他对电脑一窍不通,但是,5年后,他成了电脑专家。
  即使你已经70岁了,仍然为时不晚。春秋时,晋平公曾经感慨地对师旷说:"我年已七十,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呢?"师旷还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是啊!蜡烛的光芒虽然微弱,也胜于在黑暗中摸索。
  对立志成就杰出的人来说,成功的日程表从他开始出发的那一刻算起,所以他们想做任何事,永远不会觉得太晚,永远都是时机正好。
  在一个学校的招生处,负责招生的小姐劝一位老人不要报名:"您已经68岁,这门课程需要学两年,那时您已经70岁了。"老人反问:"如果我不学习,两年后就是66岁吗?"
  没错!不管你坐下来等待,还是站起来行走,时间都不会为你停留。既然那些年已垂老的人都不肯停止追求,风华正茂的你,怎么能说"为时已晚"呢?
  当你觉得"为时已晚"时
  表现为
  1.懊恼自己失去了某个机会。
                  第26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26)
  2.觉得落后太多,现在才开始努力已经无济于事。
  解决办法
  1.五年已经够用。
  对绝大多数专业技术而言,只需专心学习五年,就足够让你成为此领域的专家。如果你愿意花上十年时间,已经足够成为顶级专家了。
  2.订一个长期的学习计划。
  以成为专家为目标,订一个学习计划,然后持之以恒地实行。
  3.安排好目前的工作和生活。
  在学习计划中,应包括目前的工作和生活,以不影响工作为前提,生活也要安排好。但也要作好适度降低生活水准的心理准备。
  9.当你只想找一只饭碗时
  在当今时代,要找一只饭碗很容易,
  但作为一个年轻人,如果将人生目标锁定
  在一只体面的饭碗上,未免太小瞧自己
  了!
  一个年轻人应聘到一列三等火车上当司机助理。司机是个爱发牢骚的人,经常对这位新来的助理指手划脚。转眼一个月过去,年轻人领到平生第一份薪水,心里高兴得跟什么似的,过一会儿就要拿出来数一遍。当他将钱数到第五遍时,那位司机终于忍不住说:"小伙子,你别得意!你以为这只饭碗你就算捧住了吗?告诉你,你要过两三个月才算通过试用期,前提是你不要惹什么麻烦。再熬上三年五载,假如你侥幸不被开除的话,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当一个正式司机,到那时你就可以眉开眼笑地数钱玩了。现在,我建议你小心看好自己的饭碗,老老实实干活去!"
  年轻人窘得满脸通红,他认为司机没有权力这样羞辱他。但司机的话却提醒了他一个问题:"难道我只能以司机这个职业作为我的归宿吗?如果是这样,人生不是太平淡了吗?"他凝思半晌,心里立定了一个目标,他抬起头来,对还在唠唠叨叨的司机说:"你以为我只想当一个司机吗?告诉你,我将来要做铁路公司的总经理!"
  "什么?哈哈!"司机发出一阵怪笑,好不容易才停下来,喘着粗气说,"老板!我想我不得不叫你老板。你要是在我还没有退休之前当上总经理,我求求你不要开除我。"
                  第27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27)
  年轻人不理会他的嘲讽,冷静地说:"如果你老老实实干活,我是不会开除你的。"
  "哈哈,你开除我?但是我要告诉你,笨蛋,马上给我老老实实干活去!"
  年轻人果然老老实实干活去了。但他刚才的宣言,不是为了争面子才说得赌气话。自此,他按总经理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培养一个优秀总经理需要的各种素质。他的见识、他的言谈举止、他办事的态度都变得跟那些普通员工不一样了,就像一只仙鹤站在一群母鸡当中一样,他的上司觉得如果不提拔他,就要受到埋没人才的指责。于是,他的职务一步步升迁。多年后,他果真成为马利安铁路公司的总经理。
  在当今时代,要找一只饭碗很容易,但作为一个年轻人,如果将人生目标锁定在一只体面的饭碗上,未免太小瞧自己了!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只要你愿意,完全可以达成更令人称羡的目标,取得更令人敬佩的成就。而当你接近甚至达到一个远大目标时,饭碗问题自然解决了,又何须全神贯注地盯着它呢?
  当然,无论你渴望成为哪一流人物,最好像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围绕人生目标做出一个职业规划,然后从现在开始就按理想人物的标准训练自己。比如,你想成为一个总经理,就要在成为总经理之前获得相应的素质,如责任心、忍耐力、大局观、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等。你打算在成为总经理之后才开始培养那些必需的东西,那就太冒险了,可能需要交一笔昂贵的"学费",比如倒闭一家公司,你才学得到需要学的东西。假如你想成为一个顶级推销员或优秀工程师,也是如此,应该在爬到顶峰之前获得登顶的能力。
  通常来讲,职业规划做得越早、越完善越好。很多人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做好了职业规划,这可以使他们比同龄人更早起步。假如你至今还没有做这件事,那么,就到了你拿起笔来的时候了!如何做职业规划呢?通常来讲,它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思考能力、人际亲和力、价值观等等。在进行自我评估时,有一个要点:对自己要诚实。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哄自己毫无益处。
                  第28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28)
  第二部分是分析需求。你喜欢哪种类型的工作?你希望过何种生活?什么样的工作让你有成就感?什么样的事会让你觉得开心?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抱负?你有什么样的生活偏好?在职业满意度方面什么对你来说最重要?
  第三部分是职业状态评估。你现在的职业状况是什么?你正处于职业的哪个阶段?你的工作或专业的当前形势怎么样?你当前的工作符合你的理想状况吗?你有什么背景?你想自己做老板吗?你现在的工作性质、安全、收入、生活、成长机会、职责等符合你的期望吗?你有哪方面的实践经验?你具备哪方面的丰富知识?你目前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与你的事业目标是否相关?
  第四部分是找出差距。这包括两方面,一是找出目前的工作、生活状态和理想目标之间的差距。打个比方,你的事业目标是成为总经理,现在还是个普通文员,算一算就知道离目标还有多少级台级。你的生活目标是有足够的钱买房、车等,算一算就知道需要赚多少钱。二是找出目前素质与需要素质之间的差距。你的目标是成为总经理,先要搞清总经理需要何种素质,然后就知道自己还缺少什么。
  第五部分是设定目标。上面四个分析使你知道想要什么、已有什么、还缺什么,接下来,就可在此基础上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通常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短期目标一般为一至二年,又可分为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年目标。中期目标一般为三至五年。长期目标一般为五至十年。人生目标则以一辈子为期。
  设定目标后,接下来当然是行动。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可能因环境、时势的变化对最初的职业规划进行大修改甚至重订,但要确保你始终是在按规划行走人生,而不是把规划忘在一边,跟着感觉走。
  当你只想找一只饭碗时
  表现为
  1."跟着感觉走",没有做出一个职业规划。
  2.只希望有钱花,过好小日子。
                  第29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29)
  3.生活所迫,先找一只饭碗,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解决办法
  1.野心不要太小。
  一位大富豪说: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你的野心不一定要很大,但无论如何不能让一只饭碗就能装下。
  2.弄清理想人物需要何种素质。
  看看相关书籍,你很容易就能了解某项理想职业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3.不要被公司大小迷惑。
  在大公司工作也许比较体面,但如果小公司能使自己更容易达成理想目标的话,不如选择小公司。
  4.低点起步。
  尽管你的目标高远,还是只能根据目前的能量一点一点往上爬。
  10.你认为成功就是一切时
  让亲人、朋友感到开心的成功,是一
  种美妙的经历;让朋友让亲人、朋友感到
  痛心的成功,只是一个不幸事件。
  有一个年轻人,从小到大似乎都是一名失败者,无论事业、爱情、家庭,都不太顺利,失败就像影子一样,永远陪伴在他身边。他埋怨上天的不公平,于是,他决定去询问上帝成功是什么。他翻山越岭,来到河边,见到一位老翁,就走过去问:"老人家,成功是什么?"老人回答:"成功就是能每天都能钓到鱼。"年轻人对这个答案不太满意,继续他的旅途。他渡过了河,来到森林中,遇见一个正在赶路的猎人,就问:"成功是什么?"猎人回答:"成功就是每天都能捕获野兽。"年轻人听了,仍不满意,继续赶路。他穿过森林,来到沙漠的边缘,找到了上帝,就问:"上帝啊!成功是什么?"上帝很慈祥地回答:"成功是生活,成功是经验,成功是汗水。年轻人,不要执着于成功,而应享受每一个过程。"年轻人听了,顿时明白了,就辞别上帝,回家去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功或失败仅仅是一个概念,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使生命得到流畅的表达,使心灵获得纯然的自由,或在愉悦中奏响生命的弦歌,或在平静中与自然水乳交融。至于所谓成功或失败,原本只是虚幻,假设它有的话,也只是生命之外的附属品,是达成身心和谐的工具。
                  第30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30)
  当然,我们处在一个概念化社会,不能不追求所谓"成功",但也不能偏离生命的重心,如果为了追求成功而不顾一切,你将发现,失去的将是最宝贵的,得到的却远不如想象的那么有价值。
  为了给未来亮起一盏明灯,我们有必要确定一个远大的人生目标,但不是非实现它不可。假设没有实现人生目标,是否就是失败的人生呢?当然不是。打个比方,你的目标是登上珠玛朗玛峰,因条件所限,你可能先去爬泰山、黄山或别的山。你也许终其一生都不曾爬上过珠穆朗玛峰,但泰山的壮美,你不是已经领略过了吗?黄山的雄奇,你不是已经欣赏过了吗?你的人生是由一连串成功组成的,有何失败可言?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有几件不可忽略的是,第一是自己,这是人生的原点,一切由此扩散开去,没有这个原点,那么世界的精彩跟你有何关系?为了保护这个原点,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比赚到一百万更重要。其次要有一个稳定平和的心态,也就是说,善于把种种烦恼、痛苦、忧伤等当成垃圾清扫出去,使心灵保持洁净。
  第二是家人。这是最贴近原点的一个生活圈。家人之间是否和谐,家庭生活是否愉快,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进而影响自己的事业。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就是一条先健全自己再健全家庭,并进而健全事业的逻辑线。有智慧的人,切不会跳出这条逻辑线之外,一门心思经营事业。
  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连任两届,执政时间长达11年之久,并获得了"铁娘子"的称号,但她在家庭中,却从不失女性应有的柔情。她是众所公认的一位出色的家庭主妇,每天早晨6点钟,她准时为丈夫丹尼斯准备一杯滚烫的咖啡和一份可口的早点。下班后,她会包上头巾、系上围裙,亲自动手做各种家务。有一次,她在会议散场时,看了一下手表说:"我还来得及赶到街口的食品店为丹尼斯买些他喜欢吃的熏肉。"
  撒切尔夫人坦言:"家庭生活是否幸福,会对一个人产生巨大影响。"她非常关心丈夫的生活,更支持丈夫的事业。同样,丹尼斯也在方方面面给予了她关心和支持。夫妻俩有共同的政治观点和兴趣爱好,都爱看书,喜欢一起旅行,一同听音乐。所以,他们的家庭总是充满着温馨和幸福。她通过自己的巧手,使家庭成为她纵横政坛的最可靠的"后方基地"。
                  第31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31)
  拥有一个健康美满的家庭,是人生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事业成功而家庭失败,并不是真正的成功。所以,家庭永远值得你花相当心血来经营。
  第三是待人接物。除亲人外,身边的朋友、同事、上司、下属、客户等日常交往的人,是原点之外的一个大圈。你在待人接物方面是否做到了位,不仅影响你的心情,更直接关系到你的事业成败。因此,这是一门特别需要学习的艺术和一项特别需要付出努力的工作。
  有一个故事:公明宣在曾子门下学习,三年没有读过书。曾子说:"你在我家里,三年不学习,为什么?"公明宣说:"我哪敢不学习?我看见老师在家里时,只要有长辈在,连牛马也没有训斥过,我很想学习您对待长辈的态度,可惜还没有学好。我看见老师接待宾客时,始终谨慎谦虚,从来没有松懈过。我很想学习您对待朋友的态度,可惜还没有学好。我看见老师在朝廷办公事时,对下属的要求很严格,但从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我很想学习您对待下属的态度,可惜还没有学好。"曾子马上离开座位,向公明宣说:"我不如你。我只会读书罢了!"
  曾子说自己"只会读书",当然是自谦,但他无疑肯定公明宣的价值判断:学会待人接物,比学习任何知识技能都来得重要。
  正如习武先学武德一样,学习待人接物的艺术,首先要有一个理念:尊重身边每一个人。不管他们身份贵贱、年龄大小、学问高低,都需尊重。首先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其次不要有把他人当"工具"利用的心态。在尊重的前提下,你就可以运用友好相处的技巧了。
  当你认为成功就是一切时
  表现为
  1.你努力为家人的幸福工作,家人却感觉不到你的亲情,只看到你的疏远。
  2.你打算等功成名就后好好孝敬父母。
  3.你极少跟家人分享事业中的喜悦或苦恼。
  解决办法
  1.把做人列为第一专业
  子贡曾问师弟子石:近来有没有读《诗经》?子石说:"我哪有时间读《诗经》?父母要我孝顺,兄弟要我亲近,朋友要我帮助,我哪有空闲呢?"子贡惭愧地说:"我愿丢下我的《诗经》,向你学习。"做人是"第一专业",没有比这更重要的。
                  第32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32)
  2.尽孝要及时。
  不要等"将来好好孝敬父母"。子路在双亲亡故后,满怀伤痛地说:"二亲之寿,忽如过隙,草木欲长,霜露不使,贤者欲养,二亲不待。"意思是:双亲的寿命,就像阳光透过门缝,转眼就去了!草木想要继续生长,霜露却不给予机会;儿子想要侍奉父母,双亲的寿命却不能等待。
  3.让家庭成为助力。
  家庭可能成为事业的助力也可能成为阻力。要设法让家人共享你的梦想,并支持你的事业。你要知道,小布什就是在家族成员的全力支持下才当上总统的。连家人的支持都得不到,你指望得到谁的支持?
  11.当你不知道该追求什么时
  这是一个机会多多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自由扩张
  生命的边界,有各种诱人的可能性令人期待,能做和
  想做的事情太多,反而让人处于迷失的边缘,不知道
  真正的目标所在。
  对年轻人来说,高中毕业以前,多数人都有一个家长或老师框定的目标:考大学。有人把考大学形容为"独木桥",语气里充满贬义,好像社会用一件不恰当的事做绳索,拴住了学子们的梦想。实际的情形可能没有这么恐怖,试想,一个未成年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去做什么好呢?想来想去,还是考大学比较好,这样至少生活中有一个目标,也有一个安全的活动场所,免得父母天天担心你到外面闯祸。
  一旦考上大学,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就要靠自己选择了,这时候,最容易发生"迷路"问题,因为多数人还没弄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还没找到自己最想走的那条路。处于迷途中的学子,应对方法各有不同,有的人为了家长的期盼,努力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人得过且过混日子。报载,上海大学从2005至2006一学年内,被勒令退学的学生高达76人,因为他们在多个学期未修满规定学分。该校叶副校长称,他曾经和其中一些学生交流过,几乎没有一个能够回答这两个问题:"毕业后你想干什么?"和"毕业后你能干什么?"这正是他们每天无所事事、以玩乐麻醉自己的主要原因。
                  第33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33)
  到了择业阶段,更容易迷路--马上要真刀实枪上战场了,自己的实力到底多强,有没有获胜把握,都不清楚,心里难免忐忑不安。更令人苦恼的是,这时候仍然没有弄清自己真正的人生梦想是什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这就好比一个士兵,到了战场上,冲锋号已经吹响,却不知道该往哪里进攻,"拔剑四顾心茫然",获胜的信心难免大打折扣。
  找到工作后,还是难免迷路,因为你会发现,无论工作环境、工作收获乃至工作本身,都跟最初的期盼相距甚远,以至对现实生活大失所望。不仅普通员工有如此心理,事业有成者也不例外。武昌某公司李总经理经过多年的奋斗,现在有车有房,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却常常郁郁寡欢。他说:"以前我很想通过我的奋斗,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让自己成为一个受尊敬的人,为了成功,不管多苦多累,我都可以承受,因为这是在为幸福奋斗;但是,当我达到了目标时,却发现自己所期待的幸福好像并没有如期出现。"很多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也像这位李总一样,表面风风光光,却有着别人无法理解的苦闷,"不快乐"像影子一样跟着自己,甩都甩不掉。这都是"迷路"造成的后遗症。
  对上述"迷路"现象,心理学家给出了一个名词:目标缺失。这是每个人在人生某个阶段都可能遇到的一道待解难题,无论年龄、学历、阶层都不例外。假如你正处于"目标缺失"中,也不必担心,因为你并不"孤独",你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而且,这道题虽然有点伤脑筋,并不表明你缺少行走人生的能力。好比走在一片密林中,因看不清方向而迷路,自然会犹豫、不安、紧张、焦虑、担心甚至害怕。但这仅仅是迷路而已,你的目光仍然明亮,你的双腿仍然有力,只要校准了方向,你会走得跟平时一样轻快。
  为什么发生如此广泛的迷路现象呢?据专家分析,有两大原因:
  第一大原因是目标晕眩。我们生活在一个机会多多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自由扩张生命的边界,有各种诱人的可能性令人期待,能做和想做的事情太多,反而让人处于迷失的边缘,不知道真正的目标所在。
                  第34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34)
  第二大原因是目标质疑。现在是一个快速变化、令人难以捉摸的时代,好像没有什么是持久不变的,生活中有太多不可知的因素,谁都不知道明天会怎样,这难免让人产生"到底什么才真正值得追求"的质疑,在疑虑中,很多人拒绝思考"人生"这么久远的话题,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眼前的小得失上,追求短暂的快感,追求快餐式成功,这实际上追逐的只是一个虚拟目标,无论能否心想事成,都难以从中获得内心的充实感、幸福感。
  无论中国或外国,任何一个大变革时期,都会出现对人生目标、生命价值的普遍性质疑。上世纪的美国,就出现过一个"迷惘的时代",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传统和现实都产生了怀疑。尤其是年轻人,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目标,除了享乐,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干,他们或在爵士乐的震荡中尖声大叫,或在香烟缭绕中故作深沉。这是战争和经济危机造成的心理失衡,一旦社会秩序走上正轨,人们就逐步从迷惘中走出来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人生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找一件有意思又能提供足够生活保证的事情来做,也就是说,你需要一个能让你追逐一生的梦想,这个梦想跟你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而不仅仅存在于想象之中。因此,不管造成目标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对你来说,都有必要尽快从这道难题中求得合理之解,发现自己的梦想,看清想去的方向,离开目前滞留的地方。你并不缺少实现梦想的智慧,当你向梦想迈开大步时,事业的突破、生存质量的改善指日可待,你郁闷的心情也会变得明朗起来。
  当你不知道该追求什么时
  表现为
  1.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哪条路才是自己该走的路。
  2.每天凭惯性学一些不知有无用途的知识,做一些不知有无价值的事情,过一种不知是苦是乐的日子。
  3.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对生命的意义也产生了怀疑。
  4.做什么都很乏味,宁可让自己沉溺在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睡懒觉,或其他自己也觉得无聊的事情上,在混沌中打发清醒的时间。
                  第35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35)
  解决办法
  1.列出你的梦想。
  享受这件事情,像个孩子似的,不要像成人似的想问题。也就是说,不要老觉得"这不可能"、"这不现实"。梦想也许近于幻想,但列宁把幻想誉为"极其可贵的品质"。
  2.使这些梦想尽可能具体,易于衡量。
  至少要确定诸如"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之类明晰概念,最好选定某个领域或行业。
  3.为了让事情启动,在未来48小时可以采取什么行动?
  "我不知道"不是一种答案。无论如何,你要列出一个计划,然后按计划做点什么或学习一些有用的东西。
  4.谁来共享你的梦想?
  不要把"圆梦"变成一场无人喝彩的演出,让你尊重和爱的人理解并欣赏你的梦想。你越早与他们共享梦想,梦想就越是具有真实的感觉。
  5.这个梦想会帮助你实现什么样的价值?
  假如你需要自由、富足、权力、尊重或其他,这个梦想实现后,能满足你所需吗?如果不能,那不是你真正的梦想。
  6.这个梦想的成本是什么?
  即使不知道具体的成本,也要写下估计数字。例如:花十年时间,每天比普通人多学习、工作3小时,牺牲某些个人爱好,等等。
  (说明:本方案由美国企业家、被誉为"美国最优秀的理财顾问和教育家之一"大卫·巴赫设计)
  12.当你担心目标过于高远时
  能否实现"非分之想",并不重要,但你想一生
  过着从容、充实、快乐、有尊严的生活,就需要一个
  高远目标来引导你的人生旅程。
  很多青少年朋友太小看自己了,一旦产生某个"非分之想",马上自泼一盆冷水,例如:"我想成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嗨,我连'政治'二字的涵义都不清楚,怎么可能成为政治家呢?别瞎想了!"诸如此类,好比激情的种子刚刚露出尖芽,便一手掐断。
  实际上,当你产生"成为一个杰出政治家"或其他伟大梦想时,恰好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自泼冷水则毫无必要。问题不在于你能否实现伟大的梦想,你想一生过着从容、充实、快乐、有尊严的生活,就需要一个高远目标来引导你的人生旅程。
                  第36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36)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自我心像",它成形于你的自我期许:你希望自己是什么人,看到的就是什么人。你希望成就杰出,就会在心灵的"荧光屏"上看到一个踌躇满志、不断进取的"我",同时还会经常收听到来自灵魂深处的积极信息:"我是最棒的,我还会更出色","暂时的灰暗不算什么,我终有大发异彩的一天"……"自我心像"不仅影响心态,还能直接影响和规范人的行为。假如你志向远大,遇到一些事情时,你就会想:"我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一定不能做没有教养的事情","我是大人物,不能按小人物的方式处理问题"……与之相反,假如你的自我期许不高,遇到事情时,就会自动放低要求,动辄"随便啦"、"无所谓啦",然后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很少考虑后果。正如迪士累利先生所言:"不向上看的人往往向下看,精神不能在空中翱翔就注定要匍匐在地。"
  是否应该立定远大志向,跟你的先天条件、目前境遇没有任何关系,仅仅取决于你是否希望"在空中翱翔"。人生虽然短促,毕竟有数十年光阴,八年时间,足够打一场抗日战争了,也足够让一个小兵成为将军,可想而知,穷一生时间,完全可能实现某个伟大的想法。
  举凡成大器者,在起步之初,不管有没有优越的条件,都无一例外地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陈胜是个农民,年轻时却有"鸿鹄之志";刘邦是个小吏,当他看见秦始皇的威严时,就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大丈夫当如是也!"刘备是个小贩,年轻时就立志"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周恩来是个穷学生,却发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法国皇帝拿破仑是个调皮学生,成绩一塌糊涂,他却说:"我具有出色的军事家的素质,权利就是我要得到的东西!"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是个学生尖子,17岁因成绩优异而荣获去白宫见肯尼迪总统的机会,回来后,他买了两张画像,贴在自己的房间,还写下一段话:"我今年17岁。我发誓这一生一定要成为美国总统,服务美国民众。"这些人并非个个天赋优异,他们的背景、学历和运气也不一定比普通人好,他们的人生起飞,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梦想的翅膀。
                  第37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37)
  志向远大和成就杰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逻辑关系?这是当然的。诸葛亮在《诫外甥》一文中将这种逻辑关系论述得很清楚:"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该文翻译成现代语,大致是:立志以高远为准则,效仿过去的贤达,杜绝情绪的冲动,抛弃心中的俗念,使近乎先贤的志向,能够明白地存于意念间,能够强烈地激励自己的心。这样,你就能够忍受生活的顺逆,排开琐碎的俗事,广泛地向他人求问真知灼见,清理心中的嫉妒和贪心,即使功名不顺,对你的心境和情趣又有什么坏处呢?又何愁没有大志伸张的一天呢?如果志向不够刚强坚毅,境界不够恢宏阔大,徒然被俗念阻滞而碌碌无为,被俗情束缚而默默无闻,只能长期沉沦在平庸者中,成为才智品行低劣的下等人。
  诸葛亮的论述,说明了远大志向对人生的两大好处。第一大好处是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过有教养的生活。如一代名臣曾国藩所说:"有志则不甘为下流。"心怀大志者,往往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咬定青山不放松",绝不会自暴自弃。
  有一年,英国的政客们发动政变,将王子关押在一个古堡里。为了从精神上摧垮王子,政变者给王子准备了最精美的食物、最漂亮的女人和最有趣的游戏。但是,王子不为所动。经过长期关押,王子心如磐石。政变者为之折服,终于拥立他为国王。后来,有人问这位年轻的国王:为什么能在种种诱惑面前不动心?他说:"我生来就是当国王的。"
  假如你觉得自己生来就是一个大人物,你就不会像小人物一样为了一点面子上窜下跳,或者为了几个小钱耍尽手段,你就能把精力集中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免于白白消耗。
  第二大好处是能促使自己按需要做事,点点滴滴积累能量,提升竞争力。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给年轻学子们介绍成功经验时,曾谈论过这个问题,他说:"一辈子的目标要定得高远,但每个阶段的目标要现实,要永远比周围的人做得好一点。"只要永远比周围的人做得好一点,足以让你超群出众了!
                  第38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38)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成功看似一个偶然事件,其实是一个必然选择。一个人如果心无大志,也就等于选择了平庸。相反,一旦你立定了远大志向,并且坚守它,终生追求它,你就已经近乎伟大了!
  当你担心目标过于高远时
  表现为
  1.对未来不敢抱太大的奢望,只想把小日子过得舒坦一点。
  2.羡慕别人功成名就,也希望成为其中一员,但不敢相信自己能心想事成。
  3.嫉妒身边比较出众的人,好像他们得到的就是自己失去的一样。
  解决办法
  1.瞄准最高目标。
  这是美国钢铁大王戴尔·卡耐基对年轻人的忠告。无须考虑人生目标是否现实,它至少要大到值得你花一生时间去追求它。
  2.向他人宣示梦想,写下箴言。
  年轻人不必害怕张扬自己的梦想,南北朝著名将领宗悫少年时宣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晚清重臣胡林翼年轻时宣称"人生决不当随俗浮沉,生无益于当时,死无闻于后世",他们都不怕别人嘲笑。你可以把梦想告知亲朋好友,还可选择最打动自己的某句话作为一生箴言,张贴在醒目之处,随时激励自己。
  3.成为"选手"。
  多数人只是"看客",不是"参赛选手",也没有人会给他们发"奖牌"。而你需要养成比赛心态,为人生目标而角逐。
  4.按需要做事。
  对任何妨碍成就大志的事,都谨慎地回避。
  5.不受逸乐的束缚。
  假如你迷恋某项享乐,无论是低俗享受还是高雅娱乐,最好把它变成业余时间偶一为之的事。因为它会消耗你的能量,并削弱你的心志力量。
  13.当你对前途比较悲观时
  素质较低的社会底层人士,对人生没有过高
  要求,只要生活还算顺利,就容易满足。相反,
  某些素质比较高的人,自我期许也很高,常常感
  到事业成长达不到自我要求,更容易产生悲观情
  绪。
  对前途比较悲观,是一种"普及率"很高的烦恼,假如你也有这种烦恼,并不能证明你比别人差,恰恰相反,它可能是你吹响人生冲锋号的前奏。日本心理咨询大师森田正马教授称自卑感为"劣等感",并认为它"本身正是具有强烈进取心的表现"。日本心理学家高良武久教授也指出,有这种情绪的人,"是因为他们的要求过高"。
                  第39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39)
  通常来讲,素质较低的社会底层人士,对人生没有过高要求,只要生活还算顺利,就容易满足。相反,某些素质比较高,或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自我期许也很高,常常感到事业成长达不到自我要求,好像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心想事成,更容易产生悲观情绪,一旦受到某种事件激发,甚至产生厌世心理。
  有一位毕业于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年轻硕士,应聘到某公司当医药代表,工作半年后,他就对推销工作感到厌烦,觉得"前途一片黑暗,人生毫无乐趣可言"。后来,他交了一个女朋友,情绪刚刚好一点,不料过不多久又失恋了,于是,他"对工作和前途毫无信心,感觉眼前没有任何希望,生活是一片黑白,不知自己应该何去何从。对任何事物失去兴趣,不要说工作,就是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甚至是洗澡、刮胡子都懒得去做,食欲下降……有过一次自杀念头"。
  适度的悲观对刺激进取心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如果发展到厌世情绪,就属于一种心理疾病了。上例中的年轻人,在心理专家引导下,终于走出了心理阴影,很多人却没有如此幸运,报载,湖南某县县委副书记杨某在医院进行B超检验,发现肾部有肿块,对病痛极度恐惧,跳楼自杀身亡。四川某市公安局局长李某因无法忍受多年身体病痛,对战胜疾病、搞好工作缺乏信心,因而选择了自杀。毫无疑问,让悲观情绪无限蔓延,以不理智行为来"医治"由此造成的烦恼,并不是聪明的做法。
  心理学家认为,对人生感到悲观的主要原因是:对过去的追悔、对现实的失望、对未来的担心或受不幸事件的刺激,而走出悲观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好好地活在今天。早在二千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为悲观的人们开出了一个"处方":"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只要把注意力集中于眼前之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今天的问题,就没有那么多额外的烦恼了,你的心境、你的处境都会发生可喜的改变。
                  第40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40)
  有一位妇人,和丈夫一起过着拮据的生活。有一天,丈夫因病去世,她变得一无所有,不得不努力赚钱养活自己。她还有一个亲妹妹,比她更穷,帮不上什么忙。她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一部旧车,去为一家出版公司推销图书,没有固定薪水,全靠业务提成,收入毫无保障。她孤独、沮丧,每天有一百个担心:怕付不起购车贷款,怕交不起房租,怕没有足够的东西吃,怕健康变坏而无钱看医生……她觉得毫无希望,想用自杀来寻求解脱,又怕妹妹负担不起她的丧葬费用。她真不知道如何打发每天了无生趣的日子。
  有一天,妇人在一本书读到了一句令人振奋的话:"对一个聪明人来说,每天都是一个新的生命。"她霍然醒悟,明白自己一直活在昨天的不幸和明天的恐惧中,反而忽略了今天。于是,她将这句话打印出来,贴在车子前面的挡风玻璃上。每天开车出发时,她就对自己说:"今天又是一个新的生命!"然后满怀希望地上路。渐渐地,她学会了忘记过去,不想未来,只想如何干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从此,她的心情变得开朗起来。她的乐观情绪也感染了她的客户,销售业绩和个人收入都成倍增长,她再也不用担心没钱付这付那了。后来,她还找到了一个倾心相爱的男人,重新披上了婚纱。
  人陷在泥沼中时,哀声叹气、怨天怨地都没有价值,不如拔出脚来,走到坚实的路上去。当你对前途感到悲观时,也如同陷入生活的泥沼,或者在苦闷、焦虑中沉沦,或者像这个妇人一样,把一切不愉快的事抛开,走好眼前的每一步,使自己获得全然的解脱。聪明的你,当然知道该如何选择。
  当你对前途比较悲观时
  表现为
  1.对前途感到疑虑、担忧甚至沮丧。
  2.觉得前面的路越走越窄,对爱情、事业、生活无不悲观
  3.时常觉得自己的力量、灵感全失,心中充满了软弱感、无助感。
  4.对世界、对生活缺乏足够的信心,总觉得看到的一切都是负面的、不愉快的。
                  第41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41)
  5.心里经常充斥着空虚、无聊、自责、孤独等不良情绪。
  6.觉得自己总是不如别人成功,以至难以受到他人的喜欢和尊重。
  解决办法
  1.学会"归零",让过去截止在昨天。
  像使用计算器一样,算完一道题,就回复到"零"的状态,以方便计算下一道题。人生原本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上了山肯定要下山,到了甲地肯定要去乙地,做了这件事肯定要做那件事,让过去的有归于现在的零,不背任何包袱。
  2.盘点自己的收获。
  也许你离人生目标还很遥远,但你的知识、经验、技能、人际关系以及你的存款都比三年前增多了,你并非一无所获和一无所有。
  3.不必刻意求之。
  自然地生活,按照朴素的欲望去活动。只求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尽力为之,至于工作成果大小、他人的态度好坏,都不妨看成自己应得,坦然受之即可。
  4.对未来无须设想太多。
  禅家说:"心头无杂念,烈火也觉凉。"对未来的担心、企求越多,杂念越多,烦恼也越多,那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5.假设自己很可爱。
  与其假设"我不受人欢迎,不被人喜欢",不如假设"我很可爱",然后以友善之心坦然地走到他人面前。
  6.对世界有信心。
  无论世界有多少痛苦和不平,它都不会比5年前、10年前或100年前更糟。这意味着你可以跟随世界一起前进。
  14.当你想轻松获得成功时
  做生意想马上赚大钱,打工想马上受重
  用,做学问想马上拿出轰动性成果……这种
  "暴发"的念头只会使自己陷于平庸,并在生
  活中大吃苦头。
  人这一生,谁都免不了吃苦。大作家李敖说:"愿吃苦的人前半辈子吃苦;不愿吃苦的人后半辈子吃苦。"一个人年轻时不肯吃苦,事事后人半步,到了后半辈子,只觉举步维艰、事事不顺,天天担心养老金尚无着落,想奋斗一番,又力不从心,吃的苦头就多了。相反,年轻时肯吃苦,事事领先半步,到了后半辈子,就比较有条件享受生活,也有心情谈什么格调呀!品位呀!情趣呀!这两种人,一生的苦乐总量似乎相当,但前者是被动吃苦,苦上加苦;后者是主动吃苦,苦中有乐,性质大不一样。
                  第42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42)
  为了免于吃苦,有的人幻想意外的好运,比如,用两元钱买到一注特奖彩票,用十元钱买到一个超级古董,或者想出某个"赚钱不费力"的好点子,一夜暴富,或者巧遇某个贵人,立即受到重用--最好他还有一个漂亮女儿,连爱情问题一并解决。可惜,这不过是镜花水月而已,美梦成真的可能性约等于零。好比那个"桃花源"里的故事一样:有一个神秘的地方,那儿自由、富足、快乐,只要走进这个理想乐园,就会幸福一生。可是这个乐园不在任何地方。假设真有这么一个乐园,被一班懒汉闯进去,风气就坏了,每个人还是只能接受最逼真的现实。
  既然这辈子免不了要吃苦,"桃花源"也没有,那么晚吃不如早吃。当干部的都讲什么"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咱们草根一族把这句话的意思变一变,也可以用于处世箴言,这就是说,趁年轻能吃苦的时候,把该吃的苦都吃了,后面就剩下享乐了。
  咱们看见生活中的成功人士,名车坐着,名楼住着,名牌穿着,心里羡慕得不行。其实咱们是没看见人家吃苦的那半截,要是看见了他们奋斗的全过程,可能舌头吐出来,半天都收不回去。
  日本企业家佐川清就是一个靠吃苦起家的人,他中学未毕业就到外面自谋生路,没有专长的他,在一家快递公司当了脚夫。那时快递公司一般没有运输工具,运送物品主要靠搭车和走路,对体力要求比较高,工作很辛苦。当了20年脚夫后,佐川清35岁了,并已娶妻生子。他认为,应该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于是在京都创办了"佐川捷运公司"。公司只有一位老板和一位员工,都是佐川清自己,而公司的资产是他强壮的身体。
  公司开业后,由于没有信用,谁也不愿把快递业务委托给他。他每天去拜访那些老板,希望照顾他一点生意,总是被毫不客气地"请"出去,整整一个月,他没有做成一单业务。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生意毫无起色,还要忍受太多的冷脸和白眼,心情的苦恼是可想而知的,一般人也许早就坚持不下去了。但佐川清丝毫没有放弃的念头,他认为,虽然没有谈成业务,毕竟到过不少公司,见过不少人,对业内行情熟了一点,跟人打交道的经验也多了一点,还是有收获的。所以,他毫不气馁,仍然天天跑客户,一次不成再去一次。
                  第43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43)
  又过了半个多月,佐川清终于接到一单生意--大阪"千田商会"的老板见他来了好几次,为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就委托他将10部高级相机送到一家照相机店。佐川清像捧着稀世珍宝一样小心护送,不敢有半丝疏忽,圆满达成了任务。千田老板认为他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就在朋友中替他宣传,使他的形象大为改观。
  不久后,大阪"光洋轴承"的老板委托佐川清运送一批轴承。一般脚夫都不愿搬运这种超重物品,佐川清却满怀欣喜地接下了业务。每个重达50公斤的轴承,他背上背三个,胸前吊两个,身负250公斤,每天七次往来于大阪和京都之间,见者无不为之咋舌!佐川清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光洋轴承"的老板,从此将公司所有快递业务都交给佐川清做。
  此后,佐川清通过无可挑剔的服务,渐渐建立起了信誉,他承接的生意也越来越多,开始不断地雇佣员工,添置运输工具。再后来,"佐川捷运公司"发展成一个拥有万辆卡车、数百家店铺、电脑中心控制、现代化流水作业的货运集团公司,年营业额逾3000亿日元,佐川清本人也成为日本著名财阀之一。
  世上没有一项可以轻松成就的事业,吃苦是成功的必然代价。而在现实中,有不少急性子的人,事情刚开始就要求看见成果:做生意想马上赚大钱,打工想马上受重用,做学问想马上拿出轰动性成果……一旦不顺利,就怀疑自己入错了行,找错了公司,选错了专业,跟错了老板,又想另寻出路。有人说:"急于求成的人不配做高手。"怕苦怕累,一心想"暴发",只会使自己陷于平庸,并在生活中大吃苦头。
  德国企业家莉莲·弗农认为,一个人能否成功,首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能够并且愿意承担艰苦的工作吗?"成功是一项考验意志和耐心的活动,你有了一个远大目标,这很好,但仍需耐心积累成功条件,就像烧开水一样,一点点升温,最后你的事业终会沸腾起来。
  当你想轻松获得成功时
  表现为
  1.看见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心里产生紧张感、嫉妒感。
  2.经常幻想意外的好运。
  3.对很快就能见到"好处"的机会特别感兴趣。
  4.心里有某个需要十年以上才可能实现的愿望,却希望一两年内就实现。
  5.做事只顾眼前,没有一个三年以上的目标和实施计划。
  解决办法
  1.作好打硬仗的心理准备。
  当你捕捉成功时,成功可能反过来咬你的手。所以,不必寄望于轻松的收获。
  2.干好眼前的事,不管你喜不喜欢它。
  哪怕是砸一块豆腐,也要用砸一块石头的劲头。养成事事认真对待的习惯比学习任何知识都更有价值。
  3.在实施方法上多花一点心思。
  条条道路通罗马,也通向任何你并不想去的地方。选定恰当的方法经常比埋头苦干效率更高。
  4.不必羡慕身边之人的小成就。
  古人云:"行大事者不近小利,有大谋者不矜小功。"种稻谷半年就有收获,种人参十年才有收成。你种的东西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比你更早收获本是正常现象。所以,你只需一心看管好自己待收的"人参",无须欣羡他人到手的"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