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西游丁磊赚大了:拓展材料1:“积的变化规律”及二次备课教学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9:01:33
“积的变化规律”及二次备课教学设计其教学过程如下:一、引入新知1、比一比看谁算得快。A组2×5=()B组15×9=()20×5=()24×9=()200×5=()256×9=()(习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利用规律求积的快捷,但此设置是否为最优化设置也成了课后备课组成员议课的一个焦点。)老师分别找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比赛胜负,其他学生观看。评判后老师问:为什么A组同学算的这么快?生:因为A组有规律2.谈话引入新知,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二、探究新知1.引导发现规律学习课本例4:观察下面2组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6×2=126×20=1206×200=1200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看了这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因数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变化?因数和积有什么关系?2.初步概括规律先找学生说自己的发现(许多学生举手,找了其中的5名学生口头概述),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完整。(学生发言积极,勇于表达,且表达到位;教师相机肯定,并逐渐凸显出,因数扩大,积也扩大相同倍数这一规律)3、师引导学生运用规律口算:师:6×2000等于多少?生:12000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生1:我运用口算生2:我运用了规律4.出示例4第2组题:(2)20×4=8010×4=405×4=20师:看后你又发现了什么?积是随着谁变的?(找了3名学生回答)5.验证总结规律师:根据上题经验,你得到什么规律?让同桌交流(1分钟时间),然后找学生说,师再引导说完整,最后让学生齐说此规律。(在整个引导过程中,教师的放手很彻底。一位老教师能这么彻底地运用课改理念,不能不让人叹服后河的教研文化及教研氛围。有几点存疑:一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表达积的规律时,对于学生漏说“两个数相乘”引导不够准确有力;二是在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积的规律时,结论性用语究竟该不该由老师出现在黑板上;三是联系本节课课堂容量大,时间相对紧张这一问题,教师是否有必要巧妙把两组题目合而为一,通过优化例题设置优化教学过程,节省教学时间。以上几点也成了老师们以后讨论的热点话题)三、应用新知,巩固练习1、按规律填空151×2=18018×56=100815×24=()18×28=()15×48=()18×14=()a指名板演,全体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b口述填空的依据和理由2、总结规律要求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总结出积不变的规律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材58页做一做)根据8×50=400直接写出各题的积16×50=()32×50=()8×25=()指名你是根据什么写出得数的。四、谈收获。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拓展思维观察下面2组算式,说说你有什么发现?3×10=308×20=1606×20=1204×10=4012×40=4802×5=10(下课铃声响了,很草率的找2名学生说,有难度师告知)(三、四、五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探究的层次与深度不断深入,这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一致。但从课堂实际运行的效果看,由于时间的局限,学生不能当堂完成作业。在下面的评课中,老师们也就这一教学环节如何优化提了一些可行的建议,比如把运用规律计算和拓展练习合并进行,以谈体会以及收获作为结束。由此可见,课堂的优化高效首先在于局部教学环节的优化与高效,但部分应该服从系统这一整体,建立在个教学环节有效整合基础上的课堂才能是高效课堂。)六、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9第三题2.观察练习9.第五5题,看你能不能发现新的规律(摘自:《长葛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