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三石被骂的原因:齐鲁红军少将(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2:19:35
邓龙翔少将

一.  将军简介

邓龙翔是江西庐陵(今吉安)人,1913出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1军团2师4团排长、保卫局科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1939年后,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连指导员、苏鲁豫支队第4大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教5旅13团政委,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东海军分区副司令员、北海军分区司令员、华东军区警备4旅旅长兼政委。参加了平型关战斗、胶东保卫战和解放长山列岛。

  建国后,历任旅长、师长、海军水警区司令员。1958年毕业于海军军事学院。后任海军青岛基地副司令员,北海海军舰队副司令员、南海舰队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邓龙翔1979年去世。


二.将军生平

生于1913年2月。

1925年被送到湖南省攸县一家糕饼店当学徒。曾在亲友资助下读过2年私塾。

1929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赣西南指挥部当通讯员。不久部队编入红二十军,后改编为三军团。邓龙翔先后担任宣传员、文书。

1931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7月转为共产党党员。先后担任排长、指导员、保卫干事等职,参加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多次负伤。

1934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长征。

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邓龙翔任一一五师组织科科长,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和收复井坪、宁开、广灵和唐县的战斗

1939年3月3日,邓龙翔作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四大队政委,和大队长梁兴初一道率部在郓城西北奔袭日伪据点樊坝,首战告捷,全歼日伪一个团。

4月18日,又在宁阳东北葛石店歼伪军百余人。

5月,进入泰山、新泰、蒙阴、费县、泗水一带。不久,第四大队改番号为第二大队。

12月,在费县、滕县公路上的兑头沟与日军运输部队100余人相遇,经过激战,全歼该敌。他们建立和巩固了鲁南抗日根据地。

为争夺战略要地鲁南白彦,1940年2月14日梁邓率二大队随一一五师歼灭了汉奸崔龄的驻军。日军集结2800余人,

3月7日、12日、19日三次进犯白彦,均被二大队、六八六团(东进支队)、特务团、苏鲁支队联合击退。

4月4日,一一五师师部决定,将苏鲁豫支队第二大队扩编为东进支队。梁兴初任支队长,邓龙翔任一大队(团)政委。在几次反“扫荡”中,均取得辉煌胜利。

10月25日,一大队改编为教导十三团,邓龙翔任政委。

1941年3月23日至27日,邓龙翔率十三团参加苍山、马头地区反“扫荡”战斗,之后,十三团三个营直接归旅部指挥,邓龙翔任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不久,调任一一五师师直属队党总支书记。年冬,进入华东局党校学习。结业后,分配到胶东军区警备团政治处任主任。

1944年初,邓龙翔调任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兼独立团政委。他率部协同南海军分区独立团和有关县区部队,粉碎日伪军千人以上对南招、南掖、平度(南)和莱阳西北四县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三次“扫荡”。

8月19日至25日,西海军分区部队攻克平度之古岘、麻兰据点,攻克大田、旧店、马厂据点,恢复了大泽山区战略支点,改变了西被日伪分割封锁局面。

1945年夏邓龙翔率部参加讨伐叛军李德元、闫珂卿、王豫民和张景月的战斗。这些叛军都兼有国民党与伪皇协军两个番号。在讨伐叛军获胜后,邓龙翔奉命率胶东军区十四团和西海独立团返回胶东,参加对日伪军的大反攻战役。何运洪少将 一.将军简介

何运洪,江西吉水县人,1911年出生。1925年参加农民协会,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特派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3年和1934年负责扩充兵员工作,先后任兴国补充师2团特派员、中央军委教导师3团特派员。长征至粤桂边界,执行掩护任务与大部队失去联系,收拢600余散兵,星夜兼程20余天,追赶上大部队。部队到达吴 起镇,国民党军队尾随来袭,率领两个连将其击溃。抗日战争在115师保卫部担任 科长、代部长。1939年日军合围115师,双方形成对峙,师首长已转移外线,部队 经反复拼杀,消耗很大。何运洪挺身而出,指挥师直机关和直属分队昼赴夜袭,毙伤敌1300余人,分路成功突围。

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师政治部保卫部科长、八路军总部巡视团团长、师政治部保卫部代理部长、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平型关、娘子关战斗,后随部队东进鲁南、泰西开辟抗日根据地。侯世奎少将 一.将军简介

 侯世奎(1911—1976)甘肃皋兰县人。一九三一年参加宁都起义。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第十三师三十八团排长,第三十九团连长、代营长,第三十四师一00团营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警备二旅六团营长,滨海军区第六团副团长,独立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第五旅旅长,辽东纵队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十师副师长、师长,安东军区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军区参谋长,西北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校长,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6年1月24日,侯世奎在兰州病逝。

二.将军生平

出生

  侯世奎1911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侯世奎幼年时,由于家庭生活困难,父母无力供养,八九岁起就给邻村一家地主家放牛,以后,他又去阿干煤矿给地主背煤。1928年,父母先后死于饥荒后,17岁的侯世奎在举目无亲、无依无靠的情况下,将小妹送于别人,孤身一人在家乡过起了流浪、打短工的生活。1929年春,在临夏驻防的冯玉祥国民军部队为扩充军力,在当地招募新兵,侯世奎为了找个栖身糊口的地方,便加入到冯玉祥国民军部队,隶属于孙连仲部下。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倒蒋,孙连仲部奉命从甘肃开往中原参战,侯世奎也随军南下。1931年12月,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多人,由赵博生董振堂等率领,参加了著名的“宁都起义”,遂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行列。

参军

  侯世奎参加红军后,即被任命为红军第五军团第十三军三十八师某团重机枪排一个班的班长,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6月起,他又到红军大学指挥科第三期学习班学习8个月,不久,又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江西瑞金)参观学习,聆听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重要报告。侯世奎在中央苏区先后参加赣州、水口、金溪等战役及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为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浴血奋战。由他带领的排和连作战勇敢,突击性强,完成任务出色,曾获得“模范排”和“青年模范连”等光荣称号。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侯世奎所在的三十四师担任(红一方面军)长征时的后卫警戒、收容掉队人员等任务。11月,该师刚进至湘江封锁线,突遭敌人阻击,因与前面部队相距较远,失去联系,虽拼死搏斗,仍遭失利,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在此次战役中,侯世奎负伤后被俘,先被送到衡阳关押,不久又被押到昆明监狱受刑,铁窗生活历时三年之久。在狱中,残暴的敌人为了向他拷问红军的情况,施用各种酷刑,致使他的身体受到严重摧残,特别是敌人的严刑损伤他的神经系统,使他患上了癫痫症。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反动派在释放政治犯时出狱。获释后,侯世奎立即从昆明北上,辗转数千里,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在1938年3月到达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旋转赴延安,回到革命队伍。

到达延安

  侯世奎到达延安后,先入抗大学习,并接受组织审查。八路军领导机关确认他在被捕关押期间没有任何问题,是一个坚强的革命者,便派他赴山东敌后,任一一五师第七团第二营营长,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日本鬼子重重包围、国民党掀起反共潮、汉奸不时出没捣乱的严峻形势下,侯世奎及其所在部队在上级组织领导下,坚持开展敌后工作,出色完成任务。在甲子山、天宝山战役中,他们勇猛顽强沉重打击日本侵略军,扩大抗日根据地,得到上级表彰。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侯世奎坚持学习文化,行军途中每天识四、五个生字。被上级机关授予“文化学习模范营长”称号。这一时期侯世奎在其他方面均表现良好,得到上级领导器重,不断被委以重任。即于1943年夏任命他为山东纵队教导二旅六团副团长,1944年春调任山东滨海军区莒中独立团团长,1945年初升任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

进军东北      三.侯世奎:兰州走出的将军胡大荣少将一.将军简介

胡大荣(1914—2004)湖北黄梅县人。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通信队队长,红军大学步兵学校队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参谋、副营长、营长,一一五师军政干校校长,后方司令部司令员,东进支队参谋长,教导第五旅十三团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一团团长,鲁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汾离公路伏击战和敌后游击作战,为发展和壮大敌后武装力量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九旅旅长,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师长,第三野战军三十五军副军长。先后参与指挥了鲁南、济南、淮海等战役战斗和南下作战及剿匪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浙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工程兵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顾问。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因病于2004年7月12日9时03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二.胡大荣将军的战斗片段——智取孔庄

抱犊崮是沂蒙山区的七十二崮之一。所谓“崮”指的是四周陡峭而顶部平坦的山头。峄县、临沂、费县、滕县之间的鲁南山区,又称抱犊崮山区。一一五师进驻抱犊崮山区期间,将师部所属机关设在大炉及附近一些村庄,师部驻上大炉,这里曾以明朝年间龙宝山银矿建炉炼银而得名。罗荣桓政委、陈光代师长住在万春圃家中。一一五师师直一些重要单位分别驻在抱犊崮山区以东的一些村庄:一一五师师直政治部驻地在大炉南面的曹家流井村;师供给部驻地在埠阳、白山、大泉一带,供给部部长邝任农;师民运部驻地下大炉,民运部长刘兴元;师直教导队驻地杨庄,队长胡大荣;师直政治大队驻地西河村等。

    一一五师进驻抱犊崮山区后,立即组织动员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有些反动地主武装关闭圩寨,封锁给养,殴打、抢劫工作人员,捕杀民运干部。为了迅速打开局面,尽快地创建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鲁南根据地,广大指战员不辞一切艰难,针对当时群众的思想情况,广泛宣传党的政策,采取了耐心说服教育的方法,特别注意以实际行动感化群众。有时经过彻夜行军,拂晓时到达目的地,有的村寨硬是不开围门,部队便在村外露宿,即使下着倾盆大雨,也在村外挨淋。冬天没有棉衣,部队就收购羊毛,絮袄御寒;粮食困难,战士们就找一些豆饼和地瓜叶子吃。事实教育了人民群众,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八路军一一五师是打日本、救中国的队伍,是老百姓自己的子弟兵。

   孔庄(今属下村乡)位于大炉南面10余里,是反动地主杜若堂武装控制的一个顽固封建堡垒。边联支队曾为争取杜若堂抗日做了大量工作,杜若堂根本不予合作,甚至对派去人员严刑吊打,气焰十分嚣张,多次争取均遭失败。其弟弟思想开明,愿意做哥哥的工作。可他弟弟还未进村,就被杜若堂开枪打伤,并对其弟媳也不放过,进行关押吊打,致成重伤。一一五师进驻大炉,也曾争取杜抗日,但杜不仅置若罔闻,不准我方人员在村外通行,袭击过路八路军队伍,镇压抗日群众,而且还从枣庄引来了100多名日军袭击八路军。杜扬言:“宁愿烧掉村庄,也不投降共党。”孔庄是楔在抱犊崮抗日根据地的一颗硬钉子。罗、陈首长决定拔掉他。这一行动是在东进支队南下郯马后,由在大炉成立的一一五师后方司令部承担的。攻克孔庄的战斗由后方司令部司令员胡大荣指挥。一天,胡大荣正在树下和战士们谈心,接师部通讯员通知,立即赶到师部,罗政委指着石桌上的地图,介绍了孔庄的情况,提出了作战任务。陈代师长指示“孔庄从地理位置上是你们三军分区所属范围,这场战斗就由你这个司令员指挥!” 罗政委严肃要求:“万万不可轻敌,一定要做好两手准备,先礼后兵。”胡大荣表示坚决执行命令。

   回到三军分区后,司令员胡大荣和鲁南三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宋子成进行了简短的商议后,便召开作战会议,传达了师首长的指示,按照先礼后兵的原则,确定了两套方案:一是文攻,先派政工人员和杜若堂谈判,责成他放下武器,站到人民方面来,共同抗日;二是武斗,如果谈判不成,就集中兵力,突进他的老巢,消灭反动武装,活捉杜若堂。

1939年11月10日的凌晨,秋雾弥漫,胡大荣指挥一一五师特务连、运输连、师部二连和教导大队4个连和边联县的一部分自卫团,来到孔庄附近,部队按照预定计划进入指定位置,做好了战斗准备。黄径琛少将一.将军简介

黄径琛(1916—1991)江西宁都县人。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四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国家政治保卫局保卫大队副排长,红军学校第三团军事教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兼军事教员,抗大第一分校营长、军事总教员,抗大第一分校直属大队大队长、第一分校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谋处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第六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五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三十三军副参谋长,淞沪警备司令部参谋处处长。淮海战役强攻碾庄圩时,分工指挥炮兵。第25师的任务由碾庄圩南方、西南方攻击,得手后直捣黄伯韬兵团司令部。25师由73团主攻,74团助攻,75团为二梯队。第一天几度进攻失利,黄径深指出,由于侦察得不够仔细,没有把敌人的火力点全部摧毁,使突击队碰了钉子。黄昏后,再次攻击开始,东南西北全线炮兵猛烈向敌射击,西北方向,我军战车也参加战斗。73团再次担任突击任务,73团就是着名的“济南第一团”。黄径深组织的炮火一延伸,73团突破了碾庄圩,将守敌全部瓦解。1949年任第33军副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参谋长,华东军区上海防空司令部参谋长,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参谋长,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空军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黄霖少将一.将军简介

      黄霖(1914—1986)湖南省浏阳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一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三军七师二十团排长、副连长、连长,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连长、营长,中央军委警卫团团长。参加了长征。在长征中,杨成武任团政委的红四团经常受命担任先锋。

  1934年11月下旬,杨成武奉命率部日夜兼程赶往湘江。为保卫党中央机关和大部队过河,红四团、红五团共同占领觉山,担负阻击南进之敌的任务。部队刚隐蔽好,敌人就全部进入射程之内,他们以猛烈的火力向敌人射击,激战一天,敌我双方都有大量人员伤亡。

  第二天,敌人集中了16个团的优势兵力,在二三十架飞机的配合下再次发起猛攻。杨成武本来在公路右边指挥,但他看见第一营渐渐不支,便对身边的人说:“不行,得让二营上去!”杨成武从右侧横穿公路,刚刚跨上路基,一颗子弹飞来,他扑通一声倒在公路上,腿上流血不止,一扯裤角,才知道子弹打中了右膝。通信员一个箭步冲上公路,想来救他,被敌弹击中。这时,红五团第五连指导员陈坊仁刚好从东面撤下,见此情景,奋不顾身阻击敌人,第二营副营长兼第六连连长黄霖趁机冲上公路,一把抓住杨成武的一只胳膊,拼命把杨成武拖下公路,在陈坊仁、黄霖的掩护下,警卫员白玉林的接应下,杨成武才脱离险境,他的两条腿,在地上拖着,留下两条长长的血印……

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公学大队长,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教导营营长,新四军第五师一支队参谋长,第五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第五师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五师十三旅副旅长,河南挺进兵团司令员。黄荣海少将 一.将军简介

黄荣海(1915—1996)江西万安县人。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五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二军特务训练队班长,红一军团政治部特务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警卫连政治指导员,特务营政治教导员,一一五师政治部直工科科长,冀鲁边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第三军分区五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二十一旅副旅长,第六纵队十八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八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副军长兼师长,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军长,广东省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因病于1996年10月13日在广州逝世,终年81岁。

二.将军生平

黄荣海1916年9月出生在江西省万安县良口镇涧田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3月,15岁的黄荣海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黄荣海历任中央苏区红军独立五师战士,中央苏区二十二军特务训练队班长,红一军团保卫局特务员,红军大学学员,115师政治部副政治指导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江西境内开始,先后参加了攻打万安、绍武、建宁、太宁、兴国、高天许和直罗镇等数十次战役战斗,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打起仗来经常身先士卒。在红一军团时期,一次派送战俘的任务中,身材高大的战俘逃跑,黄荣海与其拼死搏斗后将其打死,由于搬不动战俘高大的身体,于是把其头颅砍下来带回去交任务,因此被罗瑞卿大将称为“黄猛子”在军中流传。


抗日战争时
黄荣海同志历任八路军115师警卫连指导员,特务营教导员,师政治部科长,冀鲁边军区三分区副司令员,五团团长等职。参加和指挥了沂蒙山区反“扫荡”、肖家坪、施家店、吴官庄、韩村和平型关、广阳、浦滨、信阳等战役战斗。在极其艰苦复杂的斗争环境中,他认真领会和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坚决执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率部多次抗击和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他指挥的部队被根据地人民群众誉为威震敌胆的“黄团”,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 黄玉昆少将一.将军简介

黄玉昆(1917—1997)江西兴国县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五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青年团区委宣传科科长,红三军团参谋处文书,第四师政治部秘书。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连政治指导员,一五师警卫营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直工科科长,教导第五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滨海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挺进纵队第四支队副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十九旅副政治委员,第一纵队三师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一一二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第三航空学校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8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贾若瑜少将一.将军简介

贾若瑜,四川省合江县人,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五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教员,红六军团第十六师司令部参谋,军团司令部参谋,军团教导团军事总教,二方面军红军大学上级干部指挥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兼教员,第一分校编辑主任,第三支队支队长,军教科科长,胶东支校副校长、校长,山东纵队教导五旅参谋长,胶东军区参谋长,军区参谋处处长,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员,警备五旅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参谋长、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作战教纂处处长,1953年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23军参谋长。后任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俱乐部主任兼军事博物馆馆长,总政治部副秘书长、代秘书长,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军政大学副教育长,军事学院教育长、副院长、顾问。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指挥若定 驰骋胶东

  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日军为巩固其占领区,加紧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蚕食”。为减轻人民负担,坚持长期抗战,贾若瑜所在的抗大第一分校调出数百名干部去加强作战部队工作。1941年7月,贾若瑜调任山东纵队第五旅参谋长,离开了生活战斗了6年的抗大。此后,他直接参与和指挥了五旅反扫荡、反投降的战役和战斗。

  回顾起以前的战斗,于成说,1942年7月1日,胶东军区成立,贾若瑜任参谋长。在反击顽军游击第六纵队秦毓堂部的战役和粉粹日寇对胶东地区“拉网大扫荡”的战役中,贾若瑜表现出卓越的指挥才能。

  8月上旬,胶东军区在海阳留格庄歼灭秦毓堂第十七支队的战斗后,我东海军分区和军区第十七团合围了牟海县的滕甲庄据点。贾若瑜果断地决定以十七团为主攻部队,于下午5时半,以外部爆破的手段,从敌人东南角碉堡实施爆破进行攻坚战。经过6个多小时的激战,除了丁綍庭的第十三支队百余人逃往牟平县日、伪据点外,其余守敌全部被歼。这次战斗俘敌2000余人,缴枪2000来支,是当时胶东区在一次战斗中俘敌最多的一仗,也是胶东部队第一次使用炸药进行外部爆破攻坚的战例。秦毓堂部全部被歼,丁綍庭部主力被歼,驻海阳的第十四支队也各自逃散。仅我海阳独立营就收容溃散的投降派人、枪各数百。海阳城解放了,东海军分区辖区内的投降派全部肃清。

从此,胶东军区部队避免了两面作战之苦,能够集中力量同日、伪军作战。

  1940年4月至新中国诞生,10年之中,贾若瑜参加了胶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全部战役和战斗,并且参加了建设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斗争。他从战争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为胶东部队的建设和作风的培养贡献了一份力量,为山东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全境的解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江燮元少将 一.将军简介

江燮元,1914年11月生,江西永新人。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毕业,少将军衔。

1932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三军团二师七团战士、二师五团副班长,五师十三团电话员、五师师部电话班长、五师通讯队电话班长、五师十三团电话班长,红一军团通讯队电话员,红一军团二师特务队电话员、二师警卫排班长,红一军团教导营学员。参加了长征。1936年10月起任红一军团二师五团副政治指导员。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二营排长,11月起任六八五团特务连排长,12月起任六八五团二营政治指导员。1938年2月至9月任六八五团二营排长、副连长、连长。1938年12月起任苏鲁豫支队四大队营长。1939年8月起任东进支队二营营长。1940年5月任东进支队大队长,6月起任东进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9月起任一一五师教五旅十四团团长。1943年4月到山东军区司令部,6月起任滨海军区四十一营营长。1943年10月至1945年9月任胶东军区十六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起任胶东六师十四团团长,12月起任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十二旅旅长。1946年5月起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十二师师长。1949年春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一军一二三师师长。
江拥辉少将
江拥辉,1917年10月生,江西瑞金人。原名江祥桂。193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毕业,少将军衔。1931年至1933年任江西省瑞金县叶萍乡儿童团长、区少先队区队长。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少共国际师四十三团通信员,红一军团保卫局学员、巡视员。参加了长征。1935年5月起任红一军团一师二团副特派员,同年7月起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特派干事、二师特派干事。1936年7月起任红一军团二师直属队特派员。
李发少将

 一.将军简介

李发(1913—1957)安徽六安县人。1929年11月参加六(安)霍(山)农民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一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五团机枪连排长,红二十五军特务营连长,二二五团营长兼营政治委员,陕北红三十军二四六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长征和劳山战役。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胶东军区参谋长兼五支队参谋长,胶东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渤海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参加了济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渤海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3月25日在厦门开会时被特务暗杀。后被追认为烈士。

二.将军生平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五团机枪连排长,红二十五军军部特务营连长。

  1934年随红二十五军长征,任二二五团营长兼政治委员。

  到达陕北后,1936年任红一方面军第三十军二四六团团长兼政委。

  同年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二二四团团长等职。参加了劳山、东征战役和东线游击战争。

  1938年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总校队长。

  1938年12月,任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副总队长。

  1939年1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苏鲁挺进支队副司令员,后任司令员。

  1940年12月,任山东纵队特务第一团团长。

  1941年4月,任独立支队第一团团长。9月,任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参谋长。后任胶东军区参谋长兼五支队参谋长

  1942年1月,任胶东军区第一(东海)军分区(兼东海独立团)代理司令员、司令员。

  1944年入中央党校学习。

  1946年6月,任胶东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六旅旅长,后任胶东军区参谋长,渤海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1949年2月,任渤海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

  1949年12月起任渤海军区司令员。

  1952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

  1954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一军副军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7年3月25日在厦门开会时被特务暗杀。后被追认为烈士。
黎有章少将一.将军简介

黎有章(1915—1958)江西吉安县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福建军区独立第一团排长,红军学校机枪连副连长,特科学校机枪营营长,干部团特务连连长,红军大学教导师特科团副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队长、支队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大队长,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参加了滨海地区反“扫荡”、反顽斗争。1944年,参加了山东区攻势作战。次年参加了山东区大反攻。

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滨北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参谋长,第三野战军三十一军参谋长。参加过潍县、兖州、济南、淮海、渡江、福州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兵团副参谋长,华东军区司令部军事交通处处长,福建军区参谋长,福州军区参谋长。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会议代表。

因患急性颗粒性白血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58年6月23日在上海逝世。   三.随营学校在白石村   五.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抗日烽火中的流动学校
李辉高少将 一.将军简介

李辉高(1904—1969),又名贵森,湖南浏阳县人。一九二七年参加浏阳县东乡红军游击队。一九二八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四师一团团部司务长、管理员,红三军团第四师司令部运输队队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供给部供给员,临汾办事处总务科副科长,一一五师补充团供给处粮袜股股长,团供给处处长,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供给部副部长,鲁南军区供给处处长、供给部部长、后勤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南军区供给部部长,山东军区供给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后勤部部长,济南军区后勤部部长,济南军区副参谋长。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9年4月26日逝世,终年65岁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保卫局巡视员。1938年10月起任一一五师六八六团二营政治干事,1939年1月起任二营政治教导员,1939年7月起任六八六团政治委员,1940年1月起任六八六团一大队政治委员。1940年6月起任鲁南支队六团副政治委员。同年10月起任教导五旅十三团政治处主任。1942年5月起任教导五旅十四团代政治委员。1943年3月起任滨海军区十三团一营政治教导员,同年7月起任一营营长。1944年3月起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党校学员。1944年12月起任滨海军区十三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2月起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一师二团团长,同年夏至1947年5月任一师副师长,1947年5月至8月任一师代师长。1947年8月至1949年春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一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师长。1949年8月起任解放军第三十八军参谋长、副军长。

龙书金少将

 一.将军简介

龙书金(1910—2003)湖南茶陵县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政卫连排长,连长。参加了长征。龙书金,就是强渡大渡河最后哭喊要去的小战士即十八勇士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连长,营长,团长,山东纵队鲁北支队副支队长,一一五师教导六旅七团团长,冀鲁边军分区司令员,渤海军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副师长,东北野战军第十七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副军长,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东省军区司令员兼广州市警备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八大、九大代表和第九届中央委员。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3年4月16日在广州逝世。

二.将军生平


夜老虎英雄连

  龙书金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茶陵县秩堂乡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参加过民间“练打”,学会不少拳术棍技。1929年冬参加乡赤卫队,1930年9月编入红十二军,同年12月加入共青团,1932年2月转为中共党员。他以吃苦耐劳、作战勇敢著称,很快由士兵晋升为班长、排长、连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东征、西征战役。东征战役中任强渡黄河的突击组长,一马当先上岸,攻占敌堡,为红一军团顺利东渡黄河立下战功,被军团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西征战役中,所指挥的第四连以善于夜战近战闻名,被军团称之为“夜老虎英雄连”。


抗日战争时期
  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连长、副营长、第五支队副支队长、第十七团团长、冀鲁边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渤海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和孟县伏击战,取得重要战果。认真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严惩敌顽势力,团结和改编“十八团”等乡民自卫组织,为建立和巩固以乐陵为中心的鲁北抗日根据地做了大量工作。在大宗家战斗中,负责一线指挥,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拼杀,击毙日军旅团长安田大佐以下官兵500多人。在这次战斗中,为抢救一名战士而左手负伤,导致左手终生残疾。

解放海南岛

  龙书金将军任四十三军副军长。抢滩登陆时,将军见数百士兵聚一“老鹰嘴”岩上。“老鹰嘴”与本岛仅一沟之隔。将军急挥臂呼其下,并嘱通讯员鸣枪驱赶。须臾间,怒潮汹涌,奔腾而至,“老鹰嘴”与海南岛隔断。即刻,敌人两架野马式飞机亦投炸弹于“老鹰嘴”。离“老鹰嘴”士兵,无一伤亡。龙书金将军善射,有百发百中之硬功。在江西苏区红军连队里,将军为射击标兵。红军到陕北后,于三原开运动会,将军为射击代表。平型关大战,时任连长的龙书金将军率部攻日军一“蛇头”阵地,因其火力凶猛,久攻不下。将军上前观察,见远处一小山包上有两个日军人影,一持望远镜,一举指挥刀,似为日军指挥官。将军取套筒枪瞄准,“叭叭”两枪,两人应声而倒。我军一鼓而上,敌溃败。 龙书金善射,有百发百中之硬功。在江西苏区红军连队里,他为射击标兵。红军到陕北后,于叁原开运动会,他为射击代表。 1935年11月,龙书金在红1军团红2师红5团任4连连长。1936年2月,红5团参加东征,他率领8名战士乘船抢渡黄河,攻占晋军两座碉堡,保障红1军团顺利渡过黄河,被军团首长授予“突击组长英雄”称号并颁发奖章。1937年到1938年间,龙书金在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1营4连任连长。平型关大战,时任连长的龙书金率部攻敌一阵地,敌火力凶猛,久攻不下。龙书金上前观察,见远处一小山包上有两个鬼子人影,一持望远镜,一挥指挥刀,似为日军指挥官。他取套筒枪瞄准,“叭叭”两枪,两个人应声而倒。龙书金担任抗日挺进纵队5支队5团团长时,夜宿鲁北大宗家村,日军出动2000人包围了大宗家村、阎福楼和侯家村,龙书金率领12连、特务连和10连在大宗家村与日军血战。10连的一个排在村南顶不住了,龙书金亲率10连的两个排冲了上去,打退了日军。接着他带领通信排转移到村外。后接到上级撤出战斗的命令,但被包围在叁个村子里的3个连队和团部几次突围均未成功。龙书金冒死率领身边仅有的十几人接应突围,结果3个连突围出100多人。这一仗歼敌500余人。龙书金是我军绝无仅有的断臂兼短臂将军。1939年的一天,日军2000多步兵、500多骑兵突然包围了八路军东进纵队五支队一个团。这是一次恶战,打的很残酷。牺牲了团政委、政治处主任以下600人,身为副支队长兼团长的龙书金被打断了左臂。龙书金将军在战争中确实有很高的悟性。

在平型关战斗中,龙书金将军是685团的2营4连连长。685团担任的是打日军“蛇头”的任务。龙书金将军带领部队冲向公路时,看到远处一个小山包上有两个鬼子的身影,一个正挥舞着指挥刀‘哇哇’叫。他叫警卫员拿一支套筒枪来,‘叭、叭’两枪,两个鬼子应声而倒。龙书金将军说:“部队很快就冲上去了。那个拿指挥刀的起马是个小队长。”  

在靠近平型关的地方,有一段是国民党阎锡山部队防守。他们看到八路军这边打响了,也想打下去试一试。国民党军一个营打鬼子一个排的阵地,打了几次都没有攻下。营长曾国华叫龙书金打。阎锡山部队一个军官问龙书金:“我们一个营都没有打下,你们来多少部队?”龙书金回答:“我只有两个排。”那个军官讥笑说:“两个排打个鸟!”龙书金讲:“你看我们打吧!”他仔细地看了一下地形,命令一排从侧面绕到敌人背后打,另一个排把火力集中起来从正面强攻。不到十分钟,这个小山包便被他们占领了。

龙书金回忆说:“我们下来时阎锡山部队官兵都竖起大姆指说,好历害的部队!”龙书金有什么绝招呢?原来他在观察地形时,看到下过大雨后,地上出现了一道道雨沟。他叫一个排沿着雨沟隐蔽绕到敌人背后,用手榴弹打它个措手不及。龙书金将军说:“这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八.陵县大宗家战斗纪念碑——诉说抗日壮烈事

陵县郑家寨镇大宗家小学院内,大宗家战斗纪念碑静静地矗立着。该碑建于1995年,碑名由杨成武将军题写,它记录着一段八路军抗战的壮烈事迹。
  大宗家成抗战前沿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日军改变其侵华战略,放松了对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进攻,把其主力转向后方,重点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日军为确保其占领区,从1939年1月开始回师“扫荡”华北,并且想以“扫荡”华北打开进攻我军西北抗日根据地的道路。冀鲁边根据地由于地理的原因,首先遭到日军的“扫荡”。1939年1月,日军集结了第五师团、二十七师团、一一四师团各一部两万多人,分别由沧州、德州、济南向我根据地盐山、庆云乐陵中心地带压过来。为避开与敌兵相逢,坚持边区抗日游击战,边区主力部队分几路行动:肖华带五支队一部活动在东光、南皮一带;周贯五带六支队活动于盐山、乐陵一带;曾国华等人带五支队机关及所属五团部分武装活动于商河、乐陵一带。前两部分人马分别在东光的光明寺、盐山的韩家集连续重创日军。日军十分恼怒,四处寻找我军主力,伺机报复。
    曾国华率领的五支队部及所属五团的一部,于1939年春节后到达陵县边界。他们在改编十八团、取得魏龙江伏击战、夜袭李元寨等战斗的胜利后,于3月27日到大宗家一带做短期休整,一连住了三天。第三天晚上搭台唱戏,军民共庆胜利。“挺纵”五支队这一行动,被日军侦知。
  击毙日军大佐
    当时,进驻大宗家一带休整的“挺纵”五支队的兵力部署的情况是:五支队机关及支队部骑兵连、警卫连、五团三营的十一连,合计四五百人,由支队长曾国华、政委王叙坤等人率领驻前后侯村;五团团部及团特务连、三营的十二连,三四百人由团长龙书金、政委曾庆洪等人率领驻大宗家;五团一营的四个连及机枪排五百余人驻赵玉枝村。另外,五团三营的十连驻阎福楼村。总兵力一千七百多人。前后侯村、大宗家、赵玉枝村及阎福楼各村的距离均在三华里左右。村周围有些因沙河干涸形成的沙土岗子。
    当时,之所以如此部署兵力,是因为从地形上看,前后侯村南是一开阔地,我军以少数兵力就可以堵住来犯之敌;赵玉枝村北是一片树林子,这片树林子是敌人偷袭或我军转移的良好遮蔽物。因此,我军主要作战部队扼守在赵玉枝村,以防不测。“挺纵”五支队在大宗家一带的活动被敌人侦知后,驻德州的日军旅团长安田大佐集结了德州、商河、临邑、济阳、宁津、盐山、东光等地的快速部队2000余人偷袭五支队。其中,步兵1000余人,汽车60余辆,骑兵500余人。于4月1日黎明前将“挺纵”五支队团团围住,妄图一举歼灭。天刚亮,日军首先用步兵向我军进攻,大队步兵直插侯家和大宗家之间,然后分头直扑我军支队部和团部两个指挥机关驻地。日军的骑兵则集结在村外沙堆后,待命出击,妄图给我军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八路军五支队转移已来不及,支队领导一边指挥反击,一边观察分析敌情。经过研究认为,日军此时进攻,显然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进攻。且以步兵重点进攻我军的指挥机关而骑兵按兵不动,企图有二:一是迫我部队撤出村庄,再出骑兵冲杀、分割,然后快速包剿。其意是诱赵玉枝村的一营增援指挥机关,趁机派出骑兵截杀,摧毁我军主力,然后集中力量攻击指挥机关。总之,日军阴谋以骑兵在平原运动战中的优势来消灭我军。分析了敌情后,支队部命令各部队占据有力地形坚守,同时令一营抄敌人骑兵后,趁其未动将其歼灭。
    一营接到支队部的命令后,立即沿沙土岗子向敌骑兵进攻,在距敌人几十米处,全营的机枪、步枪齐发,手榴弹向敌群掷去。一营出其不意的行动,打乱了敌人的部署,敌骑兵乱作一团,没有目标地四处冲杀。我军步兵趁机用刺刀朝骑兵马肚子猛刺。就在两军激战之时,支队部令我支队骑兵连迅速出击。已溃不成军的敌人骑兵经受不住冲杀,伤亡大半。隐蔽在树林里的安田大佐为解救骑兵之围,用旗语调动进攻侯家的步兵回援。我军发现日军指挥所,立即命令一个骑兵班和一个步兵排发起攻击,由于树木作掩护,我军战士到了敌人跟前敌人才发现。安田慌忙上马想逃,我军一排手榴弹甩出,安田顿时毙命。安田的钢盔、肩章、大佐证件均被我军缴获。由于指挥官被击毙和进攻侯家的日军回援受挫,侯家局势有所缓和。
  狭路相逢浴血奋战
    大宗家战斗仍在紧张进行。团长龙书金和政委以及政治处主任、特派员等分头率领战士占据有利地形,击退日军的多次进攻。战斗发生不久,三营即派十连支援团部,龙团长即带领十连由村内迂回到村北一个洼地打击敌人。大宗家方面的战斗由一个战场变为两个战场。我军坚守的村内阵地有敌人,野外敌人进攻的阵地上有我军,敌我交叉,杀声响起。村内展开了巷战,逐层争夺,反复冲杀。特务连、十二连一排同敌人反复冲杀三十余次,创造了我军攻防战史的奇迹。
    战斗坚持到下午3时,击退了敌数十次进攻。大宗家阵地仍在我方控制下。甚至有的地方开始了白刃格斗。敌人在继续增兵,且调来了山炮。情况危急,支队部转移到赵玉枝村。
    15时30分,下令突围。五团长龙书金接到撤退命令后,三次派通讯员去大宗家村内通知部队撤退均未成功。龙团长即请示支队部,派一个连前去解救。支队部即派一营一连前去营救。一连同大宗家村外十连的部分同志分头朝村内进攻。村内我军战士见到增援部队到来,留下一个班作掩护,其他同志朝我增援的方向撤退。留下作掩护的这个班打完了子弹,即用桌子板凳同敌人拼搏,最后全部牺牲。在这个班的掩护下,大宗家村内的我军战士突围出来,随支队部朝义渡口方面转移。
  伤亡虽大但重创敌军
    大宗家一战,敌我双方都投入了较大的兵力,在敌人有计划、有组织,武器弹药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我军英勇善战,歼灭安田大佐等500余人,最后胜利突围。但是由于战斗发生在白天,我军是被迫迎战,故我军也付出了重大代价。尤其是主力五团,政委、政治处主任、特派员均牺牲在疆场。团长龙书金也身负重伤。各连队都有不同程度的伤亡;特务连突围出来不足三分之一;十连的两个排指战员全部牺牲;十二连剩下不足50人。战斗结束,五支队伤亡约400余人。
    这些人多半是久经战斗的指战员,有些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他们的牺牲,无疑是革命事业的重大损失。我军胜利突围,粉碎了日军妄图消灭八路军驻冀鲁边主力部队的图谋。大宗家战斗是抗战时期鲁北战场上重大战斗之一,在八路军抗战史上亦有重要地位。

十.从一次普通而又异常血腥的战斗看八路军真实战力

我方:一九三八年七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部,直属部队,六八六团全部,其他各团,旅教导队一部组成东进纵队。穿过津浦路,进驻冀鲁边地区。肖华任司令兼政委,邓克名任参谋长,符竹庭任政治部主任。
    另外还有两支营连级规模的八路军支队曾国华支队和孙继先支队已于五月先期抵达冀鲁边地区。 曾国华永兴支队后改编为东挺纵队五支队,人数由开始的一个营发展到四千人。一二九师的孙继先带领的津浦支队改编为东挺纵队四支队,由开始的一个工兵连发展到三千人。
    敌方: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为了确保津浦路的安全,沿线驻扎日军第一一四师团,第五师团,独立混成第五旅团。独立混成第七旅团驻津浦路德州至济南段。德州县城驻守第五师团安田大佐旅团长指挥的千余名日军。东光县城有滕井联队全部。周边还有渡边联队一部,纳见,雪野,山田,石黑等部,具体规模不祥。应为大队级规模。伪军方面的指挥官是沧州的刘佩臣,其伪职是华北自治联军副总司令,除自己的嫡系力量之外,华北方面军还特调殷汝耕的部分兵力供其使用,还有从满洲国调来的程照瑞的部队。其中刘佩臣的自治联军虽然是伪军,但并不受汪精卫的辖制。汪精卫派来的部队叫“和平救国军”。程照瑞的部队才是正经的“皇协军”,战斗力算是最强,装备算是最好的。刘佩臣的自治联军的兵员还都是本乡本土的,做事还不是那么绝,而皇协军杀人放火的本事则丝毫也不逊于他们的师傅了。还有少量的朝鲜人组成的警备部队。
    一九三九年四月,八路军曾国华部率领的五支队(永兴支队,运河支队),驻扎在陵县大宗家村一带。阴历二月十九日晚,日军驻德州安田大佐快速集结了商河,临邑,宁津,济阳,盐山,东光,乐陵的日军共两千余人,其中一千步兵,五百骑兵,还有炮兵和装甲兵等分乘六十余辆汽车火速突袭大宗家。大宗家周边还有三个村子,相距都不过两三里,分别叫候家,赵玉枝家和小王村。八路军五支队的两千来人的队伍就分别驻扎在这四个村子中。
    当时在安田的包围网里,有众多未来共和国的将军。曾国华,开国空军中将。王叙坤,开国少将。龙书金,开国少将。刘贤权,开国少将。温先星,少将。
    正巧前天晚上八路军有演出,大家都睡的晚,第二天八点才起来,就发现鬼子已经黑压压的上来了。不过安田也是临时得到的情报,不然要是拂晓前就赶到的话,那五支队就很难说了。
    好在五支队是老红军的底子,参加过长征,而且打过平型关,在心理上对日军的第五师团还有些优势。迅速占据村中的有利地形,和突进的日军接火。安田原想着用步兵和炮兵将八路军击溃,待其溃退时再用五百骑兵将其一举歼灭。而且骑兵也不适合逐屋的作战。故而日军的骑兵作为了总预备队。
    王叙坤看透了安田的意图,命令在赵玉枝村的温先星带领一营加小王村的几个连主动出击,进攻日军的骑兵部队。日军的骑兵部队留守在村外的一片沙土高地上,等待八路军溃退后给予致命一击,没想到八路竟然主动出击,着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双方一时胶着在了一起。曾国华看到出击有了效果,以支队的骑兵警卫连为先导,带领候家村的剩余四百名左右的战士协助攻击日军骑兵!日军骑兵队遭到了前后夹击,伤亡过半,情况十分危险。安田此刻的日军指挥所就设立在离沙丘不远的一片枣林中,见情况不妙命令旗语兵调回包围村庄的步兵率先解决骑兵的危险。旗语兵的行动暴露了安田的指挥所,立刻遭到八路军骑兵警卫连一部和一部分步兵的突击,安田的指挥所被破坏,安田本人在混战中被手榴弹炸死。
    驻留在大宗家的八路军在龙书金的带领下浴血奋战,和进村的日军逐屋进行拼杀。日军有大量便于巷战的曲射火力如掷弹筒迫击炮等,给八路军造成大量杀伤。龙书金部的政委,政治部主任相继战死。村落逐层为日军控制,八路军且战且向村北汇集。纷纷退入一座地主的大宅院中。为了防范土匪,这座地主的宅院修的异常坚固高大。龙书金部控制了这座大房子,在房顶四角架起机枪拼命的向四下里涌来的日军扫射。房子里的八路军战士也纷纷从窗口向日军射击,弹药消耗的很快,很多士兵已经打光了配发的弹药,推上了刺刀,准备和随时冲进院中的日军做最后的搏杀。这座宅院的主人钟子敬见此情景,火速命令儿孙挖出院中为抵御土匪的一批弹药军火,供给八路军击杀日寇。有了这批弹药,八路军又占地利,好容易将日军击退。眼见这批弹药又要用光,值此危机时刻,杀声四起,曾国华杀退日军骑兵后带部队前来增援龙书金部。龙书金部见状士气大振,里应外合冲出大院与曾国华会合突出重围。殿后的龙书金被日军子弹击碎左臂肘部,伤愈后左臂较右臂短一截,后来得了“短臂将军”的称号。
    此役,虽八路军一直处在劣势,然应变得当,最终突围而去,且杀伤  日军五百余人,击毙安田大佐。当然八路军自己也损失相当惨重,特别是龙书金部的团,团长受伤,政委,政治部主任,纵队特派员悉数阵亡,中下级军官更不必说。整个五支队减员超过大半。这就是大宗家战斗,发生在冀鲁边的一次普通而又异常血腥的战斗。
    我们来比较一下,大宗家之战,进攻的日军有备而来,人数两千人,纯鬼子,没伪军,有火炮,骑兵,有装甲部队,被击毙伤五百人,指挥官阵亡。
    八路军仓促应战,人数两千人,有一个骑兵连,无火炮及装甲部队,被击毙伤千余,团级指挥员战死数人。由此可见八路军的战力。
    八路军的基干力量,保守的估计都有五年以上的军龄,身经百战,从江西到陕北,再到山西,进驻冀鲁边之前,都是千锤百炼的一流战士了,二流的也剩不下。杨俊生少将:(口头禅:老子天下第一团,老子天下第一旅,老子天下第一纵  傲气,猛将)同样意思的话梁兴初也说过,我是万岁军军长(1916-1998),男,汉族,1916年3月生,江西省瑞金县人,原名杨衍柱,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毕业,少将军衔。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队长、文书、班长、红1军团第2师2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0月至1938年11月任八路军第115师5支队营教导员、股长。1938年11月起任八路军第115师5支队6团政治委员。1939年4月起任东进纵队随营学校政治委员。1940年2月起任运河支队5团政治委员。1943年8月起任晋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7团政治委员兼团长,1945年1月起任晋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起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1旅旅长。1949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6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6军参谋长兼贵州省遵义军分区司令员。1950年12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1952年9月至1955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6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6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1955年9月起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司令员(任期之内,1956年3月起任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党委副书记)。1959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6军军长。1964年8月至1968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其间:1964年10月起任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1968年5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政治委员、卫戍区党委书记(1968年6月起)。1968年9月至1969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司令员、第二炮兵党委书记;1969年5月至1980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政治委员、卫戍区党委书记(1969年6月起)。其间:1968年10月至1976年10月任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1年3月至1979年11月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80年5月至1983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旅大警备区第一政治委员、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1980年9月起)。1981年7月起按正兵团职待遇。1998年2月15日在北京逝世。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二大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土八路伪造战果![转]

1944年的清丰之战,双方记载的数字有着一半以上的差异,而日方的数字,似乎更准确一些。

“ 1944年5月29日,宋任穷同志了解到日军纠集冀南道及下属13个县的伪保安队,欲重占清丰并实施抢粮的企图后,为了保卫群众麦收、打击敌人并粉碎其抢粮计划,遂果断决策,发动组织了清丰战斗。命令第八军分区七团,由范县龙王庄强行百里,奔袭清丰县城。清丰战斗,毙日军联络部代理部长名取正雄等7 名日军顾问和冀南道“剿共”第一军军长李铁山以下伪军官兵200余人;俘虏新民总会顾问福田稔、冀南道联络官河本定雄、肥乡县顾问竹腰常三、成安县顾问田本代助、河北省技术顾问北岛熏和日军独立第一混成旅团参事等10余人及冀南道伪道尹薛兴甫以下13个县的伪县长和警察所长40余名、伪军1500余名,解放了清丰全境。清丰战斗是冀鲁豫平原抗战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毙俘日伪军人数多、官阶高、牵涉面广、影响大,使敌人遭受了沉重打击。据日军防卫厅披露:“清丰战斗的失利,是改变警备时的一幕悲剧……由于这一事件发生,冀南道的保安队从此一蹶不振。”“


其实,这个战斗有不少没说清楚的地方。咱们得批评批评八路的同志,写战报太不认真了。


指挥战斗的人员,仅仅提了一下后来成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宋任穷司令员,其实,指挥这次作战的八路,个个不是省油的灯。


宋任穷下决心打这一仗,具体指挥的却不是他,而是他麾下刚成立的第八军分区。八分区司令员叫何光宇,开国少将,最终职务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但他手下有个担架营的军官很特别,任务固然完成得好,但行军居然把手枪丢了!何光宇大骂这个军官一场,下来却提升他做了营长,因为何觉得这个军官工作完成得好,认错态度诚恳,人也诚实 ,有培养前途。


这个军官叫田纪云,后来的国务院副总理。


何光宇部下比自己名气大,他的政委比他的部下名气更大,这个人就叫万里。


参战攻城的主力第七团,号称“老七团”,起家于红一军团,资格老得可以追到南昌起义,是冀鲁豫军区四个甲等团之一。这个团的团长叫杨俊生,平型关负过重伤,狂得很。杨勇有一次批评 - - 我们有些同志,动不动爱说“老子天下第一纵” 、“老子天下第一旅”、“ 老子天下第一团”如何如何。。。 这里面的“ 老子天下第一团”,说的就是杨俊生。

不过这个杨俊生的确干练,打清丰不但率先破城,而且缴了日军的汽车 – 缴了汽车没司机怎么办?老杨厉害,让支前民兵拿绳子一辆一辆拉着走,愣让他给拉回根据地了!


日后的杨俊生,是北京卫戍区政委,二炮司令员。


单单一个七团打一座县城有点儿困难,实际上也有不少地方部队助攻,比如四分区的政委张国华就亲自带队来参战。


张国华何许人也?十八军军长,59年西藏平叛的总指挥。

对了,杨俊生的参谋长徐仲禹,打过大渡河的老红军,退役时济南军区参谋长,本来也应该挂将星的。。。


说实话,一个上将领衔,一个中将助攻,两个少将破城,够给清丰的鬼子伪军面子了吧?估计当地井里都得有黄龙出没。怎么战果上还会有问题呢? 26日,在得到准确情报后,八分区首长命令七团团长兼政委杨俊生,参谋长徐仲禹率部出击清丰。一说八分区当时新建,老上级曾思玉也参加了指挥,为了攻击更加有效,除了请调四分区一部参战,清丰,南乐,观城,范县县大队配合(鬼子搞剿共联合军,咱们也联合一把),另将分区的宝贝炮兵连,特务连统一交给了“老七团”,一旦攻城不下,就准备拿炮轰。

七团于1944年 5月28日,从范县龙王庙麻口出发,日行140里,黄昏前到达距清丰城30里之六塔,稍事休整,协调友军,即下达攻击令,当晚10点,杨俊生兵临城下。


一天跑了一百七十里,充分显示了八路军的长途奔袭能力。

 


但是,鬼子也不是吃素的,杨俊生虽然隐蔽,行动还是被日军发现了。发现八路军向清丰移动的,是日军驻大名警备司令藤坟大尉。 曾思玉中将的回忆中提到此战 -- “1944年5月中旬,我和段君毅带领部队从保卫麦收战役胜利地返回到颜村铺。这时,我们就接到清丰县基干大队付学楷、政委李斌送来的情报,要求我们消灭日本顾问团,解放清丰城。段君毅政委一看,非常积极主张攻打清丰。他一再说:“曾司令,这是一个好战机,抓住这个战机,消灭日伪军,解放清丰城,武装保卫麦收。”我同他说:“段政委,我们一面上报军区,一边机动七团,分区特务连,炮兵连到六塔集结,由七团政委杨俊生、参谋长徐促禹统一指挥。乘敌立足未稳奇袭清丰城。”

开国中将曾思玉,此战中差点儿因老萨失误被漏掉的中国军队指挥官

《攻克清丰城 全歼日伪军》是这样讲此战的 –

 

“七团二营五连发挥了夜战、近战、巷战的特长,在炮兵火力掩护下,迅速从清丰城东北角架梯登城,打退敌人七次反冲锋,巩固了突破口,其他部队也陆续拥入城内,敌军龟缩在伪县府小寨内,负隅顽抗,妄图固守待援。

为消灭这一顽敌,七团二营五连在副连长陈景玉带领下,组织四班、五班十八勇士,担任突击组,他们奋勇突进围寨,向敌碉堡投掷手榴弹。这时敌人进行垂死挣扎,疯狂向突击组扫射,当场有九名战士壮烈牺牲。五班长段玉生、四班长齐鸿臣同战士张金祥、王金宝、王中得等冲上去,他们先后也被敌人射中,倒在血泊中,在只剩六人情况下,尽管浑身是血,仍坚持同敌人拼搏,坚守住突破口,粉碎了敌人的突击,把敌人压缩在寨内房子里,直到副连长带着第二梯队冲上去,他们又继续向敌人冲锋,终于消灭了这股敌人。其余残敌见势不妙,仓皇向西北突围逃窜,我七团四连、六连和清丰、南乐基干大队予以当头阻击,在旷野中,以猛烈炮火,全歼敌人,无一漏网。至上午10时,清丰城日伪军全部被消灭干净。看来,这一仗土八路是动了炮 ;这就是“曾司令的两件宝,老七团,步兵炮”中的九二式步兵炮,估计打开清丰东关的就是这种炮

要是让萨来推测,这名指挥若定的军官,倒更可能是杨俊生团长手下头一个善攻城的 – 二营五连副连长陈景玉。根据中方史料,正是他指挥的部队用云梯爬城,率先打开清丰东城。后来,打清丰县政府(当地人称“二道城”)的时候,七团炮兵连用九二步兵炮炸开一个大洞。又是他当先组织突破,率突击队由洞口冲进去,占领了东北角炮楼,掩护后续部队攻进去,取得了最后胜利;几个月以后的肖垓之战,也是陈景玉率部当先破城,打垮了伪军刘本功部。日军用五米宽,两米深封锁沟建立的郓鄄防线就此断裂。当时他已经被提升为连长了。


水泊梁山五虎大将中双枪将董平诨号“董一撞”,原著中说 – “是梁山上第一个惯冲头阵的”,

杨俊生每到攻坚,经常让陈景玉指挥突破,陈景玉就是老七团的董一撞!
 杨俊生传略  (2003)

杨俊生是江西省瑞金县人,1916年出生。1 9 3 2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 9 3 4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 9 3 5 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战争时期,杨俊生任115师343旅685团2营5连指导员,在平型关战斗中受重伤,仍指挥全连与日军撕杀,歼敌百余,所在连被授予“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称号。1941年他任鲁西军区教导3旅7团政委,和团长一起率部在潘溪渡伏击日军,歼灭日伪军百余人,缴获九二步兵炮1门。杨俊生后担任过有“冀鲁豫铁拳”之称的老7团的团长兼政委。1944年,他率老7团连夜急行160里,突袭清丰,从城东北角一举突破,连续击退敌人7次反冲击,毙敌200余人,俘虏1300人。7团当时还缴获两辆汽车,因无人会开,用八头黄牛拉着走。1945年9月,杨俊生任晋冀鲁豫军区1纵1旅旅长。1947年1月,刘伯承对杨俊生说:友军把敌人牵到东边去了,你们用叁天时间把曹县打下来,拔掉这颗钉子,把敌人再牵回来,配合华野在鲁南作战。“如果叁天打不下来,就打不成了。”邓小平补充道。杨俊生旅长和陈开云政委表示:“我们保证能打下来!”李达见杨、陈回答得挺干脆,不放心地说:“曹县城墙有十多米高,工事坚固,完好无损。”“城墙上还有掩体和战壕呢。”杨俊生插话。邓小平:“这么说你们在这里打过了?”“是的,一年前我们在这里打过。”“你们要小心!”邓小平提醒杨俊生:“前不久,友军打了叁次,都没打下来”果然第一次攻城,东、南、北叁个门均告失利。杨俊生和陈开云采取措施,重新选择突破口和突破路线,组织火力队和爆破组,加强对突击队的支援,每个方向组织两支突击队,轮番突击,第二天终于攻克曹县。

  1947年3月,1旅1团负责攻歼黄河铁桥守敌,1团在路上与敌搜索队纠缠,歼敌30余人,未能达到桥头,完成炸桥任务。第二天杨俊生指挥1团实施攻击,被敌人炮火拦截和压制,仍未能炸桥。事后杨勇司令员批评说:我们有些同志,动不动爱说“老子天下第一纵” 、“老子天下第一旅”、“ 老子天下第一团”如何如何,这次我们第一纵、第一旅、第一团“叁个第一”没炸掉一个黄河铁桥,还算什么“老子天下第一”啊!杨勇的批评对杨俊生和1旅震动很大,后来在攻打郓城时,1旅被记大功一次,1团获得“大反攻中首立奇功”奖旗一面。淮海战役中,吴忠一阻黄维于颖河,戴润生二阻黄维于涡河,杨俊生叁阻黄维于淝河。杨俊生根据杨勇关于“黄维会集中兵力重点沿公里突进”的判断,以一个团在河堤上组成重点、纵深、环型防御,以一个团保障左翼,以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团为预备队。

  杨俊生指挥部队激战一天,黄维部队正面进攻和侧翼迂回均告失利。杨俊生奉命撤出战斗,将黄维兵团诱入刘邓预设的口袋,为叁阻黄维划上圆满的句号。杨俊生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1953年赴朝作战时任16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司令员。获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杨俊生回国后升任16军军长,调任64军军长。1966年5月任北京卫戍区政委,1968年10 月兼任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1年3月,杨俊生和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忠、北京卫戍区政委黄作珍、刘绍文一起出任北京市委书记(第一书记是吴德)。九一叁事件发生后,周恩来召见吴德和吴忠说:“现在我宣布毛主席、党中央的决定:首都立即进入紧急战备状态,由你们两人具体负责执行。你们要对毛主席、党中央负责,绝对保证毛主席、党中央和首都的安全□” 吴德、吴忠同时站了起来,共同表示:“请毛主席、党中央放心,我们决不辜负党的信任□” 周恩来说:“现在情况还不明朗,中央决定对林彪外逃事件要严格保密。北京市的范围内,只限于你们两人知道,不允许向任何人泄露。当务之急,是要确定首都进入紧急战备状态的实施方案。你们有什么想法,提出来一起讨论。吴忠同志,你是卫戍区司令,你先讲。” 吴忠略加思索,说:“总理,我建议增加杨俊生同志参加组织指挥工作。”

  周恩来问:“为什么?他可以信任吗□”

  吴忠回答:“我向中央保证,杨俊生同志是绝对可以信任的。他是卫戍区政委,有他参加,便于指挥部队执行任务。” 周恩来遂决定:“同意你们的建议,增加杨俊生参加首都紧急战备的组织指挥工作,同时可以向他说明事件真相。”中央对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实施隔离审查,是由吴忠和杨俊生两人具体组织指挥执行的。在很长一段时间,杨、黄、刘同时担任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卫戍区政委。

  1976年10月,杨俊生不再担任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9年11月,杨俊生不再担任北京市委书记。杨、黄、刘叁人作为北京卫戍区政委,一直担任到1987年10月,71岁的杨俊生任第二炮兵司令员,后担任旅大警备区第一政委。杨俊生是9、10、11届候补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去世。